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第一章

化学 第一章
化学 第一章

第一章气体、溶液和胶体分散系

第一节分散系

一、分散系的基本概念

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领几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统

分散相:被分散的物质,又称分散质

分散介质:起分散作用的物质,又称分散剂

二、分散系的分类

分散相分散介质实例

气体液体泡沫(如灭火泡沫)

液体液体乳状液(如豆浆、牛奶、石油)

固体液体悬浊液、溶胶(如泥浆)

气体固体浮石、泡沫塑料

液体固体珍珠、某些宝石

固体固体某些合金、有色玻璃

气体气体空气

液体气体雾

固体气体烟、尘

※当分散介质为液体时,按分散相粒子直径分类

分散相粒子直径分散系类型分散相粒子的性质实例

<1nm分子分散系均相,热力学稳定系

统,分散相粒子的速

率快,能通过滤纸也

能通过半透膜

生理盐水、葡萄糖溶

1—100nm 胶体分

散系

溶胶

多相,热力学不稳定

系统,分散相李艾的

扩散速率极慢,能通

过滤纸,但不能通过

半透膜,在超显微镜

下可以观察到

氢氧化铁溶胶、硫溶

胶、核酸溶液

高分子化

合物

均相,热力学稳定系

统,分散相粒子的扩

散速率极慢,能通过

滤纸,但不能通过半

透膜,在超显微镜下

可以观察到

你谁、豆浆、牛奶

>100nm粗分散

系多相,热力学不稳定系统,分散

相粒子不发生扩散,不能通过半

透膜,也不能通过滤纸,在普通

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目测显浑浊

泥水、豆浆、牛奶

※溶液可以是液相或者固相,如金属合金是固态溶液

※粗分散系可以分为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和乳浊液(液体小液滴)第二节、混合物和溶液的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混合物常用的组成方法

(一)B的质量分数(二)B的体积分数

(三)B的质量浓度(四)B的分子浓度

(五)B的浓度(六)B的摩尔分数

二、溶液的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代表溶剂A的质量)

(二)溶质B的摩尔比(代表溶剂A的物质的量)

三、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pV=nRT 道尔顿的分压定律p

第四节稀溶液的依数性

溶液的性质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性质与溶质的本性以及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有关,如溶液的颜色、导电性、密度、粘度与体积等。第二类性质之决定于溶质的数目,而于溶质的性质几乎无关,如难挥发电解质稀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下降、难挥发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升高、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和稀溶液的渗透压力等。

一、液体的蒸气压

当水的蒸发速率与水蒸气的凝聚速率相等时,水蒸气与水达到平衡状态,水面上方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和液态水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此时,水面上方的水蒸气成为饱和水蒸气,饱和水蒸气所产生的压力称为该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受本性、温度的影响)

二、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蒸气压下降

法国化学家拉乌尔定律表达式(代表纯溶剂的蒸气压,代表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代表稀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分数)

(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与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

成正比)

三、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升高

纯溶剂的沸点是恒定的,但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是变化的。当溶液沸腾时,溶剂不断汽化,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溶液的蒸气压逐渐下降,溶液的沸点就逐渐升高。

(k为常数)(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四、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水溶液的凝固点是指水溶液与冰平衡共存时的温度

利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溶质的摩尔质量的相对误差较小

盐和碎冰的混合物可以用作冷却剂,冰的表面总附有少量水,当撒上盐后,盐溶解在水中成为溶液,此时溶液的蒸气压低于冰的蒸气压,冰就会融化而吸收大量热。

五、稀溶液的渗透压力

(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力

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纯水进入非电解质稀溶液或从浓度较小的非电解质溶液进入浓度较大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过程称为渗透现象。

产生渗透现象的两个条件:一、有半透膜存在。

二、半透膜两侧的相同体积的溶剂或非电解质稀溶液中水分

子不相等

在稀溶液的液面上施加一额外压力,这种恰好能阻止渗透发生而施加于非电解质稀溶液液面上的额外压力成为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力。

(二)渗透压力与浓度、温度的关系

范托夫定律:

(三)B的渗透浓度(代表混合物中为发生解离的溶质分子与

溶质解离分子和阴阳离子浓度的总和)

(四)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1、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

正常人血液的渗透浓度为280-320

2、晶体渗透压力和胶体渗透压力

血液中既含有含有小分子或小离子晶体物质又含有大分子和大离子胶体物质,因此血液的渗透压力是晶体物质和胶体物质所产生的渗透压力的总和。胶体渗透压力仅占血液总渗透压力的一小部分。除了水之外,小分子晶体物质的分子或者离子也能透过半透膜,所以血液与组织液中小分子物质的浓度相等,小分子晶体物质对维持血液与组织液之间水的相对平衡不起作用。

第五节溶胶

一、溶胶的性质

(一)溶胶的光学性质

1、丁泽尔现象

实质:溶胶的分散相粒子对可见光的散射作用产生的。

当入射光照射到分散相粒子:如果分散相粒子的直径大于入射光的波长时,则发生光的反射

如果分散相粒子的直径小于入射光的波长时,则发生光的散射

2、瑞丽散射定律

(二)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1、布朗运动:溶胶的分散相粒子受到处于不停热运动的分散介质的分子撞击时,其合力不

为零产生这种不规则的运动。

2、扩散:由浓度较大处移向浓度较小处。扩散能力用扩散系数来表示:单位时间内在浓度

梯度为1的溶液中通过单位面积的分散相粒子的量。

3、沉降:重力和布朗运动。当两种方向相反的作用达到平衡时,越靠近容器底部

(三)溶胶的电学性质

1、电泳:在电场作用下,分散相粒子在分散介质中的定向移动称为电泳

2、溶胶的分散相粒子带电的原因

(1)胶核的选择吸附

与胶粒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组成的粒子优先被吸附,这一规律称为法扬斯规则。

(2)分散相粒子表面贩子的解离

分散相粒子与分散介质接触时,其表面上的分子发生解离,有一种离子进入分散介质中而使分散相粒子带电

(四)胶团的结构

(负溶胶)

(正溶胶)

二、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一)溶胶的稳定性

(1)溶胶带电

(2)布朗运动

(3)溶剂化作用:吸附层和扩散层都是水化的,在水化膜的保护下胶粒较难因碰撞聚集变大而聚沉。越厚越稳定

(二)溶胶的聚沉

溶胶的稳定性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只要减弱或消除使溶胶暂时稳定存在的因素,就能使胶粒聚集成交大的颗粒而沉降。

通常用聚沉值来比较各种电解质对某一溶胶的聚沉能力

聚沉值是使一定量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溶液的最低浓度

由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实验可以达到如下规律

(1)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主要是由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反离子)引起的,反离子的电荷数越多,其聚沉能力就也大,电解质的聚沉值就越小

(2)带相同电荷的离子的聚沉值的能力虽然接近,但也不完全相同。例如,用碱金属离子聚沉负溶胶时,其聚沉能力的相对大小:

面对正溶胶来说,聚沉能力的相对大小为

(3)有机化合物的离子(如脂肪酸盐和聚酰胺类化合物的离子)都有非常重要的聚沉能力,能有效的降低溶胶的稳定性使其产生聚沉

2、溶胶的相互聚沉作用

将胶粒带相反电荷的两种溶胶混合,也会产生聚沉现象。与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不同的是,只有当两种溶胶的胶粒的电荷数完全被中和时,溶胶才会完全聚沉;否则,溶胶可能聚沉不完全,甚至不聚沉。电解质的聚沉作用主要是由于反离子挤入吸附层,减少或中和了胶粒的电荷所引起的;而高分子化合物的絮凝作用是由于高分子化合物溶液浓度较低时,一个高分子化合物长链可以同时吸附两个或者多个胶粒,把胶粒聚集在一起二产生沉淀。

三、溶胶的制备和净化

(一)溶胶的制备

1、分散法

①研磨法:用体磨把大颗粒固体磨细,在研磨的时候加入单宁或明胶作为稳定剂

②溶胶法:使暂时凝聚起来的分散相又重新分散形成溶胶的方法。制备时,把新生成的沉淀经洗涤后,加入电解质溶液作为稳定剂,经过搅拌,使沉淀重新分散而形成溶胶。

2、凝聚法

凝聚法的特点:先形成难溶物质的过饱和溶液,再是难溶物质的粒子相互凝聚成胶粒而达到溶胶。

化学凝聚法:利用化学反应使产物凝聚而形成溶胶。在溶液中进行的复分解反应、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只要有一种生成物的溶解度较少,就可以控制反应条件使该生成物凝聚而得到溶胶。一般来说,在制备溶胶时,反应物的浓度要比较稀,反应物混合时要比较缓慢,而且其中的一种反应要稍有过量。

改换溶剂法:利用分散相在两种不同分散介质中的溶解度相差悬殊的特点制备溶胶。(二)溶胶的净化

常用的净化方法:将溶胶与纯溶剂用半透膜隔开,溶胶中的电解质和杂质的分子、离子可透过半透膜进入溶剂,而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不断更换溶剂,可将电解质和杂质出去。这种利用半透膜净化溶胶的方法成为渗析。

第六节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一、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盐析

加入少量电解质就可以使溶胶产生聚沉,但要使高分子化合物从溶液中沉淀洗出,必须加入大量的电解质。

通常把高分子化合物在电解质作用下从溶液中沉淀下厨的现象陈伟高分子的盐析。

盐析的主要作用是去溶剂化作用。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稳定性主要来自分子的高度水化作用,当加入大量电解质时,除了中和高分子化合物的电荷外,主要是电解质离子发生强烈地水化作用,使原来高度水化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去水化,使其失去稳定性而沉淀析出。

二、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絮凝作用和保护作用

絮凝作用:在溶剂中加入少量的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导致溶胶迅速生成棉絮状沉淀保护作用:在溶胶中加入一定量的高分子化合物,能显著的提高溶胶的稳定性。

三、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渗透压力:维利公式

四、唐南平衡:对于聚电解质溶液,由于聚电解质能解离为聚电解质离子和小离子,其中小离子能透过半透膜,使渗透压力偏离式。

实验测定的聚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力是相同浓度的非电解质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渗透压力的(z+1)倍

在用渗透压力法测定聚电解质的摩尔质量时,在半透膜外溶液中加入较多的电解质,可以消除唐南平衡的影响,比较准确的测定聚电解质的摩尔质量。

在一般情况下,当有唐南平衡存在时,实验测得的渗透压偏高,因此求算出的高分子电解质的摩尔质量必然降低

第七节凝胶

凝胶是特殊的分散系统,许多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在适当的条件下,粘度会逐渐变大,最后失去流动性,成为弹性半固性状态。

形成凝胶的过程成为胶凝

一、凝胶的分类

刚性凝胶:粒子间的交联强,网状骨架肩负,干燥后网眼中的液体可以驱出,但其体积和外形几乎不变。

弹性凝胶:由柔线形高分子化合物形成的凝胶。这类凝胶经干燥后体积明显变小,但若将干凝胶再放到适当的溶剂中还可以发生溶胀,即自动吸收溶剂而使体积胀大。二、凝胶的性质

(一)溶胀

有限溶胀:溶胶在液体中溶胀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停止溶胀

无限溶胀:溶胀作用可以一直进行下去,纸质凝胶的网状骨架完全消失,最后完全分散而称为溶液

影响溶胶的内因:凝胶的结构,它与高分子化合物的柔性强弱和分子之间链接里的强弱等性质有关

影响溶胀的外因:温度、介质的PH及溶液中电解质的影响等。一般情况下,升高温度使分子热运动加强,会削弱粒子间的连接强度,使溶胀成都增大,有时温度达到一定

程度时,可使凝胶的骨架破裂而发生无限溶胀。

在生理过程中,溶胀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植物种子只有溶胀才能发芽;有机体越年轻,溶胀能力越强,老年人的皱纹就是机体溶胀能力降低的结果;老年人血管硬化也与

构成血管壁的凝胶溶胀能力降低有关。

(二)结合水

凝胶溶胀吸收的水中,有一部分与凝胶结合的很牢固,这部分水称为结合水。(在0度时不结冰,100度不沸腾。

(三)离浆

凝胶在放置过程中,一部分液体可以自动地分离出来,使凝胶本身体积缩小,这种现象成为离浆或者脱水收缩。是溶胀的逆过程。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一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热力学基本概念

(一)系统、环境和相P44

系统:将某一部分的物质或者空间与其余部分分开,作为研究对象,这部分作为研究的物质或者空间

环境:在系统以外与系统有互相影响的其他部分称为环境

1、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有物质的交换,又有能量的交换。所有生物体都属于敞开系统

2、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的交换,但有能量的交换。

3、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物质的交换,也没有能量的交换。

相: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称为相。相与相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面,在界面上系统的宏观性质发生明显的改变。

由于气体能够无限的均匀混合,因此系统中无论含有多少种气体都只有一个气相。

均相系统(单相)和非均相系统(多相)

(二)状态和状态函数P45

状态:系统各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综合表现

状态函数:热力学中,用于确定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即性质)称为状态函数。特点:量值只取决于系统所处的状态而与过去的历史无关。当系统某一状态变化到另一状态时,状态函数的该变量只取决于系统变化前所处的状态和变化后所处的状态,而与实现这一变化所经历的具体途径无关

1、广度性质(容量性质):具有加和性。某个系统的某种广度性质的量等于系统中各部分该性质的量值的总和。系统的质量、体积、物质的量、热力学能等都是广度性质

2、强度性质:强度性质没有加和性,整个系统的某种强度性质的量值与各部分的强度性质的量值相同。系统的温度、压力、密度等

当系统的两种广度性质相除后就成为系统的强度性质

(三)过程和途径

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等容过程、循环过程(所有状态函数的该变量都为零)

(四)热和功

热:由于温度不同,在系统和环境之间的交换或者传递的能量

功:当系统发生过程时,在系统和环境之间除了热以外,以其他各种形式交换或传递的能量的统称(系统从环境的得到功时W>0;系统对环境做功时,W<0)W=Fdl

二、热力学能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U Q+W 热力学能是系统与环境之间以热和功的形式交换的能量

热力学第一定律:当封闭系统发生过程时,系统热力学能的增加等于系统从环境吸收的热与环境对系统所做的功之和

三、焓

对于封闭系统内发生的不做非体积功的等容变化过程,系统的热力学能的增加在数值上等于系统所吸收的热。H U+pV

在封闭系统内发生的不做非体积功的等压过程中,系统所吸收的热在数值上等于系统的焓的增加。H=(等压热)

第二节热化学

一、化学计量数与反应进度

(一)化学计量数

反应物和生成物前的计量数,反应物的为负,生成物为正

(二)反应进度

反应进度=(物质的量的改变量、化学计量数)

二、热力学标准状态

标准状态没有指定温度,在不同温度子啊就有不同的标准状态

三、化学反应的摩尔热力学能变和摩尔焓变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为气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对于没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为0代入

四、热化学方程式

五、赫斯定律: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或者分成几步完成,反应热总是相同的

六、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的计算

(一)利用赫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二)利用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三)利用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第三节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自发过程

不需要环境提供非体积功就能进行的过程

二、影响化学反应方向的因素

(一)反应热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

(二)反应熵变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

1、混乱度:系统不规则程度或无序的程度。越无序混软度越大

2、熵:混乱度的量度S

(1)物质的聚集状态

(2)分子的组成(3)温度(4)压力

三、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第四节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

一、利用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

为了简便的判断化学反应在等温等压和不做非体积功的条件下进行的方向吉布斯定义了吉布斯自由能

在等温、等压和不做非体积功的条件下,化学反应总是自发的想系统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方向进行;当系统的吉布斯自由能降低到不再改变即为零时,化学反应就达到平衡状态二、(一)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计算

2、其他温度时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计算

(二)非标准状态下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计算

(等温式)

三、温度对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影响

第五节、热力学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一、生化标准状态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mol/L

二、生物体内的耦合反应

在系统中发生的两个化学反应,若其中一个反应的生成物同时也是另一个反应的反应物或者中间产物,则称这两个反应为耦合反应

第三章化学平衡

第一节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第二节化学平衡

(1)反应系统中各反应物的浓度或者分压均不随时间而改变

(2)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3)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

第二节标准平衡常数

一、定义

(标准状态)

(1)标准平衡常数只是温度的常数

(2)标准平衡常数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以及标准状态的定义有关

(3)标准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方程的写法有关,因为化学计量数与反应方程式的写反有关二、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

第三节标准平衡常数的测定与计算

一、标准平衡常数的测定

物理方法:测定平衡压力或平衡浓度呈线性关系的物理量,如折射率、电导率、吸光度化学方法:直接测定化学平衡系统的组成,常采用骤冷、除去催化剂、稀释等方法使化学反应停留在你原来的平衡状态

二、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

(一)利用热力学数据计算标准平衡常数

1、利用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计算标准平衡常数

2、利用标准摩尔焓变和标准摩尔熵变计算标准平衡常数

(二)利用多重平衡规则计算标准平衡常数

多重平衡规则:如果某一可逆反应乘以系数后相加得到,则可逆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就等于几个可逆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以系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

第四节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

一、计算平衡组成

二、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

限度的变化可以决定反应进行的方向。

标准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都可以表示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限度。但平衡转化率受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或起始分压的影响,而标准平衡常数与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或起始分压无关。在通常情况下,可逆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越大,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越大。

三、预测化学反应的方向

>J,<0,正向自发进行

=J,=0,处于平衡状态

<J,>0,逆向自发进行

第五节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惰性气体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初三化学第一章(总结完整版)

初三化学(第一章) 1.1 化学让世界更美好 一、化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以及化学研究什么 ①研究大洋深处“可燃冰”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②研究金刚石内部结构,探究其高硬度的原因 ③研究用空气中的氮气来生产氮肥 ④研究天然纤维的组成和结构,开发以石油、煤为原料制造合成纤维的途径 化学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原因,就需要探究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奥秘。还要运用化学变化的规律,把自然界的许多资源转变成人类所需要的各种物品,如从矿物中获得金属生产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性质优良的人造物质,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二、化学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对人类的贡献 人类文明史中,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的发展与化学有紧密的关系。据统计,过去的几千年里,人类发明的新物质五十多万种,近一百年里,人类发现和合成的新物质有两千多万种之多。 ㈠古代化学发展:酿酒青铜器钢铁冶炼火药发明造纸瓷器烧制烧石灰㈡现代化学贡献:工业原材料动力能源农药化肥医疗药品塑料铁制品铝合金 ①19世纪,低成本钢铁冶炼方法的发明,使钢铁产量猛增,成为当今主要的结构材料,如地铁,钢铁结构的建筑物(为08年奥运会而建造的“鸟巢”)。 ②炼铝的出现只有一百多年历史。铝轻盈美观,不易生锈,铝合金有可与钢铁媲美的强度,使铝成为生活中金属制品的主角,如高层建筑的铝合金幕墙、铝质包装材料、生活中的水壶等铝制品。 ③塑料非常坚固稳定,可以制成人造骨骼、人造关节、人造血管,植入体内不会有排异作用,已为数百万伤病人带来福音。 ④化学工业为城市建筑提供了水泥、玻璃、钢材等材料,如高层建筑玻璃幕墙、钢筋混凝土。 ⑤化学合成的各种药物为治疗疾病作出贡献。

0616化学反应工程知识点

化学反应工程知识点 —郭锴主编 1、化学反应工程学不仅研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之间的关系,即化学反应动力学,而且着重研究传递过程对宏观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研究不同类型反应器的特点及其与化学反应结果之间的关系。 2、任何化工生产,从原料到产品都可以概括为原料的预处理、化学反应过程和产物的后处理这三个部分,而化学反应过程是整个化工生产的核心。 3.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研究方法是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是对复杂的、难以用数学全面描述的客观实体,人为地做某些假定,设想出一个简化模型,并通过对简化模型的数学求解,达到利用简单数学方程描述复杂物理过程的目的。模型必须具有等效性,而且要与被描述的实体的那一方面的特性相似;模型必须进行合理简化,简化模型既要反映客观实体,又有便于数学求解和使用。 4.反应器按型式来分类可以分为管式反应器、槽式反应器(釜式反应器)和塔式反应器。 5反应器按传热条件分类,分为等温反应器、绝热反应器和非等温非绝热反应器。 第一章 均相单一反应动力学和理想反应器 1、目前普遍使用关键组分A 的转化率来描述一个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其定义为:0 0A A A A A A n n n x -==组分的起始量组分量转化了的 2、化学反应速率定义(严格定义)为单位反应体系内反应程度随时

间的变化率。其数学表达式为dt d V r ξ1=。 3、对于反应D C B A 432+=+,反应物A 的消耗速率表达式为dt dn V r A A 1-=-;反应产物C 的生成速率表达式为:dt dn V r C C 1= 4.反应动力学方程:定量描述反应速率与影响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式称为反应动力学方程。大量的实验表明,均相反应的速率是反应物系的组成、温度和压力的函数。 5.阿累尼乌斯关系式为RT E C C e k k -=0,其中活化能反应了反应速率对温 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6、半衰期:是指转化率从0变为50%所需时间为该反应的半衰期。 7、反应器的开发大致有下述三个任务:①根据化学反应动力学特性来选择合适的反应器型式;②结合动力学和反应器两方面特性来确定操作方式和优化操条件;③根据给定的产量对反应装置进行设计计算,确定反应器的几何尺寸并进行评价。 8.在停留时间相同的物料之间的均匀化过程,称之为简单混合。而停留时间不同的物料之间的均匀化过程,称之为返混。 9.根据返混情况不同反应器被分为以下类型:间歇反应器、理想置换反应器(又称平推流反应器或活塞流反应器)、全混流反应器(又称为连续操作的充分搅拌槽式反应器)。 10.反应器设计计算所涉及的基础方程式就是动力学方程式、物料衡算方程式和热量衡算方程式,其中物料衡算所针对的具体体系称为体积元。 11、停留时间又称接触时间,用于连续流动反应器,指流体微元从反

初三化学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检测题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铜变成铜锈,自行车胎爆炸 B.灯泡发光,澄清石灰水久置变浑浊 C.蜡燃烧,纸撕成碎片 D.矿石粉碎,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2.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A.颜色B.硬度C.氧化性D.熔点 3.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 A.白色固体B.调味品C.易溶于水D.在空气中很容易变硬 4.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 A.mLB.1mL~2mLC.3mL~4mLD.5mL~6mL 5.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A.用水冲灭B.用书本扑打扑灭C.用嘴吹灭D.用湿抹布盖灭 6.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 A.①③④B.②④⑦C.②④⑥⑦D.④⑤⑧ 7.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 8.振荡试管内的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是 A.用手紧握试管,用臂晃动B.用手捏住试管,用腕摇动 C.用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D.用拇指堵住试管,上下晃动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 B.要节约药品,多取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块状而又无腐蚀性的药品允许用手直接取用 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砝码要用镊子夹取 10.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右图,则该操作说明该气体是 A.极易溶于水B.不易溶于水 C.易溶于水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11.下列仪器既可以盛放固体又可以盛放液体做加热实验的是 ①量筒②试管③燃烧匙④集气瓶⑤烧杯⑥烧瓶 A.⑤⑥B.②③C.②③④D.②⑤⑥ 1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步:①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②调整零点③读出砝 码和游码的读数后,砝码放回盒中,游码移回零处.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③①②D.①③② 13.下面使用试管夹夹取试管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B.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上部

初三化学第一章讲义

精锐一对一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________________

⑵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以免药液流出。倒完药液后立即盖紧瓶塞,以免药液 挥发或吸收杂质。 ⑶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取。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注意:俯视则读数偏大,仰视则读数遍小。 4. 物质的加热 (1 )酒精灯的使用 ①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加热时应用外焰部分加热; 使用原则:两查两禁一不可。两查:查灯芯,查酒精剩余量。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使其平整,灯里酒精的体积应大于酒精灯容积的1/4,少于2/3。两禁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一 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一不可:使用完毕,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②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烧杯、烧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水槽等。 (2)给物质加热:加热玻璃仪器前应把仪器外壁擦干,以免使仪器炸裂;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 热——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约成45度角,且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 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 注意:给试管里固体加热时,试管口一般应略向下倾斜,以免湿存水或生成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5. 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6. 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 1?原子、分子理论:由道尔顿(英国人)、阿伏加德罗(意大利)建立了原子一分子理论。2?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 表:由门捷列夫(俄国人)发现。 7. 一些常见危险化学药品标志

化学反应工程第一章作业

1.过程工业包括哪些过程? 2.什么是化工产品生产的关键过程。 3.化工过程可以同时发生在很宽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都有哪些尺度? 4.什么是数学模型? 5.按照反应的可逆性,化学反应分为哪些类型? 6.按照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分为哪些类型? 7.按照压力的操作条件,反应过程分为哪些类型? 8.按照操作方法,反应过程分为哪些类型? 9.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工业反应器可分为哪些类型? 10.釜式反应器和槽式反应器的区别是什么? 11.什么是停留时间分布? 12.什么是寿命分布? 13.什么是年龄分布? 14.什么是流动模型? 15.什么是流动的数学模型? 16.理想流动模型进行的两种极限情况是哪些? 17.平推流模型的特点有哪些? 18.全混流模型的特点有哪些? 19.化学反应过程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20.按照是否使用催化剂,化学反应分为哪些类型? 21.按照反应物系相态分类,化学反应分为哪些类型? 22.什么是转化率? 23.什么是化学膨胀因子? 24.什么是同时反应? 25.什么是平行反应? 26.什么是连串反应? 27.什么是收率? 28.什么是选择率? 29.选择率,收率和转化率之间的关系是? 30.什么是间歇系统的反应速率? 31.什么是空间速度?空间速度和接触时间什么关系? 32.什么是液空速? 33.什么是湿空速? 34.什么是干空速? 35.提问:已知NA0,XA,CA0,VS0,τ0,试建立rA和XA,CA0,τ0之间的关系式。 36.化学计量式的左边,右边及等号各代表什么含义? 37.写出反应速率常数,并指出各字母代表的含义。 38.体积反应速率常数,表面反应速率常数和质量反应速率常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39.反应速率从常数和温度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40.对于不可逆的单一反应,温度对其有怎样的影响? 41.对于不可逆的单一反应,为了获得较大的反应速率,在实际生产中还应考虑哪些问题? 42.对于可逆吸热的单一反应,温度对其有怎样的影响? 43.对于平行反应,反应物A1的消耗速率和产物A3,A4生成速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学案及习题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课时) 【学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实验探究】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过程见教材) 拓展知识:碳酸氢铵是农村常用的氮肥,俗称,化学式,色体, 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若用图中装置进行实验,其现象是:色固体逐 渐,产生有气味的气体,试管口有生成,同时产生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 化学方程式 如何保存碳酸氢铵 如何使用碳酸氢铵 补充:二氧化碳(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一)人类在衣、食、住、行方面离不开化学; ! (二)氮气的性质及用途 1性质:常温下,氮气(化学式)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早期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因为它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氮气的用途 (1)氮气可以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是因为; (2)氮气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防止; (3)液氮用于; (4)氮气可用于制氮肥。 > 3铁的锈蚀实验 光亮的铁丝放在盛有食盐水的锥形瓶中,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下列现 象:⑴铁丝表面,(这是由于铁跟、同时接触 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的缘故)。⑵右侧导管中,(这是由于铁生锈时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使得瓶内气压(增大、减小),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导管中。) 实验说明了: 化学方程式

思考:生活中如何保存铁制品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古代:、、 / 近代: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课时)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技术成就与化学无关的是() \ A.瓷器的烧制B指南针的发明C火药的发明D青铜器的制造 2.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 A.N2 B. O2 C. CO2 D.空气 3.下列物质属于气体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A.水 B. CO2 C. NH3 D. NH4HCO3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开发新能源 B. 合成新医药 C. 设计电脑程序 D. 防止环境污染 5. 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 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②④D.①②③④6.下列不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A.制氮肥 B. 作粮食瓜果保护气 C.填充探空气球 D. 灯泡填充气7.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B.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 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年,媒体不断宣传预防肝炎病传染的方法,从防疫和环保考虑,你认为下列一次性餐具最有发展前景的是() A.瓷器餐具B.淀粉餐具C.塑料餐具D.银质餐具 … 9.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XX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错误的是()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二、主观题 年,科学家在内蒙古齐纳河岸旁的一座汉代古烽火台废墟下发现了一张写有文字的纸。这张纸可以上溯至公元110年,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纸。造纸是我国发明较早的化学工艺之一,请写出其他四项化学工艺、、、。11.常温下,氮气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早期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因为它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

大学无机化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第一章 一些基本概念和定律 本章总目标: 1:学习物质的聚集状态分气态、固态、液态三种,以及用来表示这三种聚集态的相关概念。 2;重点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道尔顿分压定律以及拉乌尔定律。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气体 1:了解理想气体的概念,学习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推导实际气体状态方程的方法。 2: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各个物理量的单位及相关的计算。 理想气体:忽略气体分子的自身体积,将分子看成是有质量的几何点;假设分子间没有相互吸引,分子之间及分子与器璧之间发生的碰撞时完全弹性的,不造成动能损失。 3:掌握Dalton 分压定律的内容及计算。 第二节:液体和溶液 1:掌握溶液浓度的四种表示方法及计算 ○1物质的量浓度(符号:B c 单位1mol L -?):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除 以溶液的体积。 ○2质量摩尔浓度(B B A n b m =,单位:1mol kg -?):溶液中溶质B 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 ○ 3质量分数(B B m m ω=):B 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 ○4摩尔分数(B B n n χ=):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的总物质的量之比。 2:了解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第三节:固体 1:了解常见的四种晶体类型 2:掌握四类晶体的结构特征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比较其熔沸点差异。 Ⅱ 习题 一 选择题:

1.如果某水合盐的蒸汽压低于相同温度下的蒸汽压,则这种盐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气泡 B.分化 C.潮解 D.不受大气组成影响 2.严格的讲,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气体状态方程式才是正确的,这时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这条件是() A.气体为分子见的化学反应忽略不计 B.各气体的分压和气体分子本身的体积忽略不计 C.各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和气体分子间的引力忽略不计 D.各气体分子间的引力,气体分子的体积忽略不计 3.在300K,把电解水得到的并经干燥的H 2和O 2 的混合气体40.0克,通入60.0L 的真空容器中,H 2和O 2 的分压比为() A.3:1 B.2:1 C.1:1 D.4:1 4.在下述条件中,能使实际气体接近理想的是() A.低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高温、高压 5.某未知气体样品为5.0克,在温度为1000C时,压力为291KPa时体积是0.86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42g/mol B.52g/mol C.62g/mol D.72g/mol 6.处于室温一密闭容器内有水及与水相平衡的水蒸气。现充入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则水蒸气的压力()(《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的 7.将300K、500KPa的氧气5L。400K、200KPa的氢气10L和200K、200KPa的氮气3L,三种气体压入10L容器中维持300K,这时气体的状态是() A.氧气的压力降低,氮气、氢气压力增加 B.氢气的压力降低,氮气、氧气的压力增加 C.氮气的压力不变,总压力比混合前低 D.氧气、氮气、氢气的压力降低,总压力比混合前低 8.土壤中NACL含量高时植物难以生存,这与下列稀溶液的性质有关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蒸汽压下降 B.沸点升高 C. 冰点下降 D. 渗透压 9.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的一定质量与核素12 6 C的摩尔质量的1/12的比值,这一质量是() A.原子质量 B.各核素原子质量的平均质量 C.平均质量 D.1mol原子平均质量 10.在一次渗流试验中,一定物质的量的未知气体通过小孔渗相真空,需要的时间为5S,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氧气渗流需要20S。则未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2 B.4 C.8 D.16 11.下述理想气体常数R所用单位错误的是() mol-1?K-1 B. 8.314KJ?mol-1?K-1 C. 8.314KPa?L? mol-1?K-1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4gCO 2和32gO 2 所含的分子数相同,因而体积不同 B.12gCO 2和12gO 2 的质量相等,因而“物质的量”相同 C.1molCO 2和1molO 2 的“物质的量”相同,因而它们的分子数相同

初三化学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完整版

初三化学第一章测试题 含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化学检测题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铜变成铜锈,自行车胎爆炸 B.灯泡发光,澄清石灰水久置变浑浊 C.蜡燃烧,纸撕成碎片 D.矿石粉碎,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2.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A.颜色 B.硬度 C.氧化性 D.熔点 3. 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 A.白色固体B.调味品C.易溶于水D.在空气中很容易变硬 4. 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 A.mLB.1mL~2mLC.3mL~4mLD.5mL~6mL 5. 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A.用水冲灭B.用书本扑打扑灭C.用嘴吹灭D.用湿抹布盖灭 6. 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 A.①③④B.②④⑦C.②④⑥⑦D.④⑤⑧ 7.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 8. 振荡试管内的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是 A.用手紧握试管,用臂晃动B.用手捏住试管,用腕摇动 C.用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D.用拇指堵住试管,上下晃动 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 B.要节约药品,多取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块状而又无腐蚀性的药品允许用手直接取用 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砝码要用镊子夹取 10. 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右图,则该操作说明该气体是A.极易溶于水B.不易溶于水 C.易溶于水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11. 下列仪器既可以盛放固体又可以盛放液体做加热实验的是 ①量筒②试管③燃烧匙④集气瓶⑤烧杯⑥烧瓶 A.⑤⑥B.②③C.②③④D.②⑤⑥ 1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步:①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②调整零 点③读出砝码和游码的读数后,砝码放回盒中,游码移回零处.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13. 下面使用试管夹夹取试管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 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 6、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 (1nm=10-9m)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要求: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化学反应工程第二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习题 1 化学反应式与化学计量方程有何异同?化学反应式中计量系数与化学计量方程中的计量系数有何关系? 答:化学反应式中计量系数恒为正值,化学计量方程中反应物的计量系数与化学反应式中数值相同,符号相反,对于产物二者相同。 2 何谓基元反应?基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中活化能与反应级数的含义是什么? 何谓非基元反应?非基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中活化能与反应级数含义是什么? 答:如果反应物严格按照化学反应式一步直接转化生成产物,该反应是基元反应。基元反应符合质量作用定律。基元反应的活化能指1摩尔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比普通分子的平均能量的高出值。基元反应的反应级数是该反应的反应分子数。一切不符合质量作用定律的反应都是非基元反应。非基元反应的活化能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仅决定了反应速率对温度的敏感程度。非基元反应的反应级数是经验数值,决定了反应速率对反应物浓度的敏感程度。 3 若将反应速率写成t c r d d A A - =-,有什么条件? 答:化学反应的进行不引起物系体积的变化,即恒容。 4 为什么均相液相反应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实验测定采用间歇反应器? 答:在间歇反应器中可以直接得到反应时间和反应程度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仅是动力学方程的直接积分,与反应器大小和投料量无关。 5 现有如下基元反应过程,请写出各组分生成速率与浓度之间关系。 (1)A+2B →C (2)A+2B →C (3)2A+2B →C A+C →D B+C →D A+C →D C+D →E 解

(1) D 4C A 3D D 4C A 3C 22 B A 1C C 22B A 1B D 4C A 3C 22 B A 1A 22c k c c k r c k c c k c k c c k r c k c c k r c k c c k c k c c k r -=+--=+-=+-+-= (2) E 6D C 5D 4C B 3D E 6D C 5D 4C B 3C 22 B A 1C D 4C B 3C 22B A 1B C 22 B A 1A 22c k c c k c k c c k r c k c c k c k c c k c k c c k r c k c c k c k c c k r c k c c k r +--=+-+--=+-+-=+-= (3) D 4C A 3D D 4C A 3C 22 B 2A 1C C 22B 2A 1B D 4C A 3C 22 B 2A 1A 2222c k c c k r c k c c k c k c c k r c k c c k r c k c c k c k c c k r -=+--=+-=+-+-= 6 气相基元反应A+2B →2P 在30℃和常压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 c =2.65× 104m 6kmol -2s -1。现以气相分压来表示速率方程,即(?r A )=k P p A p B 2 ,求k P =?(假定气体为理想气体) 解 ()3 -1-363111 2643c P 2 B A p A 2 B A c 2 B A c A 1264c kPa s m kmol 10655.1K 303K kmol kJ 314.8s kmol m 1065.2)(s kmol m 1065.2K 30330273--------??=???= ==-? ? ? ??==-= ?==+=RT k k p p k r RT p RT p k c c k r RT p c k T

大学化学第一章

第一章 习题选解 3. 20℃时某地空气中水的实际蒸汽压为 1.001KPa 。此时的相对湿度是多少?若温度降低到10℃,相对湿度又如何变化? 解:设水蒸气服从PV=nRT ,其他因素不变时,P 正比于绝对温度T ,故10℃时: P H2O 实际= 1.001×2 .2932.283=0.9669(KPa ) 查表1-1(P10)知,P H2O ,饱和是2.339 KPa (20℃)和1.228 KPa (10℃) 按相对湿度=饱和实际 ,O H O H P P 22,计算,此地空气的相对湿度分别是42.80%(20℃)和78.74% (10℃),温度降低至10℃,其值增大为20℃值的 80.4274.78=1.840(倍) 4. 比较并简述原因 (1)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凝固点高低; 解:b/mol·Kg -1 0.1 0.2 0.5 /b K t f f ?=?℃ 小 大 更大 /0f f t t ?-=℃ 高 低 更低 (2)同浓度不同溶质水溶液的凝固点高低; 解:溶质 微粒b/mol·kg -1 /f t ?℃ /f t ℃ C 6H 12O 6 0.1 小 高 NaCl=Na ++Cl - 0.2 大 低 Na 2SO 4=2Na ++SO 42- 0.3 更大 更低 (3)不同浓度Na 2SO 4溶液的渗透压高低。 解:Na 2SO 4????≈?-KPa RT b p kg m ol b //1 渗 低1.0 高2.0 更高5 .0 5. 比较并说明理由: 解:(1) BaCl 2 FeCl 2 AlCl 3 CCl 4 晶体类型 离子 过渡型(偏离子) 过渡型(偏分子) 分子 熔 点 由高到低 (2) SiO 2 BaO CO 2 晶体类型 原子 离子 分子 硬 度 由大到小 (3) MgO CaO CaF 2 CaCl 2 离子键强度 由强到弱 熔 点 由高到低 (4) SiC SiBr 4 SiF 4 晶体类型 原子 分子 分子 结合力 共价键 色散力较强 色散力,较弱 熔 点 由高到低

初三化学第一章单元检测

初三化学第一章单元检测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 1、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基础是() A、计算 B、实验 C、测量 D、推理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 A、有颜色变化 B、有新物质生成 C、有发光、放热现象 D、有固、液、气、三态变化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炭研成粉B灯泡发光C动物呼吸D玻璃破裂 4、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 B、食物腐败 C、汽车轮胎爆炸 D、烧制陶器 5、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樟脑放在衣橱中逐渐消失 B、汽油挥发 C、金属导电 D、高粱酿酒 6、下列物质的性质中,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熔点 B、沸点 C、硬度 D、可燃性 7、做镁条燃烧的实验中,可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A、坩埚钳 B、石棉网 C、酒精灯 D、燃烧匙 8、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A、产生一缕白烟 B、发出耀眼的白光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9、以下物品中,属于化学对帮助人类战胜疾病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A、不锈钢 B、青霉素 C、农药和化肥 D、电话和电视机 10、以下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业成就的是() A、指南针的发明 B 、青铜器的制造C、钢铁的冶炼D、黑火药的发明 11、下列对各种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酒精能燃烧 B、水在4℃时密度为1克/厘米 3 C、镁能燃烧 D 、铁能在潮湿空气中生绣 12、在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有() A、只有物理变化 B、可能有物理变化,一定有化学变化 C、只有化学变化 D、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13、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面燃烧起来后,合理简单的灭火的措施是() A、用水冲灭 B、用嘴吹灭 C、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用湿抹布盖灭 14、在化学发展史上,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门捷列夫 B、居里夫妇 C、拉瓦锡 D、道尔顿 15、下列说法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本饮料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B 、水与油可以互变 C、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D、气功可以使铝变成金 二、填空题 1、酒精灯的火焰可分为三个部分,加热时应把受热物体放在 的部分 2、请选择恰当的序号填空,(1)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3)物理性质(4)化学性质: 铁能生锈;氧气不易溶于水;水能结成冰;炸药爆炸 ;氧气经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的液体;铁铸成锅。 3、下列是有关水的一些描述: a、常温下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b、在101kPa下,水会在0℃时结冰,在100℃沸腾; c、4℃时水的密度为1克/厘米3; d、水蒸发时能吸收大量的热; e、在一定条件下,水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f、水能溶解食盐、糖等许多物质; g、少量水泼到灼热的炭火上,水能与炭反应

化学反应工程复习题 (1)

第一章 绪论 1.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____的科学。(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 2.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的科学,既以_______作为研究对象,又以_______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化学反应、工程问题) 3. _______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 三传一反) 4. 化学反应过程按操作方法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分批式操作、连续式操作、半分批式) 5. 化学反应工程中的“三传一反”中的三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传质、传热、动量传递) 6. 不论是设计、放大或控制,都需要对研究对象作出定量的描述,也就要用数学式来表达个参数间的关系,简称_______。(数学模型) 7. 在建立数学模型时,根据基础资料建立物料、热量和动量衡算式的一般式为_______。(累积量=输入量-输出量) 第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 1. 均相反应是指_。(参与反应的物质均处于同一相) 2. aA + bB pP + sS 对于反应,则=P r _______)(A r -。(a p ) 3.着眼反应组分K 的转化率的定义式为_______。( 00 K K K K n n n -=χ) 4.当计量方程中计量系数的代数和等于零时,这种反应称为_______,否则称为_______。(等分子反应、非等分子反应) 5. 化学反应速率式为βαB A C A C C K r =-,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假定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如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P K ,则C K =_______P K 。()()(βα+RT ) 6. 化学反应的总级数为n ,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用逸度表示的速率常数f K ,则 C K =_______f K 。(n RT )() 7. 化学反应的总级数为n ,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用气体摩尔分率表示的速率常数y K ,则 C K =_______y K 。(n p RT ???? ??) 10. 活化能的大小直接反映了______________对温度的敏感程度。(反应速率) 12.生成主产物的反应称为_______,其它的均为_______。(主反应、副反应) 13. 平行反应A P(主) S(副)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主E >副E ,选择性S p 与_______无关,仅是_______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教材分析 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提问]我们都知道,化学课上我们经常要做很多实验,那么化学学科与实验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与实验的关系:

初三化学第一章测试卷

初三化学第一章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探究方法了解)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氨水,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2.(空气组成掌握)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3.(化学变化掌握)以下都是古代“山顶洞人”从事的活动,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采集野果 B.钻木取火 C.狩猎捕鱼 D.缝制衣服 4.(探究了解)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要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此白烟可能是( ) A.氮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石蜡固体小颗粒 5.(物质成分掌握)化学以物质作为研究对象。下列物质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 A.冰和干冰 B.镁带和氧化镁 C.铁丝和铁锈 D.铜绿和碱式碳酸铜 6.(实验操作掌握)实验室中的蒸发皿是由一种陶瓷材料制成的。应用了陶瓷的物理性质是( ) A.耐高温 B.耐腐蚀 C.硬度小 D.能导电 7.(物质分类掌握)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食醋 B.二氧化碳 C.加碘食盐 D.雪碧饮料 8.(实验操作掌握)托盘天平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用托盘天平称量15 g粗盐,天平调零后,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移,此时的操作应是( ) A.减少砝码 B.添加粗盐 C.减少粗盐 D.调节平衡螺母 9.(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时,对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是( ) A.倒回原瓶 B.倒入废水池里 C.原地抛弃 D.放入指定容器里 10.(化学变化掌握)镁带燃烧之所以是化学变化,是由于镁带在燃烧时( ) A.逐渐变短 B.发出耀眼的白光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白色固体粉末 11. (环保意识了解)“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A.就地焚烧 B.发酵后作农家肥 C.加工成精饲料 D.制造沼气

初三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化学变化常常伴随发生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酸性等。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 结论: ⑴燃烧前:蜡烛通常为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燃烧时: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蜡烛燃烧后还生成二氧化碳,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⑶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即: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工业化学基础第二版第一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工程化学基础(第二版)>>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 论 练习题(p.9) 1. (1)×; (2)√; (3)×; (4)√。 2. (1)C 、D ;(2)C ;(3)B 。 3. 反应进度;ξ; mol 。 4. 两相(不计空气);食盐溶解,冰熔化,为一相;出现AgCl ↓,二相;液相分层,共三相。 5. 两种聚集状态,五个相:Fe (固态,固相1),FeO (固态,固相2),Fe 2O 3(固态,固相3),Fe 3O 4(固态,固相4),H 2O (g )和H 2(g )(同属气态,一个气相5) 6. n =(216.5 -180)g / (36.5g · mol -1) = 1.0 mol 7. 设最多能得到x 千克的CaO 和y 千克的 CO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 CaCO 3(s) = CaO(s) + CO 2(g) 摩尔质量/g ·mol -1 100.09 56.08 44.01 物质的量/mol 100095%1000910 3??-. x 56.08×-310 y 4401103.?- 因为n(CaCO 3)=n (CaO)=n (CO 2) 即 100095%1000910 3??-.=x 56.08×-310=y 4401103.?- 得 x =m (CaO) =532.38kg y =m (CO 2) =417.72kg 分解时最多能得到532.28kg 的CaO 和417.72kg 的CO 2。 8.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2H 2+1/2N 2 = NH 3时: 22(H )6m o l 4m o l 3 (H )2 n ξν?-===- 22(N )2m o l 4m o l 1(N )2n ξν?-= ==- 33(N H )4m o l 4m o l 1(N H ) n ξν?===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H 2+ N 2 = 2NH 3时: 22(H )6m o l 2m o l 3(H ) n ξ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