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六章   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六章   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幻灯片1

第六章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第二节新的报刊宣传阵线的形成

第三节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

第四节新闻工作改革、新闻学研究与新闻教育

幻灯片2

本章关键点

●《新青年》

●北大新闻学研究会

●五四时期的新闻工作改革

幻灯片3

五四时期的时间界限:

以1917年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为起点,一直延续到1921年,思想和文化运动被更直接的政治行动所代替。

五四时期新闻事业的一个明显特点:

报刊成为文学革命的阵地。报刊一改过去政治评论的面貌,取而代之的是来自于文化、文学领域当中的学术自由讨论,报刊上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民主气息。

幻灯片4

第一节《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幻灯片5

《新青年》

●辛亥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的结果,迫使当时的国人重新思考国家的出路。

●从思想启蒙着手,广泛地开展一次“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运动,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

想取代封建主义思想,唤起民众。

●《新青年》即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指导思想下创办起来,并发起了一场旨在启蒙思

想的新文化运动。

幻灯片6

●陈独秀,1879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早年留学日本。1915年起,创办并主编了《青

年杂志》。《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它提倡民主与科学,抨击封建的伦理道德。

1918年冬,陈独秀和李大钊又创办了《每周评论》。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初,他和李大钊开始

探讨成立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陈独秀当选为党的中央局书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他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导致大革命的失败。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此后,陈独秀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成为托洛茨基取消主义者。1929年11月,他被开除出党。1932年,陈独秀被国民党政府逮捕,1937年8月出狱。1942年病故于四川江津。这是五四时期的陈独秀

幻灯片7

●《新青年》的创办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吹响了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

解放的号角。

幻灯片8

《新青年》三个发展阶段:

●陈独秀主撰阶段(1915.9——1917.12)

●编辑部轮流主编阶段(1918.1——1920.5)

●中共上海发起组机关刊物阶段(1920.9——1922.7)

幻灯片9

陈独秀主撰阶段

●《新青年》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青年杂志》,第2卷起,改名《新青

年》。16开,月刊,每出满6号为一卷。从创刊至1922年9月共出54号。

●宗旨: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但也用蔑

视的态度记录筹安会与袁世凯的活动。

幻灯片10

●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带有发刊词性质的《敬告青年》一文,向青年读者提出了六个方

面的要求。①自主的而非奴隶的;②进步的而非保守的;③进取的而非退隐的;④世界的而非锁国的;⑤实利的而非虚文的;⑥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歌颂西方资产阶级自由、独立平等、人权等思想,但因为曲高和

寡没有市场,终因销量太少而于1916年2月休刊。

幻灯片11

●1916年9月复刊——1917年8月。主要目的就是批孔——反对封建文化、传统伦理道

德。

●易白沙:《孔子平议》

●陈独秀:《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宪法与孔教》《复辟与尊孔》《孔子之道与现代生

活》

●吴虞:《家族制度与专制主义之根据论》、《吃人与礼教》等《孔子平议》

幻灯片12

幻灯片13

●五四运动中的《新青年》

幻灯片14

轮值主编阶段

●北大教授轮值主编时期。(1918年1月——1919年9月),编辑部共同研究,轮流主

编。

●轮值主编人有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胡适,李大钊,沈尹默等。

●“客员”:鲁迅、周作人、高一涵、陶孟和等

●主要内容: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不主义,提倡白话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学问题》

●鲁迅《狂人日记》

幻灯片15

●对新文学的理论问题作了探讨

●大量译介世界近现代文学名著

●从四卷一号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刊登新体诗,直接推动了文学革命

运动的发展,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极大影响。

●双簧之《答王敬轩》,《荆生》事件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前期思想的总结《新青年》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到1919

年初,《新青年》销路日渐“兴旺”

幻灯片16

●在二卷六号上,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是继胡适之后,进一步提出了“文学革

命”的口号。《新青年》从四卷一号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刊登新体诗,直接推动了文学革命运动的兴起,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极大影响。

幻灯片17

“双簧戏”

●《新青年》的白话文改革倡议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响应,为了扩大影响,该杂志的第4

卷第3号在《文学革命之反响》的总题下发表了著名的新旧文学论战的两封信。一封是钱玄同根据社会上反对文学革命的主要原因,化名王敬轩给《新青年》编辑部反对文学革命的来信,一封是刘半农写的万余言反驳书《致王敬轩信》,逐条批驳王的论点,具体论述文学革命的必要性。通过这二封信的辩驳,推动了文学革命问题的讨论。

幻灯片18

五四时期的现代诗欣赏:

相隔一层纸

刘半农

屋子里拢着炉火,

老爷分付开窗买水果,

说“天气不冷火太热,

别任它烤坏了我。”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

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

可怜屋外与屋里,

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鸽子

胡适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

十分鲜丽!

幻灯片19

●叫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幻灯片20

《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上中主要的宣传贡献

●批判封建的旧道德,抨击尊孔复辟逆流,提倡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新道德新思想。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系列政论:《驳康有为致总理书》、《宪法与孔教》、《袁世凯复活》、《复辟与尊孔》等,并在《通信》栏对尊孔言论“词而辟之”。他以袁世凯称帝的事实理论指出“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新青年》提倡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待社会和人生,反对偶像崇拜、迷信盲从、主观武断和一切黑暗愚昧现象。陈独秀撰写《偶像破坏论》支持此观点。

●发起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紧接着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蒙宣传,惊醒了一代青年。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

和赞扬。《新青年》最高销量每期达一万五千份。

幻灯片21

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人物

幻灯片22

●鲁迅,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881年生,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

兴人。早年就读于南京江南水师学堂,1902年留学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1912年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工作。1918年初,鲁迅参加了《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同年5月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它猛烈抨击了封建宗法制度。此后又陆续创作了《呐喊》等专集,对旧势力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1926年鲁迅积极参加了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运动和三·一八运动。四·一二政变后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7年到达上海开始了他后期十年最为光辉的战斗生活。在这十年中,鲁迅先后参加发起和领导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团体。他用犀利的笔锋,对国民党的反动文化进行斗争,被毛泽东誉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病逝。鲁迅为祖国和人民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精神遗产,他有小说集3部、杂文17部、散文诗1部等以及众多学术著作,共约400万字。这是1902年,鲁迅到日本留学后,剪去长发,拍的“断发照”。

幻灯片23

●胡适,1891年生。中国现代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

接触新学,信奉进化论。1910年赴美国,从师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反对文言,提倡白话,主张文学革命。1917年7月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发表新诗集《尝试集》,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19年7月提出实用主义研究方法,影响颇大。1922年创办《努力周报》,宣扬“好人政府”和“联省自治”的主张。九·一八事变后,支持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并发表“全盘西化”的主张。1938年任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代表蒋介石签订了《中美互助条约》。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去美国,1962年在台湾逝世。

幻灯片24

胡适之新诗

●水上一个萤火,

●水里一个萤火,

●平排着,

●轻轻地,

●打我们的船边飞过。

●他们俩儿越飞越近,

●渐渐地并作了一个。

幻灯片25

●李大钊,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889年生,字守常,

河北乐亭人。1913年北洋法政大学毕业后,到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曾参加反袁运动。

1916年回国,历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新青年》杂志编辑。十月革命后,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创办《每周评论》,积极领导五四运动。1920年在北京组织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负责北方区党的工作。在国共合作期间,帮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参与改组国民党的工作,1927年4月6日被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就义。

幻灯片26

李大钊揭开马克思主义宣传的新页

●1918年李大钊在报刊上发表了几篇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文章,有《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9年9月,李大钊把轮值主编的《新青年》第6卷第5号编成《马克思研究》专号,

写了长篇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是《新青年》编辑部中接受并宣传十月革命的第一人,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新阶段。

●1919年12月陈独秀为《新青年》第7卷第1号写的的《本志宣言》开始否定资本主义。

●1920年陈独秀从北京到上海,《新青年》第7卷第4号起由他在上海主编出版,他把《新

青年》第7卷第6号变成了《劳动节纪念号》发表了,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文章《劳动者的觉悟》、《MAY DAY运动史》,这是《新青年》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新文化运动发展的“新的集合点”。

幻灯片27

中共上海发起组机关刊物阶段

●陈独秀1919年9月出狱后辞去北大文科学长职务,1919年自第7卷开始独立编辑《新

青年》,1920年9 月《新青年》改组,从第8 卷第1 号起,迁上海出版,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领导的机关刊物。

●《新青年》改组的标志:

●《本志宣言》开始否定资本主义

●编辑人员包括陈独秀、李汉俊、陈望道等发起组的成员

●印刷发行,与群益书店脱离关系,成立新青年社,独立发行

●革新栏目,用社会主义、马克思的思想引导读者。

幻灯片28

幻灯片29

●《新青年》的改组加剧了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裂

●为党的创建准备了干部人才

幻灯片30

第二节新的报刊宣传阵线的形成

幻灯片31

《每周评论》的创办

●《每周评论》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纸,4开4版。于

1918年12月在北京创刊。

●和《新青年》一样,以“输入新思想”,“提倡新文学”为己任,区别在于它“重在批评

事实”。由陈独秀负责主编,他和李大钊都是主要撰稿人,鲜明地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并倾向社会主义。

●《《每周评论》配合《新青年》,支持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斗争。每周评论》大力

进行了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政治时事报道评述。《每周评论》对于五四运动的报道,尤其起了舆论先导的作用。

从第26期起,在胡适接手主持下,挑起“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成为宣传实用主义的刊物。

●1919年8月被北洋军阀政府查禁。

幻灯片32

●《每周评论》

●《每周评论》刊登的山东问题

幻灯片33

●《每周评论》的特点和影响:

●“读它的人可用最廉的代价最经济的时间,知道世界上最新最要的事件”。●——《新潮》

●《每周评论》内容丰富,议论精辟,栏目新颖多样,把新闻分门别类整理好

●有突发的重大事件发生时,随报赠送一张《特别附录》,专门刊登有关信息

突出重点,对于有重要新闻价值的事件的选择比较准确、及时。

幻灯片34

●五四运动期间,发挥了积极的舆论先导作用。

●五四运动爆发后,《每周评论》作了连续系统的报道,并且紧密结合事实,做了及时的

评论,从舆论上对学生和群众的行动给予了支持和引导。

●《每周评论》第一次把这场学生爱国运动称为“五四运动”,第一次提出学习“五四运

动”的精神。

幻灯片35

●《新青年》与《每周评论》

幻灯片36

●1919年1月至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

派团参加。巴黎和会决定将战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不合理权益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回中国,激起了国人强烈反对。“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图为巴黎和会场面之一。

幻灯片37

●1919年5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激起国人的强烈愤怒。5月4

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举行示威游行,开始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

幻灯片38

幻灯片39

●1919年4月巴黎和会决定将战败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转让给日本。这种无视

中国主权的行为,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每周评论》发表文章,揭露巴黎和会的骗局,谴责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是该报刊登的山东问题。

幻灯片40

报刊对五四运动的宣传报道

●北京:《晨报》

●天津:《大公报》刊登胡政之的独家专访。

●上海:《申报》《神州日报》《时事新报》等7家报纸联合拒登日商广告。

●《每周评论》舆论先导的作用。

●中国报界空前团结,北京上海等共83家报纸成立中华全国报界联合会。

幻灯片41

“五四”空前的群众运动,冲破了“二次革命”以来新闻界万马齐喑的沉闷空气,发挥了报刊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报刊的大发展。

●爱国学生在北京街头向群众演说,并散发传单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群众大会现场

幻灯片42

●北京大学和五四运动

幻灯片43

●1919年5月4日《时事新报》的漫画

●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散发的《北京市民宣言》

幻灯片44

●1919年5月5日,上海《新申报》发行的关于“五四运动”的号外

●1919年5月20日《时事新报》的漫画

幻灯片45

●北京学生在五四运动中散发的传单

●五四时期的爱国传单

幻灯片46

●1919年6月12日《新闻报》的漫画

●1919年6月初,上海、江苏政府和上海学联劝告商界坚持罢市的两个广告

幻灯片47

●五四时期的歌谣和传单(一)

幻灯片48

●五四时期的歌谣和传单(三)

●五四时期的歌谣和传单(二)

幻灯片49

进步学生报刊的纷起

●毛泽东与《湘江评论》

●毛泽东主编的湖南学生联合会刊物《湘江评论》于1919年7月14日创刊,是一张

4开4版的周报。刊物“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以评论为主,报道时事往往和

评论相结合,采用述评的形式。第2期发表了署名“泽东”的《民众的大联合》,

影响很大。

●同年8月出至第5号时被湖南军阀张敬尧查封。是推进湖南革命运动的一个重要报

纸。

●此照片为现存最早的辛亥革命时期的毛泽东照片

幻灯片50

幻灯片51

●《湘江评论》创刊宣言

●毛泽东

●自"世界革命"的呼声大倡,"人类解放"的运动猛进,从前吾人所不置疑的问题,

所不遽取的方法,多所畏缩的说话,于今都要一改旧观,不疑者疑,不取者取,多畏缩者不畏缩了。这种潮流,任是什么力量,不能阻住。任何什么人物,不能不受他的软化。

●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

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

●自文艺复兴,思想解放,"人类应如何生活"?成了一个绝大的问题。从这个问题加

以研究,就得了"应该那样生活"、"不应该这样生活"的结论。一些学者倡之,大多民众和之,就成功或将要成功许多方面的改革。

●见于宗教方面为"宗教改革",结果得了信教自由。见于文学方面,由贵族的文学,

古典的文学,死形的文学,变为平民的文学,现代的文学.有生命的文学。见于政治方面,由独裁政治变为代议政治,由有限制的选举,变为没限制的选举。见于社会方面,由少数阶级专制的黑暗社会,变为全体人民自由发展的光明社会。见于教育方面,为平民教育主义。见于经济方面,为平民教育主义。见于思想方面,为实验主义。见于国际方面,为国际同盟。

幻灯片52

●各种改革,一言蔽之,"由强权得自由而已"。各种对抗强权的根本主义,为"平民

主义"(德莫克拉西,一作民本主义,民主主义,庶民主义)。宗教的强权,文学的强权,政治的强权,社会的强权,教育的强权,经济的强权,思想的强权,国际的强权,丝毫没有存在的余地,都要借平民主义的高呼,将他打倒。

●如何打倒的方法,则有二说,一急烈的,一温和的。两样方法,我们应有一番选择。

(一)我们承认强权者都是人,都是我们的同类。滥用强权,是他们不自觉的误谬与不幸,

是旧社会旧思想传染他们遗害他们。(二)用强权打倒强权,结果仍然得到强权,不但自相矛盾,并且毫无效力。欧洲的"同盟""协约"战争,我国的"南"、"北"战争,都是这一类。所以我们的见解,在学术方面,主张彻底研究,不受一切传说和迷信的束缚,要寻着什么是真理。在对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

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无血革命"。不主张起大扰乱,行那没效果的"炸弹革命"、"有血革命"。

●国际的强权,迫上了我们的眉睫,就是日本。罢课,罢市,罢工,排货,种种运动,

就是直接间接对付强权日本有效的方法。

幻灯片53

●至于湘江,乃地球上东半球东方的一条江。他的水很清,他的流很长。住在这江上

和他邻近的民族,浑浑噩噩,世界上事情,很少懂得。他们没有有组织的社会,人人自营散处,只知有最狭的一己,和最短的一时,共同生活,久远观念,多半未曾梦见。他们的政治,没有和意和彻底的解决,只知道私争。他们被外界的大潮卷急了,也办了些教育,却无甚效力。一班官僚式教育家,死死盘踞,把学校当监狱,待学生如囚徒。他们的产业没有开发。他们中也有一些有用人材,在各国各地方学好了学问和艺术,但没有给他们用武的余地。闭锁一个洞庭湖,将他们轻轻挡住。他们的部落思想又很利害,实行湖南饭湖南人吃的主义,教育实业界不能多多容纳异材。他们的脑子贫弱而又腐败,有增益改良的必要,没有提倡。他们正在求学的青年,很多,很有为,没有用有效的方法,将种种有益的新知识新艺术启导他们。唉!湘江湘江!你真枉存在于地球上。

●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

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如何承受他?如何传播他?如何研

究他?如何施行他?是我们全体湘人最切最要的大问题,即是《湘江》出世最切最要的大任务。

●原载《湘江评论》1919年7月14日创刊号

幻灯片54

周恩来与《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1919年7月12日创刊,天津学生联合会机关报,周恩来主编。该报为对开大报,日报,

后改为三日刊,周恩来以“飞飞”的笔名发表诸多评论,在读者中影响广泛。读者称赞它为天津的“新曙光”,“全国的学生会报冠”。这是学生时代的周恩来

幻灯片55

●周恩来与《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幻灯片56

五四运动对国民党的影响

●孙中山看到五四运动的巨大威力,决定模仿《每周评论》出版《星期评论》1919年6

月8日上海创办。另外还在上海出版《建设》杂志;北京出版《解放与改造》,后改名为《改造》由梁启超和蒋方震主编。

幻灯片57

幻灯片58

●《解放与改造》

●《建设》

幻灯片59

第三节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

幻灯片60

《新青年》改组

●1920年《新青年》从第8卷第1号起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

幻灯片61

《共产党》月刊

●中共上海发起组于1920年11月7日创办的半公开理论机关刊物。李达主编。毛泽东称

赞它:“颇不愧‘旗帜鲜明’四字。”

●宣传内容:建党知识、中国革命的道路与党的政策纲领、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报道工运。

●它不仅是早期共产主义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的必读教材,而且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交流思

想、沟通情况、酝酿建党的一条重要纽带。

幻灯片62

●1920年11月7日出版的《共产党》第一期封面

幻灯片63

工人报刊

幻灯片64

●从1920年开始,共产主义小组在我国各地纷纷建立起来。小组的成员们到工人群众中

去,出版革命刊物,用通俗的文字,生动的事实,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其中著名的有上海《劳动界》、北京的《劳动音》和广州的《劳动者》。

●这是我国第一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工人为对象的通俗报刊。唤起了工人的觉醒。

它们的出版表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始和工人运动结合,是先进知识分子从事工人运动的良好开端。为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

幻灯片65

中俄通讯社

●1920年7月,共产国际工作组和中共上海发起组领导创办“中俄通讯社”(后来简称“华

俄社”)由来华小组成员兼翻译杨明斋主持。是我国第一家无产阶级通讯社。1925年8月1日停止工作。

●主要任务是,沟通中、俄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向中国人民介绍列宁的革命理论、俄国

革命的成果与经验,同时向俄国人民介绍中国革命开展的情况。

幻灯片66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特点与意义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产生的历史条件:

●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报刊和通讯社宣告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这是历史发

展的必然结果。

●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广泛传播。

●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发起组成了共产主义小

组,这就为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思想旗帜、编者作者队

伍和组织领导力量等必要条件。

幻灯片67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特点:

●以向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宣传马列主义为基本任务;

●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宣传鼓动和新闻报道工作;

●新闻宣传工作与建党的组织工作紧密结合

幻灯片68

第四节新闻工作改革、新闻学研究与新闻教育

幻灯片69

新闻工作改革

●自由讨论风气的出现

●《新青年》等宣传新文化的报刊,冲破封建统治的桎梏,促成了思想解放,形成

自由讨论的民主风气,使报刊成为百家争鸣的园地。

●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

“五四”时期,自由讨论之风兴起,也带来了政论的活跃与发展。原有的社论、时评、短论、驳论、编者按语等继续使用,同时一些新的评论体裁得到了发展。<每周评论》、《湘江评论》等大批报刊都以“述评”为主要新闻体裁。《新青年》的《随感录》专栏发表短小锋利的时评,又称杂文

幻灯片70

●新文风的出现

●《新青年》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使我国报刊文风一新。在《新青年》的影

响下,五四运动中涌现的数百种报刊纷纷采用白话文,如《每周评论》、《湘江评论》等。新文化运动中对白话文的倡导打破了知识分子对于传统文化的垄断,文化不再是知识分子这个精英阶层的人的独占品。报纸不再仅仅是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所掌握的舆论工具,使新闻事业向大众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在推广白话文的同时,《新青年》还提倡使用新式标点符号。

幻灯片71

●副刊的革新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报纸副刊发生了突破性的革新,完全突破了消闲性质,而成为了传播新文化、介绍新思想、反对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出现了影响较大的四大著名副刊:北京《晨报》副刊、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京报副刊》、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它们各有特点,,注重知识性,宗教、哲学、科学、美术各类稿件兼收并蓄,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短小生动,很吸引人。他们的成就为办好我国报纸的副刊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幻灯片72

四大副刊

●北京《晨报》的副刊《晨报副镌》:第7版经过李大钊的改革,成为积极参加新文

化运动、传播社会主义思潮的新园地。李大钊还指导它出版了1919年五一《劳动

节纪念》专号。(中国第一张结合劳动节的报刊)1921年第7版改成4开4版的单

张出版,刊名《晨报副镌》,由孙伏园主编,注重介绍新知识、新思潮,提倡新文

艺。鲁迅撰稿支持。《阿Q正传》就在该报刊上连续刊载。

●上海《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由国民党成员邵力子在1919年创办。大力宣

扬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并开始介绍社会主义思潮。1920年中共上海发起组成

立后,在邵力子、陈望道等的主持下,变成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一个

阵地。曾经翻译介绍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幻灯片73

●鲁迅:我的失恋——拟古的新打油诗

●我的所爱在山腰;

●想去寻她山太高,

●低头无法泪沾袍。

●爱人赠我百蝶巾;

●回她什么: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我的所爱在闹市;

●想去寻她人拥挤,

●仰头无法泪沾耳。

●爱人赠我双燕图;

●回她什么:冰糖壶卢。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胡涂。

●我的所爱在河滨;

●想去寻她河水深,

●歪头无法泪沾襟。

●爱人赠我金表索;

●回她什么:发汗药。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

●我的所爱在豪家;

●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

●摇头无法泪如麻。

●爱人赠我玫瑰花;

●回她什么:赤练蛇。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罢。

幻灯片74

●北京《京报》的副刊《京报副刊》:孙伏园主编,1924年12月5日创刊。继承《晨

报》副刊、《学灯》、《觉悟》等的传统,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支持群众爱国运动,提倡新文化。一大批进步作家为该刊撰稿。1926年4月停刊。

●上海《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创刊于1918年,张东荪、俞颂华、李石岑、

郑振铎等相继主编。五四以后,加强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介绍,积极宣传新思

潮,学术气氛浓厚,常常连载专门性的学术著作。除此之外,对新文学的提倡也

不遗余力,曾刊载郭沫若、张闻天等作家早期的文艺作品。

幻灯片75

●五四时期的进步副刊的特色:

●它们宣扬民主与科学思想,传播社会主义新思潮。

●刊登短小政论和犀利杂文,联系社会生活和政治文化实际,“论时事,砭锢蔽”,爱憎

分明。

●它们强调文化娱乐性,介绍新文学,发表大量新诗、散文、短篇小说、知识小品等文

艺作品。

●它们注重知识性,宗教、哲学、科学、文学、美术各类稿件兼收并蓄,内容丰富、题

材多样、短小生动,很吸引人。

幻灯片76

●报纸版面编排和新闻采写业务的改进:

●在报纸版面编排方面,头版头条改为最新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新闻,版面形式多

样,专栏增多,标题的制作努力做到醒目引人。

●在新闻采写方面,一些报刊加强记者队伍的建设,重视直接采访,迅速报道,

国内外消息、通讯比重增加,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新闻作品。 1920年秋,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合筹经费,向美、英、法、德、俄等欧美5国一次派出7名特派员,开辟国外新闻来源。瞿秋白、俞颂华、李宗武3人,成为我国采访报道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实际情况的第一批新闻记者。

幻灯片77

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开端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1918 年成立,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该会的创办标志

着我国将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兼任会长。学会聘有两名导师:一是徐宝璜、一是邵飘萍。新闻学研究会出版了3期《新闻周刊》,是我国早期采用横排的报纸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业务刊物。研究会有会员百余人。

●宗旨:“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

●目的:“灌输新闻知识,培养新闻人才”

●研究内容:包括新闻的范围、新闻采访、新闻编辑、新闻标题的制作、新闻通信法、

报社与通讯社的组织。

幻灯片78

●蔡元培发表《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演说词》:“……凡事皆先有术后有学。外国之有新

闻学,起于新闻发展以后。在我国自有新闻以来,不过数十年……民国元年以后,新闻骤增,仅北京一隅,闻有80余种。惟其发展之道,全恃经验,如旧官僚之办事然。苟不济之以学理,则进步殆亦有限。此吾人所以提出新闻学之意也。”

幻灯片79

●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刊物——《新闻周刊》。

●第一部新闻学理论著作——徐宝璜《新闻学大意》

●第一部新闻业务著作——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

幻灯片80

徐宝璜:

●最早赴美国研究新闻学的人,回国后任北京《晨报》编辑,北京大学教授。他讲授新闻

学概论基本知识,并指导编辑新闻的练习。他为学会讲课写的讲义《新闻学大意》是我国第一本新闻学著作,后改名为《新闻学》(1919)。蔡元培称赞它“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

幻灯片81

新闻学著作

●日本松本君平的《新闻学》,休曼的《实用新闻学》都被翻译出来介绍给中国的新闻界。

同时有姚公鹤的《上海报纸小史》等。

●迄今所见的中国第一部新闻学译著为日本学者松本君平所著的《新闻学》一书(又名《欧

美新闻事业》),于1903年10月(清光绪二十九年八月)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

●松本君平认为,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与“近世文明”即资本主义文明互为因缘。他指出:

“自蒸汽力发明,世界人类便利,交通横贯地球,搜集创见创闻之事。至电线之利,宇宙之现象,悉传于一日。电话之室,则数百千里远隔之人,如促膝面谈,随吾心之所欲言。一瞬息间,可以报数千里外之奇闻。

幻灯片82

中外新闻交流

●英国《泰晤士报》北岩社长

●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院长威廉博士

●美国新闻出版界协会会长格立士

●《纽约时报》名记者麦高森

●美联社社长偌伊斯

●中国新闻代表团参加世界报界第二次大会,中国第一次出席国际新闻界会议。

●美商《新闻报》出版纪念30年册,交流中外经验

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二章 发达国家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圣才出品】

第二章发达国家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名词解释 1.《泰晤士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上海财大2009年研;暨南大学2009年研;南开大学2005年研;华中科大2003年研] 答:《泰晤士报》是英国历史最悠久、最有权威、消息灵通可靠的报纸,创办于1785年1月1日。原名《每日环球记录报》(Daily Universal Register),创办人是印刷商约翰·沃尔特,1788年改为现名。该报自称办报方针为“独立地、客观地报道事实”,“报道发展中的历史”。但在政治倾向上,它实际上是英国政府的喉舌,在重大的国内外问题上,反映官方意图。《泰晤士报》报道严肃,内容详尽。它重视国际国内大事报道,对重要文件刊登详尽。它也重视言论,社论版一边刊登社论,一边刊登读者评论。该报每天40版左右,分两大部分:一是国内外新闻、评论、文化艺术、书评;二是商业、金融、体育、广播电视和娱乐。版面比较清晰、紧凑,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工商金融界和知识界。 2.《北极星报》[华中师大2007年研;北大2005年研] 答:《北极星报》是英国宪章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工人报纸,1837年11月11日创刊于英国北方城市利兹,英文,创办人和主编是菲·奥康瑙尔。最初是一家地方性的宪章派周报,但很快发展为英国发行量最大的工人报纸,最高销数达到1.09万份。1844年11月,该报从利兹迁到伦敦出版,成为宪章派左翼实际上的中央机关报。该报报道面很宽,注重时效,文字激昂。40年代起,宪章运动新一代的左翼领袖乔·哈尼、厄·琼斯亦成为该报的编辑。从1843年起,恩格斯是该报的通讯员。1847年,《北极星报》和马克思、恩格斯编辑的《德意志—布鲁塞尔报》,以及法国的《改革报》,结成了进步报刊同盟。随着英国宪章运动的

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六章 新闻通讯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圣才出品】

第六章新闻通讯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名词解释 1.路透社(REUTERS)[南开大学2010年研;清华大学2005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4年研] 答:路透社是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也是英国创办最早的通讯社。1851年由保罗·路透创办于伦敦。路透社的主要业务分为两大类:向报社、电台提供时事新闻;向世界各地银行、经纪人和工商企业提供经济信息。路透社素以快速的新闻报道被世界各地报刊广为采用而闻名于世。另外,它的经济和体育新闻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2.哈瓦斯通讯社[南京大学2008年研;华中师大2007年研] 答:哈瓦斯通讯社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同时也是二战前法国最有实力的通讯社。该社由夏尔·哈瓦斯于1835年12月创立于巴黎。巴黎几十家报纸以及许多机关、公司和个人陆续成了它的订户。哈瓦斯社的供稿原则是“迅速和优质”,为此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改进传递新闻的方式。初期曾依靠快马传送,1837年开始使用信鸽,1845年该社在国内线上开始用电报传送新闻,70年代该社通过海底电缆把新闻业务扩展到了拉丁美洲。进入20世纪,哈瓦斯社的业务继续发展,但是2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哈瓦斯通讯社的财政趋于恶化,于是越来越依靠政府补助维持,新闻播发日益明显地体现官方意向,被人们视为半官方的通讯社。1940年德军侵占法国,哈瓦斯社随之瓦解。 3.中东通讯社[人大2007年研] 答:中东通讯社是埃及共和国唯一的官方通讯社,外文简称MENA,简称中东社。是

中东和阿拉伯地区成立最早的通讯社,总社在开罗。1956年由埃及两大日报和两大出版社筹资成立,1960年收归国有。1980年由埃及协商委员会遴选该社董事会主席和两名主编。国内有26个分社。国外有15个分社和记者站,大多集中在中东和北非各国。每天用阿拉伯、英、法3种文字发稿。着重报道埃及、中东、非洲和不结盟国家的事务。设有图片部和电视新闻部,向国内外提供或交换图片和电视新闻。还为中东和非洲国家的通讯社培训人员。 4.沃尔夫通讯社[北大2012年研;华中师大2010年研] 答:沃尔夫通讯社是指德国第一家通讯社,建立于1849年,创办人是贝纳德·瓦尔夫,也是世界上最早及规模最大的通讯社之一。初期主要利用电报收集和发布股票行情和经济信息,与普鲁士政府关系密切。后来逐步增发政治新闻和其它非经济信息,成为德国报刊重要的新闻供应者。1859年起,沃尔夫通讯社与路透社、哈瓦斯社签订新闻稿交换合约,成为19世纪欧洲三大通讯社之一。1870年,路透社、哈瓦斯社和沃尔沃夫社以及美联社签订三社四边协议,把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沃尔沃夫社负责的地区包括德国、奥地利、北欧、俄国、巴尔干等地。一战后降格为国内通讯社,1933年希特勒将它接管,改组为德国通讯社。 5.美联社[西南大学2010年研;清华大学2008年研] 答:美国联合通讯社Associated Press简称美联社,是由各成员单位联合组成的合作型机构。是美国最大的通讯社,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新闻采访机构之一。总部在纽约。1848年创立于芝加哥,前身为港口新闻联合社,由当时纽约《太阳报》等6家报纸组合而成,1875年更名纽约联合新闻社,1892年经过改组,使用现名。最初按其章程规定,稿

新闻事业管理第六章

第六章新闻媒介的广告业务 广告业务及其地位与作用 ·广告编排与定价 ·广告推广与调查 ·广告管理与伦理 第一节广告业务及其在媒介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新闻媒介的广告业务 ?广告:商品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对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所做的介绍和宣传。 ?广告活动的主体分为: ?广告主:推销商品或提供服务者 ?广告公司:受委托做广告者 ?传播媒介:发布广告者 ?新闻媒介广告业务的内容: ?1、承接 ?新闻媒介一般都设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广告业务的承接工作。 ?广告部门在承接广告业务时要做到“一证三清”,即证明材料齐,广告内容清,广告文字清楚(特别是单位名称、地名、人名、产品名称),认播(刊)手续清。 ?2、审查。 ?为保证广告传播活动的社会效益,防止出现诈骗广告或不真实广告,广告部门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严肃负责的态度进行广告审查工作。 ?广告审查工作的内容:对广告主的审查(营业执照,质检证明,真实性证明)和对广告内容的审查(依据《广告法》) ?审查者要求:眼光、见识和态度原则 ?3、编排。对客户送交的广告稿要进行编辑、排版、校对,要安排广告版面。 ?了解广告版面编排的要求:墨色浓淡、视觉冲击力、画面感等协调统一与重点突出。 ?4、收费。广告版面是新闻媒介出售给客户的一种商品。 ?收取广告版面出售费的两种方式,主要是: ?一是先发布广告,然后凭已发布的广告向客户收取费用; ?二是洽订广告版面时就收费,收费后再发布广告。 ?5、推广。广告推广也是媒介广告业务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6、效果调查。媒体广告效果调查,即对某一广告刊播后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调查。 这是广告管理的基础,为及时修正广告方案,重新审定广告预算提供依据。广告效果测定可分为广告传播效果测定和广告促销效果测定。前者测定广告信息传播给受众的程度和受众的态度变化程度,以此来衡量广告效果。后者测定销售额的增长幅度,作为衡量广告效果的尺度。 ?效果调查的三个阶段:发布前——调查预测;播出中——跟踪调查;结束后——调查测定。 ?二、广告业务在媒介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 ?1,广告业务是现代新闻媒介最重要的经营活动

中国新闻史上几次重大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总结

中国新闻史上几次重大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总结 新闻事业的改革 从五四运动至今,我国的新闻史经历了多次的新闻事业的改革,其中以五四运动时期,延安《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解放区的反“客里空”运动;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传播事业的改革的四次改革最为重大,而且影响深远。 首先,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下,我国新闻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新闻工作也在多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一)开创自由讨论的风气;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二)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广泛使用社论、专论、代论、来论、外论等(三)新文风的出现;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使用新式标点符号。(四)副刊的革新;改变副刊原来格调不高,不少副刊还充斥低级趣味的、黄色的内容的情况,改为大力宣传反封建的民族主义思想,并开始介绍社会主义思潮。(五)报纸版面编排和新闻采写业务的改进;头版头条设为最新发生的国内重大新闻,多设了专栏。聘设特派记者,开辟国内外新闻来源,重视直接采访报道使国内外消息、通讯比重增加,并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新闻作品。(六)开始了新闻学研究。 经过五四时期的新闻改革工作,我国的新闻事业渐渐的向现代化转化。有着深刻而深远的意义。 其次,我们先谈谈有关《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的相关内容。 1942年春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整风运动。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核心是反对主观主义,旨在从思想上清算党内历次“左”右倾错误路线,尤其是清算王明的错误并肃清其流毒,克服党内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作风。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一次马列主义的教育运动。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解放日报》走在新闻界整风改革的前列,实行改版,树立了典范。改版前夕,毛泽东和博古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召开了有七十多人参加的《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毛泽东在最后作了重要讲话

新闻学习——英国媒体怎样报道社会新闻

英国媒体怎样报道社会新闻 作者:朱俊清周朱迪 奥利弗?威兹(Oliver Wates)在路透社从事了21年新闻工作,曾经驻拉丁美洲、西南亚和莫斯科,参加过很多国际和英国国内重大社会事件的报道。担任汤姆森培训机构专职培训师的奥利弗?威兹在汤姆森社会新闻培训班上 向中国学员介绍了英国媒体对于社会新闻的理念和操作实践。 社会新闻—低级别的政治新闻 英国媒体对于“社会新闻”的概念比较宽泛,他们认为社会新闻是指不与重大的政治或经济话题直接相关、影响市民日常生活的“低级别政治新闻”。首先,社会新闻可以被理解为政治新闻,因为其关注的社会性事件的解决往往依靠权力主体机关的政策决策;其次,相对于较高级别的政治新闻,如国家总统选举、议会和内阁相关新闻等,“社会新闻”关注大众社会和普通民众,具有地区性和社会公共性特点,其报道的事件往往关系社会公众的直接切身利益。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英国的社会新闻报道有相当一部分是站在社会大众的立场上揭露社会问题的,由此带来一个对社会新闻报道者角色的认识问题。这个问题在我国的日常报道中同样存在,非常具有借鉴意义。据奥利弗?威兹介绍,在英国,“记者的职责不是解决问题,如果因为报道所反映的问题获得解决,那对记者来说是额外的奖赏。”奥利弗?威兹一再强调,“记者的工作是新闻报道、引起大众的关注和讨论,至于问题的解决要依靠专家和政府。” 记者发散性思维的利用 相比其他新闻,社会新闻涵盖面更广,当某一事件发生时,社会新闻记者不仅仅要关注和了解这一事件本身,更要有宽广的思路考虑事件以外的其他联系和潜在影响,它们可能比事件本身更有报道价值和意义。在当今传媒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获得好的独家选题越来越困难,各个媒体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利用发散思维做好报道策划,建立事件之间的相关性联系,从而扩充报道内容,形成独家报道。这是英国媒体社会新闻报道的一个有效手法。 英国媒体所倡导的记者发散性思维不是漫无边际的想象,而是在客观认识事实基础上对事件必要且准确的合理推断、联想。在具体社会新闻报道中,这种发散性思维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以纵向时间为依据,记者对于某一事件的持续性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跟进事件后续进展,并积极寻找新的关注点,从而拓展事件本身的

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外国新闻事业的起源)

第一章外国新闻事业的起源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古代的新闻传播 1.原始新闻传播 人类在几百万年前,出于共谋生存的需要,相互之间就有种种简单的信息交流。这是一种蒙昧状态下的十分原始的信息传播,是前语言时期的信息传播。 2.口语新闻传播 (1)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此以后,口头的语言传播就成了人类主要的传播形式,成了联系社会成员的基本纽带。 (2)随着社会的发展,口头语言传播的具体方式不断丰富,日趋多样。新闻性最强的口头传播,往往出现在战争或其他重大事变中。

(3)在口头语言成为主要传播形式的同时,人类成员还保留着种种非语言符号的传播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还逐步采取标记、声光、图式等多种手段辅助新闻信息的传播。 ①标记传播 这是指借助一定的物品或记号来传递信息,例如实物借代、结绳记事等。 ②声光传播 这是指借助声光信号来传递信息,例如敲击响器、吹奏号角、点燃烽火等。声光传播的距离比较远,排列组合有较多的变化,表达的意思也可以更加复杂。 ③图式传播 这是指用简单的符号或图画来表达意思,传递信息。它是较为高级的辅助手段,通常被认为是文字传播的发轫。 3.手写新闻传播 (1)随着文字和书写工具的诞生,出现了手写新闻传播,后来它又渐渐上升为主要的新闻传播形式。 ①最早的文字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文字大部分由表形向表意、表音演进,衍生出各种字母文字,而且形体日益简化,书写日益便利。 ②早期的书写工具是各种简陋的自然材料。人工造纸的技术则起源于中国。这一技术后来经中亚、阿拉伯地区传入欧洲,为各国采用。 (2)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 它标志着人类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开始。有了文字书写,就有了手写的新闻传播,这种传播突破了口头传播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局限,可以使信息传播的容量更大、内容更准确、距离更远、留存的时间更长久。 (3)在古代手写新闻传播活动中,有两种形式历来受到史家的注意。一种是公告式的,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六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

第六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6.1 结构脉络图

6.2 本章要点详解 一、《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1.《新青年》及其主编陈独秀

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青年杂志》,自第2卷起改为本名,16开,月刊,每出满6号为一卷。从创刊至1922年7月,共出刊9卷54号。 《新青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①陈独秀主撰阶段(1915年9月至1917年12月)。1917年初,陈独秀应聘任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随之迁到北京出版,并由个人主办发展为拥有一批进步教授、学者参与编撰的同人刊物。 ②编辑部同人轮流主编阶段(1918年1月至1920年5月)。1918年1月第4卷第1号开始,实行轮值主编,主编者有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胡适、李大钊、沈尹默等,主要编撰人有鲁迅、周作人、高一涵、陶孟和、王星拱、陈大齐、张申府等,形成了一个新文化运动宣传的统一战线。 ③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机关刊物阶段(1920年9月至1922年7月)。 (2)陈独秀(1879—1942) 陈独秀早年受到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维新变法的影响,抛弃了传统的仕宦旧途,转向寻求西方新学,多次东渡日本求学考察,并在国内外组织进步团体和报刊书社。 1903年,陈独秀协助章士钊等在上海创办《国民日日报》,担任编辑。1904年与人合作创办《安徽俗话报》半月刊,并任主编。辛亥革命后,陈独秀在日本东京协助章士钊编辑《甲寅》月刊,并在报刊上发表时论,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反对封建专制,激励国民志气,克服“奴隶根性”。1915年夏,陈独秀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危难时局中,毅然回国筹办《青年杂志》,由上海群益书店印刷发行,作为“救国救民”的舆论基地。 陈独秀是《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一共撰写了100多篇政论、专论和杂文。其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带有发刊词性质的《敬告青年》一文,向青年读者提出了六个方

英国新闻传播专业大学排名TOP8.doc

英国新闻传播专业大学排名TOP8 英国有着世界最为优秀的传媒院校,多个学校的传媒专业都已久负盛名。这一切,使传媒专业成为英国本土前途最光明的专业之一。和来看看英国新闻传播专业大学排名TOP8。 1、伦敦城市大学(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始建于1848年,位于仅次于美国纽约的第二大经济中心-伦敦金融城内,是最早开设新闻传播专业的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其新闻传播专业及艺术类专业在英国乃至整个欧洲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英国新闻传播业、创意文化产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伦敦城市大学新闻传播专业设置广泛,包括新闻数字媒体、电影电视、传媒与通讯相关专业,其教职员工不但普遍毕业于牛津等顶尖名校,还具有英国的主流媒体中担任要职的经历,这种“指导型”与“讲授型”结合的教师团队,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上都能接受最专业的教育。同时,伦敦城市大学新闻学专业的教学环境与主流媒体的实际工作环境同步,采用“新闻采编室”等设施,模拟真实的新闻媒体公司的项目运作。 伦敦城市大学一直与英国以及欧洲的媒体行业保持相当紧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机会接触到最前沿、最直接的行业发展信息,大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多数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英国顶尖新闻媒体机构工作,广泛就职于:路透社、BBC、CNN、卫报、泰晤士报和法新社等全球著名媒体或网络公司。 申请要求:学术成绩80分以上,雅思7分,单项不低于6.0 2、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简称KCL或 King’s) 伦敦国王学院是英国著名的综合型大学,也是伦敦大学联盟的创校学院之一。伦敦国王学院至今已培养出9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伦敦国王学院拥有众多专业,其中传媒专业当属伦敦国

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修订版章节题库(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圣才出品】

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修订版章节题库 第六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 一、名词解释 1.《每周评论》[复旦大学2009~2010年研] 答:《每周评论》是陈独秀、李大钊等《新青年》同人创办的小型4开政治报纸,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于1918年12月22日在北京创刊,次年8月被北洋政府查禁。《每周评论》不仅政治思想内容丰富,议论精辟,而且在报纸类型上也是一种机关报。它与《新青年》相互配合补充,“重在批评事实”把思想文化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每周评论》具有统一战线性质,团结了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仅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鲜明色彩,而且显示出社会主义倾向。但后因陈独秀被捕和李大钊出走,在胡适主持下,改变了革命的政治方向,转而大肆宣扬实用主义。 2.陈独秀 答: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新青年》的创办人、主编、主要撰稿人。1903年,陈独秀参加编辑由章士钊创办的《国民明报》,1904年与人合办《安徽俗话报》,1914年在日本协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发动了新文化运动。1918年与李大钊等合办《每周评论》,把思想文化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将新文化运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陈独秀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广大青年推崇他是“思想界的明星”。

3.《敬告青年》 答:《敬告青年》是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的一篇带有发刊词性质的文章。该文针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打出了科学和民主的大旗,向青年读者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①自主的而非奴隶的;②进步的而非保守的;③进取的而非退隐的;④世界的而非锁国的;⑤实利的而非虚文的;⑥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4.李大钊 答: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的卓越宣传家,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活动的先驱,他揭开了我国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的一页。李大钊积极参与《新青年》的编撰工作,还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李大钊最早、最热情地歌颂俄国十月革命。他在报刊上连接发表了几篇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政论,如《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五四运动前夕,李大钊把轮值主编的《新青年》第6卷第5号编成《马克思研究》专号,写了长篇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简明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他指导创办《工人周刊》、《政治生活》周刊、《民国新报》等报刊,此外还指导过多家报纸杂志的编撰工作。李大钊1927年在北京牺牲。 5.《劳动节纪念号》 答:《劳动节纪念号》是《新青年》杂志1920年出版的第7卷第6号,陈独秀是这一期的主编,他在筹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过程中把当期的《新青年》编成了《劳动节纪念号》。这成为了《新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新文化

世界气象日宣传活动通讯稿

世界气象日宣传活动通讯稿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为了进一步普及气象知识,扩大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高公众气象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树立气象和气候环境保护理念。XX县气象局采取“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的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先后发放科普资料20xx余份,邀请县电视台记者随同采访.并在电视台进行了新闻报道主要活动有: 3月21日在县城南崖社区悬挂了气象横幅标语,通过悬挂标语,科普展报,发放书籍等形式宣传气象知识。 3月22日气象局和教体局联合分别到马坳镇中学和渣津镇中学组织了一次气象科技知识的讲解。分别从4个方面来讲授气象知识。 1.生存的大气与地球; 2.气象现象的产生灾害与防御知识; 3.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的; 4.气候变化与如何保护的生存环境。 3月23日气象局在宁都镇范锻村开展春播气象咨询活动。 近日,县气象局针对今年世界气象日的纪念主题“天气和气候:青年人的参与”,策划开展了世界气象日主题系列活动。

在万物复苏的乡间农田现场,田间气象服务队带着最新一期《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专报》、《气象知识》和《20xx年春季气候趋势预测》向正在劳作的农户发放服务材料,积极主动的服务获得了农户们的连连赞誉。 在春和景明的县气象局大院,气象科技人员热心接待来自县第二小学200余名小客人们。通过气象科技人员的细心介绍和同学们的亲身体验,小气象迷们了解了世界气象日的由来和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亲密接触能够捕捉“风云变幻”的气象设备,切身感受到气象科技的无穷魅力。 在干汊河镇的繁华路段现场,县气象局与干汊河镇综合信息服务站合作,悬挂世界气象日宣传横幅,设立“宣传咨询专场”,现场接受市民咨询,免费发放气象宣传资料1000余份,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问询。 为提高气象科普宣传力度与覆盖面,提升民众防灾减灾能力,XX 县气象局结合20xx年世界气象日“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主题,提前部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纪念宣传活动。 一是提前制定《20xx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对活动进行策划和执行。

郑超然《外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英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

欧洲篇 第六章英国的新闻传播事业 1.“出版自由”的口号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包含了些什么内容? 答:(1)“出版自由”口号提出的历史背景 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手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专政制度。1644年,约翰·弥尔顿因出版书籍引起国会愤怒,被传至国会出版委员会接受质问,他在国会作了长篇演讲,系统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11月,弥尔顿故意不征求书刊检察机构的同意,印刷了这篇演讲词,以示对书刊检查制度的蔑视,这就是著名的政论小册子《论出版自由》。 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农村中下层农民利益的平均派领袖约翰·利尔本1645年提出:出版自由是英国人民的天生权利。 (2)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的内容 ①系统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在当时提出了反对集权主义控制的强有力的论点。 ②谴责检查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作为他的论点的基础的假定是,人们运用理性就可以辨别正确与错误,分辨好坏,而要运用这种才能,必须让人们不受限制地了解别人的观点和思想;他认为真理是肯定的,是可以表达出来的,并且只要让真理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真理本身就能够战胜谬误而存在下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的概念。 ③政府不应该参加战斗,也不应该协助其中的一方。虽然虚假的可能取得一时的胜利,但真实的意见终会通过吸引新力量来保护自己,并通过自我修正的过程战胜其他意见而保留

下来。 ④在倡导自由的同时,承认自由讨论的权利可以加以限制,但是避免谈到作为这种限制的基础的一般性原则。 2.简述约翰·洛克其人及其对自由主义的思考。 答: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期的思想家、自由主义的奠基人之一、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先驱、古典自然法学派的杰出代表人。受家庭熏陶及学校教育的影响,洛克形成了同情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倾向。他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辉格党的领袖艾希利的秘书、顾问和私人代表,深受其政治思想的影响。 洛克关于思想言论自由的具体观点有: (1)人的自然权利有四项内容:生命、自由、财产和惩罚权。自由是其余一切的基础,但离开思想、意愿、意志,就无所谓自由。只有人能凭头脑中的思想自由地说话或保持沉默,才算获得了言论或保持安宁的自由。 (2)任何人都有一种不可侵犯的自由权利,即任意使用各种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3)从道理上讲,我们不能指望任何人抛弃自己的观点,盲从于不可理解的权威,无论人们的理解怎么错误,理性是其唯一的向导。在不同的见解中保持和平、履行人类的职责和培养友谊,对所有人有益。 3.丹尼尔·笛福在英国新闻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答:丹尼尔·笛福是英国第一个职业记者,被称为“英国报业之父”。 (1)创办杂志《评论》 1703年,他因发表反对托利党迫害非国教徒的文章被逮捕,后来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

2004年4月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卷答案

2004年4月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卷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课程代码:0065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邸报在不同朝代有不同名称,其中之一是( ) A.新闻 B.揭帖 C.牌报 D.进奏院状 2.小报产生并流行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3.《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刊年份是( ) A.1813 B.1815 C.1817 D.1822 4.第一份在北京出版的近代报刊是( ) A.《依泾杂说》 B.《天下新闻》 C.《遐迩贯珍》 D.《中西闻见录》 5.《字林西报》的创刊地点是( ) A.香港 B.广州 C.上海 D.宁波 6.1874年,香港《循环日报》的创办人是( ) A.王韬 B.郑观应 C.容闳 D.郑贯公 7.《时务报》创刊于( ) A.1895 B.1896 C.1897 D.1898 8.《湘报》的主编是( ) A.梁启超 B.熊希龄 C.谭嗣同 D.唐才常 9.《苏报》于1896年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 ) A.胡璋 B.章太炎 C.陈范 D.章士钊 10.郑贯公等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是( ) A.《开智录》 B.《浙江潮》 C.《国民报》 D.《直说》 11.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创刊地点是( ) A.日本横滨 B.美国旧金山 C.日本东京 D.香港 12.中国新闻通讯文体的开拓者是( ) A.徐彬彬 B.邵飘萍 C.黄远生 D.张季鸾 13.《新青年》的创办人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14.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祝福》 D.《药》 15.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是( ) A.《热血日报》 B.《政治周报》 C.《向导》 D.《前锋》 16.中国第一本新闻学专著是( ) A.《新闻学大意》 B.《实际应用新闻学》 C.《新闻学撮要》 D.《新闻材料采集法》 17.1922年5月正式成为团中央第一个机关报的是( ) A.《先驱》 B.《中国青年》 C.《少年先锋》 D.《青年周刊》 18.中国第一座官办的广播电台是( ) A.北京广播电台 B.上海广播电台 C.天津广播电台 D.哈尔滨广播电台 19.“红中社”的创建年份是( ) A.1930 B.1931 C.1932 D.1933 20.1934年在浙江海宁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的著名报人是( ) A.邵飘萍 B.黄远生 C.史量才 D.沈荩 21.抗战时期,国统区新闻事业最集中的地方是( ) A.桂林 B.重庆 C.贵阳 D.西安 22.1939年10月毛泽东撰写发刊词的党内刊物是( )

气象传播研究现状调研报告

气象传播研究现状调研报告 气候的变化关系到国计民生,做好气象信息的传播非常紧迫,我国气象事业自建国后开始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气象信息的传播也不断地走向正规,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我国对气象传播的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发轫,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在这种形势下,对当前气象传播研究的现状做一分析已是非常必要。 研究现状分析 总结上世纪末期以来关于气象传播的论文,大体可以分为这样三大类:一是对传统媒体气象传播的研究;二是新媒体下的气象传播研究;三是关于气象新闻写作、广播等方面的技术性指导。 在传统媒体中,电视无疑占据着最广大的受众市场。XX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显示,天气预报节目是观众的最爱; XX年,广西开展了气象信息接收情况抽样调查,在被调查的1114人中有88%是通过电视获取气象信息的,列各类媒体首位。所以在传统媒体气象传播的研究中,对电视媒体气象传播的研究是最多的。这一大类又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概括性地指出电视媒体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做好气象传播。比如河南人民广播电台魏峰的《电视气象节目的创新》,这篇论文分析并介绍了我国目前的电视气象节目的主要方式,然后提出只有创新才是媒体发展的出路之所在,最后对如何创新提出了建议。类似的论文还有辽宁省气象中心李党红的《电视气象节目的价值要素浅析》等等。 第二部分是结合具体理论分析当前电视气象传播现状。比如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立成的《公共气象理念下的气象电视直播》,*主要是运用公共气象理念结合具体的传播形式——电视直播进行了技术性分析,从实践方面提出了电视气象直播的途径,包括演播室直播、现场直播、延伸直播及移动直播等。关于这方面的论文还有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强等的《用新闻观念打造气象节目》。 第三部分是个案分析。比如山西省气象中心范永玲等的《展现气象魅力,炫出广告活力》就是对太原电视台《天气资讯》电视栏目的个案分析,*先是分析了当前电视气象节目存在的局限性,然后分析了《天气资讯》这一节目的主要特点,以及是如何规避上述缺陷的,最后指出这档节目在受众中间反响强烈,深受受众喜爱。类似的论文还有温州电视台王晓峰的《增强城市广播电视台应对气象灾害的传播能力》、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影视中心倪景春的《中国气象频道传播价值及实现》等。

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课后习题 第四章 俄罗斯地区报业的发展和演变)【圣才出品】

第四章俄罗斯地区报业的发展和演变 一、名词解释 1.新旧《火星报》 答:新旧《火星报》是指列宁创刊的《火星报》的两个不同阶段。1900年12月24日,第一期《火星报》在德国莱比锡出版,后为苏联的社会事业的宣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火星报》从52期起,《火星报》的领导权被孟什维克掌握,报纸因此而成为反对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的工具,此后党内称52期以后的《火星报》为“新《火星报》”,52期之前的为“旧《火星报》”。新《火星报》于1905年停刊。 2.《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 答:《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是列宁在《新生活报》第12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该文鲜明地指出了党的出版物的党性原则,指出:写作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应当是党的工作的组成部分;党报所创办的报纸应当成为党组织的机关报,要鲜明地宣传党的观点,接受党的监督,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这是对某些资产阶级报人打出的“代表人民利益口号”的旗号,主张报纸应当“无党性”的反击和回应。 3.《真理报》 答:《真理报》是1912年创办的共产党的机关报,在“8·19”事件后作为独立报纸恢复出版,报名旁边的列宁头像以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全部消失。由于经济困难,报社不得不解雇几百名工作人员、关闭几十个驻外记者站,四处招徕广告。1992年3月因经济原因停刊20天。后来有家希腊公司愿意出资合作,才于4月7日复刊。此后曾

经出版过名为《真理报5》的副刊,每星期五随报发行。以后由于同希腊公司发生矛盾,报社内部出现分歧,有一部分人分裂出去在希腊公司资助下独立出版《真理报5》;而其他人则依靠本国一些企业的支持继续出版《真理报》。目前《真理报》每周出5天,每天4版或8版,每期发行10多万份。政治上主要反映左派观点,同国内各共产党以及主张社会主义的组织与学者保持经常联系。 4.媒体寡头 答:媒体寡头是商业化经营引起的一个后果。寡头是俄罗斯社会转型期的产物,通常是指在私有化过程中聚敛了大量财富的金融资本家。这种人为了制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舆论环境,往往通过投资、融资等方式掌握了大量传播媒介,形成为“媒体王国”,操纵舆论。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媒体寡头是弗拉基米尔·古辛斯基和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2000年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后,逐步采取措施,削弱媒体寡头的力量,以收复国内舆论阵地。 二、简答题 1.俄国近代报业是怎样诞生的?沙俄时期有哪些代表性的资产阶级报刊? 答:俄国近代报业的诞生过程和代表性的资产阶级报刊如下: (1)1703年沙皇彼得一世倡导出版的《新闻报》,标志着俄国近代报刊的产生,随后陆续出现了一些非官方报刊。然而沙皇政府对舆论的控制和对报刊出版的管制一直十分严格。1861年农奴制被废除后,这种控制有所松动,资产阶级报业才逐渐发展起来,并开始同封建专制统治进行斗争。早期资产阶级报刊可以分为两部分:革命民主主义派报刊和民粹派报刊。革命民主主义派由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组成,19世纪60年代的代表人物是车尔尼雪夫斯基,主要刊物有《同时代人》、《祖国纪事》等。民粹派是继革命民主主义派之后出

中国新闻事业简史

中国新闻事业简史 古代 1官报 邸报定本制度《读开元杂报》印刷技术应用----宋代 P9 两份进奏院状《天变邸抄》P28 《急选报》 2 小报(非官报) 内容:封建官报不准备报道和未来得及报道的事情P18特点P19第四段商品性(报纸开始成为商品宋代) 3京报 清代(明代中叶开始产生我过民间报房办的报纸P21 P38 京报的内容 辕门抄,京门抄的概念P40 为什么说京报是古代最完备的报纸?发行,内容P38 近代 1 外国人办报 A 鸦片战争以前 代表报刊 境外《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米怜3条原则P45 境内《东西洋考》〈新闻纸略论> 中文报刊中第一篇新闻学转文 -<天下新闻>------印刷 2外文报纸 第一家<蜜蜂华报> <广州记录报> <中国丛报> <各国消息>------第一个石印 这一时期报刊的性质 B 鸦片战争以后 1传教士办的中文报刊<遐尔贯珍> P53 <万国公报> 2商人资本家半的中文报刊申报,,上海新报,,新闻报字林沪报所办副刊<消闲报> 3外文报刊P51得臣报,士蔑西报, 耔剌报, 字林西报----旧中国影响最大 天津<时报> eg: 外人在华办报活动(论述) 答:1过程(鸦片战争前后) 2 性质(两个方面) 中国人办报 上海<隳hui报> <西国近事汇编> P77 1873年8月<昭文新报> P76 <述报> ---印刷 (重点)香港<循环日报>王韬 三个第一--------政论著称,报刊政论家,政论文集 写作原则及其意义 维新派办报: <万国公报>---à<中外记闻> 作为强学会机关报.创办时间 华东,华南,华中,华北各个代表报,创办时间,创办人 <清议报>和<新民丛报> P109—110 <大公报>,<京话日报>,<时报>,<东方杂志> 需注意: 1时务文体 2 梁启超的板报活动极其新闻思想,舆论观(对他这个人物要能够串起来),可分为两个时期: 戊戌时期和辛亥革命时期

外国新闻事业史

外国新闻事业史 1每日纪闻:公告式的官方公报。最早的官方报纸。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公元前59年的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将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质木板上。书写内容多为政府要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公元前6年,屋大维恢复该报后,内容拓展为会议记录、帝国政事、宗教祭祀、贵族的婚丧嫁娶、战争消息等。至公元330年止。 2近代报纸的产生:最早的定期报刊产生于德国。1609年德国出现了两种周报:《通告——报道或新闻报》以及《报道》。每周定期报刊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纸的诞生。最早的日报也诞生于德意志地区。《新到新闻》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张日报。 3政党报刊与廉价报刊的含义及两者的不同,廉价报刊对现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政党报纸 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原因在于政党自身政治目的的需要和报刊对政党经济上的依赖。 概念:政党报刊的存在大致从资产阶级革命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段。由于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登上历史舞台和政党政治的成熟,这期间的报刊大都听命于某个资产阶级政党,成为不同政党的喉舌,因此叫做政党报刊。 这些政党报刊的共同特点是:政治上有明显倾向;内容上侧重时政新闻和言论;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人士。 廉价报纸 工业革命后各国先后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因售价低廉而得名。 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3年由本杰明.戴在纽约创办的《太阳报》。 廉价报纸的特点是: 1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 2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 3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也成大众化报纸,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④内容上注重软新闻; ⑤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 ⑥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广告。 廉价报刊对现代新闻业的影响。 (1)使新闻本位思想得到确立。这是与其商业化运作分不开的,廉价报刊没有政党或政府津贴,只有通过商业化运作来赢利,这就必须注重新闻本位思想以赢得受众的支持。为争取读者,新闻取代言论成为报刊主角,这一观念对现代新闻事业影响深远;(观点纸-新闻纸) (2)使新闻业对受众的地位开始认同。廉价报刊的出现,首次将受众的需求作为自身追求的价值取向,开始注重对受众的研究。 (3)给当代报刊留下新闻时效的观念。 (4)给当代报刊留下客观报道的观念。 廉价报刊的产生和繁荣过程是西方新闻传播事业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因为:①廉价报刊是第一种真正建筑于资本主义市场体制之上的近代报刊;②廉价报刊是资本主义现代商业化大众报刊的雏形,它奠定了当代西方新闻传播事业的许多原则和基础。尽管廉价报刊因取悦读者而不择手段,以至产生了一些负面效果,但它确立的“读者至上”、“为公众服务”的信条,是值得肯定并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的。

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修订版课后习题(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圣才出品】

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修订版课后习题 第六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 一、简答题 1.《新青年》是怎样创办的?它对新文化运动有何贡献?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在《新青年》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 答:(1)《新青年》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当时,中国正处于深重的内忧外患之中。在政治上,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了国家政权,进而加紧策划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上,竭力提倡封建道德和尊孔读经的旧文化,鼓吹复古思想,宣扬鬼神迷信,严重阻碍了人民的觉醒。现实的教训引起先进人士的深思,曾经追随辛亥革命的一部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认为,要在中国实现民主共和政治,必须首先从思想启蒙着手,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取代封建主义思想,来唤起民众。他们开始从先前热衷于旧政党政治活动转向从事思想启蒙运动。《新青年》就是在上述历史背景和指导思想下创办起来的。《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其主要的宣传贡献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批判尊孔复辟。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③发动文学革命。 (2)陈独秀是《新青年》的主编,他从三个方面领导《新青年》的发展:制定刊物宗旨和不同阶段的办刊方针;提出开展思想文化斗争的原则;组织编者、作者和读者队伍。陈独秀又是《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他促使《新青年》成为“五四”时期最著名的舆论阵地。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把第7卷第6号编成《劳动节纪念号》,为《新青年》后期转变为社会主义刊物打下了基础。当陈独秀由激进民主主义立场转换到无产阶级立场上时,他促成了《新青年》改组为社会主义刊物。 (3)李大钊是《新青年》编辑部中接受并宣传十月革命的第一人,他把自己轮值主编

基层气象新闻写作分析与技巧

基层气象新闻写作分析与技巧 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气象工作在经济发展、百姓生活中的作用愈发凸显,与之相伴的气象新闻也愈发受到关注。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不同于社会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作为行业新闻的一种,气象新闻是与气象工作、天气气候等有关的新闻,在笔者看来,可以笼统地将其分为两大类,即气象工作类新闻和天气资讯类新闻。前者是在媒体上刊发的体现气象工作好经验、好做法的工作层面报道,后者主要是在关于最新天气预报信息、引起社会关注的天气现象的解读等资讯类报道。 气象新闻宣传工作,是气象事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为气象事业发展服务的。气象科学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所体现出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类新闻媒介对气象事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有目共睹、不容置疑。气象宣传工作做好了,对内可以鼓士气、对外可以树形象。基层气象台站由于多是业务人员兼职通讯员,单位人少事多、环境闭塞、信息量少、工作繁杂、条件差、视野有限,所以基层往往写稿难、发稿难,但是换个角度看,基层台站通讯员也拥有许多专职记者不能比的优势和有利条件,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有利条件,扬长避短。要想写好当地气象新闻,必须了解气象新闻的特点与分类,适当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对新闻源多挖掘、细观察、勤分析,才能多发稿、发好稿。 1 新闻与气象新闻的定义 陆定一提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范长江认为: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新闻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要齐全,即5个W(Who、What、When、Where、Why)和一个H(How)。此外,新闻事实要清晰,叙事结构要合理。一条新闻通常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5个部分组成,在新闻写作中要合理地安排这几部分。 由天气、气候引发或者相关的能够给社会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又不被大多数人客观知识所涵盖、急需传播的内容,就是气象新闻。气象新闻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是监测包括天气、气候在内的自然环境变化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为社会和公众的各种活动提供自然环境维度的优化决策建议和参考。 2 气象新闻的分类 2.1 天气信息 城镇及旅游景点的天气预报、各种指数预报及温馨提示,都是老百姓关注的内容,尤其是在转折性天气、灾害性天气、关键性天气到来之际,天气预报信息往往会成为媒体和百姓关注的焦点。现在社会媒体尤其是民生类媒体基本上每天都有气象专版专栏。央视新闻联播中天气预报稳居收视率前列。 2.2 气候预测与分析 当旱情持续时,人们渴求天降甘霖;当大雾弥漫时,人们希望云消雾散;当暴雨频频时,人们盼望重见天日,人们甚至想提前一两个月知道今年汛期到底如何,有无暴雨洪涝,是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