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形势与政策课作业.doc

课堂号:姓名:学号:上课时间:

如何理解十九大报告作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

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当我们站在承前启后的历史新时刻,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民群众,我们可以问一句什么是新什么是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样的论断如何产生的?这样的论断科学吗?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怎样的?面对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做?怎么样去展望未来去为这个时代添砖加瓦?这篇文章就从这几个问题开始,就让我们以问题为线索去理解十九大报告作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判断。

新旧之间是党和政府及人民共同的努力,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在经济建设上,我门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蹄疾步

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四梁八柱性质的总体框架已经确立。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例如民法典的颁布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我党坚持走精准扶贫道路。在生态建设上,我们推行了河长制治理水污染,面对雾霾我们加强京津冀的协同管理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强军方面,我们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开始了军区变五大战区的改革,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五年的进步是全方位的,这也是十九大报告作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的底气所在。

十九大报告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某少部分人拍脑袋决定的,而是经过系统化、制度化的过程得出的。首先党的全国大会报告起草组成员来源广泛素质一流,其中包括有来自国家机关中央部委的工作人员、来自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负责人也有来自地方的领导干部和各大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一线考察调研拿到一手材料。相关部门、地方、行业会同时展开调研然后送到起草组成为十九大报告的依据。十九大报告是根据考察调研论证的实际情况写成的,但同时它又无所不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等在内。因此,十九大报告含金量高,具有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也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的。

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是为社会发展定阶段的主要依据。“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首先是说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最关键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人民需要的内涵大大扩展。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角度提出更多要求,人民的需要从物质文化领域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拓展。二是人民需要的层次大大提升。比如,期待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关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主要是指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已经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那样一种局面了。但面对新的社会需要,我们的供给还有许多差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新时代凸显出来,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十九大报告作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

这一重要判断确定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理解了这一重要判断,我们也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