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暑假综合练习题15

二语文暑假轻松练综合测试题15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躯壳(qiào)横财(hènɡ)倾轧(yà)乘人之危(chènɡ) B.勾当(ɡòu)沏茶(qī)胡诌(zhōu)自怨自艾(yì)C.间距(jiān)稽首(qí)蜃景(shèn)翘首以待(qiáo) D.道观(ɡuàn)着落(zháo) 龟裂(jūn)荷枪实弹(hè)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编纂节骨眼和盘托出计日成功

B.祛除泊来品伶牙俐齿焚膏继晷

C.缜密手榴弹绿草如荫万事亨通

D. 统制绊脚石翻云覆雨改弦更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奥巴马总统下令冻结伊朗政府和伊朗所有金融机构在美国境内的资产,伊朗政府扬言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战争呼之欲出

....。

B.最近发生的方舟子和韩寒之间关于韩寒作品是否由他人代笔的争论,将《儿

子韩寒》这本书推上了风口浪尖

....。

C.白族姑娘杨丽萍真不愧是一个长袖善舞

....的精灵,《雀之灵》中那只孔雀竟被她演绎得惟妙惟肖,美丽而又高傲。

D.冬春之交,人体免疫力下降,加上病毒肆虐,流感疫情方兴未艾

....,我国台湾地区在数天内有18人因感染流感而死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前,很多地方都兴起了修复中国传统文化书院的热潮,其目的之一在于用国学中的精华部分启发“90后”,使这些年轻人无时无刻不能忘掉国学经典中的人生哲理。

B.庐山西海风景区围绕加快发展和环境保护两大主题,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推动景区从“观光型”向“休闲型”,努力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的旅游目的地。

C.截至12月底,在进入新一轮住房限购预备队的城市中,仅有浙江的衢州和台州、广东的珠海跟进出台了相应的住房限购措施,且其执行范围均为中心城区,尺度也较为宽松。

D.各级工会要准确把握全省经济发展大局,发挥自身充分的优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做好各项工作,为建设富裕、秀美、和谐的江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网上售票怎么注册?身份信息已经被他人注册了怎么办?......针对诸如此类的问题,人们希望铁路部门给予明确合理的回答。

B.圣诞节期间,交管部门提醒在高峰时段需要在路口转弯的车辆,必须按照要

求从公交专用道的黄线末端拐弯(白线内),违者属于违规驾驶。

C.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已半个多月,全国部分城市首套房贷出现松动。从北京、上海、广东的广州、深圳、湖北的武汉、南昌等地的情况来看,部分银行均表示开始回调。

D.《全省博物馆文化产品创意设计营销博览会开幕式》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隆重开幕,300余件(套)江西文博系统自主开发的、充满江西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集体亮相。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觉民在父亲的安排下到西蜀实业公司上班,第一次领到三十元现金的薪水的时候,他心里充满着欢喜和悲哀。“欢喜”是因为这是自己第一次挣来的钱,“悲哀”则因为这是卖掉自己前程所得的代价。(《家》)

B.为了受封骑士,堂吉诃德到”城堡”的院子里守夜,看护自己的甲胄。结果他把两名前来打水,饮马的脚夫打伤了,对方用乱石把堂吉诃德打得鼻青脸肿。店主终于无法忍受这样的胡闹,于是决定尽快授予他骑士称号。《堂吉诃德》C.宝玉认为诗社应该有湘云参加,第二天他便催促贾母派人接了她来。湘云刚来时写的两首海棠诗让大家赞叹惊服。第二天湘云请贾母等人喝酒吃蟹赏桂,好不热闹。(《红楼梦》)

D.关羽退守麦城后,孙权派诸葛瑾劝降,遭到关羽的断然拒绝。麦城孤城难守,关羽弃麦城欲投西川,路遇孙权伏兵,被马忠所擒。孙权斩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曹操厚葬了关羽。(《三国演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昆曲这十年

10年间,美丽的昆曲走过了怎样的历程?这一古典艺术将以怎样的身姿走进时尚的当代?

《十五贯》、《牡丹亭》、《桃花扇》……浸润着600年中华传统文化的昆曲,滋养了一代代人对戏曲、对古典艺术的喜爱。如今,昆曲正渐渐成为一张中华文化的名片,其清雅的美学特质,其传递的中国人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正随着“水磨腔”飘扬在国际舞台上。

可以说,昆曲的文化价值超越了民族与国界,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如何善待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何让她的古雅为今人所理解和欣赏?十年来,昆曲让我们看到了民族艺术充满活力的景象。

昆曲延承着中国韵文发展的脉络,文人墨客创作出了一部部传世之作。这些剧目历经数百年来一代代戏剧家的精心锤炼,其艺术形态已非常成熟,堪称昆曲表演艺术的精华——加大对这些优秀的传统剧目及整体表演艺术的挖掘和抢救、传承和创新,是昆曲保护与发展的基石。

,文化部和财政部实施了“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每年资助昆曲院团整理、恢复和创作上演传统名剧,同时创排新编历史剧。

经过整理和恢复,一大批传统名剧都得以被拂去历史的尘埃,重露姿容。这些优秀传统剧目的上演,亦较好地继承了原著的精神内涵和昆曲传统的舞台表演形态。

与此同时,不乏昆曲新作的问世。这些作品既传递出今人对昆曲艺术的理解,也表达了艺术家对这个时代的思考。比如尝试着让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产生共鸣的《关汉卿》、《红楼梦》等新作。

昆曲艺术虽在明清之间一度辉煌,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但这之后曾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低谷期,其传承一度陷入危机。1956年4月17日,由国风昆苏剧团创作的昆曲《十五贯》在北京连演46场,观众高达7万人次,并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赞赏,使昆曲焕发了新的生机。

如果说当年的《十五贯》是一颗“火种”,加强昆曲人才队伍培养则是保证这颗“火种”不灭的保障。一个剧种的生存和发展,既要依靠剧目,更要依靠一代代优秀的表演人才。昆曲作为以舞台为载体的“活态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如此。

值得欣喜的是,昆曲艺术在当代中国已经初步拥有以老艺术家为核心,以中生代演员为骨干,以及一批生力军和后起之秀的“四代同堂”的人才梯队。全国各昆剧院团内部已基本完成新老交替,年轻一代走上舞台中心。这些年轻人以光彩照人的形象,扎实见功的表演技艺,吸引了更多观众领略昆曲之美,并让人们对昆曲未来怀有更为饱满的信心。

可以说,古老的昆曲让年轻的艺术生命得以施展才华,已流传数百年的传统剧目,又因新人的演绎而展现出一派青春气息。

昆曲这十年,是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前所未有的、整体性昆曲抢救和传承的十年,取得了令人欣慰的阶段性成果。不过,在这一领域还有许多课题甚至难题,需要各界人士共同努力。

十年树“曲”,兰苑芳菲。我们期待着在未来,古典的昆曲与变迁的时代交融得更好,让昆曲的传统文化之美,走进更多人的心中。

(选自《人民日报》5月19日第24版,有删改)7.从原文看,下列关于“昆曲”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一代代中国人对戏曲、对古典艺术的喜爱正是源于《十五贯》、《牡丹亭》、《桃

花扇》等浸润着几百年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昆曲。

B.昆曲因其清雅的美学特质,和传递的中国人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

C.昆曲的文化价值已经超越了民族和世界,这是昆曲在近十年来呈现的新特点。

D.昆曲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面临着如何让现代人接受、理解和欣赏的一系列问题。

8.下列句子中,不能作为“十年来,昆曲让我们看到了民族艺术充满活力的景

象”的依据的一项是

()

A.文人墨客延承着中国韵文发展的脉络,创作出了一部部传世之作。

B.国家加大了对优秀传统剧目的挖掘和抢救、传承和创新,整理、恢复和上演了一批传统剧目。

C.一批传递出今人对昆曲艺术的理解、反映艺术家对当下的思考的昆曲新作问世。

D.年轻演员走上了舞台的中心,让古老的昆曲展现出一派青春的气息。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A.“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使昆曲的良性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B.经过整理和恢复,一批传统名剧呈现了符合时代特点的精神内涵和表演形态。

C.昆曲艺术在明清之间一度辉煌,但此后一直处于低谷期,其传承面临危机。

D.优秀表演人才特别是优秀年轻演员迅速成长,让昆曲的发展有了有力的保障,再也没有忧虑。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猛狗与社鼠

韩非子

宋人有沽酒者,升概①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②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③,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④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一曰:“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

节选自《韩非子集释》)

【注】①升概:这里指量酒器具。②社鼠:穴居社神木俑中的老鼠。③阤zhì:崩塌。④鲧:尧时部落首领,相传治水九年未成。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酒甚美,县.帜甚高县:悬挂。

B. 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怀:怀藏。

C. 入则比周

..而蔽恶于君比周:结党营私。

D. 故人臣执柄

..而擅禁执柄:手扶拐杖。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

B. 熏之则.恐焚木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主焉.得无壅

D. 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

而人之所罕至焉.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2.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A. 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B. 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C. 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D. 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第II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4分)

译文:

⑵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4分)

译文:

⑶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南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这首词上阕的末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4分)

答:

(2)结合全词思考,词的下阕的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

答: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兰亭集序》)

(2)寄蜉蝣于天地,。,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醉花阴》)

(4),。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归去来兮辞》)

(5)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论语》)

五、(2 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 19题。

张謇是一方风水

①阳光从头顶白花花、明晃晃地喷洒下来,仿佛蓝天无穷无尽的诉说。它沐浴着、抚慰着大地全部敏感的神经。有一刹那,它刺痛了我的瞳孔。因为你不得不仰起头,眯了眼,打量矗立于大道中央的这位状元——张謇的铜塑。紫褐色的身姿挺拔在两米多高的大理石座,那起点就攒足了气势。太阳的光芒聚焦在他的圆颅、方肩,飞弹出一派银色的光辉。张謇一手拄了文明棍,一手插在大氅的口袋,气定神闲,蔼然远视——如果乡人不说,我会当他是孙中山,反正他们生活的背景相近,衣着神态也八九差不离。

②我在张謇的铜塑前沉思,想要离开挪不了步——你无法从他的目光中逃遁。他唤醒了我关于“根”的一连串记忆,以及帮我重新扫描知识阶层在新一轮世纪之交的多元光谱。

③张謇是光绪二十年的状元。大魁天下不久,就遇上了“唤起中国四千年之大梦”的甲午血战,他的脑袋,应该是既空虚又清醒。

④苦读了三十多个寒暑,足下终于踏了青云,这一天实在来之不易。就好像披星戴月、胼手胝足、精疲力竭地爬上华山峰巅,回望来路,禁不住眼花欲坠。全国有多少怀笔如刀的士子啊,而状元只有一人!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士成功也是万骨朽啊!

⑤但张謇本人却不这么想。皇帝亲赐的翰林院修撰,拢共才对付了三个来月,拍拍身子就想走人。说什么“謇天与野性,本无宦情”!说什么“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不想当官你还拼命考它干吗?莫不是验证了一种既得心理:世人面对欲望中的高峰,未攀之前,常常是心向往之,寤寐求之;及至登高凌绝,待最初的惊喜消退,便会觉得实际的乐趣也不过尔尔?

⑥都不是。这是一个躁动于主体意识迅速觉醒的时代精英,我相信他一定是听到了历史车轮越来越快的铿锵撞击声。那钢与铁的交奏,总叫他坐卧不安。有朝一日,人类如果发明一种“望时镜”,那么,我们就会看张翰林如何皱眉蹙额,绕着狭小的天井徘徊,一会儿走到一株老态龙钟、筋骨毕露的国槐前,拿拳狠命擂它的干,用双手使劲撼它的根,一会儿又仰起脸,透过枯黄稀疏的叶片,怅望灰蒙蒙、虚幻幻的苍天…

⑦张謇很快就溜回了南通老家。冲出京城浮华虚誉的包围,立刻就感到外面的世界广阔而精彩。在他的老家,他建成了包括农、工、商、运输、银行,兼及教育的宏大体系。创立大生纱厂,组建垦牧公司,兴办师范学校和中小学堂,归总一句话,就是要“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张謇坦言:以上作为“不敢惊天动地,但求经天纬地”;不敢指望它立竿见影,疗救古国千年沉疴,但求“播种九幽之下,策效百岁之遥”。

⑧与他同时代的人相比,张謇确实有思想。张謇拿他的思想在通州乃至苏北大地搅出了一派新局面,在历代文曲星的方阵间别树起一面光帜。他让从唐太宗起就精心策划的、让天下读书人尽入彀中的“金钟罩”,有了明显的豁口。他让一个僵化了的状元躯壳,有了异质的活泼泼的生命。

⑨吾生也晚,张謇等不及我眼底的流云,我也抓不着他飘然远去的衣袂。然而,毕竟有缘。把张謇引入我的视野的,是我那位乡村知识分子的祖父。祖父来到我的故乡,是因张謇的召唤而来的。他从没见过这位张状元,但见到了状元的实绩。大批世居长江北岸的海门人,被集体招募到这片百年荒滩,大规模地种植棉花。生命的热流就在这片处女地上激起了缤纷的浪花。射阳县20世纪80年代以来,屡屡亮相在国内各大报刊的新闻版面,不光是因为她拥有天然妙绝的丹顶鹤饲养基地,也不光是因为射阳河上新开张的龙舟闹猛,而是由于她的棉花产量,多次雄踞全国榜首——这也是一种状元,并且不折不扣是张謇张状元的遗泽。张謇没能看到这一天,但也预料到了。他曾满怀希冀地自期:“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张謇是一簇春苗。张謇是一蓬火焰。张謇是一方风水。他的精神,注定是要在我家乡生根发芽、巍巍壮观的了。

⑩真正造福人类的事业应是比生命更长,它的辉煌不是毕露在创始者的生前,而是隐藏在他的身后。他只能依稀把握到它的开端并且竭尽全力地做。张謇,你这从翰林院出逃的叛逆!站在长江口观沧海,是胆怯,还是激动?也许两者都有,但激动,欢呼,却为永恒。

1 6.全文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请概括各层次大意。(6分)

1 7.文章第⑥段对张謇的细节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1 8.作者说“与他同时代的人相比,张謇确实有思想”。请结合原文,简要归纳张謇的“有思想”表现在那些方面?(6分)

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以“张謇是一方风水”为题,表现了张謇在家乡的深远影响和对家乡后人的激励,表达了作者对张謇的敬佩赞美之情。

B.作者在家乡把张謇铜像误认为是孙中山,是因为张謇与孙中山不仅生活背景相近,而且衣着神态也相似,这只是一种形似的联想。

C.作者面对张謇铜像“无法从他的目光中逃遁”,是因为那目光唤醒了他关于“根”的记忆,并促使他在世纪之交对“知识阶层”作重新扫描。

D.“真正造福人类的事业应是比生命更长。”意思是,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在人生中竭尽全力地创造,才能延长人的生命,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E.文章融记叙、描写、议论于一体,语言优雅,议论精到,文中多处使用的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更增添了文章的美感。

六、(15分)

20.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采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描写一个“在上学途中遇到暴风雨”的片段,不少于200字。

七、(50分)

2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个小学生写了一篇作文,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理想,画了一幅画来表现自己的整个计划,有庄园、有畜牧、有土地……老师将作文评为不及格,并对小男孩说:对于一个像你这样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要想得到你想要的,是需要很多条件的,可现在你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如果你回去重写一个更实际一些的目标,我会重新给你打分的……

小男孩回家后想了很久。第二天,小男孩将原来的作文原封不动地交了上去。他对老师说:您可以给我不及格,但我要保留我的梦想。

请以“保留梦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为议论文或者记叙文。(2)字数不少于700。(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A乘chéng ,C稽qǐ,D着zhuó

2. D/A计日成功-计日程.功 B泊来品-舶.来品 C绿草如荫-绿草如茵.

3.B(A项,呼之欲出,形容人物画得逼真或描写得生动,好像一叫就会走出来。B项,风口浪尖,风浪最大的地方。比喻斗争最尖锐激烈的地方。C项,长袖善舞:多用来形容有权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望文生义且感情色彩有误。D项,方兴未艾,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形容事物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不用于贬义。)4.C(A不合事理,逻辑错误,“无时无刻不”等于“时时刻刻都”,B成分残缺,应为“从……向…转变”。D语序不当,“充分”放到“发挥”前面。)

5.A(B“(白线内)”放在“末端”后面。C顿号显示的层次不清楚,“北京、上海、广东的广州、深圳、湖北的武汉、南昌”应改为“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湖北的武汉,南昌”。D书名号改为引号。)

6.A(是觉新)

7、D(A并非所有中国人都喜爱昆曲;而且还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昆曲只是滋养一些人对戏曲、古典艺术喜爱的原因之一。B原文是正渐渐成为……的名片;另外,清雅的美学特质,和传递的中国人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是其成为名片的原因也缺乏充足的依据。C近十年来呈现的新特点说法不准确。)

8、A(“文人墨客创作了一部部传世之作”不是十年来的情况)

9、A(B这些剧目继承了原著的精神内涵和昆曲传统的舞台表演形态。

C一直处于低谷期和其传承面临危机表述不准确。D没有忧虑太绝对。)

10、B 执柄:掌权

11、B 连词,均表转折,却。A 而,均为连词,一表承接,不译;一表转折,却。C 焉,一表疑问副词,表反问,怎么;一为代词,那里。

D 以,均为介词,一表原因,一表凭借

14、(1)“自语”将风吹纸响拟人化,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衬托出作者的寂寞心境。

(2)醒来以后,眼前不复见饥鼠蝙蝠,残灯破窗,而是祖国的“万里江山”,表现了作者在失意时仍然不忘抗金报国恢复中原故土大业的情怀。

15. (1)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2)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

之须臾(3)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4)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6、全文分三个层次:

1—2:由描述张謇铜像引出下文关于张謇的沉思和事迹介绍。

3—8:叙写张謇弃官返乡,实业救国的事迹。

9—10:评述张謇对后世的影响,表达作者对张謇的赞美之情。

(正确划分层次,每层1分;归纳大意每层次1分。共6分)

17、作者对人物形象进行了合理的想象(或以虚写实),(1分)刻画出一位心忧天下、情系苍生

的知识分子形象,(2分)为下文写张謇抛弃状元浮誉,回家乡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的人生选择,

做出合理的铺垫,使形象更为可感可信。(2分)

18、(1)张謇超越了一般封建时代读书人通过科举谋身的狭窄人生道路,摆脱了科举功名的僵化

束缚(2分)

(2)张謇走的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新路,前所未有、超越时代。(2分)

(3)张謇有着在当时较为独特的人生观,他把对事业的追求作为实现生命永恒价值的体现。(2分)

19、B D (B二者不只是形似,更有精神品格的相通;D意在强调人应留下真正造福人类的

长效事业)

参考译文:

宋国有个卖酒的,卖酒器具量得很公平,接待客人态度很恭敬,酿造的酒很香醇,(店铺门前)酒旗悬挂得很高。积贮很多酒却没有

人来买,(时间一久,)酒都变酸了。(卖酒的)对这事感到奇怪,他

向同住里巷且知道这事的老人杨倩打探。杨倩说:“你养的狗凶恶吗?”卖酒的说:“狗凶恶,那么酒为什么就卖不出去呢?”杨倩说:“人们害怕你的狗呀!有的人打发自己的小孩,揣上钱,拿着壶,前往打酒。但你的狗窜出来咬人,(谁还敢来买酒呢?)这就是你的酒卖不掉最终变酸的原因。”

国家也有这样的恶狗。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的本领想要禀陈(大国的君主),使大国的君主能够明晓(治国的方略)。那些大臣像恶狗一样窜出来咬人,这就是人主受到蒙蔽和挟制,因而那些有才能的人不能得到重用的原因。

因此国君的臣子掌握大权,进而能行专擅或颁禁令,确实能为己用的必定使他得利,不能为己用的必定陷害,这就是(国家的)猛狗啊。那权臣成了猛狗来咬有才能的士人,身边的奸人又成了社鼠来窥探君

王的心思,国君还不察觉,像这样,国君怎么能不被壅塞,国家怎么能不遭灭亡呢?

唐尧想要将天下传给虞舜。大臣鲧进谏说:“不吉祥啊!谁拿天下去传给一个匹夫呢?”唐尧不听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