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生活垃圾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生活垃圾

执教者:栾城县第一幼儿园陈建玲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垃圾有哪些,如何产生的,知道乱扔垃圾的危害。(认知目标)

2.初步了解垃圾的回收方式,懂得分类投放垃圾。(能力目标)3.养成回收垃圾的习惯,增强保护环境及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情感目标)

活动准备

1.垃圾图片,垃圾危害图片

2.“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视频。

3.垃圾分类标志。垃圾分类箱。

4.垃圾归位歌视频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通过出示图片,与幼儿共同讨论有关生活垃圾的话题。

通过提问让幼儿从自己的生活出发,了解到什么是垃圾,垃圾是如何产生的,并让幼儿知道乱扔垃圾的危害,

提问:图上都有什么?出示图片前

你们刚才看到的都是什么?出示图片后

什么是垃圾?(老师小结:垃圾是生活中人们丢掉的,不要的)

你在哪见过垃圾呢?幼儿回答后,老师追问,这些东西是从哪来到呢?

你家里有什么样的垃圾?这些垃圾哪来的?

我们幼儿园里有什么样的垃圾?这些垃圾哪来到啊?

我们的幼儿园一天会产生多少垃圾吗?(出示图片)

一周呢?

这么多的生活垃圾如果堆放在一起,会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幼儿自由说后,老师小结,会污染环境,传播疾病,还会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第二部分: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

提问:请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垃圾真的就没有用了吗?我们把我们收集到的垃圾拿出来,它们能干什么啊!让幼儿猜测。桌子上哪些垃圾你觉得可以回收后再生利用的,请放到这个箱子里。

讨论: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觉得它有用?

播放科教短片:可回收垃圾。

你看到了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利用的?

(废玻璃)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玻璃做的呢?玻璃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废塑料)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塑料做的?塑料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废纸)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纸制成的?废纸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老师小结:通过短片我们知道了很多垃圾回收后可以加工制作成新的东西。

(评析:通过观看录像,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有些垃圾经过回收、加工后可以变成新的物品,引出了一个新的话题,这个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幼儿再次操作,修正第一次的操作情况。

(评析:在科学活动中,猜测——验证——交流——反思是4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小结知识点之前请幼儿进行操作活动,让幼儿猜测一下,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后加工成新的物品的,这样一来,在进行验证小结时,幼儿对知识点的印像就比较深刻了,也能及时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运用课件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各种垃圾是如何进行分类的,比老师直接口述效果要好得多。)

4.认识循环再造标志

(1)为了让人们知道这些东西是有用的,还有一个标志,我们来看一下。

(2)出示“循环再造标志”。如果上面印有这种标志的话,就千万不能随便乱扔哦!

(3)出示垃圾箱上循环再造的标志,和一些实物。

(评析:大部分幼儿对于“循环再造标志”都比较陌生,因此我直接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认识它,并通过出示印有这个标记的一些实物,加强幼儿对这个标记的印像。)

5.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寻找更多印有循环再造标志的有用的垃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