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礼仪的差异及分析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及分析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及分析

礼仪就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与地理环境中发展与承袭下来的礼节文明

规范,就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与体现。中西方文化在称谓与称呼、见面、宴客、

女士优先等五个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礼仪形态。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差异就是中西礼仪差异的文化根源。用“与而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中西礼仪文化差异,承认与尊重差异,探寻礼仪文化的互通性,有助于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与对她

文化的适应力,从而提高交际效率。

[关键词]中西礼仪;文化差异;价值观念

一、中西礼仪文化差异

“礼仪”就是社会文明化的产物,就是一种人为建构的用来在社会交往中规定

人们言谈举止等行为的交际规范。只要人类存在交往与交际活动,人类就需要通过礼仪来表达她们彼此的情感与尊重。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王曾说过,“礼节乃就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中国自古以来号称礼仪之邦,热情好客,以礼待人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此也形成了丰厚的礼仪文化,剔除其中不合时宜的封建糟粕,结合时代变化发展的实际,丰富发展其文明进步的内容,依然十分重要。尤其就是在我国进入WTO之后,与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交往日益频繁。如果不了解

西方的礼仪风俗与传统习惯,就有可能会引起误会,导致交际无法进行。有些我们并不介意的言辞、举止,在外宾瞧来也许就是失礼、冒犯或无礼,从而形成人际沟通与交往的障碍。为了保证对外交往与接待服务工作顺利进行,避免唐突与失礼,很有必要了解与熟悉各国礼仪习惯与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客人,体现出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礼仪之邦的风范。礼仪带有明显的民族特点,就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与体现,人们言辞中、抬手举足之间往往反映出不同的文化

特性。文化不同,社会交际规范也千差万别。中西礼仪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称谓

与称呼、宴客、中西禁忌习俗及女士优先礼仪等五个方面:

1、文化称谓与称呼礼仪的差异。英汉两种文化在这个问题上的差异就是

显而易见的。在汉语文化中,称谓就是分析性的,而在英语文化中,称谓就是模糊笼统的。一个英语词cousin,aunt及un-cle可以对应八个不同的汉语称谓。在称呼问题上,汉文化一向认为小的、年轻的必须尊敬老的、年长的。我们常说老张、

李老、老先生、老太太、老人家、张大嫂、李大妈等,都就是表示尊敬的称呼。而在英语文化中,除正式场合称先生、太太、小姐之外,相识的人之间无论年龄大小,皆可直呼其名,并认为就是一种关系亲密的表示,即使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这

样称呼,并没有唐突或不礼貌的感觉,这与中国的礼节习惯完全相反。中国孩子要

就是对父母、祖父母,学生对老师直呼其名,那一定会被认为就是十分无礼。在西方,“老”就是虚弱、老朽、不中用的代名词,称别人为“老”则就是一种轻视无礼的表现。

2、见面礼仪的差异。中国人见面握手时身体微微前倾为礼,特别就是与上级或贵宾握手时,要恭敬地微欠上身表示尊敬,而西方国家认为这一动作显得过于卑贱。中国人往往喜欢用双手相握或右手紧握,左手抓住或拍打对方的肩或背,甚至搂着别人的脖子表示态度热情与尊重对方,英语国家的人对此深感厌恶,认为她过于亲密,表现出明显的虚伪与不真。中国人见面经常问“您吃了不?去哪了?干什西方人对此非常困惑,有时甚至愤怒,认为干涉了她们的私事。

么去?”,

3、宴客礼仪差异。中国人在餐桌上以劝酒劝菜为礼貌,劝客人多吃些多喝些,方显主人的热情好客,而西方人决不会勉强别人,客人往往随女主人动作。主人一般询问客人就是否想喝点什么,客人应如实回答,客人如果谢绝,主人也不再勉强。中国人则会主动倒茶或拿饮料,且要不断加茶。西方人以喝完为礼貌,面对主

人不断加茶。往往不知所措。殊不知中国人的习惯就是不能让杯子空着,客人杯子空着说明主人没招呼好客人。

4、禁忌习俗差异。在西方,询问别人的年龄、工资、婚姻、恋爱等都就是

大忌,隐私被认为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在中国,这些却就是经常交谈的话题,人们不会感到不快或反感。登门拜访一般就是先应预约,突然造访就是社交禁忌。

应邀吃饭,英语国家客人以准时或晚到几分钟为礼貌,提前到达则不仅为失札也会

让女主人措手不及,中国人习惯提前几分钟到达以示尊敬。西方人特别忌讳“13”这个数字,因为她们的救世主耶稣于13日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人们据此产生了对

13的恐惧与禁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与工作中想方设法避开13,宴客避免13人同坐一桌,门牌、房间号、楼房避免标号13。但在汉语文化里,“十三”却集“美恶于一

又表示“鄙视,轻视”。中国人最忌讳的数字就是“四”,

因为它既表示“爱抚,亲昵”,

身”,

它与“死”同音。

5、女士优先礼仪。女士优先在西方与国际交往场合仍就是广泛遵循的原

则。在跨文化交际中无视这一原则就是严重的失礼行为。在正式交际场合中,男女首次相识就是否握手要由女士决定(除非男士地位极高或年龄极大),在室内握

手时,除女主人外,其她女士一般不起立。现代交际场合中“女士优先”的礼仪还有

诸如进出门让女士先行,上下电梯、汽车或进出门,男子主动为女士开门等。对于

西方人的这种女士优先礼仪中国人很不习惯,中国人的两条优先原则就是老、弱、病、残、孕优先与上级、长辈、贵宾优先。中国人之间没有女士优先的礼俗,相见就是否握手要由上级或长者决定,在室内握手时,女士也必须起立。二、中西礼仪差异的文化根源

一般来说,人际交往,本质上就就是文化。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

的价值观念体系,这就是民族社会在长期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就是各种地理气候、政治生态、经济等因素的无形凝聚,已成传统,相对坚固。它就是一种思维

习惯,也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与行为模式,在与作为异己文化的载体——外国人的交往中,又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价值取向上的比较、碰撞或融合。价值观念体系虽然

瞧不见摸不着,处于无形,但就是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对文化群体具有规定性与

指导性的作用,就是这个文化群体无意识的民族性格的基础。每一种传统礼仪原

则都反映了她所代表的文化,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因此,可以

说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差异就是中西礼仪差异的文化根源。

1、“天人合一”与“天人两分”思想体系的影响。儒家思想在中国长期以来占

统治地位,它提倡“以类与之,天人与一”(

董仲舒)的思想。中国人传统上把“天”瞧作

亦即主张人应顺从自然规律,追求与自然的与谐统一。中国

自然,主张“天人合一”,

哲学一直把“天人合一”视做一切思想体系的出发点与归宿。人们认为自然之中有

一种神秘的力量在主宰整个宇宙万物,人们不思征服自然,而就是努力顺其自然,

通过改变自身去适应自然,顺从自然规律,追求与自然的与谐统一。由于对自然规

律的顺从与对自然的迷信、惧怕与崇拜,使人们不得不力求形成一个与谐稳定的

2、群体主义与个体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中国文化认为每个人不就是孤

立的独立个体,而就是群体网络上的一分子。为了保持与谐的群体不至于分解离

散,为了维护巩固良好的人际关系,群体之间形成了一些道德准则与价值观念来约

束人们的行为。例如:重义轻利,内省、自制、等级尊卑,集体主义与对群体依赖等

价值观念。在以群体主义为取向的中国社会,人们的一言一行必须符合社会与群

体的期望,谦卑或其衍生物“卑己尊人”的礼貌行为就是人人所崇尚的。“礼”文化教导人们要尊敬长者与有地位者、懂得礼让,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比如见了

老人打招呼时应称“老先生”、“老师傅”、“老大娘”、“老大爷”等,见了有职位的人打招呼要称其职位以示尊敬。以群体观念为特性的中国文化重视处理人际关系,以自谦尊人、相互关切、互相体谅与以诚待人为其特征,在交际时喜欢同人私事,

事无或毫无保留地披露自己的私事,中国人喜欢标榜“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不可与人言”。因为按中国的礼貌传统,了解私事就是接近对方、关心对方的友好

表示,因此在问候语中常常使用涉及个人私事的问题。这些交际语在西方人瞧来

就是涉及隐私的话题,而在中国人的眼中则就是与谐人际关系的体现。根深蒂固

的群体意识使每个人习惯的透明生活,同样也形成了要求别人也透明的习惯。这

样个人的行为与意志常常要受到周围无数有关无关、有形无形事物的制约,根本无所谓“隐私权”可育,个人的独立意识只就是—个空虚的概念。西方人最为推崇的却就是个人独立自主的个人主义。她们把自由、平等、民主、权利作为人生

存的前提,这种价值观念培养了其平等意识,民主意识与权利意识。西方人尊重个人权力,向往自由(freedom),崇尚平等(equality),这一“平等”观念体现在打招呼、称谓行为模式中,还表现为对陌生人甚至就是家人的过分客气与礼貌,对待家庭成员甚至就是晚辈也就是“谢谢”挂在嘴边。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体文化就是个体自主、

利益均衡、互不侵犯、避免冲突,而且将交际规则视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策略。对以个人主义为取向的西方社会来说,个人自由被当作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们必须遵守。隐私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它可以保护个人自主,免受她人的控制与支配。西方人的隐私意识很强,例如与人交谈中人们忌谈个人的年龄或疾病,这样做就是为了在社会群体中保持一种健康、年轻、完美的形象。作为一种隐私,人们回避个人的财产或收入这类话题,这样做就是为了保护自己,有利于个人的生存与竞争。

3、宗教信仰的影响。中国历经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皇权胜于神权,没有一种宗教占统治地位,我国就总体而言,就是一个非宗教的国家,因此中国礼仪没有宗教色彩。然而在西方。基督教一直就是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公元4世纪时,基督教就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成为西方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如今,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中多数人都信奉基督教,仅美国基督教堂就多达四万多所。在西方历史

上还曾多次爆发过影响深远的宗教战争,因此西方礼仪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西

方女士优先礼仪受基督教文明以仰慕女性、崇拜女性为高尚情操的影响。对基督教徒(天主教与东正数)来说。圣母玛丽亚树立了尊贵贞洁的形象,受到了普遍的尊敬。基督教文明尊崇玛丽亚为圣母,对心爱的女性像上帝一样顶礼膜拜,即使西方国家处在封建专制社会的中世纪时期,骑士的传统也就是以保护女性为己任。骑

士都要选择一位贵妇人作为尊敬、爱慕、服从的偶像,学会一套讨好、效忠、保护女人的本领,不惜为她遭受苦难,献出生命,这种“骑士风度”对社会风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对中西文化交际的启示

孔子说“君子与而不同”,意思就是说.要承认“不同”,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与”,即与谐、融合,能使事物得以发展。今天的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用“与而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中西文化交流,在承认与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基础上吸收对方优秀的文化成果,更新自己的传统文化,亦即洋为中用、推陈出新,使自己的文化跟上时代,臻于先进的水平,才就是一种积极可取的态度。首先,礼仪就是实现人际交往与谐的前提与保障。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形式更多,内容更复杂,但就是作为维系人与人关系与谐的根本因素并没有变化,人与人关系与谐就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之上。人与人关系与谐需要一定的社

会礼仪作为黏合剂与润滑剂,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就是如此。礼仪体现了一个国家

的文明程度及个人的素质,就是^们跨文化之间有效沟通的前提与保障。其次,礼仪的差异源于不同的文化内涵,其在历史演绎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带有本土文

化的特征,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不仅要承认差异的存在,而且要理解与尊重这些差异。跨文化交际成败的关键在于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对异质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就是避免文化冲突、实现平等交往、成功合作的必要条件。有意识地学习与比较不同文化中礼仪的差异,深刻领会其文化内涵,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与对她文化的适应力,能帮助我们预测对方的交际行为,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从而提高交际效率。最后,在跨文化交流中要善于探寻文化的互通性,发掘不同文化中所存在的相近或相似的观念,加以现代化的阐释,达成相互间的认同,从而建立一种互补互存的与谐关系。人人都有爱与被爱的心理需求,“爱”贯穿在不同文化的观念中,就是中西文化传统都可以接受的普遍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与各种关系时,平等友善的理念应贯穿交际行为的全过程。对

于礼仪文化中诸如此类的共性,我们应予以充分的发掘,使其成为多元文化展开交流、对话、商讨,进而达到求同存异与谐发展的坚实基础。正视差异,求同存异,保持积极的沟通心态,实现文化认同。在努力继承与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的同时,注意吸收西方优秀的文化成果,丰富更新自己的传统文化,正确对人,正确待己,相互尊重,平等交往,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社交的基本礼仪常识

社交的基本礼仪常识 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社交的基本礼仪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要塑造良好的交际形象,必须讲究礼貌礼节,为此,就必须注意你的行为举止。举止礼仪是自我心诚的表现,一个人的外在举止行动可直接表明他的态度。 做到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遵守一般的进退礼节,尽量避免各种不礼貌、不文明习惯。 (2)到顾客办公室或家中访问,进门之前先按门铃或轻轻敲门,然后站在门口等候。按门铃或敲门的时间不要过长,无人或未经主人允许,不要擅自进入室内。 (3)在顾客面前的行为举止 ☆ 当看见顾客时,应该点头微笑致礼,如无事先预约应先向顾客表示歉意,然后再说明来意。同时要主动向在场人都表示问候或点头示意。 ☆ 在顾客家中,未经邀请,不能参观住房,即使较为熟悉的,也不要任意抚摸划玩弄顾客桌上的东西,更不能玩顾客名片,不要触动室内的书籍、花草及其它陈设物品。 ☆ 在别人(主人)未坐定之前,不易先坐下,坐姿要端正,身体

微往前倾,不要跷“二郎腿”。 ☆ 要用积极的态度和温和的语气与顾客谈话,顾客谈话时,要 认真听,回答时,以“是”为先。眼睛看着对方,不断注意对方的 神情。 ☆ 站立时,上身要稳定,双手安放两侧,不要背卑鄙,也不要 双手抱在胸前,身子不要侧歪在一边。当主人起身或离席时,应同 时起立示意,当与顾客初次见面或告辞时,要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举止得体,有礼有节。 ☆ 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克服各种不雅举止。不要当着顾客的面,擤鼻涕、掏耳朵、剔牙齿、修指甲、打哈欠、咳嗽、打喷嚏,实在 忍不住,要用手拍捂住口鼻,面朝一旁,尽量不要发出在场,不要 乱丢果皮纸屑等。这虽然是一些细节,但它们组合起来构成顾客对 你的总印象。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人前化妆是男士们最讨厌的女性习惯。关 于这一点,惯例放宽了。女性在餐馆就餐后,让人见到补口红,轻 轻补粉,谁也不再大惊小怪。不过,也只能就这么一点,不能太过分。需要梳头,磨指甲,涂口红和化妆时,或者用毛刷涂口红时, 请到化妆室,或盥洗室进行。在人前修容,是女性使男性最气恼的 一个习惯。同样,在人前整理头发,衣服,照镜子等行为应该尽量 节制。

中西餐礼仪的异同

中西餐礼仪的异同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增多,与外国人的交往也日益频繁。商务邀宴是非常具有潜力的商业工具,中西餐是其主要形式,餐饮礼仪中又有中餐礼仪和西餐礼仪的区别,中餐礼仪在中国有着很多年的发展历史,西餐礼仪随着世界经济的接轨,在中国也开始流行。两种不同饮食文化相互冲突碰撞,东方与西方进餐的习惯多有不同,特别是正式的西餐宴会规矩颇多。如果对此一无所知,难免赔笑大方。那么西餐礼仪和中餐礼仪到底有什么样的差异?下面就谈谈中餐礼仪和西餐礼仪的异同。 关键词: 餐桌礼仪中西方差异 前言 中西两家因为深受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和各种社会背景的影响,从而导致两种不同文化的产生,餐桌礼仪文化业因此应运而生,餐桌礼仪文化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每种民族都在饮食中自觉不自觉的透露着自己深刻的文化背景。本文着重论述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文化上的异同,剖析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和渊源。 中餐礼仪和西餐礼仪的差异,虽然有很多细节上的不同,但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上菜的顺序和摆放差异 大部分中餐上菜时大都按照汤、主菜、主食、餐酒或水果的顺序,而西餐则大都按照开胃菜、色拉、汤、水果、餐酒、主食、甜点和咖啡的顺序上菜。中餐在上菜时会一次性将所有的菜肴上完,同时摆放在餐桌上,而西餐则是用完一道菜再上另外一道菜。 (二)餐具差异 中餐的餐具一般都比较简单,多以杯、盘、碗、碟、筷、匙等为主,而西餐的餐具则是五花八门,享用不同的菜肴也会使用不同的刀叉,餐具用法讲究颇多,即使是喝酒的玻璃杯,也要同所喝的酒相对应。 (三)入座座次差异 中餐用餐时的座次大都是按照长幼尊卑来定,“尚东为尊”或“面朝大门为尊”,而西餐用餐时,面对门的且离门最远的那个座位是女主人的,与女主人相对的是男主人的座位。女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第一主宾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边的座位是第二主宾席,一般是主宾的夫人。 (四)着装要求差异 除非在正式场合,中餐对于就餐者的着装要求并不高,穿着都比较随便,而西餐对于就餐者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在高档的西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并且要打领带,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无论是男士还是女士都不可穿休闲服到高档西餐厅用餐。

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对比

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对比 中西方在社交礼仪上的差异无外乎见面的称呼、打招呼、交谈、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上门做客、款待用餐、习俗与禁忌等几个方面。只要在交往过程中稍加注意各国不同的文化背景与风俗习惯,掌握社交活动中的常见礼仪并不难。 1、称呼 西方人的称呼往往很笼统,往往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称呼。西方国家称呼男的为先生,女的为小姐、女士等,而这些词语比如先生,在我国传统称谓里面是教师的意思。建国后,我们称呼别人时通常在姓名前加上“同志”一词。 2、打招呼 打招呼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平常的事情,但是这么司空见惯的小事也能反映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人碰面了往往会相互问一声“吃了吗.”“上哪去.”“今天怎么不去上班呀.”但是如果拿中国的这一套去跟西方人打招呼,对方一定会感觉很奇怪,甚至会产生误解。原因就在于这些话对于西方人来说都是期待对方给予答复的真正问题,而不是打招呼语或问候语。 西方人见面打招呼通常只需要简单的“hi”“hello”“goodmorning(afternoon)”等就可以了。值得注意的是,

西方人对于初次见面打招呼是用Howdoyoudo.而不说Howareyou.如果再路上遇到了熟人,可以谈论天气、交通等,不谈及私人的事情。 3、交谈 中西方人们在交谈方面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人们在社交场合通常会谈到婚姻、家庭、孩子、经济收入等问题,而西方人往往忌讳谈及这些话题。这些话题在我们看来是拉近彼此关系的家常话,但是对于西方人来讲则被认为是探秘别人的隐私问题。 二是中国人由于受传统礼仪文化影响,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面对别人的赞美通常会比较谦虚,会说“过奖”“哪里”之类的。而西方人面对赞美会欣然的接受并表示感谢。 4、社交活动 中国传统以“男主外、女主内”为准则,也就是在古代,女子一般不出席一些公众场合。而西方则没有这样的规定,女士跟男士一样可以平等出入各种社交场合。特别是西方人见面打招呼有吻手礼、贴面礼等。这在传统中国是万万不能的,男女授受不亲是中国传统女子自小接受的思想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女性逐渐从男权主义中解放出来,现代社交场合女性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在社交礼仪上也要跟上国际的步伐才行,而女性社交礼仪相关的培训课程成为备受青睐的项目。

浅析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 3100701 成武 由于中西方社交礼仪上存在着差异,中西方人士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常常会发生误会和冲突,其根本原因则是文化环境的差异形成的认知差异。主要分析了中西方礼仪在称谓称呼、见面交往礼节、宴客方面、禁忌与习俗、公务场合等的差异,归纳出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各自特点,同时揭示了形成中西方礼仪差异性的社会环境和价值观等因素。 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中国式礼仪之邦,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华夏文明,在世界上影响深远。著名国学家钱穆先生就曾经说过,“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礼”。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文化。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古语有云: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西方社会则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当在近200多年,随着西方国家的崛起,西方主导着世界。现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西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

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 但是由于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不同,各国人民在进行礼尚交往时的习惯也有不少差异。尤其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常常能听到一些由于礼仪文化之间的差异而闹出的笑话。例如中国近代史上,李鸿章曾应俾斯麦之邀前往赴宴,由于不懂西餐礼仪,把一碗吃水果后洗手的水喝了。当时俾斯麦为了不使李鸿章丢丑,他也将洗手水一饮而尽,见此情景,其他文武百只能奉陪。中国人历来以谦虚为美德,而美国人对中国人“水平不高,能力有限”的自谦并不以然,相反地他会认为你缺乏自信相,不知有多少留学生在美国因为“谦虚”而推掉了饭碗。因此,了解中西方礼尚往来之间的习惯差异是很有必要的。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中,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 从不同的方面看中西方礼节的具体差异。 1、在称谓和称呼方面,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同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例如西方人称呼男的为称呼先生,称呼女的为女士或者小姐。而“先生”一词在我国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我们在建国后熟人称呼经常在其姓名后面加上“同志”一词,比如,在当今生活中,随着改革开放,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敬口语。 在见面交往礼节方面,中国人通常是见面喜欢点点头,握握手或行拱手礼,或者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觉得欠身似乎显得自卑.在

世界通用社交礼仪常识文档

2020 世界通用社交礼仪常识文档 Document Writing

世界通用社交礼仪常识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 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 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 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世界社交礼仪常识推荐一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以往作为西方传统饮品的葡萄酒,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我们该如何欣赏和享用它,如何不在餐桌上出洋相,成了社会认得必修课程,因为饮酒如今已经被公认为社交礼仪中关键的一个环节。 如何拿杯子 大家知道啤酒杯和纸杯是不能用来装葡萄酒的,要不然这会跟用纸杯饮上好的咖啡一样无趣了。葡萄酒是要应高脚杯来配。当然装中国烈性白酒的小杯就太小了,还不够喝一口的呢!拿杯子的时候,如果采用拿白兰地的手势,那就有冒充行家的嫌疑了。手的温度不同于酒温,手温会影响到葡萄酒的风味,只有拿酒杯柄和杯托才不会影响酒的温度。这才是正确的持杯手势。 如何在餐厅享受服务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点酒经验,建议请服务生为你点的菜配酒。点好酒,服务生会倒一点酒让买单的客人来试。记得千万不要象

我在餐厅见到的一位先生一样,他竟说:“怎么不给主客倒?给我倒也不倒满了?没礼貌!”一下子将服务生僵在那里了,做对了还挨训,又不敢当客人得罪这位客人,只有背后笑他土。 中国人讲究“酒满心诚”。而葡萄酒倒满了就无法摇晃酒杯使酒里的香气挥发出来了。闻不到香气如同盲眼看美人,花了钱却没有充分享受它,太可惜了。所以内行的做法就是酒占杯子的三分之一最好,,当然品尝过后(如在吃饭的时候),倒入二分之一、三分之二杯的葡萄酒也是可以的。 避免野蛮干杯 只要拿起高脚杯就会使人变得高雅起来。碰杯是很有必要的,葡萄酒是五官都能享受到的妙品,眼睛可以欣赏它迷人的颜色,鼻子可以闻到它的芬芳,嘴可以享受它的美味,碰杯时悦耳的声音则是给耳朵享用的。 自古就有的野蛮干杯,从皇帝赐酒臣子不得不喝演化成中国人饮酒的霸气,从对下级、对朋友、对生意伙伴,到“是朋友就干杯,够义气就干杯,想做成生意就干杯“!当年的武松喝十二碗酒打死了老虎,而如今好干杯的酒民先打倒的是自己的胃。 葡萄酒的佐餐性和高雅情调对我们逐渐远离干杯习惯也许会有促进作用。特别是些好酒,它们是有灵性和生命的,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干杯,没有细细品味,实在是糟蹋了它的美貌和内秀。真正美好的酒不单是它的广告、酒标、酒瓶所包装的外在美,更主要的是酒本身以及它的故事、产地的风土人情和酿酒师的心血所蕴含的内在美。

浅谈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 【摘要】由于中西方社交礼仪上存在着差异,中西方人士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常常会发生误会和冲突,其根本原因则是文化环境的差异形成的认知差异。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西方礼仪在称谓称呼、见面交往礼节、宴客方面、禁忌与习俗、公务场合等的差异,归纳出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各自特点,同时揭示了形成中西方礼仪差异性的社会环境和价值观等因素。 【关键词】社交礼仪中西方差异各自特点表现和成因 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华夏文明,在世界上影响深远。著名国学家钱穆先生就曾经说过,“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礼”。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文化。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古语有云: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西方社会则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当在近200多年,随着西方国家的崛起,西方主导着世界。现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西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 但是由于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不同,各国人民在进行礼尚交往时的习惯也有不少差异。尤其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常常能听到一些由于礼仪文化之间的差异而闹出的笑话。例如中国近代史上,李鸿章曾应俾斯麦之邀前往赴宴,由于不懂西餐礼仪,把一碗吃水果后洗手的水喝了。当时俾斯麦为了不使李鸿章丢丑,他也将洗手水一饮而尽,见此情景,其他文武百官只能奉陪。中国人历来以谦虚为美德,而美国人对中国人“水平不高,能力有限”的自谦并不以为然,相反地他会认为你缺乏自信,不知有多少留学生在美国因为“谦虚”而推掉了饭碗。因此,了解中西方礼尚交往之间的习惯差异是很有必要的。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中,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 (一)从不同的方面看中西方礼节的具体差异。 一、在称谓和称呼方面,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通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例如西方人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为女士或者小姐。而“先生”一词在我国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我们在建国后熟人称呼经常在其姓名后面加上“同志”一词,比如,开会的时候,某某领导讲话,“向XX同志学习”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就不必细说了。但是,在当今生活中,随着改革开放,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 二、在见面交往礼节方面,中国人通常是见面喜欢点点头,握握手或行拱手礼,或者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觉得欠身似乎显得自卑。在西方,特别在欧美国家,拥抱礼却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和吻手礼也是常见的西方见面礼。握手礼来源于西方人类半野蛮半文明时期。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作为见面和告辞的“握手”礼节,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在我国,握手礼不但在见面和告辞时使用,而且还作为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因此是社交中

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差异 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古语有云: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西方社会则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当在近200多年,随着西方国家的崛起,西方主导着世界。现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西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从不同的方面看中西方礼节的具体差异: 一、在称谓和称呼方面,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通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例如西方人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为女士或者小姐。而“先生”一词在我国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我们在建国后熟人称呼经常在其姓名后面加上“同志”一词,比如,开会的时候,某某领导讲话,“向XX同志学习”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就不必细说了。但是,在当今生活中,随着改革开放,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 二、在见面交往礼节方面,中国人通常是见面喜欢点点头,握握手或行拱手礼,或者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觉得欠身似乎显得自卑。在西方,特别在欧美国家,拥抱礼却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和吻手礼也是常见的西方见面礼。握手礼来源于西方人类半野蛮半文明时期。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

日常商务礼仪常识文档

2020 日常商务礼仪常识文档Document Writing

日常商务礼仪常识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 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 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 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在商务活动中,为了体现相互尊重,需要通过一些行为准则去约束人们在商务活动中的方方面面,这其中包括仪表礼仪,言谈举止,书信来往,电话沟通等技巧,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日常商务礼仪常识吧。 商务礼仪用于商务场,涉外场合和第一次见面。它以庄重、保守为主。不同于社交礼仪以展示个人魅力为主。它的基本原则是“尊重为本、行为规范和善于表达”。(尊重为本:不迟到、不打断对方讲话、不在客人面前吸烟以及场合上“不过分表现自我,给每一个人平等的展示机会等等;行为规范:符合礼仪要求;善于表达:即便不懂商务礼仪,但通过语言表达,能让对方感觉到对对方的尊重)。 一、接待客人请吃饭 1、选择酒店遵循“吃环境、吃特色、吃文化“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客人,选择不同的酒店。 2、选择酒店要注意附近的交通状况,最好不选择在单行线

及不便于停车的地方,如果选择了,应事先通知对方。 3、在门前迎接客人时若主人与客人地位相仿,主人可不走下台阶,若是长辈或领导需要降阶相迎。 4、左手迎宾:引导客人进入房间时,领导或长辈走在右前方;右手送客:送客时领导或长辈走在左前方。 5、介绍客人时,熟悉双方的人要主动担当介绍人。在介绍过程中,客人,长辈,上级及女士有优先知情权,他们被后介绍。 6、伴随客人或长辈来到电梯门前时,如有人开电梯则客人先行,如无人开电梯则接待者先行,并按电梯按钮。乘电梯时禁止吸烟。 7、排座次时主人坐在对着门的位置,右手边为第一主宾,左手边为第二主宾,第一主宾右手边为第三,第二主宾左手边为第四宾,依次排座。 8、点菜时主人不可放弃权力,不问客人客人吃什么,要问客人吃什么。 9、敬酒不劝酒,请菜不夹菜。 10、吃自助餐时,遵守少量多次的原则,不要给客人带菜,更不许剩菜。 11、注意沾酱菜的吃法,不可咬一口后接着蘸酱。 12、通常欧美国家的人不吃动物内脏,不吃宠物。 13、此外吃饭时不谈让人产生不良联想的话题。可以谈艺术、建筑、电影、历史、文学、时事、音乐等等。 二、乘车(双排座轿车)

中西礼仪差异论文

浅谈中西方礼仪差异 摘要: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华夏文明,在世界上影响深远。但在近200多年,随着西方国家的崛起,西方主导着世界,现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跨国交际日益增多,因中西方礼仪有着较大的差异,在交际中有可能会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而产生各种问题,怎样才能尽量避免这些中外交际的隔阂呢?我们就得学习、解读中西方不同的礼仪,才能顺利地进行中外交流。中西方礼仪的差异归根结底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西方礼仪的差异表现与交际语言不同、交往的方式不同、餐桌礼仪的不同与服装礼仪的不同。 关键词:中西方差异礼仪文化交际语言服装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由于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不同,各国的礼仪也有不少差异。特别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因为不了解这些差异而引起的误会和笑话并不少见。近代有一则比较有名的故事,就是因为不熟知中西文化的差异而闹出了笑话。李鸿章曾应俾斯麦之邀前往赴宴,由于不懂西餐礼仪,把一碗吃水果后洗手的水喝了。当时俾斯麦不了解中国的虚实,为了不使李鸿章丢丑,他也将洗手水一饮而尽,见此情景,其

他文武百官只能忍笑奉陪。由此可见,了解中西礼仪差异是很有必要的。往大处来说,一个国家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中,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将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交往。从小处来讲,一个人了解对方的礼仪民间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容易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 一.礼仪差异的原因——文化差异 1.中西方礼仪差异的背景 西方的历史只有短短200年,而它的人民是从各个地方移民而来的,众多不同民族和种族都融合在一起。他们信奉的誓言是:“只要我们能够梦想的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这是西方精神,是在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它短短200年的历史,创造了人类史上的灿烂文明,它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这就是西方的魅力。造成中西方礼仪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环境的不同,使得各国的人民有着完全不同的道德标准体系和价值观。 2.中西方观念的差异 东方文化崇尚集体和团体精神,人们的倚赖性较强。而西方文化崇尚独立和个性自由。比如,中国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品是至关重要的,而这种人品是建立在关心国家,热爱集体,家庭和睦,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之上。如果只考虑个人的利益,你的人品则大大的折扣。而在西方人们法制观念较强。在此前提下,他们崇尚个人自

各国社交礼仪常识

各国社交礼仪常识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礼仪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下面跟着一起来看看各国社交礼仪常识! 美国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具有下述四个主要特点: 第一、随和友善,容易接近。 第二、热情开朗,不拘小节。 第三、城府不深,喜欢幽默。 第四、自尊心强,好胜心重。 * 的基本国情是地广人稀。特殊的环境对 * 人的待人接物有一定影响。一般而言,在交际应酬中, * 人最大的特点是既讲究礼貌,又无拘无束。 * 国民的主体是由英法两国移民的后裔所构成的。一般而言,英裔 * 人大多信奉 * ,讲英语。性格上相对保守内向一些。而法裔 * 人则大都信奉天主教,讲法语,性格上显得较为开朗奔放。与 * 人打交道要了解对方情况,然后再有所区别的加以对待。 与英国人和德国人相比,法国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现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点: u 爱好社交,善于交际。 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交活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u 诙谐幽默天性浪漫。

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善于雄辩高谈阔论,好开玩笑,讨厌不爱讲话的人,对愁眉苦脸者难以接受。受传统文化 * ,法国人不仅爱冒险,而且喜欢浪漫的经历。 u 渴求自由,纪律较差。 在世界上法国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自由、平等、博爱”不仅被法国宪法定为本国的国家箴言,而且在国徽上明文写出。他们虽然讲究法制,但是一般纪律较差,不大喜欢集体行动,与法国人打交道,约会必须事先约定,并且准时赴约,但是也要对他们可能的姗姗来迟事先有所准备。 u 自尊心强,偏爱“国货”。 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在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 u 骑士风度,尊重妇女。 在人际交往中法国人所采取的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 德国人在待人接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往往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一,纪律严明,法制观念极强。 第二,讲究信誉,重视时间观念。 第三,极端自尊,非常尊重传统。

浅谈中西文化商务礼仪差异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学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中西商务礼仪差异对外交的影响 学生姓名郑钺 学号120301091017 专业会计学 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祝铭 2015年 11 月 03日

浅谈中西商务礼仪差异对外交的影响 摘要 商务礼仪是在长期商务活动中人们不断积累而形成的一种惯用形式和行为准则。它在商务合作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不同国家间文化传统的差异,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商务礼仪文化也是既有其国际性,又有其民族性。不同的文化传统必然会导致不同的商务礼仪,商务活动中,要实现更加有效的交际,就必须了解中西商务礼仪的差异。 本论文本文将从文化层面上,着重从价值观、时间观、饮食观、语言习惯及非语言习惯等方面对中西商务礼仪的差异做出系统的分析。分析以儒家道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和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在商务文化上存在的差异,研究产生中西商务文化礼仪差异的原因以及在中西在商务文化交流的异同。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减少或消除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会、摩擦和冲突,对有效地从事国际商务活动、提高国家外交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西方、商务文化、礼仪,差异、外交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研究的背景材料 (1) 1.2提出的问题 (2) 1.3写作的目的与意义 (2) 第二章文献研究与评述 (3) 2.1国外的相关理论 (3) 2.2国内的相关理论 (3) 2.3评述 (4) 第三章研究方法与设计 (5) 3.1研究方法 (5) 3.1.1文献研究法 (5) 3.1.2调查问卷法。 (5) 3.1.3设计问题 (6) 调查问卷 (7) 文献综述 (12)

国外礼仪常识

国外礼仪常识 派对上老谈专业很俗气 参加派对,如果你想聊天,可以找左右的人说说话,但绝不可多谈属于自己专业的事。我们中国人有个通病,除了聊些类似“天气好不好”与“吃饱了没有”等无意义的话题之外,就只会为自己的商品做宣传,一开口就是经济问题,乃至国际贸易的收支等等。但是这种行径,在欧美人眼光,是很俗气的。他们有被强迫推销的感觉,同时也会认为你是个没有深度的人。交谈在人际关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多多充实自己各方面的见闻是必须的,否则三句话不离本行,就太乏味了。 指自己时要指鼻头 如果你要说:“我这个人……”,而要指自己的话,你的手指头应指着鼻子,而不可指到别的地方去。这和中国人的习惯大致相同,但是也有些中国人讲自己时,指着额头或胸部。指着胸部并不犯什么过错,但很难令外国人了解,而且可能会迷惑一阵子。 招手时手掌心须向着自己 要招呼距离稍远之人,不是要大声喊一下,就是招招手示意,而东方人一向的习惯是手掌向人摆动招手,这在欧美各国看来是不礼貌的。在美国或欧洲,如果摆出东方人惯有的招手手势,会被误以为是“再见”。如果手势再稍微变化一下,就含有嘲笑的意味。东方人的许多手势与欧美人不尽相同,故也易于引起误会,要招手叫人时,应该手掌向上,并且向着自己的一边,轻轻地变

屈食指和中指,不必拼命做很多次,只要让对方看到就行。各国常有不同的动作,表示不同的意义,所以到国外时不得不注意。 弄脏了桌子时的礼貌 一个人在精通并熟练欧式的礼貌之余,也难免会不小心掉了刀子、叉子,甚至盘子,或者打翻了羹汤,遇到这种情形,千万不要惊慌失措,不必向任何在座的客人道歉,也不要自己去收拾残局。餐桌上礼仪的最高原则是“如同王侯贵族般地行动”。所以,任何事都不要自己去做,即使膝盖上的餐巾落地下,也要让服务生捡起,并且尽量不要让别的客人知道才算是礼貌。无论主人或别的客人,遇到这种情形时,也都要视若无睹。但是,到普通家庭赴宴时,有时没有服务生,就要自己动手去收拾,如果不小心碰倒了桌上的饮料,就先暂时把餐巾铺在弄湿的地方上,把它吸干净,在女主人站起来帮你之前,适当地处理好。要是不小心弄破了盘子,派对的第二天就得赔偿,并且附上一封道歉的信和一束花,叫别人送去也可以,自己带去顺便道歉也可以。 既然有人请,就不要客气 有一位中国人携家带眷去拜访德国家庭,此时德国人端出家常便菜来,说了一声:“请。”中国人回答说:“怎么好意思打扰呢?你们用吧,等你们吃饱了饭我们再谈!”如果这种情形发生在中国,主人岂会罢休,一次请不动,还要请第二次,要是见你仍无动静,非把你架到餐桌边去不可。可是德国情形却不一样,当德国人听到推辞的话,就不再请第二次了,而自顾自的吃起来。如果这时你真的还没吃过饭,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话必须说清楚,客气是没有用的。

中西社交礼仪的差异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中西社交礼仪的差异 作者:张燕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外语系,广州,增城511370 刊名: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AOWUDA MONGOLIAN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09,30(6) 参考文献(5条) 1.王元玲;#李瑾英语学习与东西方交际文化的差异 1997(04) 2.黄艳丽中西方文化差异与社交礼仪[期刊论文]-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 1989 4.陈安萍The function social etiquette among people[期刊论文]-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 5.Dorothea Johnson The Little Book of Etiquette Proto-col School of Washington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吴爱宁中西礼仪文化差异探析[期刊论文]-理论导刊2007(8) 2.张爱苗.ZHANG Ai-miao浅析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期刊论文]-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8,21(2) 3.黄艳丽.HUANG Yan-li中西方文化差异与社交礼仪[期刊论文]-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 4.程远芳浅谈中西方礼仪文化[期刊论文]-黑龙江史志2008(16) 5.张双江中西礼仪文化在日常交际方面的差异及启示[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8(31) 6.张瑞芳中西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际[期刊论文]-文教资料2008(24) 7.林逸.Lin yi英语学习中的中西礼仪差异[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8(23) 8.李晓军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与融合[期刊论文]-内江科技2007,28(3) 9.陈欣传统礼仪与中英文化差异[期刊论文]-江西社会科学2005(12)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b4519585.html,/Periodical_zwdmzszxb200906051.aspx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及分析

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礼节文明规范,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中西方文化在称谓与称呼、见面、宴客、女士优先等五个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礼仪形态。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差异是中西礼仪差异的文化根源。用“和而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中西礼仪文化差异,承认和尊重差异,探寻礼仪文化的互通性,有助于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对他文化的适应力,从而提高交际效率。[关键词]中西礼仪;文化差异;价值观念 一、中西礼仪文化差异 “礼仪”是社会文明化的产物,是一种人为建构的用来在社会交往中规定人们言谈举止等行为的交际规范。只要人类存在交往和交际活动,人类就需要通过礼仪来表达他们彼此的情感和尊重。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王曾说过,“礼节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中国自古以来号称礼仪之邦,热情好客,以礼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此也形成了丰厚的礼仪文化,剔除其中不合时宜的封建糟粕,结合时代变化发展的实际,丰富发展其文明进步的内容,依然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我国进入WTO之后,与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交往日益频繁。如果不了解西方的礼仪风俗和传统习惯,就有可能会引起误会,导致交际无法进行。有些我们并不介意的言辞、举止,在外宾看来也许是失礼、冒犯或无礼,从而形成人际沟通与交往的障碍。为了保证对外交往和接待服务工作顺利进行,避免唐突和失礼,很有必要了解和熟悉各国礼仪习惯和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客人,体现出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礼仪之邦的风范。礼仪带有明显的民族特点,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人们言辞中、抬手举足之间往往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性。文化不同,社会交际规范也千差万别。中西礼仪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称谓与称呼、宴客、中西禁忌习俗及女士优先礼仪等五个方面: 1、文化称谓与称呼礼仪的差异。英汉两种文化在这个问题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在汉语文化中,称谓是分析性的,而在英语文化中,称谓是模糊笼统的。一个英语词cousin,aunt及un-cle可以对应八个不同的汉语称谓。在称呼问题上,汉文化一向认为小的、年轻的必须尊敬老的、年长的。我们常说老张、李老、老先生、老太太、老人家、张大嫂、李大妈等,都是表示尊敬的称呼。而在英语文化中,除正式场合称先生、太太、小姐之外,相识的人之间无论年龄大小,皆可直呼其名,并认为是一种关系亲密的表示,即使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这样称呼,并没有唐突或不礼貌的感觉,这与中国的礼节习惯完全相反。中国孩子要是对父母、祖父母,学生对老师直呼其名,那一定会被认为是十分无礼。在西方,“老”是虚弱、老朽、不中用的代名词,称别人为“老”则是一种轻视无礼的表现。 2、见面礼仪的差异。中国人见面握手时身体微微前倾为礼,特别是与上级或贵宾握手时,要恭敬地微欠上身表示尊敬,而西方国家认为这一动作显得过于卑贱。中国人往往喜欢用双手相握或右手紧握,左手抓住或拍打对方的肩或背,甚至搂着别人的脖子表示态度热情和尊重对方,英语国家的人对此深感厌恶,认

基本社交礼仪常识大全

基本社交礼仪常识大全 人际关系的好坏是决定人生成败的重要因素。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基本社交礼仪常识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礼仪用语:礼貌用语的“四有四避” 在交际中,人们使用礼貌用语通常要做到“四有四避”,即有分寸、有礼节、有教养、有学识,要避隐私、避浅薄、避粗鄙、避忌讳。 “四有”:第一是有分寸。这是语言得体、有礼貌的首要问题。要做到语言有分寸,必须配合以非语言要素,要在背景知识方面知己知彼,要明确交际的目的,要选择好交际的体式,同时,要注意如何用言辞行动去恰当表现。当然,分寸也包括具体的言辞的分寸。 第二是有礼节。语言的礼节就是寒暄。有五个最常见的礼节语言的惯用形式,它表达了人们交际中的问候、致谢、致歉、告别、回敬这五种礼貌。问候是“您好”,告别是“再见”,致谢是“谢谢”,致歉是“对不起”。回敬是对致谢、致歉的回答,如“没关系”、“不要紧”、“不碍事”之类。

第三是有教养。说话有分寸、讲礼节,内容富于学识,词语雅致,是言语有教养的表现。尊重和谅解别人,是有教养的人的重要表现。尊重别人符合道德和法规的私生活、衣着、摆设、爱好,在别人的确有了缺点时委婉而善意地指出。谅解别人就是在别人不讲礼貌时要视情况加以处理。 第四是有学识。在高度文明的社会里,必然十分重视知识,十分尊重人才。富有学识的人将会受到社会和他人的敬重,而无知无识、不学无术的浅鄙的人将会受到社会和他人的鄙视。 “四避”:第一是避隐私。隐私就是不可公开或不必公开的某些情况,有些是缺陷,有些是秘密。在高度文明的社会中,隐私除少数必须知道的有关人员应当知道外,不必让一般人员知道。因此,在言语交际中避谈避问隐私,是有礼貌的重要方面。欧美人一般不询问对方的年龄、职业、婚姻、收入之类,否则会被认为是十分不礼貌的。 第二是避浅薄。浅薄,是指不懂装懂,“教诲别人”或讲外行话,或者言不及义,言不及知识,只知柴米油盐,鸡猪猫狗,张长李短,男婚女嫁。言辞单调,词汇贫乏,语句不通,白字常吐。如果浅薄者相遇,还不觉浅薄,但有教养、有知识的人听他们谈话,则无疑感到不快。社会、自然是知识的海洋,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做万能博士或百事通。我们应当学有专攻又知识渊博,但

中西方礼仪文化有哪些差异

中西方礼仪文化有哪些差异 一、餐饮礼仪的差异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 的礼仪。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 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 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二、交际语言的差异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 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 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 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 天天气不错啊!” 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 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 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 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 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 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

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 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比如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 你早日康复”等等。 三、服饰礼仪的差异 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 场合要穿礼服套装。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西方国家,尤 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在我们今日中国,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但无论是借鉴西方的礼仪,或者是我们是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难的是我们也能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有对 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我们借鉴西方礼仪,不仅仅是要 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当借鉴其内在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 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们的感染力。民族的复兴不仅是 实力的复兴,更是一种文化的复兴。只有别人也认同我们的文化, 才能真正使我们的礼仪行于世界。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礼仪缺乏的社会,往往是不成熟的社会。而一个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相矛 盾的社会,往往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 从礼仪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 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 而礼仪文化无疑是这种统一的“先行军”,只有认清中西礼仪文化 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的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 仪文化体系,达到和谐社会的理想。

中西方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1)知识讲解

中西方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1)

中西方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 异 (商务英语专业082班,孙静) 摘要:汉语与英语中有大量的日常对话,由于地域文化、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历史典故的不同,日常交际中也呈现出诸多文化差异。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密切。但是,由于缺乏对西方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在中国人与西方人交际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交际障碍和误解,本文主要就日常交际中容易引起误会的中文化差异进行分析和比较。 There are quite a lot of daily dialogues both in Chinese and English, however,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of background, history, custom, religion and history story’s culture, there exists lots of culture differences in daily conversation. With the coming of globalization of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is becoming closer. Yet, due to the lack of culture background of western countries, there exists some barriers and misunderstandings during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eople. And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cul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which are more likely causing misunderstandings.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日常交际;差异

【商务礼仪】中西宴请礼仪差异对比

中西宴请礼仪差异对比 中西饮食内容的差异 西方人在饮食上多是肉类和乳制品,如牛肉、鸡肉、猪肉、羊肉、鱼以及牛奶、奶油、奶酪等,蔬菜和水果等则作为辅食或配料。而中国自古以农业文明占主导地位,在饮食内容上,以粮食作物为主,辅之以蔬菜和少量肉类,植物类菜品在饮食结构中占着主导地位.据植物学家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蔬菜有600多种,比西方多6倍。 中西餐具的差异 由于中国长期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喜欢和平与安定的生活,反对侵略,而且喜欢使用热腾腾的食物,由此中国人采用聚餐制,所以只能使用筷子导热慢的餐具,而且使用筷子温文尔雅,极少出现一些不雅动作,对待食物是相当温柔。相反,西方国家由于受狩猎文化的影响,喜欢争强好胜和乐于冒险,喜欢实用肉类,所以必须使用刀叉等比较锋利的餐具。 中西座次安排的差异 传统的中式正式宴会采用圆桌,因为中餐的上菜方式,圆桌可以更好的照顾到每个人夹到菜。座次方面,一般主人会坐在正对门的地方,为的是看到客人及时作出迎接的准备。通常最重要的客人会安排到主人的左手边,第二重要的客人则被安排到主人的右手边,以此类推。相反,在西方因为菜品不是很多样,多采用长桌,而且每人面前是同一份菜式。在座次方面,通常男女主人会分别落座在长桌的两头,男主人在正对大门或是包房入口的一头,女主人则在背对门的那头。男主人的右手边第一个位子为女性第一主宾客,而左手边为第一个位子为男性第二主宾客;女主人右手边的第一个位子为男性第一主宾客,左

手第一个位子为女性第二主宾客,以此类推,男女穿插而坐,可以保证就餐时对面一定是异性,左右两边也是异性。 中西出席时间的差异 在参加宴会时,由于中西方文化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中西方人在出席时间上的差异也表现得较为突出。在中国宴会中,时间的多样化模式使客人更倾向于“迟到”,往往在规定时间的半小时之后到达。对于这种“迟到”现象主客双方都习以为常,并不将之视为对主人邀请的一种轻视或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而在西方国家中,各种活动都会按照预定的时间的时间开始,宴会要求参会者准时到达,否则将被视为没有礼貌,是对主人以及其他客人的极大不尊重。 中西进餐礼仪的差异 中餐的进餐礼仪体现一个“让”“和合”的精神。由于在中国人们喜欢坐在一起进餐,共同夹一个盘子里的菜,所以当宴会开始时,所有的人都会等待主人,只有当主人请大家用嘴时,才表示宴会开始,即客随主便。而主人一般先给主宾夹菜,请其先用。当有新菜上来,请主人、主宾和年长者先用以示尊敬。主人还要招待好客人,时不时要给客人夹菜,询问客人的需要还要劝酒劝菜,一定要使客人吃好喝好。 西餐进餐礼仪传达的是一种“美”的精神。西方人们习惯各点各的菜,即使是大家吃同一道菜,人们也会使用公共餐具把菜盛到自己碗中实用。在饭店聚餐时候人们认为是公共场合,所以整个进餐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交谈要轻言细语,不高声喧哗。而且在宴会上不但要衣着整齐,往往还要求穿礼服,并要求坐姿要端庄。其次,进餐时不能发出不悦耳的声音。 总之,研究中西饮食文化中宴会礼仪的差异,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西方的宴会饮食特点,同时也总结我们自己的宴会饮食特征,以取他人之长,补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