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脂肪酸(NEFA)检测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血清游离脂肪酸_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血清游离脂肪酸_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 血清游离脂肪酸
内容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血清游离脂肪酸 >>>
别名: 非脂化脂肪酸。
医学检验·各论:血清游离脂肪酸 >>>
简介:
游离脂肪酸又称非酯化脂肪酸 (nonestesterified fatty acid NEF方法,并要避免脂肪水解 产生的脂肪酸的干扰。
医学检验·各论:血清游离脂肪酸 >>>
正常值: 酶法(37℃):400~900μmol/L。
医学检验·各论:血清游离脂肪酸 >>>
相关检查: 长碳链脂肪酸。
医学检验·各论:血清游离脂肪酸 >>>
相关症状: 脂肪痢、血清酶学改变、内脏性肥胖。
医学检验·各论:血清游离脂肪酸 >>>
相关疾病: 心肌梗死、糖原贮积病Ⅰ型、小儿遗传性 果糖不耐受、血色病、肝硬化、肢端肥大 症、肝炎、库欣综合征、巨人症。
医学检验·各论:血清游离脂肪酸 >>>
临床意义:
(1)升高:糖尿病、糖原累积病、甲 状腺功能亢进症、褐色细胞瘤、肢端肥大 症、巨人症、库欣综合征、重症肝损害、 心肌梗死、妊娠后期、阻塞性黄疸、肝炎、 肝硬化、血色病等。 (2)降低:甲状腺功 能减低症、艾迪生病、胰岛细胞瘤、脑垂 体功能减退症、降糖药或胰岛素使用过量 等。
谢谢!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贾丽杰;杨柳;李拥军
【期刊名称】《中国妇幼保健》
【年(卷),期】2005(20)7
【摘要】目的: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

方怯:采用氧化酶法测定GDM组、正常妊娠组和健康非妊娠组各30例妇女的空腹血清中的FFA浓度,以稳态模型Homamodel公式评估IR。

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FFA浓度,高于正常妊娠组和健康非妊娠组(P<0. 05)。

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可引起血清FFA浓度升高;高FFA血症是妊娠期糖尿病发展进程的重要危险因素。

【总页数】2页(P849-850)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游离脂肪酸;胰岛素抵抗
【作者】贾丽杰;杨柳;李拥军
【作者单位】沈阳市妇婴医院;沈阳市妇幼保健所;沈阳市铁西区妇婴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4.25
【相关文献】
1.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J], 丁玉洪
2.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与胱抑素C的相关性研究 [J], 何恩萍;全晖
3.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的检测 [J], 易斌;李小洁
4.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的检测意义 [J], 冯兴梅
5.叶酸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游离脂肪酸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研究[J], 强金萍;王彦芳;魏新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文 章 编 号 :0 3 1 8 ( 0 9 0 —0 5 —0 10 — 3 3 2 0 ) 2 1 5 2 中 图 分 类 号 : 1 . 4 R 7 4 2 +6

文献标识码 : A
为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的病 因, 以便 为 妊 娠 期 高 血 压 疾病的预防及诊治 寻找新 的思 路 , 们 检测 4 我 O例 子 痫 前 期 患 者 血 清 游 离 脂 肪 酸 (reftyai, F 浓 度 , 与 3 fe at cd F A) 并 6例 正 常 妊 娠 妇 女 进 行 对 比分 析 , 果 报 道 如 下 。 结
资 料 与 方 法
其 量 与 游 离 脂 肪 酸 的含 量 成 正 比 , 铜 试 剂 测 定 其 中铜 离 子 用 的 含 量 , 可推 算 出 游 京 建 即
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 4统计学处理 . 实 验 数 据均 采 用 S S 1. P S 1 0软 件 进 行 统
1 2例 , 重度 2 8例 , 以同期住 院分娩 的正 常妊娠妇 女 3 6例为对照 组 , 测定 比较各组 的 F A 水平 。结 果 F 度) 的血清 F A浓度均显 著高 于对照组 ( F P均<O 0 ) 重度组又显著高于轻度组(P<O 0 ) .1 , . 5 。结论
女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 , 提示 高 游 离脂 肪 酸血 症 可 能在 子痫 前期 的 发生 发 展 中起 作 用 。 【 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 关 子痫 前 期 ; 游离 脂 肪 酸
右 江 医 学 2 0 年 第 3 第 2期 09 7卷

1 ・ 55
子痫 前 期 患 者 血清 游 离 脂肪 酸 浓 度测 定 的 临床 意 义
续 靖 宁 , 晓 红 邓

超敏C反应蛋白及游离脂肪酸检测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

超敏C反应蛋白及游离脂肪酸检测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

超敏C反应蛋白及游离脂肪酸检测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作者:吕汉琰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5期摘要: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与游离脂肪酸在检查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分别收集125例健康者及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检测他们超敏C反应蛋白、游离脂肪酸、空腹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的水平,分析比较在健康人与2型糖尿病患者中这些指标的差异。

结果健康人与2型糖尿病患者在敏C反应蛋白、游离脂肪酸、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检测指标的水平上存在差异,两者之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与游离脂肪酸在检查2型糖尿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同时控制游离脂肪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可显著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游离脂肪酸;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脂肪高糖食物的超量渗入加重了人们的身体负担,肥胖者的人数不断增加,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人数也逐渐增加。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脂代谢异常,使过量的游离脂肪酸(FFA)进入血液,导致血浆中游离脂肪酸上升从而引发身体一系列异常的反应[1]。

超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较敏感的炎症发生指标,有其中反应性急性炎症发生时能够通过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

因此,本文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与游离脂肪酸在检查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来我院进行治疗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100例,其平均年龄为61.7岁。

另选择125例健康人,平均年龄为60.5岁,对他们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其不患有糖尿病。

225例接受研究者均不患有严重肝肾功能疾病、高血压、心脏疾病等。

1.2方法将125例健康人归为对照组,100例糖尿病患者归为T2DM,分别检测他们血清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游离脂肪酸、空腹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水平,对比分析两组中各项临床指标水平变化的意义。

游离脂肪酸谱

游离脂肪酸谱

游离脂肪酸谱游离脂肪酸(FFA)是一类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属于食物种类的一部分。

它们具有长的不饱和脂肪酸链,可以与难溶物、蛋白质、糖类和脂肪酸复合形成混合物体系。

游离脂肪酸谱是研究游离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的一种常用技术,既可以用于分析加工食品中的游离脂肪酸,也可以用于研究食物营养成分。

游离脂肪酸谱通常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可以准确地分析物质中游离脂肪酸的分布状况,从而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为推断物质组成、分配及结构提供有力信息。

游离脂肪酸分析谱以游离脂肪酸的结构类型为基础,利用能量谱的图样进行游离脂肪酸的分析。

游离脂肪酸分析谱可以提供有关游离脂肪酸的详细信息,具体来说,通过游离脂肪酸谱可以知道游离脂肪酸的总量,以及各个脂肪酸的具体比例,可以根据游离脂肪酸的分布,分析游离脂肪酸的组成,即知道物质中含有哪种游离脂肪酸,以及每种物质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这可以为研究食物营养成分提供重要参考。

此外,游离脂肪酸的分析谱也可以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有用信息,如游离脂肪酸的组成状况能够反映食品中油脂及添加物的含量和类型。

同时,游离脂肪酸谱也可用于检测食品中外源污染物的含量,以及食品质量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分析发生变化背后的原因,可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重要依据。

游离脂肪酸谱是一种有效的技术,它不仅可以用于研究食物营养成分,而且可以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可以反映食物的成分、加工程度及质量变化情况。

但这种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说,游离脂肪酸的分析谱不能精确反映游离脂肪酸的分布,而且它的测量结果也可能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所以在使用游离脂肪酸分析谱前,需要精心准备并因地制宜,以免得出不准确的结果。

总而言之,游离脂肪酸谱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技术,它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我们需要适当地利用这种技术,以及加强相关知识的研究,从而对食品中游离脂肪酸的组成及分布状况有更多的了解,并为分析食品营养成分及食品安全的检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游离脂肪酸谱

游离脂肪酸谱

游离脂肪酸谱游离脂肪酸谱(FreeFattyAcidProfile,FFAP)是一种用于分析脂类的化学特性的重要技术,可以决定脂类的类型、质量和性质。

它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游离脂肪酸,它们的分析可以为脂类的生产、处理和分析提供重要信息。

游离脂肪酸是一种脂类,它们是由长链碳酸酯结构(即由脂肪酸链和甘油结构组成)的单体分子组成的脂肪酸。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游离脂肪酸是脂肪酸的分子化合物,它们含有烃基(-COOH)和甘油(-CH2OH)的结构。

游离脂肪酸的结构和性质取决于其包含的脂肪酸种类,主要有棕榈酸(或硬脂酸)、油酸、芥子油酸和癸酸。

由于游离脂肪酸是未经水解的未结合的脂肪酸,它们在食品中很普遍,可以作为脂肪酸链的控制剂,也可以作为口感、味道、颜色等品质改进剂。

此外,游离脂肪酸也常用作合成脂肪酸链的调节剂,以改进其物理性能,释放有效成分,或改变结构及熔点等。

为了准确测定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常用的测试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G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酸度-碱度滴定法(AB)。

其中,气相色谱测试最为常见,它可以大量分离出脂肪酸,根据其特定的质量质量比(m/z)和相位时间(分析时间)来对它们进行辨别和定量。

因此,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可以根据实验测定的相位时间和质量质量比,精确鉴别游离脂肪酸的各个类型、组成和含量。

此外,特定的游离脂肪酸组成也可以用于表明某种食品的水果类型。

例如,橄榄油中主要含有棕榈酸和油酸,而甜椒油中主要含有癸酸和芥子油酸。

因此,通过脂肪酸谱可以准确鉴定某种食品的实际类型,以及乳品、植物油或其他工业用油的脂肪酸组成。

在许多工业应用中,游离脂肪酸谱也被用于表明某种油脂的品质。

例如,棕榈酸和油酸比率可以反映棕榈油的质量,而含量较高的油酸比例可以说明棕榈油的较低质量。

游离脂肪酸谱也可以用于表明植物油的改良程度,例如用油酸降解改良后的植物油含有更高的油酸比例,在某些情况下,改良后的植物油可替代动物油。

临床分析中的血清脂肪酸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临床分析中的血清脂肪酸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临床分析中的血清脂肪酸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血清脂肪酸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提升,临床分析中的血清脂肪酸测定逐渐成为关注焦点。

血清脂肪酸测定是一项重要的生化指标检测技术,通过对血液中脂肪酸成分的检测,可以全面评估人体脂质代谢状况,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本文将对血清脂肪酸测定的原理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一、血清脂肪酸测定的原理血清脂肪酸测定是通过血液样本中的脂肪酸分析来评估人体脂质代谢状态。

一般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测定。

检测过程中,首先将血液样本中的脂质提取出来,然后进行酯化反应,将脂肪酸转化为酯类化合物,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最终得到各种脂肪酸的含量和比例。

二、血清脂肪酸测定的临床意义2.1 脂质代谢异常的评估血清脂肪酸测定可以评估脂质代谢是否正常。

脂质代谢的紊乱常常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等。

通过检测血清脂肪酸的含量和比例,可以了解到人体内各种脂肪酸的变化情况,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脂质代谢异常的程度。

2.2 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血清脂肪酸测定可以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高饱和脂肪酸和高胆固醇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通过测定血清脂肪酸含量和比例,可以评估不同脂肪酸对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并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2.3 肿瘤的早期诊断血清脂肪酸测定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研究发现,某些特定的脂肪酸在肿瘤发生过程中会发生异常变化,通过测定这些脂肪酸的含量和比例,可以辅助医生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析,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2.4 脂肪酸代谢异常的干预血清脂肪酸测定可以指导脂肪酸代谢异常的干预治疗。

根据不同脂肪酸的含量和比例,医生可以针对性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例如通过饮食调控或药物干预,来改善脂质代谢异常的状况,降低相关疾病的风险。

三、结语血清脂肪酸测定在临床分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游离脂肪酸776

游离脂肪酸776

游离脂肪酸776摘要:I.游离脂肪酸的概念- 游离脂肪酸的定义- 游离脂肪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II.游离脂肪酸的来源- 饮食中的游离脂肪酸- 人体内生成的游离脂肪酸III.游离脂肪酸的影响因素- 饮食因素- 生活习惯因素- 生理因素IV.游离脂肪酸的测量方法- 血液检测- 尿液检测V.游离脂肪酸的临床应用- 用于诊断和评估疾病- 用于治疗疾病VI.游离脂肪酸的注意事项- 控制游离脂肪酸的摄入- 定期检测游离脂肪酸水平正文: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简称FFA)是指在人体内没有与蛋白质结合的脂肪酸。

它们主要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于脂肪组织中,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

游离脂肪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密切,不仅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还与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游离脂肪酸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饮食中的游离脂肪酸,如动物性脂肪、油脂等;二是人体内生成的游离脂肪酸,主要在肝脏、肌肉等组织中通过脂肪酸氧化生成。

游离脂肪酸的影响因素包括饮食因素、生活习惯因素和生理因素等。

饮食因素中,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会增加游离脂肪酸的水平;生活习惯因素中,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也会影响游离脂肪酸的代谢;生理因素中,性别、年龄、遗传等因素也会影响游离脂肪酸的水平。

游离脂肪酸的测量方法有血液检测和尿液检测两种。

血液检测是临床常用的方法,可以直接反映体内游离脂肪酸的水平;尿液检测则操作简便,但准确性相对较低。

在临床应用方面,游离脂肪酸主要用于诊断和评估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以及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游离脂肪酸还可以用于治疗肥胖、糖尿病等疾病,通过控制游离脂肪酸的摄入和增加其消耗,达到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的目的。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控制游离脂肪酸的摄入是预防游离脂肪酸相关疾病的关键。

人们应保持均衡的饮食,适量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离脂肪酸(NEFA)检测的临床意义
游离脂肪酸(NEFA)是指血清中未与甘油、胆固醇等酯化的脂肪酸,又称
非酯化脂肪酸或未酯化脂肪酸。正常情况下,血浆中含量极少,仅占总脂肪酸
含量的5%~10%,在血浆中半衰期2~3分钟,主要与血清蛋白结合转运到全身
组织利用。
游离脂肪酸(NEFA)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可损害细胞膜、线粒体和溶酶体膜
等,引起细胞内微器损害,而且能增强细胞因子毒性,在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
中起重要作用。
游离脂肪酸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游离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
1.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高浓度NEFA能引起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粘度升
高,血管纤溶活性降低,血管壁纤维蛋白原沉积,对肝素有拮抗作用。高纤维
蛋白原常促使血小板及红细胞凝集,纤溶活性降低,使动脉向着粥样硬化方向
发展,原有的粥样硬化加重。
2.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心肌对游离脂肪酸的利用明显增
加,并可动员脂肪组织中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液,使血浆游离Ca2+浓度降低,并
使氧化磷酸化解偶联,诱发心率失常。
3.与缺血心肌收缩力的关系 高浓度NEFA可加重缺血心脏泵功能的损害。有
氧条件下NEFA不改变心肌的收缩功能,而在低氧、缺氧条件下则可降低其收缩
力,增加其静息张力,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甚至还会引起心肌挛缩。
二、游离脂肪酸与代谢综合症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也称X综合征(X Syndrome)、胰岛素抵抗
综合征(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IRS),它包括一系列与胰岛素抵抗有
关的代谢及生理紊乱,包括: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
症、糖耐量减低、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等。NEFA是人体最活跃的代谢脂质,
半衰期仅2~3分钟,是一项能比TG、LDL、HDL和APOA1/B更早、更灵敏反应
血脂代谢紊乱的指标。
三、游离脂肪酸与Ⅱ型糖尿病
血清中的NEFA在生理浓度范围内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有加强作
用,但是长期的NEFA浓度升高有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和转运、抑制糖原的合成、
促进糖异生、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信号转导、影响β细胞的凋亡等作用。目前
监测、控制NEFA浓度已成为防治2型糖尿病新的途径。
四、游离脂肪酸与肝脏疾病
高浓度的NEFA作用于肝细胞可致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和通透性增加,肝细胞
变性、坏死和炎性浸润。即使极低浓度的NEFA也可改变粘膜的通透性,导致粘
膜受损,损伤内皮细胞。因此,血清或肝脏中NEFA浓度略有增加即可损伤肝细
胞。
脂肪肝的发生与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高脂血症时,脂肪分解NEFA加快使血中
NEFA含量增加;当肝细胞摄取过多的NEFA,超过了线粒体对NEFA的氧化能力,
促使其合成TG增加,当肝细胞内TG合成的速度过快,并蓄积达到一定程度,
即形成脂肪肝。
五、游离脂肪酸与抗精神病药品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APS),易导致代谢紊乱综合征,某精神病福利院对长期
住院的308名患者进行检测统计,其中体重增加或肥胖患者比例高达40.91%,
糖耐量降低(IGT)患者占24.35%;2型糖尿病患者占13.64%。因此,长期使用
APS时应密切关注控制血清NEFA浓度,以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