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的语文教学设计

基于新课改的语文教学设计
基于新课改的语文教学设计

基于新课改的语文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设计需要确立的观念

教育观念、教学思想虽然是无形的,但在教育教学中却能改变教育的面貌,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方式,制约着教师教育活动的方向。要改变课堂教学面貌,首先是教师的教育观念问题。很多的教师听课时比较关注该教师具体的教学方法、具体的课堂教学策略,其实更主要的是要看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观念如何?只有让新理念深深植根于我们的脑中、心中,才能创造出无穷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教师备课前要回答的四个问题:

(一)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语文教学的目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里所谓的语文素养是指:以语文能力(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二)语文学科的性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过于强调工具性,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着工具性组织、展开,强调了对字词、语法、修辞、阅读技巧、写作方法等的抽象分析,并靠“迁移”这块敲门砖,去实现一个个实用主义(如应试)的目的,机械、单调的语言文字训练,使本应鲜活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催人泪下的人物,震撼人心的场面,触发灵感的对话,引发异想的讨论,沟通现实的镜头,引人入胜的美景等等,被淡化、被埋没,学生收获的不是语文,不是整体,而是一个个关联不大的零部件。

请看《船过三峡》第二段教学片断:

师: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第一句与下面几句是什么关系?

生:这一段主要写了山峡山的奇这一特点。第一句与下面几句是总分关系。

师:第二三句里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

师: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夔门的笔直陡峭,比作刀砍剑劈,把山比作蘑菇、骆驼、仙女。

师:这样比有什么好处?

生:突出了山的笔直,形状多样。

师:同学们理解的很好,那起伏高耸,云雾缠绕是什么意思?

生:……

以上案例的教学重心就明显偏向工具性,教师的教学紧紧抓住语文文字进行讲解、分析,始终没有跳出语言文字的框框,没有从语言出发走向人文,没有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的字里行间感受、体验到山峡山的美丽神奇,学生的情感也就没有激发出来,“人文性”严重失落。

正是在这种“唯工具性”的大背景下,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弘扬人文性”的口号,倡导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于是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语文的工具性似乎成了千古罪人,许多语文教师避之不及,课堂该讲的不敢讲,该练的不该练,大兴人文之风,每篇文章都想让学生受到“超级震撼”。

请看《地球的哀号》教学片断:

师:看来地球病得实在太重了,如果你是医生,你会怎么做?

生1:把污水清理掉。

生2:在沙漠地区种上树木,进行绿化。

生3:节约用水,不随便浪费水。

……

师:那这一切谁来治?

生:人类

师:在人类以前地球是怎样的?你查阅过地球的原始资料吗?

生读收集的资料

师:据我所知地球在100-200亿年前,还是正常的,可现在——

出示课件:伤痕累累的地球

师:所以有人说:“我们人类发达了,所以地球生病了。”也有人说:“地球衰弱不是因为人类的发达。”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

学生开始辩论

生1:我同意人类发达了,地球生病了。因为汽车,排放废气,污染了地球。

生2:我不同意,因为现在发明了无轨电车,不污染环境的。

生3:可现在工厂里排放的污水把河水都弄脏了,所以我同意人类发达了,地球生病了。

……

以上教学片断,教学的重心明显地又落到了人文性上。教学流程中,学生强调了人文性而忽视了工具性,对语言的感悟、体验、探究、积累,运用没有了?这种脱离文本,舍弃语言文字,强调人文关怀,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又有什么作用?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犹如硬币的两个面,谁也离不开谁。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是工具性的“精、气、

神”之所在。离开“工具性”来谈“人文性”,有舟无水,寸步难行;同样,只有工具性,没有人文性,有水无舟,亦无法欣赏到“小小竹筏江中游,悠悠青山两岸走”的绝妙景致。所以崔峦老师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如何在“两性”之间建立支点,使其“贵”而不难,保持平衡呢?

有位教师在上《青蛙观海》一课时,把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优化学生的语言系统和促使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这三者有机结合,令人耳目一新。如课文第十自然段,内容为“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儿山泉水。不知不觉,它们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她的教学就非常巧妙:

(1)活动“蛙跳”。“小朋友,来和它们一起跳!”大家听着轻松地音乐,不停地跳起来.(近五分钟学生由最初地兴高采烈,变为后来地气喘吁吁.)老师在旁不断地鼓励着“孩子们,继续跳。看,离山顶已越来越近了……”

(2)谈感受,读好“累”字。(由于是亲身经历、体验,学生的感情与青蛙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深切感悟到了青蛙的辛苦艰难,累字独得情真意切,完全是发自内心。)(3)引导。“太辛苦了,咱们就不要爬高山了,回去吧?”(学生大声反对)教师追问“为什么呀?”在矛盾冲突中,顺势引导学生领悟品味课文的思想感情:坚持才能胜利。

(4)动情练读。抓重点词“一级以及”朗读,体会青蛙

的辛苦“用快、慢两种语速比较”歇一会儿“”喝点山泉水“让学生置身于浓郁的课文情境,感受青蛙为了看海而坚持不懈的精神。

(5)想象。青蛙还会遇到哪些情况,又会怎么做?

(6)设境练读。多媒体课件显示青蛙喝松鼠跳上山顶,学生们入境进行倒计时数数。(学生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到哪儿啦?心里怎么样?多么高兴啊!来,让我们一起开心地宣布――(齐读)最后一句。请在这个教学板块中,教师从语言入手,,直指人文内容(知识和精神),把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统一起来。通过活动体验,想象说话,朗读感悟等训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动,使学生地情感与作者地情感产生共鸣,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同时也是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阅读活动,使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三)学生是怎样学习语文的,教师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1、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重视感悟、积累、运用,在大量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实现人文熏陶。

2、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语言交际设计有利的情景和氛围,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导语:“请你选择最喜欢的一段或一句来读读”“请你用最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这篇课文”等等。这些流行用语充斥着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教学异彩纷呈,高潮迭起,极具观赏性,显出一派“喜人”的景象。但静下来细细品味反复思考一下,我们的课堂,所谓的自主学习是真正的自主呢,还是随意的自流?

前不久听了一节三年级的古诗《梅花》,该教师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在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之后,教师就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自主学习,自己来理解和感悟古诗。(1)读一读:学习古人的样子,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唱一唱:给这首师配上你喜欢的曲子,唱一唱。(3)说一说:用自己的语言把古诗所描绘的意境说出来和王安石比高低。(4)画一画:用你的画笔把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展示给大家。学生明确了学习要求后,教师就把白纸发了下去,让选择画画的同学把画画在白纸上。当时学生一看老师在发纸,都很兴奋,都抢着要纸。连原来不准备画画的同学也拿了纸画了起来。学生画画的兴趣确实很高很浓。但我发现许多学生根本就没有读诗,理解诗意。而是在照着书本插图上的梅花在画。大约过了十五分钟,学生终于画好了,教师就开始讲评了。由于大部分学生都画了画,都争着要上台展示自己的画。于是老师连请了3个同学上台展示,其他同学对画分别进行点评。可学生评来评去只联系时局提到了梅花的枝数与颜色,对梅花那“凌寒独自开”的高贵品质丝毫未提。事实上学生还没有确实理解诗意,确实很难把梅花的品格画出来,评出来的。接着教师就让选择朗读的同学来读一读。由于缺少了感悟学生读得不是很好,在让唱的同学来唱一唱,学生不知道在唱什么,瞎唱。最后问学生你喜欢梅花吗?为什么?学生都只是泛泛而谈说梅花很美,很有用等。根本就没有深入地感悟到梅花那高贵的品质。

这堂课,表面上看教师非常地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来反馈。可这样的自主学习,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这堂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古诗,背诵古诗,感悟梅花那高贵的品质。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感悟,背诵诗词。而这位老师却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画画评画上,这是真正的自主学习了吗?

所谓的自主学习是在自我监控下的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表现为喜欢学,愿意学,相信自己能学好。在学习中的集体感受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想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闪亮。而只有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也只有这样的教学学生才识真正的自主学习。

目前,新课改有两种现象比较突出:一是有的课堂上学生整堂课上学生都是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忙碌”,交流、汇报、表演、操作、检查,很难看见学生静静地进行个体思考,“他主”迹象明显;二是有的课堂教学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在没有充分引导,创设情景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老师又不能够及时发挥主导作用,实际上确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学习在于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在此前提下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伙伴,以饱涨的情趣展开学习活动,才是有价值的。

当然,我们不否认,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等的引入本身就意味着人本的回归和学习自由度的拓展。但所有这些活动的安排,方式的选择,必须为深入地理解和感悟课文服务。是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和感悟文本,而不是以此来代替文本的阅读。

(四)怎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1、努力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2、教学过程体现正确的教学思想

(1)强调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

但目前很多的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仍然得不到保障,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间的方法不够有效。老师常常有这样的困惑,想让学生自己读悟,可是学生说不好,读不好,悟不到位。这时该怎么办?

我觉得此时可让学生借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进行想象,展示学习的过程,在想象中加深体会和感悟。

如《三味书屋》“那年,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面上学,一面帮着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先指名读,然后让学生质疑,学生对“害、料理”等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找近义词理解,学生初步理解课文之后,进一步提问,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鲁迅?让学生想象说话:

我仿佛看到鲁迅在父亲的病床前()。

n我仿佛看到鲁迅在家里()。

n我仿佛看到鲁迅()地跑向当铺。

n我仿佛看到鲁迅()地从药铺出来。

n我仿佛看到鲁迅刚从()出来就跑向()。

n我仿佛看到()。

学生有了形象的感知后,再读,就能读出对鲁迅的多元理解。

(2)、强调语言实践

例如:在教学《捉迷藏》中“他们藏呀,找呀,找呀,藏呀,玩得真高兴。”这一句时可以这样展开教学过程:

a.读,理解句子意思,初步读出高兴。

b.比较:他们藏呀,找呀,藏呀,找呀,玩得真高兴。朗读,读出语言的变化,生动,更高兴劲。

c.设计训练:玲玲找到爸爸也一定非常高兴,也用这个句式表达玲玲的高兴:玲玲找到了爸爸,她呀,呀,呀,

呀,高兴极了。(让学生学会迁移运用,在迁移运用中更好的体会玲玲见到爸爸的高兴劲,同时也牢固的掌握了这一句式。)

3、强调个性

新的课程所倡导的语文教学,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学中要创造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机会,从而达到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理解课文的境界。

如有位教师在执教《背兜》时,紧紧抓住中心句“背兜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组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首先抓住“勤劳”组织教学,通过提问“从哪里看出山里的孩子很勤劳”让学生品词品句,感悟体会,我们一般的老师上到这儿就已结束了,可这位老师并不局限与此,而是在原有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了辐射。“背兜里除了盛着勤劳,还盛着什么?”创设了一个让学生进一步对文本进行对话,进行个性感悟,发展个人独特见解的机会。学生个性化的闸门被打开了,多样的人性的光芒在对话中尽情闪耀。有的说:“盛着幸福,能为爸爸妈妈做事,能自己赚钱非常幸福。”有的说:“盛着快乐,自己能赚钱交学费,不像我们那样要用爸爸妈妈的钱,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很快乐,而且,砍柴有鸟儿、花儿为伴,也是一种快乐。”有的说:“盛着友情,从课文‘他放下沉甸甸的背兜,轻轻吁了口气,掏出一捧红红的山柿子,笑着给了围上来的邻家小弟弟’可以看出对邻家小弟弟非常的友好。”有的说:“盛着变化,通过劳动使自己变健康,变得结实,变得健康,变得热情好客,同时也是家里的生活条件变好了。”生活的多彩,阳光的灿烂,个性的差异,组成了五彩缤纷的人性的世界。学生的理解远比老师教他的丰富而深刻,而且学生又以自己的知识情感、智慧、灵性,赋予了文本以新的时代的内涵,提升了文本的价值,基于文本,又超越了文本。

(三)、教师有优化的教学策略

1、对教材的正确理解把握和处理

《春天的雨点》

达丽玛补完课看见窗外飘着细细的春雨,跟老师之间有一段对话。

n“老师,下雨了!”

n“你没听见雷声吗?”

n“你什么也没听见?”

n“老师,我只听见您给我讲课。”

n“哦,达丽玛……你会学好的,我放心了……”

惊奇、惊讶,到老师的惊喜。

联系课文,把让学生把提示语加进去。无须教师的点拨,学生就能很好的体会到老师此刻那激动的心情和达丽玛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教法的创新,有效的组织

《威尼斯的小艇》中有一段描写船夫驾驶技术高的文字,怎么教学?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在河上行船的时候,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总能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在急驶的时候,他能够拐弯;在拥挤的时候,他能够挤进挤出。我们看是极险极窄的地方,小艇能够穿过去,而且速度非常快,两边的建筑物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一般我们都是抓住第一句总起句提问学生从哪里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让学生找出有关的词语和句子进行品读。可有位教师设计这样的一个情节:当学生体会小艇的外观美丽和内部设施的舒适后,问学生:想不想亲自去坐坐?学生当然想,然后就趁机追问那谁来当船夫呢?设计一个挑选船夫的环节:船夫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读好描写船夫驾驶技术高超的一段话,读得好才能说明驾驶技术好,才有人愿意坐你的小艇。学生读得很投入,带着体会读,读出自己的理解;二是船夫要招揽客人,会吆喝,学生竭力夸赞自己的船如何好,自己的驾驶技术高超。用语言具体化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效果好。(通过挑选船夫,学生就有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就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而且,通过招揽客人,让学生重组语言,实现语言的内化。)

(3)注重实效,

当然在提倡教法的创新时要注重实效。

二、多元化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一)突破式课堂教学结构

1、主要步骤:

确立突破点(导入定点);了解突破点(自学讨论);理解深化突破点(答疑精讲);延伸突破点(小结归纳)。

这里确立突破点是教学的关键,找准突破点,也就是切入点,文章就能收放自如。下面我就谈一谈怎样找准突破点。

3、方法

(1)文本内容突破

nA题目突破法《狼牙山五壮士》“壮”

nB重点词语突破法《我的战友邱少云》“纹丝不动”《詹天佑》“杰出”

nC句子突破法《猫》“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统领全文。

n

n(2)情感突破抓住课文中的情感线索,实现突破。

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都应该有个情感的主旋律,他是中心,是航向。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应呼应中心,使教者、学者、听者的情感在同一点上不断回环、共振、升华、深化。

A作者的情感

如《万里长城》最后一句话,

“长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这一句饱含作者强烈的感情,在教学时可紧紧抓住这一句极富情感性的话来展开教学。

B文中人物角色的情感

如《航天飞机》中银色飞机叹息——高兴羡慕——担忧惋惜——惊喜的情感变化,非常明显,教学时可抓住“银色飞机为什么而怎么样”来进行教学。

又如《打碗碗花》中我的情感变化,喜出望外——将信将疑——紧张——如释重负——自信不疑——纳闷

《小柳树和小枣树》小柳树的骄傲、看不起小枣树——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等

C读者的情感(《雨中》第二自然段)

n

一个年轻的姑娘蹬着一辆三轮车,在雨中急匆匆地奔来。车上装着两筐苹果,红艳艳的,黄澄澄的,堆得冒出了箩筐。在拐弯处,车子一歪,一个箩筐翻倒在马路上。又红又圆的大苹果,滴溜溜地在湿漉漉的路面上蹦跳着,蹦到了马路中间,蹦到了马路对面,一时滚得满地都是。姑娘捡起了这个,那个又滚走了,眼看一辆汽车向这边开过来了。

让学生说说“读了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来组织教学

(二)质疑问难式结构(探究式)

1、主要步骤:

自学存疑;集疑示疑;思疑议疑;解疑释疑

2、探究式课堂教学要注意:

明确探究的目标

保证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组织好反馈交流的调控

a、学会倾听补充

b、教师适当提问,把学生思维引向纵深

c、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立足语言,提高综合素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善于梳理,及时归纳和整理,围绕重点问题展开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先有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还停留在只考虑知识的重点难点的讲解和教学过程所安排的逻辑起点上。其实教学设计除要考虑以上问题,还应该体现对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情感的培养、学习方式的指导和学习技术(策略)的关注。教学设计从关注学生为什么学,怎么样去学出发,来考虑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样去教,直至学生学得怎么样,考查和评价教学行为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掌握。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任务及对象、策略、过程和评价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一)教学任务分析。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l。教学背景。教学背景分析是教学的起点。教学关注教师、学生、

内容和环境等,那么,教学背景分析也要从这几方面去呈现在教学前的实际状况。首先,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上已达到何种程度,对于本内容的学习所需要的情感态度和学习方式都有哪些准备,等等。也就是从学生的原认知水平、认知态度和认知加工能力几个方面来认识教学对象。其次,对于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在环境的设置上,当前已经有了哪些准备?对教学媒体的设施和班级的设置,班级学习氛围、课堂教学评价……在教学任务分析中,还需要进一步对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况再作出更明确的分析。如《背影》一课,从小倍受宠爱的学生很可能认为父亲买桔送别事小,不值一提。讲解的时候就要注意避开对事件本身的谈论,着眼于对父亲爬月台的艰难,送别时的担忧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让学生从这些细微之处去感受细腻的情感。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以往我们仅关注教材分析,教材的分析基本关注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考点方面,较少关注与学习教材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认知和心理因素,以及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而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只是阐述其内容,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事实上,教学的载体已不仅仅局限在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材应该二度加工,是一种再创造过程,因此,对教材也不仅仅局限在显性方面,不再仅是教材的分析,而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

高中英语新课标教案教学设计模板合集.doc

课时教学设计

重点及分析Please guess what I mean. Please show the actions, using body language. 教学 难点及突破Enable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what a certain gesture of the body language means in a given situation. 教学过程 教 学 环 节 老师指导与学生活动设计意图Step I Lead-in The teacher shows some pictures on screen. These pictures are from the Evening Party Celebrating the coming Lunar New Year of the Rooster of 2005. T: But do you know who she is? Yes, she was the leading dancer of the program. Her name is Tai Lihua(邰丽华). She is called a Fairy of Peach blossom(桃花仙子) by people. You know she is a deaf girl, but she is a wise, diligent, charming and energetic girl. She studied very hard and got two degrees of bachelors in university. She was famous as an artist for her

新课程教案设计

《新课程教学设计》 专题1:教学目标的设计 开篇小语: 所谓目标是指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也就是说目标是与行为相关联的,任何行为都不可缺少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中的行为是教学,而这一行为发生的特定场所是课堂。所以,在理解课堂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两方面的要素:课堂中的群体——老师和学生;所发生的行为一一教与学。只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融合时,才算真正达到了理想的境地,实现了制定的目标。 培训内容与方式: ·实践探索: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分析 案例展示:文本案例、视频案例 案例评析:形成初步认识,确定研讨内容 ·统一认识: 1、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 2、教学目标的合理表述 3、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请注意的几个问题 4、教学目标的确定 5、教学目标的达成评价 一、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教学目标具体而精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由于它是预先设定的,故而也是衡量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 [案例]《氧气的制法》教学目标 课改前: (1)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制取氧气的基本原理,了解催化剂和催化剂作用的概念,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态度和科学方法。 1、传统教学目标的分类与新课程目标的分类不相符,未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行分类。 2、行为主体不明确,表现在行为动词的选择不恰当。如:使……,培养……把行为主体变成了教师,而不是学生。 3、知识目标中,描述行为水平的动词选择不当。使得要求太高,与学生的学习水平不符。 4、目标不够具体,太笼统,含糊不清,难以具体操作,缺乏层次,不具备可测量性。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 1、标准性原则:只能以国家制定的《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基本原则。 2、整体性原则: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思路通盘进行考虑。即由中学教学的总目标,到具体实施的章节、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构成一个有序的、前后关联的整体系统。 3、适应性原则:教学目标的制订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针对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具体性原则: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具体,易操作,可实施。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乡村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c1306928.html, 乡村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仇家凤 来源:《文理导航》2020年第06期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向城镇转移,农村学生数减少,小班化教学成为现实。本文针对这一背景,就语文小班化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希望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乡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教学策略 近年来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谋取工作和发展机会。与此同时,农村学校的生源在逐渐减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内长期以来施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另一方面务工人员将自己的子女带入城市,以此可以让他们享受到城市里良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上述情况从客观上导致农村学校的适龄学生流失率越来越高,原来的大班在容量上逐渐缩减为小班,甚至是几名学生。农村教师在适应了之前的大班授课后,不得不面对目前农村学校这种急剧变化的教育情况,尤其是作为小学教育主课程的语文科目,其教学人员更需要考虑如何及时应对这些变化。 一、树立小班化教学理念 小班化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语文教学中的小班教学在表面上是指在学生数量较少的班级中进行的语文教学活动,而从更深层次的内容上来说,这种语文教学小班化其实是一种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发展趋势,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演进。为了真正实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能够以主体地位来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师要在这里充当好教学引导者的角色。要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个性化发展,多阅读一些有利于提升语文阅读能力的文章,同时还要去积极探索有益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多赋予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以此激发学生在小班化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教育对人的引领和改造作用。 二、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发掘学生潜能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最重要的舞台,“在教学互动中提升质量”是关键,“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是目标。要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在同学、家长面前表扬。讲究语言艺术,让学生感受被赏识的快乐,用真诚的微笑和期待的目光面对每一个孩子,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三、尊重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学好新课程理念搞好新教学设计

学好新课程理念搞好新教学设计 学好新课程理念搞好新教学设计 作为课程的具体实施者——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学好新课程理念,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树立课程的目标意识,由“纯工具性的单一目标”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多维目标”转变,把握好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必须树立起课程的目标意识,明确《标准》到底对语文课程提出了哪些目标要求,并以此为依据来把握某一具体教学活动的目标要求。 1、把握教学目标要明确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标准》的设计思路是:①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之下,分学段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②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③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可见,《标准》已由传统的“纯工具性的单一目标”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多维目标”转变,这是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根本着眼点。

2、把握教学目标要整合对应项目的目标要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把上述多维目标中对应项目的目标要求整合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做到:①从总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阶段目标的现实性,又着眼于整体目标的长远性;②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融合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单一目标的达成度,又着眼于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发展;③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互渗透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单项训练的效果,又着眼于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④从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角度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既立足于语文学科特点,又着眼于学科间、课内外、校内外的互补与衔接。 二、树立课程的主体意识,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处理好教学关系 《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教学设计时要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课程主体意识,把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定位,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考虑并设计如何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参与学习,演好学习的“主角”。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两首之《村居》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干些什么?清朝诗人高鼎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目睹了儿童放学归,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人留下了一首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板题,生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舌音。 (2)“烟”韵母是前鼻韵母。

(3)“童”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认记(立+里)。 (4)“散”是平舌音;偏旁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 (5)“忙”书空;扩词;用“急忙”说话。 3.自读古诗,然后谈一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演示课件或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听xx同学朗诵这首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文。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醉、烟、童、散、忙”。 2.连词认读生字。 3.观察“忙”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指导、示范书写“忙”字。 5.学生描红、临摹。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除了《春晓》《村居》以外,还写了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也可以出示教师摘抄的诗句,让学生读一读。如: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1、古诗两首之《咏柳》 教学目的:

新课改背景下现代教学设计新部编版的理念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新课改背景下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现代教学设计就是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原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学“系统”、“程序”和“标准”的动态生成过程。其根本目的是获得解决教学问题的最优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我个人认为:只有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现代教学设计入手,转变日常教学行为,才能使先进的新课程理念与实践融为一体,才能为有效地落实新课程标准奠定的良好基础。 一、现代教学设计的本质特征 (一)发展性教学由知识性功能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性功能转变,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如何实现知识学习与促进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双赢呢?第一,从知识的维度看,知识应按其内在逻辑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知识结构链,使学生具有发现、认知、形成结构的方法和能力。教学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复制和转移,而是知识的生产、建构、理解、体验和感悟的过程。学生的发展关键在于如何把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知识,把公共的知识转化为个体的知识。第二,从教师的维度看,教师应“激活”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并对其进行个性化解读和诠释。教学如果没有创造性,也会影响学生的发展。第三,从学生的维度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建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学生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第四,从教学活动的维度看,要遵照教学的基本规律,并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避免教学过程中的“急功近利”和“泡沫”等现象发生。 (二)生态性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以及环境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诸因素相互之间犹如一条“生态链”。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学习的共同体”,通过彼此间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从而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教学过程既非教师中心或学生中心,亦非以人为中心或以物为中心,而要实现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充分互动与交往。教师的主导作用、媒体的辅助作用更多的表现在创设一种有趣有味的鲜活情境,引领学生主动地思考和探索,使学生处于最大限度地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试题与答案 五、教学设计题 1、请为拼音“zcs”教学写一个教学设计片断。 (出示小朋友、小刺猬、蚕宝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中来了3位客人,他们是冬冬、小刺猬和蚕宝宝,他们来和我们一块儿学习,我们欢迎不欢迎? 教学声母z c s的读音和字形。 (1)看图说话引出z: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字”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z”. 教学z的发音。示范发音。注意发音时牙齿不能舌尖咬住。 顺口溜记形:冬冬写字z z z,像个2字z z z。 (2)看图说话引出c:图上画着什么?刺猬的“刺”字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c”. 教学c的发音。示范发音z和c,说说有什么不同?(z要用力,要送气。)顺口溜记形:小小刺猬c c c,半个圆圈c c c。 (3)看图说话引出s:图上画着什么?吐丝的“丝”字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s”,教学s的发音。(教师领读,学生模仿。) 顺口溜记形:蚕儿吐丝s s s,半个8字s s s。 2、请设计教学片断,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 (1)、我们来认识一对孪生兄弟,谁见过他们?在哪里见过? (2)、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出示读音)同桌互相叫一叫,看谁更能干。 (3)、看他们的样子,觉得怎么样?(长得很像)哪里像?哪里又不像呢?想个好办法记住他们,不会认错。(左下一个工,右下一个口) (4)、他们各自还有哪些好朋友呢?(左边、左手、右耳、右面……) (5)、游戏:我点,我点,我点点点。 3、请为一年级下册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设计一个口语交际的片断。 本文的宗旨是让学生体会到做人的真谛——诚实。我结合课文设计了以下交流点:1、雄日的花种不开花时他是怎么做的?2、看见别人都捧着开满鲜花的花盆,雄日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3、当国王询问雄日时,雄日是怎么回答的?4、国王为什么选雄日当继承人?先是小组内讨论,并分角色表演,作到人人参与。通过讨论知道做人要真诚。然后以雄日成了国王后是怎样治理国家的为主问题,描述一些雄日当国王期间国内发生的不好现象,请同学们个抒己见说说雄日是怎么处理的?是怎么教育那些不诚实的人的?在百姓的眼里雄日是一个怎样的国王?你们喜欢这样的国王吗?为什么?学生自然是说他公平、真诚。那么你是个诚实的孩子吗?能把你做的诚实的事跟大家谈一谈吗?在坐其余学生可对他所说的发表评论。最后让学生知道美不一定就是好,空不一定就是不好。并送给同学们两句陶行知老爷爷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铭记做人的真谛——诚实。 4、《一夜的工作》一课中对于“极其简单”一词的品悟,你可以如何设计? 师:(巡视)同学们,请自读课文若有让你为之一颤的文字,请在句子上做些记号。找出来还不够,你得细细地品,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光在心里品还不够,还得在书上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用一个词一句话都行。 师(巡视)那些令人感动的地方。你读着读着,你有一种冲动,你想大声的朗读,读你找到的、品过的句子。 (生自主读书3、4分钟) 师:停,总理的这一夜,读着读着,我们的心都为之一颤,是吗?请你读你的句子。

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案例 -----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协调发展 一、案例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那么,如何使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我们小班化课堂教学中有用地进行呢?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感到,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为他们创设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条件,才能确实使自主与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而不会是“看似课堂上热热闹闹,实则只是摆摆花架子而无实效性”的局面。下面,我就《我为你骄慢》一课的教学作了尝试。《我为你骄慢》是二年级下册一篇叙事性的文章,故事中的小男孩不小心打碎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当时害怕逃跑了,但后来用自己的行动取得老奶奶的原谅,老奶奶为小男孩感到骄慢。教学时,我给他们充分地自读自悟的机会,给他们个性化表达的机会,同时充分利用小班化小组学习的条件,进行组内合作学习,学会讨论、交流。 二、案例描述 1、解放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旁桌互认生字。 3、组长检查词语。 4、想想小男孩和老奶奶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根据下面的提示说一说:送报的小男孩,后来。老奶奶为小男孩感到。 (学生从自主学习到组内合作、交流,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高,学习气氛非常浓重。) 片段二:叙说故事情节; 1、默读课文1、2自然段,然后试着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我打碎玻璃”的详尽经过。小组内练说,指名说。 2、引读第三自然段。

说话:我觉得很不自在,是因为。 生1:我觉得很不自在,是因为我打碎了老奶奶家的玻璃,难以为情见老奶奶。 生2:我觉得很不自在,是因为我担心老奶奶知道。 生3:我觉得很不自在,是因为我做了错事,老奶奶却还微笑着对我。 生4:我觉得很不自在,是因为我很后悔逃跑,感到良心不安。 3、默读四、五自然段,说说我是如何向老奶奶道歉的。 提供词语帮助说话: 三个星期过去了攒钱便条信封 xx悄悄地信箱松弛 小组内练说、指名说。 (通过叙说故事情节,让学生将课文的语言有用地迁移于自己的言语实践,这个要求对于中下层次的学生来说有难度,但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让小组里会说的同学先说,能为中下层次的同学提供互助学习的机会,形成了一个优良的学习小环境。) 片段三:说话训练; 师:老奶奶为小男孩的什么而骄慢呢? 生1:为他的厚道。 生2:为他的英勇。 师引导:这叫敢于承担责任。 生3:为他的知错就改。 师:当小男孩看到“我为你骄慢”的便条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新课程教学设计探索

新课程教学设计探索 新课程教学设计探索 新课程教学设计探索几十年来,在中国学校一直沿用“告诉”教学。这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学生擅长于知识的接受和模仿。因此传统的教学设计试图走一条捷径,将前人的知识经验以最高的效率传递给学生,于是,教师习惯于将知识嚼烂后喂给学生,教师教给学生的是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论证、现成的说明,一切都是现成的,无需学生动手实践就可以将知识快速地储存于自己的大脑。这种教学设计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少质疑和创新的能力,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与个性的摧残,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对新课程教学设计和研究的学习,特别是听了石老师的讲座后,我深有感触,先将自己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对为什么教、为什么学、教什么、学什么、谁来教、谁来学、在哪儿教、在哪儿学、怎么教、怎么学、用什么教、用什么学所进行的策划。其主要内容应该涉及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教学目标的设计、内容设计、过程设计、媒体设计、评价设计以及整合教育资源等方面的重要问题。 二、新课程教学设计的要求:

1、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发展为本: 教学设计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即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这就要求我们实施分层教学等方式,促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次,必须化知识为智慧,积文化为品性。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而且要促使他们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再次,要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2、教学设计要整体把握教学活动的结构: 第一、要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教材的组织以及环境的构建统一起来,使之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形成有序运行的系统。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托于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科书,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创设适宜的土壤,把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真正做到知识教学与情感态度并重。 第二、教学设计应当坚持系统观,种种对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及媒体等因素的配合与整合。教师必须用系统的观点审视整个教学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分析 第一组教材围绕“春天里的发现”这个主题进行安排,主要由《找春天》《笋芽儿》《古诗两首》《小鹿的玫瑰花》及语文园地一组成。 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以“多彩的春天”为专题的一组课文,本组课文在此基础上重在引导学生走进春天,发现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奥秘。课文中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散文、古诗,有发人深思的童话故事。尽管文章体裁不同,但从内容上都很贴近学生生活。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反复诵读中感悟、积累语言,提升审美情趣。同时还要积极开发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找春天》图文并茂,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同时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笋芽儿》语言精美,角色鲜明。由于孩子们对笋芽儿的知识了解不多,课前师生可共同搜集一些相关的音像和图片资料。教学中要创设情境,以读带问,以情促思,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引人深思的童话故事。故事情节曲折,比较贴近儿童生活。教师应重点抓住黄莺和微风的话进一步开发文本,运用“移情”策略,引导想象,使学生在充分的角色体验中受到情感熏陶。 1 找春天 课前分析: 作者用细腻清新的笔触点染了一幅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春景图。从探头的小草、早开的野花、解冻的小溪、飘摇的风筝等景物中我们随处可见春姑娘娇羞、活泼的身姿。文章图文并茂,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孩子们对寻找春天有着美好的愿望,以前又接触过描写春天的文章,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课前,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内心感受。课上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读文。 信息资料: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音乐磁带《春天在哪里》。 学生:课前观察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搜集有关春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轻轻地,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是的,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板书:找春天) 2、歌曲导入。(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 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在音乐声中,教师和学生翩翩起舞,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提供了自由学习的情境。】对话平台 自读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 ...... 嶺£ 册仪- ......... —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先有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还停留在只考虑知识的重点难点的讲解和教学过程所安排的逻辑起点上。其实教学设计除要考虑以上问题,还应该体现对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情感的培养、学习方式的指导和学习技术(策略)的关注。教学设计从关注学生为什么学,怎么样去学出发,来考虑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样去教,直至学生学得怎么样,考查和评价教学行为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掌握。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任务及对象、策略、过程和评价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一)教学任务分析。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I。教学背景。教学背景分析是教学的起点。教学关注教师、学生、

扌彳-FFFFF-* - F.-F- - - = *XFXF* " ~ ' iFFF-r-F-FFF F-=. FXF —…八 内容和环境等,那么,教学背景分析也要从这几方面去呈现在教学前的实际状况。首先,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上已达到何种程度,对于本内容的学习所需要的情感态度和学习方式都有哪些准备,等等。也就是从学生的原认知水平、认知态度和认知加工能力几个方面来认识教学对象。其次,对于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在环境的设置上,当前已经有了哪些准备?对教学媒体的设施和班级的设置,班级学习氛围、课堂教学评价........ 在教学任务分析中,还需要进一步对教学的内容和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况再作出更明确的分析。如《背影》一课,从小倍受宠爱的学生很可能认为父亲买桔送别事小,不值一提。讲解的时候就要注意避开对事件本身的谈论,着眼于对父亲爬月台的艰难,送别时的担忧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让学生从这些细微之处去感受细腻的情感。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以往我们仅关注教材分析,教材的分析基本关注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考点方面,较少关注与学习教材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认知和心理因素,以及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而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只是阐述其内容,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事实上,教学的载体已不仅仅局限在教材,教师在教学中

教师招考试题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教师招考试题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4、(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23、《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小班化语文教学案例——《清平乐-村居》

小班化语文教学案例——《清平乐村居》 【设计理念】 在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结合小班化教学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1、师生、生生的互动。2、教学与活动相结合。3、面向全体,异质教学。4、针对个体,同质活动。 【教学内容】 《清平乐村居》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一幅充满农村生活气息的田园图景。词的上阕长短句相间,而下阕句式整齐,每句韵脚相同,节奏感强。全词描绘了南方一户农家生活劳动的场景:二老融洽,孩子孝顺,老有所养,少有所事,温馨、淳朴,自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4.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学习小组的建构】 本课的学习小组先采用异质组合的分组法,再采用异质组队的分组法。根据各项语文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朗读能力、书写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的强弱进行组合。本班共有24人,分为6组,每组4人,分别为1,2,3,4号。把1、2、3、4号同学,在异质组合的分组法中1、2、3、4号同学作为学习伙伴,其中1号为本小组组长,语文阅读,书写等综合能力较强,2号为本小组中相对较弱的同学,3,4号属于中等水平。在异质组队的分组法所有1号的同学座位一组,所有2号的同学也作为一组,所有3号一组,所有4号一组为一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读读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也有一种情趣,我们二年级学过词串: 金秋烟波水乡 芦苇菱藕荷塘 夕阳归舟渔歌 枫叶灯火月光

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模式

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模式 史三城2010年11月30日 17:33 浏览数:1103 | 评论数:0 一、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学科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 知识经验基础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科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学科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学科活动经验。 学生是学科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科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关注个体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新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目的, 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教学策略和方法及其实施方案的简要描述。.它是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系统总结。 新教学理念下的N种教学模式 ?探究发现式的新型教学模式 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结构

引导 探究 发现 总结 应用 1、引导:创设问题情境、示范探究方法、说明游戏规则 2、探究:独立探究、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师生合作 3、发现:交流和比较发现结果(必要时再探究) 4、总结:归纳总结发现结果,纠正错误,提高认识 5、应用:应用结果解决问题,深化认识,丰富经验 运用该教学模式的几个注意点 引导环节要明确具体,让学生真正搞清自己要做什么 耐心(忍耐)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探究活动应有始有终,对学生有所交待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从中获益 教师应成为教材使用的主动者和创造者(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围绕教学目的,保证教学效率和效益 几个供讨论的问题 学生在一起聊天,但不会讨论,怎么办? 学生的讨论经常偏离主题,怎么办? 学生的说明别人听不懂,怎么办?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1 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建议 学习本课,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还可先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来体悟课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再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古诗的配乐曲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彩笔及画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居》,背诵古诗《村居》。 3.理解古诗《村居》,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诗人对春光的赞美之情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三、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吧!(板书课题:村居) 四、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出示风筝图,上面带有生字)大家瞧,这些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各位老师: 大家好! 受学校领导的委托,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这简单却复杂的问题。本人才疏学浅,有讲得不对的地方敬请原谅! 教学设计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一项主要常规工作。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怎样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提高课程实施质量,是广大一线教师需求不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依据专家的教学理论,结合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针对老师们平时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设计呢?俗语讲,不打无准备之仗,无论做任何工作必须要有精心的准备。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更因为教学的对象是正在发展中的儿童,如何把小学生培养好,更不能有半点差错。因此,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精细的准备工作,要把准备的内容书面化,完成教学设计,才能自如地上好课。反之,凡是在教学上缺乏创造性或出现差错的教师,除了语文基本功不过硬之外,往往是上课前缺乏充分的准备,没有认真设计或不会设计教学方案。于是上课时,或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重点不突出,或教学方法、手段使用不当,或对学生的提问不能准确作答,等等。所以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决定上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从字面讲,“设”即筹划;“计”即计谋、策略,“设计”即筹划与策略。从普遍意义讲,“设计”就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标要求,预先策划制定的策略、方法、样式等。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就是在上课之前,对该课教学、该单元教学,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制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综合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和教案有无区别呢?本质上是无区别的,是一致的,都是做的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注重在语文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的设计,尤以教学思路的设计为重点。在新的课程背景下,我们必须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可以说,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是对整个教与学过程的一种规划或实施步骤的一种预设,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点子库”;一篇好的教学设计恰似一幅蕴涵师生人文素养、观念想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立体风景图。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呢? 一、教学设计的新理念 根据新的培养目标、新课改精神、新教材特征和教育对象的认知特点,教学设计应以下面的新理念作指导: (一)以人为本,体现“三个一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以如何教为重点,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获得发展为重点,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现代教学理念。具体地讲,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