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板材无损探伤作业指导书

板材无损探伤作业指导书

板材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二○二二年三月1. 范围本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板材超声波探伤的技术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 50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 29712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验收等级NB/T 4701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 3223 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Q/GDW 11143 输电线路铁塔焊接材料技术规范3. 一般要求3.1人员资格按本标准实施检测的人员,应按GB/T 9445或合同各方同意的体系进行资格鉴定与认证。

取得超声检测相关工业门类的资格等级证书,并由雇半或其代理对其进行职位专业培训和操作授权。

3.2设备3.2.1仪器性能测试超声检测仪应定期进行性能测试。

仪器性能测试应按JB/T 9712推荐的方法进行。

3.2.2系统性能测试至少在每次检测前,应按JB/T 9214推荐的方法,对超声检测系统工作性能进行测试。

3.2.3探头参数3.2.3.1检测频率检测频率应在2MHz~5MHz范围内,同时应遵照验收等级要求选择合适的频率。

3.2.3.2折射角当检测采用横波且所用技术需要超声从底而反射时,应注意保证声束与底面反射面法线的夹角在35°至70°之间,当使用多个斜探头进行检测时,其中一个探头应符台上述要求,且应保证一个探头的声束尽可能与焊缝熔合面垂直。

3.2.3.3晶片尺寸晶片尺寸选择应与频率和声程有关。

在给定频率下,探头晶片尺寸越小,近场长度和宽度就越小,远场中声束扩散角就越大。

3.2.3.4耦合剂耦含剂应选用适当的液体或糊状物,应具有良好透声性和适宜流动性,不应对检测对象和检测人员有损伤作用,同时应便于检验后清理。

典型的耦合剂为水、机油、甘油和浆糊,耦合剂中可加入适当的“润湿剂”或活性剂以改善耦合性能。

时基范围调节、灵敏度设定和工件检测时应采用相同耦合剂。

无损检测学会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焊缝厚30mm

无损检测学会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焊缝厚30mm

无损检测学会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姓名:身份证号码:报考级别:报考门类:,焊缝一、前言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依据本公司超声检测工艺规程(符合GB/T11345-2013标准和GB/T29712-2013标准)的要求,规定了超声检测中对人员资格、设备器材、检测方法和步骤、数据记录、结果分类与评定等内容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板厚30mm钢制全熔透焊缝的手工超声波检测,检测时焊缝及母材温度在0°〜60°之间。

采用横孔技术(技术1)对平板对接焊缝进行超声波检测。

2.检测标准GB/T11345-2013《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

二、检测人员资质要求a)检测需具有中国无损检测学会无损检测人员(执行GB/T9445-2015标准通过鉴定与认证)超声(焊缝门类)1、2、3级资格;结果评定需有2级或3级资格。

b)从事焊缝检测人员应掌握焊缝超声检测通用知识,具有足够的焊缝超声检测经验,并掌握一定的材料和焊接基础知识。

三、工件参数与检测要求1.工件参数工件编号:27UT-W-2010规格:T=30mm材质:Q345焊接方法:手工焊坡口型式:X型表面状态:打磨检测时机:焊后焊缝宽度:正面25mm/反面15mm2.检测要求检测要求依据GB/T11345-2013,GB/T29712-2013。

四、探伤仪、探头及系统性能1.探伤仪性能应符合JB/T10061标准要求:水平线性W±2%,垂直线性W±3%,出具仪器性能测试报告的机构应是具有资质的,报告的有效期不宜大于12个月。

2. 探头性能使用2.5MHz12x 1263°超声波横波斜探头。

检测面与探头靴底面之间的间隙,不应大于0.5mm 。

如需增加探头做进一步检测时,可使用2.5MHz12x 1245°探头。

3. 系统性能a )用于缺欠定位的斜探头入射点的测试值与标称值的偏差不大于土1mm ;b )用于缺欠定位的斜探头折射角的测试值与标称值的偏差不大于土2°;c )灵敏度余量、分辨力和盲区,视实际应用需要而定。

103铁路桥梁钢结构焊缝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

103铁路桥梁钢结构焊缝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

**检测中心铁路桥梁钢结构焊缝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批准:生效日期:铁路桥梁钢结构焊缝超声波探伤实施细则1. 目的为使测试人员在做建筑钢结构焊缝超声波探伤时有章可循,并使其操作合乎规范。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母材厚度为10~80mm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的钢板对接、T型接头、角接头焊缝。

3. 检测依据TB10212-2009铁路钢桥制造规范GB/T11345-2013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4.检验方法概述超声波探伤法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探伤仪换能器发射的脉冲超声波,通过良好的耦合方式使超声波入射至被检工件内,超声波在工件内传播遇到异质界面产生反射,反射波被换能器所接收并传至超声波探伤仪示波器。

通过试块或工件底面作为反射体调节时基线以确定缺陷反射回波的位置,调整检测灵敏度以确定缺陷的当量大小。

5.人员要求所有从事超声波探伤的检验员应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超声波探伤培训、考试并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Ⅰ级检验员具有现场操作资格,但必须在Ⅱ级或Ⅲ级人员的指导或监督下进行,Ⅱ级或Ⅲ级人员可以编制超声波探伤工艺规程和工艺卡以及签发审核检验报告。

超声检验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

6.检测器材6.1超声波探伤仪:采用数字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频率范围为0.5-10MHz,且实时采样频率不应小于40MHz;衰减器精度为任意相邻12dB的误差在±1dB以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

6.2探头:晶片面积一般不应大于500mm2,且任一边长原则上不大于25mm;单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应大于2°;主声束垂直方向上不应有明显双峰;折射角的实测值与公称值的偏差应不大于2°(K值偏差不应超过士0. 1),前沿距离的偏差应不大于1mm。

6.3仪器和探头系统性能:系统有效灵敏度必须大于评定灵敏度10dB以上;直探头远场分辨力≥30dB,斜探头远场分辨力>6dB;6.4试块6.4.1标准试块: CSK-ⅠA、 CSK-ⅠB 该试块主要用于测定探伤仪、探头及系统性能,调校探头K值、前沿,调整时基线比例。

焊缝超声波作业指导书

焊缝超声波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母材厚度在6mm~200mm的风力发电机组塔架全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

2 引用标准NB/T47013.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NB/T47013.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11259-2008 《超声波检测用钢制对比试块的制作与校验方法》JB/T9214-2010《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JB/T10061-1999《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JB/T10062-1999《超声波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3 试验项目及质量要求3.1 试验项目:风力发电机塔筒,塔架焊缝6mm-200mm内部缺陷超声波探伤。

3.2 质量要求3.2.1 检验等级的分级焊缝质量分级:评定指标根据由缺陷引起的反射波幅(所在区域Ⅰ区、Ⅱ区、Ⅲ区)、单个缺陷指示长度、多个缺陷指示长度L´;根据质量要求检验等级分Ⅰ、Ⅱ、Ⅲ三个级,I级最高。

3.2.2 焊缝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如下表所示:3.2.3 探伤比例探伤比例按GB/T 19072-2003技术规范要求执行3.2.4 检验区域的选择3.2.4.1 焊缝的超声波检测应在焊缝及探伤表面经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应划好检验区域,标出检验区段编号。

3.2.4.2 检验区由焊接接头检测区宽度焊接接头检测区厚度表征。

3.2.4.3 焊接接头检测宽度应是焊缝本身加上焊缝熔合线两侧各10mm确定。

V型坡口对接接头检测区示意图如下:3.2.4.4 对接接头检测区厚度应为工件厚度加上焊缝余高3.2.4.5超声波检测应覆盖整个检测区域。

若增加检测探头的数量或者增加检测面(侧)还不能完全覆盖,应增加辅助检测,包括其他无损检测方法。

3.2.5 焊接接头检测面的准备3.2.5.1 探头移动区宽度a、探头移动区域宽度应能满足检测到整个区域。

如图所示b、采用一次反射法扫查探伤时,探头移动区应大于等于1.25P:“ P=2KT ”或“ 2Ttanβ ”,式中: P---跨距,mm; T---母材厚度,mm;K---探头K值;β---探头折射角(°)c、采用直射法探伤时,探头移动区域应大于0.75P。

超声波检验作业指导书(规范)

超声波检验作业指导书(规范)

超声波检验作业指导书要点l.工程概况及工程量1。

1。

工程概况:主要介绍工程名称、规模、特点及施工环境。

1。

2.工程量:分类统计需进行超声波检验的焊接接头的名称、规格、数量。

2。

编制依据:列出与超声波探伤相关的所有设计图纸,技术、质量、安环相关的规程、规范。

3。

作业活动中的组织分工和人员职责3.1作业的组织分工(与相关作业和其他专业的分工)明确检验委托、检验作业、结果反馈的责任部门和传递渠道。

3。

2作业人员的职责(空表格)列出参加超声波检验工作人员的岗位名称和职责,应包括技术员、班组长、检验作业人员。

4。

作业前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应作的准备:4.1技术准备4。

1。

1接受委托并察看现场(审核委托项目是否齐全、条件是否具备)4.1。

2根据委托和通用工艺文件编制工艺卡(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a)采用的探伤系统(仪器和探头的组合)b)采用的标准试块和对比试块c)耦合剂d)探伤面的准备e)时基线和探伤灵敏度的调整f)扫查方式g)评定标准h)安全注意事项4.1.3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4。

1.4制作距离—波幅曲线4.1.5按工艺卡准备探伤面4。

1。

6仪器、探头、耦合剂的准备4.2.作业人员的资格和要求:4.2.1. 探伤人员必须持有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且在有效期内.探伤报告必须由Ⅱ级或Ⅱ级以上的超声波探伤人员签发。

4。

2。

2 检验辅助工必须经过安全和专业技能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4.2.3。

作业过程中要认真按作业指导书和工艺卡进行检验。

4.2。

4。

作业人员必须遵守现场安全规程和其它有关规定.对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时探伤人员有权停止工作。

4.2.5. 人员最低配备:持证超声波探伤人员3名(Ⅱ级人员不少于2名);检验辅助工6名。

4。

3作业机具(包括配置、等级、精度等)4。

3.1所配备的工器具(主要列出标准试块、对比试块、探头和常用工具)。

4.3。

2所需仪器、仪表的规格和精度(超声波探伤仪、超声波测厚仪等)4.4材料耦合剂、砂纸及相关材料4。

超声波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作业指导书

CKZB-修04-B(TS)轮轴、轮对、车轴手工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CKZB-B-CL(TS-001)适用车型:铁路客车部件名称:客车轮轴编制:生产单位领导:审核:技术处长:批准:文件版本号Ⅰ版-(正文10页)归口管理部门客车修理中心技术处编制日期2010年04月13日执行日期年月日轮轴、轮对、车轴手工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产品图号产品所属部位编号长客装备轮对序号名称内容备注辅助设施设备、工具、工装CTS9003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每12个月由计量部门定检一次TS-1(W)标准试块半轴试块RD3、RD3A、RD3A1CSK-1A试块TZS-R试块CS-1-52.5P20Z探头横波斜探头K1.0、K1.2、K1.3、K1.6辅助消耗材料耦合剂机油或铁道专用轴承脂旧布施工料件轮对、轮轴、车轴依据标准运装客车【2009】493号《铁路客车轮轴探伤工艺规程(试行)》铁运【2007】95号《铁路客车轮对和滚动轴承轴箱组装及检修规程》及运装客车【2009】第749号关于对《铁路客车轮对和滚动轴承轴箱组装及检修规程》有关内容进行说明的通知(CKZB-A-JB(026)-2010)《铁路客车轮轴、轮对、车轴手工超声波探伤工艺文件》人员资质必须取得铁道部无损检测人员鉴定考核委员会颁发的II级或以上资格证书环境要求整洁明亮,照度适中,通风良好,室温在10℃-30℃范围内。

安全第 01 页共 10 页标记处数修改文件编号签字日期伤作业指导书长客装备轮对序号操作过程过程图片注意事项(工卡量具)一日常综合灵敏度性能校验每班开工时,应首先对每一个需要使用的探头进行日常性能校验,由探伤工、探伤工长、质量检查员、验收员和设备维修工共同参加。

1.1 打开超声波探伤仪,进行日常综合灵敏度性能校验,并做好记录,确定设备工作正常。

CTS9003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TS-1(W)型标准试块半轴试块TZS-R 标准试块探测数量达到1000对轮对时,应对探头折射角(K 值)、分辨力、灵敏度余量及入射点进行一次校核,任一值不合格时,探头应报废。

TS03轮轴手工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

TS03轮轴手工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轮轴手工超声波探伤目 次一、作业介绍 (3)二、作业流程示意图 (4)三、作业程序、标准及示范 (5)1. 班前准备 (5)2. 开工准备 (5)3. 探伤设备性能校验 (5)3.1日常性能校验 (5)3.2 季度性能检查 (16)4. 超声波手工探伤作业 (18)5. 设备故障处置 (26)6.质量反馈处置 (26)7. 完工要求 (26)四、工装设备、检测器具及材料 (27)五、附件 (28)1.作业台账记录 (28)一、作业介绍作业地点:检修车间探伤组轮轴探伤间。

适用范围:适用于铁路货车RD2、RE2A、RE2B型轮轴二级修、三级修手工超声波探伤。

上道作业:轮轴微机控制超声波探伤检查。

下道作业:轮轴关盖,轮轴旋修,轴颈检测。

人员要求:1.探伤人员近距视力(或矫正近距视力)应≥5.0、非色盲;了解货车车辆构造,掌握货车轮轴基本知识;新上岗人员应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

2.探伤人员应取得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委员会颁发的相应超声波、磁粉探伤技术资格证书。

3.持2级及以上探伤技术资格证书的探伤人员,须经铁路局车辆主管部门、工厂(公司)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方可上岗独立从事探伤工作。

4.1级探伤人员应在2级及以上人员的指导下从事相关的探伤工作,指导人员须在探伤记录上确认并签章(签字或盖章)。

作业要点:1. 每日上、下午开工前进行探伤仪日常性能校验,由探伤工、探伤工长、质检员和验收员共同参加,检查探伤设备的技术状态,校验系统探伤灵敏度。

2.超声波探伤仪大、小修不过期,新购置或检修(大、小修)完毕第一次投入使用前,须进行季度性能检查。

3.对轮轴微机控制超声波探伤检查后的轮轴进行轴颈根部(卸荷槽)复查探伤和全轴复查穿透探伤,并对微控超探预报有裂纹的轮轴进行全面复查探伤。

二、作业流程示意图三、作业程序、标准及示范1. 班前准备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参加班前点名会。

2. 开工准备按《工装设备、检测器具、工具及材料》清单检查工装工具、样板量具及材料状态,须齐全、良好;探伤机应进行日常或季度性能校验检查。

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
4.2现场检测
4.2.1探伤灵敏度选择:探伤灵敏度不得低于测长线。
4.2.2材质的衰减:对表面的损失,在试块与工件上比较实测的数据为准进行修正。
4.2.3探伤时探头移动方式:按标准进行。
4.2.4耦合剂:采用机油、化学浆糊或其他耦合剂。
4.2.5记录:对于超标缺陷记录,反射波位于Ⅱ区,指示长度大于10mm的缺陷应予记录,反射波位于Ⅰ区,指示长度较长时也应予记录备案,超标缺陷要用油漆或石笔等作好标识,便于返修备查,缺陷的部位、长度、深度及当量都应移值到图纸上,记录采用,当量为φ1×6±xdB,L(长)×d(深),注-离探测外表面的深度,另应记录下探伤者,探伤日期等有关内容。
4.2.6质量评定:按GB11345-89标准或图纸技术要求中规定的操作标准进行。当探伤人员判定发现缺陷为危害性缺陷时,质量评级不受标准限制。
5.探伤仪器和探头系统的复核
5.1超声波探伤中存在仪器和探头K值,前沿值偏离正常值,出现异常现象,则需校正误差。
5.2复校时机,复校内容,校正办法:复校时机,一般是在探伤前或连续工作4小时后;复校内容有K值、前沿距离一波幅曲线等;校正方法一般在CSK-ⅠA上重新标定。
超声波探伤
编制:
审核:
批准:
山东益统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公司名称
山东益统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版本/版次
A / 0
文件名称
超声波探伤实施细则----作业指导书
页数
共2页第1页
1.目的
为使测试人员在做超声波探伤时有章可循,并使其操作合乎规范。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母材厚度为6-120mm的对接焊缝,T型焊缝的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其它类似焊缝参照执行。
3.检测依据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探伤和缺陷定量时,应对由表面粗糙度引起的能量消耗进行补偿。
② 曲面补偿
对于探测面是曲面的工作,可采用曲率与工件相同或相近(0.9~1.5倍)的参考试块,否则应补偿因曲率不同引起的声能损失。
③ 探伤灵敏度一般不低于工件最大探测距离出的φ2mm平底孔当量。
5、探伤灵敏度的复查
探伤中应检查探伤灵敏度,发现探伤灵敏度有改变时应重新调整。当增益电平降低2dB以上时,应对上一次校准以来所检查的工件进行复探;当增益电平升高2dB以上时,应对所有缺陷进行重新定量。
①衰减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表示衰减系数,dB/m;
B1-B2表示两次衰减器读数之差,dB;
T表示工件的探测声程,m。
②工件上三处部位衰减系数的平均值即为该工件的衰减系数。
3、探伤灵敏度的确定
①纵波直探头探伤灵敏度的确定
当被探部位的厚度不大于探头的3倍近场区时,一般选用底波确定探伤灵敏度。由于几何形状所限,不能获得底波者或是探测厚度大于45mm而小于3倍近场区时,可直接采用试块法确定探伤灵敏度。
⑤仪器与探头的系统性能应按JB/T 9124和JB/T 10062的规定进行测试。
四、探伤时机及准备工作
1、探伤一般应安排在最终热处理后进行。若因热处理后工件形状不适于超声探伤,也可将探伤安排在热处理前,但热处理后仍应对其进行尽可能完全的探伤。
2、工件在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超声探伤,所有影响超声探伤的油污及其他附着物应予以清除。
每次检测结束前,应对扫描量程进行复核。如果任意一点在扫描线上的偏移超过扫描线读数的10%,则扫描量程应重新调整,并对上一次复核以来所有的检测部位进行复检。
每次扫描结束前,应对扫查灵敏度进行复核。一般对距离-波幅曲线的校核不应少与3点。如曲线上任何一点幅度下降2dB,则应对上一次复核以来所有的检测部位进行复检;如幅度上升2dB,则应对所有的记录信号进行重新评定。
2、引用标准
JB/T4730.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三部分:超声检测
GB/T12604无损检测术语
3、一般要求
1、超声检测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探伤经验。并经考核取得有关部门认可的资格证书。
2、探伤仪
①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其频率应为1~5MHz。
②仪器至少应在满刻度的75%范围内呈线性显示,垂直线性误差不得大于5%。
② 纵波双晶直探头灵敏度的确定
按需要选择不同直径平底孔的试块,并测试一组不同探测距离的平底孔。调节衰减器,使其中最高的回波幅度达到满刻度的80%。不改变仪器的参数,测出其他平底孔回波的最高点,将其标定在荧光屏上,连接这些点,即是对应于不同平底孔的纵波双晶直探头的距离——波幅曲线。
4、补偿
①表面粗糙度补偿
7、校准、复核的有关注意事项
校准、复核和对仪器进行线性检测时,任何影响仪器线性的控制器(如抑制或滤波开关等)都应放在“关”的位置或处于最低水平上。
7、探伤方法
1、探测方向
一般在探测面上两相互垂直的方向上进行并尽量扫查到工件的整个体积
阀门钢锻件的探测方向如下图是所示
2、工件材质衰减系数的确定
在工件无缺陷完好区域选择三处探测面与底面平行且具有代表性的部位,调节仪器使第一次底面回波幅度(B1)为满刻度的50%,记录此时衰减器读数;再调节衰减器,使第二次底面回波幅度(B2)为满刻度的50%,两次衰减器读数之差即为(B1-B2)的dB的差值。
② 衰减补偿在检测和缺陷定量时,应对材质衰减引起的检测灵敏度下降和缺陷定量误差进行补偿。
③曲面补偿 对探测面是曲面的工件,应采用曲率半径与工件相同或相近的试块,通过对比实验进行曲率补偿。
六、系统校准与复核
1、一般要求
系统校准应在标准试块上进行,校准中应使探头主声束对准反射体的反射面,以获得稳定和最大的反射信号。
2、仪器校准
每隔3个月至少对仪器的购探头测定
新购探头应有探头性能参数说明书,新探头使用前应进行前沿距离、K值、主声束偏离、灵敏度余量和分辨力等主要参数的测定。
4、检测前仪器和探头系统测定
使用仪器----斜探头系统,检测前应测定前沿距离、K值和主声束偏离,调节或复核扫描量程和扫查灵敏度。
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
———————————————————————————————— 作者:
———————————————————————————————— 日期:
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超声检测适用于板材、复合板材、碳钢和低合金钢锻件、管材、棒材、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等承压设备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检测;也适用于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T型焊接接头、角焊缝以及堆焊层等的检测。
①在达到所探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余量不得小于10dB。
②仪器与探头的组合频率与公称频率误差不得大于±10%。
③仪器与直探头组合的始脉冲宽度(在基准灵敏度下):对于频率为5MHz的探头,宽度不大于10mm;对于频率为2.5MHz的探头,宽度不大于15mm。
④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不小于30dB,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不小于6dB。
使用仪器----直探头系统,检测前应测定始脉冲宽度、灵敏度余量和分辨力,调节或复核扫查量程和扫查灵敏度。
5、检测过程中仪器和探头系统的复核
遇到下述情况应对系统进行复核:
①校准后的探头、耦合剂和仪器调节旋钮发生改变时;
② 检测人员怀疑扫描量程或扫描灵敏度有变化时;
③连续工作4h以上时;
④工作结束时。
6、检测结束前仪器与探头系统的复核
3、探伤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6.3μm。
5、探伤方法
1、为确保检测时超声波声束能扫查到工件的整个被检区域,探头的每次扫查覆盖率应大于探头直径的15%。探头的扫查速度不应超过150mm/s。耦合剂应透声性好,且不损伤检测表面,如机油,浆糊,甘油和水等。
2、灵敏度补偿
①耦合补偿 在检测和缺陷定量时,应对由表面粗糙度引起的耦合损失进行补偿。
③仪器的水平线性、分辨力和衰减器的精度等指标均应复合JB/T10061的规定。
3、探头
①纵波直探头的晶片直径应在10~30mm之间,工作频率1~5MHz,误差不得超过±10%。
②横波斜探头的晶片面积应在100~400mm²之间,K值一般取1~3.
③ 纵波双晶直探头晶片之间的声绝缘必须良好。
4、仪器系统的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