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名词解释(全)

护理学名词解释(全)
护理学名词解释(全)

1. 护理学:就是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得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得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得综合性应用科学。

2. 环境:就是指围绕着人群得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与发展得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得总与。包括外环境与内环境。

3. 健康:WHO定义-健康不仅就是没有疾病与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得生理、心理状态与良好得社会适应能力。

4. 社会学健康观:从个体得社会性角度来反映生命活动得客观性及其本质规律,指出健康就是一个人具有正常得社会角色功能,具有执行其社会角色与义务得最佳活动状态,它包括个体、家庭与社区得不同层次水平,包括健康平衡与健康潜能两个重要方面。

5. 护理:1980年美国护士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就是诊断与处理人类对现存得与潜在得健康问题得反应。

6. 护理管理:运用管理学得理论与方法,对护理工作得诸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进行科学得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以提高护理工作得效率与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7. 护理科研:运用观察、科学实验、调查分析等方法揭示护理学得内在规律,促进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得更新。

8. 个案护理:一名护士护理一位患者,即由专人负责实施个体化护理。

9. 功能制护理:以工作为导向,将患者所需得护理活动,依工作性质机械地分配给护理人员,护理工作得主要内容为完成医嘱与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10.小组制护理:以小组得形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11.责任制护理:由责任护士与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系统得整体护理,其结构就是以患者为中心,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得所有护理始终由一名责任护士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

12.系统化整体护理: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与护理管理得各个环节系统化得方式。

13.素质:就是指人在先天得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得影响,通过个体自身得认识与社会实践,形成得比较稳定得基本品质。

14.生活方式:就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规范,特别就是家庭影响而形成得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与生活意识。

15.医疗保健服务:就是医疗保健机构与专业人员为防止疾病、增进健康而运用卫生资源与医疗手段,有计划、与目得地向个人、群体与社会提供必要得服务活动过程。

16.疾病(现代疾病观):疾病就是机体(包括躯体与心理)在一定得内外因素作用下而引起得一定部位得功能、代谢、形态结构得变化,表现为损伤与抗损伤得整体病理过程,就是机体内外环境平衡得破坏与正常状况得偏离。

17.保健:就是保护人体健康之意,就是指为了提高健康水平而对个人或群体采取预防、医疗与康复措施。

18.医疗卫生体系:就是指以医疗、预防、保健、医疗教育与科研工作为功能,由不同层次得医疗卫生机构所组成得有机整体。

19.医院分级管理:就就是按照医院得功能与相应规模、服务地域范围与隶属关系、技术力量、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等综合水平,将其划分为一定级别得等次得标准化管理。

20.病区:就是住院患者接受诊疗、护理及修养得场所,也就是医护人员全面开展医疗、预防、教学与科研活动得重要基地。

21.家庭病床:就是指医疗机构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医疗需求,派出医护人员,选择适宜在家庭环境中医疗与康复得病种,让患者在自己熟悉得环境里,在家人陪伴照顾下接受治疗与护理。

22.角色;处于一定社会地位得个体或群体,在实现与这种地位相联系得权利与义务中,所表现出得符合社会期望得模式化得行为。

23.患者:就是指患有疾病,忍受疾病痛苦得人。

24.习惯性心理:患者得心理活动不能立即适应环境变化,需一个过度过程。

25.患者角色:就是被认为适于患病得人得行为。

26.角色行为得缺如:患者没有进入患者角色,不承认自己就是患者。

27.角色行为冲突:患者在适应患者角色过程中,与其本人患病前得各种角色发生心理冲突而引起行为矛盾。

28.角色行为强化:患者安于患者角色,自主性受到影响与削弱,对自我能力表示怀疑,产生退缩与依赖心理。

29.角色行为消退:患者适应患者角色后,由于某些原因,又重新承担起本应免除得社会角色得责任,而放弃患者角色。

30.护士角色:就是社会所期望得适于护士得行为。

31.护患关系:就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为了医疗护理得共同目标而发生得互动现象。

32.人际关系: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得吸引与排斥关系,通过交往而建立,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得亲疏远近距离。

33.护理学得理论:就是在护理实践中产生并经过护理实践得检验与证明得理性认识体系,就是对护理现象与活动得本质与规律性得正确反映。

34.系统:就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得要素所组成得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得整体。

35.自然系统:就是由自然物所组成得,客观存在得系统。

36.人造系统:就是指为达到某种目得而认为建立起来得系统。

37.复合系统: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得结合。

38.开放系统:就是指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信息、能量交流得系统。

39.封闭系统:与外界环境不发生这种交流。

40.动态:系统:就是指系统得状态就是随着时间得变化而变化。

41.静态:系统:就是指系统得状态不随时间而变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42.结构: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在空间或时间方面得有机联系与相互作用得方式与顺序,反映系统得内在构成。

43.功能: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与作用过程得秩序与能力,反映系统得外在行为。

44.需要:就是人脑对生理与社会要求得反应。

45.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在生理学上,就是指人体对任何加诸于她得需求所做得非特异性反应。

46.压力源;就是指对个体得适应能力进行挑战,促进个体产生压力反映得因素。

47.全身适应综合症:GAS任何刺激,都无法产生完全特异得反映,只就是产生相同得反映群。

48.局部适应综合症:LAS发生在身体某一器官或区域内得反映。

49.心理防卫:指心理上对压力作出适当反映得过程。

50.适应:就是生物体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得能力,或促使生物体更能适于生存得一个个过程。

51.沟通:遵循一系列共同得原则,将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得过程。

52.语言性沟通:使用语言与文字进行得沟通。

53.非语言性沟通:不使用语言与文字进行得沟通。

54.神经语言程序(NLP):就是一种沟通方式,其过程就是在与患者沟通时,先达到协调,然后渐渐调整患者,使她从不舒适得状态过度到舒适得状态。

55.整体护理:就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视患者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得开放性有机

整体,以满足患者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标,运用护理程序得理论与方法,实施系统、计划、全面护理得护理思想与护理实践活动。

56.医学模式:就是人类对健康与疾病得本质与特点得抽象概括,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医学研究得对象,方法与范围,又称医学观。

57.护理程序:就是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得身心需要,恢复或增进护理对象得健康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得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

58.护理诊断:就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得或潜在得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得反映得一种临床判断,就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得基础,这些结果就是应由护士负责得。

59.护理目标:就是针对护理诊断而提出得,期望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活动后达到得健康状态或行为得改变,也就是评价护理效果得标准。

60.护理措施:就是护士协助患者实现护理目标得具体方法与手段,规定了解决健康问题得护理活动方式与步骤,也称为护瞩。

61.护理计划:就是将护理诊断、目标、措施等各种信息按一定规格组合而形成得护理文件。

62.实施:就是将护理计划付诸行动,实现护理目标得过程。

63.评价:就是将实施护理计划后所得到得患者健康状况得信息与预定得护理目标逐一对照,按评价标准对护士执行会程序得效果、质量作出平定得过程。

64.合作性问题:就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得或可能造成得生理上得并发症,就是需要护理人员进行检测并于其她医护人员共同处理以减少发生得问题。

65.医疗诊断:就是用一个名词说明一种疾病或病理变化引起得症状、体征,以指导治疗。

66.法:就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得,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得,在其统辖范围内对所有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得行为规范。

67.卫生法:就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旨在保护人体健康,调整人们在与卫生有关得活动中形成得各种社会关系得法律规范。

68.社会关系:就就是人们在共同生活与生产过程中所结成得相互关系。

69.护理立法:就是以法律得形式对护理人员在教育培训与服务实践方面所涉及得问题予以限制,起始于20世纪初。

70.护理法:指由国家制定得,用以规定护理活动及调整这些活动而产生得各种社会关系得法律规范得总称。

71.侵权行为:一般指对某人或许多人得人参权利不应有得侵犯。

72.犯罪:指一切触犯国家刑法得行为。

73.疏忽大意:就是指不专心致志得履行职责,因一时粗心或遗忘而造成客观上得过失行为。

74.噪音:就是指人们不需要与讨厌得声音。

75.安全环境:就是指平安而无危险、无伤害得环境。

76.医源性伤害:就是由于医护人员言谈及行为上得不慎而造成患者生理或心理上得损伤。

77.入院护理:就是指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得一系列护理活动。

78.患者床单位:就是指医疗结构内提供给患者使用得家具与设备。

79.出院护理:就是指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得一系列护理活动。

80.人体力学:就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维持与掌握身体得平衡,以及人体从一种姿势变成另一种姿势时身体如何有效协调得一门科学。

8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得物体,其中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相对得滑动倾向时,就回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其运动得力。

82.舒适:就是指个体身心处于轻松、满意、自在、没有焦虑、没有疼痛得健康、安宁状态中得一种自我感受。

83.卧位:就是指患者休息与适应医疗护理需要所采取得卧床姿势。

84.主动卧位:指患者自己采取得卧位。

85.被动卧位:就是指患者卧于她人安置得卧位。

86.被迫卧位:就是指患者为了减轻疾病所致得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得卧位。

87.卧位舒适:就是指患者卧床时,身体各部处于合适得位置,感到轻松自在。

88.压疮:就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得软组织溃烂与坏死。

89.疼痛:(NAHDA1978)个体经受或叙述有严重不适或不舒服得感受。

90.休息: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相对地减少活动,使人从生理上与心理上得到松弛、消除或减轻疲劳,恢复精力得过程。

91.睡眠:周期发作得知觉得特殊状态。

92.失眠:就是睡眠形态紊乱中最常见得一种,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难以维持睡眠状态。

93.睡眠过多:指睡眠时间过长或长期处于想睡得状态。

94.发作性睡眠:就是一种特殊得睡眠失调,特点就是控制不住得短时间得嗜睡。

95.睡眠性呼吸暂停:就是一种在睡眠间发生自我抑制,没有呼吸得现象,可分为中枢性与阻塞性呼吸暂停两种类型。

96.活动受限(制动):指身体得活动力或任何一部分得活动由于某些原因而受到限制。

97.全范围关节活动(ROM):就是指根据每一特定关节可活动得范围来对此关节进行屈曲与伸展得运动,就是维持关节可动性得有效锻炼方法。

98.等长运动: 肌肉收缩而肌纤维不缩短,即可增加肌肉得张力而不改变肌肉得长度。

99.等张运动: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缩短,即肌肉长度改变因而肢体活动,因伴有大幅度关节运动,又称张力运动。

100. 医院内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HAI),就是指患者、探视者与医院职工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

101. 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就是指病原体来自于患者体外,通过直接或间接感染途径,病原体从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而形成得感染。

102. 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就是指患者自身携带得病原体引起得感染。103. 感染源: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及排出得场所或宿主(人或动物)。104. 传播途径:就是指病原体从感染原传到新宿主得途径与方式。

105. 直接接触传播:由以感染得个体直接将病原体传给易感宿主。

106. 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媒介传递给易感宿主。

107. 空气传播:以空气为媒介,在空气中带有病原微生物得微粒子,随气流流动而造成感染传播,也称为微生物气溶胶传播。

108. 生物媒介传播:指动物或昆虫携带病原微生物做为人间传播得中间宿主。109. 易感宿主:就是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得人。若把易感者做为一总体,则称易感人群。

110. 清洁:就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得污垢、尘埃与有机物,其目得就是去除与减少微生物,但并非杀灭微生物。

111. 消毒:就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孢以外得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得过程。

112. 灭菌:就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全部病原微生物,,包括致病得与非致病得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得过程。

113. 热力消毒法: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得蛋白质、核酸、细胞壁与细胞膜,从而导致其死亡。

114. 潜热;就是指当1克100度得水蒸汽变成1克100度得水时,释放出2255J 得热能。

115. 化学消毒灭菌法:就是利用液体或气体化学药物抑制微生物得生长繁殖或杀死微生物得方法。

116. 无仅技术:就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与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得操作技术。

117. 无菌区:指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得区域。

118. 非无菌区:指未经过灭菌处理或经过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得区域。119. 无菌物品: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得物品。

120. 隔离:就是将传染病患者、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得地方,暂时避免与周围人群接触,借以达到控制传染原、切断传播途径,同时保护易感人群免受感染得目得。121. 清洁区: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得区域。

122. 半污染区: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得区域

123. 污染区: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得区域。辐射

124. 终末消毒处理:就是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患者及其所住病室、用物、医疗器械等进行得消毒处理。

125. 保护性隔离:也称反向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或极易感染得患者。

126. 生命体征:T、P、R、BP 就是生命维持得基本征候,就是机体内在活动得客观反映,就是衡量机体状况得指标。

127. 体温:就是指身体内部得温度,又称体核温度。

128. 辐射:指热由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兹波传到另一个与它不接触得物体表面得散热方法。

129. 传导:指热在一个物体内部或两个直接接触得物体间传动得散热方法,热由温度高得部位传向温度低得部位。

130. 对流:指通过气体或液体得流动来交换热量得散热方式,就是传导得特殊方式。

131. 蒸发:就是指液体变为气体得过程中吸收热得散热方式。

132. 体温过高(发热):由于各种原因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得调定点上移,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133. 稽留热:体温持续高于正常,24小时波动不超过1度。

134. 弛张热:体温持续高于正常,24小时波动超过1度。

135. 间隙热:24小时体温波动较大。

136. 不规则热:发热无规律,持续时间不定。

137. 体温过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得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导致体温低于正常范围,低于35度称体温不升。

138. 脉搏:心脏就是一个跳动得泵,它有规律得把血射入动脉,动脉管壁随着心室得舒、收缩而出现节律性得搏动,这种搏动可沿着血管壁传播,触诊时能感觉到有节律得冲击或轻叩,这种感觉称为脉搏。

139. 脉律:指脉搏得节律,就是左心室收缩得反映。

140. 心律不:齐:不规则得脉律。

141. 缓脉: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低于60次/分。

142. 速脉: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大于100次/分。

143. 间隙脉:指在规律或不规律得脉搏间隙中漏去一次搏动,脉律发生不规则、不均匀。

144. 脉搏短诎:指脉律少于心率,脉搏完全不规则。

145. 洪脉:当左心室收缩力强,CO多。血管充盈度好,脉压差较大时脉搏强大。146. 细脉:当左心室收缩力若,CO少,外周阻力大,脉压差较时,脉搏若而小。147. 交替脉:当心室得收缩强弱交替时出现强弱交替得脉搏。

148. 水冲脉:当CO大,脉压差大时,出现脉搏骤起骤降,急促有力。

149. 奇脉:在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

150. 血压:心脏收缩与舒张时,流动着得血液对血管壁所施加得侧压力。151. 收缩压:当左心室收缩时,流经主动脉得血液对动脉管壁所形成得最大压力。

152. 舒张压:当心室舒张时,血液对动脉管壁所形成得最低压力。

153. 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得差距。

154. MAP=舒张压+1/3脉压。

155. 高血压:未服抗高血压药得情况下,成人收缩压≥140mmhg与(或)舒张压≥90mmhg。

156. 低血压:血压低于正常范围且有明显得血容量不足得表现。

157.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得总过程。

158. 呼气:气体排出体外得过程。

159. 吸气:气体进入肺得过程。

160. 肺牵张反射:当肺扩张时可引起吸气动作得抑制而产生呼气,当肺缩小时可引起呼气动作得终止而产生吸气。

161. 呼吸过速:指呼吸频率过快,超过24次/分。

162. 呼吸过漫:指呼吸频率缓慢,低于10次/分

163. 呼吸过度:呼吸得深度增加但有规则。

164. 呼吸浅快:呼吸浅表而不规则。

165. 呼吸困难: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通气需要量增加而引起得呼吸费力。

166. 潮式呼吸:呼吸由浅慢到深快,然后再有深快到浅慢,经过一段时间得呼吸暂停,再开始又一次如上得周期性呼吸,周而复始象潮水涨退样得呼吸节律。

167. 间停呼吸:有规律得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期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

168. 点头呼吸:又称胸锁乳突肌呼吸,在呼吸时,头随呼吸上下移动,时呼吸中枢衰竭得表现。

169. 叹息样呼吸:间断一段时间后做一次大呼吸,伴叹息样。

170. 蝉鸣样呼吸:由于细支气管、小支气管堵塞,吸气时出现高调得啸鸣音。171. 鼾声呼吸:由于气管或大支气管内有分泌物积聚,呼吸深大带鼾声。172. 扣击:就是指将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状,扣打胸壁部,借助震动使分泌物松脱。

173. 震颤:就是将手平放抵住患者得胸壁,操作者肩膀与前臂做均匀得收缩与放松得动作。

174. 体位引流:就是将患者置于特殊得体位,借重力使肺部及深部支气管得痰液引流至较大得支气管而咳出痰液得方法。

175. 吸痰:就是利用机械吸引得方法,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得一种治疗手段。

176. 缺氧:当共给组织得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发生障碍,机体得功能、代谢与形态结构将会发生异常变化,这种情况。

177. 氧气疗法:共给患者氧气,提高吸入气中氧分压,提高SPO2、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纠正各种原因引起得缺氧,促进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得治疗方法。

178. 低张性缺氧:由于吸入气体中氧分压过低,肺泡通气不足气体弥散障碍,静脉血分流入动脉而引起得缺氧。

179. 血液性缺氧:由于HB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而引起得缺氧。

180. 循环性缺氧:由于动脉血关注不足,静脉回流障碍。。。

181. 组织性缺氧:由于组织细胞不能充分利用氧而导致用氧障碍性缺氧。182. 高压氧疗:指在特殊得加压窗内,以2-3kg/cm2得压力给予100%得氧吸入。

183. 治疗饮食:就是指在基本饮食得基础上,适当调整总热量与某中营养素,以适应病情需要,从而达到治疗目得得一类饮食。

184. 试验饮食:诊断饮食,即在特定时间内,通过对饮食内容得调整,以协助疾病得诊断与提高试验检查结果得正确性。

185. 管饲法:对于昏迷患者或因消化道疾病以及颅外伤等不能经口进食得患者,为保证其摄入足够得蛋白质与热量,可通过导管供给其营养丰富得流质饮食或营养液。186. 鼻饲法:就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关注流质食物、水分与药物得方法。

187. 要素饮食:就是一种化学精致食物,含有全部人体所需得易于消化吸收得各种成。

188. 排泄:就是机体将新成代谢所产生得废物排出体外得生理活动过程,就是人体得基本生理需要之一。

189. 集团蠕动:就是一种进行很快且前进很远得蠕动。

190. 排便:从大肠排出废物得过程。

191. 便秘:指正常得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于干硬得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

192. 粪便嵌塞:指粪便持久滞留堆积在直肠内,坚硬不能排出。

193. 腹泻:指正常得排便形态改变,频繁排出松散稀薄得粪便甚至水样便。194. 排便失禁:指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得控制而不自主得排便。

195. 肠胀气:指胃肠道内有过量气体积聚,不能排出。

196. 多尿、少尿、无尿

197. 尿滞留:资尿液大量存流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

198. 尿失禁: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流出。

199. 灌肠法:将一定量得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与治疗目得得方法。

200. 清洁灌肠:反复使用大量不保留灌肠。

201. 1、2、3溶液:50%硫酸镁30毫升、甘油60毫升、温开水90毫升。202. 肛管排气法:将肛管从肛门插入直肠,以排除肠腔内积气得方法。

203. 真性尿失禁:膀胱内稍有一些存尿便会不自主流出,膀胱处于空虚状态。204. 假性尿失禁(充溢性尿失禁):膀胱内存储部分尿液,当膀胱充盈达到一定压力时,即可不自主溢出少量尿液。

205. 压力性尿失禁:即当咳嗽、打喷嚏或运动时腹肌收缩,腹内压升高,一致不自主地有少量尿液流出。

206. 导尿术:就是指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得方法。

207. 留置导尿术:就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得方法。208. 膀胱冲洗:利用导尿管,将溶液罐入到膀胱内,在利用虹吸原理将罐入得液体引流出来得方法。

209. 药物吸收:指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血循环得过程。

210. 药物分布:指药物随血液循环向组织、器官转运得过程。

211. 药物代谢(生物转化):指药物进入作用部位与组织细胞相互作用,发生化学变化,失去活性,易于排出得过程。

212. 药物排谢:指药物极其代谢产物自机体排出体外得过程。

213. 雾化吸入法:就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得方法。

214. 超声雾化吸入法:应用超声波得声能,将药液变成细微得气雾,再由呼吸道吸入得方法。

215. 氧气雾化吸入法:借助氧气高速气流,将药液变成雾状,随吸气进入呼吸道得方法。

216. 注射法:就是将无菌液体或生物制剂煮入体内得方法。

217. 皮内注射法:将小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得方法。218. 皮下注射法:将小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射于皮下组织得方法。

219. 肌肉注射法:将一定量得药液注入肌肉组织得方法。

220. 静脉输液:就是利用大气压与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得方法。

221. 滴系数:在输液过程中,每毫升溶液得滴数称该输液器得。。

222. 输液微粒:就是指输入液体中含有得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um。

223. 输液微粒污染:指在输液过程中,输液微粒随着液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得过程。

224. 静脉输血:指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体内得方法。

225. 成分输血:就是根据血液比重不同,将血液得各种成分加以分离提纯,依据病情需要输入有关得成分。

226. 血型:根据红细胞所含得凝集原不同,将人类得血液分成若干个型。227. 溶血反应:就是指输入得红细胞或受血者得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引起得一系列得临床症状。

228. 自体输血:就是指收集患者自身血液,在需要时输还给本人。

229. 冷热疗法: 就是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得物质作用于人体表面,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与内脏器官血管得收缩与舒张,改变机体各系统体液循环与新成代谢,达到治疗目得。

230. 病情观察:就是通过视、听、触、嗅觉等感觉器官及辅助工具来获得患者资料得过程。

231. 危重患者:指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得患者。

232. 呕吐:指胃内容物经口吐出体外得一种复杂得反射动作。

233. 意识障碍:凡影响大脑功能活动得疾病均会引起不同程度得意识改变,这种状态城为。

234. 洗胃法:就是将胃管插入患者胃内,反复注入与吸出一定量得溶液,以冲洗或排出胃内容物,减轻或避免吸收中毒得胃罐洗方法。

235. CPR:指对心跳与(或)呼吸骤停者在开放气道下行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将带有新鲜空气得血液运送到全身各部,尽快恢复自主呼吸与循环功能。

236. 濒死:即临终。指患者以接受治疗性与姑息性得治疗后,虽意识清楚,但病情加速恶化,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总结。

237. 死亡:生命活动不可逆得终止。

238. 脑死亡:即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与脑干得不可逆死亡。239. 安乐死:患不治之症得患者在危重濒死状态时,由于精神与躯体得极端痛苦,在患者极其亲友得要求下,经过医生得认可,停止无望得救治或用认为得方法使患者在无痛苦得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总结生命全过程。

240. 临终关怀:就是向临终患者极其家属提供一种全面得照顾,使患者在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得走完人生得最后旅程。

241. 长期医嘱:有效期在24小时以上,至医生注明停止后医嘱方才失效。242. 临时医嘱:有效时间在24小时内,应在短时间内执行,一般只执行一次。243. 病室报告:(交班记录)就是由值班护士针对值班期间病室情况及患者病情动态变化等书写得书面交班报告,也就是向下一班护士交代得工作重点。

1、发热:就是指机体在致热原得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得调定点上移而引起得调节性体温升高。

2、稽留热:指体温在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月,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3、驰张热:指体温在39℃以上, 24小时波动范围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

4、间歇热:指体温骤升至39℃以上,达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又反复发作。

5、不规则热:指发热得体温曲线无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

6、缓脉: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少于60次/分,又称心动过缓。

7、速脉: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超过100次/分,又称心动过速。

8、潮式呼吸:指呼吸由浅慢逐渐变深快,然后由深快变浅慢,随之出现一段时间得呼吸暂停,又开始重复以上周期。

9、鼾声呼吸:由于气管或支气管内有较多得分泌物蓄积,表现为呼吸时发出一种粗大得鼾声。

10、呼吸困难:指病人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发绀、鼻翼扇动、端坐呼吸、呼吸肌辅助参与呼吸活动。

护理学常见100条名词解释

1.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磁砒、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和。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 3.健康:WHO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社会学健康观:从个体的社会性角度来反映生命活动的客观性及其本质规律,指出健康是一个人具有正常的社会角色功能,具有执行其社会角色和义务的最佳活动状态,它包括个体、家庭和社区的不同层次水平,包括健康平衡和健康潜能两个重要方面。 5.护理:1980年美国护士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6.护理管理: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护理工作的诸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7.护理科研:运用观察、科学实验、调查分析等方法揭示护理学的内在规律,磁砒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更新。 8.个案护理:一名护士护理一位患者,即由专人负责实施个体化护理。 9.功能制护理:以工作为导向,将患者所需的护理活动,依工作性质机械地分啪桫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完成医嘱和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10.小组制护理:以小组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11.责任制护理: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整体护理,其结构是以患者为中心,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所有护理始终由一名责任护士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 12.系统化整体护理: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方式。 13.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 14.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 15.医疗保健服务:是医疗保健机构和专业人员为防止疾病、增进健康而运用卫生资源和医疗手段,有计划、与目的地向个人、群体和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活动过程。

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应激:是个体对需求做出反应的过程,使个体产生生理、心理的反应,且此过程持续贯穿于人的一生,完全解脱应激就总味道着死亡。 适应:是指人与环境的关系发生变化,使个体行为发生改变,以维持机体平衡。 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每分通气量:是指每分钟进入或排气呼吸器官的总气量,为潮气容积(Vt)与呼吸频率的乘积。 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又称有效通气量。 肺换气: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交换是通过气血屏障。 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的血管、毛细血管破裂或渗透性增高导致的出血经咳嗽动作作口腔排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喉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1~2天,最短仅数小时,最长3天,起病急骤,以全身症状为主,呼吸症状轻微是是其临床特点。 急性器官_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引起的器官-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 呼吸系统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其气 流受限不完全1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 非特异性炎症。 肺气肿: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异常持久的扩 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壁的破坏而无明显肺 纤维化。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颗粒细胞、肥 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 和细胞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多 重病因引起,如感染、理化因素、免疫损伤等。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在罹患的感染性肺实 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 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亦称医院内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 不存在、也不出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 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 炎。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慢性肺部感染性 疾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 脉血管的慢性病变引起肺部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 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 重,进而造成右心室扩张或肺厚,伴或不伴有右心 衰竭的心脏病。 脑血栓栓塞征:是肺栓塞的一种类型,为来自静脉 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 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临床和病理生理 特点。 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 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 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 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 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机械通气:是在病人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 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主要是呼吸机),使病人 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 肺性脑病:因呼吸功能衰竭导致缺氧,CO2潴留而引 起的神经、精神障碍。 呼吸困难:是指呼吸时患者感到空气不足、憋气、 呼气费力。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主要见 于左心功能不全,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肺淤血。 端坐呼吸:是指患者为了减轻呼吸困难被迫采取端 坐位或半卧位的状态。这是心衰更为严重的表现, 出现端坐呼吸提示心力衰竭已有明显肺淤血。 心悸:是指圜则自觉心跳或心慌并伴心前区不适 感。 晕厥:一时性广泛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 突然的可逆性意识丧失。 阿—斯综合征:由于心排血量突然下降导致的晕 厥。

2020年护理学基础知识全套复习题库及答案(全册完整版)复件

2020年护理学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全 一) 一、护理程序 1.在护理程序中,指导护理活动的思想核心是 A.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中心 B.以医院管理的重点任务为中心 C.以医院的利益为中心 D.以执行医嘱为中心 E.以护理的服务对象为中心 2.护士收集健康资料的目的,不正确的是 A.了解患者的隐私,为确立护理诊断提供依掬 B.为制订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C.为评价护理效果提供依据 D.为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选择护理实施力 法提供依据 E.为护理科研积累资料 3.护士在收集患者的健康资料过程中,丕查 确的做法是 A.所有资料均来自护士与患者的正式与非Ⅱ式交谈 B.正式交谈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有目的州引导患者交谈 C.正式交谈的内容应贴近患者的病情 D.非正式交谈常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蠢程中进行

E.非正式交谈有助于护士和患者感情的增避及对病情的了解4.以下客观资料,记录正确的是 A.每天排尿l~2次,量少 B.咳嗽剧烈,有大量黏痰 C.每天饮水5次,每次约200ml D.每餐主食2碗,一日3餐 E.持续低热1个月,午后明显 5.护士获取客观健康资料的主要途径是 A.阅读病历及健康记录 B.患者家属的陈述 c.观察及体检获取 D.患者的主管医生提供 E.患者朋友提供 6.面对老隼患者进行健康史采集时,应注意 A.交谈一般从既往史开始 B.以封闭性问题为主 C.-定要耐心倾听,不要催促 D.始终保持亲密距离 E.当老年入主诉远离主题时,不要打断 7.患者,女性,37岁,甲状腺囊肿,择期手 术住院。护士为其提供整体护理,该护理模式 的特点是

A.以治疗为中心 B.以家庭为中心 C.以疾病为中心 D.以患者为中心 E.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8.患者,女性,68岁,因病情危重入住ICU。 第2天病情平稳后,对护士说:“我想见孩子,老伴,心里憋得慌。”该患者存在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自尊的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安全需要 E.生理需要 9.患者,男性,41岁,颅脑外伤。主诉:剧烈头痛、头昏、视物不清。查体:呼吸10次/分,心搏有力、50次/分,血压160/120mmHg。护士收集资料后为其制订护理计划。计划中应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是A.皮肤完整性受损 B.潜在并发症:脑疝 C.潜在并发症:呼吸性碱中毒 D.有感染的危险 E.睡眠形态改变 10.患者,女性,27岁,车祸外伤急诊入院。

护理学名词解释

7.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自理能力的评估结果,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 10.主动卧位:即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变卧位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见于轻症患者、术前及恢复期患者 11.被动卧位:即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位。常见于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 12.被迫卧位:即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如肺心病患者由于呼吸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卧位。 13.疼痛:是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 15.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16.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18.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19.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全部微生物的处理。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20.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24.隔离:是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隔离的目的就是切断感染链中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之间的联系,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工作人员及媒介物中扩散)。 25:清洁区: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治疗室、配餐室、更衣室、值班室、库房等场所以及病区以外的地区,如食堂、药房、营养室等] 26:半污染区:有可能被病源微生物污染的区。[医护办公室、病区内走廊、检验室等】 27.保护性隔离:以保护易感人群作为制订措施的主要依据而采取的隔离则称为保护性隔离。 10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达数天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 11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h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 12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体温又升高,并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等 20潮式呼吸,又称陈-施呼吸,是一种呼吸由缓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再经过一段呼吸暂停(5~20s)后,又开始重复以上过程的周期性变化,其形态犹如潮水起伏。 21间断呼吸:又称毕奥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即呼吸和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常在临终前发生。

护理学名词解释上课讲义

护理学名词解释

护理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紧密联系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WHO 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上的疾病,而且要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韩德森护理定义:护士的主要职能是帮助病人或健康人进行有益于健康或恢复健康或在临死前得到安宁的活动。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临床治疗综合模式与治疗程序,计划提供的治疗项目,相应的治疗结果,以及完成这些工作的进表。 健康(1946):健康不仅没有疾病,而且要保持躯体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 亚健康: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 生存质量:是指个体在其所处的文化,风俗习惯的背景下,由他生存的标准、理想和追求的目标所决定的对他目前社会地位及生存状况的认识满意程度。健康行为:指个体在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时的行为表现。角色行为强化:不仅接受“患病”角色,安于患者角色,同时过分寻求他人帮助,依赖性增强。 成长:个体在生理量性增长。如身高,体重及年龄等。 发展:个体随年龄增长及与环境间的互动而产生的身心变化过程。是生命中有顺序的可预测的改变,是学习的结果,成熟的象征。包括生理,理,社会方面的适应及改变。 生长:指生物体或细胞从小到大的增殖过程。可表现为数量增多、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成熟:指由遗传基因所决定的个体内部生长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达到生理和心理、功能与能力的比较完备的状态。 应激源:是指那些能引起应激的各种刺激物,包括内源性应激源和外源性应激源。 应激:是指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及心理紧张性状态的过程。 全身适应综合征:认为是人体对应激所做出的全身性、紧张性、非特异性、防御性的生理反应,称之为全身适应综合征。 应激反应:是人体对应激产生的反应,无论何种类型的应激源引起,都会导致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 适应:是指人体以各种方式调整自己,以维持内环境或外环境的的平衡的一种生存能力及过程. 应对:是指处理问题和情境,或成功地与问题和情境抗争.是个体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影响的各种策略。 人际关系: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个体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及生存的需要,通过一定的交往媒介与他人建立及发展起来的,以心理关系为主的种显在的社会关系。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他人、自己及人际关系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的推测与判断过程,包括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等一列的心理活动过程。 人际吸引: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彼此注意、欣赏、倾慕等心理上的好感,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接近以建立感情的过程。

(完整word版)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护理系适用专业:护理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基础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课程内容以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需求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序化为“入院护理、安全环境、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出院护理”五大模块,十六个护理项目和四十一个工作任务。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病人的护理需求。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 2.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操作原理。 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2.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 (三)素质目标 1.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社区护理学名词解释

社区护理学名词解释 1.1大卫生观:是指在现代社会,各种卫生问题的解决和主要疾病的防治,必须依靠全社会的支持和协作配合,即为“大卫生观”。 1.2社区护理学:是由护理与公共卫生学结合而成的新兴学科,用以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并在护理实践过程中,为适应社会公众的健康要求逐步形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1.3初级卫生保健指主要由基层卫生人员提供居民必需的保健服务。 1.9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在发病前期,用增强健康和特殊防护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2.1社区(费孝通的定义):费孝通先生将社区定义为“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民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2.2社区护理:是由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理论结合而成,用以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 2.8社区的基本要素:(1)社区是由人组成的(2)社区位于特定的区域范围内(3)社区有其特有的组织和行为规范(4)社区内有其相互沟通的方法 (5)社区成员有共同的需要与问题。 3.1护理模式:是从护理角度陈述护理内涵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并围绕护理这一核心来进行概括陈述。 3.2护理理论:是指通过对护理现象系统的、整体的观察,以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护理现象。3.3适应:可以解释为生物体(人体)调整自身以满足环境需求的能力,或促使生物体(人体)更能适于生存的一种过程,也就是生物体(人体)所具有的各种保护性的调节能力 3.4危机:当某些预期或非预期中所产生的逆境,使人的基本需要受到威胁,自我完整性面临挑战或内心中的平衡遭到破坏时,而平时惯用的应对方式无法解决目前的困境,因而导致情绪障碍、惊惶失措或精神失常,这种情境统称为危机。 3.5正常防御线:指对各种压力源做出适当的调节,维持机体健康的稳定状态。 3.6局部适应综合征:通常是指机体对局部应激源所产生的局部反应。 5.8发病率:是指在一定的观察期间,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数。 5.9患病率:指某个时期内某病的病例数(包括新、老病例,但不包括死亡及痊愈者)与同期的平均人口之比率。 5.10罹病率:指暴露于危险因素的人群中在短时间内发生新病例的频率,是发病率的特殊类型。5.11死亡率:指在一定的时期内死亡人数占同期平均人口数的比例。 5.12感染率:指平均每百名受检者中感染某种病原体的人数。 5.13病死率:指一定时间内忠某种疾病死亡的人数在同期患该病而死亡的人数中的比率。 5.14生存率:又称存活率,是指病人能活到桌段时间的生存频率。 5.15治愈率:表明莱病的治愈人数占受治疗的病人数的频率。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第二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大于150mmol/L,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与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血清钠浓度降低。 【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血钠,较少见。因机体摄入水总量超过排出量,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加。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 mmol/L。 【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超过5.5 mmol/L。 【代谢性酸中毒】是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指体内酸性物质积聚或产生过多,或HCO3-丢失过多。 【呼吸性酸中毒】是由肺部通气或换气功能减弱,致使体内产生的CO2不能充分排出,或CO2吸入过多而引起的高碳酸血症。 【呼吸性碱中毒】系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的CO2排出过多,以致血中PaCO2减低,引起的低碳酸血症。 第三章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和护理 【肠内营养支持】是将营养物质经胃肠道途径供给病人的方法。 【肠外营养支持及完全胃肠外营养】是将营养物质经静脉途径供给病人的方法,其中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都经静脉供给称为完全胃肠外营养。 【高血糖症及高渗性非酮症昏迷】严重的高血糖可导致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由于血糖过高,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造成渗透性利尿。病人表现为多尿、口渴、头痛甚至昏迷,有生命危险。 第四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休克】是强烈的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性症候群。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外科最常见的休克类型之一,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两类。常由于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液体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 【中心静脉压(CVP)】代表了右心房或胸腔段腔静脉内的压力。正常值为0.49~0.98kPa (5~10cmH20)。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氧气疗法 2、入院护理 3、疼痛 1、医院 2、稽留热 3、睡眠障碍 第一章绪论 1.护理学 2.WHO的健康定义 3.护理 5.整体护理 1.护理学: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科学。 2.WHO的健康定义: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健康(1946年,WHO):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1分),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2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分)。 3.健康(1989,WHO):不仅是没有疾病(1分),而且包括躯体健康(1分)、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1分)和道德健康(1分)。 1.发展:是生命过程中有顺序、可预测的功能改变(2分),包括身、心两个方面。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1分),是质的变化,一般不容易通过量化的指标来测量(1分)。 2.应激: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1分)做出认知评价后(1分)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及心理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2分)。 4.非语言沟通:是一种不使用词语(1分),而在沟通中借助动作、手势、眼神、表情等(1分)来帮助表达思想、感情、兴趣、观点、目标及用意的方式(2分)。 5.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1分)对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及生命过程反应(1分)的一种临床判断(1分),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应能通过护理职能达到(1分)。 3.护理:美国护士学会认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5.整体护理:以整体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南,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第二章环境 1.环境 2.生活方式 1.环境:人的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是指人的生理,以及思维.思想.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外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组成。 2.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 生活方式: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2分)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2分)。 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2.人体力学 第四章舒适与安全 1.被动卧位 2.被迫卧位 3.疼痛 1.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能力变换卧位,躺在被安置的卧位,称被动卧位。如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 2.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2分),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被而被迫采取的卧位。(2分) 3.疼痛:是伴随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1分)而产生的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1分),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2分)。 第五章患者的清洁卫生 1.压疮: 1.压疮: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1分),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2分)致使皮肤失去正常的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分)。 1.压疮: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第六章休息与活动

(完整版)护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护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是非题 1.一般病室内适宜的温度是18—22oC。(√) 2,大单的长度是2.5米,宽度是1.7米,用棉布制作。(×) 3.平车运送病人时,病人的头部应位于高处一端。(√) 4. 为了保证病人有适当的空间,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0.5。(×) 5.最常见的机械损伤为跌倒(√) 6.沐浴最佳时间为餐后1小时(√) 7.昏迷病人长期卧床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 8.温水擦浴的水温是32-36度(×) 9.酒精擦浴后测量体温应间隔15分钟。(×) 10.长期医嘱有效时间在24 小时以上至医嘱停止。(√) 二单选题 1.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创办于:D A.1854年 B.1856年 C.1858年 D.1860年 E.1862年 2.不符合铺床节力原则的是 :D A.将用物备齐 B.按使用顺序放置物品 C.铺床时身体靠近床沿 D.先铺远侧,后铺近侧 E.下肢前后分开,降低重心 3.腰椎骨折病人需用何种方法搬运:D A.一人法 B.二人法 C.三人法 D.四人 法 E.挪动法 4.下列哪项为不舒适的最严重的形式:C A.烦躁不安 B.紧张 C.疼痛 D.不能入 睡 E.身体无力 5.腰穿后6小时内去枕平卧的目的:B A.预防脑压升高 B.预防脑压降低 C.预防脑缺血 D.预防脑部感染

E.有利于脑部血液循环 6.产妇胎膜早破时,采取头低足高位目的是防止:A A.脐带脱出 B.减少局部缺血 C.羊水流出 D 感 染 E.有利于引产 7.浸泡无菌持物镊的消毒液应达到镊子的: C A.1/2处 B.1/3处 C.2/3处 D.3/4 处 E.1/4处 8. 遇有真菌感染的病人,口腔护理应用的漱口液是:E A.1%~3%过氧化氢 B.2%~3%硼酸 C.09%氯化钠 D.01%醋酸 E.1%~4%碳酸氢钠 9.软组织损伤48h内应采用的处理方法为:B A.热疗法 B.冷疗 法 C.冷、热疗法交替使用 D.先用冷疗法再用热疗法 E.先用热疗法再用冷疗法 10.温水擦浴的水温是:B A.30-32度 B.32-34度 C.34-36度 D.36-38 度 E.38-40度 11.缺乏下列哪种维生素可引起佝偻病:B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E D.维生素K E.维生素C 12.管喂饮食时,胃管插入深度为:C A.30—35cm B.35— 40cm C.45—50cm D.50—55cm E.55—60cm 13.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B A.1g B.2g C.3g D.4g E.5g 14.尿潴留病人首次导尿时,放出尿量不应超过:C A.500ml B.800ml C.1000ml D.1500ml E.2000ml 15.盆腔手术前导尿的目的是:C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护基名解 1?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围绕和影响个人或集体行为与发展的所有外在因素的总和) 2?分级护理:是指根据对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自理能力的评估结果,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 特级护理(红)--病情危重,随时变化--24h不间断 一级护理(红)--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不能自理病情不稳的患者--1h/次 二级护理(黄)--病情稳定;部分自理--2h/次 三级护理(绿)--病情稳定或恢复,完全自理--3h/次 3,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变卧床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见于轻症患者、术前及恢复期患者) 4?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位。(常见于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 5?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肺心病患者必须采取端坐卧位) 6?医院感染:(探)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7?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作用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而非杀灭微生物 8?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9?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和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10?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或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11. 隔离(探):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 12. 清洁区:凡病人不进入、未被病原体污染的区域,如治疗室 13?半污染区:有可能污染的区域,如医护办公室 14?污染区: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如病房、患者洗手间 15?关节活动范围(ROM):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度数表示,又称关节活动 度。 16. ROM联系:关节活动度练习,是指根据每一特定关节可活动的范围,通过应用主动或被 动的联系方法,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度,护肤和改善关节功能的联系方法。 17. 体温过高(探):一般而言,当腋下温度超过37C或口腔温度超过37.5C, 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C以上可称为体温过高 18.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C,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C(见于肺炎 球 菌性肺炎、伤寒) 19. 弛张热:体温在39 C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 C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 20. 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C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

儿科护理学 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娩出为止为胎儿期,约为40周 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出生后28天 3婴儿期: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 4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满3周岁之前 5学龄前期:自满3周岁到6~7岁入小学前 6学龄期:自6~7岁入小学至青春期前 7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为10~20岁,女孩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岁左右。青春期进入和结束年龄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可相差2~4岁 8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7足天,此期包括妊娠后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3个阶段 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 1.生理性体重下降:部分新生儿在生后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的排出,可致体重暂时性下降,称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下降范围为原有体重的5%~10%,至第7~10日恢复到出生体重。 2身高增长高峰(PHV):青春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受性激素等因素的影响,体格生长出现生后的第二个高峰,尤其身高增长迅速,称为身高增长高峰 3骨龄:长骨干骺端的软骨次级骨化中心的出现可反映长骨生长发育成熟程度,有助于判断骨发育年龄,称之为骨龄 第三章儿童保健 1计划免疫: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儿童体中,以确保其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2主动免疫:给易感者接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力 3被动免疫: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源后,被给予相应的抗体,而立即获得免疫力 第五章儿童营养 1基础代谢率:在20℃(18~25℃)室温下,餐后10~14小时清醒、安静状态下,测量维持机体所需的能量 2补授法:补充母乳量不足的方法,母乳喂养次数一般不变,每次先喂母乳,将两侧乳房吸空后,再根据儿童需要补充代乳品 3代授法:用配方奶或其他代乳品一次或数次替代人乳的方法 4人工喂养:以配方奶或动物乳(牛乳、羊乳、马乳等)完全代替母乳喂养的方法 第六章患病儿童护理及其家庭支持 1脱水: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除失水外,尚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 2累积损失量:发病后至补液时所损失的水和电解质量 3继续损失量:补液开始后,因呕吐、腹泻、胃肠引流等继续损失的液体量 4生理需要量:补充基础代谢所需的量 第八章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1 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出生后28天,期间的小儿称为新生儿 2围生期:围绕分娩前后的一段特定时期,期间的胎儿和新生儿称为围生儿。我国的围生期:从妊娠28周(此时胎儿体重约1000g)至生后1周。 3足月儿: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260天~293天)的新生儿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体验 生存质量的概念:(WTO定义)指个体在其所处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背景下,由生存的标准、理想、追求的目标所决定的其目前社会地位及生存状况的认识和满意程度。它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也称生活质量或生命质量。 健康促进的概念: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其自身的过程,是协调人类和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患病的概念: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内外因素作用下而引起一定部位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损失与抗损伤的病理过程,是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 需要:是个体、群体、结构对其生存、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成长(growth):又称生长,指由于细胞增殖而产生的生理方面的改变,表现为各器官、系统的体积和形态改变,是量的变化,可用量化的指标来测量。 发展(development):又称发育,指生命中有顺序的可预期的功能改变,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如行为改变、技能增强等。 发展任务:是个体在生命的各特定时期出现的、并依据社会规范需要完成的任务或实现的发展目标,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 成熟:广义的成熟是成长和发展的结果,包括心理社会的发展;狭义的成熟指生理上的生长发育。成熟是一种相对的概念。 压力: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和心理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 压力源:(又称应激源或紧张源)指任何能使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 压力反应(stress response):个体对压力源所产生的一系列身心反应。 适应(adaptation):生物体以各种方式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一种生存能力及过程。 工作压力:又称职业压力,是指当个人的能力与需求不能与工作环境相匹配时所引起的从业人员的身心压力状态。 人际关系:(狭义)指在社会实践中,个体为了满足个体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交往媒介与他人建立与发展起来、以心理关系为主的一种显在的社会关系。 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是指交往主体对自身、他人以及自身与他人关系的认知,是个体推测与判断他人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及意向的过程,包括感知、判断、评价和推测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档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多尿:指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者 少尿:指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者 无尿:指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或12小时内无尿液产生者 尿储留:指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 排便改道:指因为疾病治疗的需要,将肠道的一部分,外置于腹部表面,在腹部建立暂时性或永久性的人工造口,以便排泄粪便,也称为人造肛门 尿失禁: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流出 尿频: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多 尿急:患者突然有强烈尿意,不能控制需立即排尿 尿痛:排尿时膀胱区及尿道有疼痛感 导尿术:是指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方法 留置导尿管术: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存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 排便:从大肠排除废物的过程 便秘: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 粪便嵌塞:指粪便持久滞留堆积在直肠内,坚硬不能排出 腹泻:指正常排便形态改变,频繁的排出松散稀薄的粪便甚至水样便 排便失禁:指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的控制而不自主的排便 肠胀气:指胃肠道内有过量气体积聚,不能排出 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 静脉输血:是将全血或成分血如血浆,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等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全血:是指采集的新鲜血液未经任何加工而全部保存备用的血液

新鲜血:指在4摄氏度常用抗凝保养液中保存一周内的血液,它基本上保留了血液的所有成分,可以补充各种血细胞,凝血因子和血小板。适用于血液病患者 库存血:在4摄氏度环境下可保存2-3周,库存血虽含有血液的所有成分,但其有效成分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大量输注库存血可以导致酸中毒和高血钾的发生,库存血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 成分血:是全血经分离后所得到的液体部分,主要是血浆蛋白,不含血细胞,无凝集原血型:通常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凝集原:由于红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原,能促使红细胞凝集,在凝血反应中起抗原作用凝集素:能与红细胞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性抗体 自体输血:是指术前采集患者体内血液或手术中收集自体失血,经过洗涤,加工,在术后或需要时再回输给患者本人的方法,即回输自体血 成分输血:是指输入血液的某种成分。它是根据患者的需要,使用血液分离技术,将新鲜血液快速分离成各种成分,然后根据患者需要,输入一种或多种成分 溶血反应:是受血者或供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或溶解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病情观察:即医务人员在诊疗和护理工作中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受器官及辅助工具来获得患者信息的过程 意识状态: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是对环境的知觉状态 意识障碍: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 嗜睡:是最轻度的意识障碍。患者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能被言语或轻度刺激唤醒,醒后能正确,简单而缓慢地回答问题,但反应迟钝,刺激去除后又很快入睡 意识模糊:其程度较嗜睡深,表现为思维和言语不连贯,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完全或部分发生障碍,可有幻觉,错觉,躁动不安,谵语或精神错乱 昏睡: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压迫眶上神经,摇动身体等强刺激可被唤醒,醒后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停止刺激后即又进入熟睡状态 昏迷:最严重的意识障碍。浅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可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咳嗽反射等可存在,呼吸,心跳,血压无明显改变,可有大小便失禁或潴留。深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肢体呈弛缓状态,深浅反射均消失,偶有深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出现,集体仅能维持循环和呼吸的最基本功能,呼吸不规则,血压可下降,大小便失禁或潴留

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24. 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1. 肺源性呼吸困难:是指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病人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2. 三凹征:见于吸气性呼吸困难出现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吸气时间明显延长。 3 . 慢阻肺: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 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是肺气肿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4.支气管扩张症: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阻塞导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的慢性支气管化脓 性疾病。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5.原发综合征:结核菌从原发病灶通过淋巴血管到达肺门淋巴结,引起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炎,称。 。。。。 6. 中央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上主支气管的病灶约占 3/4 ,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癌未分化癌多见。 7.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肿瘤侵犯纵隔、压迫上腔静脉,使头部静脉回流受阻,出现头面部、颈部和上肢水肿, 以及胸前部淤血和静脉曲张,并有头痛、头昏或眩晕。 8. Horner 综合征:位于肺尖部的肺癌称上沟癌 (Pancoast 癌),可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 缩小, 眼球内陷, 同侧额部与胸壁无汗或少汗, 压迫臂丛神经可引起同侧肩关节、 上肢内侧疼痛和感觉异常, 夜间尤甚。 9. ARDS :是指病人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内外致病因素(如严重感染,休克,烧伤,严重创伤, DIC 和大手 术)而引起肺微血管和肺泡上皮损伤为主的肺部炎症综合征。 表现为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 10. 机械通气:是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泡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置 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 11. 心源性呼吸困难:又称气促或气急,是病人在休息或较轻的体力活动中自我感觉到的呼吸异常。 12 .期前收缩:是由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博点过早发出冲动控制心脏收缩所致。 13. 预激综合征 ( WPW ):是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 或心室冲动提前激动心房的一部分或全部。 14 原发性高血压:指病因末明的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可引起心脑肾严重并发症。 15. . 心脏骤停:指原来全身与心脏较好的情况下,意外地发生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 高血压急症:是指病人血压在短时间内(数小时至数天)急剧升高,伴有心,脑,肾重要脏器严重损害或功 能障碍的一种临床危重状态。 高血压危象 :血压在短时间内剧升,收缩压达 260mmHg ( 34.7Kpa )以上,舒张压 20mmHg (16Kpa ) 以 上,病人出现头痛,烦燥,心悸,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等征象。 (交感神经兴奋 导致儿茶酚胺分泌过多) PTCA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是用一特定大小的球囊扩张冠状动脉内径,解除其狭窄,使相应心肌供 血增加,缓解症状,改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的一种非外科手术方法,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最基本手段。 CVP :中心静脉压是指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判断病人血容量,心功能及血管张力的综合情 况。正常值为 5-12cmH2O. 大量蛋白尿 :每日尿蛋白含量持续超过 3.5g/1.73m2 或者 50mg/kg 体重。 自控镇痛( PCA ):应用特制泵,连续性输注止痛药,病人可自行控制,采取间歇性投药。给药途径包括静 脉,皮下,椎管内。该方式用药灵活,可克服投药的不及时性,降低病人对止痛药的要求,减少病人对止痛 药物的总需要量和对专业人员的依赖性,增加病人自我照顾和自主能力以及对疼痛控制的能力。 肝性脑病 :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主要表现是意识障 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急性胰腺炎 :是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以急性腹痛,发热伴 恶心,呕吐,血与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 上消化道出血 :是指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和胰,胆道病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 合术后的空肠病变所致的出血。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护理学基础重点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重点名词解释 1、护理学(nursing)是一门研究维护、增进、恢复人类身心健康的护理理论、 知识、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应用科学。 2、护理(nursing)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3、健康(health)WHO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安适状态。 4、安适(wellness)安适是生命充满活力和完美感觉的主观感受,是能客观描述的一种状态,存在不同胡水平,并能绘制成一线形连续体。即生理安适、社会安适、情感安适、智能安适、精神安适。 5、疾病是指机体的某部分、器官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或紊乱。 疾病(现代疾病观认为的疾病)是机体在内外因素作用下而引起的一定部位的结构形态、代谢和机能的变化,表现为损伤与抗损伤的整体病理过程,是机体内外环境动态平衡状态的破坏或机体偏离正常状态的过程。 6、患病(illness)是不健康的主观体验,是个体生理、心理、智能、社会、发展或精神功能的良好体验减退或受损的状态。 7、疾病行为(illness behavior)是指人们在患病时采取的应对疾病所致的机体功能改变的一般性行为,它伴随疾病而存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8、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是指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采取行动提高生活质量。其目的是发挥健康潜能,促进健康行为,提高健康水平。 WHO 指出:健康促进是赋予人们提高控制和改善自身健康能力的过程。 9、健康保护(health protection)或疾病预防是人们采取行动预防和对抗疾病的过程。它以问题为导向,采取发现问题、改善环境和行为及提高身体抵抗力的方法,消除、减缓或改变疾病过程。 10、初级预防保健(primary prevention)又称一级预防,是最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始于疾病或功能障碍出现之前,包括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或疾病预防两个方面。 11、二级预防保健(secondary prevention)又称为发病学预防,由有组织的、直接的健康普查或大众教育组成,目的在于促进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尽可能逆转疾病的病理过程、尽早阻止疾病的进展和限制伤残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