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激肽原酶肠溶片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是一种常用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胃

肠道消化功能障碍及营养吸收不良等疾病。它含有胰激肽原酶这一重要成分,能够有效促进胃肠道消化功能的正常运行,帮助人体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

胰激肽原酶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消化酶,主要参与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它能够降解食物中的脂肪酯、糖类和蛋白质,将它们分解为较小的分子,便于被消化道吸收。胰激肽原酶的正常功能对于人体的消化和吸收过程至关重要。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可以帮助补充胰激肽原酶的缺乏,增

强人体胃肠道的消化能力。它能够促进脂肪、糖类和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改善胃肠道消化功能障碍引起的症状,减轻腹胀、腹泻和消化不良等症状。同时,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还可以改善营养不良状况,提高机体的营养状态。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的用法和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

个体差异而定,一般建议口服,而且最好在进餐时服用。剂量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胰腺功能状态、年龄、症状的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剂量为1-2片,每天3次;儿童则根据体重进行剂量的计算。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一般来说是相对安全的药物,但使用

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此外,由于胰激肽原酶主要参与脂

肪的消化,所以长期使用高剂量的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可能会导致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不良,需要进行相应的补充。

总的来说,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胃肠道消化功能障碍和营养吸收不良的药物。它能够增强胃肠道消化功能,改善相应的症状,提高机体的营养状态。但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对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安全问题,患者需要保持警惕并及时向医生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糖尿 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方法上常规应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则在基础治疗方法上应用胰岛素+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24 h尿蛋白排泄量(24 hUpr)、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结束以后各指标均出现下降,但观察组24 h Upr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 <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胰激肽原酶;糖尿病肾病;尿蛋白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一种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1],特指糖尿病疾病所特有的与糖代谢过程异常有关联的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2]。此疾病的发病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而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症状一般缺乏特异性,一旦出现蛋白尿,疾病病情大多已发展至晚期,难以得到逆转,且多伴随有高血压、视网膜病理改变、周围神经系统病理改变和肾脏生理功能明显减退等情况。因此,在疾病早期阶段应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尽量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故该研究拟观察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对DN的治疗效果,现分析2009年5月—2011年11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治疗的糖尿病肾病病人62例的临床资料,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2例的糖尿病肾病病人,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均确诊为糖尿病肾病。根据数字随机法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32例):男性22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为(47.3±8.5)岁,病程为4~12年,其中1型糖尿病为7例,2型糖尿病为25例;对照组(n=30例)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为(46.2±7.5)岁,病程平均为3~15年,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为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22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空腹口服240 U剂量的胰激肽原酶肠溶片,3次/d。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 1.3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明显的改善,24 h Upr检查结果下降幅度>50%,而Scr和BUN数值下降>40%;有效: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4 h Upr数值均下降,但其幅度0.05);治疗后各指标数值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24 h Upr数值下降更为显著(P<0.05),见表1。 2.3 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其发生、发展等病理过程比较隐蔽,可逐渐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最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怡开)的说明书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怡开)的说明书 关于《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怡开)的说明书》,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脑血管病症是老年康复之中最普遍的一种了,身体防止的再及时,也难以防止到血管之中,心脏和血管一旦出現问题,人的生命就很危险了。像心脑血管这类会致命性的病症一旦发觉就需要立刻医治,耽误得话不良影响无法预料。现阶段,医治心脑血管的药品中,胰激肽原酶肠溶胶囊(怡开)是实际效果十分非常好的,下面我们就来掌握下它的作用。 生产药品名称疫苗 通用性名字:胰激肽原酶肠溶胶囊 产品名称:胰激肽原酶肠溶胶囊(怡开) 拼音字母全码:YiJiTaiYuanMeiChangRongPian(YiKai) 生产关键成分疫苗胰激肽原酶。 生产性状疫苗本产品为肠溶糖衣片,去除薄膜包衣后显类乳白色或浅褐色。 生产适用范围/功效与作用疫苗毛细血管扩张药。有促进血液循环功效。关键用以微循环障碍病症,如糖尿病造成的肾病,周围

神经病,视网膜病,眼底病及脑缺血心脑血管病,也可用以高血压病的輔助医治。 生产型号规格疫苗120U*24s 生产使用方法使用量疫苗内服给药: 一次120~240企业,一日360~720企业,空腹吃用。 生产副作用疫苗偶有皮疹,皮肤瘙痒等皮肤过敏状况及肠胃不适和怠倦等觉得,断药后消退。 生产禁忌疫苗脑出血以及他渗出性病症的急性症状禁止使用。生产常见问题疫苗本产品为肠溶糖衣片,应一整片吞食防止药品在胃中被毁坏。 生产儿科用药疫苗遵医嘱。 生产老年人病人服药疫苗遵医嘱。 生产孕妇及哺乳期间服药疫苗遵医嘱。 生产药品相互影响疫苗 1.本产品与胰蛋白酶缓聚剂不可以另外应用。 2.本产品与血管紧张素2转换酶抑制剂(ACEI)有协同效应。 生产药品过多疫苗末见药品过多的报导。 生产药理学毒理学疫苗有软化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功效;激话纤溶酶,减少血液粘稠度;激话磷脂酶A2,避免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形成等功效。 生产药动学疫苗内服4钟头血液浓度值达最高值,t1/27钟头,关键经肾脏功能代谢。

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门诊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75)和对照组(n=75)。治疗组用胰激肽原酶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对照组使用复方丹参片联合腺苷钴胺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 d。结果从症状缓解、腱反射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改善情况三个方面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治疗方法 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中有关DPN的治疗原则,两组患者在研究过程中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相关基础治疗(如抗血小板、调脂、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达标)。治疗组:①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怡开,常州千红制药),240 U,tid,空腹服用。②甲钴胺片[弥可保,卫材(中国)制药有限公司],0.5 mg,tid,po。对照组:①复方丹参片,3片,tid,po;②腺苷钴胺片,1.5 mg,tid,po。两组患者观察时间均为30 d。 1.3 观察指标 ①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检查踝反射、膝反射、痛觉、震动觉及压力觉,仔细评价自觉症状及疼痛、麻木程度并记录结果;治疗30 d后复查上述各项指标并与治疗前比较。②测定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并比较。 1.4 疗效评定 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中有关DPN的诊断依据[1],并参考相关临床研究[2],制定如下疗效评定标准:①症状改善情况:包括患者自觉疼痛、麻木等症状的缓解程度。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患者自觉疼痛、麻木程度明显好转或消失;有效:自觉症状减轻但仍存在;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变。②腱反射恢复情况:显效:踝反射、膝反射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有效:有好转但未完全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显效: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 m/s或者恢复正常;有效: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但是<5 m/s[3];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30 d治疗,两组疼痛、麻木症状均有改变,治疗组总有效率88.0%,对照组总有效率70.7%,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P=0.02<0.05);

胰激肽原酶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胰激肽原酶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摘要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联合替米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的治疗作用。方法8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包括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胰岛素降糖、辛伐他汀降脂、替米沙坦控制血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128±40)mg/24 h低于治疗前的(254±25)mg/24 h,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84±34)mg/24 h低于治疗前的(246±24)mg/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替米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胰激肽原酶;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 目前,我国约有1.144亿糖尿病患者,发病率日益增高。糖尿病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伤害非常巨大,也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糖尿病肾病一旦确诊,随着糖尿病病程进展,最终发展到终末期肾病。因此,治疗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作者对8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胰激肽原酶联合替米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比较好,说明使用这种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以满足相关要求。 1 資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及河南宏力医院2015年4月~2017年10月门诊就诊的8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的新糖尿病诊断标准[1]及Mogensen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期[2]。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4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龄(57.1±11.9)岁,平均病程(8.3±4.6)年,空腹血糖(10.72±3.24)mmol/L,平均餐后2 h血糖(15.01±3.26)mmol/L,糖化血红蛋白(7.85±1.49)%,平均尿微量白蛋白为(246±24)mg/24 h。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6.9±12.0)岁,平均病程(7.9±5.0)年,平均空腹血糖为(10.50±3.10)mmol/L,平均餐后 2 h血糖(14.80±3.31)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7.89±1.51)%,平均尿微量白蛋白(254±25)mg/24 h。 两组患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两组患者均严格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胰岛素控制血糖,口服替米沙坦(重庆康刻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911)40 mg,1次/d,控制血压;口服辛伐他汀(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677)20 mg,1次/d,控制血脂。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常州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089)240 U,3次/d。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简介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怡开)的学习与讨论 胰激肽原酶(Pancreatic Kininogenase)又称胰激肽释放酶(Pancreatic Kallik- rein)、血管舒缓素,其普遍存在于人体的胰脏、颌下腺与唾液中,其中以胰脏中含量最高。本品所采用的原料——胰激肽原酶是从猪胰腺中提取的蛋白水解酶类,由18种氨基酸和4种糖所组成,为一种内切蛋白水解酶类,分子量26800。在生物体内,该酶是以酶原,即激肽释放酶原形式存在的。 胰激肽原酶在体内作用于激肽原释放出激肽,直接作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药理效应,如舒张毛细血管、扩张小动脉等,在扩张血管的同时改善血管的通透性和血液流量;有调节血压作用,降低心肌耗氧量;还可促进前列腺素的分泌,改善各器官血流;胰激肽原酶也是一种活化因子,可通过激活纤溶酶原变为纤溶酶,以提高血溶活性,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含量,降低血粘度;抑制磷脂酶A2,防止血小板聚集,阻止白细胞粘附,防止微血栓形成等。另外,本品还可能通过缓激肽和组氨多肽对TXB2的负反馈,抑制钙离子的凝血时间,促使血管内皮细胞产生PGIα,抑制血小板效应,以防止凝血。 药代动力学 健康成人早晨空腹给予本品168单位,以200ml冷开水送服,酶联免疫法测得:给药4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峰值,t1/2 在7小时左右。用I131标记的胰激肽原酶经小白鼠十二指肠给药,测定其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情况。结果证明:本品由肠管壁吸收,给药24小时后,肝、肾脏的分布浓度至最高峰,测得尿中的浓度比血浆中高出2倍,本品通过肾脏排泄。 主要临床适应症 本品临床上适用于各种因微血管循环障碍所致疾病的治疗。 ●显著增加脑部供血供氧 ●防治白细胞粘附及血栓形成 ●防治脑梗塞 ●糖尿病并发血管性病变,如糖尿病肾病变、眼底病变、神经病变等; ●脑动脉硬化、脑血栓、脑意外康复期、血管性痴呆等; ●眼底缺血、视乳头病变、视网膜供血障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 ●冠心病、心肌梗塞、轻中度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肢端动脉痉挛、间歇性跛行、老年性四肢冷感、知觉异常以及美尼尔氏综合征、祖德克综合征、闭塞性动脉硬化、结节性血管炎、多发性大动脉炎、慢性下肢溃疡等; ●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用于糖尿病性肾病的临床研究 糖尿病肾病是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报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约占糖尿病患者的35%~40%,现今在美国35%的肾移植患者是糖尿病患者,已成为肾移植的首位原因。国内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由于糖尿病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显示可能与长期高血糖、蛋白激酶糖化、氧化应激反应造成的微循环障碍、肾小球滤过压增高、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和基底膜电荷改变有关。故对本病的治疗仍停留在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及优质低蛋白饮食

胰激肽原酶联合肾康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肾病疗效观察

胰激肽原酶联合肾康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联合肾康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肾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口服及肾康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经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15例,稳定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显效11例,稳定14例,有效1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2.9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肾康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肾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高血压性肾病;胰激肽原酶;肾康注射液;疗效 高血压性肾病又称为高血压性肾损害,是由于高血压长期作用于肾脏,导致肾脏出现良性小动脉硬化或恶性小动脉硬化,减少肾脏血供水平、引起肾脏缺血、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的一种慢性肾脏病。高血压性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全身乏力、尿蛋白增多等,若血压控制不佳或病情不稳定,可导致病情不断恶化,可引起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终末期肾病及心脑血管意外事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本病男性多于女性,且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当发现有尿蛋白时即应给予有效的治疗以控制病情的进展、改善预后。近年来笔者采用胰激肽原酶联合肾康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肾病早期病变,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肾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49.6±4.8)岁;高血压病病程8~18.5年,平均(13.7±3.8)年;高血压性肾病病程2~13年,平均(6.9±2.4)年。对照组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49.4±4.7)岁;高血压病病程7.5~20年,平均(13.9±3.5)年;高血压性肾病病程3~14年,平均(7.0±2.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和高血压性肾病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病例标准 ①年龄40~70周岁,性别不限。②均有明确的高血压病病史,且病史≥5年。 ③具有头痛、头晕、周身乏力,或双下肢水肿等症状和体征。尿常规:尿蛋白+-~3+;24h尿蛋白定量升高,且24h尿蛋白≥0.3g;肾功能:血肌酐≤177 umol/L。 ④排除合并有其它慢性肾脏病的可能,以及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中的试验药物

肢体麻木、针刺样疼痛、瘙痒,警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种用药方案了解下

肢体麻木、针刺样疼痛、瘙痒,警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 种用药方案了解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和自主神经病最为常见,其中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常表现出四肢对称性疼痛(针刺样、灼烧样、电击样或撕裂样疼痛)、感觉异常(如麻木、瘙痒或蚁爬感),以不同方式合并表现,夜间加重为其特点;自主神经病则表现为安静时心动过速、胃轻瘫、腹泻、便秘、胆囊功能障碍、排尿困难、尿失禁、阳痿等症状。 当糖尿病存在上述部分症状时,说明该患者可能已经出现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此时除了积极控制血糖外,通过药物治疗周围神经病变也十分重要,早发现,早治疗,延缓病情发展,改善症状,下面我们列举了一些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供大家参考。1、硫辛酸胶囊 适应症:治疗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药物概述:硫辛酸为B 族维生素,是丙酮酸脱氢酶系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的辅酶,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可以有利于维生素C、维生素E和谷胱甘肽的再生,减轻神经组织的氧化应激,维持神经内膜血流和神经传导速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同时硫辛酸还通过参与葡萄糖的代谢过程,改善胰岛素抵抗,是目前治疗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常用药物之一。 2、甲钴胺片 适应症:周围神经病。药物概述:甲钴胺是维生素B12在体内的活性代谢产物,对磷脂、蛋白质、核酸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进而避免出现轴性变性,利于受损神经组织修复。甲钴胺进入神经细胞后,能刺激细胞轴,其修复、再生作用能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3、维生素B1片 适应症:用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B1缺乏症,如脚气并神经炎、消化不良等。药物概述:维生素B1参与体内多种代谢,是重要的辅酶,具有营养神经的作用,补充维生素B1能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依帕司他片

硫辛酸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硫辛酸与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应用在2型糖尿病周围 神经病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月-2021年3月收治的64 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病例,以计算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和 参照组,各32例,参照组用硫辛酸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 酶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两组治疗前 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血糖水平无差异,治疗后实验组高于参照组, 实验组血糖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 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用硫辛酸与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控制 患者血糖,加快神经传导速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硫辛酸;胰激肽原酶肠溶片;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型糖尿病是慢性疾病之一,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患者临床表现 为肢体感觉异常,若血糖控制不佳[1],则会对周围神经造成慢性、持续性的伤害,患者会出现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等。临床治疗中常见的药物是硫辛酸和胰激肽原 酶肠溶片等,其属于常用药物,可改善周围神经病变[2]。近几年,两者联用的临 床应用逐渐增多,但是疗效需要进一步分析。基于此,本文就对我院收治的64 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20年2月-2021年3月收治的64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计算机表法对患者分组,实验组(n=32)和参照 组(n=32),参照组中男16例,女16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34岁, 平均年龄(56.82±6.11)岁,病程区间1-12年,平均病程(7.16±2.33)年, 实验组中男15例,女17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35岁,平均年龄 (57.13±6.24)岁,病程区间1-11年,平均病程(7.03±2.27)年,比较两组 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参照组用硫辛酸(国药准字H20130007;生产企业:山德士(中国)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取0.6g硫辛酸,将其与25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 液混合,静脉滴注的方式,用药30天,每天给药1次。

扩血管药物

慢性心衰的治疗 慢性收缩性心衰的治疗(按心功能NYHA分级): 级:控制危险因素;ACEI制剂 级:ACEI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用或不用地高辛 级:ACEI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 级:ACEI制剂;利尿剂;地高辛;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病情稳定后慎用β受体阻滞剂; 慢性舒张型心衰的治疗: 1,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改善心肌舒张功能,主要用于肥厚型心肌病。 2,ACEI制剂:有效控制血压,改善心肌及小血管重构,改善舒张功能,主要用于高心病和冠心病. 3,尽量维持窦性心律,保持房室顺序传导,保证心室舒张期充分的容量。 4,对肺淤血症状明显者,可适量应用静脉扩张剂(硝酸盐)或利尿剂降低前负荷。 5,在无收缩功能障碍的情况下禁用正性肌力药物.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尽快缓解缺氧和高度呼吸困难,待急性症状缓解后,着手对诱因和基本病因治疗。1,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 2,吸氧:高流量鼻管吸氧,严重者面罩呼吸肌持续正压给氧。吸氧同时使用抗泡沫剂(酒精)。 3,吗啡:5~10mg缓慢静注,必要时每隔15min重复一次,共2~3次。老年人可酌减剂量或改为肌注。4,快速利尿:呋塞米20~40mg静注,于2min内推完,4h后重复一次。 5,血管扩张剂: ①硝普钠:12.5~25ug/min滴入,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左右,血压降低幅度不超过80mmHg。 ②硝酸甘油:初始10ug/min滴入,然后每10min增加10ug,直至血压达标。 6,洋地黄类药物:西地兰首剂0。4~0.8mg,2h后酌情再给0.2~0.4mg。 7,氨茶碱。 扩血管药物 扩血管药: 1,血管平滑肌扩张药:硝普钠、硝酸盐制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 2,周围血管扩张药:前列地尔(凯时)、占替诺、多巴胺、氨茶碱、胰激肽原酶肠溶片 3,α1受体阻滞剂:乌拉地尔(利喜定)、多沙唑嗪、特拉唑嗪(可派)、坦索罗辛(哈同) 4,改善微循环中成药:丹参、丹参酮ⅡA磺酸钠、川芎嗪、银杏达莫注射液、三七总皂甙、七叶皂苷钠(麦之灵片)、灯盏细辛、葛根素、参麦 前列地尔 【药理作用】本品主要成分为前列腺素E1。是一种血管扩张剂及抑制血小板聚集剂。PGE1通过激活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使血小板和血管平滑肌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成倍增加,致使产生惰性血小板和血管扩张. 【适应症】①治疗慢性动脉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等)引起的四肢溃疡及微小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四肢静息疼痛,本品仅对症治疗,停药后疼痛可复发;②用于心肌梗死。 【禁忌症】①严重心衰者禁用;②既往对本制剂过敏者;③妊娠或可能妊娠的妇女。 【慎用】心功能不全、青光眼或眼压增高、活动性胃溃疡、间质性肺炎者,曾有报道使病情恶化。 【用法】(凯时)5~10ug加入NS/GS中每日一次缓慢静注或静点。

肠溶制剂,服药有讲究!

肠溶制剂,服药有讲究! 作者:国龙 肠溶制剂,即利用特殊的包衣材料及制剂工艺制备,在肠道内溶解的药物制剂,包括肠溶片、肠溶胶囊等。比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奥美拉唑肠溶片、双氯芬酸钠肠溶胶囊等均属于肠溶制剂。 因肠溶制剂在胃内不溶解,通常可避免药物对胃的损伤,同时也可避免胃酸对药物活性的破坏等优点。然而,服药过程中若不注意以下几点,将无法发挥肠溶制剂优势。 一、注意事项: 1、整片吞服,不可掰开、嚼碎、研磨等。 肠溶制剂溶解机制依赖于肠溶性包衣材料,破坏肠溶衣的完整性将使得药物失去肠道溶解的特性。因此,肠溶制剂均需整片吞服,切忌掰开、嚼碎、研磨后使用,以免药物失效或胃肠道不良反应加重。 2、餐前空腹服用。 肠溶制剂的肠溶衣溶解多依赖于胃肠道各段PH值不同,胃内PH 一般较低,肠溶衣不能溶解;十二指肠以下肠道PH升高,适合肠溶衣溶解。进食后,食物稀释胃酸,可引起胃内PH升高,可能导致肠溶制剂在胃内溶解,失去肠溶特性。 3、不宜与抗酸药及抑酸药同时服用。 抗酸药,即碱性中和胃酸的药物,可升高胃内PH值,比如铝碳酸

镁等;抑酸药,即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也可升高胃内PH值,比如奥美拉唑、西咪替丁等。上述两种药物均可升高胃内PH值,与肠溶制剂的同时用药,可导致药物在胃内溶解释放,失去肠溶特性。 4、某些肠溶制剂的特殊用法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因制剂工艺先进,对于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可将片剂溶于半杯不含碳酸盐的水中(不应使用其他液体,因肠溶包衣可能被溶解),搅拌,直至片剂完全崩解,立即或在30分钟内服用,再加入半杯水漂洗后饮用,然而微丸决不应被嚼碎或压破。 阿司匹林肠溶片,急性心梗的患者第一时间服用阿司匹林须嚼碎后服用,能够快速吸收起效。 二、失去肠溶特性后,对胃黏膜损伤损伤较大,或者引起较重胃肠道不良反应的药物。 1、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 比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双氯芬酸钠肠溶片、萘普生肠溶微丸胶囊、吲哚美辛肠溶片、吡罗昔康肠溶片等,此类药物多具有将强的酸性或腐蚀性。若失去肠溶特性,药物在胃内溶解释放对胃黏膜直接损伤较大,轻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重者可引起胃溃疡、出血、穿孔等。 2、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比如,红霉素肠溶片、阿奇霉素肠溶片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胃肠道不良反应较重。若失去肠溶特性,可出现腹泻、恶心、呕吐、腹痛及纳差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3、其他 比如,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对氨基水杨酸钠肠溶片、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呋喃妥因肠溶片等药物,失去肠溶活性后对胃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或引起较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三、失去肠溶特性后,在胃酸环境下药物活性被破坏,或者失去药效的药物。 1、质子泵抑制剂(PPI)

厄贝沙坦与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厄贝沙坦与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与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内科收治的3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胰激肽原酶与厄贝沙坦进行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77%、88.89%。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cr、BUN均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且ALB比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UREA 在治疗后也均有所下降,其中研究组与治疗前相比下降明显(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也不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讨论:采用胰激肽原酶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厄贝沙坦;胰激肽原酶;早期;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腎病作为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同时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我院采用厄贝沙坦与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内科收治的3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36~68岁,平均5 2.6岁,病程6~15年,平均11.4年。所有入选患者符合WHO制定的相关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者、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泌尿系统感染者、脑梗死者、脑出血者以及心力衰竭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8例。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按照常规给予降糖治疗,即运动、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进行治疗,每天3次,每次240mg。研究组采用胰激肽原酶与厄贝沙坦进行联合治疗,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每天3次,每次240mg;厄贝沙坦每天1次,每次150mg。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6个月。与此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后并记录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REA)、血清白蛋白(ALB)、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的变化情况[1]。 1.3 评价方法 ①有效:治疗后,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而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②无效:治疗后,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但蛋白定量和血清白蛋白无变化或有所恶化[2]。

大剂量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恢复的影响

大剂量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恢复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1组给予甲钴胺1500 μ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2周;治疗2组给予甲钴胺500 μg肌内注射,隔日1次,连用2周;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0.5 mg肌内注射,1次/d,连用2周。每组均加以胰激肽原酶肠溶片120 U/次,3次/d口服辅助治疗。结果治疗1组总有效率95.6%,治疗2组总有效率8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7.1%(P<0.05),治疗组症状、体征及各项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均呈有意义改善,两治疗组之间临床疗效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甲钴胺;胰激肽原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mellitus peripheral neuopathy disease,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可达60%~90%,其特点以感觉神经受累较早,以肢体麻木疼痛为主要表现,病情迁延难愈,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甲基维生素B12(甲钴胺)被证实具有修复损伤神经组织、改善神经传导的作用,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效果较好,而胰激肽原酶可以改善微循环障碍从而缓解神经缺血缺氧状态。为此我们使用不同剂量的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对6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此评价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68例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排除脑出血及其他出血性疾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同时伴有:①四肢感觉异常,麻木及针刺样或烧灼样、刀割样疼痛。②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③足背动脉搏动正常。④肌电图检查示正中神经、腓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⑤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1组23例,治疗2组25例,对照组21例。3组患者情况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3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1组给予甲钴胺(日本卫材公司提供,商品名:弥可保)1500 μg加入250 ml 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2组给予甲钴胺500 μg肌内注射,隔日1次;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0.5 mg肌内注射,1次/d。3组患者均同时给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怡开,常州千红生化制药,国药准字H19993090)120U/次,3次/d口服辅助治疗,疗程均为2周。每个患者随访1~3个月,每个月至少随访1次。用DISA1500型肌电仪检测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

替米沙坦与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替米沙坦与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早期糖 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替米沙坦与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早期糖尿病肾 病患者为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均25例,其中,对照组 患者行常规治疗加替米沙坦,而观察组患者进行替米沙坦与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观察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经研究发现:①观察组患者尿微量白 蛋白(UREA)、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水平控制要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 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尿蛋白各项指标(MA1b、TRF、 β-MG、α-MG、IgG)变化比对照组明显,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替米沙坦与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减少患者 尿蛋白,延迟糖尿病肾病的恶化,在临床上值得采用与推广。 【关键词】替米沙坦;胰激肽原酶;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 糖尿病肾病属于内分泌科、肾病科疾病,是糖尿病病人最重要的一种合并症,目前已成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在临床上,该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大量尿蛋白、水肿及高血压等症状[1]。由于该病存在复杂的 代谢紊乱,若早期综合治疗,可逆转肾脏损害,延缓患者病情的发展,否则则会 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由此及时的防治意义重大。基于此,此次研究以我院收治 的5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为对象,观察与分析患者使用替米沙坦与胰激肽原 酶联合治疗所达到的效果,现将内容整理如下: 1研究资料与治疗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 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已经排除有泌尿系感染、严重心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作者单位:463400 河南省平舆县中心医院 通讯作者:朱林 目的评价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行降糖、ACEI类药物降压和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观察两组的蛋白尿、尿素氮、血肌酐、胆固醇及平均动脉压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尿蛋白、尿素氮、血肌酐、胆固醇及平均动脉压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更显著;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糖尿病肾病能有效改善肾功能,减少尿蛋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糖尿病肾病;疗效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1]。早期微量蛋白尿时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逆转。一旦发展成为临床蛋白尿期则无法根治,往往病情继续恶化,导致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因此,如何减缓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观察了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行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DN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例,男17例,女19例,年龄(60.8±6.7)岁,病程5~23年;对照组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61.2±6.3)岁,病程4~22年。两组的伴随症状情况见表1。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1)符合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尿蛋白定性3次以上阳性,持续24 h尿蛋白>0.5 g,血尿素氮、肌酐在正常范围;(3)排除其他导致蛋白尿的原因。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片20 mg,1次/晚,依那普利10 mg,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胰激肽原酶肠溶片240 U,3次/d,24周为一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两组均同时根据患者病情选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 1.3 观察指标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胆固醇(CHO)、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平均动脉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指标。

评价依帕司他片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及硫辛酸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安全性

评价依帕司他片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及硫辛酸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 的疗效及安全性 【摘要】目的评价依帕司他片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及硫辛酸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病例均为本院收治的老年DPN患者,研究起止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7月,将病例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以依帕司他片、甲钴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以依帕司他片、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硫辛酸注射液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及感觉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DPN采用依帕司他片、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硫辛酸注射液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神经运动传导及感觉传导速度,且用药安全性高,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 DPN;老年患者;依帕司他片;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硫辛酸注射液 DPN是由于糖尿病未能够显著控制,导致疾病进一步进展引发的中枢神经及周围局部神经损伤性并发症。DPN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一般为远端感觉神经病变。国内外研究认为,DPN发病可导致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并引发相关的症状,使患者产生感觉异常及对称性疼痛、膝腱跟腱反射减弱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患者感觉完全消失[1]。虽然DPN不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但疾病引发的致残风险较高,可导致糖尿病足及肢端坏疽等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截肢及患者残疾的重要因素。针对DPN对患者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不良影响,需要给予积极的干预。目前,DPN的治疗以保守药物治疗为主,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治疗过程中,既要保证用药疗效,还要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本次研究针对老年DPN的发病机理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