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笔记

建筑结构笔记
建筑结构笔记

结构OK网结构笔记汇总第一期点评笔记汇总(计算篇)

---------------------------------------------------------------------------------------------------------------------- 结构OK网,联合天羿公司,(微信号:T-and-E),共同推出,

免费视频课程《结构OK网笔记点评》,12.17开课!

点评内容包括:

1:结构笔记的正确性判断;

2:结构笔记涉及的规范规程,力学知识;

3:相关知识的拓展补充;

4:工程项目实例介绍;

5:学习方法及书籍推荐!

课程报名地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d95661359.html,/cgi-bin/courseDetail?course_id=31135

--------------------------------------------------------------------------

编号一:每日专业笔记之===地框梁讨论最终版。

模型一,按一层开洞输入,地下室层数1,嵌固端填2.回填土约束填1

模型二,按一层开洞输入,地下室层数0,嵌固端填1.

两者包络设计。地梁和首层柱纵筋贯通。填嵌固是为了保证柱筋的调整,不是实际的嵌固

关于首层柱计算长度

如果按规范,基础至地梁算一层,系数是1.0,地梁至首层顶为二层,计算系数变成1.25。也就是1.25x 首层高度,与1.0x基础顶至首层顶,基础不深的话,感觉偏差不大。另关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6.2.20条规定“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这个"楼盖顶面”,

---------------------------------------------------------------------------------------------------------------------- 编号二:结构周期的经验数据,这个数据比较符合大家设计的工程。以前规范给出的数据,貌似已经过时了。

最新的经验:6度区,0.12n。7度区,0.1n。8度区,0.08n,n为层数。仅作为参考。

可能和以前的规范不一致,不过大家可以贴出自己的几个高层的层数和周期,看看是否符合此经验---------------------------------------------------------------------------------------------------------------------- 编号三:每日专业笔记之===我先来。我的笔记,周期折减系数对于框架的位移角影响很大。0.6或者0.7,算出来的位移差很大,希望大家注意下。不要一开始选默认的,后期才修改这个参数,会导致位移不够

-------------------------------------------------------------------------------------------------------------------------------------------------------------------------------------------------------------------------------------------- 编号四:每日专业笔记之===黄小坤.楼层扭转位移控制条件可否突破

正常情况下,楼层位移比的上限条件是不应超过的,根据文献,“规则性要求的严格程度,可依设防烈度不同有所区别。当计算的最大水平位移、层间位移值很小时,扭转位移比的控制可略有放宽。”因此,特殊条件下,个别楼层扭转位移比值超过规定的上限要求也是允许的,可由有关超限审查机构

审查确定。

所谓“最大水平位移、层间位移值很小”,一般要求层间位移角不大于位移角限制的1/3。

---------------------------------------------------------------------------------------------------------------------- 编号五:每日专业笔记之===

一1、考虑扭转耦联和不考虑扭转耦联的区别在于,后者把一层当做一个自由度,而前者是把一层当做三个自由度,每层会有三个地震作用标准值,x向、y向及扭转力,振兴参与系数为计入扭转的振型参与系数;

2、所谓不考虑扭转耦联是指不考虑x向、y向和扭转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事实上,因为结构的振型一般都是x、y和扭转三者都有的,不可能完全正好沿着x、y向,所以考虑扭转耦联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而双向地震是指两个方向都计算一下效应,然后按照0.85的系数进行组合;

3、因为结构的振型中有以扭转为主的,也有以平动为主的,所谓的考虑扭转耦联就变成了考虑不同振型之间的耦联。所以就有一个cqc的组合方式。再具体的说就是,平动振型中包含对扭转的贡献,而扭转振型中也包含对平动的贡献,所以就必须把任何一个振型分成三个自由度,分别计算每个振型中三个自由度上的分量,也即地震作用标准值,然后求出各个振型下各个分量的效应,然后再把不同振型下同一个分量进行cqc组合,就成了考虑扭转耦联的地震响应。

4、考虑双向地震与考虑扭转是两回事,考虑双向地震就是进行一个组合,考虑扭转就是在计算地震作用标准值、和地震作用效应时会有一些变化。计算地震作用标准值时,采用的振型参与系数是考虑了扭转自由度的,而地震作用效应是通过cqc方法组合而成。

---------------------------------------------------------------------------------------------------------------------- ---------------------------------------------------------------------------------------------------------------------- 编号六:每日专业笔记===结构的侧向刚度与重力荷载设计值之比称为刚重比。它是控制结构整体稳定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重力二阶(p-Δ)效应的主要参数,且重力二阶效应随着结构刚重比的降低呈双曲线关系增加。高层建筑在风荷载或水平地震作用下,若重力二阶效应过大则会引起结构的失稳倒塌,故控制好结构的刚重比,则可以控制结构不失去稳定。

----------------------------------------------------------------------------------------------------------------------编号七:刚度比在抗规和高规中都有提及,把各规范中关于刚度比的条文总结如下,便于理解。《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E2.1规定,筒体结构转换层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3.5.2条规定,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关于楼层与相邻上部楼层的侧向刚度比γ1的规定为,“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不宜小于70%,与相邻上部三层平均值的比值不宜小于80%”;对框架-剪力墙、板柱-剪力墙、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筒中筒结构,楼层与相邻上部楼层的侧向刚度比γ2,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不宜小于0.9;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上层层高的1.5倍时,该比值不宜小于1.1,对结构底部嵌固层,该比值不宜小于1.5;

《高规》5.3.7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时,当地下室的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是,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高规》10.2.3条规定,底部大空间的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应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附录E的规定:E.0.1:当转换层设置在1、2层时,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与其相邻上层结构的等效剪切刚度比γe1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γ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γ不应小于0.4,抗震设计时,γ不应小于0.5;E.0.2:当转换层设置在2层以上时,转换层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γe2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5,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8.

所有这些条文都涉及到刚度比的计算,目前有三种计算方法。

高规附录E.0.1建议的方法——剪切刚度:Ki=GiAi/hi;

高规附录E.0.2建议的方法——剪弯刚度:Ki=Fi/△i;

高规建议的方法:Ki=Vi/△Ui;

在PKPM的SATWE程序中,程序包含以上这三种算法。但是算法的选择是由程序根据规范条文自动选择的。

---------------------------------------------------------------------------------------------------------------------- 编号八:satwe当定义了嵌固层后,嵌固层以下的梁柱都会进行哪些调整?

答:主要有2个变化

1,对于地下室顶板梁,保证嵌固层下一层柱上端和柱节点左右梁端实配的抗震受弯承载力之和大于嵌固层柱下端实配的抗震受弯承载力的1.3倍;

2.调整嵌固层下一层柱截面每侧纵向钢筋,使其不小于嵌固层柱对应纵向钢筋的1.1倍”

---------------------------------------------------------------------------------------------------------------------- 编号九:调模型,画施工图,改图,基本上是设计院的例行和全部工作。今日闲来无聊,歪歪一下自己调模型的心得。

为什么要调模型?因为红了。

为什么红了?因为超筋了。

为什么超筋了?因为承受的地震力太大,按照混凝土理论计算得出来的钢筋放不下。

所以有两条道路可走。

一是,加大构件截面,让钢筋能放的下去,这是我们常见的做法。姑且称之为加强法。

还有一种就是,弱化构件。如把剪力墙洞口开大点,进一步削弱连梁,这样连梁按刚度分配到的地震力就变小了,原来的截面就不会显的小了,我称之为削弱法。

第二种方法一般可能用的少,但是有时候一味的加大截面,可能适得其反,这时候试试削弱法,说不定就能轻而易举搞定。

---------------------------------------------------------------------------------------------------------------------- 编号十:关于“楼层位移比”和“层间位移角”问题

1、“楼层位移比”

1)定义——“楼层位移比”指: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值;

2)目的——限制结构的扭转;

3)计算要求——考虑偶然偏心(注意:不考虑双向地震)。

2、“层间位移角”

1)定义——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

2)目的——控制结构的侧向刚度;

3)计算要求——不考虑偶然偏心,不考虑双向地震。

3、综合说明:

1)现行规范通过两个途径实现对结构扭转和侧向刚度的控制,即通过对“扭转位移比”的控制,达到限制结构扭转的目的;通过对“层间位移角”的控制,达到限制结构最小侧向刚度的目的。

2)对“层间位移角”的限制是宏观的。“层间位移角”计算时只需考虑结构自身的扭转藕联,无需考虑偶然偏心及双向地震。

3)双向地震作用计算,本质是对抗侧力构件承载力的一种放大,属于承载能力计算范畴,不涉及对结构扭转控制的判别和对结构抗侧刚度大小的判断。

4)常有单位要求按双向地震作用计算控制“扭转位移比”和“层间位移角”,这是没有依据的。但对特别重要或特别复杂的结构,作为一种高于规范标准的性能设计要求也有它一定的合理性。

4、相关索引

1)江苏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细则第5.1.3条规定:先计算在刚性楼板、偶然偏心情况下的扭转位移比,当扭转位移比大于等于1.2时,分别按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计算,再取最不利的扭转位

移比进行扭转不规则判别。(博主提示:请注意,这是很严格的要求)。

2)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徐培福主编)第195页,图7.1.7,先按不考虑偶然偏心计算扭转位移比,根据计算结果分两种情况分别计算,一是,当扭转位移比小于1.2时,按偶然偏心计算;二是,当扭转位移比大于等于1.2时,按双向地震计算。再根据两次计算结果取不利情况对结构的扭转不规则进行判别。(博主提示:请注意,这里对采用双向地震的判别是比1)放松许多,注意,这里的规定都是对复杂高层建筑而言的,对一般工程,原则上不需要进行这样严格的判别)。

-------------------------------------------------------------------------------------------------------------------- 编号十一:为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No damage under frequent earthquake,repairable damages under moderate earthquake and no collapse under rare earthquake)的三水准设防目标(Three-level Seismic Fortification Objectives),《规范》提出了两阶段设计方法(Two-Phase Design Method):第一阶段设计:首先按众值烈度(相当于小震)的地震动参数,用弹性反应谱法求得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效应;然后与其它荷载效应按一定的组合原则进行组合,验算构件危险截面的承载力,并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变形进行验算。对这一阶段设计,用以满足第一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第二阶段设计:在大震作用下,验算结构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变形(Elastoplastic Deformation),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以满足第三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对绝大多数建筑结构来说,不需进行第二水准的抗震设计,仅对少部分特别重要的或存在薄弱部位的建筑结构,才需做第二水准的抗震设计。第二水准主要通过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来保证。概括起来,第一阶段设计是验算小震作用下的弹性内力和变形,第二阶段验算的是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Elastoplastic Deformation)。请反思:(1)结构在弹性阶段,内力和变形基本是线性关系,知道了内力,变形必然确定,为何要同时验算内力和变形?(2)第二阶段,为何只验算弹塑性变形而不验算内力?原因:(1)在弹性阶段,验算内力是为了满足强度要求,保证小震作用下结构不破坏,验算变形是为了保证非结构构件的安全。(2)在大震作用下,结构进入屈服阶段,屈服后结构的承载能力不再增加,而变形会迅速增长,因此第二阶段只验算变形不验算内力。

---------------------------------------------------------------------------------------------------------------------- 编号十二: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

高规4.2.2条规定: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一般仍可采用基本风压值或由设计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也就是说,部分高层建筑可能在风荷载承载力设计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需要采用两个不同的风压值。

为此,SATWE新增了“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用户只需按照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确定风压值,程序在进行风荷载承载力设计时,将自动对风荷载效应进行放大,相当于对承载力设计时的风压值进行了提高,这样一次计算就可同时得到全部结果。

填写该系数后,程序将直接对风荷载作用下的构件内力进行放大,不改变结构位移。

结构对风荷载是否敏感,以及是否需要提高基本风压,规范尚无明确规定,需由设计人自己把握。程序缺省值为1.0.

---------------------------------------------------------------------------------------------------------------------- 编号十三: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可否小于0.5?

首先,连梁刚度折减是针对抗震设计而言的,对非抗震设计的结构,通常不宜对连梁刚度进行折减。

其次,抗震设计时,连梁刚度折减系数的取值,应满足连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一般与设防烈度有关,设防烈度高时可多折减一些,设防烈度低时可少折减一些,但一般不小于0.5。

当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取值小于0.5时,与之相连的剪力墙肢设计应加强,连梁本身必须满足非抗震设计的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要求。

--------------------------------------------------------------------------------------------------------------------

编号十四:每日专业笔记之===对于某些工程,输入周期折减系数后,计算结果没有任何变化。这主要是因为结构的自振周期很小,位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平台段,乘以周期折减系数后,仍位于平台段,所以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基底剪力和层间位移角不会有任何变化。

---------------------------------------------------------------------------------------------------------------------- 编号十五:解决位移比、层间位移角不够的解决方案:

PKPM进行整体计算时,经常出现位移不够的情况,比如位移比或者层间位移角不够。以前都是拼命的增加结构刚度,调整结构布置来解决,比较费时费力。

这几天跟同事讨论,发现规范上竟然有条文规定,让位移能够比较容易的算过去。一般在算位移的时候,我都是在连梁刚度折减后算的。我想可能大部分人在计算的时候都没有考虑过这点。设置了连梁刚度折减系数,然后就直接计算。

这样计算出来的结构刚度很明显要比连梁刚度折减前要小。所以许多跟刚度有关的,诸如层间位移角等参数就不一定能满足了,但是如果不折减连梁刚度,层间位移角之类的参数就能比较容易的满足了。抗规第350页条文说明第2条,计算地震内力时,抗震墙连梁刚度可折减;计算位移时,连梁刚度可不折减。

也就是说,新规范上其实关于位移计算实际上还是放松了,在连梁刚度不折减的情况下算位移还是很容易就能算过去的。也就是说可以算两版,在算位移的时候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填1,在算内力配筋时,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填实际的折减系数,按照规范要求来折减。

---------------------------------------------------------------------------------------------------------------------- 编号十六:地勘一定仔细看

设计地震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34,对处于发震断裂两侧10km以内的结构,地震动参数应计入近场影响,*****断裂离拟建场地约6.5km左右,宜乘以不小于1.25的增大系数。这个对结果影响非常大!!!

---------------------------------------------------------------------------------------------------------------------- 编号十七:专业笔记===SATWE的文本输出的总信息中关于层刚度,Ratx,Raty是看嵌固端和转换层时候看,不应大于2.0;Ratx1,Raty1是框架结构看层刚度,要大于1;Ratx2,Raty只有在框剪结构或剪力墙结构时候看,不宜小于1.

----------------------------------------------------------------------------------------------------------------------编号十八:当对结构进行复核验算时,一定不能同时选择考虑双向地震作用和考虑偶然偏心.

当质量和刚度分布均匀的时候,选择考虑偶然偏心,当质量和刚度分布不均匀的时候,选择考虑双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 编号十九: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这是因为单跨框架的抗侧刚度小,耗能能力弱,结构超静定次数少,一旦出现塑性铰,出现连续倒塌的可能性大,违背“大震不倒”的设计原则

---------------------------------------------------------------------------------------------------------------------- 编号二十:地震最不利方向和结构的侧向刚度不是同一个概念,对于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该考虑多输入一个角度的侧向刚度,比如45度。

---------------------------------------------------------------------------------------------------------------------- 编号二十一:每日专业笔记===查看结构空间振型曲线,找出位移最大点, 在该位置处适当增加剪力墙布置量, 再计算以使周期比、位移比、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若层间位移角较规范限值富余较多, 应适当调整梁布置及减小梁截面, 将部分连接复杂的梁改为铰接梁, 以降低梁刚度, 从而减小地震作用, 降低成本。

---------------------------------------------------------------------------------------------------------------------- 编号二十二:每日专业笔记之===pkpm计算舒适度的基本风压时一般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规定的10年一遇的风荷载标准值.

---------------------------------------------------------------------------------------------------------------------- -------------------------------------------------------------------------------------------------------------------- 编号二十三:每日专业笔记之===今天对剪重比更深入了解了些,看到坛中有关提问,查了下参考书。回复了。个人理解如下:1、应控制调整幅度不宜大于1.2~1.3

2、当大于1.3时,应首先调整结构布置和截面尺寸,提高结构侧向刚度,满足稳定和承载力

3、当底层总剪力不满足要求,说明总体侧向刚度偏小,结构各楼层的剪力均需按不小于底层的剪力调整系数进行调整

---------------------------------------------------------------------------------------------------------------------- 编号二十四:每日专业笔记之===关于连梁刚度的折减问题,众所周知,连梁不是梁,更多的是一个耗能的概念,一般低烈度区可取0.7,高烈度可取0.5.这是条文说明里面的讲法,且说明只在地震作用下进行折减,重力荷载和风作用不宜折减,但是广东高规5.2.1明确说明,风控时,连梁刚度可折减,不低于0.8. 个人看法,风控时最好也别折减,毕竟,连梁刚度折减,意味着就要开裂,风作用时,不但影响了正常使用,更加影响了抗震性能。不知道唐工是如何看的?

---------------------------------------------------------------------------------------------------------------------- 编号二十五:关于性能设计

----------------------------------------------------------------------------------------------------------------------

2019年二建《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重点笔记整理版

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精讲资料 为方便学员更好地对比记忆,我们在资料开篇为大家将一些相同类型的知识点总结在一起,方便大家更好地把握教材知识点的整体脉络。这些都是建造师建筑工程实务考试的重点,在一建二建的客观题与主观题考试中均会有所体现。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只要碰到类似问题的就在下面的内容里找答案,并且平时带着看,不需要刻意背诵就可以在反复的接触中逐渐记忆了 关于混凝土养护时间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 内加以覆盖和浇水。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养护不少于7d; 火山灰、粉煤灰水泥,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掺加缓凝剂、矿物掺和料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抗渗混凝土、强度等级C60 及以上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保温层上的找平层的水泥终凝前完成收水后应二次压光,并应及时取出分格条。养护时间为7d。(即至少7d 后才可以开始施工卷材防水层) P81: 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P82: 防水砂浆施工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终凝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温度不应低于5℃,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P84、P110: 水泥砂浆防水层终凝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温度不宜低于5℃,并应保证砂浆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一般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7d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补充总结:防水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普通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防水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28d 关于温度和风等级1 P82: 防水砂浆施工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终凝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温度不应低于5℃。 P84、P110: 水泥砂浆防水层终凝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温度不宜低于5℃,并应保证砂浆表面湿润。P108: 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 P114: 混凝土拌合物出机温度不宜大于30℃。 P307: 公共建筑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应低于28℃,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应高于20℃。(这里是为了节能的需求)

一级建造师备考经验分享

一级建造师备考经验分享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往事如烟 我成为了喜上眉梢的一员。 当时并未关注成绩何时出来,准备着乘车去陪女朋友过生日,在收拾完东西准备出发的时候,习惯性的掏出手机看时间,顺便看下一建QQ群,结果发现消息99+,我当时第一反应是一建成绩出来了,怀着激动和忐忑的心情点开QQ群查看消息,果然如此。当时已经紧张的呼吸急促,顿时忘了去赶车(当然离发车时间还早),焦急的等着10点的到来。当时的心情,就犹如“平静的湖面,波涛汹涌”般矛盾。 来。由于过度紧张,并未有勇气点开,内心翻江倒海,不断地祈祷一定能过。也许与祈祷有关,终于鼓足勇气 心想:咦?不对,我咋这么好运气,是不是我的成绩哦,会不会系统出了故障,考试成绩查询结果像手机一样窜了信号?是哦,别到时候空欢喜一场(大家都晓得,查询高峰说不定会有意外发生),我赶紧看了下名字和身份证信息,退出再查询了几次,都一样。于是再三的告诫我,这就是我的一级建造师成绩,耶! 二建序曲 本人于2015年07月大学毕业,进入施工企业。浑浑噩噩度过了两年,当时一个偶然的情况,听到了我们这个行业还可以报考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原来项目经理需要这个证书啊! 于是在同事的带动下,报考了2017年度贵州省二级建造师机电专业考试,买了相关书籍(教材),准备了题库软件(百X考试软件)。但是,三分钟热度,临近考试,才草草的看了点书,几乎是裸考。考场上面临考试试卷,他认识我,我不认识他,只能凭着感觉胡乱作答。连蒙带骗的参加完三场考试,最终结果:管理49分(合格标准50分);法规53分(合格标准45分);实务63(合格标准40分)。 当时那个绝望和懊悔,悔不当初。看着同事们一个个拿着公司的证书补贴,痛定思痛,第二年提前了几个月复习管理科目,坚持每天晚上看书做题,片刻不得松懈,直至考试结束。 几个月的努力是值得的,拿到考卷就感觉自己必过,公布成绩的时刻,我根本就不担心我会不及格,最终管理96分,于是二建考试落下帷幕。 一建历程 目标明确:四科一次过 记得2015年的时候,当时我才参加工作两年,一个同事,比我早几年来公司,我们每天下班后自由的玩耍,而他却在办公室挑灯夜读,备考建造师和注册安全工程师,分两个年度各一次通过的。“人往高处走,水

浙大外国建筑史-笔记[完整版]

外国建筑史 第一章18c下半叶~19c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1)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是指从18c60年代到19c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1)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al)—一由于对民主共和的向往,唤起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礼赞,而向罗马共和国借用英雄的衣裳。主要是公共建筑和纪念性建筑。 国家主要式样实例主要建筑师及作品备注 法国罗马复兴巴黎万神庙 雄狮纪念碑 马德莱娜教堂部雷伟人博物馆 牛顿纪念碑 法国古典复兴建筑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壮丽,内 部则常吸取东方各种装饰或洛可可手法—— “帝国式”风格 勒杜农村公安队宿舍 英国希腊复兴不列颠博物馆 爱丁堡中学 德国希腊复兴柏林勃兰登堡门 柏林宫廷剧院 柏林老博物馆辛克尔柏林宫廷剧院 柏林老博物馆 柏林百货商店 美国罗马复兴美国国会大厦 (2)浪漫主义(Romanticism)——最早出现于18c下半叶的英国 阶段时间风格实例 先浪漫主义时期18c60年代 ~19c30年代模仿中世纪的寨堡 或哥特风格 追求非凡的区位和异国情调 埃尔郡的克尔辛府邸 威尔特郡的风蒂尔修道院的府邸 英国布赖顿的皇家别墅 哥特复兴(浪漫主义)19c30年代~70 年代 以哥特风格为主英国国会大厦 英国斯塔夫斯的圣吉尔斯教堂 伦敦的圣吉尔斯教堂 曼彻斯特市政厅 (3)折衷主义(Eclecticism):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式样,亦称“集仿主义”。 国家时期代表建筑 法国19c中叶巴黎歌剧院巴洛克+洛可可 巴黎的圣心教堂拜占庭+罗马风 美国19c末与20c 处美国在芝加哥举行的哥伦比亚博览会上,采用欧洲折衷主义形式,并特别热衷于古典柱式的表现 2)新建筑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类型) (1)“第一” l1775~1779年在英国塞文河上建造第一座生铁桥 l第一个完全以铁架和玻璃构成的巨大建筑是1833年出现的巴黎植物园的温室l第一座依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起来的高层建筑是芝加哥保险公司大楼l第一座真正安全的载客升降机是美国纽约由奥蒂斯发明的蒸汽动力升降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期末复习题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 (2) 地震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按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而定的等级; (3)地震烈度:表示地震时一定地点地面振动强弱程度的尺度; (4)震中:震源在地表的投影; (5)震中距: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 (6)震源:发生地震的地方; (7)震源深度:震源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8)极震区:震中附近的地面振动最剧烈,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 (9)等震线:地面上破坏程度相同或相近的点连成的曲线; (10)建筑场地:建造建筑物的地方,大体相当于一个厂区、居民小区或自然村;(11)沙土液化: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砂土和粉土在地震时有变密的趋势,使孔隙水的压力急剧上升,造成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将处于悬浮状态,形成了犹如“液化”的现象,即称为场地土达到液化状态; (12)结构的地震反应:地震引起的结构运动; (13)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瞬时内力、应力应变、位移变形及运动加速度、速度等; (14)地震系数: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15)动力系数:单质点体系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16)地震影响系数: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的乘积; (17)振型分解法:以结构的各阶振型为广义坐标分别求出对应的结构地震反应,然后将对应于各阶振型的结构反应相组合,以确定结构地震内力和变形的方法,又称振型叠加法; (18)基本烈度:在设计基准期(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19)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权限批准的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20)罕遇烈度:50年期限内相应的超越概率2%~3%,即大震烈度的地震。 (21)设防烈度 (22)多道抗震防线:一个抗震结构体系,有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同作用; (24)鞭梢效应;

建筑结构抗震知识要点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知识要点 1、地震震级和烈度的含义各是什么?震级和烈度有什么联系? 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一种度量。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某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一次地震表示大小的震级只有一个,但由于同一次地震对不同地点的影响不同,随着距离震中的远近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烈度。 2、何谓土的液化?如何进行土层液化判别? 饱和沙土或粉土的颗粒在强烈的地震下土的颗粒结构趋于密实,如土本身的渗透系数较小,则孔隙水在短时间内排泄不走而受到挤压,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当孔隙水压力增加到与剪切面上的法向压应力接近或相等时,砂土或粉土受到的有效压应力下降乃至消失,这时砂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丧失抗剪强度,形成犹如“液体”的现象,称为场地土的液化。采用两步判别法来判别可液化土层,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试验判别。凡经过初步判别定位不液化或不考虑液化影响的场地土,就可不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3、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下列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抗震承载力验算:1本规范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2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的下列建筑:1)一般的单层厂房和单层空旷房屋; 2) 砌体房屋;3)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4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4)基础荷载与3)项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 4、建筑结构的抗震计算方法有哪些?各自的应用范围如何? 1)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等简化方法。2)除1款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3)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表3.16所列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当取三组加速度时程曲线输入时,计算结果宜取时程法的包络值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较大值;当取七组及七组以土的时程曲线时,计算结果可取时程法的平均值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较大值。 5、如何计算多层砌体房屋的地震层间剪力? 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方向该层各抗侧力构件的分配原则取决于房屋楼、屋盖的刚度。对于刚性楼、屋盖房屋,按抗侧力构件等效刚度的比例分配;对于柔性楼、屋盖房屋,按抗侧力构件从属面积上的重力荷载比例分配;对于半刚性楼、屋盖房屋,可取上述两种结果的平均值。 6、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防震缝的设置要求有哪些? 1)尽量避免采用不规则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2)若设防震缝,高度不超过15m时缝的宽度不小于70mm,超过15m时,6、7、8、9度相应每增加5m、4m、3m、2m宜加宽20mm;3)8、9度并缝两侧结构高度刚度或层高相差较大时可设防撞墙。 7、什么是抗震设防的“三水准”,“二阶段”? 抗震设防要求的三水准,就是指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但经一般修理即可恢复正常使用;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抗震设计的简化两阶段设计方法,第一阶段设计:按多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的弹性变形;第二阶段设计:按罕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 8、《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中对建筑物是如何分类的?小高层住宅、消防车库各属于哪一类建筑? 特殊设防类(甲类)建筑;重点设防类(乙类)建筑;标准设防类(丙类)建筑;适度设防类(丁类)建筑。小高层住宅属于丙类建筑,消防车库属于乙类建筑。 9、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如何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 对同一节点,使其在地震作用组合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略大于梁端的弯矩设计值或抗弯能力。对同一杆件,使其在地震作用组合下,剪力设计值略大于按设计弯矩或实际抗弯承载力及梁上荷载反算出的剪力。

2020年一级建造师《机电》学霸笔记精华版

2020年一级建造师学霸笔记精选版《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

①学霸笔记统计了机电实务的高频考点 ②学霸笔记中红色字体为重点知识点,蓝色字体为特别重点知识点,紫色字体为拓展内容。 ③小标题采用绿色打底,替他内容采用蓝色及黄色交替打底。 ④学霸笔记重要利用表格、图片、总结等方式对全书重点考点进行梳理归类,方便学员进行复习 1H410000机电工程技术 1H411000机电工程常用材料及工程设备 1H411010机电工程常用材料 1H411020机电工程常用工程设备 一、黑色金属材料的类型及应用 (一)碳素结构钢 (四)特殊性能低合金高强度钢

(五)钢材的类型及应用 普通无缝钢管、螺旋缝钢管、焊接钢管、 无缝不锈钢管、高压无缝钢管 二、有色金属的类型及应用 通常将钢铁以外的金属及其合金统称为有色金属。密度大于4.5×l03kg/m3的金属称为重金属,如铜、锌、镍等;密度小于等于4.5×l03kg/m3的金属称为轻金属,如铝、镁、钛等。 (一)重金属

三、常用金属复合材料的类型及应用 (一)金属基复合材料 1.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分类 (3)按金属基体可分为铝基、钛基、镍基、镁基、耐热金属基等复合材料。 (4)按增强材料可分为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石棉纤维、金属丝等。 (三)金属与非金属复合材料的特点及用途 1.钢塑复合管的特点及用途。它既有钢管的强度和刚度,又有塑料管的耐化学腐蚀,具有无污染、不混生细菌、内壁光滑、不积垢、水阻小、施工方便、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建筑、通信、电力和地下输气管道等领域。 2.铝塑复合管的特点及用途。有与金属管材相当的强度,具有电屏蔽和磁屏蔽作用、隔热保温性好、重量轻、寿命长、施工方便、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工业等机电工程中。 1H411020机电工程常用工程设备 IH411021通用设备的分类和性能 一、泵的分类和性能 (一)泵的分类

[中国建筑史笔记]中国建筑史笔记资料

[中国建筑史笔记]中国建筑史笔记资料中国古代的建筑特征:建筑本身的特征 建筑 __特征 建筑认识的特征 公官制度:样式雷又名样子雷,样房雷。是清代宫廷建筑师雷氏家族的俗称。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及脉络流变 史前——夏商周(大迁徙促成文化互动)——春秋战国(佛教文化入境)——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境外文化交流)——北宋辽金南宋(少数民族文化入侵)——元(多民族文化交融)——明( __文化入侵)——清——民国——中华人民国内 __ 中国文化起源非单一性,而是满天星斗 中国原始神会建筑发展概况 旧石器时期建筑遗存:文化现象与神话传说

燧人氏 有巢氏 伏羲氏猎鱼之始《河图洛书》 轩辕帝 新石器时期建筑遗存 仰韶文化(黄河中上游,渭水) 母系氏族社会(河北渑池) 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 父系氏族社会(山东历城)——东夷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干栏建筑细石器文化(东北,内蒙)——神庙

多元文化的发展 巢居(干栏)——长江流域穴居(木骨泥墙)——黄河流域 土木相结合构筑方式,以土为主向以木为主过度奴隶社会建筑 夏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商阶级产生 1 青铜工艺相当成熟(生产工具生产力提高财产丰富产生私有制 2 夯土台(技术上)区别高低,上下的方式 3 郑州商城 周渭水按照礼制分封土地,产生宗法分封制度 建筑技术 斗拱的概念瓦的发明及使用三合土抹面

小结:这一时期神的地位降低,人的地位上升,但仍未完全脱离神,木构技术突出被使用封建社会前期 先秦(春秋,战国,秦)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化的奠基,铁器开始出现并使用,经济飞速发展。 春秋战国 这一时期是城市建设的高潮(齐——临淄赵——邯郸楚——鄢郢魏——大梁)宫高台建筑:在有小室围合的高台上 宗庙围合在墙中 水利方面出现齐国官书《考工记》鲁班著 __方面 1商周学在官府——学在四夷 2孔子将人还给社会 3庄子将人还给自然

抗震结构设计复习题

抗震结构设计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构造地震为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P1 2.建筑的场地类别可依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4类。P17 3.《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63.2%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P12 4.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5.柱的轴压比n 定义为n=N/f c A,即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 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6.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7.地震动的三大要素,分别为最大加速度、频谱特征和强震持时。 8.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 1=G 2=1200KN ,第一振型Φ12/Φ11=1.618/1,第二振型Φ22/Φ21=-0.618/1,则第一 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γj =0.724。P50式(3.87)[由于G 1=G 2,可知m 1=m 2,那么WO γj =X 11+X 12 X 112+ X 122=1+1.618 1+1.618=0.724] 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10.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11.在多层砌体房屋计算简图中,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无地下室时,结构底层层高一般取至室外地面以下500mm 处。 1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 ,则该场地的场地土类别为Ⅲ类场地。 13.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惯性力和阻尼力。 14.位于9度地震区的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为wk w w Evk Ev Ehk Eh GE G S S S S S γ?γγγ+++=。P75 1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i V i V i e y y =ξ 指按钢筋混凝土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第i 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下计算的第i 层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P77 16.某一高层建筑总高为50米,丙类建筑,设防烈度为8度,结构类型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则其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墙的抗震等级为一级。(查表)P103 17.限制构件的剪压比,实质是防止构件混凝土产生脆性的斜压破坏。P117 P121 18.某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则其多遇地震烈度约为6.45度,罕遇地震烈度约为9度。 19.框架结构的侧移曲线为剪切型。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单元2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1、能够对抗震的基本概念、抗震设防目标和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知识点掌握。 2、能够具备砌体结构房屋和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房屋的抗 震设计要点,从而为识读平法03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中抗震部分打下基础。 【知识点】 构造地震;地震波;震级;烈度;抗震设防;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的抗震规定。 【工作任务】 任务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教学设计】通过带领学生观看地震灾害照片,让学生对抗震设计的必要性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为识读平法03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中抗震部分打下基础,为今后识读结构 施工图、胜任施工员岗位打下基础。 21.1地震基本知识 21.1.1 地震 21.1.1.1构造地震 地震是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地面强烈运动(见图21-1)。是一种自然现象,依其成因,可分为三种类型:火山地震、塌陷地震、构造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地下岩浆迅猛冲出地面时引起的地面运动,称为火山地震。此类地震释放能量小,相对而言,影响围和造成的破坏程度均比较小;

由于石灰岩层地下溶洞或古旧矿坑的大规模崩塌引起的地面震动,称为塌陷地震。此类地震不仅能量小,数量也小,震源极浅,影响围和造成的破坏程度均较小;由于地壳构造运动推挤岩层,使某处地下岩层的薄弱部位突然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地面运动,称为构造地震;构造地震的破坏性强影响面广,而且频繁发生,约占破坏性地震总量度的95%以上。因此,在建筑抗震设计中,仅限于讨论在构造地震作用下建筑的设防问题(见图21-2)。 地壳深处发生岩层断裂、错动的部位称为震源(见图21-3)。这个部位不是一个点,而是有一定深度和围的体。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叫震中。震中附近地面震动最厉害,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为震中区。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称为震中距。把地面上破坏程度相似的点连成的曲线叫做等震线。震中至震源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根据震源深度不同,可将构造地震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不大于60km),中源地震(震源深度60~300km),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km)三种。我国发生的绝大部分(地震都属于浅源地震,一般深度为5~40km)。浅源地震造成的危害最大。如大地震的断裂岩层深约1lkm,属于浅源地震,发震构造裂缝带总长8km多,展布围30m,穿过市区东南部,这里就是震中,市铁路两侧47km的区域属于极震区。 21.1.1.2 地震波 当地球的岩层突然断裂时,岩层积累的变形能突然释放,这种地震能量一部分转化为热能,一部分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传播地震能量的波就是地震波。总之,地震波的传播以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在离震中较远的地方,一般先出现纵波造成房屋的上下颠簸,然

注册消防工程综合能力题库

2015年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 内部重点题库 学天教育 2015.12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 第一章消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与消防职业道德 第一节消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一、单选题: 1.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自()起实施。D A.1998年4月29日 B.1998年7月1日 C.1998年8月1日 D.1998年9月1日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消防工作贯彻的方针是()B A.消防为主、防消结合 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C.消防为主、防治结合 D.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3. 二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设哪几个科目()C A.《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 B.《消防安全案例分析》 C.《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消防安全案例分析》 D.《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和《消防安全案例分析》 4. 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虚假文件的,建工笔记责令改正, 处()万元以上()万元以下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B A. 3 5 B . 5 10 C . 1 5 D. 5 15 5. 《安全生产法》规定了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包括应当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 事责任及其他相关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C ()将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消防安A . 1

B . 3 C . 5 D . 10 6. 全纳入《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05号)规定的治安行政许可审查内容。 A A .《消防法》 B .《城乡规划法》 C .《产品质量法》 D .《安全生产法》 7. 《消防法》明确了消防安全要求,规定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时,承办人应当依法向()申请 安全许可。 A A .公安机关 B .消防局 C .工商局 D .安全生产管理局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修订版自()起实施。C A. 2008年5月1日 B. 2010年5月1日 C. 2009年5月1日 D. 2009年10月1日 二、多选题: 9. 消防工作的原则是()A,B,C,D,E A.强化监督检查 B.单位全面负责 C.部门依法监管 D.政府统一领导 E.公民积极参与 10.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设哪几个科目()A,B,C A.《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B.《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 C.《消防安全案例分析》 D.《消防安全评估综合能力》 E.《消防设施维保检测综合能力》 11. 消防责任事故罪是指()A,B,D,E A.违反消防管理法规 B.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 C.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管理规定 D.造成严重后果 E.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12. 选出符合消防责任事故罪的立案标准的所有选项。()A,B,C,E A.导致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的

中国建筑史笔记

一、中国建筑史部分 〈一〉中国古代建筑基本概念部分 1、穿斗式汉时成熟,南方各省多用。沿进深方向布柱,柱比较密,而柱径略小,不用梁,用“穿”贯于柱间,上可立短柱,柱顶直接承檩。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够开阔。 2、抬梁式春秋时成熟,北方各省多用。沿进深方向布置石础,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立瓜柱,架短梁,最上是脊瓜柱,构成一屋架;在屋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系柱顶,梁头与瓜柱顶做横向的檩,檩上承受椽子和屋面,使屋架完全连成一个整体。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梁柱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3、井干式将圆木或半圆木两端开凹榫,组合成矩形的木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实际是木承重结构墙。它耗材量大,建筑面阔和进深受木材长度限制,外观厚重,应用不广。 4、间中国建筑的“间”是两榀屋架所围合的空间。以“间”为基本单元,不同的间组成一栋建筑,直到一座城市;这就是由“间—栋—院—群—组群—街坊—城市”的形式。各间具体名称是:尽间-又梢间-梢间-又次间-次间-明间-次间-又次间-梢间-又梢间-尽间 5、工官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6、司空自周至汉,国家最高工官称作“司空” 7、将作汉代以后,“掌握作宗庙、路陵、宫室、陵园土木之工”称做“将作” 8、将作少府秦至西汉,将作的称谓。 9、将作大匠东汉以后,将作的称谓。大匠的副手称为“少匠”。 10、将作监唐宋时期,将作的称谓。监的副手称为“少监”。 11、工部隋朝开始设置的,用以掌管全国的土木建筑工程和屯田、水利等各项工务的机构,其职务范围比将作大很多。 12、营缮司(营造司)明清时期,在工部下设营缮司,负责朝廷的各项工程的营建。清康熙以后,改为在内务府设营造司,负责宫殿和园囿的营造。 13、都料唐朝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称“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房屋的设计与现场施工指挥,并以次为生。 14、宇文恺隋代著名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大师。长期担任隋朝主管建造方面的官员,主持建造许多大型建筑,尤其是主持建造隋朝新都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为以后各代都城建设树立了样板,展示了他高超的建筑技艺和卓越的设计才华。宇文恺著有《东都图记》2O卷、《释疑》1卷和《明堂图议》2卷。 15、李诫宋代建筑师,字明仲,编纂了《营造法式》一书,是我国古代建筑传统经验的珍贵文献。是中国古代完整的建筑专著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按宋《营造法式》,柱有侧脚,外柱都稍向中心倾斜,目的是为了加强屋架整体的相心和稳定,角注轴线偏8%,平柱轴线偏1% 。 16、蒯祥、徐杲(gǎo)明代初期建筑名家、北京宫城设计者。蒯祥主要负责了总体规划和布局,徐杲负责了明代故宫三大殿的重建。 17、样式雷明末清初“大木”匠师。清初主持设计故宫的改建,参与故宫太和殿的重建工程,后在工部样房主持营建和设计。后代子孙共七代都承续其业,举凡清代重要宫殿建筑的营建设计,都出自雷氏之手,被誉称为“样式雷”。 18、梁九明末清初,著名建筑师,故宫太和殿的设计者。 19、斗拱:为我国古典木构建筑的特有构件,斗是斗型的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挑头上上架升,同一方向或垂直方向的拱,或由上向下斜出的昂组成。 20、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中轴对称、大屋檐、群落式布局。 21、木架结构建筑体系是.中国建筑体系的主要特征。 22、南京中山陵的设计者是吕彦直。 23、东都洛阳的规划设计人由以下杨素、宇文剀、封德彝、牛弘组成 24、中国建筑史学科的创立者是梁思成。 25、柱式通常由以下柱子、柱础、柱身、柱头、檐部部分组成。 26、中国原始社会南北方最初的建筑形式是巢居和穴居。 27、中国古建筑发展的三个高潮期:秦汉、隋唐、和元明清 28、山西应县佛宫释加塔位于应县城内,又称(应州塔)。是国内现存唯一木塔 29、现存的白马寺的齐云塔,高约35M 。这是我国第一座(佛教内容建筑) 30、江苏苏州虎丘岩寺塔(五代—宋)后周显德六年至宋建隆二年(公元959—961年)建造,砖石塔仿木楼阁式且(双壁)者,以此为最早。 31、20世纪80年代当代著名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在北京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成功的表达了高雅古朴格调和建筑构思的统一,这是在现代建筑中对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的探索。 32、陶器的发明和使用堪称中国古代设计史上的第一次飞跃。青铜器取代陶器成为主要器物,堪称中国古代设计史上的第二次飞跃。 33、中国宋代五大窑指定窑、汝窑、哥窑、钧窑和官窑。 34、明以来,景德镇成为我国的制瓷中心。 35、中国黑陶工艺特点是黑、薄、光、纽 36、元代陶瓷成为主流的装饰方法是绘花。 37、中国古代设计的审美特征 ①功能之美②造型之③装饰之美④材质之美⑤工艺之美⑥鉴赏之美 38、中国古代青铜设计发展的高峰是商晚期末西周早期。 39、司母戊大方鼎我国目前最大的青铜器。 40、中国古代家具从宋代作分界,前的家具以低矮型为主后流行高坐型家具。 41、艺术设计学在我国正式成立为独立学科是在(1998)年 42、在中国古代产品设计中,陶与瓷之间还有一种所谓的(炻器),它具有陶和瓷两种性质。 43、明代的金属设计中,最具有特色并有突出成就是宣德炉和景泰蓝(景泰蓝:正式学名应该是“铜胎掐丝珐琅”,以铜胎制成,当时以蓝釉最为出色,它起源于明景泰年间,习惯称之为景泰蓝。是我国传统工艺中集制造,色彩,装饰为一体的一种特殊工艺)。 44、金银错:春秋战国新工艺。又称金银错。是在铜器上用金银丝或金银片镶嵌成各种团花纹,用错石(细沙岩)再磨错平滑。 45、失蜡法:用蜡制成器型和装饰,内外用泥填充加固后,待干,倒入铜溶液,蜡液流失,原有蜡处即为铸造物。 46、简述中国原始社会以几何纹为主的彩陶装饰产生的原因? 编制的模拟;劳动的节奏感;图腾的标号化;自然物的抽象化。 47、简述六朝画像砖与汉画像砖的区别? ①汉多为一砖一画,六朝则成为整体性和主体性的大型转印壁画,一个题材要几十或几百块砖; ②题材内容的发展。除汉代流行的车马出行、四神仙人,奇禽瑞兽外,还表现圣贤高士,更具生活气息; ③纹样除动物外,莲花卷草,山石树木,亦占重要地位; ④六朝多用飘举流畅的线条表现形象,并多为浅浮掉的立体效果; ⑤不同于汉代的质朴古拙,而是具有清秀雅致的艺术特色。 48、简述中国古代北方皇家园林造园特点是什么? ①规模非常大。“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 ②布局:宫殿集中,自成一区;各景区各有特点,通过游线连成整体;③功能:拜佛。居住。办公。 ④平面构图的原则和规律,建筑规整庄重,轴线; ⑤主要建筑群——外向“园中园”——内向 ⑥造景要素:海岛仙山。林泉丘壑。佛道寺观。街市酒肆。田园村舍。 49、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著名青铜雕塑品。 50、斑漆是六朝时新创新的一种漆器工艺。 51、龙泉窖又通常被称作哥窖。 52、唐锦为纬锦(采用纬线起花),汉锦被称为(经)锦。 〈二〉中国古代建筑断代发展概况 ◆原始社会的建筑(旧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时期) 1、巢居与穴居大约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人为的生活空间。由于我国南北方气候、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南方为躲避潮湿与虫蛇而构木为巢,谓之“巢居”;北方为防严冬的风雪却掘土为穴,谓之“穴居”。 2、仰韶文化在黄河中游,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原始村落遗址,发掘出了许多石器、骨器和陶器,其中有一种陶器表里光滑,表面彩绘,十分精美,因之又叫“彩陶文化”;距今 5000─7000 年,属母系氏族社会;已从族外婚发展为对偶婚制,以从事农业为主,定居,有房屋和聚落。 主要遗址有:西安半坡古建筑遗址(木骨泥墙),浙江余姚河姆渡建筑遗址(干阑式建筑) 3、龙山文化在山东章丘龙山镇发现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其年代为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2300年,发掘的陶器中,多为灰陶和黑陶;农业与畜牧业都很发达,开始了产品交换。父系社会已确立。 西安客省庄半地穴住宅遗址,分内、外二室,中有隔墙,由窄门联通;内室有柱洞和火塘,外室有柱洞、灶、壁炉和窖穴。 4、茅茨土阶以茅盖屋,夯土为阶。 ◆奴隶社会的建筑(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夏、商、周、春秋) 1、西亳宫殿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的成汤都城——西亳宫殿遗址,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封闭式庭院和最大木构架夯土建筑。 2、羡道商周的陵墓,地下以木椁(guǒ)室为主,其东南西北四向有斜坡道由地面通至椁室,称为“羡道”。天子级用四出“羡道”,诸侯只可以用南北两出“羡道”。 3、僭(jiān)越西周时期,规定只有天子和诸侯才可以造城,规模按等级来决定:诸侯的城大的不超过王都的1/3,中等的1/5,小的1/9。城墙高度、道路宽度以及各种重要建筑物都必须按等级制造,否则就是“僭越”。 4、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一条明显的轴线,前后两进院子,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5、瓦的发明是在西周 重要知识点:夏——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的成汤都城——西亳宫殿遗址 商——殷墟建筑遗址 西周——第一次城市建设高峰(《考工记》)、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瓦的发明 春秋——秦国的宗庙(陕西凤翔马家庄一号建筑遗址)和陵寝(陕西凤翔秦国陵园区)、砖的使用 ◆封建社会前期的建筑(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1、墓阙墓阙是墓前神道两侧的建筑物,它渊源于早期社会建筑群入口处的两侧的一种木构建筑物。阙的初期用途只是作为建筑群大门口处的标志,到后来人们逐渐赋予其更多的功能,阙起到了表现封建等级制度的作用。到了西汉,为了祭祀的需要,为了表示对神的敬重,以及表示死者的身份、地位,就出现了墓阙。东汉则是墓阙发展的顶峰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隋、唐、宋代,墓阙则仅限于帝王陵墓专有,到了元、明、清三代,墓阙就悄悄地退出历史舞台了。代表建筑有:四川雅安高颐墓阙。 2、四大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3、“舍宅为寺”北魏洛阳有很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的邸宅改建的,所谓“舍宅为寺”。前厅改为大寺,后院改为讲堂,于是佛寺进一步中国化。 4、佛塔佛塔是为埋藏舍利供佛徒礼拜而修建的,传到中国以后与中国东汉已有的多层木结构阁楼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的木塔。典型的有: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应县木塔。 5、石窟石窟是在山崖上开凿出来的洞窟型的佛寺。著名的有四大佛寺等。 6、石辟邪辟邪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一种可以镇邪除凶的神兽。石头雕刻的辟邪一般成对的摆在陵墓的神道上。 7、兆域图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王陵墓出土的金银嵌错铜版兆域图,是公元前三世纪中叶为中山王陵墓群所作的总体规划与建筑设计,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建筑总平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卷及答案

土木与水利学院期末试卷(A) 考试科目:工程结构抗震设计20~20学年第一学期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合计题分20 20 48 12 100 得分 阅卷人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一般来说,某地点的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及设计工作寿命期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建筑场地类别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土层厚度双指标划分为4类。 4.震害调查表明,凡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场地土的卓越周期接近时,会导致建筑物发生类似共振的现象,震害有加重的趋势。 5.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进行,即初判法和标准贯入试验法判别。 6.地震系数k表示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动力系数 是单质点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根据房屋的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

度,分别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构造措施要求。8.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较大延性,我国规范通过采用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强节点、强锚固的原则进行设计计算。 二、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定( C )。 A.地震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的大小 B.地震时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C.地震时大多数房屋的震害程度、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象 D.地震时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该地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貌 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类别为( C )。 A.Ⅰ类 B.Ⅱ类 C.Ⅲ类 D.Ⅳ类3.描述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个,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三要素( D )。 A.加速度峰值 B.地震动所包含的主要周期 C.地震持续时间 D. 地震烈度 4.关于地基土的液化,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 )。 A.饱和的砂土比饱和的粉土更不容易液化 B.土中粘粒含量越高,抗液化能力越强 C.土的相对密度越大,越不容易液化, D.地下水位越低,越不容易液化 5.根据《规范》规定,下列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D )。 A.砌体房屋

最新13章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础知识

青岛黄海职业学院教师教案 (编号1)年月日课题第十三章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课时 13.1 概述13.2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熟悉地震波、震级、烈度的概念;明确建筑抗震设防依据、目标及分类标准;理解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教学重点抗震设防要求 教学难点抗震设防要求 教学关键点地震波、震级、烈度的概念 教具《建筑结构》教材及教案 板书设计第十三章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13.1 概述 三、震级 一、构造地震 二、地震波

四、烈度 13.2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五、抗震设防 青岛黄海职业学院教师教案 教案内容及教学过程提示与补充

课题导入: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椭球体,平均半径约6370km,赤道半径约6378km,两极 半径约6357km. 地球内部可分为三大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 课程新授: 第十三章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13.1 概述 一、构造地震 地震按其成因划分为四种类型: 1.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地震; 2.陷落地震:由于地表或者地下岩层突然发生大规模陷落和崩塌而造成的地震; 3.诱发地震:由于人工爆破,矿山开采及工程活动引发的地震; 4.构造地震:由于地球内部岩层的构造变动引起的地震(约占地震发生的90%)—— 是结构抗震的主要研究对象 震源、震中和震中距 地球内部断层错动并引起周围介质振动的部位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为震 中;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为震中距. 二、地震波 地震时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这就是地震波。它包括在地球内部传 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 1.体波 体波中包括有纵波和横波两种形式。 纵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压缩波,这种波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其特点是 振幅小、传播速度快,能引起地面上下颠簸(竖向振动)。 横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剪切波,其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其特点是周 幅大、传播速度较慢,能引起地面水平摇晃。 2.面波 面波是体波经地层界面多次反射传播到地面后,又沿地面传播的次生波。面波的特点是 振幅大,能引起地面建筑的水平振动。面波的传播是平面的,衰减较体波慢,故能传播到很远地震波的传播以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因此,地震时一般先出现由纵波 引起的上下颠簸,而后出现横波和面波造成的房屋左右摇晃和扭动。 青岛黄海职业学院教师教案 教案内容及教学过程提示与补充

中外建筑史笔记上讲课教案

中外建筑史笔记上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一节概说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中国建筑与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共为世界六支原生的古老建筑体系。与其它古代文明相比,东方的古代中国地理位置独特,这里或为大洋所隔;或漫长的陆地、沙漠、高山所阻。这种特殊地理位置加上众多的人口,使中国古代文明一直没有遭受到外族人毁灭性的入侵。虽然也有改朝换代,但异己卡被驱逐;或被同化,以到于像佛教这种外来的世界性宗教也被加进了许多本地域、本民族的色彩,而趋向本土化。外来影响和冲击的减弱,必然带来内部发展的迟缓和衰落,甚至固步自封,所有这一切是导致中国古代建筑一脉相承、延续而缓慢发展的外因。 中国古老建筑的主体——木构架建筑体系,在汉代已经基本形成,到了唐代已经达到成熟阶段,在世界建筑史上是一支历史悠久、体系独特、分布地域广阔、遗产十分丰富、延绵不断,一直持续发展完整演变,并经历了古代全过程的重要建筑体系。中国木构架建筑也是中国古而灿烂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形式特征,在世界建筑体系中别具一格,它不仅迥异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建筑体系,也曾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节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优势与缺陷 一、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优势 1、材料来源广泛 2、木构架的抗震性能优异,适应性强 3、高度定型化、便于施工 4、便于加工和运输 5、利于迁移和维修 二、中国古代木构架的缺陷

1、大型材料逐渐减少 2、容易遭受自然和人为的侵袭 3、受材料和结构所限难以建造大型建筑 4、建筑的维护成本较高 5、大量木材的使用对环境带来很多影响 第三节中国古代木构架的结构特点 中国古代木构架的结构体系到东汉时期已明确形成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基本形式。南方许多地区经常采用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形式,底层人员活动多,需要较大的空间,所以使用抬梁式的结构形式,上面阁楼空间用于住人和储物,则可以使用穿斗式的结构形式。 以屋架层、铺作层、柱网层的组合为特征的结构复杂的殿堂型构架在唐代非常盛行。与殿堂型构架平行发展的还有厅堂型构架。这种厅堂型在唐宋时期,等级上低于殿堂型,而整体构架的有机性、简洁性都优于殿堂型,因而成为当时先进的构架形式。 第四节中国古代要构架建筑的组成 一、台基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立面构成的三人组成部分之一,台基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殿堂中,台基所起的造型作用十分显著,宽大的台基增强了建筑造型的稳定感。台基最早是为了防水、防潮而起到抬高地面的作用,后来,台基逐渐演变成外观尺度和体现建筑等级制度的需要。 二、屋身 三、屋顶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是非常丰富的,也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特征的重要元素。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独特做法和形象被誉为“盖世无比的奇异现象,”官式建筑的屋顶高度程式化,而且等级森严,园林建筑和民居建筑相对灵活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