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精选教育文档

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精选教育文档
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精选教育文档

第四单元测试卷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2019·湖北襄阳)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田字

格中。(2分)

光阴流失如梭,发展苍海桑田。

中,加点的字

注音全正确

的一组是()(2分)

A.殉.职(xùn)啜.泣(cuò)狭隘.(ài)

B.佩.服(pèi)热忱.(chén)嘶.哑(sī)

C.坍.塌(tān)纯粹.(cuì)瞬.间(sùn)

D.慷.慨(kānɡ)滑稽.(jì)禁锢.(ɡù)

3.找出下列句子中错别字并加以改正,(4分)

(1)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溢求精。()

(2)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逢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3)他们开始嘲笑我,发出嘘声,然后继续向上爬,这样他们就可以从涯顶绕道回家。()(4)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荒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

4.如果要准确表达下面的意思,运用哪些词语合适。请在相应的括号中写出来。(3分)

(1)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2)不长草木的地方。()

(3)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喂,等等我”!我声音嘶哑地喊着,“我爬不……”

B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C.《纪念白求恩》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D.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

6.下列句子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的新生活改变了。

③小时候,我常伏一窗口——山那边是什么呢?

A.①踩②安适③瞎想 B.①探②舒适③痴想

C.①探②舒适③畅想 D.①踩②安适③幻想

7.下列各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2分)

A.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B.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C.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D.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8.下列句子朗读停顿的地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非/淡泊/无以明志

B.险躁/则/不能治性

C.遂成/枯落

D.非/志/无以成学

9.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植树的牧羊人》作者是让·乔诺,法国作家、电影编剧。

B.“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句话告诉我们,走过了最初的一小步,后面的路走起来就非常顺利。

C.《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为悼念白求恩而作的。作者深刻地分析了白求恩的精神品质,作者把对白求恩精神的评价提到共产主义精神的高度,并且把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分析为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三个方面,赋予白求恩精神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精神。

D.诸葛亮通过写《诫子书》一文,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要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10.班级开展读书活动,下面是三位同学关于读书方法的讨论,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我们不知从何下手。

乙同学: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请你针对以上发言,给在场的校长和同学分别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的得体。(4分)

①向校长提建议:(2分)

②向同学提建议:(2分)

11.默写(6分)

(1)__________________,无人酒来。

(2)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4)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一个含有“日”的完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共40分)

(一)阅读《诫子书》回答问题(17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含义。()(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

..致远()

..()(2)非宁静无以

(3)非学无以广才

..()

..()(4)险躁则不能治性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14.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老师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而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2分)

15.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

16.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2分)17.《诫子书》跨越了一千七百年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3分)

(二)阅读《享福与吃苦》,回答问题。(12分)

享福与吃苦(2019·四川宜宾)

何仲英

①现在我国人的大毛病,是只图享福,不愿吃苦。有许多青年人看见人家享福,羡慕得很;勉强他们暂吃辛苦,而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希冀,总是对准享福的方面去进行。只望“做得人上人”,不愿“吃得苦中苦”。这种观念,虽不敢说普遍存在于一般青年的脑海当中,但至少有一部分,甚至有一大部分,我们不得不注意,不得不觉悟。

②我们不必希望做“人上人”。我既是人中一人,就当尽人的一份责任。没有农夫,哪里有饭吃?没有瓦匠、木匠,哪里有房子住?没有工、商,哪里有物品?没有效命沙场的战士,哪里可以克服敌人,保护我们的安全?没有呕心绞脑的学人,哪里会有发明、发现和著述,安慰我们的精神?我们一时一刻的需要,都有无数的劳动者——无论是劳心或劳力——辛辛苦苦地来供给,而我们坐享其福;我们若不是也吃一点苦,也尽一点责,我们非但对不起他们,也何以对得起自己呢?

③我们须知最可敬爱的,是世上最大多数的平民,他们尽管做一天人,干一天事,他们的生命,总是完全靠吃苦来撑持的。吃苦的人多,社会国家自然富强;吃苦的人少,社会国家自然衰弱。若是都要享福,不愿吃苦,国家未有不亡,享福也就等于泡影,终致吃苦而已!

④我们翻开历史来看,古今中外,几多圣贤豪杰,哪一个不是从吃苦磨炼出来的?孔子一车两马,周游天下,宁受天下人揶揄,而救世之心,终不稍减,奔波之苦,迄未挂怀。这种吃苦的精神,尤其是我们应该崇尚的。再看看晋朝名臣陶侃,他怕生活过于松散,每天要搬砖头;英国名相格兰斯顿,每日午饭后要劈一个钟头的柴。难道他们一个要做瓦匠,一个要做火伕吗?笑话,笑话,他们决不是的。他们不过借此锻炼吃苦的精神,恐怕身体安逸了,将来不能做事,他们的用心,是很深的。

⑤《论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大学》又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王阳明解说道:“闲居时有何不善可为,只有一种懒散精神,漫无着落,便是万恶渊薮,便是小人无忌惮处。”前清末年,京城里旗人个个总靠一份口粮,舒舒服服过日子,个个都是整日地拿着一个雀笼,口里哼着几句京腔,这种暮气的现象,哪里还能够支持得住国家!

⑥我们不怕享不到福,只怕吃不到苦。享福、吃苦,都是有代价的。以吃苦始者,多以享福终。吃一己之苦者,享一己之福;吃众人之苦者,享众人之福。真正会享福的,先要备尝艰苦,而后苦尽甜来,始有滋味。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磨炼意

志的最好机会,这是鼓励吃苦的不二法门。

⑦我们虽不必有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概,但至少要有陶侃、格兰斯顿的勤恳不懈的精神。我们虽不见得有什么大苦可吃,但至少要屏除一切奢侈浮靡的不良习惯。做人要从吃苦做起,吃苦要从微处做起。“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这是对诸位的一点贡献。

(有删改)18.结合全文,梳理并概括作者的论证思路。(4分)

19.文章④⑤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6分)

20.请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选取一个事例(本文事例除外)论证作者的观点。(2分)

(三)阅读《晒书》,回答问题。(11分)

晒书(2019·海南)

贺宽叶

①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

“波浪”有点炫目。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

..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母亲从书堆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我给你晒晒书。”

②进城之后,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兄弟姊妹来拿书看,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催促他们按时归还。母亲上过“文化大革命”前的扫盲识字班,认识 1000 字左右,已经够用了。舅舅是文盲,出门举步维艰,由此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家里用度再紧巴,只要我说买书,母亲总是东挪西凑及时给我钱。打小,农活再忙,只要我在看书,母亲绝不会派活给我。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考上大学跃过“龙门”的农家子弟。

③午后,我和母亲把书一本一本翻过来,晒晒封底那一面。母亲笑道:“我看看我的宝贝儿子看什么宝贝书。”说着,她拿起一本荷尔德林的诗集,翻开扉页上我的淘书小记念起来:“在暮色苍茫里漫步辽宁师范大学校园,于樱花树影里邂逅小书摊,一腼腆女生处理旧书,遇此书,半价购之乃去。1994 年 4 月 16 日晚于大连。”母亲翻了一下内文,说看不懂,就放下了。她又拿起一本薄薄的白色封皮的书《乡愁的理念》,是董桥的,照例还是先念扉页上的购书小记:“逛大学扎堆的济南文化东路,往来皆年轻面孔,间或遇到面熟之老学生,颔首微笑。路东段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购董桥《这一代的事》及《乡愁的理念》,久

慕董桥文名,今足愿矣。1992年6月2日。”母亲慨然叹道:“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呀,我都不知道。”

④母亲捧着书,小心地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嘴角上扬,咯咯笑着喊我过去看她手中拿着的一本《酒徒》。多年前一帮书友聚饮后去庄君家小坐,趁庄君去沏茶的机会,我们几个书友纷纷去她的书橱前窃书。我一眼看见《酒徒》,抽出来藏到了包里。回家后打开,见扉页上有庄君龙飞凤舞之小记:“老贺赠王书一捆,王大醉,半夜醒来,探手入包,书尚在,安心睡去。”一本我送出去的小书,在辗转了近十年后,居然以“窃”的方式重回我的手上,真是奇妙。几乎每一本书都有来历,都有故事。整个下午,母亲一直笑个不停。

⑤那是在初夏,栀子花氤(yīn)氲(yūn)的香气里,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翻晒我喜欢的书。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儿俩漫无目的地聊天,光阴在从书本上抬头、低头瞬间消失。栀子花开的时节,已经有点热,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冲我一笑,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

⑥多年以后,母亲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

..、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因为,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母亲的手印。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2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1分)

回乡看到母亲晒书我与母亲读“小记”母亲去世,我睹物思人2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

..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2)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

..、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

23.选文第②段中“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这句话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理?(2分)

24.请简要赏析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2分)

25.文章题为“晒书”,却详写了我与母亲一起读“小记”的事,有什么作用?(2分)

三、写作。(50分)

26.以“我回家最晚的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失”改为“逝”;“苍”改为“沧”

2.B(A项“啜泣”的“啜”读“chuò”;C项的“瞬间”的“瞬”读“shùn”;D项的“滑稽”的“稽”读“jī”。)

3.(1)溢-益(2)逢-缝(3)涯-崖(4)荒-慌

4.(1)见异思迁(2)不毛之地(3)战战兢兢

5.D(A项的叹号应当放在引号里。B项的冒号应当改为逗号。C项的句号应当放在“(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后。)

6.B

7.B(B项是比喻,其余三项是拟人。)

8.C(C项正确读法是“遂/成枯落”。)

9.B(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待人生中所遇到的困难,只要一步一步地去战胜,终会取得成功。)10.(1)校长你好,我们学校每周可以专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吗?(2)同学,俗语说“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读书要有所选择,可以从自己有兴趣书籍入手。11.(1)强欲登高去(2)一夜征人尽望乡(3)正是江南好风景;(4)思君不见下渝州(5)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清。南朝·谢灵运《登江中孤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天。宋·王令《暑旱苦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唐·刘长卿《送灵澈上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12.(1)使志向坚定、明确(2)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无从(3)增长第才干(4)修养性情13.(1)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2)年龄随同时光而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14.学习和做人

15.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6.非淡泊无心明志,非宁静无心致远。

17.可以围绕全文总谈,也可以就某一名句而谈,但不要脱文而空谈。

18.首先指出青年人不愿吃苦,只图享福的现状;再分析吃苦的意义;接着论证吃苦的好处和不吃苦的危害;最后指出吃苦才能享福,要具有吃苦的精神。

19.(1)举例论证。第四段列举圣贤豪杰,第五段举了京城旗人的例子,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的观点。(2)道理(引用)论证。引用了《论语》《孟子》的话,有力地论证了懒散的危害。(3)对比论证。通过正(第四段)反(第五段)对比论证,强调了吃苦的重要性。

20.示例一: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凭借勤学苦练,终成大书法家。

示例二:明朝大学士宋濂,小时候家贫,借书后手自笔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但他仍坚持抄录。正是吃得苦中苦,终学有所成,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21.回忆母亲重视读书(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

22.(1)“钻进”是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飘落在书页上的情态,细腻而富有情趣。

(2)“抚摩”即抚摸、用手轻轻地摸,通过动作描写,突出人物的心理,表现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3.写出了母亲因儿子热爱读书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的心理。

24.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晒书时虽辛苦但内心充满愉悦的情态。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我发现母亲长出白发时吃惊和担忧的心情。

25.详写这件事,回忆了书的来历,描述了我和母亲晒书时其乐融融的场景,突出文章主题。26.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题。从文章的题目来看,主人公是“我”。后面的“回家最晚”是比较平时而言,平时什么时候回家?那么为什么会晚呢?一定是有事情发生,发生了什么事情影响了回家了呢?那就看同学们的选材了,可以帮助了别人误了时间;发生事故误了时间;为了完成某个任务误了时间;自己不愿意回家所以才回家最晚等,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择材料。此题目还有另一个方面可以写:晚回家了会怎样?妈妈会怎样?爸爸会怎样?其他人会怎样?可以变成一段段的场景写一写。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介绍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介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包括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图形认识初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四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其中每一章都是相关领域的基础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本书供义务教育七年级上学期使用,全书共需约6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第一章有理数约21课时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约18课时 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约14课时 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约8课时 一、教科书内容与课程学习目标 第1章“有理数”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要性、有理数的意义,能够从事有理数运算,体会“数的扩张”的一致性,并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首先,教科书在前面两个学段学习的正数的基础上,引入了负数的概念,这不仅是实际的需要,也是学习第三学段数学内容的需要;接着引进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这样一方面加深对有理数(特别是负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学习有理数运算做准备;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乘方运算的意义、法则和运算律,这是本章的重点。在本章,有理数加法与乘法都是在介绍运算法则——着重是符号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基本运算,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引入运算律;减法与除法,则是着重介绍如何向加法与乘法转化,从而利用加法与乘法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进行运算;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分散安排在相关内容中。 本书的第2章“一元一次方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其中,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重点,实际问题贯穿于始终全章,而对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在许多教科书中,整式及其加减运算作为基础知识,通常集中安排在一元一次方程之前。在本书中,是将有关整式的内容分散地融于对方程的讨论之中,不过于强调式的概念,只要它们能自然地为讨论方程这条主线服务即可。 在本章,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讨论始终是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的。教科书首先从一个行程问题的实例入手,让学生从用含x的式子表示有关数量并进一步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从而体验方程的特征及从算式到方程的变化;接着从讨论解方程的需要出发,认识等式的性质,从而自然地产生解方程的方法;接下来,教科书又结合两个实际问题的求解过程分别讨论了“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在对另两个实际问题的讨论中引出解方程中的“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共2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共2套) (本册教案共包含2套不同的风格教案) 1春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ān) 嫩.绿(nè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è)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é) 躲藏.(cáng)和.牌(hú) 宝藏.(zàng)和.药(huò) 黄晕.(yùn)和.泥(huó)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成语汇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成语汇总 现代文中的成语 呼朋引伴:招呼朋友,引来伙伴。(常用于鸟类招呼同伴)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淅渐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含贬义) 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来回翻身,多用来形容人的动作、思维活动等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特别高兴。(侧重意外之喜) 各得其所:人或事得到合适的安顿。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多指荒凉偏僻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沸,水开。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多用于两件事物的比较。 疲倦不堪:极度疲惫,不能忍受,多指身体因为过度劳累而无法支撑。 小心翼翼:举止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多形容人的行为、态度) 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一般用于否定句) 恍然大悟:型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侧重于突然明白)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簇,丛集,聚集。(也可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胜,完、尽。(不能形容商品)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形容不负责任) 漠不关心:对人或事物感情冷淡,不放在心上(一般用于“对……漠不关心”,含贬义) 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含贬义)

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含褒义,强调在原有基础上更好)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迁,改变(含贬义)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 创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中性词) 沉默寡言:不声不响,很少说话,指人的性格。(中性词) 参差不齐:长短不齐、好坏不一、水平不一,形容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 哄堂大堂: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侧重说话的气氛好,大家都笑了) 惊慌失措:因害怕而慌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畏罪潜逃:犯罪后害怕被制裁而逃走。(含贬义) 怪诞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多用于比较) 孤苦伶仃:孤单困苦,没有依靠。(指小孩,老人或单身妇女) 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含褒义) 不可救药:形容人或事不可挽救,比喻事态严重(含贬义) 骇人听闻:事出怪诞,令人害怕、震惊(多指社会事件,不是自然因素) 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含贬义) 神通广大: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灵机一动:指事前没有准备,临时想出办法。灵机:灵活而敏捷的思维能力。(含褒义) 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爱慕虚荣:喜欢名利和荣耀,羡慕钱财。(含贬义) 杞人忧天:传说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感到不安。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含贬义)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 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守电话的母亲 邓迎雪 ①母亲拿着手机,愁眉苦脸地走进家门。手机不知怎么就静音了,来电话没有铃声,刚才找人修,也没有修好。 ②“这多耽误事啊。”母亲坐在窗前的老藤椅上望着暮色沉沉的窗外,懊恼地自言自语。 ③千里之外的儿子几乎每晚都会给她打电话,这手机不响,怎么能接到他的电话?接儿子的电话,她来说是一天中最幸福的事了。儿走千里母担忧,儿子无论多大,在她心里都是孩子。虽然想念他,挂念他,但她很少打电话。儿子工作忙,有时晚上还加班她怕打电话耽误他正事。于是,每天晚上,她就像一只待在巢里的老鸟,期盼着那动听的铃声。其实在电话里娘儿俩每天也总是聊那些内容,她问他今天怎样,累不累,工作还顺吗。儿子总会嘱咐她在家保重身体。这样的话每天说,她依旧是津津有味。儿子的电话让她踏实、心安。 ④“唉!可真倒霉!”母亲摊开粗糙的手掌,看那个出了毛病的手机,眉头紧皱。 ⑤坐了一会儿,眼看天慢慢黑了,她赶紧起身去厨房。 ⑥吃饭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母亲把手机摆饭桌上,边吃饭,边盯着手机,这样一来电话,她就知道。往常她总是看着电视,吃着饭,如今一心不能三用,盯手机就是她的主要任务。吃完了一碗饭,她起身匆匆去厨房盛饭,走几步又扭头看看,等她盛了饭出来,眼睛就像探照灯似的,“唰”的一下,先找手机看看有没有动静。 ⑦吃过饭,她紧握手机,斜倚在沙发上看电。往日这个时候,是她最悠闲清净的时光,边看电视等儿子电话。可今天她的心都在手机上,根本没心思看电视,以至于电视剧演半天了,她也没看懂剧情。这让她有点心烦意乱,起身关了电视。 ⑧今晚,客厅里的灯好像格外亮,雪白的光线倾洒下来,房间里像落了一层雪。她忽然意识到,光线是亮,来电话时手机屏幕的亮度也许不够。她庆幸自己及早想到这一点,干脆起来关了灯,房间就倏忽一下陷在黑暗里了。 ⑨母亲摸索着走到阳台,又坐在老藤椅上。坐在这里,她才听到外面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雨,雨声淅淅沥沥,透着初冬的些许凉意。她把手机放在膝盖上,盯着手机,一动也不动。窗外昏黄、湿亮的灯光照进来,使她看上去像一尊雕塑。 ⑩下雨的日子里,人最爱怀旧。母亲又回忆起儿子小时候,她最喜欢把他搂在怀里,给他讲故事。儿子每次都听得入迷,黑亮的眼睛望着她,圆圆的小脸上全是专注。后来,她会的故事都讲完了,就给儿子现编,往往那故事编得漏洞百出,儿子也听不出来,仍旧听得津津有味。想到这里,她笑了。时间过得真快啊,多少年过去了,儿子长大成人,展翅高飞了,而她也已走入暮年。 ?正这样东想西想,手机屏幕忽然亮起来。母亲就像个百米冲刺的运动员,以迅疾的速度按下接听键。高兴地叫着儿子的小名:“小暄啊,吃过饭了吗?” ?儿子有些奇怪:“妈,你今天怎么接电话这么快,我刚拨通你就接了。” ?“那是赶巧了。”母亲笑盈盈地说,手中的手机好像会变魔术似的,让她顷刻间眉开眼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四学制)(6~9年级)各章目录(2012修订)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 六年级上 第1章分数乘法 1.1 分数乘法 阅读与思考分式 1.2 倒数的认识 1.3 分数乘法的应用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 第2章分数除法 2.1 分数除法 2.2 混合运算 2.3 分数除法的应用 2.4 比 阅读与思考黄金比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 第3章圆的初步认识

3.1 认识圆 阅读与思考圆的妙用 3.2 圆的周长 3.3 圆的面积 3.4 扇形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3 第4章百分数 4.1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4.2 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 4.3 百分数的应用 阅读与思考什么是“成数”? 4.4 扇形统计图 阅读与思考其他形式的扇形统计图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4 第5章圆柱与圆锥 5.1 圆柱 阅读与思考圆柱容球 5.2 圆锥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5 第6章比例 6.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6.2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阅读与思考反比例关系图象 6.3 比例的应用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6 六年级下 第7章有理数 7.1 正数和负数 7.2 有理数 7.2.1 有理数7.2.2 数轴7.2.3 相反数7.2.4 绝对值 7.3 有理数的加减法 7.3.1 有理数的加法7.3.2 有理数的减法 实验与探究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7.4 有理数的乘除法 7.4.1 有理数的乘法7.4.2 有理数的除法 观察与猜想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7.5 有理数的乘方

7.5.1 乘方7.5.2 科学记数法7.5.3 近似数 数学活动 小结 第8章整式的加减 8.1 整式 阅读与思考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 8.2 整式的加减 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 数学活动 小结 第9章几何图形 9.1 几何图形 9.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9.1.2 点、线、面、体 阅读与思考几何学的起源 9.2 直线、射线、线段 阅读与思考长度的测量 9.3 角 9.3.1 角9.3.2 角的比较与运算9.3.3 余角和补角 9.4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 数学活动 小结 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义务教育教科书_英语_三年级(上册)2012年

义务教育教科书 英语 三年级(上册) Unit One Hello! -Hello! I’m Zoom. -Hi! My name’s Zip. -Hello! I’m Mike. -Hi, I’m Wu Yifan. -Hello, I’m Chen Jie.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Sarah. -Goodbye! -Bye, Miss White! Let’s talk. -Hello, I’m Miss White. -Hello, I’m Wu Yifan. -Hi, I’m Sarah. Let’s play. -Hello, I’m Liu Xin. -Hi, I’m John. Let’s learn. ruler/eraser/pencil/crayon I have a ruler. I have an eraser. Let’s chant. I have a ruler. Me too! I have a pencil. Me too! I have a crayon. Me too! I have an eraser. Me too! Let’s sing. ABC song Aa-Bb-Cc-Dd-Ee-Ff-Gg,Hh-Ii-Jj-Kk-Ll-Mm-Nn, Oo-Pp-Qq,Rr-Ss-Tt,Uu-Vv-Ww-Xx-Yy-Zz. Xx-Yy-Zz,now you see, I can say my ABCs. Let’s find out. Let’s talk. -Hello, I’m Mike.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John. -Goodbye! -Bye, Miss White. Let’s play.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Lily. Let’s learn. bag/pen/pencil box/book -Zoom! Your bag! -Oh, no! Let’s do.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单元中国境内人类活动 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3、第一个发现北京头盖化石的是谁?何时? 4、北京人过什么生活?原因?火的用途及意义 5、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地位及意义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2、原始农业的兴起时间?地区?发展变化?重要标志?兴起与发展作用/意义? 3、比较半坡居民与河姆渡居民生产生活异同点?为什么存在差异? 4、中华文明的核心? 5、半坡居民与河姆渡居民过定居生活根本原因? 第3课远古传说 1.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______时期。当时,黄河流域活动者几个较大的部落,如____、___、___等部落。 2.炎黄部落联盟与哪场战争有关?华夏族形成与哪场战争有关? 3.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日后的___族。___和___被尊为中华民族的_____ 4.炎黄联盟的影响?.炎帝、黄帝各有哪些发明? 5.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___、____、____等部落。为抵御共同的灾难,三个部落走向联盟,___、____、____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6.禅让制实行时期?含义?实质?选才标准?现实意义?(现实意义:要重用贤人,通过民主方式选举人才,选拔人才以德才兼备为标准) 7.大禹治水方法?精神?尊称?.尧舜禹各有哪些贡献? 8.黄帝故里举行拜祖大典有什么现实意义? ①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 ②展示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历史底蕴③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第2单元早期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1.夏商西周朝代的更替 2.夏商西周时期特征?(早期国家产生与社会变革)

3.夏朝的地位及意义?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标志?.夏朝的灿烂文明代表及地点? 4.商朝走向强盛的标志事件?走向衰落的标志事件? 5.商朝盘庚迁殷原因?西周建立者? 6.西周实行什么制度巩固统治?其目的?内容?作用?特点?周天子分哪些人为诸侯?诸侯应尽哪些义务? 7.西周走向衰落的标志事件?西周的贵族等级分别是? 8.夏、商、西周灭亡共同原因?暴君?启示? (共同原因:残暴统治;激化社会矛盾;失去民心等) 9.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都会取得胜利?给我们哪些启示?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1.青铜器发展历程(出现?发展?鼎盛?) ①出现于原始社会后期;②发展于夏朝,种类增多;③灿烂于商朝,商朝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④西周大多用于祭祀,崇尚礼制,青铜器以礼器鼎、簋为主,礼器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2.青铜器用途?功能?.青铜器的礼器类型和数量反映了什么? 4.商周青铜器铸造方法?特点?商朝青铜器典型代表? 6.甲骨文含义?谁发现?记载内容?发现意义(影响)? 7.甲骨文造字方法?甲骨文与汉字关系?甲骨文特点? 8.青铜时代是指夏商西周时代,这个时代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称为青铜文明 9.商周时期出现高度发达青铜文明的原因? ①手工业、农牧业、商业的繁荣奠定了青铜文明的基础。②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1.东周时间?建立者?分为哪两个时期?其时间段?.春秋政治特点? 3.春秋时期经济发展表现?生产力水平提高重要标志? 4.周王室衰微原因?表现?结果? 5.诸侯争霸原因?目的?春秋先后称霸霸主?旗号? 6.春秋首霸是谁?其称霸原因?.春秋争霸影响? 8.识记“晋国”位置 第7课战国时期社会变化 1.战国七雄名称及位置?晋国分为哪三个国家? 2.观察并对比《春秋争霸形势图》与《战国形势图》回答:春秋到战国发生了哪些变化?其发展趋势是什么? 变化:①诸侯国数目减少;②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③匈奴在北方崛起;④各国修筑长城;⑤战争频繁趋势:逐步走向统一 3.战国时期战争特点?著名战役及相关成语、典故?战争结果?对战国兼并战争的评价? 4.商鞅变法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目的?时间?人物?内容?性质?作用(结果)?成功原因?启示?从商鞅身上学到精神?商鞅代表哪个阶级利益? 5.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①变法损害了守旧贵族利益②秦孝公死后失去了政治支柱 6.商鞅变法中 ①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措施(核心内容)?②损害旧贵族利益措施? 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有利于农业生产措施?) ④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有重大影响的措施?⑤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措施? 7.都江堰修建时间?国家?人物?地点?功能?影响?体现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 第一课

义务教育教科书(江苏)五年级英语上册教 案 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第一教时 义务教育教科书(江苏)五年级英语上册教案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第一教时 江苏省大丰市实验小学蔡永明 教学内容:Story time 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 1)句型与日常用语: There is … There are … Help! 2) 词汇:house, room, in front of, her, beside, between 2. 能听懂、会说、会读词汇:bear,forest, there, soup, just right, hard,soft, afraid, 3. 学会用介词表达方位。 4. 培养学生阅读经典英语故事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句型:There is / are … 2.词汇:house,room, in front of, her, beside, between 教学难点: 1.句型:There is / are …的用法 2.词汇:house,room, in front of, her, beside, between等词的音、形、义

教学准备: 1. 包、玩具熊、扇子、小石块 2. 教学光盘、多媒体 教学过程: A. Warming up 1. Greetings 2. Free talk 1)T: Hello,how are you? S1: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T: Not so good. (做擦汗、扇扇子动作)What’s the matter with me? S1: You are hot. … 帮助学生复习hot, cold, hungry, thirsty, tired感官类形容词。 2)出示玩具熊、小石块 T: Look at the toy bear. Touch it,please. How is it? It’s soft,right? S2: Yes, it’s soft.. T: Touch this now. How is it? Is it soft, too? S2: No. T: Right. It’s not soft. It’s hard. 教学词汇soft, hard 3) 学生利用文具进行接龙游戏,操练hard,soft S1: Touch this rubber,please. S2: It’s soft. Touch this pencil, please. S3: It’s hard. Touch this box,please.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七年级语文·上新课标[人] 第一单元歌咏自然 1.理解、积累本单元新学的词语。 2.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 3.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1.诵读品味,融入文本意境,领会思想内容、艺术境界。 2.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和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1.在阅读中,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 2.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本单元以反映自然世界的内容为主题。所选诗文,有古代诗歌也有现代散文,都是文情并茂的精彩篇章,内容健康向上,风格清新优美。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情辞兼美的写景散文。文章从山、水两方面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整体感知,鉴赏文章色彩和谐的意境美。 《雨的四季》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春雨美丽而娇媚;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静;冬雨自然而平静。表现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义,把雨表现得可感可触、亲切可爱。文章用诗化的语言,增强了形象感,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古代诗歌四首》中,《观沧海》一诗,曹操借助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次北固山下》描写了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 描写自然世界的诗文,兼有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等多种美质。教读本单元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美景美情”这一内核,将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作感知和品尝美的过程,多角度解读课文。 1.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 2.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在阅读中,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和认识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涵。 5.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学习这几篇课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完整版)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篇目 第4课 观沧海 作者:曹操【魏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唐代】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唐代】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元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8课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作者: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作者:刘义庆【宋代】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第12课《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译文: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6、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 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准备课 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在计数物品数量的活动中,初步了解学生对数数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 2. 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 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要和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呢!大家有信心学好数学吗? 学习数学首先要会数数,你会数数吗?那你能从1数到10吗?数数看。 (二)探索新知 1. 激发观察兴趣 师(多媒体课件显示):这是一所漂亮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自己先看一看。 把你看到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 2. 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物 我们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比较大的? 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

(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 同学们仔细看看,这里有几面国旗?( 配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面国旗图并加上圈。) 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 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同学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什么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一位老师、一栋教学楼、一个足球……) 根据学生的描述出示相应的图片,并告诉学生,它们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2)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同学们再数数看,数量是“2”的东西都有什么呢?( 配合学生的回答,依次贴出教科书4~5页上的各图片及对应的数字卡片。) 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出来的”或“数出来的”。教师可以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数完后,可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得对不对。 表1-1 美丽的校园中各种人和物的数量统计表 (3)在充分计数的基础上辨认1~10各数。 你们发现这样数有什么好处吗? 如果以后让你数数,你打算怎么数?(适时渗透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2014版)第一单元P3例1 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个级的所有计数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高一级数(万级)的读法,教材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数级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较大的数用个级来计数是不能满足的,从而理解学习亿以内数的必要性。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2、知道亿以内数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及我国的计数习惯(四位一级)。 4、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初步感知十万等数的大小,并能在感知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重点:数位顺序表的形成和数感的培养。 五、教学难点: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及亿以内数的概念。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请同学们默读下面一段话。(出示主题图) 如果把全国每年生产的一次性筷子头尾相连,相当于绕地球赤道330圈,制造这些筷子需要砍伐25000000棵大树,使森林面积减少2000000平方米。据统计,我国13亿人口中在校中小学生约2.2亿,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克计算,如果课本能循环使用5年,可节约5280000吨文化纸。生产这些纸要耗费3000000亩木材、528000000吨纯净水、6335000万吨煤、1584000万吨化工原料。 师提问:这是老师搜集整理的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都可以说一说。 2、发现问题。 (1)小调查。会读的同学请举手,有困难的同学也请举手。(老师统计、分类) (2)小汇报。请有困难的学生代表上台说一说,(学生可能会指着25000000和2000000等较大的数说,这个数我不会读。) (3)小交流。请会读的同学来读一读,读完后,教师提出问题:25000000和2000000是怎么来的,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对这两个问题是比较陌生的,比较困惑的,此时,让孩子们独立地去阅读教材已是水到渠成。) 3、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十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知识点全汇总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知识点全汇总第一单元 1.《春》朱自清 一、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 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②朗润:明朗润泽 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 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 一、作者简介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 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②温晴:温暖晴朗 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⑤秀气:清秀。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年级上册《酸的和甜的》 延安实验小学刘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复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表演记忆故事;通过理解松鼠、兔子、猴子对待“葡萄是酸的”这个说法的不同态度及表现,懂得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教学重点: 懂得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要敢于大胆尝试的道理。 突破方法:独立复述故事,表演故事。 教学难点: 表演故事,理解“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突破方法:朗读课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引导教学法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本设计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交流讨论,巩固识字。 1.多媒体出示词语,全班开火车等多种形式认读。 2.生字宝宝带着小伙伴来了,大家分类来认认(一组动词一组轻声)。 (二)回忆课文,巩固内容 1.观看视频整体感知课文,思考文中有哪些小动物?葡萄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 2.自读课文,你从文中哪些句子中知道这葡萄是甜的?3.对比语句: 1、小猴子听了大口大口的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2、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4、看着小猴子吃得这么开心,小松鼠和小兔子也忍不住尝了一口,什么味道? 品读语句:啊!真甜。 过渡:那小松鼠和小兔子为什么先开始说葡萄是酸的呢?

5、自由读课文,找一找。 (三)表演第一自然段 1.学生练读。 2.小组练读,以给画面配音的形式分角色朗读、表演读。 3.全班汇报读。 4. 师生表演 (四)体会人物语言 1.自读课文找一找,听了狐狸的话,小松鼠和小兔子分别是怎么想的? 2.指导朗读,读出小兔子和小松鼠的心思。 狐狸很聪明,他说葡萄不能吃,那一定是很酸的。 狐狸和小松鼠都说葡萄是酸的,那一定不能吃。3、思考:尝过之后小猴子和小兔子还会想写什么呢?我们先来一起读一读第七自然段。 4、可是小松鼠和小兔子的妈妈说过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随便尝试,这可怎么办呢? (五)拓展 我想对()说:“()。”(分别对小松鼠、小兔子、小狐狸、小猴子分组练一练) 因为(),所以狐狸说葡萄是酸的。 (六)作业 回家把童话故事《酸的和甜的》表演给爸爸妈妈爷爷奶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背诵内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上册背诵内容汇总 第4课 观沧海 作者:曹操 [魏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 [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 [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作者: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作者:刘义庆 [宋]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第12课《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6、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的光.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每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三军可以的元帅可以被抓,也不能随意污辱我的人格.儒家肯定生命和道德都是有价值的.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子夏说,一个人知识要渊博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多听多问还要切近平实的思想.做到这两点,仁这个学问的中心就有了. 第16课《诫子书》 作者: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