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变比值串级控制系统_完整版

换热器变比值串级控制系统_完整版
换热器变比值串级控制系统_完整版

课程设计

题目换热器变比值串级控制系统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自动化ZY1102

姓名郝文汉

指导教师刘红丽

2015 年 1 月8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郝文汉专业班级:自动化ZY1102班

指导教师:刘红丽工作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题目:换热器变比值串级控制系统

初始条件:

换热器出水温度保持稳定,波动小。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分析被控对象特性,设一计种加热器出口水温控制系统,引入工艺介质流量作为前馈信息,一方面减少生产负荷变化对出口温度控制质量的影响,另一方面克服控制通道增益随负荷变化所造成的非线性。

2)绘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和原理方框图,说明其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3)系统各组成部分的选型与正反作用方式的确定。

4)系统硬件电路与软件设计.

5)控制器控制规律的实现以及参数整定.

6)论文用WORD打印,方框图,流程图,电路图等均用protel、autocad,visio 等软件绘制。

时间安排:2014年12月29日至2015年1月8日,具体进度安排见下表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目录 (1)

1绪论 (1)

1.1概述 (1)

1.2换热器变比值串级控制系统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

2 系统对象特性设计分析 (2)

3 系统设计方案论证与选择 (4)

3.1方案论证 (4)

3.2 设计方案的选择 (6)

4 系统硬件设计 (8)

4.1控制器正反作用的确定 (8)

4.2 主控制器的选型 (8)

4.3 主回路检测变送元件的选型 (9)

4.4 副回路检测变送元件的选型 (10)

4.5 执行器的选型 (10)

5 控制器控制规律的选择以及参数整定 (12)

5.1 串级控制系统参数的选择 (13)

5.2 变比值控制的参数选择 (14)

小结分析 (15)

参考文献 (16)

附录控制器电路图 (17)

1绪论

1.1概述

加热器出口水温度是换热器的重要质量指标,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安全与系统的生产效率。生活中要求使用一定温度的水,设计一个水温控制系统,能更好的控制水温到合适的温度,防止温度过高带来不利影响,并有效节约能源。不过出口温度控制有一定困难,波动幅度很大,控制不理想的原因在于被控对象十分复杂:

(1) 加热器口温度抗干扰能力差,在水温平稳时,出口温度也发生明显变化;

(2) 进出水口水的流入流出也造成出口温度的波动;

(3) 加热炉的温度存在较大的时滞。

一般的加热器在运行中都具有以上所述的特点。所以可以说加热器系统是一个时变、大时滞、多干扰的复杂系统。为了对加热器系统实现稳定控制,必须寻求出一种能对时变、大时滞、多干扰的复杂系统实现稳定控制的方法。为此引入工艺介质流量作为前馈信息,一方面减少生产负荷变化对出口温度控制质量的影响,另一方面克服控制通道增益随负荷变化所造成的非线性。

1.2换热器变比值串级控制系统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换热器出水温度保持稳定,波动小。

(1) 分析被控对象特性,设计一种加热器出口水温控制系统,引入工艺介质流量作为前馈信息,一方面减少生产负荷变化对出口温度控制质量的影响,另一方面克服控制通道增益随负荷变化所造成的非线性。

(2) 绘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和原理方框图,说明其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3) 系统各组成部分的选型与正反作用方式的确定。

(4) 系统硬件电路与软件设计。

(5) 控制器控制规律的实现以及参数整定。

2 系统对象特性设计分析

在过程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过程的数学模型是极其重要的基础资料。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是指过程在各输入量(包括控制量和扰动量)作用下,其相应输出量(被控量)变化函数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所以为了实现对变热器温度的控制,先要对其被控过程进行数学建模。

变热器为一个温度过程,如图2.1所示。它有电炉、加热容器、回路组成。容器内盛水,由于加热容器有保温材料构成,内部温度变化甚是微小,为了简单起见,设阀门TI 处加热器出水口处水的温度不变为T1,进入的冷却水温度为T2,回馈的热水温度为T3。生产过程要求流出热水温度T1保持不变,所以T1是被控量,即温度过程的输出量。而温度过程的输入量是电炉给水的供热量Q1、冷却水输入量H1和热水的回馈量H2,这个过程中流出热水由温度T1降到回馈热水的温度T2。

图2.1加热器温度对象

将流入冷水和回馈热水有各自温度升到T1热量设为Q2,则当Q1=Q2时,则水从电炉得到的热量和水流失的热量相等,出水口水温T1保持不变。如果在某瞬间突然加大电炉电流使Q1增大了,这时水温就慢慢升高了。为了保持水温T1,需要调节调节阀TV-1,加大冷水进入量,与此同时由于加热容器容量是一定的需要增大阀门TI使热水加速流出,再通过调节阀门TV-2和TV-3最终影响调节阀TV-1的冷水流入量,使Q1=Q2,热量的输入输出的平衡关系又重新建立起来,温度T1也就保持不变了。

根据能量平衡关系,可以建立加热器的微分方程,即在单位时间内的能量变化关系式。于是可得

dt

dT Gc dt dT C Q -Q 1p 121== 式中:G ——加热器内水的总重量;

c p ——水的比热,在常压下c p =1;

C ——热容。它等于水升高1°C 所需储蓄的热量,C=Gc p 。

回馈热水通过回路向四周空气发散热量这个热量可以表示为

Q 3=H 2c p (T 1-T 3)

冷端补偿所需热量可以表示为

Q 4=H 1c p (T 1-T 2)+H 2c p (T 1-T 2)

而 Q 2=Q 3+Q 4

由于电炉加热使温度升高与冷水流入热水的流出与补偿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整个加热器由多个控制阀调节流入流出水量,因而系统过程有很大的惯性与滞后性,过程容量滞后和纯时延都较大,而且外部温度的不确定使得扰动变化剧烈而且幅度较大,同时四个控制阀同时作用使得各个参数相互关联,控制过程的过程特性都具有明显的非线性。

3 系统设计方案论证与选择

3.1方案论证

由于变热器是由多变量、多控制阀控制的系统,显然单回路的控制系统难以满足要求,需要选用复杂控制系统。

通常复杂控制系统是多变量的,具有两个以上变送器、两个以上控制器或两个以上控制阀所组成的多个回路的控制系统,所以又称为多回路控制系统。常见的复杂控制系统有均匀控制、前馈控制、串级控制、比值控制等系统。

方案一:串级控制

串联控制系统是在简单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系统特性上,串级控制系统由于副回路的引入,改善了对象特征,使控制过程加快,具有超前控制的作用。在系统结构上,串级控制系统有两个闭合回路,有两个控制器。

图3.1串级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系统主要有几种结构组成:

主被控变量(Yl):是工艺控制指标或与工艺控制指标有直接关系,在串级控制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被控变量。

副被控变量(Y2):大多为影响主被控变量的重要参数。

主控制器:在系统中起主导作用,按主被控变量和其设定值之差进行控制运算,并将其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给定值。

副控制器:在系统中起辅助作用,按所测得的副被控变量和主控输出之差来进行控制运算,其输出直接作用于控制阀的控制器,简称为“副控”。

主变送器:测量并转换主被控变量的变送器。

副变送器:测量并转换副被控变量的变送器。

主对象:大多为工业过程中所要控制的、由主被控变量表征其主要特性的生产设备或过程。

副对象:大多为工业过程中影响主被控变量的、由副被控变量表征其特性的辅助生产设备或辅助过程。

副回路:由副变送器、副控制器、控制阀和副对象所构成的闭环回路, 又称为“副环”或“内环”。

主回路:由主变送器、主控制器、副回路等效环节、主对象所构成的闭环回路,又称为“主环”或“外环”。

串级控制系统有许多优点,对于进入副回路的干扰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并改善了对象特性,使控制过程加快,提高了控制质量,而且串级控制系统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

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数符合一定比例关系的控制系统,称为比值控制系统。通常为流量比值控制系统,用来保持两种物料的流量保持一定的比值关系。

方案二:变比值控制

变比值控制是相对于定比值控制而言的。当要求两种物料的比值大小能灵活地随第三变量的需要而加以调整时,就要求设计比值不是恒定值的比值控制系统,称为变比值控制系统。

K= F2/F1

式中K为从动流量与主动流量的工艺流量比值。F1---主动流量(其物料处于主导地位既主物料),F2---从动流量(其物料在控制过程中随主物料而变化)

图3.2 变比值控制系统

变比值控制系统的特点两种物料流量的比值能灵活地随第三变量的需要而变化。

这种方案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只需一台纯比例控制器,其比例度可以根据比值要求来设定。缺点是如主物料Fl稳定不变,从物料的流量F2将受控制阀前后压差变化影响而改变。

方案三:变比值—串级控制

该方案综合变比值控制和串级控制的优点,虽然使系统的结构更加复杂,但是可以达

图3.3比值控制器方框图

3.2 设计方案的选择

换热器出口温度的反馈控制中,控制信号总是要在干扰已经造成影响后,被控变量偏离给定值以后才能产生,控制作用总是不及时的。

众所周知,串级控制对克服被控系统的时滞能收到好的效果。这是因为当用两个控制器进行串级控制时,每个控制器克服时滞的负担相对减小,这就使得整个控制系统克服时滞的能力得到加强。

由于整个加热器的控制通道中,换热器具有明显的非线性,所以使整个系统的过程特性随着电流的变化而变化,具有较大非线性。为了保持系统原有的衰减率不变,则必须不断相应地改变调节器比例放大系数,流出热水量与流入冷水量同时受到回馈热水量的影响,为了满足上述工艺要求,可以应用变比值控制系统。变比值控制系统以第三参数和以两个流量比为副参数所组成的串级控制系统,由一个除法器连接。当Q1、Q2出现扰动时,通

过比值控制回路,保证比值不变,从而不影响(扰动幅值不大时)主参数,或大大减小扰动对主参数的影响。

由以上对各种控制方法的论证,适宜采用变比值—串级控制(方案三)方法对系统进行控制。

4 系统硬件设计

4.1控制器正反作用的确定

换热器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变量为出水口水温T1,副变量为流入冷却水温度T2和回馈热水T3。主调节器作用方向的选择可按下述方法进行:当主、副变量增加(或减小)时,如果要求调节阀的动作方向是一致的,则主调节器应选“反”作用的;反之,则应选“正”作用的。如果将整个副回路看做是构成主回路的一个环节时,其方块图可以简化为图 4.1所示。

图4.1简化方框图

在主回路中,副回路这个环节的特性总是“正”作用方向的。由图可见,在主回路中,由于副回路、主测量变送这两个环节的特性始终为“正”,所以为了使整个主回路构成负反馈,主调节器的作用方向仅取决于主对象的特性。主对象具有“正”作用特性(即副变量增加时,主变量亦增加)时,主调节器应选“反”作用方向;反之,当主对象具有“反”作用特性时,主调节器应选“正”作用方向。

4.2 主控制器的选型

此部分是电路的核心部分,单片机接受A/D 转换电路输入的数字信号,并将输入的信号进行处理和运算,以控制控制电流或者控制电压的形式输出给被控制的电路,完成控电磁阀的任务。系统的控制采用了单片机89C52。单片机89C52内部有8KB单元的程序储存器及256字节的数据存储器。

如图4.2为主机控制部分电路图。

图4.2 主机控制电路

4.3 主回路检测变送元件的选型

系统的信号采集电路主要有温度传感器(AD590)、基准电压(7812)及A/D转换电路组成。温度采样电路的基本原理是采用电流温度传感器AD590将温度的变化量转化成电流量,再将电流量转换为电压量通过A/D转换器ADC0804将其转换为数值量交由单片机处理。基本结构电路如图4.3所示。

图4.3信号采样电路

传感器选用AD590,测量范围为-50O C~+150O C,满刻度范围误差为0.3O C,当电源电压在5——10V之间,稳定度为1%时,误差只有0.01O C。其管脚图如图4.3所示。

A/D转换电路采用ADC0804转换器。将采集来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转换完成的信号EOC经反相器接单片机的P3.2口,A/D转换电路如图4.4所示。

图4.4 A/D转换电路

4.4 副回路检测变送元件的选型

副控回路检测元件选择电磁式流量传感器。

导电性的液体在流动时切割磁力线,也会产生感生电动势。因此可应用电磁感应定律来测定流速,电磁流量传感器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由于电极的距离正好为导管的内径,因此没有妨碍流体流动的障碍,压力损失极小。能够得到与容积流量成正比的输出信号。由于电动势是在包含电极的导管的断面处作为平均流速测得的,因此受流速分布影响较小,测量范围宽,测量精度高。

4.5 执行器的选型

执行器选择动型电磁阀,通过控制阀的开度来实现流量控制。气开型是当膜头上水压力增加时,阀门向增加开度方向动作,当达到输入压强上限时,阀门处于全开状态。反过

来,当压力减小时,阀门向关闭方向动作,在没有输入时,阀门全闭。气关型动作方向正好与气开型相反。通过执行机构的正反作用和阀态结构的不同组装方式实现气动调节阀的气开或气关。

由于调节器是电动的,执行器(调节阀)是气动的,所以还需要气动单元组合仪器的一个电——气转换器。

5 控制器控制规律的选择以及参数整定

在变热器控制系统中,主回路控制温度,进行细调。副回路控制冷水流量进行粗调。由于主变量(温度)是重要指标,对其要求很高,所以主控制器采用常规 PID 控制。而对副变量(冷水流量)的要求不高,允许有余差,所以副控制器采用 P 控制。用温度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作为冷水流量控制器的设定植,而冷水流量控制器的输出信号去控制冷水阀,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

本次设计采用增量式PID 控制算法,来实现温度控制。增量式PID 控制算法公式如下:

]2[K 21111T

e e e T e T T e e u u u k k k d k k k p k k k ----+-++-=-=? 2-k p 1-k p 1p e K e )21(K )1(K T

T T T e T T T T d d k d ++-++= 调节器参数整定采用先副后主方式。因为副回路整定的要求较低,一般可参照单回路的方法来设置。有时为更好发挥副回路的快速作用,控制作用可调的强一些(相应的衰减比可略小于4∶1)。现在采用衰减曲线法进行参数整定如下:

1 先置调节器积分时间I T =∞,微分时间0D T =,比例度σ置于较大数值,将系统投入运行。

2 等系统运行稳定后,对设定值做阶跃变化,然后观察系统的响应。若响应振荡衰减太快,择减小比例度。反之亦然。如此反复,直到衰减比为4:1的过程,记下此时的S σ以及S T 值,按照表1所给的经验公式计算σ、I T 、D T 。

表1 衰减曲线法整定表

5.1 串级控制系统参数的选择

变热器要求水温稳定,波动小。出水口温度作为主变量,系统对主变量要求较高,不允许有余差,所以主调节器采用PID 控制规律。串级控制系统中对副变量的要求不严。在控制过程中,副变量是不断跟随主调节器的输出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副调节器采用比例控制规律。

流出热水量与流入冷水量同时受到回馈热水量的影响,即主副变量间有一定内在联系,系统的主要干扰应包围在副回路中,副变量的选择应考虑主副对象时间常数的匹配,防止共振的发生,由于前馈热水具有较大的纯滞后,选择副变量时应使副环尽量不包含纯滞后。

Gv(s)为执行机构的传递函数 Go 1(s) Go 2(s)分别为主副控制对象的传递函数 Gm 1(s) Gm 2(s)分别为主副变送器的传递函数 N 1(s) N 2(s)分别为一次干扰和二次干扰的传递函数。

假设副回路中各环节传递函数分别为

Go 2(s) =Ko 2/(1+T O2S)

Gc2(s) = Kc2

Gv(s) = Kv

Gm 2(s) = Km 2

将图2中副回路反馈信号相加点由副调节器前向后移至副对象之前,经简化可得出其等效副对象为:

)()()()()()()()()()(1)

()()

()()()(1)()()()()()(1)

()()()(1)

()()()(2211122212222221112221221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D s Y p v c p m c m p v c p d m p v c p v c p m c m p v c p d ++=

+++= G C2(s)=

)()()()(+1)(222020s G s G s G s G s G v c m =s

T K s T K K K K K O O V c m 2022220202+1=++1 式中 222222<+1=)(o v

c m o o o K K K K K K s K

222222<+1=)(o v

c m o o o T K K K K T s K 因此 在此控制系统中,等效副对象的时间常数和放大倍数都缩小了,而且随着副控放大倍数K c2整定得越大,等效副对象的放大倍数和时间常数缩小得越显著,这相当于在系统中增加了一个起超前作用的微分环节,这会使系统的响应速度加快,控制更为及时,有利于提高控制品质和系统可控性。

5.2 变比值控制的参数选择

在换热器变比值控制系统中,流量变比值只是一种控制手段,第三参数出水口水温T 1才是系统控制效果的指标。系统工作时,按原始给定冷水与回馈热水比例控制供水,当温度发生变化时,比例控制器的输出将修改比例系数K ,从而修改了给水闭环系统给定值,给水闭环系统及时调节给水比例,保证温度T 1相对稳定。

电加热器的发热量Q 1与外加电流的平方成正比,故Q 1与电流变化成非线性变化,而电——气转化器使流量变化与电流变化相联系,故测量流量值与输出信号成非线性关系。当流量从0~max H 变化时,则任一中间流量H 1所对应的流量变送器输出信号为

416H H I 21max

211+?= 416H H I 22max

2

22+?= 从以上两式可得比例系数K 为

21max

22max '121max 222max 212

2H H K 4)-(I H 4-I H H H K ===)( 动态参数的整定时,主调节器可按串级系统进行整定。

小结分析

这次课程设计的几天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经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感受颇多,在正式进行设计之前,我参考了一些网上的资料,通过对这些设计方案来开拓自己的思路。但是最终仍然有很多没能完全弄懂的东西,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在以后的的学习中再深化吧。

课程设计是实践课的一种,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动手与动脑,理论与实际的相互结合,既是对工业环境的一个简单缩影,又是对理论知识的一种检验,很好地实现了从书本到实际操作的一个过渡。以前老是觉得自己什么东西都会,什么东西都懂,有点眼高手低。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才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和综合素质。

本次设计的变热器的温度控制系统,采用串级——变比值控制系统实现对温度的控制。此系统改善了过程的动态特性,提高了系统控制质量,能迅速克服进入副回路的二次扰动,提高了系统的工作频率,对负荷变化的适应性较强。

系统采用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单片机以其功能强、体积小、可靠性高、造价低和开发周期短等优点,称为自动化和各个测控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器件,在工业生产中称为必不可少的器件,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温度控制系统中,单片机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我深感学习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前一直觉得理论知识离我们很远,经过课程设计,才发现理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这大大激发了我学习书本知识的兴趣。再者我们学习的是工科,不单纯只是理论方面的的工作,还应该考虑到实际情况。理论计算的结果可能与实际稍有差别,要以实际情况为准。

总得来说,在设计过程中,我学到了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而且学会了独立的去发现、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何离庆.过程控制系统与装置.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2] 施仁,刘文江.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 向婉成.控制仪表与装置.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4] 侯志林.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5] 王再英,刘怀霞.过程控制系统及仪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附录控制器电路图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简单控制系统方案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简单控制系统方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目录 目录 (2) 1、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换热器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换热器的用途............................................................................................... 错误!未定义书签。 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控制系统 (3) 控制系统的选择 (3) 工艺流程图和系统方框图 (3) 4、被控对象特性研究 (4) 被控变量的选择 (4) 操纵变量的选择 (4) 被控对象特性 (5) 调节器的调节规律的选择 (6) 5、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的选用 (7) 测温元件及变送器 (7) 执行器 (10) 调节器 (12) 、仪表型号清单列表 (12) 6、系统方块图 (13) 7、调节控制参数,进行参数整定及系统仿真,分析系统性能 (13) 调节控制参数 (13) PID参数整定及系统仿真 (14) 系统性能分析 (16) 8、参考文献 (17)

串级控制系统

习题六 1.什么叫串级控制系统?画出一般串级控制系统的典型方块图。 答:串级控制系统是由其结构上的特征而得名的。它是由主、副两个控制器串接工作的。 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给定值,副控制器的输出去操纵控制阀,以实现对变量的定值控制。 2.串级控制系统有哪些特点?主要使用在哪些场合? 答串级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为: (1)在系统结构上,它是由两个串接工作的控制器构成的双闭环控制系统; (2)系统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副变量来提高对主变量的控制质量} (3)由于副回路的存在,对进入副回路的干扰有超前控制的作用,因而减少了干扰对主变量的影响; (4)系统对负荷改变时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串级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对象的滞后和时间常数很大、干扰作用强而频繁、负荷变化大、对控制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 3.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剧变量应如何选择? 答主变量的选择原则与简单控制系统中被控变量的选择原则是一样的。 副变量的选择原则是:. (1)主、副变量间应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副变量的变化应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主变量的变化; (2)通过对副变量的选择,使所构成的副回路能包含系统的主要干扰; (3)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使副回路包含更多的主要干扰,但副变量又不能离主变量太近; (4)副变量的选择应考虑到主、副对象时间常数的匹配,以防“共振”的发生 4.为什么说串级控制系统中的主回路是定值控制系统,而副回路是随动控制系统? 答串级控制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稳定主变量,使之等于给定值,而

主变量就是主回路的输出,所以说主回路是定值控制系统。副回路的输出是副变量,副回路的给定值是主控制器的输出,所以在串级控制系统中,副变量不是要求不变的,而是要求随主控制器的输出变化而变化,因此是一个随动控制系统。5.怎样选择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控制器的控制规律? 答串级控制系统的目的是为了高精度地稳定主变量,对主变量要求较高,一般不允许有余差,所以主控制器一般选择比例积分控制规律,当对象滞后较大时,也可引入适当的微分作用。 串级控制系统中对副变量的要求不严。在控制过程中,副变量是不断跟随主控制器的输出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副控制器一般采用比例控制规律就行了,必要时引入适当的积分作用,而微分作用一般是不需要的。 6.如何选择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控制器的正、反作用? 答副控制器的作用方向与副对象特性、控制阀的气开、气关型式有关,其选择方法与简单控制系统中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选择方法相同,是按照使副回路成为—个负反馈系统的原则来确定的。 主控制器作用方向的选择可按下述方法进行:当主、副变量在增加(或减小时),如果要求控制阀的动作方向是一致的,则主控制器应选“反”作用的;反之,则应选“正”作用的。 从上述方法可以看出,串级控制系统中主控制器作用方向的选择完全由工艺情况确定,或者说,只取决于主对象的特性,而与执行器的气开、气关型式及副控制器的作用方向完全无关。这种情况可以这样来理解:如果将整个副回路看作是构成主回路的一个环节时,副回路这个环节的输入就是主控制器的输出(即副回路的给定),而其输出就是副变量。由于副回路的作用总是使副变量跟随主控制器的输出变化而变化,不管副回路中副对象的特性及执行器的特性如何,当主控制器输出增加时,副变量总是增加的,所以在主回路中,副回路这个环节的特性总是“正”作用方向的。由图可见,在主回路中,由于副回路、主测量变送这两个环节的特性始终为“正”,所以为了使整个主回路构成负反馈,主控制器的作用方向仅取决于主对象的特性。主对象具有“正”作用特性(即副变量增加时,主变量亦增加)时,主控制器应选“反”作用方向,反之,当主对象具有“反”作用特性时,主控制器应选“正”作用方向。

板式换热器安装及使用说明书.docx

板式换热器安装与使用说明书 板式换热器安装与使用 1、拆箱 板式换热器一般情况下都是木质包装,在拆箱签一定要确认木箱是否在正确的位置。因为,设备在木箱内。固定挡板面市向下放置的,以使设备的重心在木箱的下方,所以,未拆 箱前搬动箱体时,不要使箱体侧倒或道里,以免因箱体重心不稳,砸伤人员、摔坏设备。 拆箱时,用工具先将顶部木板拆除,再依次将四周的木板拆除;木箱最下面的木板与换 热器是固定在一起的,需将固定铁片剪断,此时,装箱文件即可取下,请注意保存好。至此,拆箱工作结束。 2、吊运 吊运换热器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装箱文件中的使用手册,以保证正确的方式进行吊运工作。吊装时,须注意对换热器采取保护措施,避免碰撞和坠落事件的发生。 3、安装 板式换热器为整机出厂。出厂前,工厂对换热器性能的各项指标已经进行了检测。因此, 运抵安装现场的换热器,可直接安装使用。 ( 1)基础 制作换热器的安装基础,主要是为了换热器的水平安装和有利于连接配管以及方便日后对换热器的维修、保养,所以,基础的制作是依照现场情况来考虑的。板式换热器出厂时, 在换热器上配制了三个地脚,并在装箱时为用户准备了一份安装尺寸图,用户可根据实物和 安装尺寸图在基础中做预埋件,安装时拧紧地脚螺栓,以免启动时振动影响换热器性能和造 成损坏。安装时,不允许有外力加在换热器上,以免使换热器变形、影响正常运行。 ( 2)配管的连接 用户在连接配管时。首先要特别注意热侧和冷侧进、出口配管的连接位置,凡是在换热器设计选型时,设计参数表上注明‘流程为1’个接口方向D1为热介质进口,D2为热介质 出口, D3为冷介质进口,D4为冷介质出口。安装人员必须在确认了每个配管的功能之后, 方可进行连接配管的工作。配管连接前还需要仔细检查流道内有无硬杂物,以免运行时堵塞 流道或降低换热效率。泵的安装方式分为硬性联接安装和柔性联接安装。(由客户视具体情 况而定) ( 3)特别提示 根据我公司技术人员对可拆板式换热器的跟踪调查,发现,一些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是

2020年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简单控制系统

作者:旧在几 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 时间:2020.12.13 目录 目录 (1) 1、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换热器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换热器的用途............................................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控制系统 (3) 3.1控制系统的选择 (3) 3.2工艺流程图和系统方框图 (3) 4、被控对象特性研究 (4) 4.1 被控变量的选择 (4) 4.2 操纵变量的选择 (4) 4.3 被控对象特性 (5) 4.4 调节器的调节规律的选择 (6) 5、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的选用 (7) 5.1 测温元件及变送器 (7) 5.2 执行器 (10) 5.3 调节器 (13) 5.4、仪表型号清单列表 (13) 6、系统方块图 (14) 7、调节控制参数,进行参数整定及系统仿真,分析系统性能 (14) 7.1调节控制参数 (14)

7.2 PID参数整定及系统仿真 (15) 7.3 系统性能分析 (18) 8、参考文献 (19) 1、题目 热交换器出口温度的控制。 2、换热器概述 2.1 换热器的用途 换热器又叫做热交换器(heat exchanger),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 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进行换热的目的主要有 下列四种: ①.使工艺介质达到规定的温度,以使化学反应或其他工艺过程很好的进行; ②.生产过程中加入吸收的热量或除去放出的热量,使工艺过程能在规定的温度 范围内进行;③.某些工艺过程需要改变无聊的相态;④.回收热量。 由于换热目的的不同,其被控变量也不完全一样。在大多数情况下,被控变 量是温度,为了使被加热的工艺介质达到规定的温度,常常取出温度问被控温度、 调节加热蒸汽量使工艺介质出口温度恒定。对于不同的工艺要求,被控变量也可 以是流量、压力、液位等。 2.2 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图 换热器的温度控制系统换热器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如下:冷流体和热流体分别 通过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通过热传导,从而使热流体的出口温度降低。热流体

换热器安装施工方案

换热器安装施工方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换热器安装施工方案 一、依据: 二、施工工艺程序: 三、方法 1、施工准备: 2、设备基础验收及处理: 3、垫铁的选用及安装要求: 4、设备及其附件检查; 5、设备安装: 四、安装质量控制点: 一、依据: 《石油化工换热器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 SH3532-95 《中低压化工设备施工与验收规范》HGJ209-83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石油化工施工安全规程》SH3505-99 换热器设备装配图;业主提供的施工程序文件; 二、施工工艺程序: 三、方法: 1、施工准备: 1-1、施工现场的“三通一平”已具备,设备基础已中交合格; 1-2、施工方案已编制,并已审批; 1-3、施工所需的机具、人员已经到位; 1-4、所有用于测量的仪器已进行校核,并在使用合格周期内。 2、设备基础验收及处理:

2-1、设备安装前,应对基础进行检查,混凝土基础的外形尺寸、坐标位置及预埋件,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要求; 2-2、混凝土基础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2-3、预埋地脚螺栓的螺纹,应无损坏、锈蚀,且有保护措施; 2-4、滑动端预埋板上表面的标高、纵横向中心线及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要求; 2-5、预埋板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有挂渣、飞溅及油污。水平度偏差不得大于 2mm/m。基础抹面不应高出预埋板的上表面。 2-6、换热器安装后利用垫铁进行找正,因此在基础验收合格后,在放置垫铁的位置处凿出垫铁窝,其水平度允许偏差为2mm/m 3、垫铁的选用及安装要求: 3-1、当设备的负荷由垫铁组承受时,设备每个地脚螺栓近旁放置一组垫铁,垫铁组尽量靠近地脚螺栓。 3-2、垫铁组放置尽量放在设备底座的加强筋下,相邻两垫铁组的距离宜为500m。 3-3、每一组垫铁组的高度一般为30-70mm,且不超过5块,设备安装后垫铁露出设备支座底板边缘10-20mm。斜垫铁成对使用,斜面要相向使用,搭接长度不小于全长的3/4,偏斜角度不超过3度。 3-4、每组垫铁组面积,应根据负荷,按下式计算: A≥C(Q 1+Q 2 )*104/R

什么叫串级控制系统

1.什么叫串级控制系统?画出一般串级控制系统的典型方块图。 答:串级控制系统是由其结构上的特征而得名的。它是由主、副两个控制器串接工作的。 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给定值,副控制器的输出去操纵控制阀,以实现对变量的定值控制。 2.串级控制系统有哪些特点?主要使用在哪些场合? 答串级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为: (1)在系统结构上,它是由两个串接工作的控制器构成的双闭环控制系统; (2)系统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副变量来提高对主变量的控制质量} (3)由于副回路的存在,对进入副回路的干扰有超前控制的作用,因而减少了干扰对主变量的影响; (4)系统对负荷改变时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串级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对象的滞后和时间常数很大、干扰作用强而频繁、负荷变化大、对控制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 3.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剧变量应如何选择? 答主变量的选择原则与简单控制系统中被控变量的选择原则是一样的。 副变量的选择原则是:. (1)主、副变量间应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副变量的变化应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主变量的变化; (2)通过对副变量的选择,使所构成的副回路能包含系统的主要干扰; (3)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使副回路包含更多的主要干扰,但副变量又不能离主变量太近; (4)副变量的选择应考虑到主、副对象时间常数的匹配,以防“共振”的发生 4.为什么说串级控制系统中的主回路是定值控制系统,而副回路是随动控制系统? 答串级控制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稳定主变量,使之等于给定值,而主变量就是主回路的输出,所以说主回路是定值控制系统。副回路的输出是副变量,副回路的给定值是主控制器的输出,所以在串级控制系统中,副变量不是要求不变的,而是要求随主控制器的输出变化而变化,因此是一个随动控制系统。 5.怎样选择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控制器的控制规律?

最新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简单控制系统

目录 目录 (1) 1、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换热器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换热器的用途...........................................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控制系统 (3) 3.1控制系统的选择 (3) 3.2工艺流程图和系统方框图 (3) 4、被控对象特性研究 (4) 4.1 被控变量的选择 (4) 4.2 操纵变量的选择 (4) 4.3 被控对象特性 (5) 4.4 调节器的调节规律的选择 (6) 5、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的选用 (7) 5.1 测温元件及变送器 (7) 5.2 执行器 (9) 5.3 调节器 (10) 5.4、仪表型号清单列表 (11) 6、系统方块图 (11) 7、调节控制参数,进行参数整定及系统仿真,分析系统性能 (12) 7.1调节控制参数 (12) 7.2 PID参数整定及系统仿真 (13) 7.3 系统性能分析 (15) 8、参考文献 (16)

1、题目 热交换器出口温度的控制。 2、换热器概述 2.1 换热器的用途 换热器又叫做热交换器(heat exchanger),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进行换热的目的主要有下列四种: ①.使工艺介质达到规定的温度,以使化学反应或其他工艺过程很好的进行;②.生产过程中加入吸收的热量或除去放出的热量,使工艺过程能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③.某些工艺过程需要改变无聊的相态;④.回收热量。 由于换热目的的不同,其被控变量也不完全一样。在大多数情况下,被控变量是温度,为了使被加热的工艺介质达到规定的温度,常常取出温度问被控温度、调节加热蒸汽量使工艺介质出口温度恒定。对于不同的工艺要求,被控变量也可以是流量、压力、液位等。 2.2 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图 换热器的温度控制系统换热器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如下:冷流体和热流体分别通过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通过热传导,从而使热流体的出口温度降低。热流体加热炉加热到某温度,通过循环泵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出口温度稳定在设定值附近。冷流体通过多级离心泵流经换热器的壳程。在换热器的冷热流体进口处均设置一个调节阀,可以调节冷热流体的大小。 图2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

板式换热器安装及操作规程

板式换热器安装及操作规程 换热器安装 1 、板式换热器的两块压紧板上有 4 个吊耳,供起吊时用,吊绳不得挂在接管、定位横梁或板片上。 2 、换热器周围要留有 1 米左右的空间,以便于检修。 3 、冷热介质进出口接管之安装,应严格按照出厂铭牌所规定方向连接,否则,换热器性能将受到影响。 4 、安装管路时,应在管路上配齐阀门、压力表、温度计,流量控制阀应装在换热器进口处,在出口处应装排气阀。 5 、设备管道里面要清理干净,防止砂石焊渣等杂物进入换热器,造成堵塞。 6 、当使用介质不干净,有较大颗粒或长纤维时,进口处应装有过滤器。 7 、换热器连接管道安装焊接时,应将电焊地线搭在焊接处,严禁将地线搭在远处,使电流回路通过换热器而造成损坏。 使用投产前准备

1 、设备使用前应检查夹紧螺栓是否松动,按照说明书应紧到尺寸 A 保证所有螺栓均匀一致。 2 、使用前按 1.25 倍的操作压力分到进行水压试验,保压二十分钟无泄漏方可投产。 3 、本设备使用前用清自来水进行 20 分钟左右清洗循环即可了。 4 、在管路系统中应设有放气阀开启后应排出设备中空气防止空气停留在设备中,降低传热效果。 5 、冷热介质进出口接管之安装,应严格按出厂铭牌所规定方向连接。否则,没能发挥设备最佳性能。 6 、本设备用于食品、制药投产前将每只螺栓松开,将每板片用棕刷清洗干净,应按照流程进行均匀组装完毕。 82 o - 90 o 热水进行 10 - 20 分钟循环消毒,立即起动物料泵,使冷却物料把板片内剩余水全部顶出,直至完全是物料即可生产了。 板式换热器操作规程 1 、开始运行操作时,如两种介质压力不一样,要先应缓慢打开低压侧阀门,然后开入高压侧阀门。 2 、停车运行时应缓慢切断高压侧流体,再切断低压流体,请注意这样做将大大有助于本设备之使用寿命。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

1. E-0101B混合加热器设计 为确保混合加热器(E-0101B)中MN(亚硝酸甲酯),CO(一氧化碳)的出口温度为408K,选用0.68Mpa,408K 的加热蒸汽加热入口温度为294K的工艺介质。为保证生成物的产量,质 量,及最终生成物的转化率,且工艺介质较稳定,蒸汽源压力较小,变化不大,因此针对此 实际情况,最后确定设计一个换热器的反馈控制方案。 1.1 换热器概述 换热器工作状态如何, 可用几项工作指标加以衡量。常用的工作指标主要有漏损率、换热效率 和温度效率。它们比较全面的说明了换热器的特点和工作状态,在生产和科学试验中了解这 些指标,对于换热器的管理和改进都是必不可少的。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 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 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 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 主要设备之一。 1.2换热器的分类 适用于不同介质、不同工况、不同温度、不同压力的换热器,结构型式也不同,换热器 的具体分类如下: 一按传热原理分类:间壁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直接接触 式换热器,复式换热器 二按用途分类:加热器,预热器,过热器,蒸发器 三、按结构分类:浮头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U形管板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 此设计要求是将进料温度都为297.99K 的MN(亚硝酸甲酯)和CO(一氧化碳)加热到出

换热器安装施工方案

换热器安装施工方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换热器安装施工方案 一、依据: 二、施工工艺程序: 三、方法 1、施工准备: 2、设备基础验收及处理: 3、垫铁的选用及安装要求: 4、设备及其附件检查; 5、设备安装: 四、安装质量控制点: 一、依据: 《石油化工换热器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 SH3532-95 《中低压化工设备施工与验收规范》HGJ209-83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石油化工施工安全规程》SH3505-99 换热器设备装配图;业主提供的施工程序文件; 二、施工工艺程序: 三、方法: 1、施工准备: 1-1、施工现场的“三通一平”已具备,设备基础已中交合格; 1-2、施工方案已编制,并已审批; 1-3、施工所需的机具、人员已经到位;

1-4、所有用于测量的仪器已进行校核,并在使用合格周期内。 2、设备基础验收及处理: 2-1、设备安装前,应对基础进行检查,混凝土基础的外形尺寸、坐标位置及预埋件,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要求; 2-2、混凝土基础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2-3、预埋地脚螺栓的螺纹,应无损坏、锈蚀,且有保护措施; 2-4、滑动端预埋板上表面的标高、纵横向中心线及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要求; 2-5、预埋板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有挂渣、飞溅及油污。水平度偏差不得大于2mm/m。基础抹面不应高出预埋板的上表面。 2-6、换热器安装后利用垫铁进行找正,因此在基础验收合格后,在放置垫铁的位置处凿出垫铁窝,其水平度允许偏差为2mm/m 3、垫铁的选用及安装要求: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简单控制系统

目录 目录?1 1、题目?2 2、换热器概述 (2) 2、1换热器得用途 (2) 2、2换热器得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图........................................ 23、控制系统?3 3、1控制系统得选择?3 3、2工艺流程图与系统方框图 (3) 4、被控对象特性研究 (4) 4、1被控变量得选择?4 4、2 操纵变量得选择?4 4、3 被控对象特性 (5) 4、4 调节器得调节规律得选择?6 5、过程检测控制仪表得选用 (7) 5、1测温元件及变送器?7 5、2 执行器 (9) 5、3 调节器 (10) 1 5、4、仪表型号清单列表?1 6、系统方块图 (11) 1 7、调节控制参数,进行参数整定及系统仿真,分析系统性能?2 1 7、1调节控制参数?2 7、2 PID参数整定及系统仿真........................................... 13 7、3 系统性能分析 (15) 1 8、参考文献?6 1、题目 热交换器出口温度得控制。

2、换热器概述 2、1 换热器得用途 换热器又叫做热交换器(heat exchanger),就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得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进行换热得目得主要有下列四种: ①、使工艺介质达到规定得温度,以使化学反应或其她工艺过程很好得进行;②、生产过程中加入吸收得热量或除去放出得热量,使工艺过程能在规定得温度范围内进行;③、某些工艺过程需要改变无聊得相态;④、回收热量。 由于换热目得得不同,其被控变量也不完全一样。在大多数情况下,被控变量就是温度,为了使被加热得工艺介质达到规定得温度,常常取出温度问被控温度、调节加热蒸汽量使工艺介质出口温度恒定。对于不同得工艺要求,被控变量也可以就是流量、压力、液位等。 2、2 换热器得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图 换热器得温度控制系统换热器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如下:冷流体与热流体分别通过换热器得管程与壳程,通过热传导,从而使热流体得出口温度降低。热流体加热炉加热到某温度,通过循环泵流经换热器得管程,出口温度稳定在设定值附近。冷流体通过多级离心泵流经换热器得壳程。在换热器得冷热流体进口处均设置一个调节阀,可以调节冷热流体得大小。 图2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 从传热过程得基本方程式可知,为了保证出口得温度平稳,满足工艺生产得要求,必须对传热量进行调节,调节传热量有以下几条途径: ①、调节载热体得流量。调节载热体流量大小,其实只就是改变传热速率方程中得传热系数K与平均温差△Tm,对于载热体在加热过程中不发生相变得情况,主要就是改变传热速率

液态氨冷却器控制系统

目录 1引言 (2) 2设计任务与方案分析 (2) 2.1控制系统的分析与选择 (2) 2.2选择控制系统的设计 (3) 3系统设计与实施 (4) 3.1正常调节器的设计 (4) 3.2取代调节器的设计 (4) 3.3选择器高低值型式的选择 (4) 3.4温度检测器 (6) 3.5液位变送器 (7) 4系统的仿真 (7) 4.1参数整定 (7) 4.2控制器的正反作用 (9) 4.3仿真 (9) 小结体会 (12) 参考文献 (13)

液态氨冷却器控制系统 1引言 液态氨蒸发冷却器是工业生产中用的很多的一种换热设备,它利用液氨的蒸发吸取大量的气化热,来冷却流经管内的被冷却物料。通常需要被冷却物料出口温度稳定。此时液氨液位在一定允许范围内。而在非正常工况下,液位高度是不超过给定的上限的,所以需要使用选择控制方法,通过对液位的检测,来判断液位高度是否工作在正常情况,在正常情况下,使用被冷物料出口温度回路控制系统,非正常情况下,使用液位单回路控制系统,二者的切换通过选择器自动根据工况实现。 2设计任务与方案分析 2.1 控制系统的分析与选择 工艺上要求被冷却物料的出口温度稳定为某一定值,所以将被冷却物料的出口温度作为被控变量,以液态氨的流量为操纵变量,构成正常工况下的单回路温度定值控制系统如图2-1(a)所示。从安全角度考虑,调节阀选用气开式,温度控制器选择正作用方式。当被冷却物料的出口温度升高时,控制器输出增大,调节阀门开度增大,液态氨流量增大,从而有更多的液态氨气化,使被冷却物料的出口温度下降。 这一控制方案实际上是基于改变换热器列管淹没在液态氨中的多少,以改变传热面积来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所以液面的高度也就间接反映了传热面积的变化情况。在正常的工况下,操纵液氨流量使被冷却物料的出口温度得到控制,而液位在允许的一定范围内变化。如果突然出现非正常工况,假设有杂质油漏入被冷却物料管线,使导热系数下降,原来的传热面积不能带走同样多的热量,只有使液位升高,加大传热面积。如果当液位升高刀全部淹没换热器的所有列管时,传热面积以达到极限,出口温度任没有降下来,温度控制器会不断的开大调节阀门,使液位继续升高。这时就可能导致生产事故。这时因为气化氨要经过压缩机后,变成液态氨重复使用,如果液位太高,会导致氨中夹带液氨进入压缩

换热器安装调试说明书

2. 7 管壳式换热器安装、调试、运行、保养说明书 2.7.1 编制依据 ●SH 3535 石油化工换热器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 ●SH 3505 石油化工施工安全规程 ●GB 50236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7.2 安装前的检查要求 设备安装前,应对基础及设备进行相关检查: 1)混凝土基础外协尺寸、坐标位置及预埋件,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要求。 2)预埋地脚螺栓的螺纹,应完好无锈蚀。 3)预埋板表面应光滑平整。水平度偏差不得大于2mm/m。混凝土基础抹面不应高出预埋板。 4)换热器外部检查:包括设备连接管、排出管、法兰密封面有无变形和缺陷。 5)设备接管法兰面与支座支撑面是否平行或垂直;法兰规格、型号、压力等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6)滑动支座上的开孔位置、形状尺寸应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2.7. 3. 设备安装就位及连接要求 1)按设计图样和设备管口方位、中心线和中心位置,确认无误后方可就位。设备的找正与找平应按基础上的安装基准线(中心标记、水平标记)对应设备上的基准测点进行调整。设备各支撑的地面标高应以基础上的标高基线为基准。

2)换热器设备的找平、找正: 换热器找正、找平的测定基准点应符合以下规定: A、设备中心线位置及管口方位,应以基础平面坐标及中心线为基准; B、设备的垂直度,应以设备表面上0度、90度、或180度、270度的母线为基准; C、设备的水平度,应以设备两侧的中心线为基准; D、设备的找平,应采用垫铁或其他调整件进行,严禁采用改变地脚螺栓紧固程度的方法。 E、卧式换热器安装时,应保持整体水平。测定水平度应以换热器顶层换热管的上表面为基准。换热器的安装坡度,应按设计图样要求。 3)安装换热器连接管时,严禁强力装配。液面计、安全排水排气阀、温度计等附件应检查、试调试合格。 4)换热器设备安装合格后应及时紧固地脚螺栓。 2.7.4 换热器调试与使用说明 1)换热器启动前应按下列要求放尽腔室内的空气,以提高传热效率。 A、松开人、冷介质端的排气阀,关闭介质排出阀。 B、缓慢打开热、冷介质的进水阀,是热、冷介质从放气口溢出为止,然后拧紧排气阀,关闭进水阀。 2)水温升高后,慢慢打开冷却介质的进水阀(注意:切忌快速打

串级控制系统的原理及设计

串级控制系统的原理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介绍了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性能和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内环;外环;增益;时间常数;对象;共振现象;积分饱和现象。 1、概述 1.1串级控制系统介绍 单回路控制系统只用一个调节器,调节器只有一个输入信号,即只有一个闭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简单系统能够满足工艺生产的要求。但是也有一些另外的情况,譬如调节对象的动态特性决定了它很难控制,而工艺对调节质量的要求又很高;或者对调节对象的控制任务要求特殊,则单回路控制系统就无能为力了。另外,随着生产过程向着大型、连续和强化方向发展,对操作条件要求更加严格,参数间相互关系更加复杂,对控制系统的精度和功能提出许多新的要求,为此,需要在单回路的基础上,采取其他措施,组成复杂控制系统。串级控制是改善调节过程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并且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厂的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中,串级控制系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复杂控制系统。 1.2 (简单控制系统) 图1.1是精馏塔底部示意图,在再沸器中,用蒸汽加热塔釜液产生蒸汽,然后在塔釜中与下降物料流进行传质传热。为了保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需要把提馏段温度t保持恒定。为此,在蒸汽管路上装一个调节阀,用它来控制加热蒸汽流量。从调节阀动作到温度t发生变化,需要相继通过很多热容积。实践证明,加热蒸汽压力的波动对温度t的影响很大。此外,还有来自液相加料方面的各种扰动,包括他的流量、温度和组分等,它们通过提馏段的传质传热过程,以及再沸器中的传热条件(塔釜温度、再沸器液面等),最后也影响到温度t。当加热蒸汽压力较大时,如果采用图1.1所示的简单控制系统,调节质量一般都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如果采用一个附加的蒸汽压力控制系统,把蒸汽压力的干扰克服在入塔前,这样也提高了温度调节的品质,但这样就需要增加一只调节阀并增加了蒸汽管路的压力损失,在经济上很不合理。 比较好的方法是采用串级控制,如图1.2所示。

板式换热器安装施工方案

第一章板式换热器安装施工方案 第二章施工准备和施工方法 第一节施工方法 依据施工图的技术要求、设备说明书要求,确定设备、管道和风道的位置及标高,划线安装,特殊要求与设计、甲方(或监理方)协商解决。 施工流向:先核对基准线,先定位,划线后安装。 第二节施工准备 施工图的审核交底 由公司主管经理组织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及设计人员对施工图进行审核,达到熟悉图纸,便于施工的目的。施工图中不清楚的地方请设计人员解释交底,互相交流,达到设计、施工和使用的目的。 设备、材料准备 依据施工图提供的设备、材料明细表及施工进度计划订购设备、材料,并要求生产厂按期供货。工程所需材料及配件按施工进度分批运到施工现场。

第三章工程施工监督检查、验收的要点 第一节制冷设备安装 水泥基座找平,划线后安装。 在设备底座地脚螺栓附近垫铁,用水平仪检查其纵向(筒体轴向)与横向的水平度,每米长度上其不平度不超过0.5毫米。设备安装方向正确中心线位移不超过 5 毫米。 用水泥浆浇灌底座及地脚螺栓。 水泥干固后再按第二条复查。 第二节冷却塔安装 冷却塔安装平衡牢固。 冷却塔的出水管口及喷嘴的方向和位置正确、布水均匀。 第三节泵类安装 在基座上划线后安装。 在泵座地脚螺栓附近垫铁,将底座垫高约20—40毫米,检查离心泵泵体水平度,每米不超过0.1毫米,水平联轴器应保持同轴度;轴向倾斜每米不超过0.8毫米;径向位移不超过0.1毫米。 用水泥浆浇灌泵座及地脚螺栓。 3—4天水泥于固后,再按第2项复查。 第四节箱罐安装 箱罐标高允许偏差土5毫米,水平度每米长度不超过10毫米,垂直度每米高度不超过10毫米,中心线位移不超过5毫米。 箱罐的支、吊、托架安装应平直牢固,位置正确。

夹套式反应器温度串级控制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题目:夹套式反应器温度串级控制系统设计指导教师:吕海峰职称: 副教授

中北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1、概述 (1) 1.1化学反应器基本介绍 (1) 1.2夹套式反应器控制要求 (2) 2、被控对象特性研究 (3) 2.1建立动态数学模型 (3) 2.2被控变量与控制变量的选择 (6) 2.3夹套式反应器扰动变量 (6) 3、控制系统方案确定 (7) 3.1主回路的设计 (8) 3.2副回路的设计 (8) 4、过程检测仪表的选型 (9) 4.1测温检测元件及变送器 (9) 4.2主、副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选择 (12) 4.3控制系统方框图 (13) 5、系统仿真,分析系统性能 (13) 5.1各个环节传函及参数确定 (13) 5.2控制系统的仿真及参数整定 (14) 5.3 系统性能分析 (17) 6、课程设计总结 (18) 7、参考文献 (19)

1 概述 1.1化学反应器的基本介绍 反应器(或称反应釜)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典型设备,种类很多。化学反应器在结构、物料流程、反应机理、传热、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使自控的难易程度相差很大,自控方案差别也比较大。 化学反应器可以按进出物料状况、流程的进行方式、结构形式、传热情况四 个方面分类: 一、按反应器进出物料状况可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反应器 通常将半连续和间歇生产方式称为间歇生产过程。间歇式反应器是将反应物 料分次获一次加入反应器中,经过一定反应时间后取出反应中所有的物料,然后重新加料在进行反应。间歇式反应器通常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多功能、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这类生产反应时间长活对反应过程的反应温度有严格程序要求。 连续反应器则是物料连续加入,化学反应连续不断地进行,产品不断的取出,是工业生产最常用的一种。一些大型的、基本化工产品的反应器都采用连续的形式。 二、从物料流程的进行方式可分为单程与循环两类 物料在通过反应器后不再进行循环的流程称为单程,当反应的转化率和产率都较高时,可采用单程的排列。如果反应速度较慢,祸首化学平衡的限制,物料一次通过反应器转化不完全,则必须在产品进行分离后,把没有反应的物料与新鲜物料混合后,再送送入反应器进行反应。这种流程称为循环流程。 三、从反应器结构形式可分为釜式、管式、塔式、固定床、流化床、移动床反应器等。 四、从传热情况可分为绝热式反应器和非绝热式反应器[1]。 绝热式反应器与外界不进行热量交换,非绝热式反应器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一般当反应过程的热效应大时,必须对反应器进行换热,其换热方式有夹套式、蛇管式、列管式等。如今用的最广泛的是夹套传热方式,且采用最普通的夹套结构居多。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单套生产装置的产量越来越大,促使了反应设备的大型化。也大大促进了夹套反应器的反展。 夹套式反应器是一类重要的化工生产设备,由于化学反应过程伴有许多化学和物理现象以及能量、物料平衡和物料、动量、热量和物质传递等过程,因此夹套反应器操作一般都比

热交换器温度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热交换器温度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热交换器温度控制系统 一.控制系统组成 由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流程图1能够看出系统包括换热器、热水炉、控制冷流体的多级离心泵,变频器、涡轮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设备。 图1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流程图 控制过程特点: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是由温度变送器、调节器、执行器和被控对象(出口温度)组成闭合回路。被调参数(换热器出口温度)经检验元件测量并由温度变送器转换处理获得测量信号c,测量值c与给定值r的差值e送入调节器,调节器对偏差信号e进行运算处理后输出控制作用u。 二、设计控制系统选取方案

根据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能够将其分为简单控制系统和复杂控制系统。其中在换热器上常见的复杂控制系统又包括串级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对于控制系统的选取,应当根据具体的控制对象、控制要求,经济指标等诸多因素,选用合适的控制系统。以下是经过对换热器过程控制系统的分析,确定合适的控制系统。 换热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如图2所示,冷流体和热流体分别经过换热器的壳程和管程,经过热传导,从而使热流体的出口温度降低。热流体加热炉加热到某温度,经过循环泵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出口温度稳定在设定值附近。冷流体经过多级离心泵流经换热器的壳程,与热流体交换热后流回蓄电池,循环使用。在换热器的冷热流体进口处均设置一个调节阀,能够调节冷热流体的大小。在冷流体出口设置一个电功调节阀,能够根据输入信号自动调节冷流体流量的大小。多级离心泵的转速由便频器来控制。 换热器过程控制系统执行器的选择考虑到电动调节阀控制具有传递滞后大,反应迟缓等缺点,根具离心泵模型得到经过控制离心泵转速调节流量具有反应灵敏,滞后小等特点,而离心泵转速是经过变频器调节的,因此,本系统中采用变频器作为执行器。

新板式换热器安装使用说明书.1

设备安装运行维护使用说明书 板式热交换器山东华昱压力容器有限公司

目录 一、板式热交换器概述 (1) 二、板式热交换器结构 (1) 三、板式热交换器型号表示方法 (2) 四、板式热交换器技术特点 (2) 五、板式热交换器的流程组合形式 (2) 六、板式热交换器的安装要求 (3) 七、板式热交换器的操作 (4) 八、板式热交换器的维修保养 (5)

一、板式热交换器概述 板式热交换器按NB/T47004-2009《板式热交换器》进行设计、制造和检验。 板式热交换器是以金属波纹板为传热元件的新型高效换热器。由于板片组装后形成特殊流体通道,在较低雷诺数下可以产生湍流,并且不易结垢,板片材料选用优质进口不锈钢板、钛板等材质板材,传热系数高,相邻板片波纹波峰相互支撑,形成网状触点,提高了板片的刚性,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差,保证了使用的安全可靠。 板式热交换器所用板片是综合国内外先进技术而设计的高效换热板片,具有优越的传热性能、流通性能和耐压性能,流体分布均匀,不易结垢,以较小的压降取得最大的传热效果。 板式热交换器应用“热混合”设计原理,使板式换热器的换热量、流量和允许压力降完全匹配,从而实现板式换热器的性能和面积最佳化。 板片的密封垫片结构独特,设计合理,性能稳定可靠,耐压能力强,维护便捷。 应用计算机设计选型,使板式换热器能够高效运行。 板式热交换器的工作压力一般为 1.0MPa、1.6MPa,最高可以达到2.5MPa.工作温度一般低于160℃。板片材质一般为不锈钢、钛板、钛合金、SMO254、哈氏合金等,密封胶垫使用丁腈橡胶、三元乙丙橡胶、氟橡胶、硅橡胶、食品橡胶等,板片和密封胶垫也可根据用户具体工况要求选用其它材料制造。 二、板式热交换器结构 板式热交换器是由一组波纹金属板组成,板上有四个角孔,供传热的两种介质通过。金属板片安装在一个侧面有固定压紧板和活动压紧板的框架内,并用夹紧螺栓压紧。板片上装有密封垫片,将流体通道密封,并且引导流体交替地流至各自的通道内,形成热交换。流体的流量、物理性质、压力降和温度差决定了板片的数量和尺寸。波纹板不仅提高了湍流程度,并且形成许多支承点,足以承受介质间的压力差。

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

实验三: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 PID 控制器由于自身具有的相对容易理解和实现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过程控制工业中。 在实践中,它经常被融入一个复杂的控制结构中,以达到一个更好的控制效果。在这些复杂的控制结构中,通常利 用串级控制组合来减小干扰引起的最大偏差和积分误差。容易实现的优点和潜在的大控制性能的提高导致串级控制广泛应用达数十年。它已经成为一个由工业过程控制器提供的标准应用。 串级控制系统由两个控制回路构成:一个可以快速动态消除输入干扰的内部回路,和一个可以调节输出效果的外部 回路。通常,他们是通过一个连续的方式来整定的。首先,外部回路控制器设置为手动,对内部回路进行整定。随后, 启用内部回路的整定结果,接着整定外部回路。如果控制效果不理想,应该调换整定的顺序。所以,整定串级控制系统 是一项相当笨重耗时的任务,特别是具有大时间常数和时间延迟的系统。 PID 自整定解除了手动整定控制器的烦恼,并且已经成功的应用于很多工业领域中。但是,到目前为止,却很少有关于串 级系统自整定技术的发展的文学报道。其中,Li et al 利用模糊逻辑进行串级控制器的自整定。Hang et al. 应用一个重复的延迟自动整定方法来整定串级控制系统,延迟反馈测试被验证了两次,一次在内部回路,另一次在外部回路。虽然特 殊的控制器整定已经被自动化,但整定过程的自然顺序并没有改变。Tan 提出了一个在一个实验中实行整体整定过程的方法,但是这个实验需要过程的过去的信息。而且,外部回路设计时所用的极限频率是基于未考虑内部回路控制参数改 变的初始极限频率。这篇论文提供了串级控制系统自整定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利用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性能,在外部回 路中利用一个简单的延迟反馈测试来确定内部和外部回路过程模型参数。 一个基于Pade 系数和Markov 参数,匹配PID 控制器整定方法的模型,被提出来控制整体系统效果。两个例子来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2.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图1 串级控制组合的结构如图1,内部回路嵌套于外部回路里,外部回路的输出变量是被控对象。控制系统由两个过程 和两个控制器组成。分别为外部回路传递函数1p G ,内部回路传递函数2p G ,外部回路控制器1c G 和内部回路控制器2c G 。 串级控制系统的两个控制器都是标准的反馈控制器。通常情况下,内部回路为一个比例控制器,当内部回路过程包 含基本时间延迟时需要用到积分作用,外部过程使内部回路增益是有限的。 为了在它影响到外部回路之前减小或消除内部回路干扰 d 2,内部回路比外部回路应该有一个更快的动态响应(工业经验法则里,至少应快5倍以上)。因此,内部闭环回路的相位滞后应该比外部回路小。这个特点就是应用串级控制的基本原理。内部回路的交叉频率比外部回路高,使内部回路控制器有更高的增益,能够在没有危及系统的稳定性的情况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