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客体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1、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思想工作则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思想政治工作既包括思想工作的全部内容,也包括政治工作的全部内容,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

2、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品德,进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3、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

4、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有以下几种看法:(1)主体和客体、思想和行为的矛盾;(2)主体意识形态和客体思想行为的矛盾;(3)主体的正确思想政治意识与客体的错误思想政治意识的矛盾;(4)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意识与非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意识的矛盾;(5)主体传播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与客体思想行为的矛盾;(6)一定社会发展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这是特殊矛盾。原因:这一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基本依据与发展的主要动因,并规定着其他矛盾>

5、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科学,以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实践活动为研究客体,其目的在于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各种现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6、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社会是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重要范畴;(2)思想与行为,就是揭示人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相互关系的范畴;这里的思想是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既包括部分理性认识,又包含有感性认识、情感和意志等成分,行为则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教育主体是指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教育者,教育客体则是指接受教育影响的受教育者;(4)内化与外化,内化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外化则是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5)教育与管理,是反映思想政治教育与其重要的平行子系统——管理之间互相关系的范畴

7、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阶级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阶级性与真理性是高度一致、完全一致的;(2)实践性;(3)综合性

8、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1)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2)思想政治教育史;(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学科建设进程

1、初步探索时期(1978——1984);

2、系统建设时期(1984——1999)取得成就:(1)逐渐形成了一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教学和研究队伍;(2)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取得了可观成果;(3)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论题不断深化。

3、全面建设时期(1999年至今)

二、学科建设经验

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与博采众长相结合;

2、坚持思想解放和学术民主的原则;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

4、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行理论研究;

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队伍的建设。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意义

1、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

2、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和涩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

3、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是从各种文献中收集研究者所需要的资料的方法;

2、观察法——是研究者带有明确的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系统地、直接地了解研究对象,收集第一手感性材料的方法(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3、实验法——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按照设计程序对研究对象的活动加以观察,记录,分析而直接获取资料,以作出研究结论的方法

4、社会调查法;

5、总结经验法——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将其概括为理论。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一方面,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

一、要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科建设

1、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和理论基石;(2)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性质和最崇高的社会理想;(3)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政治立场和根本宗旨;(4)坚持与时俱进。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品质。

2、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2)政治经济学的原理;(3)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3、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党性)、实践性、科学性——最根本特征;(2)开放性、动态性(发展性)、创新性

如何做:

1、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即由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

2、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勇敢地回应种种挑战和攻击,旗帜鲜明地捍卫马克思主义;

3、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必须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1)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2)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

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学科建设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一、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初步形成——《德意志意识形态》;成熟——《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运用和深化——《资本论》

二、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意识由经济基础决定,但它又有相对独立性。

三、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

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既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要坚持以说服教育为主、法纪处理为辅的方针。“团结—批评—团结”

五、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只有人的社会属性才是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人只有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进行生产劳动。语言、意识都是人类社会的产物。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它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六、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们确定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思想政治任务、目标的重要理论依据。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

个人全面发展的本来涵义是指每一个人的智力、体力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多方面地、充分地、自由地、和谐地发展,最根本的是个人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人们都成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

资本主义私有制阻碍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就成为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根本历史条件。

七、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灌输理论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反对自发论。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输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提高其政治意识和阶级觉悟的学说。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方针、原则、任务、内容。

八、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

群众观点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共产党人一切工作的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之一。

群众观点主要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向人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引导群众前进。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形成的群众路线,主要是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

九、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有两个方面,即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指针和战略布局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针,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好四个方面的重要工作,即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十、关于执政党的建设理论

积累了丰富的行之有效的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经验: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强调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的作风;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注意在实际斗争中培养和造就接班人;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正确处理党内矛盾。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学对相关学科的知识借鉴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伦理学是研究道德起源、道德本质、道德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政治学是关于以国家为主体的各种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社会学则侧重对社会与人的关系的研究。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与西方现代管理科学

行为科学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行为是有目标的。目标是由动机决定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主张在企业管理中,正确处理人的需要、动机、目标、行为四者的关系,使企业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一致;主张在满足员工多方面需要的基础上,以诱导方法为主,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中所处的位置。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

1、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动员、组织人民群众推翻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力武器。

土地革命时期,党首先在红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坚持用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教育部队,启发官兵的革命觉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建了革命根据地,成功地坚持了武装革命斗争。抗日战争中,党通过了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保证了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独立性和抗日战争的顺利进行。解放战争中,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干部战士的思想觉悟、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战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推翻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3、是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和群众工作的一大特色。

二、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又为其服务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以人的社会实践为基础,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系统的宏观结构,科学地说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之间的辩证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经济基础以及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的反映,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所决定;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为其服务。

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决定又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可以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前者是指国家机器、国家政权、政治结构等。后者主要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观念、法律观念、道德观念、宗教、艺术、哲学等以及这些思想意识观念的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上层建筑即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为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且为其服务,而且也受制于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并对其产生重要的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新年、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概括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个方面。

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要向全体人民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集体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法制观和道德观等,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点及分类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和社会生活所能发挥的积极的有利的作用或影响。

1、客观性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时客观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还会受到一定的环境因素和物质设施等客观条件的制约。

2、多方面性由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所决定。

3、层次性——个体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

个体性功能有个体生存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个体享用功能

社会性功能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4、发展性一方面它的某些功能会得到强化和发展;另一方面还可能出现新的功能。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

1、个体生存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生存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人类个体遵循客观规律、服从生存原则以便求得更好的生存状态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2、个体发展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塑造人的品德、促进人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1)引导政治方向;(2)约束规范行为;(3)激发精神动力;(4)塑造个体人格

激励人的手段和方法有:(1)民主激励;(2)榜样激励;(3)情感激励;(4)奖惩激励

3、个体享用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使得每个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和愿望,并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和幸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

1、政治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培养具备特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受教育者以推动政治发展的作用。

(1)传导主导意识形态,调节社会精神生产;(2)传播主导政治意识,引导人们的政治行为,再生产社会的政治关系;(3)沟通社会信息,确保社会的有机联系,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发展。

2、经济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参与经济建设以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可靠保证;(2)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3)思想政治教育是营造经济建设发展的和谐社会环境的重要手段。

3、文化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它对社会文化结构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影响。

(1)文化传播功能;(2)文化选择功能;(3)文化创造功能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方面所期望达到的结果。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体系

按作用范围可以将其分为总目的和类目的,如思想教育目的、政治教育目的、法纪教育目的、道德教育目的等;按作用对象可以将其分为个体目的和社会目的;按时限可以将其分为远期目的、中期目的、近期目的;按地位可以将其分为根本目的和具体目的。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共产主义为方向,直接作用于人的思想品德,是培养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活动。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1、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崇高的

理想、优良的品德、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坚强的毅力、严格的纪律。2、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具体目的的多元性首先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层次性相适应的。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目的的多元性也是与党在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具体目标相适应。

二、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

1、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党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依据和围绕这个最终目标确定的,也就是要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动员和激励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努力奋斗。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规定了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总任务: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各级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准确把握党的基本路线,明确党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部署,恰当地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以组织和动员全体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2、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及思想实际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教育对象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丰富的精神需求,如学习的需要、较高的道德修养的需要、政治进步的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需要、尊重与荣誉的需要、自我成就的需要、才能发挥的需要。

在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时,还应考虑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的实际,这一点对于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的尤其重要。在现实生活中,教育对象是分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从职业、经济状况、文化程度、性别、年龄等方面,可以把教育对象分为不同类别,每一类又可按思想觉悟、道德水准等分为不同层次。

三、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功能

1、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

2、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开展思想政治活动提供了动力。

3、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效提供了依据。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从总体上看,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根本任务、一定时期的主要任务、具体任务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1、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的确立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1)培育“四有”新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2)培育“四有”新人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3)培育“四有”新人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根本条件。

2、“四有”新人内在精神素质的培养

(1)帮助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2)引导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一是接受和顺应社会变革的心理,二是强烈的责任感;(3)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4)增强人们的法制纪律观念;(5)促使人们养成重视教育的态度,提高人们的文化知识素养

二、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基本要求

1、坚持抓好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

2、突出主旋律教育要引导人们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付诸行动,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1)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

的主体;(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集体主义精神的大发扬;(3)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它初步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把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3、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4、努力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概述

一、环境对人的影响

德谟克利特认为人必须通过环境的熏陶、日常的锻炼和教育来获得思想道德素质;奥古斯丁认为人性本恶,需要教育和环境来加以改造;孟德斯鸠提出了气候地理环境对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有重大影响;洛克主张加强对教育过程中环境的控制;卢梭提出了人性禀赋善良的教育思想和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爱尔维修提出社会政治环境决定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的学说;毕生认为人的道德的和不道德的行为都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孔子认为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环境能使生活在其中的个体习染环境的特性,并被环境同化,形成人格。王夫之认为,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与现实生活的环境有密切关系,环境能决定人们意志的坚定性,意志则支配人们的行为。

马克思提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一致。

1、人与环境是互相创造的;

2、人的活动和环境的改变辩证统一于实践。

总之,环境影响和制约着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人的活动在不断地改变环境,使其有利于人的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整个环境中那些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有密切联系。

1、广泛性(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动态性体系;(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性质具有多重性,影响方式具有多样性。

2、动态性(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部各个要素始终处于运动中;(2)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改变。

3、特定性对于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具体的教育活动以及具体的教育对象来讲,环境总是特定的,即总是面对一定的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注意认识和把握具体环境的特殊性,并从这一特殊性出发认识和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4、可创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分类

1、外部环境是指独立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外,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产生影响的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大众传播媒介环境、社区环境、工作环境、学校环境、同辈群体环境。

2、内部环境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依据一定教育目的有计划选择、加工、改造和重组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生感人、激励、鼓舞、促进作用的环境,有时间环境、空间环境、语言环境、人际环境、观念环境、人格环境。

第二节、宏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经济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经济环境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生活条件。社会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资

料所有制形式、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由以上两个方面所决定的产品分配形式。

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从总体上促使人们的思想品德水平不断提高;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更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手段和载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现代化。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诚信意识、平等意识等,这在客观上改变着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在客观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二、政治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政治环境包括社会政治制度与现实的政治状况。社会政治制度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核心,是体现人们之间思想关系的物质手段,是阶级利益的集中表现。政治制度的核心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由谁当家做主。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基本确立以后,还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制度特别是具体制度的规定和实施之间有可能出现一定的距离,会产生一些问题,由此形成的现实政治状况更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品德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

三、文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特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文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特征表现出来。(1)属人性;(2)社会性;(3)创造性;(4)时代性;(5)复杂性

四、大众传播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大众传播媒介是指多种形式的大众传播手段,可分为印刷媒介如报纸、杂志、书籍和电子媒介如电影、广播、电视、网络等。具有广泛性、负载型、导向性的特征。

1、大众传播媒介形式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2、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信息,会形成一种舆论环境。

第三节、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具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并且长期共同生活的小群体,是社会的基本生活单位。1、家庭影响具有普遍性和长久性;2、家庭影响具有渗透性;3、家庭影响和教育具有针对性;4、家庭影响的主体具有血缘伦理的亲和性和权威性。

二、学校环境的影响

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知识、劳动技能、价值观念、政治观点、社会规范,以培养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公民的机构,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

学校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课外活动、教师榜样、校风等方面进行的,这种影响的特点是:(1)全面性;(2)阶级性;(3)渗透性;(4)导向性

三、社会组织(工作)环境的影响

社会组织是指为执行某种社会职能、追求特定工作目标而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如政府机关、工矿企业、学校、商店等。

1、社会组织效益。

2、社会组织风气。

3、组织领导的形象。

4、组织内的人际关系

四、社区环境的影响

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并且在生活上互相关联的人群的生活共同体。

1、社区生活秩序和经济发展程度;

2、社区风气;

3、道德规范;

4、人际交往

五、同辈群体环境的影响

同辈群体是指由家庭背景、年龄、爱好、特点等方面比较接近而形成的关系比较密切的群体。

1、自由性

2、渗透性

3、独特性

第四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

一、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

1、良好的环境具有感染作用;

2、良好的环境具有促进作用;

3、良好的环境具有约束作用

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充分利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并将环境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使环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手段,充分发挥其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

1、优化经济环境

(1)要加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2)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3)要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理顺分配关系,在全社会建立和谐的利益关系。

2、优化政治环境

(1)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3)推进机构改革;(4)加强反腐倡廉和干部道德建设;(5)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3、优化文化环境

(1)最根本的是要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持续发挥全面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的作用。(2)要促进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3)要努力建设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乡镇文化、社区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优化亚文化环境。(4)要抓好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

4、优化社会舆论环境

(1)党和政府要有效地控制电视、广播、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体,弘扬主旋律,加强正面宣传、正面报道、正面教育;(2)要敢于通过媒体剖析现实,澄清是非,开展道德评价,实行舆论监督;(3)采取有效的措施净化网络环境;(4)加强媒体的自律。

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第一节、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及规律

一、思想品德及其结构

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思想品德结构,是指人的思想品德的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具有稳定倾向性的多维立体结构。

心理子系统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信念等因素。首先,人的心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发端;其次,人的心理是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动力;再次,人的心理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条件。思想子系统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思想子系统在思想品德结构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1、思想史思想品德的核心要素;2、思想是思想品德的社会内容;3、思想因素决定着思想品德的性质和方向。

行为是思想品德的外显因素。1、行为是思想品德的外在标志。2、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的客观内容。3、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任务。

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

1、外在因素影响制约过程

(1)社会的经济制度及其经济生活条件、政治制度及其社会的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其社会文化活动。(2)受教育者所生活于其中的社区环境。(3)受教育者出生和成长的家

庭。(4)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学校。(5)受教育者从事工作的社会组织。(6)各种非正式的交往环境,包括邻居、朋友、熟人等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群体。(7)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制品、网络等。

2、内在思想矛盾转化过程

1、知,即思想品德认识,它是人们对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关系以及关于这种关系的理论、原则、规范的理解和认识。

2、情,即思想品德情感,它是人们在现实的思想道德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爱憎好恶的态度。

3、意,即思想品德意志,是人们在实践理想、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自觉地克服困难和排除障碍的毅力。

4、信,即思想品德信念,是人们发自内心地对某种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真诚信仰。

5、行,即思想品德行为,它是人们在认识、情感、意志和信念的支配下,在实践活动中履行一定的思想道德义务的实际行动。

认识是前提,情感和意志是两个必要条件,信念是核心,是把认识转化为行为的中介;行为及其习惯是前几个因素的体现,又反过来加强认识、情感、意志、信念等因素。

三、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1、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主客体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产物。

2、人的思想品德是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一是主体内在的知、情、意、信、行诸要素在发展方向上由不一致到一致,在发展水平上由不平衡到平衡的矛盾运动。二是指主体当前对一定社会要求的反映同原有的思想品德状态之间的矛盾运动。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与环节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活动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展开、运行、发展的流程。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过程。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

教育者,即教育主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个人或群体。

受教育者,即教育客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

教育介体,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用来影响受教育的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以及教育活动的各种方式与手段。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

1、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制订

(1)搜集信息,发现问题(2)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3)拟订思想政治教育方案(4)优选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2、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实施

(1)传导思想道德观念,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认识;(2)引导受教育者实现从品德认识到行为的转化,培养人们的品德践行能力。一是重视思想品德情感和信念的培养;二是提出行动要求,并促使受教育者将其内化,变成自己的行动动机;三是指导受教育者选择行为方式、锻炼品德意志;四是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行为和习惯。

3、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

这就要求我们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评估,

把显性效果和隐性效果、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的评估结合起来,统一起来,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作出全面的、客观的评估。

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征

1、明确的计划性和鲜明的正面性

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想和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人民,引导人民,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就集中体现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的正面的思想道德价值。

2、突出的复杂性和广泛的社会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解决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和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促使受教育者观念、态度的改变,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时甚至涉及对个体利益的调整。

受教育者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会受到自己已形成的观点、态度、志向、习惯、爱好等等的影响,因而会有不同的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特征主要表现在:(1)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2)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也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3、积极的引导性和明显的长期性

引导性特征要求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考虑到受教育者的整体思想品德发展水平,既不提出超越教育对象发展实际的教育要求,也不做其发展的尾巴;而是确定适宜的发展目标,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所要求的方向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一个过程的完结,就是一个新过程的开始。

持久性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渐进性。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与规律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

基本矛盾是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

主要表现在:(1)教育者由于自身思想水平、认识能力、思维方式与实践经验等因素不能全面完整地把握社会要求,甚至曲解社会要求;(2)教育者内心并不真正认同教育要求,仅仅是出于职业要求而例行公事地开展教育活动。

解决方式:(1)要提高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觉悟;(2)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育者的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

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1)人格因素引发的矛盾;(2)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引起的矛盾

3、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本人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

(1)社会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之间的不一致;(2)社会要求与个人经验之间的矛盾;(3)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完成这些要求的实际可能性之间的不一致

解决方式:(1)积极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逐渐缩小个人思想品德与社会要求之间的距离;(2)由于个人利益、认识以及情感等原因,对社会要求产生抵制心理,距离逐渐扩大,通过教育引导,促成前一种情况出现,力求避免后一种情况出现。

4、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

5、受教育者内在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方式(条件)之间的矛盾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

1、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

2、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

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者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特征

1、阶级性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政治的范畴,带有强烈的阶级性

2、主导型教育者起到组织、引导作用

3、客体性(1)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受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和环境的制约;(2)思想政治教育者及其教育活动被客体所审视;(3)思想政治教育者是自检、内省的对象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能

道德权威说:强调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的权威地位和作用

价值中立说:学校和教师在德育中的作用是安排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帮助儿童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做澄清过程的引入者和促进者;学校保持中立,不提倡某种道德观点

文化协调说:使受教育者既成为社会已有文化的继承者,又成为先进价值观念的创造者

结构促动说: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不断推进受教育者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尽可能使个人达到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1、教育职能(1)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2)传授思想政治知识的品德规范;(3)促使教育对象主体能动性的发挥;(4)引导教育对象思想品德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

2、管理职能(1)确定目标和计划;(2)进行制度管理;(3)协调教育活动的各种因素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

1、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特殊性

(1)工作对象的特殊性;(2)工作过程的特殊性;(3)工作手段的特殊性;(4)工作成果的特殊性

2、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要素质

(1)政治素质一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二是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三是较高的政治水平;四是较高的政策水平

(2)道德素质一是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热爱和尊重教育对象;三是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四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五是清正廉洁,艰苦奋斗

(3)思想素质一是思想观念,如价值观念、信息观念、竞争观念、时效观念、人才观念、法治观念、创新观念;二是思维方式,如整体性思维、开放性思维、层次性思维、立体型思维;三是思想作风素质—实事求是、民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4)知识素质一是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三是根据工作对象和所处环境的需要应掌握的有关知识;四是其他相关知识

(5)能力素质主要包括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分析研究能力、组织指导能力、创新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6)生理心理素质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征

1、广泛性;

2、层次性;

3、可塑性

4、主体性主要表现:(1)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具有能动性。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能够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和自身;另一方面,教育对象的思想是一个自觉活动着的系统,能对教育者传递的思想道德信息加以认识、选择和接受,对自己的思想活动进行自我认识,从而在不同程度上自觉调节自己的思想活动;(2)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具有自主性;(3)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还具有创造性

二、科学地认识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方法

1、历史分析法;

2、动态分析法;

3、立体分析法(1)要认识到教育对象是多层次的;(2)要认识到作为教育对象的个体,其自身也是多面体的;(3)要看到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因素也是立体的和多层次的

4、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三、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

干部问题的实质是干部素质问题。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四、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

1、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1)青年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2)青年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2、青年的生理、心理特点

(1)青年的生理特点——体力精力都处于最旺盛时期

(2)青年的心理特点一是个性发展特征;二是智力发展特征;三是情感活动的发展特征;四是性心理的发展特征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联系

1、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相互规定和相互依存

2、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变化不居、相互转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区别

1、角色不同

2、任务侧重点和活动方式不同

3、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

教育对象的作用有:一是参与作用;二是制约作用;三是反馈、检验作用

三、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

1、平等

2、理解(1)要包含感情;(2)要重视教育对象的差异性;

3、共享

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的要素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观教育、道德观教育

二、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在实施教育内容时,必须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各要素协同作用,使教育内容成为具有良好功能的系统。

2、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是指在确定实施教育内容时,必须充分注意教育内容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以及教育内容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3、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是指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时,要注意到它的层次性;在进行教育时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确定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

4、目的性原则目的性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内容和每一项内容的实施,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5、重点要素原则重点要素原则是指在确定教育内容时,要把作用相对较小的要素放到次要位置,把作用相对较大的要素放到主要位置,从而突出重点要素。

第二节、世界观教育

一、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

是对物质的反映;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自然、历史和思维的重要规律;人的认识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的飞跃,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认识依赖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源泉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经济关系决定社会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

第三节、政治观教育

一、基本国情教育

基本国情具体表现为: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人口平均资源贫乏,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经济发展还较落后并且很不平衡,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但还需要不断改革和继续完善。

1、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参与现代化事业,促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

3、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有助于人们认清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认清我们的生存环境,树立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4、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有助于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合理安排个人的工作和生活。

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深入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教育;

2、深入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

(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强保证;(3)中国共产党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这种核心领导地位是咋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作出的正确选择;(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3、深入进行坚持改革开放的教育

4、帮助人们正确把握“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

三、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长期生活在一定疆域里的人民在历史上逐渐形成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爱国主义传统的民族,正是爱国主义,使中华民族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要引导人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与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是一致的。

四、形势政策教育

形势是一定历史时期内社会发展的状况和态势,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就是要经常向人们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要注意引导人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分析形势,正确认识形势发展中的主流和支流、全局和局部、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正确把握党在现阶段的各项政策,认清现阶段政策和共产主义方向的一致性,从而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国家利益以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形势政策教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形势政策教育的对象总是具体的。

第四节、人生观教育

一、理想教育

理想特征:(1)层次性。横向看,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纵向看,远大的理想,一定阶段的理想和近期的具体理想;(2)社会性和阶级性;(3)互感性;(4)发展性

二、人生价值观教育

一是人生的社会价值;二是人生的自我价值

无产阶级人生价值观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是所趋;对人生价直观的评价以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主要标准。

三、成才教育

进行成才教育,首先要帮助青年树立强烈的成才意识和志向。其次,要引导青年正确认识人才;再次,要引导青年正确处理红与专的关系。

四、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党的光荣传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就是要使人民群众不尚奢华、埋头苦干、不怕困难、百折不挠,为实现党所确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努力奋斗。要引导人民群众认识到,坚持艰苦奋斗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第五节、法制观教育

一、社会主义民主教育

社会主义民主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全体人民在共同享有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形式的所有权、支配权的基础上,享有管理国家的最高权力。

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包括: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管理国家,管理各项经济事业、文化事业和其他社会事业,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享有人身、言论、通信、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等权力,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教育,要使人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有本质的区别。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教育,还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民主和专政、民主和集中、民主和法制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也是人民群众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

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要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法治意识。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要引导人们“知法”“守法”“依法办事”。在法制教育中,要突出重点对象。

三、遵守纪律教育

第六节、道德观教育

道德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并以善恶为评价标准,调整个人与他人以及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心理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一、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二、社会公德教育

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三、恋爱婚姻家庭道德教育

要提倡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忠实专一。

要做到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助互让、互谅互慰、和睦相处、要引导人们把爱情和义务统一起来。

四、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点: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在二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必须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其实质就是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九章、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概述

一、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全部活动所涉及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社会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经济工作、行政管理工作、文化教育工作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等社会平行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1、从第一层次的关系看,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之一,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

2、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各平行系统的关系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经济工作、文化教育工作、行政管理工作、人们的日常生活等系统的关系,都是平行融合的关系。

3、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来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协调运行的关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的基本特点

1、辩证性(1)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对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主观认识的产物;(2)原则的划分具有相对性;(3)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在的本质关系的抽象,只有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关系,所确定的原则才能较为符合实际,从而克服和防止片面性以及“左”右摇摆的弊端。

2、整体性(1)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一个丰富而完整的体系;(2)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的整体功能大于单个原则以及各具体原则的简单相加;(3)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的各个层次之间和各具体原则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3、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是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由一般到个别、分层次有序排列的,每个层次的原则都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和条件下起作用,都有自己特殊的功能和意义。

4、动态性(1)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人们社会实践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经验将得到不断总结,新规律将会不断被认知,反映这些规律的新原则也就出现了;(2)就是同一原则,其内涵也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3)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运用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

一、方向原则

主要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要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要与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与宗旨相一致。

意义:(1)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保持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色;(2)坚持方向性原则才能统一人们的思想与行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3)坚持方向原则是实

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根本要求

怎样做:(1)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2)提高贯彻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原则的自觉性;(3)贯彻方向原则必须讲究科学性

二、求实原则

求实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原则。

三、民主原则

民主原则,是指全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该体现和落实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扬民主精神,坚持民主作风和民主方法。

坚持民主原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决定的。

坚持民主原则也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解决的矛盾的性质所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四、渗透原则

渗透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到经济工作、文化工作、管理工作等各方面乃至日常生活中去,结合各项具体工作的实际进行。

意义:(1)坚持渗透原则,才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2)坚持渗透原则,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

五、层次原则

层次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从实际出发,承认差异,根据教育对象不同的思想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教育;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将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层次原则是在拨乱反正、总结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确立起来的一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

1、要深入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准确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

2、要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求和内容;

3、要创造良好的条件和适宜的氛围,满足不同受教育者的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需要。

六、激励原则

激励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对教育对象施加正强化或负强化的信息反馈,以引起其心理和思想情感的变化,使其产生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反应,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

1、坚持激励原则是人的行为活动规律的要求;

2、坚持激励原则是完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的要求;

3、坚持激励原则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七、主体原则

主体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应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

原因:1、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所决定的;2、坚持主体原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3、坚持主体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特质所要求的。

如何做:1、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2、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着力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3、要注意将每个人自己教育自己与集体成员间的互帮互教结合起来

八、示范原则

示范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和感染受教育者,以促进其思想品德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

的一个基本行为准则。

1、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加强理论学习和人格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2、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身体力行,带头实践自己提倡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第十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艺术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含义

方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达到一定目的所采取的活动方式、程序和手段的总和。方法首先表现为人的活动的中介因素,其次,方法服务于人的目的、活动的目的,总是和任务联系在一起的,再次,方法与理论是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是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还是理论指导、运用于实践,都要靠一定的方法来完成。最后,方法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产物,人们在认识活动、实践活动中积累的方法经验一旦上升为思维方式,就变成了可以传承的科学性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承担着传递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的使命,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意义: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动的纽结;3、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条件。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

1、理论灌输法

理论灌输法,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得儿向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受教育者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方法,主要包括理论讲授、理论学习、理论宣传、理论培训、理论研讨等具体形式。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它所强调的正是理论灌输的现代价值。

(1)“灌输”在这里体现的是这种方法的本质特征,而不是具体形式;

(2)运用理论灌输法一定要联系实际;(3)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

2、实践锻炼法

实践锻炼法就是指教育者组织、引导受教育者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养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方法。

一是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二是有利于形成和巩固言行一致的高尚品德和行为习惯;三是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强化

注意问题:一是选择合适的实践锻炼方式;二是实践锻炼要持之以恒;三是要建立实践活动基地,为受教育者的实践锻炼创造条件

3、自我教育法

自我教育法是指受教育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反思等方式,主动接受科学理论、先进思想观念、社会生活规范,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的方法

自我教育分为个体自我教育和集体自我教育。集体自我教育是指在一个集体内部,通过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激励、相互促进,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的活动方式,具体形式包括评比竞赛、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民主生活会等。

强调教育者主动驾驭的能力:一是要善于激励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动机;二是要善于营造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善于把个体自我教育和集体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4、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也称典型示范法,是指通过具有典型、榜样意义的人或事的示范引导、警示警戒作用,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规范自身行为的方法。

(1)必须实事求是地选择、宣传榜样;(2)要尽可能让先进人物现身说法;(3)注意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开展榜样示范活动;(4)既要大力培养、宣传正面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也要善于利用反面教材和反面典型的威慑、劝阻与警示作用

5、比较鉴别法

比较鉴别法就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属性和特点进行对比,引出正确的结论,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水平和认识水平。

作用:(1)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事物。客观事物总是存在真善美与假恶丑之分;(2)有助于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

注意:(1)要有可比性;(2)进行全面、多层次的综合比较;(3)要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比较6、咨询辅导法

咨询辅导法就是指教育者通过语言、文字等交流媒体,灵活运用相关理论和咨询、指导的专门技术,对教育对象在思想、心理和行为等方面以帮助、启发和引导的方法。心理咨询是最典型的形式。

要求:(1)咨询辅导方法以咨询者(教育者)与求询者(教育对象)之间的人际关系为基础;(2)咨询辅导方法以推动求询者的综合认知与系列心理活动过程为基本策略

三、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要求

1、针对性

针对性就是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不同的任务,解决不同的问题

(1)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以及具体内容选择和运用方法;(2)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特点选择和运用方法;(3)针对具体思想热点问题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方法

2、综合性

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核心问题,就是多种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构成协调、有序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产生综合效果。

3、创造性

(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基本要求,自觉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方法;(2)吸取和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3)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艺术

一、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为了有效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创造性运用的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技能和技巧的总和。

1、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对工作方法和技巧的灵活运用;

2、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细致地分析,巧妙地应对各种情况;

3、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创新

意义:1、加强教育艺术的运用有助于提高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2、加强教育艺术的运用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艺术

1、运用语言的艺术(1)要准确通俗;(2)要形象生动;(3)语言风格要力求多样化;(4)注意语气语调的运用

2、选择时机的艺术选择时机是指善于选择对特定对象进行特定内容教育的最佳时间

3、选择突破口的艺术从群体教育看,大多数人共同关心的热点、认识上普遍存在的疑惑之点,情感上的敏感点以及容易发生共振的共鸣点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点。2、把握适度的艺术3、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方式的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