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测试包含的内容

可靠性测试包含的内容
可靠性测试包含的内容

软件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评估方法及建议

软件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评估方法及建议 一、背景介绍 随着产品技术的发展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软件在产品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规模和复杂性急剧增加,对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为保证软件可靠性,需要对软件进行可靠性测试和评估工作,从而尽早发现并改进软件中影响产品质量的缺陷,有效提高软件可靠性。为保障软件安全性,需要对软件进行安全性分析与验证工作。 目前,随着GJB Z 161-2012 军用软件可靠性评估指南、GJB 900A-2012 装备安全性工作通用要求、GJB 102A-2012军用软件安全性设计指南、ARP4761与民用机载系统安全性评估流程及DO-178B/C机载系统合格审定过程中的软件考虑等标准的颁布实施,以及空军航定〔2012〕4号《航空军用软件定型测评进入条件评估准则》中明确提出关键软件在进入定型测评前必须具备《软件失效风险分析报告》;空军装型〔2010〕131号《空军重点型号软件工程化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在软件研制阶段中,必须要开展软件安全性分析与验证工作等规定。美国在70年代研制F/A-18飞机期间首次引入软件安全性技术。在研制F-22和F-35飞机时,则明确要求按照MIL-STD-882和DO-178B开展机载软件安全性工作。在民机领域,波音和空客均严格按照ARP-4761及DO-178B/C标准开展了软件安全性分析与验证,并作为适航审定的核心要素。在高铁、核工业、汽车、医疗等领域,同样要求按照IEC 61508、EN50128、IEC60880、IEC 61513、ISO 14971等标准,对构建高安全性软件做出严格规定。 从上述可以看出,当前世界各国对于软件产品的可靠性评估、安全性分析验

可靠性测试标准

Q/.质量管理体系第三层次文件 可靠性试验规范

拟制:审核:批准: 海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版次:C版 可靠性试验规范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档规定了可靠性试验所遵循的原则,规定了可靠性试验项目,条件和判据。 2. 可靠性试验规定 根据IEC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美国军用标准,目前设立了14个试验项目(见后目录〕。 根据本公司成品标准要求,用户要求,质量提高要求及新产品研制、工艺改进等加以全部或部分采用上述试验项目。 常规产品规定每季度做一次周期试验,试验条件及判据采用或等效采用产品标准;新产品、新工艺、用户特殊要求产品等按计划进行。 采用LTPD的抽样方法,在第一次试验不合格时,可采用追加样品抽样方法或采用筛选方法重新抽样,但无论何种方法只能重新抽样或追加一次。 若LTPD=10%,则抽22只,0收1退,追加抽样为38只,1收2退。抽样必须在OQC检验合格成品中抽取。 3.可靠性试验判定标准。 (各电气性能的测试条件,参照器件各自的说明书所载内容) 环境条件 (1)标准状态 标准状态是指预处理, 后续处理及试验中的环境条件。论述如下:

环境温度: 15~35℃ 相对湿度: 45~75% (2)判定状态 判定状态是指初测及终测时的环境条件。论述如下: 环境温度: 25±3℃ 相对湿度: 45~75% 4.试验项目。 目录 高温反向偏压试验------------------------------------第4页压力蒸煮试验------------------------------------第6页正向工作寿命试验------------------------------------第7页高温储存试验------------------------------------第8页低温储存试验------------------------------------第9页温度循环试验------------------------------------第10页温度冲击试验------------------------------------第11页耐焊接热试验------------------------------------第12页可焊性度试验------------------------------------第13页拉力试验------------------------------------第14页弯曲试验------------------------------------第15页稳态湿热试验------------------------------------第16页变温变湿试验------------------------------------第17页正向冲击电流(浪涌电流)试验--------------------------第18页

浅谈软件系统可靠性

浅谈软件系统可靠性 1 概述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在军用与民用产品上的应用日益增多,软件缺陷所引发的产品故障,甚至灾难性事故也越来越严重,软件故障已成为高新技术产品发展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计算机系统发生故障,则其效益就会大幅度地消减,甚至完全丧失,从而使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陷入不可收拾的混乱状态。因此可以说,计算机系统的高可靠性是实现信息化社会的关键。 计算机系统硬件可靠性方面已有六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冗余技术、差错控制、故障自动检测、容错技术和避错技术等可靠性设计技术已经成熟。相比之下,软件可靠性的研究只有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加上软件生产基本上仍处于作坊式的手工制作,其提高软件可靠性的技术与管理措施还处于十分不完善的状况。20 世纪7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软件可靠性的研究集中于对软件可靠性模型进行比较和选择。90 年代以来,软件可靠性研究工作进展较快,主要集中在软件可靠性设计、软件可靠性测试与管理以及软件可靠性数据的收集这三个方面。 2 软件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2.1 软件可靠性的定义 1983年,美国IEEE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技术委员会对软件可靠性的定义如下: a)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软件不引起系统失效的概率,该概率是系统输入和系统使用的函数,也是软件中存在的错误的函数;系统输入将确定是否会遇到已存在的错误。 b)在规定的时间周期内,在所述条件下程序执行所要求的功能的能力。 软件可靠性定义中提到的“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在工程中有重要的意义。 定义中的“时间”有3种度量。第一种是日历时间,指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日、周、月和年等计时单元;第二种是时钟时间,指从程序运行开始到运行结束所用的时、分、秒;第三种是执行时间,指计算机在执行程序时实际占用的CPU 时间。 定义中所指的“条件”,是指环境条件,包括了与程序存储、运行有关的计算机及其操作系统。 2.2 影响软件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软件可靠性表明了一个程序按照用户的需求和设计的目标,执行其功能的正确程度。这要求一个可靠的程序应是正确的、完整的、一致的和健壮的。软件可靠性的决定因素是与输入数据有关的软件差错,正是因为软件中的差错引起了软件故障,使软件不能满足需求。影响软件可靠性的因素主要包括: 1、软件开发的支持环境; 2、软件的开发方法;

几种常见软件可靠性测试方法综述及应用对比(精)

几种常见软件可靠性测试方法综述及应用对比 上海交通大学陈晓芳 [摘要]软件可靠性测试是软件可靠性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满足软件可靠性要求、评价软件可靠性水平及验证软件产品是否达到可靠性要求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研究了软件可靠性测试的基本概念,分析、对比了几种软件可靠性测试主要方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软件可靠性软件可靠性测试软件测试方法 引言 软件可靠性工程是指为了满足软件的可靠性要求而进行的一系列设计、分析、测试等工作。其中确定软件可靠性要求是软件可靠性工程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软件可靠性测试是在软件生存周期的系统测试阶段提高软件可靠性水平的有效途径。各种测试方法、测试技术都能发现导致软件失效的软件中残存的缺陷,排除这些缺陷后,一般来讲一定会实现软件可靠性的增长,但是排除这些缺陷对可靠性的提高的作用却是不一样的。其中,软件可靠性测试能最有效地发现对可靠性影响大的缺陷,因此可以有效地提高软件的可靠性水平。 软件可靠性测试也是评估软件可靠性水平,验证软件产品是否达到软件可靠性要求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 一、软件可靠性测试概念 “测试”一般是指“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但是在不同的开发阶段、对于不同的人员,测试的意义、目的及其采用的方法是有差别的。在软件开发的测试阶段,测试的主要目的是开发人员通过运行程序来发现程序中存在的缺陷、错误。而在产品交付、验收阶段,测试主要用来验证软件产品是否达到用户的要求。或者说,对于开发人员,测试是发现缺陷的一种途径、手段,而对于用户,测试则是验收产品的一种手段。

二、软件测试方法 软件测试方法有以下几个主要概念:白盒测试、黑盒测试、灰盒测试。 白盒测试(W h ite-box testing或glass-box testing是通过程序的源代码进行测试而不使用用户界面。这种类型的测试需要从代码句法发现内部代码在算法,溢出,路径,条件等等中的缺点或者错误,进而加以修正。 黑盒测试(B lack-box testing是通过使用整个软件或某种软件功能来严格地测试,而并没有通过检查程序的源代码或者很清楚地了解该软件或某种软件功能的源代码程序具体是怎样设计的。测试人员通过输入他们的数据然后看输出的结果从而了解软件怎样工作。通常测试人员在进行测试时不仅使用肯定出正确结果的输入数据,而且还会使用有挑战性的输入数据以及可能结果会出错的输入数据以便了解软件怎样处理各种类型的数据。 灰盒测试(Gray-box testing就像黑盒测试一样是通过用户界面测试,但是测试人员已经有所了解该软件或某种软件功能的源代码程序具体是怎样设计的,甚至于还读过部分源代码,因此测试人员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某种确定的条件或功能的测试。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如果你知道产品内部的设计和透过用户界面对产品有深入了解,你就能够更有效和深入地从用户界面来测试它的各项性能。 1、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透明盒测试、逻辑驱动测试或基于代码的测试。白盒测试是一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盒子指的是被测试的软件,白盒指的是盒子是可视的,你清楚盒子内部的东西以及里面是如何运作的。 白盒的测试用例需要做到: (1保证一个模块中的所有独立路径至少被使用一次; (2对所有逻辑值均需测试true和false;

软件测试复习题汇总

软件测试总复习题 一、单选 1.对程序中已发现的错误进行错误定位和确定出错性质,并改正这些错误,同时修改相关 的文档,称为(B) A)测试B)调试 C)错误分析D)验证 2.数据流覆盖关注的是程序中某个变量从其声明、赋值到引用的变化情况,它是下列哪一 种覆盖的变种(A) A)语句覆盖B)控制覆盖C)分支覆盖D)路径覆盖 3.程序的流程图如下图所示,采用路径覆盖法进行测试,则至少需要几个测试用例可以覆 盖所有可能的路径(C) A)5 B)6 C)7 D)8 4.如果一个判定中的复合条件表达式为(A > 1)or(B <= 3),则为了达到100%的条件 覆盖率,至少需要设计多少个测试用例(B) A)1 B)2 C)3 D)4 5.自底向上单元测试的策略是首先对模块调用图上的哪一层模块进行测试(A) A)最底层B)下一层 C)最高层 D)上一层 6.基本路径测试满足( B) A)语句覆盖B)路径覆盖 C)分支覆盖 D)条件覆盖 7.集成测试对系统内部的交互以及集成后系统功能检验了何种质量特性(B) A)正确性B)可靠性 C)可使用性 D)可维护性 8.在软件性能测试中,下列指标中哪个不是软件性能的指标( D ) A)响应时间B)吞吐量 C)资源利用率 D)并发进程数 9.下列关于软件性能测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性能测试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软件缺陷

B)压力测试与负载测试的目的都是为了探测软件在满足预定性能需求的情况下所能负担的最大压力 C)性能测试通常要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才能获得测试结论 D)在性能下降曲线上,最大建议用户数通常处于性能轻微下降区与性能急剧下降区的交界处 10.下列关于软件可靠性测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A)发现软件缺陷是软件可靠性测试的主要目的 B)软件可靠性测试通常用于有可靠性要求的软件 C)在一次软件可靠性测试中,执行的测试用例必须完全符合所定义的软件运行剖面D)可靠性测试通常要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才能获得测试结论 11.下列关于面向对象软件测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在测试一个类时,只要对该类的每个成员方法都进行充分的测试就完成了对该类充分的测试 B)在存在多态的情况下,为了达到较高的测试充分性,应对所有可能的绑定都进行测试 C)假设类B是类A的子类,如果类A已进行了充分的测试,在测试类B时不必测试任何类B继承类A的成员方法 D)对于一棵继承树上的多个类,只有处于叶节点的类需要测试 12.下列哪种测试不属于面向对象单元测试考虑的范畴(D) A)成员方法的测试B)类的测试 C)类树的测试D)多个相互协作的类树的测试 13.下列关于面向对象集成测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大突击集成是面向对象集成测试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 B)自底向上集成和自顶向下集成都需要为集成测试开发大量代码 C)协作集成在任何情况下都优于自底向上集成和自顶向下集成 D)高频集成是以自底向上集成为基础,利用冒烟测试进行的集成测试 14.下列有关测试过程V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验收测试应确定程序的执行是否满足软件设计的要求 B)系统测试应确定系统功能和性能的质量特性是否达到系统要求的指标 C)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应确定软件的实现是否满足用户需要或合同的要求

可靠性试验相关标准清单

可靠性试验相关标准 GB/T 3187-1994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 GB/T 4888-1985 故障树名词术语和符号 GB/T 5329-1985 试验筛选与筛分试验术语 GB/T 7289-1987 可靠性、维修性与有效性预计报告编写指南 GB/T 7826-1987 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程序 GB/T 7827-1987 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可靠性预计程序 GB/T 7828-1987 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可靠性设计评审 GB/T 7829-1987 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故障树分析程序 GB/T 9586-1988 荧光数码显示管加速寿命试验方法 GB/T 15174-1994 可靠性增长大纲 GB/T 10593.1-198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参数测量方法振动 GB/T 10593.2-199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参数测量方法盐雾 GB/T 10593.3-199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参数测量方法振动数据处理和归纳 GB/T 2423.1-19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 GB/T 2423.2-19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 GB/T 2423.3-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B/T 2423.4-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 2423.6-199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b和导则:碰撞 GB/T 2423.7-199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c和导则:倾跌与翻倒(主要用于设备型样品) 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 GB/T 2423.9-199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b:设备用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B/T 2423.10-199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 GB/T 2423.11-199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d:宽频带随机振动一般要求 GB/T 2423.12-199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da:宽频带随机振动高再现性 GB/T 2423.13-199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db:宽频带随机振动中再现性 GB/T 2423.14-199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dc:宽频带随机振动低再现性 GB/T 2423.15-199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Ga和导则:稳态加速度 GB/T 2423.16-199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J和导则:长霉试验方法 GB/T 2423.17-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 GB/T 2423.18-2000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b:盐雾,交变(氯化钠溶液) GB/T 2423.19-198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c:接触点和连接件的二氧化硫试验方法 GB/T 2423.20-198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d:接触点和连接件的硫化氢试验方法 GB/T 2423.21-198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M:低气压试验方法 GB/T 2423.22-198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N:温度变化试验方法 GB/T 2423.23-199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试验Q:密封 GB/T 2423.24-199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Sa:模拟地面上的太阳辐射 GB/T 2423.25-199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Z/AM:低温/低气压综合试验 GB/T 2423.26-199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Z/BM:高温/低气压综合试验 GB/T 2423.27-198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Z/AMD:低温/低气压/湿热综合试验方法 GB/T 2423.28-198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T:锡焊试验方法 GB/T 2423.29-199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U:引出端及整体安装强度

I T可靠性测试方法

IGBT可靠性测试方法 IGBT的寿命通常长达数十年,因此倘若不采取特殊的测试手段而使器件在正常情况下工作直至失效是不现实的,寻求一种有效地测试手段就显得非常必要。通常的测试手段有加速寿命测试(HALT,HighLyAcceLeratedLifeTest),HASS (HighLyAcceLeratedStressScreen)、功率循环、温度循环几种。本文着重介绍功率循环和温度循环测试方法。 1.功率循环测试 在给定的温度和循环次数条件下,收集工作中器件的相关参数。在测试前,器件的工作温度已经被调节到合适的点并且器件已经上电。功率循环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7]; a)恒功率:对于任何单个器件,功率在加热期间置为预先设定的值,在关断 期间要么不加功率负载。这通常涉及开环控制,预先设定的值也会因散热区别而异; b)变功率:为了使散热达到最快的速率,在加热或散热期间功率出于变化状 态,此模式下闭环控制很受人们亲睐; c)恒散热:同恒功率相匹配,散热要么控制在预先设定的值(散热期间或整 个测试期间),要么关断(加热期间),此模式为开环控制; d)变散热:在加热或散热期间,散热的速率是变化的。此模式可增加循环速 率。 图1是恒功率/恒散热和变功率/恒散热测试的对比。 图1功率循环方式 2.温度循环测试 将器件放在温度控制箱中,不断调节温度箱内的温度如图2所示。通常情况下,实验将高温条件设为150℃,放置20分钟,低温设为-40℃,放置20分钟,常温25℃,放置10分钟。温度变化的步长大约10℃每分钟[10]。 图2温度循环测试方式

3.IGBT失效判定标准[9] 因IGBT芯片以及续流二极管均被封装在模块的内部,因此不能实时监测出内部发生的变化,只有通过测量电气参数的方法间接推断器件的状态,通常包括集射极电压、阈值电压和漏电流。 Vce偏移量超出初始值的20% 该方法是极容易被提出的,使用该准则时必须注意两点:①门极电压必须保持在15V;②通过器件的电流必须为额定电流。看似简单的测试手段在实际中并没有那么实用,原因在于:不同的功率测试中,条件不一样,测出的Vce千差万别。例如在铝导线脱落造成的器件失效模型中,Vce仍然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发生明显的变化,而在器件内部金属重构造成的失效模型中,Vce在实验的起点就发生线性增长的情况。 阈值电压变化超出初始值的20% 该测试准则为:2000,5000,10000次循环测试结束后中断实验,并进行测量,在测量时要保证不加门极电阻。 器件漏电流变化 在门极电压为20V时,如果门极的漏电流超出1uA,则可认为该器件失效。

IC产品可靠性测试包含的内容

可靠性测试 第1 页共12 页 可靠性测试内容 可靠性测试应该在可靠性设计之后,但目前我国的可靠性工作主要还是在测试阶段,这里将测试放在前面(目前大部分公司都会忽略最初的可靠性设计,比如我们公司,设计的时候,从来都没有考虑过可靠性,开发部的兄弟们不要拿砖头仍我……这是实话,只有在测试出现失效后才开始考虑设计)。 为了测得产品的可靠度(也就是为了测出产品的MTBF),我们需要拿出一 定的样品,做较长时间的运行测试,找出每个样品的失效时间,根据第一节的公式计算出MTBF,当然样品数量越多,测试结果就越准确。但是,这样的理想测 试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对这种测试而言,要等到最后一个样品出现故障――需要的测试时间长得无法想象,要所有样品都出现故障——需要的成本高得无法 想象。 为了测试可靠性,这里介绍:加速测试(也就增加应力*),使缺陷迅速显现;经过大量专家、长时间的统计,找到了一些增加应力的方法,转化成一些测试的项目。如果产品经过这些项目的测试,依然没有明显的缺陷,就说明产品的可靠性至少可以达到某一水平,经过换算可以计算出MTBF(因产品能通过这些测试, 并无明显缺陷出现,说明未达到产品的极限能力,所以此时对应的MTBF 是产品的最小值)。其它计算方法见下文。(*应力:就是指外界各种环境对产品的破坏力,如产品在85℃下工作受到的应力比在25℃下工作受到的应力大;在高应力下工作,产品失效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一、环境测试 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有不同的使用环境(有些安装在室外、有些随身携带、 有些装有船上等等),会受到不同环境的应力(有些受到风吹雨湿、有些受到振动与跌落、有些受到盐雾蚀侵等等);为了确认产品能在这些环境下正常工作,国标、行标都要求产品在环境方法模拟一些测试项目,这些测试项目包括: 1). 高温测试(高温运行、高温贮存); 2). 低温测试(低温运行、低温贮存); 3). 高低温交变测试(温度循环测试、热冲击测试); 4). 高温高湿测试(湿热贮存、湿热循环); 5). 机械振动测试(随机振动测试、扫频振动测试); 6). 汽车运输测试(模拟运输测试、碰撞测试); 7). 机械冲击测试; 8). 开关电测试; 9). 电源拉偏测试; 10).冷启动测试; 11).盐雾测试;

什么是软件可靠性

关于软件可靠性 什么的软件可靠性? 软件可靠性是指在给定时间内,特定环境下软件无错运行的概率。 软件可靠性的内容 软件可靠性包含了以下三个要素: 1.规定的时间 软件可靠性只是体现在其运行阶段,所以将“运行时间”作为“规定的时间”的度量。“运行时间”包括软件系统运行后工作与挂起(开启但空闲)的累计时间。由于软件运行的环境与程序路径选取的随机性,软件的失效为随机事件,所以运行时间属于随机变量。 2.规定的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指软件的运行环境。它涉及软件系统运行时所需的各种支持要素,如支持硬件、操作系统、其它支持软件、输入数据格式和范围以及操作规程等。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软件的可靠性是不同的。具体地说,规定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描述软件系统运行时计算机的配置情况以及对输入数据的要求,并假定其它一切因素都是理想的。有了明确规定的环境条件,还可以有效判断软件失效的责任在用户方还是研制方。 3.规定的功能 软件可靠性还与规定的任务和功能有关。由于要完成的任务不同,软件的运行剖面会有所区别,则调用的子模块就不同(即程序路径选择不同),其可靠性也就可能不同。所以要准确度量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必须首先明确它的任务和功能。 软件可靠性的测试 软件可靠性测试的目的 软件可靠性测试的主要目的有:

(1)通过在有使用代表性的环境中执行软件,以证实软件需求是否正确实现。 (2) 为进行软件可靠性估计采集准确的数据。估计软件可靠性一般可分为四个步骤,即数据采集、模型选择、模型拟合以及软件可靠性评估。可以认为,数据采集是整个软件可靠性估计工作的基础,数据的准确与否关系到软件可靠性评估的准确度。 (3)通过软件可靠性测试找出所有对软件可靠性影响较大的错误。 软件可靠性测试的特点 软件可靠性测试不同于硬件可靠性测试,这主要是因为二者失效的原因不同。硬件失效一般是由于元器件的老化引起的,因此硬件可靠性测试强调随机选取多个相同的产品,统计它们的正常运行时间。正常运行的平均时间越长, 则硬件就越可靠。软件失效是由设计缺陷造成的,软件的输入决定是否会遇到软件内部存在的故障。因此,使用同样一组输入反复测试软件并记录其失效数据是没有意义的。在软件没有改动的情况下,这种数据只是首次记录的不断重复,不能用来估计软件可靠性。软件可靠性测试强调按实际使用的概率分布随机选择输入,并强调测试需求的覆盖面。软件可靠性测试也不同于一般的软件功能测试。相比之下,软件可靠性测试更强调测试输入与典型使用环境输入统计特性的一致,强调对功能、输入、数据域及其相关概率的先期识别。测试实例的采样策略也不同,软件可靠性测试必须按照使用的概率分布随机地选择测试实例,这样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可靠性估计,也有利于找出对软件可靠性影响较大的故障。 此外,软件可靠性测试过程中还要求比较准确地记录软件的运行时间,它的输入覆盖一般也要大于普通软件功能测试的要求。 对一些特殊的软件,如容错软件、实时嵌入式软件等,进行软件可靠性测试时需要有多种测试环境。这是因为在使用环境下常常很难在软件中植入错误,以进行针对性的测试。 软件可靠性测试的效果 软件可靠性测试是软件可靠性保证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经过软件可靠性测试的软件并不能保证该软件中残存的错误数最小,但可以保证该软件的可靠性达到较高的要求。从工程的角度来看,一个软件的可靠性高不仅意味着该软件的失效率低,而且意味着一旦该软件失效,由此所造成的危害也小。一个大型的工程软件没有错误是不可能的,至少理论上还不能证 明一个大型的工程软件能没有错误。因此,保证软件可靠性的关键不是确保软件没有错误,而是要确保软件的关键部分没有错误。更确切地说,是要确保软件中没有对可靠性影响较大的错误。这正是软件可靠性测试的目的之一。软件可靠性测试的侧重点不同于一般的软件功能测试,其测试实例设计的出发点是寻找对可靠性影响较大的故障。因此,要达到同样的可靠性要求,可靠性测试比一般的功能测试更

可靠性增长与可靠性增长试验

众所周知,产品的可靠性是由设计决定的。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设计缺陷总是难免的,产品在研制阶段往往达不到用户的可靠性要求,因此必须开展可靠性增长活动。 必须指出,可靠性增长活动不是针对设计低劣的产品的,而是针对经过认真设计仍然由于某些技术原因达不到要求的产品,而且可靠性增长活动比可靠性设计活动所需的资源和时间都多。 1、概述可靠性增长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看,早期有关可靠性增长的一些工作主要集中在管理方面。1970年Selby和Miller研制的可靠性计划与管理(RPM)模型是联系可靠性要求和实施计划的管理工具,可帮助确定所需样品数和设计方案通过增长过程的成熟时间,并可监测进展情况,评价对原计划进行调整的必要性。但大多数情况下提及可靠性增长这一话题时,讨论的重点都是可靠性增长试验。一般而言,为了证明设计的正确性以及设计中使用的模型和分析工具的有效性,试验是开发的标准、必要部分。对于可靠性增长试验,大量的工作被用于研制各种统计模型,以便计划和跟踪通过试验所取得的可靠性增长。由于试验费用很高,因此自然会把很多精力放在研制好的模型和注重可靠性增长过程上。我们知道最常用的模型是Duane模型。Duane的观点是把整个重点放在试验中发现失效,然后通过重新设计予以排除。在笔者参加的某次“可靠性与风险分析先进课题”系列专题会议会议上,分组讨论中有一组的主题是“可靠性增长的范围和目的”。会上讨论了把试验作为实现可靠性增长首选方法的状况。其中一位成员提出,象卫星这样的产品,由于成本高,供试验的物品有限,因而极少可能进行那种和可靠性增长有关的试验。对这种系统如何实现可靠性增长呢? 2、可靠性增长更广泛的

华为客户可靠性测试标准

1 测试标准框架 1.1 整体框架 1.2 测试样品数 1.3 不同工艺测试项选择 2 外观等级面划分 2.1 外观等级面定义 3 测量条件及环境的要求 3.1 距离 3.2 时间 3.3 位置 3.4 照明 3.5 环境 4 表面处理可靠性测试方法 4.1 膜厚测试 4.1.1 试验目的 4.1.2 试验条件 4.1.3 合格判据 4.2 抗MEK(丁酮)测试 4.2.1 试验目的 4.2.2 试验条件 4.2.3 程序 4.2.4 合格判据 4.3 附着力测试 4.3.1 试验目的 4.3.2 试验条件 4.3.3 程序 4.3.4 合格判据 4.3.5 等级描述说明 4.3.6 测试工具 4.4 RCA纸带耐磨测试 4.4.1 试验目的 4.4.2 试验条件 4.4.3 程序 4.4.4 合格判据 4.5 酒精摩擦测试 4.5.1 试验目的 4.5.2 试验条件 4.5.3 程序 4.5.4 合格判据 4.6 橡皮摩擦测试 4.6.1 试验目的 4.6.2 试验条件 4.6.3 程序 4.6.4 合格判据 4.7 振动摩擦测试 4.7.1 试验目的 4.7.2 试验条件 4.7.3 程序 4.7.4 合格判据 4.7.5 说明 4.8 铅笔硬度测试

4.8.1 试验目的4.8.2 试验条件4.8.3 程序 4.8.4 合格判据4.8.5 测试工具4.9 抗脏污测试 4.9.1 试验目的4.9.2 试验条件4.9.3 程序 4.9.4 合格判据4.10 牛顿笔测试 4.10.1 试验目的4.10.2 试验条件4.10.3 程序 4.10.4 合格判据4.10.5 说明 4.11 显微维氏硬度测试4.11.1 试验目的4.11.2 试验条件4.11.3 程序 4.11.4 合格判据4.12 耐化妆品测试 4.12.1 试验目的4.12.2 试验条件4.12.3 程序 4.12.4 合格判据4.13 耐手汗测试 4.13.1 试验目的4.13.2 试验条件4.13.3 程序 4.13.4 合格判据4.13.5 说明 4.14 低温存储 4.14.1 试验目的4.14.2 试验条件4.14.3 程序 4.14.4 合格判据4.15 高温存储 4.1 5.1 试验目的4.15.2 试验条件4.15.3 程序 4.1 5.4 合格判据4.16 交变湿热 4.16.1 试验目的4.16.2 试验条件4.16.3 程序 4.16.4 合格判据4.17 温度冲击 4.17.1 试验目的4.17.2 试验条件4.17.3 程序

可靠性测试标准

更履历 审核批准

4214电池/电池盖装配寿命测试 ........................................ ... .. (13) 4.2.15手写笔插拔寿命测试 (14) 4.2.16触摸屏点击/划线寿命测试 ...................................... (14) 4.2.17手机反复拆卸/重组装寿命测试...................................... ..14 4.2.18手机喇叭寿命测试 .................................................... .14 4.3环境应力测试. (15) 4.3.1样机数量及其分配....................................... . .. (15) 4.3.2高温操作测试 (15) 4.3.3高温储存测试 (15) 4.3.4低温操作测试 (16) 4.3.5低温储存测试 (16) 4.3.6温度冲击测试 (16) 4.3.7 湿热测试 (17) 4.4特殊条件测试 (17) 4.4.1盐雾测试......................................................... 17.. 4.4.2沙尘测试........................................... .. .. (18) 4.4.3ESD 测试.......................................................... .18 4.4.4EMC 测试......................................................... ..19 4.5包装测试................................................................. 20.. 4.5.1 包装振动测试...................................... .... . (20) 4.5.2包装跌落测试........................................ .... . (20) 4.5.3 包装储存测试...................................... .. .. (21)

设备软件可靠性测试

设备软件可靠性测试 设备为达到连续可运行目标,除了在硬件设计中考虑器件可连续无故障运行外,很重要的方面是软件在各种条件下可经受考验,持续工作。这需要在实现基本功能前提下,在软件中设计一系列容错性逻辑去保证。 为全面评估软件容错性和故障恢复能力,测试需要制造或模拟一系列条件,包括内部硬件故障条件、外部恶意攻击条件、偶发过载条件、软件资源耗尽条件、周边环境故障条件以及长时间正常负荷持续运行模拟。为了在产品开发的不同阶段组织针对性测试,这些测试行为又被明确定义并归类。 测试分类 1、协议健壮性测试 协议健壮性测试是为了找出特定协议的具体实现代码的弱点。是一种以破坏性手段去尝试运行软件的行为,通过用户接口的异常输入,使用异常协议消息交互引导软件进入未定义或未保护的状态。 对软件系统而言,合法输入组合以外的输入往往超出正常输入的组合,软件运行中总会遇到一些预期之外的输入。因此,软件需要有严格的合法性检查才能避免进入未知状态。协议健壮行测试的目标就是尽可能找出软件保护不周的问题。 在软件测试的早期阶段进行的参数边界值测试就属于健壮性测试的一部分。比如一个用户接口接受1-100的整数输入,那么1和100就是合法边界,大于100和小于1的输入都是非法输入。其他非整数型的输入也属于非法值,包括故意破坏检查输入条件的代码的一些组合(如超长输入值,空输入,格式化字符等)。软件面对的接口除了最终用户可见的部分之外,还有大量的软件组件之间的不可见部分,以及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接口。 除了单一输入的简单合法性判断,软件在组合输入和特定状态下可接受输入的定义更为复杂。为确认软件在各种条件下的运行正常,测试需要尝试尽可能多的组合。复杂的通信协议除了定义有逻辑化结构的报文格式,还有一系列的内部状态,要测试人员完全手工方式遍历这些状态,并且构造所有可能的异常组合输入条件是无法想象的,因此需要专用的测试工具和仪器专门检测软件对各种协议变异报文的处理。目前,商用化的测试工具已经很多,比如IxDefend协议健壮性测试套件和MuDynamics的fuzzing测试套件是比较强大的。为了达成在特定状态下注入错误,测试套件需要先完成一些合法的交互过程,使被测目标达到预设状态,然后再注入异常。复杂的协议需要事先配置很多参数去达成这种交互,而变异输入的变化和组合数量非常庞大,一个复杂协议经常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测试用例,尽管有自动化测试工具,这种测试运行也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对参数的调整是测试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系统测试的角度,观测协议健壮性的测试结果是比较困难的,一般是从系统外部观察整机是否存在异常,正在被测试的协议功能有没有停止响应,正常用户请求是否得到及时处理,设备的性能有没有下降。最容易被观测到现象是系统死锁或重启,系统性能变化或主要功能异常也能被及时发现。而一些细微的功能异常或资源耗费,很容易被测试人员忽视,在这里,测试工具也无能为力。 以IxDefend测试TLS-Server举例。 完成测试仪器与被测试设备的物理连接,并且将端口配置IP地址,开启TLS-Server服务。 通过测试仪器的GUI控制界面装入TLS Server测试套件,。 配置TLS Server测试所需要的参数,包括被测试设备IP、TLS服务端口、超时时间等,。 点击开始按钮启动测试运行。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程序FMEA

1.目 的: 1.1對產品設計及其制程中的潛在失效影響效應建立認知并予以評價。 1.2確認系列措施及消除或降低失效發生的機會。 1.3建立產品設計及其制程的文件記錄。 2.范 圍﹕ 2.1DFMEA :所有新產品在開發初期﹐收到客戶設計資料后,并進行可行性評估與規划之前均適用。 2.2 PFMEA ﹕ 2.2.1在APQP 的制程設計與開發驗証階段實施。 2.2.2對新制程或將修訂的制程實施。 3.權 責﹕ 3.1制訂﹕DFMEA 由開發部主要跨功能小組訂定﹔PFMEA 由生產部主要跨功能小組訂定。 3.2審查﹕由各主要跨功能小組組長審查并督導落實執行。 3.3核准﹕管理代表核准。 4.定 義﹕ 4.1失效模式﹕指產品或過程可能不能滿足設計意圖或過程要求的方式或方法。 5.作業內容﹕按設計或制程FMEA 表格執行,以下簡介FMEA 表的制作﹕ 5.1 FMEA 表編號﹕編號原則如右圖 5.2項目﹕填入要分析之產品型別。 部門﹕填入要分析之工序。 5.3制定部門﹕填入主導FMEA 單位別。 5.4編制人﹕填入主導完成FMEA 工程師的名字。 5.5次系統 / 機種﹕填入客戶產品名稱。 5.6生效日期﹕填入FMEA 最新發布日期。 5.7 FMEA 日期( 原 始 )﹕填入最初FMEA 制定日期。 5.8核心小組﹕填入跨功能小組所有成員姓名。 5.9功能 / 作業要求或目的﹕盡可能簡潔地填入被分析部位(制程)的功能或作業要求,如果項目包 含一個以上有不同功能或(制程)作業要求時﹐則列出所有項目。 5.10潛在失效模式﹕ D(P) 03 04 25 01 流 水 號 日 月 年 設 計 ( 制程 )

可靠性测试标准

丝印、喷油产品测试要求 1.0目的 指导检查员正确地进行可靠性测试,保证本公司产品满足客户品质要求。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所有需丝印、喷油加工产品的可靠性测试。 3.0定义 3.1.可靠性:即产品在规定条件下进行的环境模拟测试,其品质特性和耐受性能达到规定的要求。 3.2.测试周期,即在往返测试中,往返各一次为一个测试周期。 3.3.单项测试:即每一个产品有多项测试要求时每一个部件只完成其中的一项测试。 3.4.多项测试:即每一个产品有多项测试要求时,每一个部件要完成2个或以上的测试项目。4.0职责 检查员应按此指引作业,保证产品达到客户的品质要求。 5.0工作步骤 5.1产品的丝印、喷油可靠性测试(包括没有明确测试要求的产品) 5.1.1测试材料及工具 5.1.1.1 78%浓度的酒精 5.1.1.2 95%浓度的酒精 5.1.1.3 200g的铁锤 5.1.1.4 粗纹的干净白布 5.1.1.5 3M 600测试胶纸 5.1.1.6 界刀 5.1.1.7 恒温恒湿炉 5.1.1.8 RCA纸带测试机 5.1.1.9 测试专用纸带 5.1.1.10 热熔胶 5.1.1.11剪钳 5.1.2 酒精测试(每次测试1—2PCS) 5.1.2.1 把粗纹的干净白布包在200g的铁锤上,包好之后用95%浓度的酒精浸润,然后将此浸润后的铁锤在丝印字钮上水平移动来回摩擦,行程30mm,频率20周期(40次)/分钟,连续摩擦50周期(100次),(移印字钮用95%浓度的酒精进行测试)。 5.1.2.2 字钮之外的其它物料用78%浓度的酒清进行测试,方法同5.1.2.1 5.1.2.3 酒清测试接受标准:测试样品测试后不褪色,不脱油,无臌胀。 5.1.3 胶纸测试(每次测试2—4PCS) 5.1.3.1 胶纸测试方法:取样品平坦部分,用界刀纵横划100个1mmX1mm的小方格(如图1),丝印也需要划方格,深度以能见底材为准,不宜过深,过深刀口附近漆膜将会翻起,影响测试,然后用3M测试胶纸紧贴在上面,用手指肉体部分或橡皮压平,然后拉着胶纸尾部以90°角方向突然向上提起同一部位连续测试10次(如图2)。 5.1.3.2 胶纸测试接受标准: a.附著力=未脱落漆膜的方格数/100; b.每小格内如果漆膜脱落面积小于方格面积的1/5可视为未脱落(如图3) c.按前a,b点判定胶纸测试接受标准:附著力为100/100方为合格 5.1.4 高温高湿测试(每种货每天平均取样不少于测试3PCS,此测试当客户有要求时才做) 5.1.4.1 将塑胶喷油试样在过炉烘干4小时后存在温度为60±2°C,温度90%±3%之恒温恒湿炉中存放48H 5.1.4.2 高温高湿测试接受标准:室温后观察漆膜无皱纹、起泡、裂纹、剥落及明显的失光等现象 为合格(由于底材老化引起的变色,失色应不影响判定)。 5.1.5 RCA测试(现只有中建产品需做此项测试) 5.1.5.1 测试方法:用剪钳将需测试之胶件取较平坦处剪下2—3cm2 ,用热熔胶纸将其固定在RCA 纸带测试机上,将测试头对需测试位置,装好纸带,根据各种胶件测试规格的不同相应的

可靠性试验内容

目录 版本历史 1.0目测检查 2.0振动和运输试验 3.0坠落试验 4.0潮湿试验 5.0低温开机试验 6.0温度循环试验 7.0贮藏试验 8.0高温试验 9.0冷藏/解冻试验 10.0钮拉力试验 11.0机壳压力试验 12.0按钮/开关循环试验 13.0内部活动器件寿命试验 14.0提手拉力试验 15.0调测系统寿命试验 16.0成品机寿命试验 17.0表面处理试验 18.0记录表 1.0目测检查 1.1产品外部及功能检查 1.1.1检查包装箱 要求:包装后的包装箱无损伤,型号正确,印刷清晰,外面印刷的内容完整清晰, 符合设计要求。 1.1.2将样机从包装盒中取出,检查包装材料是否正确,保护用的物料是否有损伤。

1.1.3检查机器是否摆放正确,固定良好,包装是否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 1.1.4样机移出后,检查: a)说明书,保修卡,合格证等文件是否完整齐全,内容是否合适; b)配件数量和种类符合设计的要求; c)追溯表序列号与产品序列号一致。 1.1.5检查整机产品是否有外观的缺陷,如机壳有凹痕、断裂、弯曲或镜离,夹物等, 整机外观符合外观规范要求。 1.1.6检查电源线,长度是否正确,线径规格符合要求,有无刮伤,露铜等缺陷。 1.1.7检查所有的开关/按键/按钮,制是否安装正确,功能正常,要求对所有的按键等 可操作的活动按钮/按键/开关等操作一遍进行检查。 1.1.8检查机器程序是否为最新的受控版本。 1.1.9检查整机运行噪声是否符合要求。 1.1.10检查机器外部螺钉等紧固方式是否紧固,外观缝隙是否均匀,颜色是否匹配,密 封有无破损。 1.2产品内部检查 1.2.1检查机器在客户端使用中可拆卸部件是否容易拆卸和安装,需要密封处是否 有肉眼可见缺陷。 1.2.2拆下机器外壳,检查机器内部装配是否有异常。 1.2.3拆螺丝时注意螺丝是否松、滑牙。 1.2.4检查各组件和元器件是否装配正确。 1.2.5检查走线和管路是否整齐规范。 1.2.6观察是否有裂痕、缺失、多余、松动等缺陷。 1.2.7检查整机气路泄漏是否符合要求。 1.2.8按照出厂测试的要求进行整机性能、安规测试。 2.0振动和运输试验(公司内部没有振动台和运输台,可外测) 振动试验 2.1试验目的模拟振动和运输过程中的振动情况,测试包装件的强度及其对包装件的保护 能力。 2.2试验步骤 2.2.1将通过的目测检查的机器重新包装后摆放在振动机的台面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