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太极拳教学新思路

高校太极拳教学新思路
高校太极拳教学新思路

高校太极拳教学新思路

摘要:对高校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太极拳推广传承的因素进行总结,提出了以加强拳理研究与教学,还原太极拳的本质,革新太极拳修炼方法,提高太极拳师资水平等促进太极拳在高校发展的新思路,为太极拳教学逐步走向科学化、高效化提供依据,对太极拳的传承与推广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太极拳;教学;新思路

“太极拳是东方体育文化的一块瑰宝”,太极拳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自成体系,是在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发展中孕育而生的,它在技击、养生方面的卓越功效,以及它的文化价值,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有重大的传承意义。

一、中国高校太极拳教学现状

目前高校太极拳教学中普遍存在重实践教学、轻理论研究与拳理推广的现象,往往把以“太极阴阳学说”为基础、以“松空、松无、无形无相、全体透空”为最高境界、追求松柔功夫的太极拳教成了“太极舞”,一是不能真正体现太极拳的技击、健身理念;二是把套路招法当作教学重点,把太极内功教成了“外家拳”,完全脱离了“松柔、松空、松无”之根本。

二、中国高校太极拳教学的意义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学习黄金时期,身体素质好,思维敏捷,接受新生事物快,悟性高,学习太极拳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老师引

24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24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关键词 : 24式太极拳 一、起式 1 2 3 4 5 二、左右野马分鬃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三、白鹤亮翅

17 18 19 20 21 22 23 四、左右搂膝拗步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五、手挥琵 琶 39 40 41 六、左右倒卷肱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第一集 | 第二集 | 第三集 | 视频演练 传统武式太极拳练习五阶段 太极是一门学问,它要求人们客观、辩证、一分为二地对待事物、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是以万事、万物的本身皆有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哲理为基础的一种思想认识。我们把这种对待事物的思想认识称为太极思想。武式太极拳是太极思想与人体运动相结合的具体表现。它是一个科学的人体辩证运动过程,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势势处处、时时刻刻都包涵、体现着人体内的阴阳变换、虚实相间和刚柔相济。武式太极拳的训练注重整体身法和气势,要求举手投足立身中正、松静自然、虚实清楚、上下贯穿、八面支撑。它对身法的要求极严、极细、极微、极妙,无一不符合人体的科学要求和规范,正如乔松茂先生所言“……它科学地集拳术、力学、导引、传统哲学为一体”。凡学者只有严守身法——立身中正,充分努力地体现出这一风格和特点来,由学架子到改架子;由改架子到走顺架子;由走顺架子到技击的运用;由技击的运用到无畏无敌的精神境界。它是一个循序渐进、节节升高、逐步完成和长功的过程,它须在师父的正确的言传身教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步步提高。它不仅仅是身体的简单运动,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冶炼、身心合一。它的外形功架势势符合力学的科学原理,它的内涵机理处处渗透着人体机能的运动规律,它势势均与拳理接骨斗榫、毫厘不差。练功走架的感觉如咖啡提神又如美酒陶醉,只要坚持按要求锻炼就可形成太极身法,必能达到固本培元、增强体质、防身御敌、技艺超群和祛病延年之功效。 练武式太极拳原本没有阶段划分,或准确的讲,它的阶段之间是相互渗透不可以分得清清楚楚的,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这里为了学者便于掌握,让初学者在心中有一个大概的框架,本人根据个人体会将练习功架的过程分五个阶段来阐述,以便同好参考

太极拳教学步骤

太极拳教学步骤 一、先快后慢原则 “先快后慢“原则是指,先以较快的动作速度教会学员部分或全套动作后,再进行慢速练习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先以比太极拳正常快一至两倍的速度,教会动作的运动过程和基本方法,可称做“慢拳快教”,使学员再较快的时间内先粗掌握动作技术,待学员能够把部分或全套动作基本掌握后,教师再仔细“抠”每一个动作细节,此时,可配合太极拳音乐进行,让学员逐步体会合掌握太极拳“缓慢柔和”的运动特点。 二、先分后合原则 “先分后合”原则是指,把一个完整的动作分解,,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先教会学员分解动作并使之基本熟练,再把分解动作连合起来进行完整动作教学的方法,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动作的不同机构,选择合理的分解时机与方法:有的动作适合于分解成几个小分动,有的动作则适合于先上、下肢分解的方法。无论采用哪种分解方法,一旦分解动作基本熟练后,就应把分解动作连合起来,尽快向完整动作的教学过渡。 三、先静后动原则 “先静后动”原则是指,先教会每个动作的静止架势,再教会每个动作的运动过程,以及教会动作与动作之间连接的教学方法。教学时,教师先按太极拳套路动作的前后顺序,使学员明确每一个动作静止姿势的规格标准和要求,并通过对每个静止架势采用“站桩” 似的练习,让学员在一定时间的静止姿态下体会身体各部位的感觉和技术要求,待把架势做的基本正确,规范后,再对每一个动作的运动过程进行讲示呵领做练习,以使学员逐步掌握动作的运动特点和配合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员学会动作与动作间的连接方法,从中把握其技巧和规律。 四、先高后低原则 “先高后低”原则是指,先以较高的重心姿势使学员学会部分或全套动作,再降低重心进行练习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先把太极拳中各种步型的重心升高,而步型不变,如虚步可做高虚步,弓步可做高弓步等,降低动作速度,待学员学会了全套动作后,老师再按标准姿势领做,强调步型到位,虚实分明,降低重心练习,以此达到太极拳运动对重心的要求。 五、先方后圆原则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分析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好东东哦) 标签:马步金刚陈式太极拳陈式转身2008-10-03 08:18 前几天休假无事,将以前学习的陈式太极56式拳谱翻出来整理了一下,自己添加了每招之间的演变动作,无私贴出供太极虫们共享,呵呵,不对之处请及时指出。 陈式56式太极拳分解套路 第一组: 1.起势 (分脚开立) 2.右金刚捣碓 (1.转腰摆手 2.转身右平捋3.擦步推掌4.躬腿前棚 5.虚步撩掌 6.震脚砸拳) 3.揽扎衣 (1.转腰托拳 2.转腰分掌 3.提脚擦步合臂 4.马步立掌) 4.右六封四闭 (1.转腕旋掌 2.下捋前挤 3.左刁右托4.虚步按掌) 5.左单鞭 (1.左推右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4.马步立掌) 6.搬拦捶 (1.转腰摆拳 2.马步横打 3.转腰翻拳4.马步横击) 7.护心捶 (1.转腰塞拳 2.跳转龙摆 3.马步棚打) 8.白鹤亮翅 (1.擦步插掌 2.虚步分掌) 9.斜行拗步 (1.转腰绕臂 2.踏脚擦步 3.收掌扭腰提勾 4.马步展臂) 10.提收

(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 11.前趟 (1.落脚擦步下捋2.转体搭手3.转腰翻掌 4.提腿擦步5.马步分掌) 第二组: 12.左掩手肱拳 (1.提膝刁收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4.弓步冲拳.) 13. 披身捶 (1.右转腰掩肘 2.左转腰掩肘) 14. 背折靠 (1.折叠缠绕 2.拧腰折靠) 15.青龙出水 (1.转体绕臂 2.转腰缠臂 3.马步撩弹4.马步迸掌) 16.斩手 (1.提脚翻掌 2.震脚切掌) 17.翻花舞袖 (1.旋臂伸掌 2.挑掌抢劈) 18.海底翻花 (1.转腰提臂 2.提膝翻抖) 19.右掩手肱拳( 1.震脚收掌 2.擦步合臂 3.马步掩手 4.弓步出拳) 20.左六封四闭 (1.转腰下捋 2.转腰前挤 3.转身虚步刁托 4.虚步按掌) 21. 右单鞭 (1.右推左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4.马步立掌) 第三组 22.右云手 (1.收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擦步右云4.开步左云 5.转腰摆掌 6.缠臂横击)23.左云手

太极拳教学大纲

《太极拳》课程简介 1.课程名:《太极拳》 2.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教材:《武术》.高谊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学生参考书:《武术》.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78. 《国术概论》.吴图南著,中国书店,1984. 《太极拳术》.顾留馨,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与学》.李德印李春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3.任课教师姓名、职称:陈少洲讲师 4.学分:1 5.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 选课的同学无需武术功底,最好是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有一定的兴趣,并希望通过太极拳的学习来增强体质,增进自身武术修养。 6.课程内容简介: 武术运动主要是通过身体直接参与各种活动,并且与思维紧密地相结合,因此,练习武术是体力与智力相结合的活动过程。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优秀拳种,堪称中国武术的代表作。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运动形式,健身防身等多种功能深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太极拳的健身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太极拳是把攻防技击动作演化为柔缓均匀的动作,因其与导引术养生方法相似,故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价值。 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轻灵,非常适合女同学练习。同学们在紧张学习的同时,难免会感觉身心疲惫,体力不支,练习太极拳,会使你感到身心舒畅,有缓解身心疲劳、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还可以配一段舒缓的乐曲,进行练习,效果会更好。当你早晨起床或晚饭后、课间休息时、学习感到疲劳时、练习太极拳可以使身体的血液循环得以顺畅,疲劳得以恢复。7.考核方式: 技术评定40%+素质考试30%+平时20%+理论考试10%

《太极拳》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太极拳 面向对象:本科大二学生 学分:1 课程性质:综合职业能力模块 先修课程:大二体育选项课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一)课程的性质 大学二年级开设太极拳选项课,是以学院的SPT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三个核心能力”培养为依据,以学生“三自管理”的能力培养为目标而开设的具有越秀特色的体育公共选项课程。此课程主要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学生自身的需要出发,学生适应社会,形成良好竞争能力的角度出发来进行选择和设计。 武术是以技击的攻防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同时注重培养意志品质和增强体质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大学生对武术的爱好与追求,除了表现在学习武术的技术和方法上,还应该对武术内涵及其文化渊源有更高的追求与理解,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体验练习武术、欣赏武术、运用技法以及创编武术套路的艰辛与乐趣,用身心感受武术带来的快乐,用心灵体验武术的博大精深。大学生练习武术一定要树立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和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观念,通过习武修德将把自己锻炼成为身心健全的优秀SPT外语人才。(二)课程的地位 当代大学生是将中国武术发扬光大并推向全世界的最有力的智慧团体,发挥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因此,本课程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各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包括目标的设计、内容的设计、实施方案的设计和课程评价的设计,并通过系统的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让学生熟练掌握终身锻炼的体育项目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意志,提高竞争与合作意识;陶冶体育文化情操,把体育作为自身学习、锻炼、休闲和交流的手段之一。具体包括: 1.通过太极拳课程的开设及教学实践,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机能水平,主要提高速度、力量和耐力及心血管系统等几个方面的健康水平,

56式陈式太极拳招式简要分述

56式陈式太极拳招式简要分述 1.起势(1.预备势身体自然并步站立 2.分脚开立)(默认方向向南) 2.右金刚捣碓(1.转腰缠臂提手 2. 屈蹲转体平捋 3.擦步推掌 4.躬步前棚 5.虚步撩掌 6.震脚砸拳) 3.揽扎衣(1.转腰托拳 2.转腰分掌 3.擦步合臂 4.马步立掌) 4.右六封四闭(1.转腕旋掌 2.下捋前挤 3.刁手托掌 4.虚步按掌) 5.左单鞭(1.推掌提勾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 6.搬拦捶(1.转腰摆拳 2.马步向左横打 3.转腰翻拳 4.马步横击) 7.护心捶(1.转腰塞拳 2.翻身跳转两臂龙摆 3.马步棚打) 8.白鹤亮翅(1.插掌合臂擦步 2.虚步分手亮掌) 9.斜行拗步(1.转腰绕臂 2.踏脚擦步 3.收掌扭腰提勾 4.马步展臂) 10.提收(1.合手收脚收手 2.提膝向前下推按) 11.前趟(1.落脚擦步下捋 2.转体搭手 3.转腰旋掌提脚插步4.马步分手) 12.右掩手肱拳(1.转腰旋臂 2.提膝刁收3.震脚擦步合臂 4.马步掩手5.弓步冲拳) 13. 披身捶(1.缠臂右掩肘 2.缠臂向左掩肘) 14. 背折靠(1.折叠缠绕 2.拧腰靠臂) 15.青龙出水(1.转腰展臂 2.转腰缠摆 3.马步撩弹 4.马步迸拳) 16.斩手(1.摆脚翻掌 2.震脚切掌) 17.翻花舞袖(1.旋臂伸掌 2. 跳转身抢劈掌) 18.海底翻花(1.转腰摆臂 2.提膝翻抖拳) 19.右掩手肱拳(1.震脚收拳 2.擦步合臂 3.马步掩手 4.弓步冲拳) 20.左六封四闭(1.下捋转腰 2.转腰棚挤 3.转身虚步刁托 4.虚步按掌) 21. 右单鞭(1.推掌提勾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推掌) 22.右云手(1.转腰收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擦步右云手 4.开步左云 5.转腰摆掌 6.缠臂击掌)

陈式太极拳五十六式太极拳拳谱及动作分解

陈式太极拳五十六式太极拳拳谱及动作分解 一、起式1、并脚直立2、开步站立 二、右金刚捣碓1、转体棚捋2、转身右捋3、擦脚平推4、虚步撩掌5、举拳提膝6、震脚砸拳 三、揽扎衣1、左转托掌2、分掌划弧3、擦脚合臂4、马步立掌 四、右六封四闭1、转体旋腕2、下捋棚举3、棚刁上托4、虚步双按 五、左单鞭1、转体推收2、转身提勾3、屈膝擦脚4、马步立掌 六、搬拦捶1、转体变拳2、转体横击3、划弧翻拳4、转体横击 七、护心捶1、转体栽拳2、跃转抡击3、马步合臂 八、白鹤亮翅1、擦脚插掌2、收脚分掌 九、斜行拗步1、转体绕臂2、踏脚擦步3、左转提勾4、弓步展臂 十、提收1、扣脚合手2、收脚收手3、提膝推按 十一、前趟1、擦步右捋2、转身旋掌3、马步分掌 十二、右掩手肱捶1、提膝刁收2、擦脚合臂3、转身旋臂4、弓步发拳 十三、披身捶1、转身撩拳2、外旋举拳 十四、背折靠 十五、青龙出水1、转提绕臂2、转提旋臂3、撩弹收拳4、马步发拳 十六、斩手1、摆脚翻掌2、震脚切掌

十七、翻花舞袖 十八、右海底翻花 十九、左掩手肱捶1、擦脚合臂2、转身旋臂3、弓步发拳 二十、左六封四闭1、下捋棚举2、虚步刁托3、擦脚翻掌4、虚步双按 二十一、右单鞭1、转体推收2、转身提勾3、屈膝擦脚4、马步立掌 二十二、云手(向右)1、收脚旋掌2、开步推掌3、插步旋掌4、开步旋掌5、旋掌平摆6、提膝横击 二十三、云手(向左)1、踏脚旋掌2、开步推掌3、插步旋掌4、开步旋掌 二十四、高探马1、转提旋掌2、马步分掌3、转身推掌 二十五、右连珠炮1、转身捋棚2、撤步刁托3、跟步前推4、撤步刁托5、跟步前推 二十六、左连珠炮1、撤步左捋2、退步刁托3、跟步前推4、撤步刁托5、跟步前推 二十七、闪通背1、屈膝分掌2、弓步穿掌3、拧腰旋掌4、转身推劈 二十八、指裆捶1、转身旋掌2、擦脚合臂3、转身旋臂4、弓步发拳 二十九、白猿献果1、转提左捋2、转提棚臂3、提膝出拳 三十、双推手1、落脚旋掌2、虚步双推

太极拳课程标准

太极拳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授课系(部):体育部 学分学时:1个学分 24学时编写执笔人:牛广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审核日期: 系主任审定签字:审定日期: 1.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太极拳课程是一门大学体育的基础课程,是高校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身心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太极拳是具有中华民族风格和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形式多样,强调内外兼修,体用兼备,全面发展。经常参加太极拳锻炼,不仅可以强健体魄,防身自卫,还能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进交流和友谊。 1.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太极拳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和太极拳运动的专项特点,以传授武术基本理论、基本动作和套路为出发点,加强对学生职业体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能胜任本职工作,掌握一门健身技术,为身心健康奠定基础。 该课程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明确,课程的建设理念和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基础性、时代性和前沿性的要求。该课程具有显著的特色,课程在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同时,注重与科研结合。 2.课程目标 要求学生在掌握太极拳运动基本技术技能的基础上,一则通过开展太极拳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二则通过开展太极拳教学,把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武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等作为开展太极拳教学的目标。 3.课程内容 3.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结合我校的特点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太极拳教学中针对学生全面发展其身心素质,如:太极拳可以提高腰腹力量、下肢力量和耐心,加强对学生职业体能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胜任本职工作,掌握一门健身技术,为身心健康奠定基础。教学内容难度适中,适合每位学生。 3.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太极拳课程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课为2学时,实践教学22学时。

太极拳在高校的发展现状解析

太极拳在高校的发展现状解析 【摘要】本文在阐述高校太极拳开展意义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高校太极拳教学开展的因素,提出了促进高校太极拳开展的建议,主要是:加强体育课的文化导向性,提高大学生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水平;建立科学合理严格的太极拳教学知识分层体系;开展比赛交流活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太极拳;开展现状;制约因素;促进建议 太极拳运动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的瑰宝,是最佳的终身体育运动项目之一。随着高校的扩招和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多种体育健身运动进入了大学校园,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同的体育文化,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一直以来太极拳运动以其特有的健身功效,在高校广泛开展。这对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太极拳,有着深远的意义。一种文化不能靠几个家族几个门派来传承和发展,这是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大弊端,从学校入手把太极拳作为体育课必学内容,政府出面定期组织太极拳的比赛和交流,将太极拳掌握情况作为升学的重要依据。 一、高校太极拳开展现状

近几年高校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进行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但是太极拳在高校开展的现状并不乐观,和其它一些体育项目相比可以说是处境尴尬。从教材大纲上看国家很重视太极拳在学校的开展和学习,一直以来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都被编写在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中,高校都将太极拳作为体育课的必修内容对待,但实际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太极拳在高校已被边缘化。太极拳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学习离不开大学生的参与。从宏观上讲,学校教育是国家贯彻实施其方针政策以及文化走向的最广泛、最直接、最有效的传播途径,更是有效的提高人民素质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之一,从微观上讲,太极拳运动集健身与医疗为一体,是最佳的终身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因此可以看出在学校中开展太极拳运动的重要性,国家有必要也非常值得在这方面投入精力和财力。从目前的调查结果看高校太极拳运动的发展现状很不乐观,高校太极拳教学的现状可概括为“教法很单调,内容很乏味,教师教得累,学生学不会”课外活动中几乎看不到太极拳的身影。 二、高校开展太极拳的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工作、学习的压力却不断增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导致各种文明病不断产生。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拥

陈氏56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分解动作

陈氏56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分解动作 第一段 1.起式 : 1.分脚开立 2.右金刚捣碓 : 1.转腰摆手 2.转身右平捋 3.擦步推掌 4.弓腿前棚 5. 虚步撩掌 6.震脚砸拳 3.揽扎衣: 1.转腰托拳 2.转腰分掌 3.提脚擦步合臂 4.马步立掌 4.右六封四闭: 1.转腕旋掌 2.下捋前挤 3.左刁右托 4.虚步按掌 5.左单鞭: 1.左推右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 6.搬拦捶: 1.转腰摆拳 2.马步横打 3.转腰翻拳 4.马步横击 7.护心捶 : 1.转腰栽拳 2.跳转抡摆 3.马步棚打 8.白鹤亮翅 : 1.擦步叉掌 2.虚步分掌 9.斜行拗步: 1.转腰绕臂 2.踏脚擦步 3.收掌搂膝提勾 4.弓步展臂 10.提收: 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 11.前趟: 1.落脚擦步下捋 2.转体搭手 3.转腰翻掌 4.提腿擦步 5.马步分掌 12.右掩手肱捶: 1.提膝刁收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 4.弓步冲拳 13.披身捶: 1.右转腰掩肘 2.左转腰掩肘

14.背折靠: 1.折叠缠臂 2.拧腰折靠 15.青龙出水: 1.转体绕臂 2.转腰缠臂 3.马步撩弹 4.马步迸拳 16.斩手: 1.摆脚翻掌 2.震脚切掌 17.翻花舞袖: 1.旋臂伸掌 2.跳转抡劈 18.海底翻花:1.转腰摆臂 2.提膝翻抖 19.左掩手肱捶: 1.震脚收拳 2.擦步合臂 3.马步掩手4.弓步冲拳 20.左六封四闭: 1.转腰下捋 2.转腰前挤 3.转身虚步刁托 4.虚步按掌 21.右单鞭: 1.右推左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 第二段 22.右云手: 1.收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右云 4.开步左云 5.转腰摆掌 6.缠臂横击 23.左云手:1.震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左云 4.开步右云 24.高探马: 1.转身分手合掌 2.马步分掌 3.扣脚转身旋掌 4.虚步推掌 25.右连珠炮:1.转腰捋棚 2.撤步刁托 3.跟步推掌 4.撤步刁托 5.跟步推掌 26.左连珠炮:1.退步左捋 2.退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 27.闪通背: 1.转腰带掌 2.弓步穿掌 3.拧腰旋掌 4.扫腿推掌

五十六式陈式太极拳教学分解学习步骤

1 太极拳分解教学 (陈式五十六式竞赛套路) 分解学习步骤 陈式五十六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练习步骤分解) 第一式:起 势;(分脚开立,假设方向向东。) 第二式:右金刚捣碓;(1、转腰摆手。2、转身右平捋。3、擦步推掌,擦步的方向左前方,推掌的方向右则后方。 4、躬腿前棚, 方向正南。 5、虚步撩掌。6、震脚砸拳。) 第三式:搅扎衣;(1、转腰托拳。2、转腰分掌。3、提脚擦步合臂,擦步方向正西。4、马步立掌。) 第四式:右六封四闭;(1、转腕旋掌。2、下捋前挤。3、左刁右托。4、虚步按掌,收脚成虚丁步,按掌方向西南。) 第五式:左单鞭;(1、左推右提。2、提脚擦步,方向正东。3、转腰托掌。4、马步托掌,现在的步形是马步,重心略偏于后则。) 第六式:搬栏捶;(1、转腰摆拳。2、马步横打。3、转腰翻拳。4、马步横击。)

第七式:护心捶;(1、转腰塞拳。2、跳转龙摆。3、马步棚打。) 第八式:白鹤亮翅;(1、擦步擦拳,擦步的方向东北。2、虚步分掌,方向正东,步形丁虚步。)第九式:斜形拗步;(1、转腰绕臂。2、踏脚擦步,出脚方向东北。3、收掌扭腰提勾。4、马步展臂。) 第十式:提收;(1、扣脚合手。2、收脚收手。3、提膝推按,方向正东,独立步。) 第十一式:前蹚;( 1、落脚擦步下捋。 2、转体搭手,两手在胸前相合。 3、转腰翻掌提腿擦步。 4、马步分掌。) 第十二式:左掩手肱捶;(1、提膝刁收。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 4、弓步冲拳。) 第十三式:披身捶;(1、右转腰掩肘。2、左转腰掩肘。) 第十四式:背折靠;(1、折叠缠臂。2、拧腰折靠,现在的步形是侧弓步。) 第十五式:青龙出水;(1、转体绕臂。2、转腰缠臂。3、马步撩弹,4、马步进拳。) 第十六式:斩手;( 1、摆脚翻掌。2、震脚切掌。) 第十七式:翻花舞袖;(1、旋臂伸掌。2、挑掌抡臂,方向正东。) 第十八式:海底翻花;(1、转腰摆臂。2、提膝翻抖。) 第十九式:右掩手胧捶;(1震脚收拳。2、擦步合臂。3、马步掩手。4、弓步冲拳,弓步方向东南,冲拳的方向东北。) 第二十式:左六封四闭;(1、转腰下捋。 2、转腰前挤。 3、转身虚步刁托,方向东南。 4、虚步按掌。) 第二十一式:右单鞭;(1、右推左提。2、提脚擦步,方向西北。3、转腰托掌。4、马步立掌。)第二十二式:右云手;(1、收脚摆掌。2、开步推掌。3、擦步右云。4、开步左云。5、转腰押掌。6、缠臂横出。) 第二十三式:左云手;(1、震脚摆掌。2、开 2

陈式太极拳56式动作图解及攻防含意

陈氏太极拳五十六式 动 作 图 解 及 攻 防 含 意

56式陈氏竞赛套路图解教程 (一)起势 1.并脚直立(面向南):两脚并拢,身体自然直立。头颈正直,下颏内收,胸腹放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在大腿外侧。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双目平视前方。见图111。 动作要点:用意识导引全身,从头到脚依次放松,到位。做到头正、颈直;沉肩坠肘;

含胸拔背;松腰敛臀,裆部圆虚,两腿微屈,虚领顶劲。两脚趾抓地。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再左脚跟离地。 注意事项:左脚跟离地采用吸气。 动作用法:攻防含义为以我微动制大动,意识导引,思想集中在练拳上。在做起势时注意保持身体自然放松,头部要虚领顶劲。脊背要有上下对拉之意。 2.左脚开立:左脚脚跟、脚尖依次缓缓提起向左开步两脚距离与肩同宽,脚尖向前,身体中正,重心落于两腿之双目平视。见图.112。 左脚开立 注意事项:提脚开立时,上体保持自然直立,不要左右。左脚轻提轻落,全身关节依次放松。左脚落地时采用呼气。 动作用法:攻防含义为以小动待大动。注意呼吸自然,周身放松,意念落于丹田,也就是意守丹田。 (二)右金刚捣碓

1.转腰掤臂:身体微左转再向右转,同时两臂微屈,左手外旋,右手内旋,掌心均向下,向左前方掤出。见图113。接着身体左转,重心左移.同时两手向上、向右划弧至右侧胸前,身体同时右转。见图114。接着身体继续右转并带动两臂划弧经右胯侧。见图115。随后身体再微左转,带动两手臂向左前方划弧举至肩平,两掌心转向下。目视两手之间。见图116。 转腰棚臂

注意事项:做此动作要先提两手腕,再划弧带手臂掤以腰带动手臂。两手臂掤起采用吸气,转腰带臂划弧时采用呼气。注意两手臂随腰部转动而运行,幅度不可太大。 2.转体右捋:两腿屈蹲,重心移至左腿,上体右转(胸向西);同时右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外摆约90。随转体两臂微屈,左手外旋,右手内旋,手心向外、向右平捋分别至身体侧前方,两手腕与肩平,指尖向左。目视左手前方。见图117、图.118。 注意事项:旋腰转身右捋,左膝与左脚尖对应.不可塌膝。待右脚踏实时,右膝与脚尖对应,身体中正,不可歪斜,不可弯腰。转体右捋时采用吸气。 动作用法:假设有人向我胸、面进攻,来势凶猛,我先一手接来手,顺来劲引,另一手

太极拳教学设计

太极拳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课标》为依据。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体育与健康一书第十章武术运动实践部分中的太极拳。这项内容既有着上肢手型的练习,又有下肢步行的练习,而且要求全身各部位协调,符合高二学生身心特点,也符合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已趋于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有较高的几倍运动能力。24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基础拳,整个套路动作少而且简单易学,学生们通过14个课时就能学完这套拳,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武术的兴趣,也让他们知道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本节课将学习24式太极拳前几节动作。 四、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使学生掌握太极拳的动作形式及运动风格,对太极拳动作的功防含义有所理解。技能目标:75%以上的同学能够初步掌握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的动作 技术;30%以上的同学能够简单运用攻防技术;提高学生柔韧、协调等素质水平。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武德修养;加

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乐于合作精神。 五、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开合穿掌 难点:立身中正、放松肌肉、上下肢协调配合 六、 教法的利用 1、讲解法:语言精炼、讲解适度。 ①通过揭题,阐明教学目标,让学出产生学习兴趣。 ②精讲,辅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启示学生踊跃思维,学练结合。 2、示范法:完整示范,树立概念,动作准确精美,利于模仿。 ①教师的完整示范,让学生在心中树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激发学习欲望。 ②通过示范,培养学生察看思维的能力,使之明白要领,学会练习方法 3、练习法: ①通过尝试练习和模仿学习,教会学、练方法,懂得动作要领。 ②学、练结合,开展互学、互帮、互纠、互评,首创一个协调、同等、高效 的学、练平台,掌握动作技术环节,从而发生运动愿望,开辟进取,达到目标。

师大公共体育课教案太极拳

公共体育课教案 武术 2010年——1011年上学期 课程名称:公共体育选修课——武术 学院:艺术学院 年级: 09级(大二) 班级:武术选修班 教师:庄立

教案 学院:艺术学院年级:大二班级:武术选修班第四周一次课上课时间:2010年9月23日 教学内容1 简单介绍太极拳发展史、 健身原理以及动作特点; 2 练习简化太极拳的基础动 作。 教 学 目 标 使学生了解太极拳的发展史及其健身原理, 认识到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了解太极拳的 动作特点,掌握简化太极拳的基础练习动作。 部分时 间 课的内容 组织教法运动负荷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时 间 次 数 强 度 准备部分20 分 1整队,宣布课的内容 2慢跑400米 3徒手操 (1)头部运动 (2)肩部运动 (3)腰部运动 (4)腹背运动 (5)正压腿 (6)侧压腿 (7)踝、腕关节运动 4游戏——反口令 1整队,清点人数, 师生问好; 2领做徒手操; 3讲解游戏规则,带 领学生做游戏。 1学生整队: ××××××× ××××××× × 2跟随老师做徒 手操; 3在老师带领下 做游戏。 5 分 5 分 10 分 1 次 4 × 8 拍 1 次 低 强 度 基 本 部 分 55 分学习太极拳基本动作: (1)桩功—无极桩、 太极桩、开合桩、升降 桩。 (2)行功—进步、退 步 1示范基本动作的方 法及动作要领; 2领做基本动作练习 (讲解并说明动作 要领); 3教师喊口令,看学 生集体练习,纠正 错误动作; 4组织学生分组练 习,指导学生错误 动作和解答学生的 问题; 1认真听讲老师 示范基本动作; 2跟随老师做基 本动作的练习; 3学生听老师的 口令,集体做基 本动作练习; 4分组练习基本 动作,提出疑 问; 10 分 10 分 10 分 15 分 3 次 5 次 5 次 7 次 中 等 强 调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2009-10-17 13:40:13) 陈式56式太极拳分解套路 第一组 1.起势(分脚开立)(假设起势方向向南) 2.右金刚捣碓(1.转腰摆手2.转身右平捋 3.擦步推掌 4.躬腿前棚 5.虚步撩掌 6.震脚砸拳) 3.揽扎衣(1.转腰托拳2.转腰分掌3.提脚擦步合臂 4.马步立掌) 4.右六封四闭(1.转腕旋掌2.下捋前挤3.左刁右托4.虚步按掌) 5.左单鞭(1.左推右提2.提脚擦步3.转腰托掌4.马步立掌) 6.搬拦捶(1.转腰摆拳2.马步横打3.转腰翻拳4.马步横击) 7.护心捶(1.转腰塞拳2.跳转龙摆3.马步棚打) 8.白鹤亮翅(1.擦步插掌2.虚步分掌) 9.斜行拗步(1.转腰绕臂2.踏脚擦步3.收掌扭腰提勾4.马步展臂) 10.提收(1.扣脚合手2.收脚收手3.提膝推按) 11.前趟(1.落脚擦步下捋2.转体搭手3.转腰翻掌4.提腿擦步5.马步分掌) 第二组: 12.左掩手肱拳(1.提膝刁收2.震脚擦步3.马步掩手4.弓步冲拳.) 13. 披身捶(1.右转腰掩肘2.左转腰掩肘) 14. 背折靠(1.折叠缠绕2.拧腰折靠) 15.青龙出水(1.转体绕臂2.转腰缠臂3.马步撩弹4.马步迸掌) 16.斩手(1.提脚翻掌2.震脚切掌) 17.翻花舞袖(1.旋臂伸掌2.挑掌抢劈) 18.海底翻花(1.转腰提臂2.提膝翻抖) 19.右掩手肱拳(1.震脚收掌2.擦步合臂3.马步掩手4.弓步出拳) 20.左六封四闭(1.转腰下捋2.转腰前挤3.转身虚步刁托4.虚步按掌) 21. 右单鞭(1.右推左提2.提脚擦步3.转腰托掌4.马步立掌) 第三组: 22.右云手(1.收脚摆掌2.开步推掌3.擦步右云4.开步左云5.转腰摆掌6.缠臂横击) 23.左云手(1.震脚摆拳2.开步推掌3.擦步左云4.开步右云) 24.高探马(1.转身分手合掌2.马步分掌3.扣脚转身旋掌4.虚步推掌) 25.右连珠炮(1.转腰捋棚2.侧步刁托3.跟步推掌4.侧步刁托5.跟步推掌) 26.左连珠炮(1.退步左捋2.退步刁托3.跟步前推4.侧步刁托5.跟步前推) 27.闪通臂(1.转腰带掌2.弓步穿掌3.拧腰旋掌4.扫腿推掌) 第四组: 28.指裆捶(1.转身缠摆2.震脚擦步3.马步掩手、收拳3.弓步发拳) 29.白猿献果(1.转身左缠2.转腰右缠3.提膝上冲拳) 30.双推掌(1.落脚收掌2.虚步双推档) 31.中盘(1.换掌前推2.换掌前推3.换掌前推4.穿掌绕臂分手5.踏脚合臂擦脚6.马步拢手上提) 32.前招(1.转腰悬腕2.虚步摆掌) 33.后招(1.转腰活步2.虚步摆掌) 34.右野马分鬃(1.转体绕臂2.提脚绕臂3.马步穿靠)

74式太极拳图解教学1至29式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图解教学,欢迎收藏和转载 Chapter 2 Chen Style TaijiQuan Old Frame First Routine 老架一路特点是:以柔为主,由松人柔,柔中寓刚;行气运劲,以缠丝劲的锻炼为主,发劲为辅。初期动作力求缓徐,以揣摩行气运劲,全身内外,一动全动,使能处处保持平衡而不失其势,练成随遇平衡的技能。缠丝劲是粘化、牵动、进逼的核心,缠绕圆转,功深后能达到即化即打,依着何处便从何处击去的程度。发劲的运用,原则上是没有牵动则不发。缠丝劲的锻炼,能逐渐产生一种似柔非柔,似刚非刚,极为沉稳而又灵活善变的内劲。陈鑫曾说:“一举动,轻重、刚柔俱发。”可以说,陈氏太极拳特点是:以缠丝劲为灵魂,以内劲为统驭。这也是太极拳推手时具有威慑力量的基本条件。 The features of“Chen Style TaijiQuan Old Fame First Rou-tine”are mainly softness, from relaxation to softness, and hard-ness residing softness. Use Twisting Jin to deliver Qi and Jin as Primary movements, and issue Jin as secondary movements. At the beginning, try to be slow, and feel the process of the https://www.360docs.net/doc/db17409855.html, taijiquanering of Qi and Jin. No matter inside or outside of the body,when one part moves, the other parts follow. Keep balance at any time and do not lose power. Twisting Jin is the core of sticking,leading, and approaching. Twisting and moving in a circle give you the skill to lead the enemy' s power away and strike him bac.k, or to follow his power and find a chance to strike him. In principle, there is no leading, then there is no striking. With Twisting Jin, you can gain the power which seems soft, but is not soft, seems hard, but is not hard, stable and flexible to change. Mr. Xin Chen said,"Every movement is with lightness and heaviness, softness and hardness."In general, Chen Style TaijiQuan uses Twisting Jin as a soul and uses internal power as a commander. That is why it is powerful in Pushing Hands. 第一式起式 1.两脚并立,身体中正,两眼平视,舌尖顶住上腭,唇齿微合,下颌微内收;两臂自然下垂身体两侧,两肘尖略有外掤之意,手心向里,呼吸自然(图2-1)。 1.Opening (1) Stand up with feet together, body upright, eyes looking forwar, Close the mouth naturally; draw the chin in slightly. Arms are hanging naturally. Push both elbows out slightly, palms facing in. Breathe naturally (Figure 2-1). 2.上式不停,身体慢慢下沉,屈膝松胯,重心移向右腿,左脚跟抬起向左横开半步,与肩同宽,脚尖微向外,重心移向中间,两脚指抓地,脚心要虚,全身放松,含胸塌腰,气沉丹田,意识集中(图2-2)。

太极拳腿部力量的练习

在我们放慢速度练拳时,有时会感到腿部受不了,哆嗦,有时虽然是硬挺着打完一遍拳,但最后却是直不起腿。可见腿部力量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才理解为什么平时陈瑜老师总是要求我们腿上绑沙袋,多练蹲起,原来是为了加强我们腿部力量,克服上实下虚,这样有助于立根稳。 腿部训练非常重要,师父陈瑜先生经常对我们讲,要坚持练蹲起,练的时候, 要两脚与肩宽,脚尖不丁,不八,几乎平行,下蹲后,利用臀部与大腿的肌肉,立刻弹起。练的越多越好.这种针对腿部的训练,虽然看上去是最简单的,但实际上又是最简单的,直接的效果是腿部力量迅速增加,迅速引导气血下行,推手功夫立长,下盘立刻感觉非常稳固,请广大拳友和师兄弟坚持实践,必有奇效. 朋友说的对!有关腿部力量,练习方法很多,比如站桩;负重深蹲,赤脚站在光滑的墙壁前,鼻尖,膝尖,脚尖紧贴墙壁然后做蹲起练习,每次要使臀部碰到脚跟才合格。刚开始练习会站不住往后倒,可将两腿距离适当放宽,待有一定基础再逐渐缩小两腿之间的距离,若能双脚并立可连续蹲起49次则功成。另外腿上绑沙袋踢腿、控腿都行,关键要坚持。祝鹭岛岛主朋友早日成功。 站稳站不稳不完全在于腿部力量,而在于放松,在于全身的协调,在于站立的技术。这些技术有平衡能力的技术,有肌肉松紧转换的技术,有骨骼角度的技术,而最重要的是意识上的技术。其实“松腰落胯”“用意不用力”“沉肩坠肘”“气沉丹田”“节节贯串”“虚领顶劲”以及虚实转换,内三合、外三合等等(还有杨公澄甫《太极拳术十要》),这些拳理都有助于放松和站稳。太极拳要求落地生根,如水渗沙,自己行拳架都不稳,跟人搭手如何能得机得

势呢?所以沉稳劲儿,是太极拳一切劲力的基础。可以说,打拳出不来“松、沉、稳、匀”不算过关。 我们研究会的一个辅导站上有位快70岁的老阿姨,刚打拳时浑身僵紧,不仅腿发抖,身子也经常晃。两个月没有解决问题。后来我们学术部巡视到那里,阿姨提出问题,大家一块帮助交流解决。开始以为是腿部力量不够,可阿姨年青时是作售货员的,站功是售货员的基本素质。于是我们让她象平常一样放松站立,不抖不晃(这是肯定的^_^),再让她分腿等肩站立后完全蹲下,没事,起身到一半,感觉腿部肌肉吃上力了,但也能坚持。再让她把重心移到一个腿上(不曲膝,自然站立),没事,然后试着单腿深蹲,虽然吃力,但居然也稳稳地下去了,起来时试了几次都没有起来。略作休息后,我让她起的时候不要用习惯劲,股四头肌不要吃力,臀部不要撅,而是先虚领顶劲,引拉尾闾前送(为的是把横向力矩收缩至最小),脚底反弹,她摇晃着站起来了。我说您别紧张,放松,如果可以的话,再试几次,不要想着你的目的是一定要站起来,而是要让腿不吃力,全身协调,起来不是目的,在这种极端用力的情况下,找到放松的感觉,才是目的。阿姨对拳的执着真的让人感动,连着试了几次,一次比一次好,后来,很容易的起来了。她说越挣扎着想起来,越起不来,放松了,不想起来的事儿,只是按我说的要领和顺序协调着作,反而容易起来。 再让她打架子,好一些,但是“搂膝拗步”等动作依然腿不舒服,我们一点点的扶着她的腰胯,告诉她何时转腰,如何开裆圆胯,尤其是回坐时,腰胯一定要走圆不要走直线,一定要开裆圆胯(膝盖找脚尖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上步时一定要先松沉再合裆送胯。经过近1小时的交流和纠正,单式,阿姨比以前好多了。但一串起来行架子,吃力的地方还是感觉抖晃,

陈式太极拳56式动作现用图解及攻防含意

氏太极拳五十六式 动 作 图 解 及 攻 防 含 意 56式氏竞赛套路图解教程

(一)起势 1.并脚直立(面向南):两脚并拢,身体自然直立。头颈正直,下颏收,胸腹放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在大腿外侧。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双目平视前方。见图111。 动作要点:用意识导引全身,从头到脚依次放松,到位。做到头正、颈直;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裆部圆虚,两腿微屈,虚领顶劲。两脚趾抓地。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再左脚跟离地。 注意事项:左脚跟离地采用吸气。 动作用法:攻防含义为以我微动制大动,意识导引,思想集中在练拳上。在做起势时注意保持身体自然放松,头部要虚领顶劲。脊背要有上下对拉之意。

2.左脚开立:左脚脚跟、脚尖依次缓缓提起向左开步两脚距离与肩同宽,脚尖向前,身体中正,重心落于两腿之双目平视。见图.112。 左脚开立 注意事项:提脚开立时,上体保持自然直立,不要左右。左脚轻提轻落,全身关节依次放松。左脚落地时采用呼气。 动作用法:攻防含义为以小动待大动。注意呼吸自然,周身放松,意念落于丹田,也就是意守丹田。 (二)右金刚捣碓 1.转腰掤臂:身体微左转再向右转,同时两臂微屈,左手外旋,右手旋,掌心均向下,向左前方掤出。见图113。接着身体左转,重心左移.同时两手向上、向右划弧至右侧胸前,身体同时右转。见图114。接着身体继续右转并带动两臂划弧经右胯侧。见图115。随后身体再微左转,带动两手臂向左前方划弧举至肩平,两掌心转向下。目视两手之间。见图116。 转腰棚臂

注意事项:做此动作要先提两手腕,再划弧带手臂掤以腰带动手臂。两手臂掤起采用吸气,转腰带臂划弧时采用呼气。注意两手臂随腰部转动而运行,幅度不可太大。 2.转体右捋:两腿屈蹲,重心移至左腿,上体右转(胸向西);同时右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外摆约90。随转体两臂微屈,左手外旋,右手旋,手心向外、向右平捋分别至身体侧前方,两手腕与肩平,指尖向左。目视左手前方。见图117、图.118。

2020太极拳大学体育课心得大全

2020太极拳大学体育课心得大全 大学本学期武术体育课上主要学习了太极拳,在学习的过程,渐渐对它产生了兴趣,关注之后发现太极是一门学问,它要求人们客观、辩证、一分为二地对待事物、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是以万事、万物的本身皆有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哲理为基础的一种思想认识。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太极拳大学体育课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太极拳大学体育课心得1 转眼之间,进入大学已将近两年的时间,大学体育课也伴随着我两年之久了。大学体育是本着发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娱乐我们的身心,提高我们身体素质的原则。在大二的下学期里,我的体育课学习的项目是武术——太极二十四式的太极拳。对这门课的学习也已到了一定程度,谈不上见解,但感触颇深。我之所以选择武术起初的原因就是因为想达到一个强身健体的效果,若能学到防身之术当然最好。但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这门体育课与想象的并不一样。 它带给我的不仅是身体上的锻炼,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宁静,在太极的一式一招行云流水的挥洒时,内心的浮躁和喧嚣也暂时平静下来,体味到一丝超然的味道。我想这也是太极的神奇之处。 大学体育是高校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是学生在接受学校体育系统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增强和完善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使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以保证顺利学习,当今社会企事业单位吸收新人时,既要重视他的德行操守,也要看他的健康水平。大学体育是衡量大学生是否做到“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大学生经受“磨练”和体验“成功感觉”的主要方法,对社会生产力和社会风气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广泛号召。 生命在于运动,只有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才能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而太极的普及也让古人的养生之道带给我们更多益处。要让体育的精神和学风深入人心,真正的做到“终身受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国家、大家及以后的小家,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俯仰于家国天下的怀抱里大展宏图。 太极拳大学体育课心得2 这一学期我们系统学习了二十四式太极拳。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对太极拳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太极拳很好的阐释了儒释道三家的文化思想,既有老庄的逍遥无为,又有孔孟的仁义思想,还有这佛家的“禅”学思维。每一次的练习,我们都是在重新温习一份古老却又青春的文化,也是走进一个经典却又新潮的世界。在太极拳里,我们崇尚柔和,遵循平缓。我们对自然充满敬畏,对人生充满愿景。太极拳不只是一份简单的拳法,它还是一份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宝典。学习太极拳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收获,每一次打起太极拳都是我们重新感受那份古老的文化,它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古人们留给我们的一份难以估计的宝藏。 在学习中,我们也是在学习者为人处事的道理,做事不应该事事着急,要学会放松内心,用冷静的姿态来解决任何烦恼的问题。太极拳要求人在锻炼中“心无杂念”,就是要放松内心,不去想其他琐碎的事。 静心,以修养德性;格物,以明察万籁。 太极拳是一种优雅的运动,它讲究柔和缓慢,却又是慢而不停。讲究人体的和谐,虽因人而异,但最终是殊途同归。这就如同生活,生活也有着相应的节奏,你跟随着它的节奏,就会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而当你或快或慢的时候,你就会感觉生活在处处与你为难。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轨迹,但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太极拳教会我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坦诚的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此外,太极拳也是一种适应性很广的体育运动。从我们脱离高中的题海战术进入到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