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考一轮复习石油和煤重要的烃鲁科

化学:高考一轮复习石油和煤重要的烃鲁科
化学:高考一轮复习石油和煤重要的烃鲁科

第二节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

1.下列物质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 )

解析:抓住苯的同系物的定义要点:①只有一个苯环;②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 答案:D

2.下列物质不能使酸性KMnO 4溶液退色的是( )

A .二氧化硫

B .乙烯

C .丙烷

D .乙苯

解析: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与具有强氧化性的酸性KMnO 4溶液反应;苯的同系物和乙烯能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丙烷不与酸性KMnO 4溶液作用。

答案:C

3.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组成的混合物共10 g ,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H 2密度

的12.5倍。该混合气体通过装有溴水的试剂瓶时,试剂瓶的质量增加了8.4 g 。该混合气体可能是( )

A .乙烷和乙烯

B .乙烷和丙烯

C .甲烷和乙烯

D .甲烷和丙烯

解析:平均摩尔质量为12.5×2=25 g·mol -1,混合气体中一定有甲烷

m 烯=8.4 g m 甲烷=1.6 g 为0.1 mol

n 烯=1025

-0.1=0.3 mol M 烯=8.40.3

=28 g·mol -1为乙烯。 答案:C

4. 不可能是烯烃加成产物的是( )

A .甲烷

B .乙烷

C .异戊烷

D .新戊烷

解析:将烷烃分子中相邻碳原子上各去掉一个氢原子,即为对应的烯烃,而新戊烷的结构简式为

,相邻碳原子不同时带有氢原子,无法由对应的烯烃加成得到,故正确答

案为AD 。

答案:AD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苯的分子是环状结构,其性质跟环烷烃相似

B.表示苯分子的结构,其中含有碳碳双键,因此苯的性质跟烯烃相同

C.苯的分子式为C6H6,分子中的碳原子远远没有饱和,因此能和溴水反应

D.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而苯的同系物却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

解析:苯分子中含有一种特殊的化学键,键长介于C—C和之间,不存在单纯的单、双键,所以不具备烯烃的性质,不和溴水反应,也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但苯的同系物中,苯对侧链的影响,使侧链的饱和烃基活泼,可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

答案:D

6.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去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最好依次通过盛有以下哪种试剂的洗气瓶()

A.澄清石灰水,浓H2SO4B.酸性KMnO4溶液,浓H2SO4

C.溴水,烧碱溶液,浓硫酸D.浓H2SO4,酸性KMnO4溶液

解析:要除去CH4中混有的C2H4,必须满足试剂能吸收C2H4而不能吸收CH4。C选项中溴水用于除去乙烯,烧碱溶液用于除去挥发出的溴,浓硫酸用于除去水蒸气。

答案:C

7.从柑橘中可提炼得1,8-萜二烯()。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0H16B.常温下呈液态,难溶于水

C.其一氯代物有8种D.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解析:由价键原则可写出的分子式为C10H16;烃类物质都难溶于水,分子中碳原子数>4时,其状态一般为液态;分子中有10个碳原子,其中只有一个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且另9个碳原子的位置各不相同,所以其一卤代物应有9种;分子中含有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C

8.将a mol C2H4跟b mol H2在密闭容器中、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反应若干时间后,生成了c mol C2H6,除去催化剂后,将此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所需氧气的物质的量应是()

A.(3a+b)mol B.(3a+0.5b-3.6c)mol

C.(3a+0.5b+3.6c)mol D.(3a+0.5b)mol

解析:据元素守恒,反应后混合气体的耗氧量即是a mol C2H4和b mol H2的耗氧量。

答案:D

9.将苯分子中一个碳原子换成氮原子,得另一种稳定的有机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解析:从苯上换下一个碳原子,相对分子质量减小12,换上一个氮原子,相对分子质量增加14。但很易忽视的一点是碳在分子中形成四个键,而氮在分子中形成三个键,所以换上

氮原子后少结合了一个氢原子,故的相对分子质量应为78-12+14-1=79。

答案:79

10. 萝卜中具有较多的胡萝卜素,它是人体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α-胡萝卜素的结构为:

(1)写出α-胡萝卜素的分子式:________。

(2)1 mol胡萝卜素最多能与________mol Br2反应。

(3)β-胡萝卜素与α-胡萝卜素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只是虚线框内部分不同,碳的骨架相同,

写出β-胡萝卜素方框内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

解析:(1)按照每有一个双键和一个环就比烷烃少两个氢原子的规则,此烃共有39个C,11个CC,2个环,所以氢原子数为39×2+2-11×2-2×2=54,所以其分子式为C39H54。

(2)每有一个双键可与一个Br2加成,所以1 mol该烃能与11 mol Br2加成。

(3)根据观察,右框内双键有三种不同位置,故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答案:(1)C39H54(2)11

(3)

11.某烷烃和烯烃的混合气体2.24 L(标准状况),点火使其完全燃烧,将燃烧产物通过浓硫酸后,浓硫酸质量增加4.05 g;再通过碱石灰,碱石灰质量增加6.60 g,另取等量混合气,通入过量溴水中,溴水质量增加1.05 g。

(1)通过计算分析知混合气体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2)两种烃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解析:混合气体为2.24 L

22.4 L·mol-1

=0.1 mol;燃烧后通过浓H2SO4,增重的质量即水的质量为4.05 g,即0.225 mol,再通过碱石灰,增重的质量即生成CO2的质量为6.60 g,即0.15 mol;取0.1 mol混合物通入溴水,增重的质量即烯烃的质量为1.05 g。所以设烷烃、烯烃分别为C x H2x+2、C y H2y,且两种烃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b,则有:1.05 g=14 y g/mol×b;a+b=

0.1 mol ;0.225 mol =2x +22a +2y 2

b (H 守恒);ax +by =0.15 mol(C 守恒),解得x =1,y =3,a ∶b =3∶1。

答案:(1)甲烷 丙烯 (2)3∶1

1.能通过化学反应使溴水退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的是( )

A .苯

B .氯化铁

C .乙烷

D .乙烯

解析:乙烯既能通过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退色,又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苯、氯化铁、乙烷既不能与溴水反应,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答案:D

2. 有机化合物环丙叉环丙烷,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一直受到理论化学家的注意,下图是它

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环丙叉环丙烷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环丙叉环丙烷的二氯取代物有4种

B .环丙叉环丙烷不可能是环丙烷的同系物

C .环丙叉环丙烷与环己二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D .环丙叉环丙烷所有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

解析:环丙叉环丙烷分子的二氯代物有4种:

(4个“CH 2”完全等同);其分子式是C 6H 8,与环丙烷不是同系物而与环己二烯()是同分异构体。由于环丙烷的环并不是平面结构,所以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内。 答案:D

3.在1.01×105 Pa 150℃条件下,在一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反应前后压强

不发生变化,该有机物可能是( )

A .CH 4

B .

C 2H 6 C .C 2H 4

D .C 2H 2

解析:设烃的分子式为C x H y ,该烃燃烧的通式为:C x H y +4x +y 4O 2――→点燃x CO 2+y 2

H 2O 由于反应前后压强不变,可得:1+4x +y 4=x +y 2

,解得y =4。从而推知,只要满足C x H 4的烃即可。

4. 将O 2、CH 4、Na 2O 2置于密闭容器中,在250℃下用电火花引发化学反应。反应停止后使容

器内恢复至250℃,容器内的气压为零且无Na 2O 2存在。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原O 2、CH 4、Na 2O 2物质的量之比为1∶2∶6,反应后容器内生成的固体是Na 2CO 3和 NaHCO 3

B .原O 2、CH 4、Na 2O 2物质的量之比为2∶1∶4,反应后容器内生成的固体是Na 2CO 3和 NaOH

C .原O 2、CH 4、Na 2O 2物质的量之比为1∶2∶6,反应后容器内生成的固体是Na 2CO 3和 NaOH

D .原O 2、CH 4、Na 2O 2物质的量之比为2∶1∶4,反应后容器内生成的固体是NaHCO 3

和NaOH 解析:题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为:CH 4+2O 2――→点燃CO 2+2H 2O,2CO 2+2Na 2O 2===2Na 2CO 3+

O 2,2H 2O +2Na 2O 2===4NaOH +O 2反应停止后的容器内温度仍为250℃,气压为零,说明容器内无气体存在,也不可能有NaHCO 3。O 2、CH 4、Na 2O 2三者之间的综合反应关系为:

O 2+2CH 4+6Na 2O 2=====点燃2Na 2CO 3+8NaOH 。

答案:C

5.完全燃烧一定量的某有机物,生成88 g CO 2和36 g H 2O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H 2

B .该有机物分子中一定含有碳碳双键

C .该有机物可能是乙烯

D .该有机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解析:有机物中n (C)∶n (H)=2∶4=1∶2,可能含有氧元素。

答案:C

6.已知化合物B 3N 3H 6(硼氮苯)与C 6H 6(苯)的分子结构相似,如下图:

则硼氮苯的二氯取代物B 3N 3H 4Cl 2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 )

A .2

B .3

C .4

D .6

解析:苯的二氯取代物有邻、间、对三种同分异构体,硼氮苯也应该有这三种同分异构体,但考虑苯环上的六个碳原子是完全相同的,而硼氮苯中,B 、N 是两种不同的原子,所以间位上应有两种不同的排列,所以一共有四种同分异构体。

7.1 mol 某烃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消耗氧气179.2 L(标准状况下)。它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

气反应能生成三种不同的一氯取代物。该烃的结构简式是( )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有机化学基础、分子式、结构式、等价氢、燃烧方程式等知识的掌握。 (CH 13)3C —CH 22CH 33 (CH 13CH 22)2CH 32

CH 13CH 22CH 3 (CH 43)2

这样排除C 、D 选项。只有A 、B 选项符合要求。题设第二个条件是:1 mol 该烃燃烧需氧

气179.2 L(标准状况)。179.2 L 22.4 L·mol

-1=8 mol A 、B 的分子式分别是C 6H 14和C 5H 12,配平其燃烧方程式得C 6H 14+9.5 O 2――→点燃6CO 2+7H 2O C 5H 12+8O 2――→点燃5CO 2+6H 2O 显然,只

有B 选项符合要求。

答案:B

8.关于苯乙烯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苯乙烯不可能发生加成反应

B .苯乙烯不可能使酸性KMnO 4溶液退色

C .苯乙烯中8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D .苯乙烯中8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解析:苯乙烯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苯分子具有平面的正六边形结构,6个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分子中碳碳双键跟与之直接相连的4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由此可推测苯乙烯的结构为:,8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苯环及苯环上连接的碳碳双键都能发生加成反应,苯环上连接的碳碳不饱和键能使Br 2水和酸性KMnO 4溶液退色,需要说明的是,苯不具有独立的碳碳双键所应有的加成反应性质,但在特殊情况下,它仍能够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人们在写苯分子结构简式的时候,一直在延用着单、双键交替排布的写法。

答案:C

9. 化学家们合成了如下图所示的一系列的星烷,如三星烷、四星烷、五星烷等。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它们的一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B .它们之间互为同系物

C .三星烷与乙苯互为同分异构体

D .六星烷的化学式为C 18H 24

解析:“星烷分子”高度对称,它们的一氯代物均只有2种;由三星烷、四星烷、五星烷分子式分别为C 9H 12、C 12H 16、C 15H 20,星烷分子组成相差“C 3H 4”,可推出六星烷为C 18H 24,它们可称为同系列,但不是同系物。

答案:D

10.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少量乙烯的操作方法是( )

A .与足量溴反应

B .与足量溴水反应

C .在一定条件下通入氢气

D .分别进行燃烧

解析:乙烷和乙烯均是无色气体,但前者易发生取代反应,后者易发生加成反应,若与足量溴反应,乙烷可以发生取代反应而生成溴乙烷,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 -二溴乙烷,不仅不易鉴别,还会损失大量的乙烷,且混入大量的溴蒸气杂质,显然不合理;若在一定条件下通入氢气,虽可将乙烯转变为乙烷,但通入氢气的量不易控制,很难得到纯净的乙烷,且用氢气无法鉴别它们;若分别进行燃烧,显然无法再得到乙烷,因此只能选B ,因为乙烷不和溴水反应,而乙烯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退色,且生成的CH 2BrCH 2Br 为液态,便于分离。

答案:B

11.在同温、同压下,将等质量的下列各组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O 2的物质的量相等的一

组是( )

A .C 2H 2、C 6H 6

B .

C 2H 2、C 2H 4 C .C 2H 2、C 2H 6

D .C 2H 4、C 4H 8 解析:由烃燃烧的关系式可知:每1 mol C 消耗1 mol O 2,每4 mol H 消耗1 mol O 2。所以,

对于任意烃C x H y 来说,当其充分燃烧时所消耗的O 2物质的量为???

?x +y 4 mol 。 设烃的质量为m g ,其中H 的质量分数为w ,则C 的质量分数为(1-w )。

所以,n (H)=m w 1 mol =m w mol ,n (C)=m (1-w )12

mol m g 烃在O 2中完全燃烧,消耗O 2的物质的量为m (1-w )12+m w 4=m 12+2m w 12

=m ????112+w 6 由此可知,当烃的质量(m )一定时,其完全燃烧的耗O 2量,取决于烃中含H 的质量分数,w 值越大,则耗O 2量也越大;若w 值相等,则耗O 2量也相等。本题A 中的C 2H 2、C 6H 6和D 中C 2H 4、C 4H 8的w (H)值相等,所以耗O 2的量也相等。

答案:AD

12.某气态烃1体积只能与1体积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代烷,此氯代烷1 mol 可与4 mol

氯气发生完全的取代反应,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 )

A .CH 2CH 2

B .CH 3CHCH 2 C. CH 3CH 3 D .CH 2CHCHCH 2

解析:根据题目中该烃加成反应所需氯气的量判断该烃分子中只含有一个双键,又根据取代反应所需4体积氯气,判断该烃分子中只含有4个氢原子,A 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A

13.下列各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CH 2===CH 2+H 2O ――→一定条件

CH 3CH 2OH

B .H 2+Cl 2=====光照

2HCl

C .

+H 2――→催化剂

CH 3CH 2OH D .CH 3CH 3+2Cl 2――→催化剂

CH 2ClCH 2Cl +2HCl

解析:根据加成反应的定义,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断裂,断键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分析各项可知,A 项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碳原子分别结合了氢原子和羟基;C 项中,碳氧双键断裂,分别结合了氢原子,B 项为化合反应;D 项为取代反应。

答案:AC

14. (2008·海南)下列有机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 .

B .2CH 3CH 2OH +O 2――→Cu △

2CH 3CHO +2H 2O C .ClCH 2CH===CH 2+ NaOH ――→H 2O △

HOCH 2CH===CH 2+NaCl D . 解析: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称为取代反应。因此A 、C 、D 都为取代反应,B 为氧化反应。

答案:B

15.人们对苯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1)由于苯的含碳量与乙炔相同,人们认为它是一种含叁键的不饱和烃。写出C 6H 6的一种含叁键且无支链链烃的结构简式________,苯不能使溴水退色,性质类似烷烃,任写一个苯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烷烃中脱去2 mol氢原子形成1 mol双键要吸热。但1,3-环己二烯()脱去2 mol氢原子变成苯却放热,可推断苯比1,3-环己二烯____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

(3)1866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它不能解释下列________事实(填入选项字母)。

A.苯不能使溴水退色B.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C.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D.邻二溴苯只有一种

(4)现代化学认为苯分子碳碳之间的键是________。

解析:C6H6比饱和链烃(C6H14)少8个H,如果有叁键、环,结构中还可含有二个双键:1,3-环己二烯变成苯放热,说明苯更稳定。

答案:

(2)稳定(3)AD(4)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

16. 下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制取溴苯的实验装置,装置A是酸式滴定管,分液漏斗中是

苯和液溴的混合物,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混合物滴在铁丝上(酸式滴定管活塞关闭)。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为什么A用酸式滴定管而不用碱式滴定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________。垂直于A的导气管要做得长一些,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5)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D中加入AgNO3溶液,

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橡皮管属有机物且含碳碳双键,苯和液溴都会腐蚀橡皮管,故选用酸式滴定管。苯和液溴在铁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由于反应放热,且苯和溴两种反应物的沸点都较低,所以,反应液沸腾,有红棕色溴蒸气挥发出来。我们知道氯气与NaOH溶液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将其中的“Cl”换成“Br”即得Br2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此可知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除去溶于溴苯中的溴。如果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则有HBr生成,如果发生的是加成反应,则无HBr生成。也就是说,如果要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只需检验有无HBr生成。题目已经给出检验Br-的方案,我们再回答出检验H+的方法即可。但溴易挥发,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对溴化氢的检验有干扰作用,因此,在检验溴化氢前必须除去溴蒸气,这也正是C中盛放的CCl4的作用。

答案:(1)苯和液溴都会腐蚀碱式滴定管的橡皮管,而酸式滴定管全部是玻璃做的,不会受到腐蚀

(2)(3)反应液微沸,有红棕色气体充满A容器导气兼起

冷凝的作用,使挥发的苯和溴蒸气回流到A中(4)除去溶于溴苯中的溴Br2+2NaOH===NaBr+NaBrO+H2O(5)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6)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17. 苯的同系物中,有的侧链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芳香酸,反应如下:

(R、R′表示烷基或氢原子)

(1)现有苯的同系物甲、乙,分子式都是C10H14。甲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芳香酸,

它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乙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分子式为C8H6O4的芳香酸,则乙可能的结构有________种。

(2)有机物丙也是苯的同系物,分子式也是C10H14,它的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试写

出丙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中信息没有明说什么样的结构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芳香酸,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能被氧化为芳香酸的苯的同系物都有一个共同点——侧链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产物中羧基数目等于苯的同系物分子中能被氧化的侧链数目。若苯的同系物能被氧化为分子式为C8H6O4的芳香酸(二元酸),说明苯环上有两个侧链,可能是两个乙基,也

可能是一个甲基和一个丙基,而丙基又有两种结构(—CH2CH2CH3和),两个侧链在苯环上的位置又有邻位、间位和对位3种可能,故分子式为C10H14、有两个侧链的苯的同系物有3×3=9种结构。分子式为C10H14的苯的同系物的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其苯环上可能只有2个相同侧链且位于对位,或4个相同的侧链。

答案:(1)9

(2)

18.用CO和H2在443 K~473 K温度下,并用钴(Co)作催化剂时,可以反应生成n=5~8的烷烃,这是人工合成汽油的方法之一。

(1)写出用C n H2n+2表示的人工合成汽油的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向密闭的合成塔里通入恰好能完全反应的CO和H2,当完全反应后,合成塔内温度

不变,而塔内气体压强降低到原来的2/5。试通过计算来说明这时有无汽油生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达到上述合成汽油的要求,CO和H2的体积比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根据题意知用CO和氢气合成汽油的产物除烃外还有水,其余可依据烃燃烧的反应直接判断。

答案:(1)n CO +(2n +1)H 2――→催化剂

C n H 2n +2+n H 2O

(2)由1+n n +2n +1=25

,得n =3。即恰好反应生成丙烷,无汽油生成。 (3)因人工合成的汽油的碳原子数n 为5~8的烷烃,根据方程式知V (CO)∶V (H 2)=

n 2n +1,所以:当n =5,n =8时,其范围:511≤V (CO)V (H 2)≤817

。 19. 下图是用苯做原料制备一系列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

(1)苯转化为A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_。

(2)反应X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机物D 在苯环上的二氯代物有________种同分异构体。

(4)图中“苯―→E ―→F ”省略了反应条件,请写出E 物质的结构简式________。

解析:由苯转化为A 是苯的硝化反应。反应X 是—COOH 变为—COOCH 3的酯化反应。有机物D 的结构简式是,其二氯代物有4种:

对于(4),要依据“苯―→A ―→B ”和

“苯―→C ―→D ”这2条转化链来认真分析,由第一条转化链可知,若苯先硝化再引入—CH 3,则—CH 3在—NO 2的间位,由第二条转化链可知,若先卤代再磺化,则—SO 3H 在—Br 的对位。F 水解得到,说明F 中—Cl(或—Br)位于—NO 2的对位,

“苯―→E ―→F ”应是先卤代再硝化,即E 是

(或)而不是 。

答案:(1)

+HNO 3(浓)――→浓H 2SO 4△ +H 2O 取代反应

(2)+CH3OH+H2O

(3)4

(4)

20.将图中所列仪器组装为一套蒸馏石油的实验装置,并进行蒸馏,得到汽油和煤油。

(1)图中A、B、C三种仪器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以上仪器按(Ⅰ)―→(Ⅵ)顺序,用字母a,b,c,…表示连接顺序:

e接();()接();()接();()接()。

(3)A仪器中c口用于________,d口用于________。

(4)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在________位置。

(5)在B中注入原油后,加几片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6)给B加热,收集到沸点为60℃~150℃间的馏分是________,收集到150℃~300℃间的

馏分是________。

答案:(1)A是冷凝管,B是蒸馏烧瓶,C是锥形瓶(2)j h a b f g k(3)进水出水(4)蒸馏烧瓶支管口(5)防止暴沸(6)溶剂油和汽油煤油

21.某烃A分子中碳的质量分数为90.57%,在某温度下V L该烃的蒸气质量是相同状况下V L H2质量的53倍,试解答下列问题:

(1)烃A的分子式是________。

(2)若烃A不能使溴水因反应而退色,但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烃A可能有的同分异

构体的结构简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烃A分子中含苯环,且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试确定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答案:(1)C8H10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教案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 讲课人;高翠 【设计思想】 本节课采用否定探究式的教法,把苯分子结构假说的提出、和学生实验串联起来,通过化学史教育和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从而了解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打下了基础。 【教材处理】 苯是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教学过程先复习烷烃和烯烃的性质,再从情境入手,了解苯的发现史,正面向学生展示教学思路,突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实验验证苯的结构,学习苯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验证、引导探索、理论解释、练习提高 【教学媒体】实验、实物、投影、电脑动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理解苯分子的结构,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2.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结构─性质”关系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资料阅读、观察实验、分析事实、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苯的结构和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苯的凯库勒式的发现过程,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苯的结构特点。苯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的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 【引入】复习烷烃和烯烃的知识引入新课。 区别烯烃烷烃 结构含有碳碳双键只有碳碳单键 通式C H2n C n H2n+2 n 不饱和饱和

特征反应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不与KMnO 4 溶液反应 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新的一类烃---苯 【板书】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 一、苯的发现 【投影】视频播放苯的发现史以及苯分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二、苯的结构 【讲述】六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各个健角都是120度,碳碳键的健长相等,构成正六边形。苯中碳碳键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现象。 【板书】分子式: C6H6结构式 结构简式: 空间构型:平面正六边形 结论:苯环中碳碳键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学生实验】验证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震荡溶液,静止,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色。【结论】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类似于乙烯分子中的碳碳双键,苯不溶于水。【讲述】苯环中碳碳键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课堂练习】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溴水(不加催化剂),震荡试管,苯能否和溴水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提示;卤素单质易溶于有机物,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归纳与小结】通过上述实验结合书本69页,请同学们归纳苯的物理性质。 三、苯的物理性质 无色、特殊气味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是一种重要溶剂,沸点:80.1℃易挥发,熔点:5.5℃ 四、苯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高中化学必修二《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创新教案】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分为两部分。教材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这一视角,阐明化学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与上节内容相辅相成。第一部分重点从资源利用和需求角度出发,介绍几种常见的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的组成和用途。在介绍主要能源中,重点讲述了根据不同工业需求时代发展的需要,提出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以及石油的裂化、裂解的工业原理,介绍了常见的产品,这也是现代化学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的学科思维、绿色化学思想都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本节内容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协调作用背景的角度,有利于学生加深体会化学在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中的作用,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培养做出果断决策的意识和能力;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有利于学生将前面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和拓展,主要包括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因此,本节作为高中必修模块的结尾,不仅对于学生总结复习很重要,而且对于学生进一步确定、学习后续的选修模块乃至选择自己未来的升学和就业方向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的化学组成及利用。 2.通过对“煤制油”工艺原理的学习,掌握化石能源综合利用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认识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环境保护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4.通过“媒体教学”“能源标本”“实验演示”“讨论展示”等教学手段,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煤、石油、天然气的化学组成和综合利用。 教学难点 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煤制油”工艺 教具准备

高中化学_石油_煤知识点详细归纳汇总

考点45石油 煤 一 石油的成分: 1、石油组成:碳、氢、硫、氧、氮等。 2、石油成分: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和物,一般石油不含烯烃。 二 石油的炼制: 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做原油。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后才能得到适合不同需要的各种成品,如汽油、柴油等。 石油的炼制分为: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三种方法。 石油的分馏与石油的蒸馏原理相同,实验5-23中: ①蒸馏烧瓶、冷凝管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蒸馏烧瓶支管口齐平 ③冷凝管的进、出口方向能否倒置? 1、石油的分馏 随着烃分子里碳原子数增加,烃的沸点也相应升高 工业上如何实现分馏过程呢?主要设备是加热炉和分馏塔。 石油常压分馏产物: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 减压分馏过程和产物:重柴油、润滑油、凡士林、石蜡、沥青。 2、石油的裂化: (1)石油分馏只能得到25%左右的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轻质液体燃料,产量不高。 裂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3、石油的裂解 裂解是深度裂化,裂解的目的是产乙烯。 三:煤的综合利用: 1、煤的分类和组成 煤是工业上获得芳香烃的一种重要来源。分类: 另外,煤中含少量的硫、磷、氢、氧、氮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主要含Si 、Al 、Ca 、Fe )。因此,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和物。(煤不是炭) 2、煤的干馏 定义: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叫做煤的干馏。(与石油的分馏比较) 煤高温干馏后的产物: ??? ??焦炭 固体可作氮肥氨和铵盐粗氨水煤焦油液体等还有少量和主要成分是焦炉气气体煤的干馏产物:),(,:)N ,H C ,CO ,CO (CH H ::242242 3.煤的气化和液化 (1)煤的气化 煤的气化是把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煤气化的主要反应是碳和水蒸气的反应:C(s)+H 2O(g) = CO(g)+H2(g)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教案(2)

石油和煤重要的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石油的成分,石油分馏和裂化、裂解的基本原理。 2.了解煤干馏的原理和煤干馏的主要产物及其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或网上搜索,培养资料搜集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认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重要性,初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过程 【引言】石油和煤是复杂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都是有机化合物。石油和煤分别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和“工业的粮食”,可见它们的开采、加工和利 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一、石油的炼制 【看书】课本第66页联想质疑下面了解: 1.石油的成分: 按元素来看: 按物质来看: 2.石油的炼制

【练习1】 1.关于石油的不正确说法是 A.石油主要含C、H两种元素 B.石油是主要由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所组成的混合物 C.石油有固定的沸点,故可分馏 D.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是混合物 2.下列石油制品中,沸点范围最低的是() A.柴油 B.润滑油 C.汽油 D.煤油 3.石油气中主要含有原子数目较多的烷烃。某石油气充分燃烧后,在相同条件下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是该石油气体积的1.2倍,则石油气中一定含有() A.甲烷 B.丁烷 C.戊烷 D.乙烷 4.有人设计了一套实验分馏原油的五个步骤: ①将蒸馏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蒸馏烧瓶上塞好带温度计的橡皮塞。w.w.w.k.s.5.u.c.o.m ②连接好冷凝管。把冷凝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将冷凝管进水口的橡皮管的另一端和水龙头连结,将和出水口相接的橡皮管的另一端放在水槽中。 ③把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高度确定铁圈的高度,放好石棉网。 ④向蒸馏烧瓶中放入几片碎瓷片,再用漏斗向烧瓶中加入原油,塞好带温度计的橡皮塞,把连接器连接在冷凝器的末端,并伸入接收装置(如锥形瓶)中。 ⑤检查气密性(利用给固定装置微热的方法)。 请完成以下题目: (1)上述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所用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 (3)冷凝管里水流的方向与蒸气的流向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 (4)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__________位置,以测量___________的温度。 (5)蒸馏烧瓶中放几片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二、煤的干馏

煤和石油练习

第二节石油和煤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不能使溴水退色的是() (A)乙烯(B)二氧化硫(C)丁烯(D)丙烷2.下列物质不可能是乙烯加成产物的是() A.CH 3CH 3 B.CH 3 CHCl 2 C.CH 3 CH 2 OH D.CH 3 CH 2 Br 3.下列反应中能说明烯烃具有不饱和结构的是()A.燃烧 B.取代反应 C.加成反应 D.分解反应 4.下列气体中,只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NO B.NH 3 C.C 2 H 4 D.CH 4 5.制取较纯净的一氯乙烷最好采用的方法是()A.乙烷和氯气反应 B.乙烯和氯气反应 C.乙烯和氯化氢反应 D.乙烯和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反应 6.将下列各种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后混合液分成两层,下层几乎呈无色的是 (A)氯水(B)苯 (C)CCl 4 (D)KI 7.能用于鉴别CH 4和C 2 H 4 的试剂是() A.溴水 B.KMnO 4(H+) C.NaOH溶液 D.CCl 4 8.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还可以用来除去甲烷中乙烯的操作方法是()A.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硫酸的洗气瓶 B.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溴水的洗气瓶 C.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 D.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9.将苯分子中的一个碳原子换成一个氮原子,得到一种类似苯环结构的稳定有机物,此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78 B.79 C.80 D.81 10.某气态烃在密闭容器中与O 2 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恢复至原室温,测得压强为原来的50%,则该烃可能是() A.CH4 B.C2H6 C.C3H8 D.C2H4 11.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烯使酸性KMnO 4 溶液褪色 B.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C.乙烯使溴水褪色 D.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黄绿色消失 12、苯的结构式可用来表示,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苯主要是以石油为原料而获得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

高中化学石油煤导学案

石油、煤的化学工业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石油是主要成分,石油的一些加工方法,了解脂肪烃的来源与石油化学的关系。2.了解煤的主要成分和煤的一些加工方法。 二、学习重点: 重点: 石油的分馏、裂化和裂解的原理及其产品。 三、导学过程: 石油化学工业 一. 石油的组成: (1)主要成分: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2)状态:大部分是液态烃,溶有少量气态烃和固态烃。 二. 石油的加工方法及其产品: 1.石油的分馏 (1)目的:得到不同的石油产品。 (2)原理:利用原油中各物质沸点不同,通过分别蒸馏,得到不同沸点范围的蒸馏产物。 【问题】 1. 蒸馏烧瓶中碎瓷片起什么作用? 2. 装置中温度计的作用?温度计 水银球的位置怎样? 3. 冷凝管的进、出水的方向怎样?

2.石油的裂化 (1)目的: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 (2)原理:利用较长碳链的烃在高温下分解成短碳链的烃,裂化又分为热裂化和催化裂化。 (3)原料:重油。 以C16H34为例,写出重油变为轻质油的化学方程式: 。 3.石油的裂解 (1)目的:制取重要工业原料气体烯烃,如乙烯、丙烯和1,3-丁二烯等。 (2)原理:深度的裂化。 C8H18 ------→,C8H16 ------→, C4H10 ------→。 4. 石油的催化重整 石油的催化重整就是把汽油里直链烃类的分子的结构“重新进行调整”,使它们转化为芳香烃或具有支链的烷烃异构体,目的是提高汽油质量和获得芳香烃。 煤及其综合利用 一. 煤的组成 煤是由复杂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的混和物(煤不是炭)。 二、煤及其综合利用

1.煤的干馏 煤的干馏: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叫做煤的干馏。 【问题】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催化重整和煤的干馏的这些加工过程,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2. 煤的气化 煤的气化-------在高温下,煤与水蒸气反应得到CO、H2、CH4等气体。生成的气体可以作为燃料或化工原料。 得到的CO、H2经催化合成可以得到液态烃、甲醇等有机物。 3. 煤的液化 煤的液化-------在高温和催化剂作用下,煤和氢气反应,可以得到液体物质。液体物质可以作洁净的燃料油或化工原料。

教学设计doc-课题:石油和煤重要的烃

信息化教学设计鲁科版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 化学教研组 XX:杨欢

课题:石油和煤重要的烃 一、教学任务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将旧教材重新组合的新的体系,将煤与石油分开来研究,从了解工业生产直接进入其重要产品性质学习,打破了以往只注重知识系统而忽略学生认知水平的死板教学,新的体系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循序渐进地理解,便于进入知识情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对第一节对有机物的学习,引出学生熟知的石油以及常见的一些石油产品;了解石油所含化学成分,知道石油的炼制过程。 ②重点掌握石油产品——乙烯的用途及性质。 2.能力训练 ①自学能力的培养 教师对学生自学提出目标和任务,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 ②记忆能力的培养 石油的成分,石油的炼制过程 ③观察能力的培养 通过乙烯性质实验完成观察与思考练习。 ④对比和联想等思维方法的培养

区分石油气和家用液化气和管道煤气、天然气; 区分乙烯和甲烷进行性质比较 3.德育渗透 ①学习兴趣的培养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本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型,一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常识和所学知识的联系;二是联系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融会贯通的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增强学习信心,形成持久的、稳固的、真正的学习兴趣。 ②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极好的爱国主义教材,教学中利用归国科学家李四光不畏洋人权威,致力中国石油勘探,开采石油和XX的“铁人”王进喜的事迹,正是他们的努力奋斗,终于使新中国摘掉“贫油国”的帽子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石油和煤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其枯竭是指日可待的事。寻找新的能源是可待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石油和煤的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治理问题。 4.美育渗透 学习石油炼制过程中了解石油的广泛应用,体会人类利用自然的创造之美;利用石油的同时要防止环境污染,从而对学生进行美与丑的辨证关系教育。 (三)重点:石油的分馏,乙烯的结构与性质

高考化学58个考点名师精讲(45)石油 煤

考点45石油煤 1.复习重点 1.石油的分馏、裂化和裂解; 2.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 2.难点聚焦 一石油的成分: 1、石油组成:碳、氢、硫、氧、氮等。 2、石油成分: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和物,一般石油不含烯烃。 二石油的炼制: 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做原油。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后才能得到适合不同需要的各种成品,如汽油、柴油等。 原油含水盐类、含水多,在炼制时要浪费燃料,含水量盐多会腐蚀设备。所以,原油必须先经脱水、脱盐等处理过程才能进行炼制。 石油的炼制分为: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三种方法。 石油的分馏与石油的蒸馏原理相同,实验5-23中: ①蒸馏烧瓶、冷凝管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蒸馏烧瓶支管口齐平 ③冷凝管的进、出口方向能否倒置? 1、石油的分馏 先复习随着烃分子里碳原子数增加,烃的沸点也相应升高的知识,然后启发学生如何能把石油组成里的低沸点烃和高沸点烃分离开。(答:给石油加热时,低沸点的烃先气化,经过冷却先分离出来。随着温度升高,较高沸点的烃再气化,经过冷凝也分离出来。)向学生说明原油开始沸腾后温度仍逐渐升高。同时问学生为什么?这说明原油是混合物。 工业上如何实现分馏过程呢?主要设备是加热炉和分馏塔。 按P137图5-24前半部分介绍,要突出介绍分馏塔的作用。最后总结石油常压分馏产物: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 接着,提出重油所含的成分如何分离?升温?在高温下,高沸点的烃受热会分解,更严重的是还会出现炭化结焦、损坏设备,从而引出减压分馏的方法。 按课本P137图5-24的后半部分介绍减压分馏过程和产物:重柴油、润滑油、凡士林、石蜡、沥青。 2、石油的裂化: (1)提出石油分馏只能得到25%左右的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轻质液体燃料,产量不高。 如何提高轻质燃料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引出石油的裂化。什么叫裂 化? 裂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裂化过程举例: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复习题

有机(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复习题()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烯的产量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 B.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C.乙烯分子的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不稳定,易断裂 D.乙烯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与甲烷不同的原因是乙烯的含碳量高 ()2、苯的结构式可用来表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苯主要以石油为原料获得的重要化工原料 B.苯中含有碳碳双键 C.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 D.苯可与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它们褪色 ()3、南方往北方长途运水果,将浸有高锰酸钾的硅藻土放在水果容器中,其目的是 A.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 B.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 C.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 D.利用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催熟水果 ()4、用分液漏斗可以分离的一组液体混合物是 A. 溴和CCl4 B. 苯和溴苯 C. 硝基苯和水 D. 水和乙酸乙酯 ()5、1866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

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它不 能解释下列事实有 A.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B.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C.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 D.邻二溴苯只有一种 ()6、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的方法是 A.通入足量溴水中 B.在空气中燃烧 C.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D.在一定条件下通入氧气 ()7、制取较纯净的一氯乙烷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乙烷和氯气反应 B.乙烯和氯气反应 C.乙烯和氯化氢反应 D.乙烯和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反应 ()8、0.5mol乙烯与氯气完全加成,再与氯气彻底取代,两个过程共消耗氯气 A.1mol B.2mol C.2.5mol D.3mol ()9、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CH3Cl+Cl2→CH2Cl2+HCl B.CH2=CH2+HClO→HOCH2—CH2Cl

§3—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1

必修2 §3—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

学案导学5min 【板书】 一、石油的炼制乙烯 (提问一阅读一讨论一归纳) 阅读教材,思考石油和煤为什么分别被誉 为工业的血液”和工业的粮食”,了解我国石 油资源及石油炼制、生产、生活中石油产品的 应用,交流研讨填写学案并回答问题。 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课件 展示 总结5min 1、石油的炼制 (1)石油的成分 从元素种类来看:碳、氢元素总质量分数量为97%--98% 从物质种类来看:由 含不同数目碳原子的烃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从状态来看:大部分是液态烃,溶 有少量气态烃、固态烃。 (2)原油的预处理一脱水脱盐:因为含水多,炼制时浪费燃料,含盐多 会腐蚀设备。 (3)石油的分馏:①概念:通过加热和冷凝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产物 知识整合

训练建构点评5min 1、在下列各种石油的加工处理过程中,属于裂化过程的是 (A、分离汽油和煤油 C、十六烷变为辛烷和辛烯 2、石油裂解的目的是() A、以获得短链的气态烃和少量液态烃 C、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 ) B、将重油分离为润滑油等 D、将直链烃变为芳香烃 B、避免炭化结焦 D、除去石油中的含硫杂质 3.关于石油的不正确说法是 A.石油主要含C、H两种元素 B.石油是主要由各种烃所组成的混合物 C.石油有固定的沸点,故可分馏 D.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是混合物 4.下列石油制品中,沸点范围最低的是( A.柴油 B.润滑油 C.汽油 D.煤油 5.石油气中主要含有碳原子数目少于等于4的烃分子。某石油气充分燃烧后,在相同条件下测得 达标 拓展 点评6min 1.2倍,则石油气中一定含有() C.戊烷_________ D.乙烷 1、在相同条件下,对环境污染最小的燃料是() A、液化气 B、煤油 C、煤饼 I 2、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其主要原因是(A、提高汽油燃烧效率B、降低 汽油成本 C、避免铅污染大气 D、铅资源短缺 3、在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着火。在灭火工作中,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灭火的是A、设法 阻止石油喷射 C、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 5.在常温常压下将10mL某裂解气中的一种成分与原状况,气体体积变为55mL A.CH 4 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是该石油气体积的 A.甲烷 B.丁烷 D、木柴 ) B.C2H6 C.C2H4 D.C3H6 6.有人设计了一套实验分馏原油的五个步骤: B、设法降低火焰温度 D、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70mL氧气混合,点燃使之充分燃烧后, 恢复至 ①将蒸馏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蒸馏烧瓶上塞好带温度计的橡皮 塞。 w.w.w.k.s.5.u.c.o.m ②连接好冷凝管。把冷凝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将冷凝管进水口的橡 皮管的另一端和水龙头连结,将和出水口相接的橡皮管的另一端放在水槽中。 ③把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高度确定铁圈的高度,放好石棉网。 ④向蒸馏烧瓶中放入几片碎瓷片,再用漏斗向烧瓶中加入原油,塞好带温度计的橡皮塞,把 连接器连接在冷凝器的末端,并伸入接收装置(如锥形瓶) 中。 ⑤检查气密性(利用给固定装置微热的方法)。 请完成以下题目: ⑴上述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 号)。 (2)所用的主要仪器 有 (3)冷凝管里水流的方向与蒸气的流 向 (填相同”或相反”。

重点高中化学石油煤知识点详细归纳汇总

重点高中化学石油煤知识点详细归纳汇总

————————————————————————————————作者:————————————————————————————————日期:

考点45石油 煤 一 石油的成分: 1、石油组成:碳、氢、硫、氧、氮等。 2、石油成分: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和物,一般石油不含烯烃。 二 石油的炼制: 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做原油。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后才能得到适合不同需要的各种成品,如汽油、柴油等。 石油的炼制分为: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三种方法。 石油的分馏与石油的蒸馏原理相同,实验5-23中: ①蒸馏烧瓶、冷凝管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蒸馏烧瓶支管口齐平 ③冷凝管的进、出口方向能否倒置? 1、石油的分馏 随着烃分子里碳原子数增加,烃的沸点也相应升高 工业上如何实现分馏过程呢?主要设备是加热炉和分馏塔。 石油常压分馏产物: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 减压分馏过程和产物:重柴油、润滑油、凡士林、石蜡、沥青。 2、石油的裂化: (1)石油分馏只能得到25%左右的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轻质液体燃料,产量不高。 裂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3、石油的裂解 裂解是深度裂化,裂解的目的是产乙烯。 三:煤的综合利用: 1、煤的分类和组成 煤是工业上获得芳香烃的一种重要来源。分类: 另外,煤中含少量的硫、磷、氢、氧、氮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主要含Si 、Al 、Ca 、Fe )。因此,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和物。(煤不是炭) 2、煤的干馏 定义: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叫做煤的干馏。(与石油的分馏比较) 煤高温干馏后的产物: ??? ??焦炭 固体可作氮肥氨和铵盐粗氨水煤焦油液体等还有少量和主要成分是焦炉气气体煤的干馏产物:),(,:)N ,H C ,CO ,CO (CH H ::242242 3.煤的气化和液化 (1)煤的气化 煤的气化是把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煤气化的主要反应是碳和水蒸气的反应:C(s)+H 2O(g) = CO(g)+H2(g)

最新石油和煤重要的烃教案一

第一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 一教材分析 (-)知识脉络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已经对石油和煤炭的用途以及它们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有了一些认识;本节进一步从化学元素组成、化学反应原理的角度介绍石油和煤炭的加工过程、主要产品及其用途。重点学习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乙烯、苯的性质,了解不饱和烃、芳香烃的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的相关性,同时认识有机化学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深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重要性,初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一)知识框架

(二)新教材的主要特点:与旧教材恰好相反,新教材从石油和煤的加工引入重要的烃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更加突出了化学科学与 社会生产实际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 i.识知与技能目标 重点掌握乙烯、苯的性质,了解不饱和烃、芳香烃的通性,认识有机化学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2、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存在--结构--性质—用途的主线就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重要性,初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乙烯、苯的性质、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2、教学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推进法、交流研讨法、 六、课时安排 4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石油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第二节第一部分(68页---69页); 结合“珍惜资源”要求学生提前准备有关材料并向同学做介绍。 教师:要求对学生可能找到的材料做到充分考虑;适当的补充实验,例如溶解性、受热时状态变化等,有利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学生活动“联想……质疑” 主题发言:珍惜资源,为了人类的生存 教师介绍教学参考资料中的《我国的石油资源》 讨论“联想……质疑”中的问题,引出新课。 (二)师生活动:提问--阅读—讨论—归纳 利用课本学习1、石油的成分 按元素来看:碳、氢含量为97%--98% 按物质来看: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2、石油的炼制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导学案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导学案 编写人:刘贺梅审核人:张成友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乙烯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化学性质,进一步掌握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掌握乙烯的加成反应。 过程与方法: 从实验现象到乙烯结构和性质的推理,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乙烯性质的推理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学习重点】:乙烯的化学性质和加成反应。 【学习难点】: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学习方法】:阅读教材,利用甲烷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分析乙烯的结构,从而总结乙烯的化学性质。 【知识链接】:1、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空间构型、键角。 2、甲烷的化学性质。 【课前活动】:查阅有关乙烯的资料 1 、乙烯在工业上有哪些重要用途。 2、工业上的乙烯是如何得到的。 3、我们日用品中有哪些是利用乙烯为原料制得的。(带样品来给 同学交流展示) 【学习过程】: 科学探究:乙烯的工业来源(阅读教材P67) 分组讨论:①实验中哪些现象证明生成物与烷烃性质相同? ②哪些现象证明生成物与烷烃性质不同? ③你认为生成的气体中都是烷烃吗? 一. 乙烯的组成和结构: 1.⑴烯烃是指,是最简单的烯烃。 ⑵碳原子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填“小于”、“大于”、“等于”)饱和 烃里的氢原子数的属于不饱和烃。 2. 乙烯中含键,6个原子同一平面上。(空间构型:键 角:120 o) 分子式:电子式: 结构式:结构简式: 实验式(最简式):

二.乙烯的物理性质: 乙烯是色气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较空气(分子量:28) 三.乙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1)燃烧: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 (2)通入KMnO4溶液现象:。 2.加成反应:: 概念: 乙烯与溴的反应方程式:。 练习:写出下列加成反应方程式。 乙烯与氢气(催化剂、加热) 。 乙烯与氯化氢(催化剂、加热) 。 乙烯与水(催化剂、加热、加压) 。 四.乙烯的用途: ①重要化工原料 ②植物生长调节剂 ③水果催熟剂 总结:乙烯、乙烷的性质对比: 思考与交流:如何鉴别甲烷和乙烯气体,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 典型例题: 例1、甲烷是最简单的烷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二者的是() A水B溴水C溴的四氯化碳溶液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答案解析:乙烯能使溴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甲

高中化学 石油 煤知识点详细归纳汇总

考点45石油煤 一石油的成分: 1、石油组成:碳、氢、硫、氧、氮等。 2、石油成分: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和物,一般石油不含烯烃。 二石油的炼制: 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做原油。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后才能得到适合不同需要的各种成品,如汽油、柴油等。 石油的炼制分为: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三种方法。 石油的分馏与石油的蒸馏原理相同,实验5-23中: ①蒸馏烧瓶、冷凝管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蒸馏烧瓶支管口齐平 ③冷凝管的进、出口方向能否倒置? 1、石油的分馏 随着烃分子里碳原子数增加,烃的沸点也相应升高 工业上如何实现分馏过程呢?主要设备是加热炉和分馏塔。 石油常压分馏产物: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 减压分馏过程和产物:重柴油、润滑油、凡士林、石蜡、沥青。 2、石油的裂化: (1)石油分馏只能得到25%左右的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轻质液体燃料,产量不高。 裂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3、石油的裂解 裂解是深度裂化,裂解的目的是产乙烯。 三:煤的综合利用: 1、煤的分类和组成 煤是工业上获得芳香烃的一种重要来源。分类: 另外,煤中含少量的硫、磷、氢、氧、氮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主要含Si、Al、Ca、Fe)。 因此,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和物。(煤不是炭) 2、煤的干馏 定义: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叫做煤的干馏。(与石油的分馏比较) 煤高温干馏后的产物: 3.煤的气化和液化 (1)煤的气化 煤的气化是把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煤气化的主要反应是碳和水蒸气的反应:C(s)+H 2 O(g) = CO(g)+H2(g) 3.例题精讲 【例1】丁烷裂解时可有两种方式断裂,生成两种烷烃和两种烯烃。如果丁烷裂解率为90%,又知裂解生成的两种烯烃的质量相等,那么裂解后所得到的混合气体中,分子量最小的气体占有的体积为分数为() A、19% B、25% C、36% D、40% 分析:丁烷的两种断裂方式为:C4H10△ CH4+C3H6(丙烯);C4H10 △ C2H6+C2H4(乙烯) 设丁烷为1mol,则裂解的物质的量为0.9mol,反应后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0.9×2+0.1=1.9mol。其中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 一教材分析 (-)知识脉络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已经对石油和煤炭的用途以及它们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有了一些认识;本节进一步从化学元素组成、化学反应原理的角度介绍石油和煤炭的加工过程、主要产品及其用途。重点学习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乙烯、苯的性质,了解不饱和烃、芳香烃的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的相关性,同时认识有机化学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深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重要性,初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一) 知识框架 (二) 新教材的主要特点:与旧教材恰好相反,新教材从石油和煤的加工引入重要的烃类;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更加突出了化学科学与社会生产实际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 i. 识知与技能目标 重点掌握乙烯、苯的性质,了解不饱和烃、芳香烃的通性,认识有机化学 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2、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存在--结构--性质—用途的主线就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重要性,初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乙烯、苯的性质、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2、教学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推进法、交流研讨法、 六、课时安排 4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石油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第二节第一部分(68页---69页); 结合“珍惜资源”要求学生提前准备有关材料并向同学做介绍。 教师:要求对学生可能找到的材料做到充分考虑;适当的补充实验,例如溶解性、受热时状态变化等,有利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学生活动“联想……质疑” 主题发言:珍惜资源,为了人类的生存 教师介绍教学参考资料中的《我国的石油资源》 讨论“联想……质疑”中的问题,引出新课。 (二)师生活动:提问--阅读—讨论—归纳 利用课本学习1、石油的成分 按元素来看:碳、氢含量为97%--98% 按物质来看: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2

必修二 3-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知识点详尽归纳和练习

3—2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1课乙烯 一、乙烯的制取及物性 1、石蜡油的分解实验制取乙烯: 石蜡油:17个C以上的烷烃混合物碎瓷片:催化剂生成气体:乙烯 2、实验室制乙烯: (1) 反应原理: (2) 反应类型: 反应:从一个有机物分子内相邻碳原子上脱去原子或原子团生成不饱和有机物(双键或 三键)和小分子(如H2O或HX)的反应 消去反应的特点: (3) 反应装置: (4) 注意事项: 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 浓硫酸的作用:加热的关键: 副反应: 乙烯中杂质气体CO2、SO2和H2O(g)的检验顺序和方法是 ,除去这些杂质气体的顺序和方法是 (5) 物性: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二、乙烯的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空间构型:, 三、烯烃的组成和结构 1、烯烃: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链烃叫做烯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 2、通式:,结构: 四、乙烯的化学性质 [思考]已知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的键能(615KJ/mol)小于碳碳单键的键能(348KJ/mol)的2倍,同时双键中两个键的键能也不相等。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1、氧化反应 (1)燃烧反应:现象: 规律:含碳量越高,产生黑烟越浓. 应用: (2)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本身被氧化成 (3)催化氧化: 2、加成反应 (1)加成反应(概念):分子中的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2)乙烯与Br2、H2、HCl、H2O、HCN 的加成及现象、应用。

、、 、、 。 总结:烯烃加成反应的加成位置特点: 3、加聚反应 (1)反应式:应用: (2)加聚反应: ①高分子的概念: ②高分子的结构: ③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区别 加聚反应:缩聚反应: ④练习: 写出下列聚合反应的方程式 n CH2=CH-CH3→n CH2=CHCl→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在催化下加聚,能生成几种高聚物分子?试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五、乙烯的用途: (1)乙烯的产量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生产水平的标志(2)植物生长的催熟剂和调节剂 六、烯烃的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 写出C4H8、C5H10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练习题 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标志的是( ) A.甲烷的产量B.乙烯的产量C.乙醇的产量D.硫酸的产量 2.下列关于乙烯的结构与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内B.乙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能使其褪色C.乙烯分子没有同分异构体D.乙烯分子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 3.能证明乙烯分子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事实是() A.乙烯分子里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B.乙烯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等C.乙烯容易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且1 mol乙烯完全加成消耗1 mol溴单质 D.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4.某实验室需要少量的一氯乙烷,下列制取方法中所得产物含量最高的是( ) A.等物质的量的乙烷和氯气的光照反应B.乙烯与氯气的加成反应 C.乙烯与氢气和氯气混合反应D.乙烯与氯化氢加成反应 5.(双选)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的试剂是( ) A.溴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高锰酸钾溶液 D.硫酸溶液 6.可以用来除去甲烷中混有乙烯的试剂是( ) A.溴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高锰酸钾溶液 D.硫酸溶液

【九煤互联】高中化学煤与石油重要知识汇总!

高中化学煤与石油重要知识汇总! 一、石油的炼制 1. 石油的组成和成分 石油的形成过程:各种有机物特别是低等动植物如藻类、细菌、蚌壳、鱼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的缺氧的海湾、泻湖、三角洲、湖泊等地下,经过许多物理化学作用,最后逐渐形成为石油。石油中含有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石油中的这些元素主要以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形式存在。所以石油是混合物。 为了提高其利用率,必须将石油中的各成分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离,使它们各尽其用。 2. 石油的分馏 工业上就是利用蒸馏原理将石油中的各成分加以分离,称之为石油的分馏,分馏所得的各种产品称为馏分。 (1)石油分馏实验要点: ①制乙烯和蒸馏石油都用到了碎瓷片,目的都是为了防止液体暴沸的,也都用到了温度计,但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不同,制乙烯时温度计放在了反应液中,而蒸馏石油时,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要下进上出。这主要是利用了逆流热交换原理,从而使馏分充分得到冷却。 ③实验中所得馏分的沸点是在60℃~150℃和150℃~300℃的范围内的,故应该是混合物。所以说汽油、煤油等产品也是混合物。

④实验室蒸馏和工业分馏的原理相同,目的也是相同的。装置精度不同,蒸馏只有一个出口,而分馏有多个出口。从石油分馏塔的各个出口出来的馏分,随出口的高低不同有何不同?(2)常压分馏 根据蒸馏原理:易挥发的沸点较低、较轻的馏分先出来,一定在最高处,也就是说分馏塔中出口越低,分馏出的馏分的沸点越高,越重。 通过常压下的分馏,即常压分馏,只能得到一些沸点较低的馏分,降低了石油的利用率,工业上常采用减压分馏将重油分离成各种沸点的馏分如沥青、燃料油、柴油等。 (3)减压分馏 通过分馏而获得的各种轻质油如:汽油、煤油、柴油等的产量是较低的,只占到石油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而社会需求量大的正是这些轻质油,那么如何得到更多的轻质油,又如何实现提高石油利用率的目标呢?工业主要通过石油的裂化和裂解来实现。 3. 石油的裂化和裂解 裂化:是在一定条件下,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 裂解:是石油生产过程中,以比裂化更高的温度,使石油分馏产物(包括石油气)中的长链烃断裂成乙炔、丙烯等短链烃的加工过程,可见裂解比裂化更彻底。 石油炼制、加工过程及主要产品的比较

第三章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

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 基本化工原料(2) 【学习目标】 ⑴了解苯的物理性质也分子组成 ⑵掌握苯的结构式和典型的化学性质并理解苯的结构特征 【学习重点】掌握苯的结构式和典型的化学性质并理解苯的结构特征 【学习难点】掌握苯的结构式和典型的化学性质并理解苯的结构特征 【预备知识】 1、苯的物理性质: 色、气味液体,密度比水,溶于水,毒,是一种重要溶剂,沸点:80.1℃易挥发,熔点:5.5℃,若用冷却,可凝结成色体 2、苯分子的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凯库勒式) 3、苯的化学性质:⑴可燃性:现象:化学方程式 ⑵苯的取代反应:①苯与液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溴苯是一种色状液体,密度比水,溶于水 ②苯与硝酸的反应:反应方程式: 硝基苯是一种色状液体,有气味,毒,密度比水,溶于水。 ⑶苯的加成反应 在镍催化下,与氢气加成: 反应方程式: 【自主探究】通过实验事实的验证与讨论,理解苯的结构式。提出问题:苯分子结构是碳碳单双键交替的环状结构吗? (1)提出假设:从苯的分子式看,C6H6具有不饱和性;从苯的凯库勒结构式看,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一定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褪色。 (2)实验验证:①苯不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褪色。②经科学测定,苯分子里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___________(填“完全相同”或“不相同”);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都在同一__________________上。 (3)结论:苯的凯库勒结构式中的双键跟烯烃双键________________,苯的性质没有表现出不饱和性,结构稳定,说明苯分子________________(填“同于”或“不同 于”)一般的碳碳单、双键交替的环状结构。 【自我测试】

高中化学 石油 煤知识点详细归纳汇总

考点45石油 煤 1.复习重点 1.石油的分馏、裂化和裂解; 2.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 2.难点聚焦 一 石油的成分: 1、石油组成:碳、氢、硫、氧、氮等。 2、石油成分: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和物,一般石油不含烯烃。 二 石油的炼制: 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做原油。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后才能得到适合不同需要的各种成品,如汽油、柴油等。 原油含水盐类、含水多,在炼制时要浪费燃料,含水量盐多会腐蚀设备。所以,原油必须先经脱水、脱盐等处理过程才能进行炼制。 石油的炼制分为: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三种方法。 石油的分馏与石油的蒸馏原理相同,实验5-23中: ①蒸馏烧瓶、冷凝管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蒸馏烧瓶支管口齐平 ③冷凝管的进、出口方向能否倒置? 1、石油的分馏 先复习随着烃分子里碳原子数增加,烃的沸点也相应升高的知识,然后启发学生如何能把石油组成里的低沸点烃和高沸点烃分离开。(答:给石油加热时,低沸点的烃先气化,经过冷却先分离出来。随着温度升高,较高沸点的烃再气化,经过冷凝也分离出来。) 向学生说明原油开始沸腾后温度仍逐渐升高。同时问学生为什么?这说明原油是混合物。 工业上如何实现分馏过程呢?主要设备是加热炉和分馏塔。 按P137图5-24前半部分介绍,要突出介绍分馏塔的作用。最后总结石油常压分馏产物: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 接着,提出重油所含的成分如何分离?升温?在高温下,高沸点的烃受热会分解,更严重的是还会出现炭化结焦、损坏设备,从而引出减压分馏的方法。 按课本P137图5-24的后半部分介绍减压分馏过程和产物:重柴油、润滑油、凡士林、石蜡、沥青。 2、石油的裂化: (1)提出石油分馏只能得到25%左右的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轻质液体燃料,产量不高。如何提高轻质燃料的产量, 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引出石油的裂化。什么叫裂化? 裂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裂化过程举例: 乙烯 乙烷丙烯甲烷丁烯 丁烷辛烯辛烷4 2621046 341048 410418816 81883416H C H C H C H C CH H C H C H C H C H C H C H C +?→?+?→?+?→?+?→?? ? ? ? 3、石油的裂解 裂解是深度裂化,裂解的目的是产乙烯。 三:煤的综合利用: 1、煤的分类和组成 煤是工业上获得芳香烃的一种重要来源。分类: 煤????? ??--% 50%7050% 8570%95~%85含碳量约泥煤含碳量褐煤含碳量烟煤左右含碳量无烟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