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几项地下工程监测技术与应用

广州地下工程和深基坑安全监测预警办法pdf

附件 广州市地下工程和深基坑安全监测预警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地下工程及深基坑工程的监测管理,规范地下工程及深基坑安全监测工作,有效防范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根据国家相关的法规标准,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辖区内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地下工程及深基坑工程的安全监测管理工作。 第三条 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全市地下工程和深基坑安全监督管理及地下工程和深基坑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以下简称监测预警系统)管理工作。 市、区(县级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监督管理分工,负责监管建设项目的地下工程和深基坑安全监督管理及监测预警上报管理工作。 参与地下工程与深基坑作业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地下工程及深基坑安全监测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建立地下工程及深基坑安全监测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四条 在本市辖区范围承接地下工程和深基坑安全监测活动的监测机构应具备工程监测资质,并与监测预警系

统进行对接,将本机构信息及所监测工程信息如实在监测预警系统进行登记。 第五条 监测机构的监测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监测人员不得同时受聘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监测机构。 第六条 监测机构的监测设备应能实现自动采集并实时发送监测数据功能,确因设备故障导致数据异常或不能自动采集的,在临时采取其他监测手段监测采集数据和做好记录的同时,及时将监测情况向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并尽快排除设备故障。 第七条 监测机构在进行工程监测前应先登录监测预警系统对监测工程信息进行登记,并上传监测平面图、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审批表等相关资料。 第八条 监测机构须严格按照监测规范及监测方案进行监测,确保采集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归档,定期对监测仪器进行检定与维护,确保监测系统的稳定性。 第九条 监测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在接受委托、数据传输、数据处理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防止出现数据误报情况及防止发生编制虚假监测报告、恶意修改监测数据等违规行为。

施工监测方案-副本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1.1、设计概况 (1) 1.2、环境情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监测目的、原则及内容 (1) 3.1 监测目的 (1) 3.2 监测的原则 (2) 3.3监测的内容 (2) 四、监控量测方案 (3) 4.1、测点布置原则 (3) 4.2、地表沉降监测 (4) 4.3、地下管线监测 (9) 4.4、建(构)筑物沉降监测 (10) 4.5、水位观测 (11) 4.6、拱顶监测 (11) 五、监控量测的数据采集、预警及内业整理 (14) 5.1、数据采集 (14) 5.2、数据整理 (14) 5.3、数据分析 (14) 5.4、安全预报和反馈 (15) 5.5、监控量测三级预警及内业整理 (15) 六、监测管理体系与质量保证措施 (19)

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设计概况 南湖路站~金岭路站区间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线路出南湖路站后,下穿金阳二手车市场、龙潭路、金阳新世界2E地块(碧潭五区),然后沿诚信北路敷设至金岭路站。区间全长788m,为双洞单线隧道,线间距12~14m,隧顶埋深6.5~10m。区间施工竖井设在右隧右侧市政道路绿化带上,横通道中线与线路相交于YDK13+760(=ZDK13+763.675)里程处,竖井距南湖路站377m,距金岭路站411m。竖井横通道与正洞相连,呈90°与正洞正交。 1.2、环境情况 竖井内净空尺寸为 6.0×8.0m,井深22.2m,横通道长25.6m,开挖宽度×高度=6.6X9.3m。竖井所处地层至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红黏土、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灰岩,井深及横通道主要位于黏土层内,井底位于中风化灰岩内。 二、编制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CJ/T 8-2007);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 7、《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 8、《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三、监测目的、原则及内容 3.1 监测目的 (1)保证施工安全 当地铁基坑开挖工程遇到软弱地层、高地下水位以及周围环境限制条件严格时,基坑开挖后必须采取围护结构体系或者利用地下室结构形成围护结构体系,才能使施工得以顺利进行。要保证施工的安全,则需要对地基及基坑围护结构体系的受力变形和位移等参量进行施工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地下工程和深基坑安全监测预警系统

地下工程和深基坑安全监测预警系统 监测设备数据采集接口说明 1.概述 地下工程和深基坑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以下简称监测系统)于2013年3月启动,现已基本完成主系统设计开发并进入试运行阶段。根据系统平台设计要求,监测系统的现场监测数据实时采集有数据接口中间件(使用中间件需要第三方软件商编写接口软件)及数据采集专用客户端两种接入模式。除倾斜监测、裂缝监测等个别项目是手工录入数据外,其余项目均采用数据自动采集上传数据(详见下表)。监测项目、监测设备及对应的采集方式如下表:

2.数据流程 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流程如下图: ?数据接口中间件 由系统技术支持单位提供数据接口中间件(Dll动态库)及调用说明,由监测单位自行完成各监测设备的实时数据上传工作。 ?第三方接口软件 各监测机构自行或委托专业单位编写接口软件以实现各监测设备的数据实时上传的工作。 ?数据采集专用客户端 自行开发或委托专业单位开发并提供技术支持。 基坑监测设备在满足一定技术要求后,方可接入基坑监测系统,否则不允许进行数据传 输。设备技术和操作主要要求包含以下几点: 1)设备具有通讯输出功能。 监测设备具备串口输出功能,并有明确的协议,提供同一监测工程五次规范测试的串口输出数据文件。通讯参数统一设置为“9600,n,8,1”。 2)设备支持测点号编辑功能。 监测时,设备操作软件支持测点号手工编辑功能(字符和数字)。

监测设备采集的数据,通过串口或USB口直接接入电脑,经由监测客户端软件上传原始数据。通过设备厂商提供的软件系统计算或修正后再导出的监测数据不能作为原始数据,监管系统不予接收。 4)满足自动采集原则。 除裂缝和倾斜监测项目外,其余项目均需实现自动采集。水位、应力监测设备应实现电子化,进行监测操作时,采集到的数据自动记录在设备内存中,每次监测结束后接入电脑,通过监测客户端自动上传数据。 5)满足数据输出规则。 监测设备输出的数据以文件包的形式通过串口与监测客户端交互。除深层水平位移(含支护桩和土体)项目按测点输出外,其余监测项目均按每次监测所有测点一并输出。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施工合同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云南省监测井建设工程第2标段 施工合同 发包方: 承包方:

发包方:(以下简称甲方) 承包方:(以下简称乙方)为圆满完成甲方承担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云南省监测井建设工程第2标段水井施工任务,经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友好协商,乙方自愿在对实地进行踏勘及分析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分包承担甲方部分水井施工工程,为明确甲、乙双方在施工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和经济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双方本着各负其责,互相配合的原则,经协商一致同意达成以下条款,并共同遵守: 第一条施工地点和任务 一、工程名称: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云南省监测 井建设工程第2标 二、工程地点:云南省临沧市 三、工程量:施工水文地质监测井11口,总进尺约1715.0米。 四、工作内容:人员设备进出场、水井凿井、洗井、成井、下管、填砾、抽水试验、取水样、岩土样。施工过程中乙方须认真观测和做好各项原始记录。 第二条技术质量要求 一、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云南省监测井建设工程第2标段技术要求》执行。 二、成井质量按照《水文水井地质钻探规程》(DZ/T0148-2014)和《地下水监测井建设规范》(DZ/T0270-2014)执行。 第三条工程价款及付款办法 一、工程价款 1、本工程采用阶梯进尺每米综合单价的形式: 0-50m阶梯段(含50m)工程承包综合单价为元/进尺米; 50-100m阶梯段(含100m)工程承包综合单价为元/进尺米; 100-300m阶梯段(含300m)工程承包综合单价为元/进尺米; 最终按甲方实际验收工程量进行结算。工程单价不因地质条件、

地下工程监测论文

《地下工程监测与评价》 课程论文

浅析中国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展望 摘要: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地下空间建设进入了飞速发展的节奏,地铁、轻轨、隧道等地下工程建设迎来了空前的大繁荣时期,虽然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具有诸多优势,但是地下空间工程的建设也存在的着很多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因素。一方面,作为土工工程,地下空间建设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程度高等特点;另一方面,施工的复杂性、建设的隐蔽性、地层条件和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的突出等特点更是地下空间工程独具的特点,因此,建立健全我国的风险管理制度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将对我国地下空间工程所存在的众多问题以及相关原因进行简要分析,随后介绍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对未来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下工程;风险;风险管理;发展趋势 1. 中国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的意义分析 1.1 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大规模的地下空间工程建设的时代已经到来,目前,我国有40余城市在建或筹建地铁和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大规模、高速度的开发建设,必然涉及到高风险,这正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已有大量的文献和工程事实表明,隧道及地下工程涉及到众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确知性,其在建设阶段存在着很大和众多的技术风险。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对拟建和在建的城市地下工程项目进行定性、定量的风险识别、风险检测、风险评估、风险决策和风险跟踪控制,进行地下工程动态监控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突出重要,对国民经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众多的地下空间工程建设中,人为或非人为因素导致的工程事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了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近十多年来,此类事故在国内

地下工程监测

地下工程监测 地下工程施工是在地层内部进行,施工不可避免扰动地层,引起的地层变形会导致地表建筑和既有的管线设施破坏。因此,地铁隧道施工要考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特别是在地面建筑设施密集、交通繁忙、地下水丰富的城市中进行地铁隧道施工,对于地铁开挖过程引起地层的力学响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规律,不同施工方法的不同力学响应可以通过施工监测实现,并及时预测地层变形的发展,反馈施工,控制地下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1 量测目的 施工监测在施工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监测的目的包括: (1)保证施工安全。浅埋暗挖法施工的地铁区间隧道会不同程度地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通过及时、准确的现场监测结果判断地铁隧道结构的安全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并及时反馈施工,调整设计、施工参数,减小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变形,保证工程安全。 (2)预测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根据地表变形的发展趋势决定是否采取保护措施,并为确定经济、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3)控制各项监测指标。根据已有的经验及规范要求,检查施工中的各项环境控制指标是否超过允许范围,并在发生环境事故时提供仲裁依据。 (4)验证支护结构设计,指导施工。地下结构设计中采用的设计原理与现场实测的结构受力、变形情况往往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施工中及时的监测信息反馈对于设计方案的完善和修正有很大的帮助。 (5)总结工程经验,提高设计、施工技术水平。地下工程施工中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受力、变形资料对于设计、施工总结经验有很大帮助。 2 量测项目 监控量测可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类。监测的主要范围是:区间结构物中线外缘两侧30m范围内的地下、地面建(构)筑物管线、地面及道路。各项观测数据相互验证,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为合理确定各项施工参数提供依据,达到反馈指导施工的目的,真正做到信息化施工。 (1)必测项目应包括下列项目:①洞内外观察;②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 ③浅埋地段地表下沉量测;④拱顶相对下沉量测。 (2)选测项目应包括下列项目:①围岩内部变形量测;②锚杆轴力量测; ③围岩压力量测;④支护、衬砌应力量测;⑤钢架内力及所承受的荷载量测;⑥围岩弹性波速度测试。 3 监测方法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 陈洪祥0904010311 土木工程4班(岩土) 地下工程施工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管理,施工工艺、方案及方法,施工监测和环境保护,所以,在我看来,地下工程的施工特点也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 总体说来,地下建筑施工的特点主要由地下建筑产品的特点所决定。和其他工业产品相比较,地下建筑产品具有体积庞大、复杂多样、整体难分、不易移动等特点,从而使地下建筑施工除了一般工业生产的基本特性外,还具有下述主要特点: 1.生产的流动性 一是,施工机构随着地下建筑物或构筑物坐落位置变化而整个地转移生产地点; 二是,在一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和各种机械、电气设备随着施工部位的不同而沿着施工对象上下左右流动,不断转移操作场所。 2.产品的形式多样 地下建筑物因其所处的自然条件和用途的不同,工程的结构、造型和材料亦不同,施工方法必将随之变化,很难实现标准化。 3.施工技术复杂 地下建筑施工常需要根据建筑结构情况进行多工种配合作业,多单位(土石方、土建、吊装、安装、运输等)交叉配合施工,所用的物资和设备种类繁多,因而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较高。 4.露天和高处作业多 地下建筑产品的体形庞大、生产周期长,施工多在露天和高处进行,常常受到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 5机械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地下建筑施工机械化程度还很低,仍要依靠大量的手工操作。 具体来说,地下工程的各个内容有均有各自的特点 1.施工组织设计的特点 A.保证重点,统筹安排,信守合同工期 B.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程序,经量多的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技术 C.组织流水施工,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 D.恰当地安排施工项目,增加有效的施工作业日数,以保证施工的连续和均衡 E.提高施工技术方案的工业化,机械化水平 F.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方法 G.减少施工临时设施的投入,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图,节约施工用地和费用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一、单选题 1、开挖深度大于等于( )的基坑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A、5m B、6m C、7m D、8m 2、基坑工程施工前,应有( )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 A、涉及方 B、勘探方 C、建设方 D、施工方 3、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不 知,周边( )应布置监测点。 A、中部、端部 B、中部、阳角 C、端部、阳角 D、端部、阴角 4、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 ) A、10m B、15m C、20m D、25m 5、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时,当测斜管埋置在土体中,测斜管长 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 ) A、0.5倍 B、1倍 C、1.5倍 D、2倍 6、围护墙竖直方向neili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极值处,竖向间距宜为( ) A、1m-3m B、2m-4m C、3m-5m D、4m-6m 7、钢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指点间( )部位或支撑的端头。 A、1/2 B、1/3 C、1/4 D、1/5 8、每层锚杆的内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 )根 A、3根 B、4根 C、5根 D、6根 9、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

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 ) A、10m-30m B、20m-40m C、30m-50m D、20m-50m 10、水位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 )。 A、1m-3m B、2m-4m C、3m-5m D、4m-6m 11、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 ) A、0.15mm/m B、0.2mm/m C、0.25mm/m D、0.3mm/m 12、开挖深度为6米的一级基坑,现场进行检测的频率为( ) A、1次/1d B、1次/2d C、2次/1d D、3次/1d 13、一级基坑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累计绝对值超过( )应进行报警。 A、20mm B、25mm C、30mm D、15mm 14、一级基坑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的变化速率超过( )应进行报警。 A、2mm/d B、3mm/d C、4mm/d D、5mm/d 15、一级基坑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累计绝对值超过( )应进行报警。 A、10mm-15mm B、15mm-25mm C、25mm-30mm D、30mm-35mm 16、一级基坑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的变化速率超过( )应进行报警。 A、1-5mm/d B、5-10mm/d C、10-15mm/d D、15-20mm/d 17、地下水位变化累计值超过( )应进行报警。 A、250mm B、500mm C、750mm D、1000mm 18、地下水位变化速率超过( )应进行报警。 A、250mm /d B、500mm/d C、750mm /d D、1000mm/d 19、临近建筑物位移累计值超过( )应进行报警。 A、4mm B、6mm C、8mm D、10mm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试题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试题 一、单选题(6题) 1.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其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宜少于()个。 A.15;3 B. 20;4 C.20;3 D.25;4 正确答案:(C )见规范【5.2.1】 2.以下关于基坑工程应实施监测的说法错误的是()。A.基坑开挖深度大于等于3m B.基坑开挖深度等于5m C.开挖深度等于8m D.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复杂 正确答案:(A)见规范【3.0.1】 3.有支撑的支护结构各道支撑开始拆除到拆除完成后3d内监测频率应为()。 A.2次/1d B.1次/1d C.1次/2d D.1次/3d 正确答案:(B)见规范【7.0.3】 4.一级基坑喷锚支护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绝对累计值(mm)和变化速率(mm/d)报警值是()。 A.10~20;2~3 B.25~30;2~3 C. 20~40;3~5 D.30~35;5~10 正确答案:(D)见规范【表8.0.4】 5.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时,当测斜管埋设在土体中,斜管

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倍,并应大于围护墙的深度。 A. 0.5 B.1.0 C.1.5 D.2.0 正确答案:(C)见规范【5.2.2】 6.以下关于裂缝监测说法错误的是()。 A.裂缝宽度监测可采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直接量测。 B.裂缝宽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0.1mm,裂缝长度和深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1mm。 C.裂缝长度监测可采用直接量测法。 D.裂缝深度监测可采用超声波法和凿出法。 正确答案:(A)见规范【6.6.3/6.6.4】 二、多选题(4题) 1.以下关于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应进行专门论证说法正确的有()。 A.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的基坑工程; B.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一、二、三级基坑工 程; C.临近重要建筑和管线,以及历史文物、优秀近现代建筑、地铁、 隧道灯破坏后果很严重的基坑工程; D.开挖深度大于5m的基坑工程; E.已发生严重事故,重新组织施工的基坑工程; 正确答案:(ACE)见规范【3.0.7】 2.对同一监测项目进行监测,在正常情况下其监测要求以下说法

施工监测专项方案设计设计

编号:040 上海合生国际广场商业项目建筑安装总承包工程 施工监测专项方案 (SH.HSGJ.JC-040a) 2011年09月

目录 第1章工程概况 (1) 1.1工程简介 (1) 1.2周边环境 (1) 1.3围护设计 (2) 第2章监测方案编制的依据 (3) 第3章变形监测的目的 (3) 第4章变形监测内容及方法原理 (3) 4.1基坑变形监测 (4) 4.1.1 方法原理 (4) 4.1.2 监测点位设计 (4) 4.2塔吊及电梯监测 (5) 4.2.1 塔吊及电梯垂直度监测 (5) 4.2.2 塔吊基础承台监测 (7) 4.3模板监测 (7) 4.4脚手架监测 (7) 4.5降水水位监测 (8) 第5章施工进度及技术要求 (9) 5.1测量仪器的配备 (9) 5.2施工监测频率 (9) 5.3技术要求 (10) 5.4监测数据处理 (10) 第6章质量保证措施 (11) 附表一: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监测报表 (12) 附表二:小角法角度观测记录表 (13) 附表三:水准观测记录表 (14) 附表四:垂直度测试记录表 (15) 附表五:脚手架监测记录表 (16) 附表六:模板监测记录表 (17)

第1章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上海合生国际广场处于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旁边NS-1、292地块,南至安波路,北至翔殷路,东至国定东路,西至黄兴路。本工程拟建建筑物概况详见下表: 本工程基坑呈倒马蹄形,东西长约340m,南北宽约110~190m。根据本次围护设计方案,基坑总面积约4.2万m2,围护总长度约954m。地下室层高分别为6.55m、5.5m、3.65m和5.25m,垫层厚度取0.2m,则基坑开挖深度为: 坑内局部集水井落深1.5m,电梯井落深3.5m~4.4m。 1.2周边环境 东侧:地下室外墙距离红线约4.8~4.9m,红线外为宽约26m的国定东路,道路对面是上海拖拉机内燃机有限公司(1~2层建筑物,条形基础,基础埋深约1m),地下室外墙距离建筑物约42m。 南侧东部:地下室外墙距离红线约4.6~4.7m,红线外为4~24层建筑物(新建建筑,桩基),地下室外墙距离建筑物约28.6~48.1m。 南侧中部:地下室外墙距离红线约4.5~5.7m,红线外为2层建筑物(老建筑,

地下管线变形的监测技术(实操分享)

地下管线变形的监测技术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打桩施工期间间接测量地下管线变形的监测技术。重点分析了侧向位移监测的精度及配合使用孔隙水压力监测的预警效果。 一、引言 随着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各类大型、超高层的建(构)筑物越建越多,埋设在城区地下的各类管线也大大增加。在加载预压、沉桩、强夯、降低地下水位等建(构)筑物的基础施工期都会对周围环境及地形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会影响到地下管线的安全。特别是那些天然气(或煤气)管、水管及通讯光缆管等,一旦因变形受到破坏,常常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为确保地下管线的运行安全及施工的顺利进行,在进行城市改(扩)建工程施工中必须对施工区附近的埋设管线进行变形监测,特别要加强对天然气(或煤气)管、水管及通讯光缆管等的监测,以有效指导施工、控制施工速度,确保施工及管线的正常运转,避免事故的发生。传统的监测方法是采用开挖布点,直接对地下管线进行沉降位移观测,也就是常说的直接测量法。然而在实际施工中绝大部份区域是没有开挖条件的,有的施工区域即使有开挖条件,但也很难一次性较为准确地找到所要布设测点的管线;同时,制作窨井式标志周期长、费用大。因而采用直接监测的方法较难实施。 总结我们多次进行管线及建筑变形观测的经验,我们对地下管线的监测提出了一种间接监测(不用开挖地面埋测点)的方法。同时,为能提高管线监测工作的预警效果,我们对地下管线附近的土体进行了孔隙水压力的观测,通过对孔隙水压力监测及沉降位移监测的双重控制与预警,收到了较好的监测效果。 二、管线变形的间接监测技术 2.1 常规测量方法 测点的布设:采用直接开挖地面的方式,找出埋设在地下需要监测的管线,清除其周围土体后利用钢箍将观测标志固定在管道上,然后制作窨井式测量标志作为直接监测的对象。 测量方法:水平位移采用方向观测法进行测量;沉降观测按二、三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进行。 主要特点:测量点的布设所需要的空间大、时间长,成本高,作业不是很方便,不能满足较密布设测点的要求;其测量成果的直观性强。 施 力 侧 P A B 基准线地下管线 地下管线受力后的位移趋势 1)水平角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6测回观测,方向数多于3个时应归零。方向数为2个时,应在观测总测回中以奇数测回和偶数测回分别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和右角,左角、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差值不大于±

地下水监测井施工步骤

地下水监测井的建设要求及规范 地下水监测井的建设根据《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进行,新凿监测井一般在地下潜水层即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用φ110~130mm的钻具钻孔,至潜水层再往下3米。 2、用扩孔器或φ170mm的钻具进行扩孔。 3、安装Φ168mm的钢管及Φ60-70mm的PVC管,PVC管底部1米为滤水管,其余为盲水管。滤水管应安装于水井底端,水井顶端的盲水管上需安装一个10厘米长的管帽。井的顶端一般超过地面0.5-1米。 4、为了避免滤料与含水层产生不必要的化学反应干扰地下水的化学性质,选取纯净石英砂(一般40目或60目)作为滤料。将石英砂注入Φ60-70mm的PVC管和Φ168mm的钢管之间,直至石英砂高出滤水管部分约30cm,然后投入30-40cm高的黄泥土形成一个环型密封圈起隔离作用,再灌入混凝土,以密封地下水监测井。在灌入混凝土的过程中,必须边灌混凝土边拔Φ168mm钢管,直至混凝土灌至孔口位置,留下1.5m左右钢管(其中地表以上0.5m)于监测井中,最后用混凝土修筑井台,安装井盖,并放置井牌。 监测井建成后,需要清洗监测井,以去除细颗粒物质堵塞监测井并促进监测井与监测区域之间的水力连通。使用专用设备进行洗井,清洗地下水用量需大于5倍井容积。每次清洗过程中抽取的地下水,要进行pH值和温度的现场测试。洗井过程需持续到取出的水不混浊,细微土壤颗粒不再进入水井;洗出的每个井容积水的pH值和温度连续三次的测量值误差需小于10%,洗井工作才能完成。完成洗井工作24小时后才能进行地下水样品的采集。在水样采集完毕后,对监测井位置进行水平勘测,并将监测井位置标示在地图上。 施工步骤:

《地下结构工程测试与监测》

《地下结构工程测试与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1192 学分:1 总学时:17+17(1周)实验大纲执笔人:夏才初大纲审核人:丁文其 本课程配套实验课031122《地下结构工程测试与监测实验》,0学分,17(1周)学时。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建筑课群组的一门专业课,属限定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可直接应用于科研与生产实际,以获得地下工程和隧道设计的基本数据、进行设计方案的试验谁和施工过程的监测和监控。监测是地下工程和隧道设计的必要内容和施工的必需环节,因而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是建筑工程专业必备的专业知识。观察、试验的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手段,本课程的学习将大大提高学生观察事物、认识自然和工程现象的能力,以及进行科学试验和工程监测的实际动手能力,因而,也是学生基本素质教学的组成部分。 二、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测试系统的组成、性质和特点; 2、了解各种传感器的工作特性和性能指标 3、掌握力学电测技术 4、掌握土木工程介质声波测试和分析技术; 5、掌握相似材料模型试验,能进行模拟试验设计; 6、掌握隧洞监测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7、掌握城市基坑工程监控及其环境监测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8、熟悉试验数据处理和实验设计。 三、课程基本内容 (一)结论 1、地下工程方案论证试验和工程监测实例分析; 2、本课程在地下工程的科研、设计和施工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测试系统及其主要特性 1、测试系统及其组成; 2、线性系统及其主要性质; 3、测试系统的基本性能指标和静态传递特性指标; 4、测试系统误差分析和测试系统的选择。 (三)传感器 1、传感器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2、电感式、钢弦式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工作特性; 3、传感器的选择和标定。 (四)电阻应变测试技术 1、应变片及应变片式传感器的原理和构造; 2、电桥特性和基本应变测量电路; 3、掌握用应变片式传感器对各种力学量进行测试分析的方法。

地下工程施工及工程检测监测监理细则()

地下工程施工及工程检测监测监理细则 编制人: 审批人: 上海同济工程项目管理公司项目监理部

2010年11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1 二、监理范围与目标5 三、监理依据6 四、监理工作程序中的流程8 五、工程进度控制的监理措施23 六、工程质量控制的监理措施25 七、监理岗位职责及监理工作制度32 八、地下连续墙工程质量控制要点41 九、立柱桩监理控制要点55 十、工程进度控制的监理工作要点67 1^一、检测监测监理工作控制措要点70 十二、土方开挖监理控制要点86 、项目概况 工程名称:黄浦区204地块开发项目(外滩SOHO)工程建设单位:上海鼎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上海同济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上海市基础施工有限公司

工程建设地点:黄浦区中山东一路、新开河路204号街坊地块 工程建设规模:地块用面积2246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1133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为114224平方米,地下四层建筑面积76909平方米; 由四座塔楼及商业裙楼组成,其中3幢办公楼(15~17层)、1幢金融办公楼(29层),商业裙楼(3~6层);整体设置四层地下室。 主要用途金融、办公等 工期:36个月 工程性质:民用 1结构与基坑概况 (1)本工程由四座塔楼及商业裙楼组成,整体设置四层地下室,采用桩筏基础。 ⑵基坑规模:基坑面积约为20000m2,周长约为620米。 (3)基坑开挖深度:本工程士0.000=+4.200现场场地相对标高约-0.400 (绝对标高+3.800),地下室基础底板面结构相对标高-18.500, C 楼基础底板厚2700mm, AB楼、D楼、E楼基础底板厚1500mm,裙楼基础底板厚度1200mm。考虑基底设置200mm厚素砼垫层,基坑开挖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4 监测项目 4.1 一般规定 4.1.1 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4.1.2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应包括: 1 支护结构。 2 地下水状况。 3 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4 周边建筑。 5 周边管线及设备。 6 周边重要的道路。 7 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4.1.3 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应与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相匹配。应针对监测对象的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并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监测系统。 4.2 仪器监测 4.2.1 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应根据表4.2.1进行选择。 表4.2.1 建筑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表

续表4.2.1 注:基坑类别的划分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执行。 4.2.2 当基坑周边有地铁、隧道或其他对位移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及设施时,监测项目应与有关管理部门或单位协商确定。 4.3 巡视检查 4.3.1 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内,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4.3.2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宜包括以下内容: 1 支护结构: 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 2)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 3)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 4)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 5)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 6)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 2 施工工况: 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 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 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 4)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 3 周边环境: 1)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 2)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 3)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 4)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 4 监测设施: 1)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

{技术规范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1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基本情况 (1)任务来源 2009年11月20日向住建部标准定额司提交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申请; ◆2010年3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达了建标[2010]43号 文件—“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 订计划》的通知”,同意了主编单位的编制计划; 纳入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计划,并鉴定了合同 协议。期限是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基本情况 (2)审查与报批 2012年6月7日~8日,在北京召开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送审稿)专家审查会。 2012年9月完成报批稿,报批。

2、规范编制内容简介 本规范为新编制规范,共有11章和4个附录,内容包括:?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3. 基本规定 ?4. 监测项目及要求 ?5. 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点布设 ?6. 周边环境监测点布设 ?7. 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8. 监测频率

2、规范编制内容简介 9. 监测控制值与警情报送 ?10. 运营阶段监测 ?11. 监测成果及信息反馈 ?附录A 监测项目代号及图例?附录B 基准点、监测点的埋设?附录C 现场巡查报表 ?附录D 监测日报表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特点 (1)从内容来看 本规范主要特点和创新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基坑、隧道工程施工影响程度,将影响范围划分为主要影响分区、次要影响分区和可能影响分区,并根据影响区来确定监测范围,监测范围应包括主要影响区和次要影响区。 2)根据基坑、隧道工程自身风险等级、周边环境风险等级和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将工程监测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

微震监测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

微震监测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 时间:2013-06-06 21:32来源:未知作者:监测人点击:30次 微震监测技术是一种高科技信息化的地下工程动力监测技术。随着设备硬件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微震监测技术的应用在国际上也越来越多,目前国内出现了对该技术的应用研究热。本文介绍了微震技术的特点及微震技术在地下工程安全监测中的作用。 摘要:微震监测技术是一种高科技信息化的地下工程动力监测技术。随着设备硬件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微震监测技术的应用在国际上也越来越多,目前国内出现了对该技术的应用研究热。本文介绍了微震技术的特点及微震技术在地下工程安全监测中的作用。根据微震监测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概括了该技术在地下工程安全监测和防灾减灾监测的若干方面的应用。 0 引言 微地震监测技术(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ique,简称MS)基于声发射学和地震学,现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高科技监控技术。它是通过观测、分析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微小地震事件,来监测其对生产活动的影响、效果及地下状态的地球物理技术。当地下岩石由于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发生破裂、移动时,产生一种微弱的地震波向周围传播,通过在破裂区周围的空间内布置多组检波器并实时采集微震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后,采用震动定位原理,可确定破裂发生的位置,并在三维空间上显示出来。 1 微震监测在工程中的应用历史[2]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最早始于上世纪初的南非约翰内斯堡地区的金矿开采诱发的地震监测。南非对微地震的早期监测是采用常用的地震监测仪器,20多年后,60年代大规模的矿山微震研究在南非各主要金矿山展开,并随之在l970-1980年代以来各采金矿山先后建立了矿山微震监测台站。到上世纪中叶,在波兰、美国、前苏联、加拿大等采矿大国都先后开展了矿山地震研究,且随着电子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多通道的微地震监测技术也开始得到应用,最突出的有以美国斯波坎的Electrolab公司为代表研制和生产多通道微震监测技术和设备,并在美国的金属矿山得到应用,微震监测技术在非矿山行业之外的核能、地下油气存储库、地下隧道工程等领域也得到应用,如加拿大原子能地下实验室就采用了微震监测系统口。近年来,利用微震监测技术进行地下灾害救助等方面,也得到应

地下深基坑工程安全监测监督要点(新编版)

地下深基坑工程安全监测监督 要点(新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89

地下深基坑工程安全监测监督要点(新编 版) 一、承担地铁深基坑工程安全监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的监测资质和地下连续墙基坑工程安全监测工作业绩。建设、监理单位应做好监测单位的审查把关工作。 二、监测方案的制订、审批和实施 1、基坑监测要求由设计提出,监测单位负责编制监测方案,监测单位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安全等级、基坑周边环境和设计文件要求,制定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监测方案。方案应包括监测目的、监测项目、测试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测点的布置、监测周期、工序管理和记录制度以及信息反馈制度等内容。 2、各监测项目的预警值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监

测单位根据有关规范并结合基坑开挖深度、周边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设定,包括总量控制和增量控制。 3、监测方案必须经过设计单位审定,建设、监理单位认可、批准;并报我站备案后方可实施。 4、基坑施工过程中,监测单位的监测记录应当规范,监测数据应当准确,并及时进行计算整理、作出分析,提出合理意见。在土方开挖期间对于基坑边坡土体顶部水平位移、和支护结构侧移必须每天观测不少于一次。当基坑开挖深度增大、连续降雨或发现变形发展较大时,必须加大监测频率;当变形急剧发展或出现破坏预兆时,必须对变形进行连续监测。 三、监测数据处理及反馈 1、须完善监测数据处理、反馈工作。基坑监测结果报告内容必须包括监测项目、允许值、报警值、数据分析、变形---时间曲线以及监测结果评述。监测分析报告须经监测人、监测项目负责人、监测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基坑开挖监测过程中,应根据设计要求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报告。

地下工程检测与监测整理资料

灾害防护第二章 1、可靠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结构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可靠概率,记为Ps。 2、考虑结构功能仅与作用效应S、结构抗力R。结构功能函数:S = =) , Z- ( g S R R 3、结构可靠度满足:Z>0具有相当大的概率;或Z<0具有相当小的概率; 4、可靠度的两种计算方法:①中心点法(正态分布、线性)②验算点法(非正态分布、非线性)。 第三章 5、地下工程火灾特点:①氧含量急剧下降②温度急剧升高③产生烟气量大,火灾危害大④散热条件差,浓烟难以排除。⑤人员疏散困难⑥灭火救援难。 6、交通隧道火灾特点:①隧道气流速度大,火势蔓延快②通道狭长,高温浓烟聚集,人员和物资疏散困难③由于特殊火灾行为的影响,易加速火焰传播速度 ④障碍物多,疏散速度慢⑤火灾扑救也困难。⑥火灾损失巨大,人员伤亡多。 7、地下工程防火设计:1)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①总平面设计应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其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②地下建筑要限制使用范围③合理确定防火间距。④平面布置满足安全疏散的要求。);2)建筑耐火设计;3)防火分区;4)室内装修防火设计;5)安全疏散设计。 第四章 8、地震波分为:体波(在整个介质内部传播)与面波(在地面传播)。体波又分为纵波与横波。面波又分为勒夫波与瑞利波。 9、反应谱:一组具有相同阻尼、不同自振周期的单质点体系,在某一地震动时程作用下的最大反应,为该地震动的反应谱。 10、地震时地下管道的破坏特点:①管道接头破坏多于管段本身破坏;②柔性接头(法兰盘+橡胶垫)破坏小于刚性接头(焊接、丝扣连接等);③口径较小的管道更容易破坏;④回填土中的管道破坏严重;⑤场地破坏(地基液化、沉陷、滑坡等)产生的破坏占大多数;⑥场地条件的影响程度超过地震烈度;⑦埋深越大,破坏越小。 第五章 11、防水设计基本原理:①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②积极推广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③各类防水方法比选,达到不同等级防水要求。 12、运营中的隧道水害治理:①适当疏通②注浆堵水③增设内防水层。 13、地下工程防水包括结构防水、注浆防水、排水以及渗漏水处理。 14、渗漏水处理有抹面堵漏法与注浆堵漏法。 15、抹面堵漏法的特点是先堵漏再抹面。原则是大漏变小漏,面变线,线变点,是漏水汇集一点最后集中堵塞漏水点,堵完后进行抹面防水施工。 16、注浆堵漏法通过注浆管将无机或有机浆液均匀注入,浆液以填充、渗透、挤密的方式,将土颗粒或岩石缝隙中的水和空气排除后占据其位置,从而把松散的土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 第七章 17、地下工程施工特点:1)隐蔽性;2)循环作业性强;3)场地拥挤,作业空间狭小;4)围岩与支护力学行为随工况动态变化;5)作业环境差;6)施工风险大。

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要求规范

1 总则 1.0.1为规范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工作,保证监测质量,为优化设计、指导施工提供可靠依据,确保基坑安全和保护基坑周边环境,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建(构)筑物的基坑及周边环境监测。对于冻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老粘土等其他特殊岩土和侵蚀性环境的基坑及周边环境监测,尚应结合当地工程经验应用。 1.0.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应综合考虑基坑工程设计方案、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施工方案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精心组织和实施监测。 1.0.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建筑基坑building foundation pit 为进行建(构)筑物基础、地下建(构)筑物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空间。 2.0.2基坑周边环境surroundings around foundation pit 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既有建(构)筑物、道路、地下设施、地下管线、岩土体及地下水体等的统称。 2.0.3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 Monitoring of Building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在建筑基坑施工及使用期限内,对建筑基坑及周边环境实施的检查、监控工作。 2.0.4 围护墙retaining structure 承受坑侧水、土压力及一定范围内地面荷载的壁状结构。 2.0.5 支撑 bracing 由钢、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组成,用以承受围护墙所传递的荷载而设置的基坑内支承构件。 2.0.6 锚杆 anchor bar 一端与挡土墙联结,另一端锚固在土层或岩层中的承受挡土墙水、土压力的受拉杆件。 2.0.7 冠梁top beam 设置在围护墙顶部的连梁。 2.0.8 监测点 monitoring poi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