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手性概述
手性起源

非确定论
• 非确定论是指虽然在原始生命出现之前就 已经对生物分子的手性做出了选择,但究 竟选择哪一种手性却是随机的、非确定的。
液-固相界面选择论
• 结晶学、矿物学 • 不对称的五种单形(三方偏方面体、四方偏方面体、
六方偏方面体、五角三四面体和五角三八面体)
晶面吸附,从而导致单一手性(水晶) 结晶选择,致使消旋体分离
极化电子作用
1.β衰变(弱作用)产生的极化电子的辐照下,左 右手分子的化学反应速率发生差异(Garay、
Bonner实验)(量级:10-6)
2.过化学动力学的对称性破缺机制,使这种不 对称性放大 (量级:10-2) 3.极化度10-2的媒质中进行聚合.(量级:1)
萨拉姆假说
• 由于 Z°相互作用,电子与电子耦合形成库 柏对;在某临界低温下玻色凝聚,有可能 引起氨基酸由D型向L型的二级相变
手 性 起 源
关于手性
定义:在三维空间中实体与其镜象或经 轴旋转后的镜象不重叠的分子 手性与不对称性
分子的旋光性也许是生命的唯一判据, 因为天然有机物分子的不对称性,是至 今在死的化学和活的化学之间唯一的分界线。
Pasteur
手性与生命
组成生命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是 L 型,组成 核酸的核糖和脱氧核糖分子都是 D 型。 糖元、淀粉、纤维素、磷脂等都有右手螺 旋结构 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显著标准(陨石成分 分析)
中性流弱作用
宇称不守恒的中性玻色子Z0传递的弱力 弱力的左右不对称性,使得对映体的原子能 级不再相等(量级:10-17) 放大机制: 1)一种手性对映体的存在,有利于这种手性 而禁戒相反手性的产生.
思考。。。
• 有对称性的存在,就必然存在对称性的破 缺 • 对称性与不对称性的对称(对称的完美并 未被破坏) • D-Ala与L-Ala真的互为镜像吗? • 手性为什么要有起源?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手性识别与手性催化剂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手性识别与手性催化剂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手性识别与手性催化剂在有机化学领域,手性(chirality)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
手性分子是非对称的分子,它们存在两种互为镜像的异构体,即左手和右手,被称为对映体。
这两种对映体具有相同的化学式,但却不能通过旋转或平移相互重叠。
因此,手性对于有机分子的性质和反应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有机化学中的手性识别和手性催化剂,以及它们的应用。
**手性的基本概念**手性是由于分子内部的不对称性而产生的。
最常见的手性分子包括氨基酸、葡萄糖和脱氧核糖。
这些分子具有手性中心,也称为不对称碳原子,其四个取代基围绕着碳原子排列不同,形成两种不同的立体异构体。
手性分子的两种对映体,被称为R型和S型,可以通过CIP规则(Cahn-Ingold-Prelog规则)进行命名。
这些规则基于对手性中心周围的取代基进行优先级排序,从而确定对映体的名字。
**手性识别**手性识别是指分辨和区分手性分子的过程。
这一领域的研究在许多领域中都具有重要应用,包括制药、化学工业和生物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手性识别方法:1. **手性色谱分析**:手性分子可以通过手性色谱分析分离。
这种分析方法利用手性固定相和手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区分对映体。
2. **核磁共振(NMR)**:在核磁共振光谱中,手性分子的对映体通常会显示出不同的峰值。
这可以帮助确定化合物的手性性质。
3. **偏振光**:手性分子会旋转偏振光的平面,这种现象被称为旋光性。
测量旋光性可以用于手性分子的识别。
**手性催化剂**手性催化剂是具有手性性质的化合物,用于催化手性选择性反应。
它们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应用,尤其是合成手性药物和精细化工产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手性催化剂:1. **手性配体**:手性配体是与过渡金属配合并形成手性催化剂的关键组成部分。
它们可以控制反应的手性选择性,使合成更具效率。
2. **不对称合成催化**:手性催化剂广泛用于不对称合成反应,例如不对称氢化、不对称氧化和不对称还原。
一 手性---立体(三维)异构 - 分子识别与功能重点实验室 …

3
2.4 手性与环境
不对称合成是“绿色有机合成”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在农药使用上,手性农药的使用可以达到减少剂量,提高药 效的作用;并且减少不良和无效对映体造成的环境污染。
除草剂异丙甲草胺(Metolachlor)以消旋体的形式问世 以来,每年以2万多吨的产量投放市场,1997年后以光活性 异构体替代消旋体,使用量减少了40%,这相当于每年少向 环境中排放8千多吨化学物质。
目前,美国FDA已禁售消旋药物,或 “……申请新的外消旋 药物,要求对两个对映体都必须提供详细的生理活性和毒理 数据,而不得作为相 同物质对待”。
日本、中国和欧盟都有类似的立法。
世界手性药物销售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长。形成巨大的手 性药物和手性化学品市场。2010年,手性药物的销售额达到 约2000亿美元。
就象左手和 右手一样,看起来相似,但不能重叠。
手性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 在非手性条件下,对映异构体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溶解度, 以及色谱保留时间、IR和NMR谱等都是相同的。但是,平面偏 振光旋转的方向不同。
• 非对映异构体的物理性质,以及色谱保留时间、NMR谱等可能 是不同的。
• 从具有旋光性看,又可称为光活性化合物。 使偏振光左旋的对映体,表示为(-)-, 如:(-)-乳酸 使偏振光右旋的对映体,表示为(+)-, 如:(+)-乳酸
1.2 手性有机化合物-对映异构体
法国化学家巴斯德(L.Pasteur, 1822~1895)在 1848年,发现酒石酸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左旋 酒石酸 和 右旋酒石酸。开创了 “手性有机分子 研究的新时代”。
有机分子的手性
有机分子中的碳原子如果连有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 团),由于具有不同的空间排列形式,存在一对立体异构 体,称为镜像异构体(或称对映异构体)。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手性与不对称合成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手性与不对称合成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手性与不对称合成在有机化学中,手性和不对称合成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手性是指分子或化合物具有非重叠的镜像对称结构,分为左旋(S)和右旋(R)两种构型。
不对称合成则是指通过反应使得手性化合物生成的过程。
手性与不对称合成的重要性在于它们在生物学、药物学和有机合成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手性分子在生物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药物分子的手性性质直接影响其在体内的活性和毒性。
此外,许多有机合成过程中需要获得高立体选择性的产物,这就需要使用不对称合成方法。
一、手性的定义与属性手性(chirality)是指分子或化合物不能与其镜像完全重合的性质。
简单来说,手性分子就像是左右手,无法完全重叠,这是由于手性分子的立体结构具有非对称性。
手性的性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手性分子无旋转轴或镜面反射面:旋转或镜面反射一个手性分子,无法使其和源分子完全重合,这就是左旋和右旋构型的来源。
2. 左旋(S)和右旋(R)构型:对于手性分子,以手的方式分别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围绕分子中心生成立体结构,可得到左旋(S)和右旋(R)构型,确定手性分子的构型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内容。
3. 光学活性:左旋和右旋构型的手性分子之间可以通过手性光学活性来区分,其中旋光(optical rotation)是一种常用的手性分析方法。
二、手性分子的来源手性分子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方式:1. 手性衍生物:通过对不对称化合物的反应进行处理,引入手性基团,从而生成手性产物。
2. 手性诱导:在合成过程中,通过使用手性诱导剂,使得产物具有手性结构。
3. 手性模板:在有机合成中,通过使用手性模板,使得反应生成具有手性结构的产物。
4. 生物来源:许多生物体内产生的分子都是手性的,因此通过利用生物体提取或合成方式,可以获得手性分子。
三、不对称合成方法不对称合成是指通过有选择性地控制反应条件、底物结构或合成步骤,使得手性化合物生成的合成方法。
手性分析条件的建立和优化手性分析中的注意事项

目
CONTENCT
录
• 手性分析简介 • 手性分析条件的建立 • 优化手性分析中的注意事项 • 手性分析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 结论
01
手性分析简介
手性的定义
定义
手性是指一个物体与其镜像不能重合的特性。在化学中,手性主 要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关,即一个分子与其镜像分子在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构 上无法完全重合。
02
手性分析条件的建立
分离条件的选择
分离介质
选择适合手性分离的介质,如手性固定相或手性流动 相添加剂。
流动相组成
根据分离需要,调整流动相的组成,如有机溶剂、缓 冲液、添加剂等。
流速
流速的改变会影响分离效果,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检测条件的选择
检测波长
选择适当的检测波长,以最大程度地响应手性 分子的差异。
示例
自然界中的许多化合物,如氨基酸、糖类和蛋白质,都存在手性 。这些化合物的手性形式通常与其生物活性密切相关。
手性分析的意义
80%
生物活性
许多具有手性的化合物在生物体 内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或毒性, 因此手性分析对于药物研发和食 品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100%
分离纯化
手性化合物在混合物中的存在可 能导致分离纯化的困难,因此手 性分析有助于指导分离纯化过程 。
参照物和标准品应具有代表性,能够覆盖分析范围 内的所有可能情况。
在分析过程中,使用参照物和标准品进行校准,以 提高准确度。
注意操作细节和实验误差
1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避免误差的产生。
2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异常现象,以便 及时处理。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手性诱导与对映选择性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手性诱导与对映选择性手性诱导与对映选择性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点之一。
在有机分子中,手性是指分子无法与其镜像重合的性质。
手性分子中的手性中心是指分子中的一个碳原子,其四个取代基围绕它以空间方式排列。
本文将对手性诱导、手性诱导剂以及对映选择性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
一、手性诱导手性诱导是指一个手性分子对另一个手性分子的构成造成影响的过程。
在有机反应中,手性诱导可以改变反应的产物生成的立体结构。
手性诱导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静电诱导和空间位阻诱导。
1. 静电诱导静电诱导是指通过分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手性诱导。
静电诱导通常发生在带电离子之间,其中正负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影响立体选择。
静电诱导在手性诱导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阴离子在手性合成中的应用。
2. 空间位阻诱导空间位阻诱导是指分子中取代基的空间排列对反应物的构成选择产生影响的手性诱导。
当两个取代基在空间上相互靠近时,由于位阻的存在,反应物将具有特定的立体构型。
空间位阻诱导在手性催化剂和手性配体的设计中具有重要影响。
二、手性诱导剂手性诱导剂是在有机反应中用于引发手性诱导的分子。
通过选择合适的手性诱导剂,可以实现对产物立体构型的控制。
手性诱导剂具有多样的结构和功能,例如手性配体、催化剂等。
1. 手性配体手性配体是一类具有手性的有机分子,广泛应用于不对称催化反应中。
通过选择合适的手性配体,可以实现对反应物对映选择性的控制。
手性配体的选择通常基于空间位阻、电子效应和氢键相互作用等因素。
2. 手性催化剂手性催化剂是通过与底物分子发生反应来引发手性诱导的分子。
手性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实现对胺、醇、羧酸等化合物的不对称催化反应。
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和合成是有机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三、对映选择性对映选择性是指在有机反应中仅生成一个手性体的能力。
对映选择性的控制对于手性药物的制备和手性合成的成功非常关键。
浅谈有机化学中的手性

浅谈有机化学中的手性【摘要】手性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也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有机化学中手性的教学对于提高同学们的对手性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对手性的认识出发、使同学们能够明确意识到手性的广泛存在和重要性、了解得到手性化合物的方法,激发同学们学习有机化学的热情,引导学生去学好有关手性的内容。
【关键词】手性;有机化学;对映异构体有机化学是化学、化工、环工、医药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而立体化学是有机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有机物分子的三维结构、立体结构及对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影响。
在学习立体化学时,难点就是分子的手性。
本文从对手性的认识出发、学会手性的判断、进一步明确手性的广泛存在和对人类生命和生活的重要影响,希望能提高同学们对手性的认识,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1 手性的概念生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原子在形成有机分子的时候,四个原子或基团可以通过四个共价键形成三维空间结构。
由于相连的原子或基团不同,它会形成两种分子结构。
这两种分子拥有几乎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比如它们的沸点、溶解度和光谱性质。
但从分子的空间构型来看,它们却是两种分子。
这种情形像是镜子里和镜子外的物体那样,看上去互为对应。
就像我们的左手和右手那样,顾名思义叫手性分子。
这两种分子互为同分异构体,称为手性异构,有R型(右旋)和S型(左旋)两类。
从化学角度讲,手性分子是化学中结构上镜像对称而又不完全重合的分子。
2 手性的判断分子的手性和分子结构的对称性有密切联系。
化合物分子存在的对称因素有:对称轴、对称面和对称中心。
在课堂学习时,重点应放在对一个分子有没有对称中心和对称面的考察上。
一般地说,有机物分子只要既没有对称中心,又没有对称面存在,就可以判定它是个手性分子。
而对自然界中手性的判断,我们从垂直轴向观看,若螺旋为顺时针,为左手性;若螺旋为反时针的,则为右手性。
或伸出一只手,让大拇指竖起指向螺旋的轴向,另4个指头握拳,由手掌到四指有一“前进”的方向。
手性物质的分离

手性物质分离方法及 其应用
张展程 13化学 资环学院
01
手性的概念手性物质分离的意义
02
手性物质分离的一般方法
03
手性色谱分离方法
02
01
手性的概念手性物质分离的 意义
01 手性的概念
(1)手性及对应异构体的概念 物质与其镜像不能重 合的现象叫做手性。 两种互为镜像关系且 不能重叠的分子称为手性 分子,或对映异构体。
12
感谢各位聆听
Thanks for Listening
张展程 13化学 资环学院
萃取拆分法是利用萃取剂与拆分物中两对映体的亲和作 用力的差异或化学作用的差异来进行拆分的方法。目前有三 种萃取拆分方法:亲和萃取拆分法、配位萃取拆分法和形成 非对映立体异构体萃取拆分法。 萃取拆分法适用性强,效率高,成本低,可连续化操作 ,可以实现萃取拆分过程与外消旋化反应一体化。 在拆分过程中使没有应用价值的对映体能连续地转化成 所需要的对映体,使外消旋化产生的所需对映体萃入萃取相
06
接种结晶拆分法是采用加入纯对映体之一的晶种,将附在 播入的晶种上的同种对映体析出的分步结晶分离方式。 虽然结晶拆分法操作简单,但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劳力和 物力,而其实验与预期存在很大偏差,因此应用不广泛
(3)化学拆分法
化学拆分法是通过化学反应的方法,即用手性试剂将外 消旋体中的两种对映体转化为非对映异构体,然后利用非对 映异构体之间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将二者拆分开。拆分成功 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拆分剂,合适的拆分剂应该是能够与对 映体生成非对映异构体,且溶解度差别较大,经拆分后,易 再生为原来的对映体。 虽然这种方法一直被作为重要的拆分方法,但其局限性也很 明显: (1)拆分剂和溶剂的选择较为盲目。 (2)拆分的产率和产品的对映纯度不高。 (3)适用于手性拆分的对映体的类型不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性与人类健康: “反应停”悲剧
O N NH O O O
(R)-thalidomide
O O N H O N O
(S)-thalidomide
反应停: 五十年恩怨
沙利度胺的S-异构体可导致严重的致畸性
1957年~1962年,造成数 万名婴儿严重畸形。 进一步研究表明,其致畸 作用是由沙利度胺其中的 一个异构体(S-异构体) 引起的,而R-构型即使大 剂量使用,也不会引起致 畸作用。
有机分子手征性的发现
1848年,法国化学家巴斯顿 (L.Pasteur, 1822~1895) 发现酒石酸两种不同的存在 形式: 左旋酒石酸 右旋酒石酸
图:巴斯顿把酒石酸晶体分 开成两个镜像异构体
1966 年 , 凯 恩 (R.S.Cahn) 、 英 戈 德 (C.K.Ingold) 和普雷洛格 (V.Prelog) 三人认为引 起旋光性的唯一原因,是 “分子本身的结构和它 的镜像不能重合”,于是将不对称和非对称分子 一律称为手性分子(chiral molecule)。由此,他 们建议把分子本身和它的镜像不能重合的分子, 定义为手性分子.把不对称碳原子,改称为手性 碳原子,并提出了规定手性碳原子绝对构型的新 方法R/S构型规定法。这些建议已被国际纯粹与应 用化学联合会(IUPAC)所接受,为世界化学界所公 认。这样,结构和旋光性间的关系可简化为:手性 分子呈现旋光性,非手性分子则不呈现旋光性。
手性与生命现象:氨基酸、糖、蛋白质、DNA都是手性的;
手性与人类健康:“反应停”事件与FDA手性药物指导原 则,药物中近50%具有手性,开发中的有2/3以上是手性的; 手性与环境:手性技术与手性产品符合绿色化学原则; 手性与材料和信息科学:手性液晶显示、手性传感、手性 分离等; 手性技术与国民经济:巨大的手性药物和手性化学品市场, 2003年>1600亿美元,预计2010>2000亿美元。国内手性化 学品、手性药物及原料药销售额估计在 200 亿,仅占医药 工业销售额2751亿的10%左右。 手性技术壁垒:手性药物安全规则与加入 WTO 后手性技术 的知识产权问题。
在贝类中较普遍的方向 是往右旋转,但也有些 种类的贝壳,如大西洋 海边熠熠发光的海螺一 般是往左旋转。
中间为萝藦科杠柳( Periploca sepium ),右手性;右侧为卫矛科剌苞南蛇藤 ( Celastrus flagellaris ),右手性。
常青油麻藤 ( Mucuna sempervirens ), 豆科,右手性。
金灯藤 ( Cuscuta japonica ),也叫日本菟丝 子,淡红色者为菟丝子的茎, 旋花科。右手性。
北马兜铃 ( Aristolochia contorta ),马兜铃 科,右手性。
2002年6月13日,英国《自然》周刊 发表加拿大科学家杰森(L. Jesson) 和巴雷特(S. Barrett)研究某植物花 柱手性的论文,指出两个等位基因中 的一个控制花柱的左右,其中向右是 显性的。
手性概念的提出,解决了立体化学中的一些混乱问题, 基本解决了具有何种结构特征的化合物,才可能具有旋光 性 的 问 题 。 20 世 纪 40 ~ 50 年 代 , 挪 威 化 学 家 哈 塞 尔 (O.Hassel) 和英国化学家巴顿 (D.H.R.Barton) 先后研究了 构象问题,使人们了解到分子的立体形状以及分子中的原 子在空间的配置关系,对立体化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哈塞 尔和巴顿两人因此获得了 196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从此以 后,许多立体化学家,例如英国立体化学家 K.Miow 等,认 为立体化学的基础理论已经完美无缺。风靡有机化学界一 百多年的立体化学,不再呈现19世纪中叶到20 世纪中叶, 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学家都研究立体化学那样的盛况了。立 体化学家的数量在迅速减少。这也是上述看法的一种真实 反映。 直至 20世纪 80年代末,由于手性化合物,特别是手性药 物的重要意义,使手性与手性技术重新受到业内人士的特 别重视。
MeO
O Cl N
(S)-Metolachlor
O N NH O O Thalidomide (R)-form, 镇 静 剂 (S)-form, 严 重 致 畸 O NHMe * Cl Ketamine (S)-form, 麻 醉 剂 (R)-form, 致 幻 剂 Penicillamine (S)-form, 治 疗 关 节 炎 (R)-form, 突 变 剂 HS * NH2 O O 2N
手性识别
虽然产生这种手性的确切机 理、起源和过程仍是科学上的 未解之谜,但有一点是明确的: 这些分子的作用以至于生命过 程均与手性有关。 对映体的不同生理性质是由 于它们的分子的立体结构在生 物体内引起不同的分子识别造 成的这个现象称为“手性识 别”。这种识别可比喻为手与 手套的关系,右手能套进右手 套,而左手就套不进右手套。 手套与左右手的相互关系
图:沙利度胺的另一个对映体可 导致 严绿色化学原则
在农药使用上,手性农药的使 用可以达到减少剂量,提高药效 的作用;并且减少不良和无效对 映体的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如 除草剂Metolachlor以消旋体的形 式问世以来,每年以2万多吨的产 量投放市场,1997年后以手性的 替代消旋体,使用量减少了40%, 这相当于每年少向环境中排放8千 多吨化学物质。
2 手性概述Chirality
2.1 手性概念的提出 2.1.1 手性概念 术语"手性"(Chirality),是参照人的左右手不能相互 重叠而来。当一个物体不能与其镜像重合时,被称为手 性物体,正如我们的左手右手一样。“cheir”是古希腊 语中手的意思。
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
宇宙是非对称的,如果把构成太阳系的全部物 体置于一面跟随着它们的镜子面前,镜子中的影像 不能和实体重合。……生命由非对称作用所主宰。 我能预见,所有生物物种在其结构上、在其外部形 态上,究其本源都是宇宙非对称性的产物。
研究单一对映体手性化合物的重要意义, 60年代欧州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已经充 分说明获得对映纯的化合物对于化学的、生物 学的或药学的应用目的是非常必要的。特别在 药学上,服用对映纯药物可减少剂量和代谢负 担,提高剂量的幅度并拓宽用途,对药物动力 学及剂量能有更好的控制,在剂量设定时幅度 更宽,反应较小。在剂量选择时更有信心,减 少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提高活性并减小剂 量,提高专一性并降低由其对映体引起的可能 的副作用。
手性的起源:萨拉姆规则
有人将上述现象归之于对称性自发破缺,并比喻为萨 拉姆 (Abdus Salam, 1979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设宴请 客。吃饭前,服务员将餐具布置于圆桌,各碟子间和相邻 碟子间的筷子都严格等距离。入席时客人坐在碟子后,距 两边筷子等距。假定所有客人无偏爱某只手拿筷子的习惯, 因此未开桌前该圆桌体系是左右对称的。突然某人先拿起 左(或右)边筷子,结果左右对称性打破了。这一过程迅速 影响全桌,最后人人都拿左(或右)边筷子,结果左右对称 性打破了。 自发对称性破缺具有随机性,无法解释地球上各个蛋白 质和核酸都具有同一手性的事实。看来必须存在一种不对 称驱动力,才有可能解决这一难题。
Louis Pasteur
法国化学家巴斯顿
手 性
手性是三维物体 的基本属性。如果一 个物体不能与其镜像 重合,该物体就称为 手性物体。
手性(chirality)这个词来 源于希腊字“手” cheir)。 手是手性的 — 右手与左 手成镜像。
从天文学到地球科学,从化
学到生物学,几乎处处都有 手性显身影。
北大后湖附近一个左手性的双螺旋雕塑。
构 结 19 。 构 53 模年 型沃 ,森 他和 们克 构里 造克 出提 一出 个著 右名 手的 性 的 双 螺双 旋螺 结旋 DNA
在平面上,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 相结合就产生螺旋线,而在空间 就产生螺旋面。螺旋线和螺旋面 不存在双侧对称,它们旋转的方 向不是往左就是向右。
生物分子手性同一性
在生命的产生、演变、进化这样漫 长的过程中,自然界造就了许多分子, 手性分子占去了很大的比例。构成蛋 白质的氨基酸都是 L 型氨基酸,多糖 和核酸的单糖是 D 型糖。人们甚至发 现,1969年坠落在澳大利亚默奇森的 陨石中的氨基酸也主要是L 型的。
DNA
2.2 手性的意义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手性的,构成生命体系的生物大 分子的大多数重要的构件仅以一种对映形态存在。 一般就手性化合物而言,可能有四种不同的行为:(1) 只有一种异构体具有所希望的生物活性,而另一种没有显 著的生物活性; (2)两种对映体都有等同的或近乎等同的 定性和定量的生物活性; (3)两种对映体具有定量上等同 的但定性上不同的活性; (4)各对映体具有定量上不同的 活性。例如,它们可能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气味,最重 要的是,各对映体可能表现出极不相同的生理行为。广泛 应用于农业的手性除草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同样 表现出强烈的生物识别作用。
2.1.2 手性概念的提出
1846 年, Pasteur 观察到,右旋的酒石酸晶体有相同取向 的半面现象。他假定,酒石酸盐的半面结构必定和它的旋光能 力有关系。1848年,Pasteur从外消旋混合物中分离了(+)-/()-酒石酸的钠铵盐的晶体。通过缓慢蒸发外消旋酒石酸的水溶 液,形成了大颗粒晶体,并表现出和水晶相似的显著的半面现 象。借助放大镜,Pasteur能够用镊子把那些不同的晶体分开。 随后他又发现,这些对映形态的晶体的溶液能旋转偏振光的平 面:一种溶液使偏振光向右旋转,而另一种溶液使偏振光向左 旋转。 1860 年, Pasteur 在一次著名的演说中提出,偏振光的旋 转是由存在着某种不对称排布引起的,这意味着一个实物与其 镜像的非等同性。(+)-酒石酸和(-)-酒石酸必定具有实物与镜 像的关系,这些酒石酸盐是非对称性的,这些化合物在分子水 平上表现为对映的形态,正是这种非对称性造成了旋转偏振光 的能力。
OH * * HN O OH * CH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