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

【知识目标】

一、了解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二、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体会心理描写的成功之处

三、借助工具书掌握常用词语并能辨析运用

【能力目标】

一、结合社会背景与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结合个人理解,试着谈谈对小说的主题思想的认识

三、能运用比较鉴赏方法,写一点鉴赏文字

【情感目标】

一、结合社会背景,体会边远地区人民的生活艰辛与顽强乐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理解小说描绘的风情美与人性美,激发对人生、生活、社会的热情

【重点、难点】

一、了解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体会心理描写的成功之处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二、结合社会背景与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对小说的主题思想的认识是本文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多媒体辅助(影片)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

一、检测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喁喁yú私语黑黝黝yǒu痴chī情

焖mèn涎xián莞wǎn尔

2、解释下列词语。

喁喁张冠李戴涎皮莞

尔信口开河

二、作者作品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年),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沈岳焕,湖南风凰县人。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蜜柑》、《八骏图》、《雨后及其他}、《月下小景》、《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阿丽思中国游记》、《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他的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性的精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中篇小说《边城》完成于1939年,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边城》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

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与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剧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故事发生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那里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70,仍很健壮,孙女翠翠15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三、问题思考(速读文本,以文本为依据,自由发言)

1、小说的典型环境与前两篇有何不同?描绘了怎样的湘西风光?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仅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幅湘西边陲特有的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在于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的情感沉浸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氛围中。

第四节描写端午节赛龙舟的画面,渲染了喜庆欢快的节日气氛,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有力铺垫,烘托了人物个性,突出表现:

明净亮丽的边城风光,

安定祥和的边城生活

古老淳朴的边城民风

勤劳勇敢

多情友爱——边城的人性美

淳朴无私

美景与人物心境密切联系:

烘托边城年轻人的勤劳勇敢能干——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大胆开朗、热情大方

在欢快的气氛中烘托翠翠对爱情的朦胧向往与追求

2、作者描绘如此充满诗情画意的的湘西风光对人物形象与小说主题有什么表达作用??翠翠和爷爷是怎样的形象?

翠翠:聪明乖巧、善解人意、腼腆多情、渴望爱情的少女形象。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渴望爱情,喜欢“水上英雄”二老,但少女的羞涩又难以直白对傩送的衷情。对相依为命祖父的无限深沉的依恋,沉醉在朦胧的爱情梦幻之中。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光辉的极富审美意义的少女形象。

老船头——祖父,忠于职守、古道热肠、深爱至亲的老人形象。

“在职务上毫不儿戏”,“人来—个就渡一个,不便要人站在那岸边呆等”,每天都坚持渡完最后一个人才收工。不收客人多给的钱。

是一个深爱着至亲的、心细如发的老人。他明白孙女的心情,关心孙女的终身大事;他赞赏天保,但不勉强孙女同意;但他又暗中为孙女担心,怕自己不能永远陪伴孙女。

3、小说对人物心理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首先,是注意写出人物内心的隐秘。

翠翠对“爷爷死去”的担心,二老的关心,对吹唢呐的向往

祖父对翠翠的终身大事与未来的担忧

【迁移指导】如果你写一个自己欣赏的人物,你怎样刻画他的内心情感与心理活动

四、作业

1、朗读自然环境描写与翠翠梦境中的片段,体会文本语言的质朴清新

2、结合背景资料,理解文本的主题思想

第二课时

一、难点突破,讨论质疑

1、本文用什么手段表现人性美,找出文本中找出这样的语段并加以欣赏。

环境烘托大佬、二老形象——勤劳勇敢

正面描写刻画大佬、二老形象——多情大方、淳朴无私(语言、行动)

侧面描写二老形象——友爱勇敢、热情善良、多情大方

对话描写突出人物个性——大佬善良多情、二老大方多情、翠翠含蓄多情、爷爷无私疼爱

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翠翠纯洁多情、爷爷深情忧虑

2、小说表现的是怎样的一种”人生的形式”?

沈从文先生要表现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的形式”。在小说中,作者通过爷爷与翠翠相依为命,互相关爱和大佬、二老的勤劳勇敢、善良多情,表现一种深情、淳朴、温柔又坚强的人性美,使读者感受到人心的伟大与崇高,同时这种爱心又是通过最普遍的人的心灵表现出来,更显得质朴、真诚,感人至深。

二、拓展思维,迁移运用

1、找几处细节,揣摩小说伏笔、照应的妙处,写一段欣赏性的读书笔记。

2、预习《归去来兮辞并序》

【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小说》专题教案

必修五《小说》专题教案 【学习目标】 1、学生理解有关生字词的注音及含义; 2、会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3、掌握小说人物分析的基本方法即通过分析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 心理、外貌等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4、掌握小说中环境描写的基本作用即烘托人物形象或氛围、推动故事 情节发展。 其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一、阅读全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词,把其注音和解释抄写在下面横线上。例如:酒馔(zhuàn,酒食)。 赍发(ji,一声,资助)恶(wu,四声,触怒)了高太尉恁地(nen,四声,那么,这么)不省得(xing,三声,不明白)仓廒(ao,二声,仓库)沽酒(gu,一声,买酒)庇佑(bi,四声,保护)央浼(mei,三声,恳求,托请)肐察(ge,一声,拟声词)掇开(duo,一声,拿,搬)搠倒(shuo,四声,刺,扎) 二、用简练的语言复述故事梗概。(提示:故事梗概应该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本节主要叙述了林冲因为触怒了高俅而被刺配到沧州看管草料场,高俅派陆虞侯和福安串通了差拨防火烧掉了草料场来谋害林冲,不料被在山神庙中避雪的林冲撞破,大怒之下的林冲杀了三人,雪夜离开了沧州。 三、试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分值设定:10分。已经有固定格式,请记住这些固定的用语,以便使答案更规范。) 1.从语言描写看,①当店小二让林冲住在店里时林冲说:“我是罪囚, 恐怕玷辱了你夫妻两个。”这表现了他懦弱、忍气吞声、同时而又善良、仁慈的性格特征;(1分) ②当林冲听店小二说陆虞侯、福安来沧州时林冲说:“休要撞着我,只 叫他骨肉为泥!”这表现了他嫉恶如仇、大义炳然的性格特征;(1分) ③当林冲听说自己被派去照看草料场时林冲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 差使,正不知何意?”这表现了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征;(1分) ④当看到草料场的茅草屋摇摇欲坠时林冲说:“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 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这表现了林冲随遇而安的性格特

2019-2020年高中必修五语文[3 边城]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七十五篇

2019-2020年高中必修五语文[3 边城]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七十 五篇 第1题【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且想象她出走以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都无结果,到后来______地躺在船上。 ②翠翠,你人乖巧,爷爷笨得很,话说得不温柔,也莫生气。我______说个笑话给你听。 ③她______为了等着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 ④老船夫见他眼神冷冷的,不明白他的意思,就用眉眼做了一个可笑的记号,表示他明白大老的冷淡处是装成的,表示他有好消息可以______。 A?— ??ˉ?¥?????????£é??é?…????????£?‘? B?— è????o?????£è?¥????23????1???¥?‘? C?— ??ˉ?¥?????????£??€?23????1??¥‰?‘? D?— è????o?????”??”?????????????? ?‘?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词语的一项是( ) ①天空被夕阳_____成桃花色。 ②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_____的去想这样一件不可能的事。 ③“爷爷,为什么不来?我要你!”祖父听到了这种带着_____,有点儿_____的声音。 ④溪面_________着一层薄薄白雾。 A、烘放肆娇埋怨浮 B、照惬意焦怨气飘 C、染大胆怒反感流 D、漂烦恼怨害怕升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项是( ) A、竹篙诅咒斑斓绿草如茵 B、苍茫菲薄作揖阴谋鬼计 C、黯然通宵酝酿峥嵘岁月 D、惆怅寂寥笙箫短小精悍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时期,楚国出现了新体诗歌“楚辞”,屈原运用这种新的形式,写下了长篇政治抒情诗《离 骚》。 B、欧阳修是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是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他的《六一诗话》是我国最早的“诗 话”批评专著。 C、莎士比亚是欧州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 《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D、中国现、当代小说《边城》、《李有才板画》、《红旗谱》的作者分别是叶圣陶、赵树理、梁斌。【答案】: 【解析】:

高中语文必修五基础知识梳理(学生复习练习版)

语文必修五基础知识梳理 归去来兮辞并序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于时风波未静 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 2.策扶老以流憩 今义:搀扶老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 3.悦亲戚之情话 今义:男女表示爱情的话古义:________________ 4.问征夫以前路 今义:出征的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 5.既窈窕以寻壑 今义:指美丽的身材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就 三径就荒()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金就砺则利() 2.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赵王畏秦,欲毋行()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故何如哉() 3.引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引而不发()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4.将 田园将芜胡不归() 将信将疑() 出郭相扶将() 将功赎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绝 请息交以绝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不相干() 6.辞 归去来兮辞() 辞不赴命() 停数日,辞去() 动以朝廷为辞() 7.而 门虽设而常关() 觉今是而昨非()

时矫首而遐观() 鸟倦飞而知还()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乐琴书以消忧() 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4.眄庭柯以怡颜() 5.悦亲戚之情话() 6.乐琴书以消忧() 7.倚南窗以寄傲() 8.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乐夫天命复奚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滕王阁序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第5课腾王阁序第一课时

腾王阁序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教学难点】骈体文的特点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介绍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解题: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 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 二.背景: 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六合县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文中“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佐证。 还有一种说法,王勃上元二幼年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序文中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看来,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十岁左右之作。课文采用这种说法。

三.时人对王勃的评价: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时人认为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而语惊四座。 四.关于骈体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 1、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又称为“四六文”。 2、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 3、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五.朗读与预习: 1.下列词语的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是:(引导学生逐段批注) A 宇文新洲之懿范懿:yi 美好 B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崇阿:a 高大的丘陵 C 云销雨霁霁:ji 天气晴朗 D 逸兴遄飞遄:chuan 迅速 2.断句品韵: A 四四对四四: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二二式”。 B 六字句的断句: (1.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三三式”; (2.临/帝子之长州;穷/待遇之萦回“一五式”;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二二二式”;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二四式”;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一二三式”。 C.七字句的读法(按意义划分):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三四式”;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二一四式”;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二三二式”; (4).都督/阎公/之雅望“二二三式” D.四六对四六:渔舟/唱晚,响穿/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一】 一、文言实词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5)小年不及大年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 (2)使动用法。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

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二、文言虚词 1.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悲乎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1)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2)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7.于 (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 ) 朝来暮去颜色故。(古义:容貌。今义:色彩。) 又闻此语重唧唧。(古义:叹息声。今义:一般指虫鸣。) 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刚才。今义:朝着前面。)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古:谷物收成不好。今义:凶恶,厉害。) 弃甲曳兵而走。(古:逃跑。今义:行,走路。)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同意、认可。) ) ) ) ) ) 赢粮而景从。(古:背负,担负。今义:获得,获胜。)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吾从而师之。(古:跟随并且。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人教版语文高三-人教必修五边城教学设计6

人教必修五《边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风土人情,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发现人性美。 2、感悟鉴赏《边城》诗化的语言特色、写作手法。 3、感悟鉴赏文中优美诗意的环境描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的相应掌握。 2、整体感知把握节选部分的情节,鉴赏情节处理上的写意诗化。 3、感悟文中风俗人情环境之美。 一、导入: 作者介绍导入: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炯之、休芸芸等。湖南湘西凤凰人,苗族。小学毕业后入军籍,辗转湘黔川鄂边境。经历艰辛而颇具传奇色彩,为其日后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1923年受五四新思潮影响独闯北京,开始其创作生涯。其后编过杂志,也曾在多所大学执教。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沈从文由于其的创作风格的独特,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二、《边城》情节介绍、创作背景 边城风景图(课件展示) 学生根据所看电影,回顾、概括《边城》情节。 《边城》是一篇带有牧歌色彩的乡土小说,正如刘西渭(李健吾)所说,“《边城》整个调子颇类牧歌”。小说取材于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写了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与当地船总的儿子——大老天保、二老傩送兄弟间纯净的爱情纠葛、凄美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幅古朴而又动人的湘西风情画卷。这里人物可爱,各自有一个厚道简单的灵魂,他们的心思全用在别人身上,乐于成人之美。刘西渭称赞《边城》是一部证明人性皆善的杰作,是一首诗。 沈从文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它的小说以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令的意境,描绘出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画出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代表作《边城》,充分体现了他的小说艺术的主要特点。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的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是一幅用水墨绘就的无彩之画。因此,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如果仅拿它当一般的小说,就不能领略个中真趣。 课件展示:沈从文在《边城》的题记中说:“我的主意不是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多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恰如其分的说明。”在另一篇文章中又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生的人性形成”。

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案 教学博苑 09-26 0521 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读方法设计: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对难于理解的段落,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策略,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时数: 3课时 课前预习: 1、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 2、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温习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几篇文章,体会烛之武、邹忌、触龙的劝说技巧,并和同学讨论李密陈情的婉曲方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它情理兼备,诚款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 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投影《出师表—李密》,学生会以为老师错了,教师解释)《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作品,“出师一表真名世”,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这篇文章的确是名世、传世之作。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投影显示“陈情”二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四位学生分读全文。读后大屏幕显示易读错字音。 终鲜()兄弟期功强()近常在床蓐()猥()以微贱岂敢盘桓()庶刘侥()幸 2、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学生回答后,投影: 李密( 224 - 287 ),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 晋武帝。(投影)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引同学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 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三、分析课文(一) 1、齐读第一段。 2、由一组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大声读出。 3、教师和两名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3课边城教学设计

《边城》教学设计详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3、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 1、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

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2)《边城》情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3)、人物可爱,是沈从文先生小说的一大特征。他的作品所有人物全都可爱善良,可又为什么能从中感到悲哀的分量呢?请读课文。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课文。 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 以翠翠的心理活动为主线,师生讨论下列问题: (1)、第一段中,翠翠为什么会感到“薄薄的凄凉”?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 一、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教学难点:写作技巧(将简单的内容表现得摇曳多姿)。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评价讨论法。 四、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引用武叔卿的话说:“文章有一笔写成不加点缀而工者,此神到之文,尚矣。其次须精思细改,如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一标点。”同学们能列举出文学史上的作家哪些属于前者,哪些属于后者吗? 前者有李白。后者如贾岛、王安石、欧阳修、曹雪芹等。(贾岛有关于推敲的典故。王安石修改“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传为佳话。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开头便是精心改成的。《红楼梦》更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提问:古今的伟大作家为什么像李白式的诗人很少,而大多数人却都要“咬文嚼字”,苦苦修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二、作者简介:

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文化大革命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他的其他代表作有《诗论》、《谈美书简》等。其中《谈美书简》我们是应该读一读的。 三.解题: “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买弄才学。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题目的含义则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四.分析课文。 (一)分析第一层(1.2段):更替文字意味不同。 1.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 明确:①“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语气坚决。 ②六个“你这……”。——感情强烈。→启示:A.思想感情不同 ③“你是个好小子。”——表假定语气。 ④“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启示:B.结构不同,不合逻辑 →启示:C.连郭沫若用好一个字也颇费周折,说明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一定要细细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2.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 明确:对比;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 3.所句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明确:例子来源于名家名篇。启示:要注意资料的积累、梳理。本文的材料丰富,无论是记忆中的,还是资料中的,都得有资料。如文中的《红楼梦》、《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知识归纳《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3)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二、古今异义1.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2.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3.有事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4.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5.来者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 6.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7.扶老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8.风波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9.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10.去留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11.寻古义:不久;今义:寻找12.交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②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 2.名词作动词①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②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③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④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 2.动词作状语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②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 2.形容词作状语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四)使动用法①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②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五)意动用法①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②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③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四、一词多义1.行Xíng①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动词,行走。)③为吾子之将行也《殽之战》(动词,离开,前往。)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动词,运行。)⑤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动词,实行,执行。)⑥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名词,行为,动作。)⑦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信陵君窃符救赵》(名词,品行。)⑧《琵琶行》(行,古诗一种体裁。)háng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杜甫《绝句》(量词,排,行。)②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过秦论》(泛指军队。)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名词,辈分。) 2.引①丁壮者引弦而战《塞翁失马》(动词,开弓,拉弓。)②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牵,拉,引。)③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动词,拿来,取来。)④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召请,召引。)⑤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动词,避开,退却。)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动词,引用,援引。)⑦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名词,前言,序文。)3.乘chéng ①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动词,顺着,顺随。)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动词,骑,坐,驾御。)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介词,凭借,趁着。)④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动词,交互,连接)⑤目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动词,冒着,顶着。)shèng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万乘《触龙说赵太后》(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殽之战》(“四”的代称。)4.策①执策而临之《马说》(名词,竹制的马鞭。)②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动词,拄着。)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同“册”,记录。)④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名词,策略。)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计策,计谋。)5.审①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动词,明白,知道。)②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察今》(动词,考察,观察。)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 第一单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链接 一·有关雪的名句 1·不知雪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酬》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4·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绝奇。——(宋)吕本中《踏莎行》 5·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唐)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6·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唐)裴夷直《和周侍御落城雪》 7·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宋)杨万里《观雪》8·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 9·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唐)元稹《南秦雪》

10·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二·《水浒》经典名句 1·瓦罐不离井口破,将军难免阵中亡。 2·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3·原来但凡世上妇人哭有三样哭:有声有泪为之哭;有泪无声为之泣;无泪有声为之号。 4·一切烦恼,皆从不忍生。见机而耐性,妙悟生光明。 5·祸福无门,惟人自招。 6·心安茅屋稳,性定菜羹香。世味薄方好,人情淡最长。 7·广施恩惠,人生何处不相逢;多结冤仇,路窄狭时难回避。 三·有关抗争名人名句 1·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塞涅卡 2·一医治罪恶的正确方法是和它斗争。——泰戈尔 3·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布鲁诺 四·关于命运名人名言

1·命运并不是中国人的事前指导,乃是事后一种不费心思的解释。——鲁迅 2·敢于冲撞命运才是天才。——雨果 3·命运不是一只雄鹰,它像耗子那样爬行。——伊丽莎白·鲍恩4·命运就是对一个人的才能考验的偶然。——蓬皮杜 5·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锻造者。——古罗马 6·命运永远走它自己的路途。——古罗马 7·命运是一个乔装打扮的人物。——雨果 8·我们自身就是我们命运的原因。——徐志摩 《装在套子里的人》链接 一·契诃夫名言 1·科学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最美好的和最需要的东西。 2·人生的快乐和幸福不在金钱,不在爱情,而在真理。 3·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 4·对自己不满是任何真正有才能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5·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重庆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四单元《作为生物的社会》全套教案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 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德育渗透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 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3.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同学们《细胞生命的礼赞》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无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18年来由好几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年过花甲的刘易斯·托马斯的名字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以至于在他接连抛出后两本书时,书商都不用再作广告,只喊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新著”就够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选自这部书的精彩章节《作为生物的社会》(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 刘易斯·托马斯博士(Lewis Thomas)191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 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 (自读课文,以讨论、自由发言为主) 1.依靠揣摩词句,领会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2.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之美。 3.进行联想想象,体会小说中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第一课时 (课前布置预习,着重了解人物的性格、心理。) 一、导入新课 中篇小说《边城》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赞者认为这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园诗的杰作.人性,作为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在沈从文笔下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因为在沈从文看来:“一部伟大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故表现人性便是他创作的中心。沈从文神往于不受“近代文明”玷污更不受其拘牵的原始古朴的人性,他创作时往往去除现实生活中严酷的政治经济关系,而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追求一种“优美、健康”的生活。故而,他的作品游离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在文学的大道上另辟蹊径,以抒写自然的人性为题材,从而寄托作者对社会、人生的反思。在他众多的作品中,中篇小说《边城》就是这类内容的代表。 二、简介作者 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反朴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品读文中关于边城风土人情的描写,把握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 2、理解作者在这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中所寄寓的人生理想。 (二)过程与方法 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学生的阅读发现为线索,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 2、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结论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阅读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味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2、接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情美的熏陶。 学情分析: 《边城》第二课时是在了解《边城》故事的基础上,对《边城》做深入的鉴赏分析,学生对《边城》整体故事了解不多,欣赏会存在一定难度,加上学生的鉴赏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课程设计上特别讲究

难易层次,一方面结合课文欣赏“边城之美”,另一方面延伸探究“边城之痛”,意图使所有学生有收获。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领会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边城之美,即风景美、民俗美、人性美,特别是人性美。 教学难点 边城的人们是那样的善良、纯真,翠翠的爱情为什么会以悲剧结束?探究边城之痛。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语设计 一、导语设计: 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了解了翠翠纯朴、真挚的爱情故事,歌手黄磊用歌声唱出了翠翠的故事,让我们跟随这 歌声回忆边城里那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播放音乐) 活动2【讲授】整体感知 二、整体感知 问:读过《边城》后,请用一个字(词)概括边城的特点。 “美”:风景美、民俗美、人性美; “情(爱)”:爱情、亲情、友情、手足情; “和”: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睦; “纯(朴)”:民风淳朴,人心质朴;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学常识

必修五文学常识 1、《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中国明代长篇小说。又题为《忠义水浒传》,通行本简称《水浒》。一般认为是施耐庵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金圣叹将《水浒传》与《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冯梦龙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定为“四大奇书”。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共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2、《水浒传》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并深刻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即上至皇帝和高俅这样的大臣,下至大小官吏的横行霸道、昏庸无能,致使民不聊生,尖锐的阶级矛盾逐渐加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写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情节。 3、施耐庵(1296~1371),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 4、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5、沈从文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中篇小说《边城》、《长河》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边城》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 6、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他是山水田园诗派的开创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因此后来文学史上称“田园诗人”。作品中也有表现那种怀念过去,满足现状,乐天知命的思想。 7、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人。初唐文学家,“初唐四杰”之首。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滕王阁序》成为他的“绝唱”。 8、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9、《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导学案

《边城》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交流分享对环境描写的分析,了解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巩固小说阅读中对环境描 写作用的认识。 2.梳理故事情节,把握《边城》中的“端午节”线索。 3.合作探究小说人物的刻画,学习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学法指导】小说阅读方法归纳 1.小说定义:在一定环境中,以人物塑造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变化发展,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在怎样的环境中遇到了怎样的事?塑造了怎样的人?反映了什么(主题)? 示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 在怎样的环境中?风雪黑暗腐朽的北宋末年晴朗的天气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国 遇到了怎样的事?○1沧州遇故知○1漫画事件 ○2酒店窥阴谋○2骑车事件 ○3接管草料场○3争吵事件 ○4风雪山神庙 塑造了怎样的人?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刚强正直沙皇卫道士胆小孤僻顽固保守 随遇而安手刃仇敌奋起反抗害怕新事物维护旧制度 反映了什么(主题)?官逼民反讽刺和批驳了那些守旧思想的旧势力的卫道者苟延 残喘;赞美了新生进步力量自由民主的全新思想。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乡巴佬”和“文学大师”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1902年诞生于凤凰古城。14岁投身行伍。从未上过大学,仅小学毕业。1923年寻新文学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因湘西土话和衣衫褴褛被人讥讽为“乡巴佬”,成为了一个不被北京接受的乡下人。住在冰冷的小屋,没钱,没棉衣,靠微薄的稿酬勉强度日。后经过自己不懈努力,并经胡适、徐志摩、郁达夫、朱光潜等人扶持,这个乡下人最终成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名校教授。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科院工作,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一生创作结集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等。 (二)《边城》评价: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 沈从文的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中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中的代表作。 他自己说,目的就在于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两种文明对峙的现状,以湘西乡土的纯净来批判现代文明的丑陋。他说,“湘西”代表的是健康、完善的人性,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三)故事概述:平缓朴素的爱情悲歌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小溪白塔旁边,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美丽清纯,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茶峒城里有个洒脱大方、慷慨助人船总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天保豪放豁达,老二傩送秀拔出群。一次端午节赛龙舟,翠翠邂逅傩送,两人从此种下情苗。天保也喜欢翠翠,托人求 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宁肯做个摆渡人也要娶翠翠为妻。后来兄弟俩以公平浪漫的唱山歌方式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翠翠喜欢傩送,为成全弟弟,他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闯滩时遇意外而死。傩送内疚自责之中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天保因翠翠而死,船总顺顺也不愿翠翠做傩送媳妇。爷爷为翠翠婚事左右为难,担忧操劳,在一风雨之夜去世。最后留下翠翠一个人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小说情节平缓,不讲究跌宕,不追求起伏;但爱情以懵懂美丽初始,却以悲剧结局。说《边城》是一支平缓朴素的爱情悲歌,应该比较恰当。 二、预习作业: 1.通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勾画环境描写的语句,根据之前所学(探究案“引导提示”)分析 其作用,并尝试阅读《边城》整篇小说。 2.概括第三至第六节的主要内容。 三、基础知识: 1.生僻字 茶峒( ) 蘸酒( ) 泅水( ) 氽水( ) 踹水( ) 悖时( ) 喧阗( ) 怏怏( ) 角隅( ) 歇憩( ) 碧溪岨( ) 棕榈( ) 2.形近字 (1) ?? ? ??犊牍 椟 黩 (2) ?? ? ?? 氽 汆 籴 (3) ?? ? ??渡 度 【探究案】走进边城之美: (一)议一议 环境篇:组内交流课前预习成果 【引导提示】○1交代人物活动的时空背景(暗示社会环境);○2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 ○3衬托人物思想感情(烘托、暗示人物性格);○4推动(暗示)情节的发展;○5揭示文章主题 1.自然环境——风景美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2.社会环境——风俗美 社会环境描写作用: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