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军遗址红色文化旅游教育基地项目建议书

十八军遗址红色文化旅游教育基地项目建议书
十八军遗址红色文化旅游教育基地项目建议书

十八军遗址红色文化旅游教育基地

昌都地区文化局(新闻出版局)

2014年5月

一、总论

(一)项目名称

十八军遗址红色文化旅游教育基地新建项目

(二)项目法人

昌都地区文化局(新闻出版局)

(三)建设地点

昌都县海南街十八军五十二师师部办公旧址

(四)建设规模

总占地面积6800m2,其中建筑面积1800 m2,广场、沙场、道路面积3000 m2。

(五)建设内容

恢复十八军五十二师师部办公旧址原貌;新建藏东红色文化陈列馆;新建十八军进藏事迹墙;新建藏东红色文化纪念广场;新建十八军进藏纪念大道;新建革命体验场和体验馆及相关附属设施设备及周边环境整治。

(六)建设年限

2015年-2017年

(七)概算投资

1191.6万元人民币(壹仟壹佰玖拾壹万陆仟元人民币整)(八)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增加就业,促进当地经济结构升级、相关产业发展及社会旅游经济发展;环境效益:改善当地环境;社

会效益:改善当地基础设施;作为学生红色教育基地,教育学生铭记历史,感知和平来之不易,应当珍惜,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争取青少年阵地,打击分裂势力;作为党员干部培训基地,教育干部继承革命先辈优秀作风和优良传统,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1、建设单位概况

昌都地区文化局(新闻出版局),原名昌都地区文教局,1984年从昌都地区文教局中分离出来。目前昌都地区文化局主要负责昌都地区文化、文物保护,非遗传承,文艺、文化产业发展等文化事业。负责制定昌都地区文化发展规划,并根据中央、文化部、区文化厅相关文化发展要求,争取项目(公共文化设施及其它文化保护传承项目)及督促落实项目。

2、编制依据

1.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2.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3. 《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7. 《“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8. 《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3、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标志物为载体和吸引物,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及相关革命精神内涵的一种特殊文化。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时期的特殊文化,对于当今社会的价值不只是纪念与缅怀,更有用于教育警醒、促进经济发展的多重价值。

早在1994年,中宣部就已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纲要》论述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极为重要的意义,提出了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包括红色历史事迹)、重点对象(青少年)以及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建立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场所)。从1995年起,国家相关部门已先后确定发布四批共353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内容包括反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我国人民反抗侵略、英勇斗争、现代我国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等。然而,西藏自治区目前却只有四个(第一批:山南烈士陵园、江孜抗英遗址;第四批:拉萨烈士陵园、西藏博物馆),上述四个基地全都在拉萨和山南。而对于拥有丰富红色文化的藏东昌都到目前为止却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不要说国家级的了。

西藏昌都是雪域西藏第一面插上五星红旗的地方,十八军在此留下了丰富的红色事迹,并留有众多藏汉军民团结、军民鱼水情、一起发展昌都的故事,如藏汉担架队、藏汉修路(架桥)队、藏汉建学队等等;同时十八军在为昌都医疗、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等方面都有数不清的无私贡献。正是十八军的进藏稳定了藏东局势,促进的了整个西藏的和平解放,其意义非同小可,具有非常高的保护利用价值。

同时西藏昌都十八军的红色文化实在是西藏,乃至我国不可多得的一处红色教育素材,建立一个以十八军红色文化为基础,涵盖藏东红色文化的红色教育基地既是对西藏昌都地区红色文化的重视与保护、纪念与缅怀,同时也是让这片红色文化服务于昌都地区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教育后代、争取青少年阵地、为昌都地区的长治久安打下人民基础;教育党员、打造具有崇高党性队伍、为昌都地区执政基础打下信得过、靠得住的党政队伍;增加就业、促进地方产业升级发展、为昌都地区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而党中央和国务院也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做出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战略决策。对此,中办、国办已先后两次专门下发了发展红色文化的纲要文件——《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和《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

因而,不管是从国家保护和利用红色文化层面,还是从升级地方经济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挖掘、整理和利用以十八军为代表的藏东红色文化,开发藏东红色文化都是现实的需要和明智的选择。

(二)基本条件

1、拟建地址状况

十八军五十二师师部办公旧址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昌都县海南街,地质环境稳定,交通位置优越。

2、拟建地址的建设条件

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昌都县海南街是原十八军五十二师师部办公旧址,红色文化气氛浓烈,距离昌都地区主要学校近,适合作为昌都地区红色教育基地。

(三)项目建设的意义

该红色基地建成后,一方面有助于挖掘、整理和保护昌都地区以十八军为代表丰富的红色文化;同时也可以利用这片红色文化,教育后代、争取青少年阵地,让广大群众了解历史事实,自觉站到维护国家统一战线上来,从而切实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国家统一;另外,该项目的完成,将直接增加当地就业岗位,促使当地经济结构升级,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改善当地老百姓的生活。

三、建设规模、内容

(一)建设规模

总占地面积6800m2,其中建筑面积1800 m2,广场、沙场、道路面积3000 m2。

(二)建设内容技术方案

恢复420 m2的十八军五十二师师部办公旧址,按照二级文物保护等级施工恢复;新建600 m2的藏东红色文化陈列馆,按照市级博物馆相关标准建设;新建240 m2(长40米、高6米)的十八军进藏事迹墙,采用浮雕手艺雕刻;新建1200 m2藏东红色文化纪念广场,按照一般纪念广场标准建设,建有纪念碑;建设300 m2(长100米,宽3米)藏东红色文化纪念大道,配有相关大理石象(每5米一对);新建1200 m2革命体验沙场,按照军事训练场标准建设(带有各种相关军事训练设施);新建600 m2革命体验馆。

四、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投资估算依据

根据国家文物维修保护要求,按照昌都地区“8·12”地震新建维修标准,参照2013年第四季度及2014年第一季度昌都地区经济物价实际水平,十八军遗址红色教育基地文物维修恢复建筑造价为1500元/ m2、配套文物保护工程为1700元/ m2;陈列馆、军事体验馆造价为3000元/ m2、文物

保护配套设施为45万元一套;广场类建筑为800元/ m2;大道为1200元/ m2;军事沙场为600元/ m2;其它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建设投资估算

1191.6万元人民币(壹仟壹佰玖拾壹万陆仟元人民币整)

3、投资估算表

项目名称面积(数量)单价金额(元)办公场所恢复420 m23200元/m21344000

陈列馆600 m23000元/ m21800000

纪念广场1200 m2800元/ m2960000

纪念大道300 m21200元/ m2360000

事迹墙240 m23800元/ m2912000

革命军事沙场1200 m2600元/ m2720000

沙场配套设施280000

革命军事体验馆600 m23000元/ m21800000

体验馆配套设施700000

保温保湿设施2套45万元/套900000

大理石像40尊 1.75万元/尊700000

环境整治3200 m2450元/ m21440000

合计11916000

(二)资金筹措方案

争取国家红色旅游专项资金

1191.6万元人民币(壹仟壹佰玖拾壹万陆仟元人民币整)

五、建设进度

2015-2017年:2015年完成五十二师师部办公旧址恢复、藏东红色陈列馆建设及排水消防系统建设;2016年完成藏东红色广场、十八军事迹墙、纪念大道建设;2017年完成革命体验沙场、革命体验馆及周边环境整治。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直接增加当地就业岗位。依托该项目的实施,仅根据教育基地建成后运营本身所需的工作人员就可为当地解决45个以上岗位(管理人员、讲解人员、环境维护人员、设施设备维护人员等);

2、带动附近相关产业的发展。得益于该项目的实施,教育基地周边饮食、住宿、娱乐及相关手工艺产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环境效益

直接提高当地绿化覆盖率及环境清洁度,并提升当地的整体环境保护观念意识。

(三)社会效益

1、以红色基地的建立为基础,打造一项寓乐于教的政

治民心项目。该项目的建成,将成为昌都地区学生青年爱国教育基地、军训基地,向学生青年普及爱国知识,让历史昭示后代、昭示未来,对于提升学生青年的爱国情怀,争取青少年阵地,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可暴露分裂势力的丑陋鬼脸,打击分裂势力,教育广大群众,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2、让红色教育基地成为教育洗涤党员干部的清河,打造一支铭记历史、传承优秀、服务于民的好党政队伍。把该基地作为昌都地区党员干部学习历史,感受历史,继承革命前辈优良的工作传统、民族情怀,促进昌都地区干部职工提高自我服务意识,从而打造一支为民服务的党政队伍,拉近党群关系,夯实党的执政力量。

七、结论

十八军遗址红色教育基地项目的建成既是一项拉近党群关系的“政治民心”工程、加强红色文化保护的“爱国教育”工程,也是一项发展地方经济的“民生工程”。

该项目无论是从国家文化长远保护战略高度、地方经济发展现实需要、还是从建设环境来看,都是迫切需要且可行的。实施该项目将明显带动昌都地区红色文化的保护,改善当地基础设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形成巨大的社会团结、统一氛围,对教育后代,尤其是学生青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昭示意义,为巩固昌都地区青少年阵地,切实打好国家统一的

群众基础;同时,该基地可以作为教育警醒党员干部的培训场所,对于锻炼洗涤昌都地区党员干部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昌都地区打造一支信得过、靠的住,切实为民服务的党政队伍。

总之,该项目的实施不管是对于文化保护、维护国家统一,还是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来讲都具有重大意义,切实可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