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思路和方法
类风湿关节炎如何治,中医教你正确疗法

类风湿关节炎如何治,中医教你正确疗法现如今有许多中老年朋友向我咨询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相关问题,笔者家中也有长辈患有这种疾病,且持续了好几年的时间。
现今很多人都会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笔者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中医如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了解关于中医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的各种问题。
1.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免疫介导关节疾病,尤其是中小关节受累,表现为骨破坏和软骨的滑膜炎症,特征为关节和关节周围出现组织慢性炎症和破坏性病变。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系统性疾病,会出现全身炎症效应,出现严重关节外类风湿关节炎疾病表现的患者,会出现发病率明显提高和更高的过早死亡风险。
类风湿关节炎的流行病学常见于亚洲人和欧洲人,大约有四分之三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都是女性。
类风湿关节炎没有年龄差异,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受到疾病影响,发病的平均年龄为50岁左右。
在疾病病程中有超过百分之四十的患者会出现关节外疾病,包括类风湿结节和结膜干燥症。
约百分之十五的患者会出现如巩膜炎、费尔蒂综合征、心包炎、间质性肺疾病、血管炎、胸膜炎、肾小球肾炎等。
2.少年类风湿关节炎与成年类风湿关节炎有差异吗?类风湿关节炎并不单单发生于成年人群中,也时常在少年人群中出现。
少年类风湿关节炎与成年人类风湿关节炎存在明显区别。
少年类风湿关节炎特点除关节畸形和关节症状外,还会出现很明显的全身症状,例如皮疹、心包炎、肝脾淋巴结肿大、高烧发热、胸膜炎等。
年龄较小的患儿一般会出现不规则的持续发热,全身症状非常明显,年龄稍大一些的患儿一般会出现关节症状,类风湿因子的阳性率较低,只会出现在发病较晚、年龄较大的儿童上,同时会出现严重的关节破坏。
成年人的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以关节炎为典型症状,其中手足的小关节最为常见,不会累及腰椎,全身性症状较轻。
类风湿因子阳性率较高,大约有四分之三的患者都呈阳性,高滴度者的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少年类风湿关节炎全身型患者由于长期发热,骨骼过早闭合、分解代谢亢进,患者会出现身材矮小,多关节型患者由于炎症对机体骨垢产生局部损害,长骨发育产生阻滞,身高发育受限,身高会比正常人矮,下颌骨的生长受限也会导致小颌出现畸形。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作者:黄运绥据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风湿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不断给患者带来麻烦,人们一直在寻找解决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治疗方法有下面几种
1、药物治疗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之一。
药物治疗的原则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能及早合理、联合用药。
2、物理、康复、职业训练、心理等其它的治疗方法,是风湿性关节炎综合治疗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之一。
3、适当的中医推拿也能对风湿关节炎症状的缓解起到辅助作用,这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之一。
4、外科疗法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之一。
包括不同的侥幸手术,人工关节的置换、滑膜切除等。
手术不能治愈风湿性关节炎,只能改善关节功能与生活的能力。
老中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经验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经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慢性骨关节疾患,患者多为青壮年人,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早期多有游走性的关节肿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则出现关节僵直畸形,骨质改变和骨骼肌萎缩而丧失劳力;其病变主要在于关节局部组织,如骨质、软骨、滑膜及其韧带肌腱等,但亦可累及于全身其他部位,故属于一种慢性全身性较顽固的病变。
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因而治疗上也比较困难。
在祖国医学里虽无此病名,但有“历节风”、“白虎历节”、“痛风”、“顽痹、骨痹”等类似此病的记载,近年来在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进行观察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初步总结如下:辨证论治(一)急性发作期急性发作期临床常见有以下三大类型:1.热胜型主证:手足小关节红肿胀痛,局部灼热,皮肤稍红或脊椎胀痛,四肢活动障碍,持物不便,行动艰难,或伴有全身低热不适,或自觉全身有发热感,烦渴汗出,面色黄、红,舌苔薄白、质红,脉弦滑数。
化验: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降率增速,抗链球菌溶血素“O”偏高或不高。
【辨证】伏邪郁闭,化热成毒,内伤营卫、筋脉,气滞血瘀,关节失利。
【治法】清热解毒,通经化瘀为主,少佐搜剔络邪。
【方药】银花60克,连翘25克,桑枝30克,银藤30克,丹参15克,红花10克,丹皮10克,地龙12克。
加减:清热解毒,选加紫地丁、野菊花、草河车、蒲公英、黄柏、白鲜皮、天花粉、生甘草;气分热重,发热烦渴者,选加生石膏、知母;营血分热重,关节疼痛,夜重昼轻或身现斑点,有衄血等血证者,选加生地、白芍、元参、广角片;热甚血瘀,有发热身疼,舌体有瘀血斑点者,选加桃仁、赤芍、元胡;热甚阻络,周身疼甚而又无瘀血见证者,选加丝瓜络、王不留行、木瓜、竹茹;热重肿甚,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红肿热痛重者,选加防己、茯苓皮、川萆薢、酒军、元明粉;瘀滞日久,关节麻木僵直骨节畸形者,选加蜂房、皂刺、乌蛇。
【方解】热胜型以热胜毒甚为主因,方中治疗用药以重用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为主药;辅以桑枝、银藤清热通络;丹参、红花、丹皮凉血化瘀;少佐地龙清热搜剔络邪。
类风湿中医有哪些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类风湿中医有哪些治疗方法
导语:中医怎么治疗类风湿?“世界卫生组织将2000年2010年定为骨和关节的10年,足以证明风湿病已被全世界关注。
”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的主
中医怎么治疗类风湿?“世界卫生组织将2000年—2010年定为骨和关节的10年,足以证明风湿病已被全世界关注。
”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的主任委员王承德教授接受采访时说到,“类风湿关节炎是最常见的风湿病之一,病情顽固难愈,中医药防治该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疗效好、副作用小、方法简便易行,挽救了不少病人。
”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下类风湿中医有哪些治疗方法,让您对此有大概了解。
类风湿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病不同于一般的风寒湿痹,病变首先发生在关节滑膜,然后侵及关节软骨、韧带、肌腱以及全身结缔组织。
在病变的骨骱经筋产生瘀血、痰湿胶结在一起,难解难去,受累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四肢小关节特别是掌指及近端指关节有晨僵、肿痛、梭形肿胀,甚至骨关节面侵蚀、融合,关节间隙显著狭窄或消失,关节变形、强直等。
1、分证论治
中医认为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原因有风寒湿热兼夹、偏盛的区别,侵入气血之先后;体质有阴、阳之偏颇,从化之各异内生无形之虚邪有热、寒之倾向;变生之毒也存在寒、热等不同性质,导致所引起的“病络”性征、集体整体反应状态也有相应区别。
因此根据临床上有关特征性现象及相互转化的演变规律,治疗上应强调分证论治。
2、截毒防变
通常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急性发作期以外邪为主导,中晚期则会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对称性滑膜炎和滑膜的破坏性关节炎。
目前该病的发病率较高,且具有反复发作、慢性进展的特点,是一种比较难治愈的疾病。
该病不仅会对关节结构造成破坏,甚至残疾,还会引起心血管和其他并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类风湿关节炎目前还无能完全治愈的方法,是终身的疾病,需要终身间歇性的治疗。
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其他治疗等,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此,以下主要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措施进行介绍。
1.中药汤剂治疗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中药汤剂疗法便是其中一种。
该疗法主要包括独活寄生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黄芪桂枝五物汤这几种,其他常用的中药汤剂有桂枝附子汤、加味升阳汤等。
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具有祛风湿、益肝肾、补气血、止痹痛的功效。
而对于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有研究表明使用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相比较于使用独一味的胶囊治疗的疗效较好,尤其是在观察晨僵时间、关节肿胀个数、关节疼痛程度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
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具有祛风逐湿、通阳行痹的功效。
桂枝芍药知母汤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研究表明,相比较单一的西药治疗,加服桂枝芍药知母汤后的总有效率明显上升,在晨僵时间、关节肿胀个数、关节疼痛程度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
黄芪桂枝五物汤也是出自《金匮要略》,具有和血通痹、益气温经的功效。
这一中药汤剂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上也有良好的治疗的效果。
相比较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加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后,在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体征指标、实验室指标检测等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效果。
1.植物药制剂植物药制剂也是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治疗中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使用较多的是雷公藤制剂、青藤碱、白芍总苷这三种。
雷公藤制剂具有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功效。
雷公藤及其提取物,如雷藤舒、雷公藤多苷等,能够缓解类风湿关节肿痛,且可降低血沉降、C-反应蛋白等指标,具有抗炎镇痛、调节免疫的作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吃什么药好 中医有诀窍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现在大家都比较关注的疾病,随着现代人的生活和供的压力,导致很多的生活习惯都是错误的,所以后就会引发类风湿性关节炎,不过生活中很多人都关注类风湿关节的自我治疗的方法,类风湿性关节炎吃什么药好一起来看看吧。
药膳调理风湿关节炎;1、生姜红糖茶生姜5片,红糖适量。
生姜放入保温瓶中,加入红糖以沸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代茶随时饮用。
成都风湿医院可靠吗此药膳茶可治肢体关节风痹所治疼痛。
有通经散寒之功效。
2、生姜粥生姜,葱白,糯米。
将生姜、葱白、糯米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粥热服,常食有效。
此药膳粥可散寒利湿、祛风通络。
用于游走不定的关节疼痛。
3、五加皮醪五加皮,糯米,酒曲适量。
将五加皮水煮两次去渣合汁,与糯米共煮成于饭,待冷,加入酒曲适量拌匀,发酝成酒酝。
每日适量佐餐食用。
此药膳醪通经活络,除湿祛风寒。
用于腕、肘、膝关节疼痛等症。
4、防风苡米饮薏仁米,防风,生姜。
将薏米、防风、生姜共煎汁,饮用时弃渣留汁饮用。
每日1剂,连用4-6日为一疗程。
此药膳饮用于关节不利、伸屈不直、风寒湿邪等症。
5、鳝鱼汤鳝鱼,生姜,葱白,黄酒。
将鳝鱼洗净后取肉切丝,和生姜、葱白、黄酒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炖汤,调味佐膳服用。
每日1剂,连用5-7日为1疗程。
此药膳适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甚等症。
6、乌鸡酒乌雄鸡1只,白酒2500克。
将乌雄鸡洗净后用白酒煮炖,至酒熬去一半即可。
每次饮20-30毫升,每日1次,同时佐餐食用。
此药酒宜治湿痹,肢体关节疼痛或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等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 RA属中医“历节病”、“顽痹”的范畴, 其
病程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 病因病机 肝肾不足,气血亏虚
➢ 分期选方
骨质疏松期(早期)——清热除湿通络兼补肝肾
骨质破坏期(中期)——补肾祛寒,活血化瘀, 祛湿通络
骨质严重破坏期(后期)——补肝肾益气血,祛 寒湿通经络
➢ 单味药结合辨证论治
以马钱子为主药的复方 以青风藤为主药的复方 以雷公藤为主药的复方
➢ 治疗
寒湿痹阻——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乌头汤加减
藤类药——银花藤、宽筋藤、络石藤、 海风藤、鸡血藤
虫类药——全蝎、蜈蚣、僵蚕、地龙、 蜂房、蛇类、庶虫
➢ 顾护脾胃
慢性疾病的困扰,活动受限,非甾体类消 炎药的副作用,治疗上的过度尅伐 常用方——陈夏六君汤,半夏泻心汤
➢适宜的功能锻炼
➢合理的调摄和饮食
谢 谢!
பைடு நூலகம்
湿热痹阻——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四妙散加味
寒热错杂——祛风散寒,除湿清热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痰瘀阻络——活血化瘀,祛痰除湿 ——桂枝茯苓汤加减
肝肾不足——补益肝肾,除湿通络 ——独活寄生汤加减
气血亏虚——益气补血,活血通络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 体会
扶正与祛邪 活动期——祛邪为主,辅为扶正 缓解期——扶正为主,祛邪为辅
祛湿,祛瘀,活血通络 湿邪乃是RA的首犯,湿邪重着粘腻,难 以速去多以淡渗利湿为主
祛湿,祛瘀,活血通络
瘀是病理产物,又是RA病程顽固的病因之 一,祛瘀应贯穿治疗之始终,用活血化瘀之 缓品——
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首先,调理气血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医认为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因此,通过调理气血可以改善病情。
常用的调理气血的中药有当归、黄芪等。
当归具有活血调经的作用,可通过补血调理和活血化瘀的作用改善病情。
黄芪具有益气养血的功效,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从而减轻病情。
其次,活血化瘀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关键。
中医认为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是由于气血瘀滞而引起的,因此,通过活血化瘀可以改善病情。
常用的活血化瘀的中药有川芎、红花等。
川芎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关节供血不足的情况。
红花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调理气血,改善关节痛、肿胀等症状。
再次,祛风湿也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医认为风是导致关节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通过祛风湿可以改善病情。
常用的祛风湿的中药有藁本、独活等。
藁本具有驱风散寒的作用,可以缓解关节痛、肿胀等症状。
独活有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能够改善关节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除了中药治疗外,中医还推崇针灸、艾灸、拔罐等治疗方法。
针灸可以刺激穴位,调节气血,改善病情。
艾灸可以通过热疗的方式温通经络,活血化瘀,减轻病情。
拔罐可以通过负压力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关节供血不足的情况。
总的来说,中医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从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祛风湿等方面入手。
通过中药的内服和外用,针灸、艾灸、拔罐等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改善病情,减轻症状。
然而,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应该因人而异,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最好在中医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思路和方法作者:马武开,钟琴,刘正奇,姚血明
【摘要】中医药理论体系的优势在于注重机体平衡和整体调节,针对目前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现状,提出RA防治的新思路:①镇痛抗炎,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②增加抗风湿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毒副作用;③调节免疫功能,维持机体“阴阳平衡”;④逆转抗风湿药物的耐药,提高治疗效果;⑤利用细胞信号转导技术,寻找新的药物治疗靶点及可能干预环节。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药抗风湿药耐药细胞信号思路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 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基本病理变化是自身免疫异常引起的致炎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等的释放,以及由此而致的血管炎和滑膜炎。
随病情进展可出现滑膜、软骨和骨质的破坏。
RA属祖国医学“痹证”“尫痹”“骨痹”等范畴,《内经》最早提出了风寒湿邪与机体“内外相合”致痹的观点,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阴气少,阳气多,故为病热;阳气少,阴气多,故为病寒”等,指出痹证的发生除了风寒湿外邪的侵袭外,还由于机体内部脏腑经络
阴阳失调逆乱,“两气相感”而发病,强调先有脏腑内伤、阴阳失调及营卫不和,后风寒湿邪乘虚内侵而致病。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的不断发展,运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阐释RA发病机制,对于认识和治疗RA,探讨中医药治疗RA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1 镇痛抗炎,防止骨质破坏,改善关节功能
中医学认为RA发病多因禀赋不足,脏腑功能低下,风、寒、湿、热之邪内侵所致。
《内经》在论述痹证的发病机制时指出:“血气皆少,感于寒湿,则善痹骨痛”;《灵枢·五变》:“血气皆少,……善痿厥足痹”;“粗里肉不坚,善病痹”。
著名医学家张仲景首次以“历节病”命名RA,指出历节病是一种特殊的顽固性痹证,其血虚历节的病机、证候是“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
”说明气血不足、体质虚弱是RA发病的基础。
在活动期由于风、寒、湿、热之邪痹阻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免疫反应性炎症突出,表现为“邪气实”,关节疼痛明显,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现代医学认为RA发病机制是由现在尚未知的环境中某种抗原,对具有敏感性的某些遗传背景的人,刺激产生免疫反应而发病[1]。
在其发病过程中主要发生T细胞免疫反应、滑膜细胞免疫反应、细胞因子的自分泌及旁分泌作用、B细胞产生自身抗体等。
RA病变关节局部免疫细胞、炎性细胞、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大量聚集,尤其细胞因子是形成滑膜炎,造成关节破坏、骨与软骨吸收的主要介质。
现代药理研
究证明中药黄柏、知母、薏米、苍术、忍冬藤、木防己、苦参等清热利湿药有利于消除导致RA的外来抗原对机体免疫反应的影响,中断免疫反应的始动环节,抑制炎症的渗出、坏死,减少纤维粘连,清除RA 的感染诱因,恢复亢进的体液免疫以及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阻止病情进展。
活血化瘀中药如丹参、牛膝、片姜黄、赤芍、当归、莪术等药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障碍,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降低血粘度,减轻炎症过程红肿热痛,增加氧运,减少渗出,有望达到防治骨纤维化,修复骨质的破坏,减少关节致残。
2 增加抗风湿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毒副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RA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RA 的基本病理变化是滑膜炎,关节外病变主要为类风湿结节和血管炎。
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外风湿病专家认识到RA是一种对器官损伤重、破坏性强的疾病,主张慢作用药与免疫抑制剂选择性联合应用。
这些药物主要有甲氨蝶呤(MTX)、柳氮磺胺吡啶(SASP)、来氟米特、羟氯喹、金制剂、青霉胺等。
早期联合应用病情改善药物(DMARDs)能够防止RA骨质破坏,减少关节致残。
常规的联合方案有MTX+SASP、MTX+羟氯喹、MTX+来氟米特、MTX+硫唑嘌呤等。
对于发热关节肿痛主要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尼美舒利、奈丁美酮、美罗昔康、双氯芬酸钠等;伴有血管炎者加用激素治疗,此外还有生物制剂、免疫净化、干细胞移植等疗法。
由于RA的治疗时间较长,非甾体类抗炎药、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