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种猪育种原理及选种方法

传统的种猪育种原理及选种方法
传统的种猪育种原理及选种方法

种猪育种原理及选种方法

猪育种过程实际上是挑选一些优秀的个体,使之成为下一代的繁殖种畜,从而达到改良猪群的目的。从广义上讲,有两种选择方法即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自然选择适用于所有的生物,这是一种导致生物自然进化而产生改变的过程,适应环境能力差的个体会被自然淘汰。而人工选择则是育种者采用的一种选择方法,人为地决定将某些性状优良的个体留作繁殖种畜,而将另一些个体予以淘汰。其目的是增加群体中有利等位基因的频率,从而增进畜群的遗传潜力。从养猪业的历史发展来看,自然选择的过程是十分缓慢的,其变化也不一定适合人们的需要,因此猪种的改良主要通过人工选择,以促使猪群尽快向高产高效优质的方向发生遗传转变。

猪的总体选育目标是使养殖业取得最大经济收益,适应社会、人类的不断改变的需求,并且必需满足社会和环境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育种原理

1.确定育种目标

目标的着眼点是经济效益最大值。AT=ΣAiWi.,式中的AT为综合育种值,Ai为性状i的育种值,Wi为性状i的经济加权值。对于数量性状的育种,需考虑两个问题,一是目标性状的育种值,二是目标性状的经济加权值。

2.利用加性遗传效应

基因的传递过程中,加性效应是相对稳定的。加性效应值就是性状的育种值。这就要通过选择来获得加性效应的遗传进展。为此需要3个基本条件:

(1)性状有变异。群体内变异幅度越大,获得的选择反应也越大。

(2)变异是可以遗传的。有些变异是环境因素造成的,选择不会产生作用。相反,表型值变异中加性遗传效应所占比例越大,即遗传力越高,选择反应也就越大。

(3)变异是可以度量的。选择须建立在准确度量的基础上,有些性状如胴体性状,只能通过相关性状间接选择。

3.利用非加性遗传效应

非加性效应包括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显性效应是相同座位不同等位基因间的效应,上位效应是不同座位问的基因的互作效应。非加性效应对于遗传力低的性状如繁殖性状具有重要影响。获得非加性遗传效应的方法就是杂交。

4.性状的平衡

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表型和遗传相关,因此要保持性状的合理平衡,注意克服性状间的拮抗作用和自然选择的干扰。如瘦肉率与肉质问存在负遗传相关,有拮抗作用:生长速度快的猪种产仔数少可以认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选择方法

现代的高性能良种猪是长期选择的结果,种猪的性能只是通过不断选择才能巩固和提高。猪的选择方法有多种如单性状选择,多性状性状,相关性状选择,综合指数选择,另外还有表型选择,基因型选择,标记选择等,主要取决于所用的技术和所选性状的多少。不过,无论采用哪种选择法,关键是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尽可能充分利用所有信息,最准确地鉴别出优秀个体,实现最大的遗传改进量。

(1)单性状选择

单性状选择即在在选择方案中只选择一个性状如只选择日增重。除了个体本身表型值外,最主要的信息来源就是个体所在家系的遗传基础,即家系均值。因此,单性状的选择方法就是建立在个体表型值和家系均值上。

1 、个体选择

这种方法也称为大群选择(Mass Selection) ,根据个体本身性能测定结果进行选择。这种方法适用于中高度遗传力的性状,如选择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或瘦肉率(活体背膘厚) 。

个体选择方法简单易行,测定群体可以较大,可加大选择强度以及缩短世代间隔。但其缺点是信息来源较少,准确度较低,对低遗传力的性状以及需屠宰测定的性状无用。

2 、家系选择

根据家系均值进行选择,选择和淘汰均以家系为单位进行。家系是指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这种方法适用于遗传力低的性状,并且要求家系大,由共同环境造成的家系间差异或家系内相关小。对产仔数的选择常用此法,有较好的选择效果。

与家系选择有关的是同胞选择。二者的区别在于,家系选择的依据是包括被选择个体本身成绩在内的家系均值,而同胞选择则完全依据同胞的成绩(即不包括被选个体的家系均值) 。实质上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家系含量上,当家系含量很大时,选择效果基本一致。对于产仔数这一限性性状,公猪用同胞选择,母猪用家系选择。通常,同胞选择还用于对肥育性状和胴体组成性状的选择(同胞测定) 。

3 、家系内选择

根据个体表型值和家系均值的偏差(家系内离差) 进行选择。这种方法适用于遗传力低的性状,选择准确性要高于其他方法。该方法要求根据性状的遗传特性和家系信息来源制定

合并选择指数。其基本公式是:

式中I 为合并选择指数,Px 为个体x 的表型值,Pf 为家系均值,n 为家系含量,r 为同胞相关(全同胞为0.5 ,半同胞为0.25) ,t 为家系成员间的表型相关。

合并选择还可综合亲本方面的遗传信息,制定一个包括亲本本身及所在家系、个体本身及其所在家系成绩在内的合并选择指数,用指数值来代表个体来估计育种值。

4 、后裔测定

根据个体全部后裔的表型均值进行选择, 主要用于公猪的评定和选择。理论上,后裔测定是评定种猪遗传素质最准确的方法,准确度要优于个体或同胞选择。但实际应用上最大的缺点是世代间隔太长。一般公猪是8 月龄开始配种,若要等到其后代的性能测定完成时,公猪已1.5 岁了,若再需要公猪女儿的产仔记录,只有当公猪 2.5 岁以上才能定论。所以,遗传进展等于甚至低于同胞选择。另外,后裔测定需要建立相当规模的测定站,投资大。因此,在考虑育种规划时,是否采用后裔测定必须要进行全面分析。目前,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只采用后裔测定,即使是丹麦也已采用后裔测定、个体性能测定和现场测定相结合的测定制度。

(2)多性状选择

1 、顺序选择法

即每次只选择一个性状,直到该性状获得改良,然后再选择第二、第三个性状,依次轮流。也可返回再选择第一个、第二个等性状,直到每个性状都达到育种目标为止。这种方法对某一性状来说,改良速度比较快,但要改良多个性状,则需花很长时间,更重要的是不能考虑到性状间的相关,容易造成顾此失彼。因此,这种选择法在猪育种中极少应用。

2、独立淘汰法

这种选择法是对各个被选性状规定一个淘汰标准,被选个体只要其中一项指标未达到标准就被淘汰。如我们选择猪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背膘厚三个性状,确定这三个性状的最低淘汰水平分别为750g、2.6和1.6cm,那么任何一头猪三个性状中只要有一个性状达不到上述标准,就必须予以淘汰。这种方法常常会把某些性状上表现十分优异,而个别性状上表现不足的种猪淘汰掉;而且,同时选择的性状越多,中选的个体就越少。例如,在性状间无

相关的情况下,同时选择距平均数一个标准差以上的三个性状,中选的比例就只有:16 %×16 %×16 %=0.41%

由此可见,可能入选的比例太低。如果降低淘汰标准,则选留下来的往往是各性状表现一般水平的种猪。因此这种方法很少用于重要经济性状的选择,而主要用于淘汰遗传上有缺陷的,或结实度较差的个体。

3 、综合指数选择法

从全世界的养猪育种来看,综合指数选择法的应用最为普遍。该方法是根据个体多个性状的育种值信息合并成一个综合指数,以该指数代表个体总的遗传性能,也称为综合育种值,将其作为选择的依据。综合选择指数是Hazel(1943) 提出来的,它以使育种群的经济价值达到最大的改进为目标。综合指数是根据性状的遗传力、性状间的遗传相关、表型相关以及各性状的经济加权值来制定的,所以,这种指数又称为“ 经济选择指数” 。这种方法比较全面地考虑了各种遗传和环境因素,同时考虑到育种效益问题,因此能较全面地反映一头种猪的种用价值。综合指数有的相当简单,只包括两个性状和个体本身的性能测定信息;也有的相当复杂,包括大量的性状及其许多亲属的信息。实践表明,在多性状选择时,指数选择法优于其它方法。不过,应该指明的是,随着选择性状的增多,每一性状的遗传进展将放慢。

总的来看,指数选择法从理论上比较科学,选择效果也较好,但实际应用时,不一定能达到理论上的期望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1) 因为选育群体往往不够大,遗传参数估计存在偏差;(2) 各目标性状的经济加权值很难准确确定;(3) 选育群中的近交程度较高;

(4) 选择性状与目标性状不一致( 如目标性状为瘦肉率,而选择性状则是背膘厚或眼肌面积) 。

4、基因和标记辅助选择

经典的选择方法大都是根据猪的表型测量值,再通过统计方法估计个体的育种值来评估个体间的优劣程度,这种方法对于许多经济性状的选择是有效的,但尚不能达到遗传上十分准确的地步。伴随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猪的遗传图谱研究和基因鉴别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在猪的38 条染色体上初步确定了1800 多个可能的基因和遗传标志位点,其中包含250 基因(Rothschild1998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RFLP) 和卫星微随体方法绘出了低分辨率的物理和遗传图谱,图谱中的基因和标志数已达600 个。生物技术的进步对传统的选择方法提出了挑战,即可以根据猪的表型也可根据基因型进行选择。尽管猪的主要经济性状是由数量性状位点(QTL) 控制,但在有些情况下,相对较少的基因数可以有较大的效应,我们将在性状控制中起主导作用的单个基因称为主效基因(Major

Genes) 。迄今,已发现了一些经济上重要的数量性状主效基因(表3-3-5 )。如影响肉质性状的氟烷基因、影响产仔数性状的雌激素受体基因(ESR) 、影响生长性状的生长激素基因等。主效基因的寻找和发现有助于加速选育进度。

三、种猪选择标准

1 、种公猪的选择

外形鉴定:要求头和颈较轻细,占身体的比例小,胸宽深,背宽平或稍弓起,体躯要长,腹部平直,后躯和臀部发达,肌肉丰满,骨骼粗壮,四肢有力,体质强健,符合本品种的特征。

繁殖机能:要求生殖器官的发育正常,有缺陷的公猪要淘汰;对公猪精液的品质进行检查,精液质量优良;性欲良好,配种能力强。

生长肥育与胴体性能:要求生长快,一般瘦肉型公猪在20-90kg 阶段的平均日增重要求700g以上;耗料省,每千克增重的耗料量在3.0kg以下;背膘薄,90kg体重测量时,肩部、胸腰结合处及腰荐结合处三点平均膘厚2.0cm 以下。背膘是衡量瘦肉率高低的一个间接指标,背膘越薄,瘦肉率越高。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背膘厚三个主要性状的选择标准因品种不同而异,但至少应达到本品种的标准。我们也可用这三个性状构成一个选择指数,根据指数值的高低进行选择。

2 、种母猪的选择

外形鉴定:外貌与毛色符合本品种要求。乳房和乳头是母猪的重要特征表现,除要求具有该品种所应有的奶头数外,还要求乳头排列整齐,有一定间距,分布均匀,无瞎、瘪乳头。外生殖器正常,四肢强健,体躯有一定深度。

繁殖性能:后备种猪在6-8月龄时配种,要求发情明显,易受孕。淘汰那些发情迟缓、久配不孕或有繁殖障碍的母猪。当母猪有繁殖成绩后,要重点选留那些产仔数高、泌乳力强(可用21日龄全窝仔猪重来衡量) 、母性好、仔猪育成多的种母猪。根据实际情形,淘汰繁殖性能表现不良的母猪。

生长肥育性能:可参照公猪的方法,但指标要求可适当降低,可以不测饲料转化率,只测生长速度和膘厚。

四、准确选种的措施

1 、目标明确,制定选择方案时,不仅要有总体选育目标,而且还有具体可操作的指标,既兼顾全面,又突出重点。事前,选择方案要慎重考虑,确定后不宜随意变动。

2 、根据实际情况如猪场的规模、饲养管理条件等选用合适的选择方法,尽量做到简

单易行,如在一般中、小场里宜采用个体选择法。

3 、选育时应建立相配套的详细的档案记录材料,准确适时地将测量记录登记在表格上,尽量减少重抄的次数,以免抄写时的错误。记录的信息要全面,包括个体本身以及各亲属的数据,有性能测定、外形评定以及疾病方面的数据。

4 、测定的所有条件要一致,避免不良因素造成的误差。测定猪必须采用同群同龄比较法,在相同的季节、时间和地点进行,饲养管理必须一致,以便真正比较出个体间的遗传差异,提高选种的准确度。对选育测定所需的方法、工具、量具以及测定人员最好保持恒定,测定人员要熟悉操作规范,测量器具要经常检查是否精确可靠,减少测量上的误差。如果条件不一致,则应对资料作出校正。

5 、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猪的育种是一项长期选择提高的过程,每一世代的改良是比较缓慢的,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产生显著的改变。

五、提高选择效果的途径

为了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加快遗传改良速度,猪选择时应当考虑以下途径。

1 、缩小环境方差、提高遗传力

从广义上讲,遗传力是总的遗传变异与总的表型变异之间的比值。但实际上并非所有的遗传变异均能遗传给下一代,因为总的遗传变异可判分为加性效应( 由许多基因共同作用造成的) 、显性效应( 由相同位点上等位基因间相互造成的) 以及基因上位效应( 由不同位点上基因相互作用造成的) 等。只有加性效应造成的遗传变异才能传递给下一代。因此,育种上的性状遗传力一般采用狭义遗传力,即加性效应造成的遗传变异与总的表型变异的比值。

猪群群体中某一性状中由基因加性效应造成的遗传方差是基本固定的,但环境方差却是可变的。缩小环境方差,能使总的表型变异幅度降低,从而提高遗传力。

选择反应的大小取决于遗传力的高低和选择差的大小。当选择差一定时,缩小环境方差以提高遗传力,这是提高选择反应的有效措施之一。缩小环境方差可采取以下方法:

(1) 实施同期同龄对比,力求使每个个体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定。为此要做到:同批供选猪的出生日期尽量相近,缩短每个配种季节的配种持续期;采用自由采食,因为尽管限饲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在我国目前情况下,限食的量难以准确掌握;被测公猪单栏饲养,这样可以避免公猪个体间的干扰。研究表明,能提高日增重和背膘厚(活体) 等性状的遗传力;实行60 日龄转群后5 ~7 天进入测定,这对公猪尤为重要;尽量减少性能度量上的系统和随机误差。

(2) 对未能实行同期同龄比较的猪群,须对性状的度量值进行校正,使其处于同一个可比的基础上,然后在代入选择指数。校正可采用计算最小二乘均值的方法,也可采用简单的性状比值。所谓性状比值就是某个个体的性状值与该个体同期、同龄、同性别、同出生胎次群体均值之比。另外,还可用个体的性状值减去同期、同龄、同性别该性状的群体均值进行校正。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性状观察值的线性模型,对季节、年龄、胎次、圈舍等固定效应进行校正,可对遗传效应进行准确的评估。使用性状比值简单方便,但忽视了性状间可能存在的基因型与环境间的互作效应。

2 、加大选择差

在遗传力已定的情况下,一个猪群能达到最大选择反应取决于选择差或选择强度,提高选择差或性状强度的措施:

(1) 扩大育种群的规模,增加测定猪的数量,以保证有足够的选择强度。特别是在选择繁殖性状时,母猪群的规模一定要大。

(2) 降低留种比率。在育种规模一定的情况下,为了降低留种率以提高选择差,在选种时应采取以下措施:仔猪断奶阶段多留,增加性能测定头数,尤其是小公猪的头数。这是因为公猪更新的数量远比母猪少,公猪的选择强度大大高于母猪,选择公猪取得的遗传进展也高的多。应用人工授精技术能显著降低公猪的留种比率,提高选择差。

(3) 同时选择的性状不能太多,性状越多,每个性状的选择差越小。如以选择单一性状的选择反应为1 的话,那么同时选择n 个性状的选择反应为。在一般猪场的选育计划中,应突出重点性状,不宜同时选择太多。

3 、增加猪群的变异程度

选择依赖于群体的大小以及变异程度。如果群体虽大,而个体间的变异小,也很难增大选择差;反之群体变异程度越大,选择差越大,选择反应就会越大。为此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 组建的育种基础群应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组建基础群时不仅要选择全面符合要求的个体,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选择那些在某一方面有卓越表现的个体,以丰富育种素材,增加群体变异程度,另外要求基础群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要远。

(2) 适时导入外血,增加新的遗传变异。当选育进展到一定程度后,群内的遗传变异会逐渐减少,选择差会越来越小。此时就需要导入外血或采取合成育种的方法以提高群体的变异程度。

4 、缩短世代间隔

缩短世代间隔,就会加快每年的遗传进展。对于猪来说,选择性成熟前可度量的生产性状如日增重、饲料转换率、背膘厚时,能达到的最小世代间隔约为一年。因此,以这些为主选目标,可采取一年一个世代的更替。即使在选择繁殖性能时,也不必要让母猪超过第3 胎,这样,世代间隔控制在15-18 月之内。

5 、早期选种

早期选择不仅能降低饲养成本,而且能缩短世代间隔,是提高选择效果的重要途径。猪的有些性状可以进行早期评定,如日增重测定,现行的做法是从25kg 左右体重开始,一直到90-100kg 左右结束,测定所需时间较长。其实也可以到75kg 左右结束,因为试验表明,这两个时期的日增重存在很高的遗传相关,相关系数在0.9 以上。选择瘦肉率性状不必屠宰,可用背膘厚、眼肌面积( 或厚度) 来估测活体瘦肉率。应用一些与生产性状相关的生理生化方面指标如酶指标、血清蛋白指标、激素指标等能达到早期选择作用。目前猪的遗传标志研究进展很快,遗传标志可作为早期选择的依据。

6 、实行随机交配方式

猪群的交配有两种方式,一是选配,一是随机交配。随机交配是指公母猪之间的配对不加人为的控制,是自由组合的,这种交配方式对一个有限群体的改良效果一般比选配好,可使群体内的个体间有均等的交配机会,使各优良性状和基因具有各种组合的机会,有利于优良性状的集中和表现,利于选择提高。

7 、减少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

猪的性能表现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与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一种环境条件下表现好的猪到另一种环境条件下不一定也表现好。在选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点是,一群种猪从这一环境转移到另一环境时,每头种猪的表型值是否都按一样的比例增减;或是有的增,有的减。如是前一种情况,对选择不会产生影响,因为这一环境下选出的优秀的猪,到另一环境相对也是优秀者,尽管表型值有所变化。但事实上不一定如此,往往在优厚条件下选出的卓越个体,到了较差条件下反而不如原条件下较差的个体。这说明这一些基因型适合于这一种环境,而另一基因型适合于另一种环境,这就是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

因此,种猪选择测定时所处的环境条件应尽可能接近商品生产场的条件,以减少其环境差异,这样才能选育出适合未来生产条件的种猪。另一方面要明确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性质,为不同商品生产环境所需要的理想基因型设计优化育种方案,选育具有特色的系群,使基因资源多样化,以适应多变的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

六、注重外形以及质量性状的选择

在猪的选育工作中,除了考虑重要经济性状的选择提高外,有时还需考虑猪的体型外貌、体格结构的健全性、毛色以及和遗传缺陷等。

在猪的育种工作中,选择必须以性能测定为主,外形评定为辅,两者有机结合,才能选出生产性能既高,体型外貌又好的优良种猪,满足现代化高生产力的要求。

七、选择群体和规模

选择要有一定规模基础群。基础群的遗传潜力是选择成败的关键,因为它决定遗传改良的起点。通过遗传选择来改良生产性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基础群的遗传潜力越高,则改良效果越好。在选择过程中,通过其它群体引入遗传性优秀的个体,有可能提高遗传改良的进度,这种方法称为“ 导入” 。因此育种者应时常注意评定其它群体中各个体的遗传性能。

要达到理想的选择指标和进度,必需建立足够大的选育群。选育群的最佳规模主要取决于所选择的性状。一般而言,选择低遗传力的性状如繁殖性状(排卵数、产仔数、断奶重等)比高遗传力的性状如生长和胴体性状所需的选育群规模要大得多,这样才能保证取得有效的选择进展。从猪育种的长期实践来观察,选择生长和胴体性状时,50 ~100 头左右的母猪群体规模即能取得较高的选择进度。相反,选择繁殖性状时,需要几百乃至上千头母猪的群体方能取得较理想的结果。事实上,影响选择进展的不光是群体本身的规模,而且还有个体测定的数量、选留比例等,因此育种场要提供充足的测定设施,允许尽可能多的个体进行性能测定。

建立选育群时需考虑的另一个因素是公母比例,选育群中的公猪比例远高于商品猪群,一般的公母比例为1:5 ~10 。决定恰当的公母比例主要看两方面的情况:留种公猪少,选择差会更高,选择进展会加快。但同时选育群中的近交程度就会快速增加,导致生产性能的降低,特别是影响猪的繁殖性能。故选育方案中必须控制近交增量ΔF,根据育种实践,猪选育群的近交增量每世代以不超过2%为宜。

知道了公母猪的大致比例以及允许的每代近交增量,我们就能估计出基础群需要最低的公猪数,估计公式如下:

式中:S 为最低需要的公猪数,n是公、母比例中的母猪数,ΔF 是允许的每代近交增量。例如,建立一个基础群,计划的公母比例为 1 :5 ,即n=5 ;允许的近交增量为1.5 %,即ΔF =0.015 ,则最低需要公猪数为:

即该选育基础群有10 头公猪和50 头母猪即可。

种猪育种方案

恒利源种猪有限公司育种方案 遗传育种工作是公司生产经营的重要工作之一,公司各部门都要树立为育种工作服务的观念。种猪选育是遗传育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公司选种工作有序进行,特制订下列种猪选育方案。 一、种猪选种方案的有关说明 1、目的:为了规范曾祖代、祖代和父母代种猪的选种程 序与选种标准;加强各猪场的选留标准工作,使选留的后代产生最大的生产和经济效益,特制订本方案。 2、适用范围:荣昌恒利源原种猪场。 3、人员分工:恒利源公司育种部门管理负责本方案的拟 定以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与指导。猪场场长带领本场员工严格执行方案,若执行过程中产生疑问或遇到困难时,须及时向集团公司养殖事业部咨询。 4、选留程序: 猪的性状是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显现的,因此要求按“周上产节律”安排工作,对各阶段进行严格选留,以求适时选择生产性能高的种猪。 5、记录管理: 所有记录由育种录入员存档管理,并将收集的数据核对无误后在1周内录入计算机保存。负责向公司引种客户提供详细准确的原种档案,将一些与育种相关的数据录入

Headsman软件。 6、去势: 曾祖代、祖代猪场,每次选种不合格的公猪及时去势。父母代猪场对所有公猪一律进 行去势处理。 7、罚责 凡违反以上相关管理规定,使其情节轻重,处以100—500元罚款,由育种部门管理监督执行。 二、种猪测定选育原则 (1)、严格测定、准确评估、强度选择: (2)、育种值和表观性状相结合; (3)、父、母品系分开选择 (4)、与国内顶尖猪场交换血缘,加强合作,进行联合育种,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联络 (5) 与全国著名高牧和科研院所合作进行肉质选育,选育符合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品系。 三、种猪测定选育流程 (1)、第一阶段选留与淘汰(初生初选,含:LP5选择) A、对1—3日龄初生仔猪进行初选,合格种猪编耳号,(窝号+个体号)+场别+年号+品种字母(15位)有中国剪耳法和美国剪耳法二种。 B、初生重小于0.9千克的仔猪和畸形应计入总产仔活仔数

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育种的方法和应用 生物育种是一门很复杂的技术,针对不同的生物应采用不同的育种方式,要对各种育种方式进行比较,选择简易、可操作的方式。同一种育种方式应用于不同的生物也会有不尽相同的育种过程,所以我们无论在生产实践中还是有关习题训练中都应灵活应用。 一、几种育种的方法的比较 在高中阶段所介绍的育种方法主要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组织培养育种)、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育种)、植物激素育种等。 1、杂交育种 (1)原理:基因重组。 (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不同个体间杂交产生后代,然后连续自交,筛选所需纯合子) (3)发生时期: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四分体时期, (4)优点:使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体,具有预见性。’ (5)缺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才能选育出需要的优良性状。 (6)举例:矮茎抗锈病小麦等。 2、诱变育种 (1)原理:基因突变。 (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1射线等)、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生物因素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 (3)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的时候)。 (4)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围广。 (5)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具有盲目性。 (6)举例:青霉素高产菌株、太空椒、高产小麦、“彩色小麦”等。 3、多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变异。 (2)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3)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 (4)缺点:结实率低,发育延迟。 (5)举例: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4、单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变异。 (2)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用秋水仙素等诱导剂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3)优点: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4)缺点:技术相当复杂,需与杂交育种结合,其中的花药离体培养过程需要组织培养技术手段的支持,多限于植物。 (5)举例:“京花一号”小麦。 5、细胞工程育种 (1)方式: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细胞核移植 (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膜的流动性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3)方法: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愈伤组织→根、芽→植物体去掉细胞壁

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

全国畜牧兽医总站文件 牧站(种)[2000]60号 关于印发《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我国目前种猪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组织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种猪联合育种工作势在必行。而统一的种猪遗传评估是联合育种工作的基础。为此,我站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全国有关种猪遗传育种专家制定了《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试行)》,该方案经过三年多广泛征求国内外有关专家的意见,几经讨论修改,已基本成熟,现印发你们试行。 附件: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试行) 二000年五月三十一日

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 (试行) 一、目的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得当和科技投入不断提高,使我国养猪业得到了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猪肉生产第一大国。猪肉是我国人民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在肉食品消费中占67%左右。猪肉生产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养猪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和广大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逐步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养猪业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可逆转",即人口增长的不可逆转;耕地减少的不可逆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的不可逆转。国家农业发展纲要提出,到2010年肉类产量达到7000万吨(其中猪肉占70%左右)。要在我国人均粮食产量不可能有明显增加,即精饲料资源不充足的条件下,达到这一目标十分艰巨。出路只有一条,即大幅度提高畜牧生产的科技水平,向科技要效率,向科技要产量。 在影响养猪业生产效率的诸多因素中,猪种的遗传素质起主导作用,只有充分利用现有的猪种资源,培育出具有高生产性能的品种、品系或种群,才能在同样饲养条件和投入下,获得养猪生产最大的产出和效益。因此,猪品种的遗传改良非常重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猪的育种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为养猪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总体上看,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主要表现在:育种技术水平低、良种繁育体系不够完善、种猪质量不高和良种率低等。目前所普遍应用的传统和常规育种技术历史上曾对我国猪的遗传改良起了重要作用,但若再继续下去,要实现21世纪初养猪业的飞跃,将十分困难。为了增强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力开展猪育种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很有必要。 对我国养猪行业调查表明,我国的外种猪场大多数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育种

种猪育种方案.doc

种猪育种方案 2009年8月

目录 第一章、育种目标 第二章、核心群组建的遗传基础 第三章、种猪育种计划 第四章、种猪性能测定 第五章、遗传进展评估 第六章、育种进度安排 第七章、环境保护 附件 一、养猪管理软件开发方案 二、种猪性状测定技术规程 三、种猪数据测定记录标准 四、种猪遗传测定评估模型 五、人工授精技术标准 六、种猪质量测定管理章程

下载:Feed mix 反刍营养百分百饲料软件(奶牛、肉牛、肉 羊等饲料计算) https://www.360docs.net/doc/db612834.html,/netdisk/download.php?id=304f6054c43f1652c93b6c2b2e3c9430f5 下载:Genetic Algorithm饲料软件(计算符合·最佳氨基 酸比例模型配方) https://www.360docs.net/doc/db612834.html,/netdisk/download.php?id=8923bdc24c531b3594a39ab66415d83016 qq:1400072515 种猪育种方案 第一章种猪育种目标 优质猪肉的确定一是凭消费者的口感判断猪肉好吃,好吃的猪肉是口感细嫩多汁,鲜香味浓。我国的地方猪种具有这种特点,其不足之处是生长慢,耗料多,成本高,经济效益低。我国新培育的猪种其猪肉具有上述特点。但口感有众口难调、各有所好的不足之处。二是根据多数学者意见总结,影响猪肉风味的主要因素是猪肉单位面积内肌纤维的根数与直径、大理石纹状(雪花肉)和肌肉脂肪含量(好吃的主要条件)。外种猪单位面积中肌纤维根数少、肌纤维粗,大理石纹状少,其中结缔组织比例大,脂肪比例小,肌内含脂肪量低,长白与大白都在2%以下,口感风味当然不佳。我国地方猪种肌内脂肪含量在3.7%~5.42%,新培育的猪种均达到3.6%~4.6%,其瘦肉率达到57%以上。 以丹麦优质种猪作为育种核心基础群,种猪性能测定和选择方法等方面采用世界先进育种技术手段,建立1800头GGP基础母猪、9200头GP基础母猪、年出栏父母代种猪100,000头的育种基地,每年保持5?—10?遗传进展。在保持一定的背膘厚和生长速度前提下,以提高瘦肉组织的生长效率、提高繁殖性能、改良肉质,提高抗逆性、产品的一致性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为育种目标,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宝种猪育种体系。 根据国内外育种现状和中宝种猪生产实际,确定中宝种猪育种目标是在保持一定的背膘厚和生长率基础之上重点提高: (1)生长肥育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主选日增重);

育种方法和原理

诱变育种 (1)原理:基因突变 (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 (3)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 (4)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围广。 (5)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具有盲目性。 (6)举例:青霉素高产菌株、太空椒、高产小麦、“彩色小麦”等 (1)原理:基因重组 (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不同个体间杂交产生后代,然后连续自交,筛选所需纯合子) (3)发生时期: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四分体时期 (4)优点:使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体,具有预见性。 (5)缺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才能选育出需要的优良性状。 (6)举例:矮茎抗锈病小麦等 (1)原理:染色体变异 (2)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 (4)缺点:结实率低,发育延迟。 (5)举例: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1)原理:染色体变异 (2)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3)优点: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4)缺点:技术相当复杂,需与杂交育种结合,其中的花药离体培养过程需要组织培养技术手段的支持,多限于植物。 (5)举例:“京花一号”小麦

几种常用的育种方法比较

几种常用的育种方法比较(总结整理) 一、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原理:基因突变 方法:辐射诱变,激光、化学物质诱变,太空(辐射、失重)诱发变异→选择育成新品种 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过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变异范围广。 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 二、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是指利用具有不同基因组成的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进行杂交,获得所需要的表现型类型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方法:杂交→自交→选优 优点:能根据人的预见把位于两个生物体上的优良性状集于一身。 缺点:时间长,需及时发现优良性状。 三、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单倍体植株,再诱导其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纯系植株的育种方法。(主要是考虑到结合中学课本,经查阅相关资料无误。)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优点是可大大缩短育种时间。 原理:染色体变异,组织培养 方法:选择亲本→有性杂交→F1产生的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可育纯合子→选择所需要的类型。 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缺点:技术较复杂,需与杂交育种结合,多限于植物。 四、多倍体育种: 原理: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加倍) 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缺点:只适于植物,结实率低。 五、细胞工程育种: 细胞工程育种是指用细胞融合的方法获得杂种细胞,利用细胞的全能性,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培育杂种植株的方法。 原理:细胞的全能性 方法:(1)植物:去细胞壁→细胞融合→组织培养 (2)动物克隆:核移植→胚胎移植 优点:能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有目的地培育优良品种。动物体细胞克隆,可用于保存濒危物种、保持优良品种、挽救濒危动物、利用克隆动物相同的基因背景进行生物医学研究等。

高中生物的几种育种方式

高中生物的几种育种方式 1 杂交育种 1.1 原理 以杂交方法培育优良品种或者利用杂种优势成为杂交育种。 1.2 方法 在杂交育种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品种间杂交(两个或多个品种间的杂交),其次是远缘杂交(种间以上 的杂交)。在杂交育种时,应采用基因纯合体作亲本,正确识别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区别。对杂种来说,表 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却不一定相同。纯合体不再分离,而杂合体后代继续出现分离。掌握了这个原理, 就能有效的指导育种工作。 1.3 优点 杂交可以使生物的遗传物质从一个群体转移到另一群体,是增加生物变异性的一个重要方法。不同类型 亲本的杂交可以获得性状的重新组合,杂交后代中可能出现优良性状的组合,甚至出现超亲代的优良性状。 1.4 缺点 也可能出现双亲的劣势性状组合,或者双亲所没有的劣势性状。另外时间长,需及时发现优良性状。 1.5 应用 从20世纪40年代起,世界各国共同发起了一场名为“绿色革命”的农业增产运动,大大提高了粮食产 量。而这一成就斐然、声势浩大的运动就是科学家通过杂交育种的育种方式,培育出了许多高产而且品质 优良的农作物而取得成功的。 小麦高茎D(易倒伏)、抗锈病T的纯种与矮茎d(抗倒伏)易染锈病t的纯种杂交,培育出矮茎、 抗锈病的品种。【小麦的抗病性状,多由显性基因控制,为获得稳定的抗病类型,必须连续自交选择。】 DDTT X ddtt ↓ DdTt ↓ D_T_ D_tt ddT_ ddtt 由于后代中矮茎、抗锈病的小麦品种的基因型为ddT_,不一定是纯合子,所以应将其连续自交,增大 纯合子的概率,达到育种的目的。 2 诱变育种 2.1 原理 指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异,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人们某种要求的单株,进 而培育成新的品种或种质的育种方法。 2.2 诱因 诱发突变的物理因素主要指某些射线,如x射线、B射线、Y射线和中子流等;化学诱变剂主要指某些烷化剂,碱基类似物,抗生素等化学药物。 2.3 优点 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过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变异范围广。 2.4 缺点 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 2.5 应用 物理诱变方法应用于植物始于1928年。L.J.斯德勒首先证实了X射线对玉米和大麦有诱变育种。1930年和1924年H.尼尔逊.爱尔和 D.托伦纳分别用辐射诱变技术获得了有真实价值的大麦突变体和烟草突变 体。化学诱变剂在植物上德应用一般认为始于1943年,当时 F.约克斯用马来糖(脲烷)诱发了月见草、 百合和风铃草的染色体畸变。 理化因素的诱导作用,使得植物细胞的突变率比平时高出千百倍,有些变异是其它手段难以得到的。 当然,所产生的变异绝大多数不能遗传,所以,辐射后的早代一般不急于选择。 我国的诱变育种同样成绩斐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诱变育种的品种数一直占到同期育种品种的1 0%左右。如水稻品种原丰早,小麦品种山农幅63,还有玉米的鲁原单4号、大豆的铁丰18、棉花的鲁棉1号等都是通过诱变育成的。 2.6 实例 太空椒正是用曾经遨游过太空的青椒种子培育而成的。与普通椒相比,太空椒的果实个大、肉厚、口感 好,维生素C的含量高,在大田生产中产量比普通青椒高25~30%。

种猪企业育种工作计划

猪育种公司育种工作计划 一、育种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养猪生产正在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高型过渡,特别是近年来,福建已由生猪缺口转为调出省份,因此,生猪品质的改良及种猪生产性能的提高已成为消费者及养猪业者的首要追求目标。 种猪选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遗传素质的好坏虽是种猪质量高低的基础。在满足猪只营养需求、规范猪群饲养管理、保障猪场生物安全的前提下,应用现代育种技术和先进的测定评估方法,缩短选育周期,加快选育进展,培育体型外貌好、生产性能高、猪群整齐、遗传稳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良种猪,是种猪生产企业的首要任务。 根据福建省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特点,在福建省生猪现代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牵头,制定出统一的种猪场内性能测定、遗传评估、选留的计划和技术规程,统一场内测定的设施、性状、程序、工具与方法,统一遗传评估软件,统一建立种猪育种与管理信息系统;讨论实施资源共享办法;共同安排专门化品系培育等,通过省内各市、县以及规模种猪场实施严格测定、系统的数据汇集、分析、准确评估、强度选择,培育出优秀的专门化品系以及配套系的种猪。 搜集福建省的种猪情况,明确长白、大白以哪个为父系、哪个母系,确定完后,我们可以进行杂交组合试验,培育配套系。例如我公司先培育专门化品系:在保持大白猪基本体型、外貌的基础上,以生产性能为改进重点,结合氟烷基因检测的选育,探索培育适应本区域条件、性能优良的大白新品系。同时,保持和改良长白与杜洛克猪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的优良性状,巩固长白猪繁殖性能好的优点,进一步加强两品种后躯腿臀比例、四肢粗壮结实性的选育,满足客户对本猪种的父系利用。 ⑴体型外貌 大约克猪:被毛全白(允许额头眉间有小暗斑);头型清秀,颈细脖长,无下垂腮肉;体型长,背腰平直,腹线具有母系猪特点,乳头数7对以上,排列整齐,前躯宽,腿臀较丰满;四肢健壮结实。 长白与杜洛克猪体型外貌均符合本品种特征,要求体长背宽、腿臀丰满、四肢粗壮结实,具有父系猪明显特点。 ⑵生产性能

高中生物常见育种方法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高中生物常见育种方法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发表时间:2015-07-07T16:56:06.733Z 来源:《素质教育》2015年7月总第181期供稿作者:胡美[导读] 杂交育种是指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育种方法。胡美云南省凤庆县第一中学675900 一、育种方法概述 生物育种是培育优良生物的生物学技术。种子是粮食生产的源头,生物育种已成为发展现代种植业的必然选择。育种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如抗逆性好、品质优良、产量高)的新品种,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1.杂交育种是指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育种方法。杂交可以使双亲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为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基因重组可以将双亲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结合于一体,或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起来,产生在各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 2.诱变育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突变,从中选择培育成动植物和微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人工诱变的方法包括物理方法(X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和化学方法(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酯、亚硝酸、秋水仙素等)。 3.单倍体育种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单倍体植株,再诱导其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纯系植株的育种方法。多倍体育种是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 4.基因工程育种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5.细胞工程育种主要是指利用花药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融合与杂交等技术进行育种的方法。植物:去细胞壁→细胞融合→组织培养;动物克隆:核移植→胚胎移植。动物体细胞克隆,可用于保存濒危物种、保持优良品种、挽救濒危动物、利用克隆动物相同的基因进行生物医学研究等。 二、常见育种方法的主要区别 三、常见育种方法之间的联系 从育种原理看:细胞工程育种运用细胞(核)的全能性,其他育种则为可遗传变异。从处理方法看: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都可用到杂交,秋水仙素在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中也可用到,而植物组织培养在单倍体育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育种中都有应用。从育种时间看:杂交育种一般年限较长,而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从育种方向看:诱变育种具有不定向性,但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定向改造生物性状。从技术难度看:单倍体育种、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育种技术相对复杂,难度比较大。 育种方法的选择要视具体的育种目标要求、材料特点、技术水平和经济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科学决策。一般作物育种可选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获得稳定遗传的显性性状个体,最简便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获得稳定遗传的隐性性状个体,最简便的方法是杂交育种;要得到新性状可选择诱变育种(如太空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若要将特殊性状组合到一起,而且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可考虑运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育种。

现代猪育种技术

现代猪育种技术

现代猪育种技术 摘要:随着遗传学理论的发展,猪的选种由表型选择发展到育种值选择,再到基因型选择(即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诊断盒),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使得性能测定的形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猪育种技术的进步直接导致了选种准确性和育种效率的提高。可以说,现代猪的育种已经不再是某一单项技术的应用,而是遗传学理论、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和育种学家实践经验的一个集合。 其中,“超级猪”生产计划的提出与实施便是现代猪育种技术应用于生产的一个示例。关键词:畜牧学;育种;综述;性能测定;基因诊断盒;超级猪中国分类号:S8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8-7033(2003)01-0041-02 1 猪主要经济性状的选择 1.l内用性状 1.1.1 生长与食欲:生长速度是猪育种中的重要性状。由于日增重遗传力高,且容易度量,因此个体选择的效果较好。同时由于日增重与耗料比之间有较高的负遗传相关,选择日增重可使两者都受益。一些研究表明,猪的食欲对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都有一定影响。食欲的下降可能会限制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的长期选择进展,低食欲还会使哺乳母猪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而影响泌乳。因此在猪的育种实践中,食欲也是一个应该予以考虑的性状。 1.1.2 瘦肉:用瘦肉率或瘦肉量表示。虽然瘦肉率是一个高遗传力性状,但因其在活体无法直接度量,因此一般是通过选择那些在活体易于度量而又与瘦肉率有较高遗传相关的性状(如活体背膘)来进行间接选择,或者是根据同胞等亲属的成绩来进行选择。 1.1.3 脂肪:猪的脂肪包括皮下脂肪、腹内脂肪、肌间脂肪和肌内脂肪,不同部位的脂肪,其脂肪酸的类型有所不同。对脂肪的选择目标是,降低皮下脂肪和腹内脂肪,保持适量的肌间和肌内脂肪以保持良好的肉质。 1.1.4 肉质与风味:猪的肉质包括pH值、肉色、系水力、嫩度、大理石纹、

各种育种方法总结

细胞工程育种

植物激素育种 (1)原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 (2)方法: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子房就可以发育成无子果实。(3)优点:由于生长素所起的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并不能导致植物的基因型的改变,所以该种变异类型是不遗传的。 (4)缺点:该种方法只适用于植物。 (5)举例:无子番茄的培育 二、育种注意事项:

1.请关注每一种育种方法中所使用原理.药品或试剂。 2.选择育种方法要视具体育种目标要求、材料特点、技术水平和经济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科学决策: 选择简易、可操作符合要求的育种方式。 3.同一种育种方式应用于不同的生物也会有不尽相同的育种过程。 4.从基因组成上看,育种目标基因型可能是: ①纯合体,便于制种、留种和推广; ②杂交种,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三、问题: 1、哪些用到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单倍体育种、基因工程、植物体细胞杂交 2、哪些育种方法需要使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 3、哪些育种方法能打破物种界限?基因工程、植物体细胞杂交 4、能产生新基因的育种方法?诱变育种 5、能产生新物种的育种方法?多倍体育种、植物体细胞杂交 6、动物一般可用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核移植 7、植物一般可用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植 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 8、微生物一般可用的育种方法?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细胞工程育种 四、比较

补充:.多倍体育种方法: 注:亲本中要用四倍体植株作为母本, 二倍体作为父本,两次使用二倍体 花粉的作用是不同的。

未来种猪育种策略.

未来种猪育种策略我国种猪育种的总体策略(更多养猪知识,请单击右侧更多养猪技术)是充分利用已有的优良种猪资源,在种猪生产和研究的优势地区建立区域性联合育种体系,积极开展分子育种与遗传评估有机结合的现代猪育种技术的应用研究,推动公司化育种体系的建立,实现种猪质量的快速、可持续遗传改良。总体战略是:建立能够长期进行瘦肉型种猪持续改良的繁育体系,实现“以种猪选育为基础,核(更多养猪知识,请单击右侧更多养猪技术)心群种猪自给、有计划地少量引种、保持国际同期种猪水平”的总体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以消化、吸收、创新和推广为主体,新种质资源引进为辅,积极创建具有自我发展潜力的国家种猪遗传评估系统和瘦肉型猪育种体系,同时重点开展了以下5个方面的研究。建立区(更多养猪知识,请单击右侧更多养猪技术)域性和国家级联合育种体系采用区域性联合育种的方式,在几个主要种猪生产地区,如北京、华南、华中、西南等地,选择有条件的技术依托单位,组织有关养猪企业共同建立联合育种体系,加快以区域性中心公猪站为纽(更多养猪知识,请单击右侧更多养猪技术)带的种猪遗传联系网的建立,选育我国自己的优质瘦肉型种猪专门化品系,利用地方资源选育高繁殖力和肉质优良的新品系。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国家级的联合育种体系。建立优质瘦肉型种猪遗传评估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标准化的种猪信息库,开发基于“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系统”3层网络体系结构的网上种猪遗传评估系统,推动大、中、小型种猪场遗传联系的建立,建立跨场间遗传联系,提高场内和跨场间遗传评估的准确性,开展区域性跨场间遗传评估、遗传参数评估、经济加权系数的研究。育中国瘦肉型猪新品系和配套系在建立国家级区域性联合育种体系基础上,开展跨场间新品系的培育与配套系选育,达到资源合理利用、优势互补的目的。实现大规模跨场间种猪配合力测定,筛选适合规模饲养、适应不同生产条件的高效杂交组合、区域性优化组合的配套系。建立优质瘦肉型种猪可持续的高效繁育体系建立以“引进种猪资源核心群→育种核心群→种猪扩繁群→种猪生产→商品肉猪生产”的种猪繁育生产体系,探索在现有种猪生产体系中,以大型养猪企业为依托的公司化育种体系,通过“技术中心+育种公司+种猪公司+种猪专业户+养猪户”的新模式,协调不同功能群生产者的利益,开展长期的种猪

高中生物第6章小专题大智慧生物育种方法的比较和选择专题专练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6章小专题大智慧生物育种方法的比较和选择专题 专练新人教版必修2 寺題专缘 1.某种植物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 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单的方法是() 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人工诱变育种 D.细胞工程育种 解析:本题要求用基因型为AAbb和aaBB(育种材料)的亲本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 品种(育种目标),并要求选择最简单的方法。显然,杂交育种既能达到目的,也最简单。 答案:B 2?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工诱变育种能够改变基因结构,且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B .可用单倍体育种法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状的水稻品种 C. 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这是由于秋水仙素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 D. 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不利,但在育种上仍有一定的价值解析:诱变育种 是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的一种育种方法,它能改变基 因结构,但有利变异较少,需要处理大量材料,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单倍体育种法不能产生新的基因,故不能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状的水稻品种。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 这是由于减数分裂时发生联会紊舌L。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有害的,甚至是致 死的,但也有少数会出现优良性状。 答案:D 3. cry基因是能编码一种毒蛋白的抗虫基因。研究人员将cry基因转入水稻的核基因 组中,构建并选育出了一株抗虫水稻。 (1)将得到的转基因水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自交,发现从第6代开始水稻的 抗虫能力逐代下降,推测昆虫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 获得了对毒蛋白的解毒能力;种植20代 后,发现田间某些杂草也获得了抗虫能力,推测■这些杂草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 获得了抗虫 基因。 (2)已知不抗倒伏(A)对抗倒伏(a)为显性,抗虫(B)对不抗虫(b)为显性。现有各代转基因水稻均不抗倒伏且水稻中的毒蛋白含量基本相同,则该水稻抗虫基因的基因型为 ________ 。现欲以该不抗倒伏抗虫水稻为一亲本,抗倒伏不抗虫水稻为另一亲本,用单倍体

(整理)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

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 (试行) (2000 年 3 月) 一、目的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得当和科技投入不断提高,使我国养猪业得到了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猪肉第一生产大国。猪肉是我国人民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在肉食品消费中占68%左右。猪肉生产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养猪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巨大的挑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可逆转”,即人口增长的不可逆转;耕地减少的不可逆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的不可逆转。国家农业发展纲要提出到2010年,肉类产量达到7000万吨(其中猪肉占70%)。要在我国人均粮食产量不可能有明显增加,即精饲料资源不充足的条件下,完成这一目标是十分艰巨的。出路只有一条,即大幅度提高畜牧生产的科技水平,向科技要效率,向科技要产量。 在影响养猪业生产效率的诸多因素中,猪种的遗传素质是起主导作用的,只有充分地利用现有的猪种资源,培育出具有优良生产性能的品种、品系或种群,才能在同样饲养条件和投入下,获得养猪生产最大的产出和效益。因此,猪品种的遗传改良显得格外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猪的育种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为养猪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猪的育种水平仍落后于发达国家,集中表现在:育种技术水平低、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种猪质量不高和良种率低等。目前的育种工作基本处在传统和常规的技术水平,这样的技术水平历史上曾对我国猪的遗传改良起了重要作用,但若再以这种传统的育种技术去实现21世纪初养猪业的飞跃,将是十分困难的。为了增加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必要大力开展关于猪育种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

高中生物思路方法规律三生物育种方法的比较和选择

思路方法规律(三) 生物育种方法的比较和选择1.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2.几种育种过程的比较 3.不同育种方法的选择 (1)育种的目的:培育具有优良.. 性状(抗逆性好、生活力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新品

种,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从基因组成上看,目标植株可能是纯合体,可防止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便于制种和推广;也有可能是杂合体,即利用杂种优势的原理,如杂交水稻的培育、玉米的制种等。 (2)不同需求的育种方法 ①若要培育隐性性状个体,可用自交或杂交,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 ②有些植物如小麦、水稻等,杂交实验较难操作,其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 ③若要快速获得纯种,用单倍体育种方法。 ④若实验植物为营养繁殖,如土豆、地瓜等,则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可,不需要培育出纯种。 ⑤若要培育原先没有的性状,可用诱变育种。 ⑥若要集中双亲优良性状,可用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或杂交育种(耗时较长,但简便易行)。 ⑦对原品系营养器官“增大”或“加强”可采应多倍体育种。 [典例赏析] [典例] A、B、C、D、E分别表示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根据图回答: (1)A图所示过程称克隆技术,新个体丙的性别决定于________亲本。 (2)在B图中,由物种P突变为物种P′,是指导蛋白质合成时,③处的氨基酸由物种P 的________改变成了________。(缬氨酸GUC;谷氨酰胺CAG;天冬氨酸GAC) (3)C图所表示的育种方法叫________,该方法最常用的做法是在①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图表示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若要在F2中选出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最简

几种常见的育种方式

几种常见的育种方式 一、杂交育种 1、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通过集中在一起,再经过和,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原理: 3、过程: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杂交→获得F1代,→F1自交或杂交获得F2→鉴别选择需要的类型 4、优缺点 (1)优点:可以把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2)缺点:育种时间比较长;仅局限于同种或亲缘关系较近的个体 5、应用:改良作物品质,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常规方法;也可用于家禽、家畜的育种。 二、诱变育种 1、概念: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 2、原理: 3、优缺点: (1)优点:可以提高变异频率,加快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变某些性状;变异范围广,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2)缺点:性大,变异少,须大量处理实验材料 4、应用:主要应用于农作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如太空椒的培育、高产青霉素菌株的选育。思考:太空椒育种的变异性状在实验前可以预测吗? 三、多倍体育种 1、原理: 2、方法:目前最常用而且有效地方法,是用处理或。 3、优缺点: (1)优点:操作简单,能较快获得所需品种。 (2)缺点:所获品种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4、应用:主要应用于农作物的育种,如三倍体无籽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四、单倍体育种 1、原理: 2、方法: 3、优缺点 (1)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技术复杂 4、应用:主要应用于农作物的育种。 思考:杂交育种能够将同种或亲缘关系较近的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于新品种,那么对于亲缘关系较远的,如抗虫棉的培育? 五、基因工程育种 1、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 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操作对象: 3、原理: 4、基本工具:、、 5、基本步骤:、、 、。 【练习】1、以下几个品种的获得所依据的变异类型分别是 ①青霉素高产菌株②杂交水稻③八倍体小黑麦④抗虫棉⑤无籽西瓜

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

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试行) 2002-11-06 根据我国目前种猪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组织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种猪联合育种工作势在必行。而统一的种猪遗传评估是联合育种工作的基础。为此,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组织全国有关种猪遗传育种专家制定了《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得当和科技投入不断提高,使我国养猪业得到了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猪肉生产第一大国。猪肉是我国人民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在肉食品消费中占67%左右。猪肉生产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养猪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和广大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逐步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养猪业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可逆转”,即人口增长的不可逆转;耕地减少的不可逆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的不可逆转。国家农业发展纲要提出,到2010年肉类产量达到7000万吨(其中猪肉占70%左右)。要在我国人均粮食产量不可能有明显增加,即精饲料资源不充足的条件下,达到这一目标十分艰巨。出路只有一条,即大幅度提高畜牧生产的科技水平,向科技要效率,向科技要产量。 在影响养猪业生产效率的诸多因素中,猪种的遗传素质起主导作用,只有充分利用现有的猪种资源,培育出具有高生产性能的品种、品系或种群,才能在同样饲养条件和投入下,获得养猪生产最大的产出和效益。因此,猪品种的遗传改良非常重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猪的育种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为养猪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总体上看,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主要表现在:育种技术水平低、良种繁育体系不够完善、种猪质量不高和良种率低等。目前所普遍应用的传统和常规育种技术历史上曾对我国猪的遗传改良起了重要作用,但若再继续下去,要实现21世纪初养猪业的飞跃,将十分困难。为了增强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力开展猪育种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很有必要。 对我国养猪行业调查表明,我国的外种猪场大多数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育种工作,但是选择方法比较落后且不统一,种猪质量参差不齐,以选育技术为中心的各项配套技术不规范等。各场为了保持种猪的质量,以满足市场的需要,每年不得不引入相当数量的种猪,特别是从国外引进种猪,这样不但要花费很多引种经费,而且还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猪群的健康问题等。为了提高我国种猪的整体质量,逐步减少引种数量,组织全国范围内的种猪遗传评估和联合育种工作势在必行。

育种方法和原理

1诱变育种 (1)原理:基因突变 (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 (3)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 (4)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围广。 (5)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具有盲目性。 (6)举例:青霉素高产菌株、太空椒、高产小麦、“彩色小麦”等 2杂交育种 (1)原理:基因重组 (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不同个体间杂交产生后代,然后连续自交,筛选所需纯合子) (3)发生时期: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四分体时期 (4)优点:使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体,具有预见性。 (5)缺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才能选育出需要的优良性状。 (6)举例:矮茎抗锈病小麦等 3多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变异 (2)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 (4)缺点:结实率低,发育延迟。 (5)举例: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4单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变异 (2)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3)优点: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4)缺点:技术相当复杂,需与杂交育种结合,其中的花药离体培养过程需要组织培养技术手段的支持,多限于植物。 (5)举例:“京花一号”小麦 5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育种) (1)原理:基因重组 (2)方法:基因操作(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3)优点:目的性强,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育种周期短。 (4)缺点:可能会引起生态危机、必须考虑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技术难度大。 (5)举例:抗病转基因植物、抗逆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延熟番茄、转基因动物(转基因鲤鱼)等 6细胞工程育种 方式: 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细胞核移植。 原理:

育种方案

育种方案 瑞金市锐华畜牧业有限公司 根据本公司的育种方案,必须对后代纯种猪进行场内性能测定、评估、选择和利用,采用的是大群测定方法,将猪群按照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相应的测定,利用比较一致的饲养管理,减少了环境差异,提高了育种分析的准确性,更贴近生产实际情况。 一、需要度量的性状 1、生长发育: 校正100公斤体重日龄、30~100公斤日增重、背标厚、眼肌面积、瘦肉率。 2、繁殖性状: 母猪胎产总仔数、胎产活仔数、校正21日龄窝重。 3、体型外貌性状: 体长、体高、胸围、管围、胸深、胸宽、腹围毛色、耳型、头型、乳头排列、外阴。 二、生长性能测定 1、体重测定 第一次测定在种猪出保育舍约30公斤左右体重时,进行称体重,又叫开始测定。使用种猪体重测定称重专用车进行测定。

第二次测定在种猪达到90~100公斤体重时,进行称重,又叫结束测定。 2、背膘厚度、眼肌面积、瘦肉率测定 与第二次体重测定同时进行,用PIGLOG105背膘测定仪器进行背膘厚度、眼肌面积、瘦肉率测定。 3、测定方法 动物瘦肉率的测定建立在两个预先决定的解剖位点测量的基础上(如下图1所示)。 A、背膘1:倒数第3~4腰椎距背中线7cm(3英寸)。 B、背膘2和肌肉厚:倒数第3~4肋骨(即10 cm/4英寸)或距背中线7 cm。 为了估测瘦肉率,要确定超声探头的正确测量位置。用手指按压动物两侧,以找到最后肋骨的位置,然后根 据这本指南找到正确的测量部位。 为了获得快速、准确的测量结果,超声探头必须与动物皮肤结合紧密,用超声胶、矿物油或植物油作为偶合剂。根据不同的品种和季节,可能需要剃掉测量部位的毛,以确保结合良好、结果准确。 背膘和肌肉的几何结构随动物的卧、立而变,使用探头时,动物保持安静、松弛的状态,测定结果比较准确。 为了保证结果的一致性,种猪场可能需要对每个测量点进行多次测量,对每个动物作三次测定。

种猪育种操作规程

浅谈猪育种操作规程 鲁春刚北京养猪育种中心 育种工作对于纯繁场而言尤为重要,一个品种如果不对其实施育种措施,它的优良基因很可能丢失,生产性能发生退化,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回顾中国育种工作,只是停留在理论及种猪性能测定方面,在育种工作的整体计划措施方面做的不够,由于对育种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及种猪市场需求偏差(50kg出售种猪),使中国育种工作难以落实到实处;育种工作大致分为几部分:1、核心群的组建和更替;2、种猪的性能测定和记录;3、后备猪的选留和补充;4、选配计划的制定和实施;5、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6、基础猪的淘汰和补充计划制定等。 一、核心群的组建和更替 核心群就是在基础群中目标性状估计育种值优于基础群平均值的优秀个体组成的小群体称为核心群。对于母系猪主要表现在高产(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对于父系猪主要表现在生长速度、背膘厚度,因不同品系其主次不同。 对于母系猪如:大白、长白主要考虑总产仔数EBV和100千克体重日龄EBV值。 对于父系猪如:皮特兰、杜洛克主要考虑100千克体重日龄EBV值、背膘EBV值和总产仔EBV值等。 核心群母猪数量 以基础群母猪数量的20%~25%即可。 每批母猪断奶后都需要对每个品系基础群猪评估一次,使用BLUP方法估计繁殖指数(包括总产仔数、校正21日龄窝重、断奶到再配种间隔),结合现场猪的情况确定核心群个体(有些原核心群猪性能优秀会继续留在核心群、有些原核心群的猪由于性能及其他原因会离开核心群转到生产群或被淘汰、还有一些原生产群的个体在这次评估中成绩突出会进入核心群),因此核心群猪的组成是动态的、可变的。为加强选育进展,一般核心群母猪使用不应超过3胎,公猪使用不应超过9个月。 二、种猪的性能测定和记录 进行纯繁的猪场必须进行种猪性能测定工作,测定的数量越多后备猪选择的强度会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