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园》的现代性探讨

合集下载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外国文学专题》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外国文学专题》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外国文学专题》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题目]《麦田里的守望者》[答案]塞林格[题目]《伤心之家》[答案]萧伯纳[题目]《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答案]高尔基[题目]《老人与海》[答案]海明威[题目]《大师和玛格丽特》[答案]布尔加科夫[题目]在30年代欧洲文坛向左转的时期,英国出现了一批左翼进步作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剧作家和小说家威斯坦·休·奥登。

[答案]旭恩·奥凯西[题目]愤怒的青年得名于约翰·奥斯本的剧作。

[答案]《愤怒的回顾》[题目]______是作家又是政治活动家,曾多次来到中国。

他著有两部描写中国工人罢工和起义的作品:《征服者》和《人的状况》。

[答案]马尔罗[题目]雷马克最著名的作品是______。

小说以客观的态度、生动细腻的笔法描写战争的残酷场景,写年青的士兵的经历和感受,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答案]《西线无战事》[题目]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之一是______,他的代表作是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

[答案]菲兹杰拉德[题目]女作家______的代表作是《飘》,作品的背景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历史。

[答案]玛格丽特·米切尔[题目]20世纪美国在戏剧方面的主要成就除奥尼尔的作品外,还有阿瑟·米勒的______和______的《欲望号街车》等名剧。

[答案]《推销员之死》威廉斯[题目]______主要的戏剧作品有《三姊妹》和《樱桃园》等。

[答案]契诃夫[题目]美国小说家德莱塞的主要作品有《嘉莉妹妹》、《珍妮姑娘》、欲望三部曲和______。

[答案]《美国的悲剧》二、简答题[题目]托马斯·曼的现实主义和传统现实主义有哪些不同?答:托马斯·曼的创作方法在叙以保留某些19世纪现实主义传统技艺的同时,也表现出和传统的现实主义的许多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1)象征的人物形象;(2)隐喻性的细节描写;(3)意识流的表现手法;(4)小说的非情节化。

自考外国文学史全书精读笔记(西方近现代文学)

自考外国文学史全书精读笔记(西方近现代文学)

【外国文学史学习笔记】第六~十章:西方近现代文学18世纪启蒙运动中的德国狂飙突进运动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前奏,而由英国兴起的感伤主义则被称为前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德国古典哲学,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理论策源地。

海涅的代表作是《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海涅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之歌》被恩格斯称为“宣传社会主义”的政治诗。

拜伦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

瓦尔特•司各特是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

瓦尔特•司各特的《艾梵赫》塑造了绿(lù)林好汉罗宾汉的形象。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

被称为法国莎士比亚的作家是缪塞。

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抒情诗人是茹科夫斯基。

亚当•密茨凯维奇的叙事诗《塔杜施先生》被誉为波兰的民族史诗。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中产生的一位被称为现代派文学远祖的人物是爱伦•坡。

“皮袜子”是一个理想的美国民族精神的体现者。

惠特曼的《草叶集》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

梅尔维尔的《白鲸》涉及资本主义财富的血腥来源,体现出一些现代命题。

《克伦威尔序言》的发表奠定了雨果在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的旗手和领袖地位。

雨果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是《悲惨世界》。

普希金是19世纪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

《茨冈》是普希金“南方诗篇”的代表作,也是诗人过渡到现实主义创作之前最后一部浪漫主义叙事诗。

《驿站长》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小人物”维林的形象,开创了俄国文学写小人物的传统。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杰作,别林斯基评价它是“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于人民性的作品”。

18世纪启蒙运动中的德国狂飙突进运动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前奏,而由英国兴起的感伤主义则被称为前浪漫主义。

法国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代表了西欧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

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

成都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这是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自考的论文题目供自考学生选用,学生也可自拟题目。

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论文选题11.20世纪西方现代哲学与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的关系2.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与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的关系3.浪漫主义文学与象征主义文学的关系4.波德莱尔对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的贡献5.《恶之花》的审美价值6.《道林格雷的画像》的人格分裂主题7.蓝波诗歌创作的革命意义8.马拉美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9.叶芝诗歌的象征主义表现10.叶芝诗歌的民间文学风格11.叶芝诗歌创作与爱尔兰民族革命12.《海滨墓园》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手法13.《杜伊诺哀歌》的艺术特色14.《杜伊诺诗歌》的艺术特色15.《荒原》的用典艺术16.《荒原》的结构特点17.《荒原》的象征内涵18.《普鲁佛洛克的情歌》的主题思想19.《普鲁佛洛克的情歌》的人物分析20.艾略特与但丁21.尤金·奥尼尔创作中的东方思想22.《毛猿》中扬克的形象分析23.《毛猿》的结构分析24.尤金·奥尼尔的表现主义25.《琼斯皇》的心理描写技巧26.《变形记》的细节描写技巧27.《变形记》的格里高尔的形象分析28.《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家人的形象分析29.从《变形记》看卡夫卡对人类境遇的悲剧性认识30.《城堡》的存在主义思想31.卡夫卡创作与20世纪西方小说的变格32.从神学的角度看卡夫卡的创作33.《追忆似水年华》中时间与艺术关系的主题表现34.《追忆似水年华》的心理描写分析35.《都伯林人》的内在结构36.《都伯林人》对“瘫痪”主题的表现37.《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与欧洲文学中的发展小说38.乔恩斯意识流描写的技巧39.《尤利西斯》的主题思想与人物形象分析40.从《尤利西斯》与《俄底修斯记》的对照看乔恩伊斯对现代生活的认识41.普鲁斯特、卡夫卡、乔伊斯如何构建了新的小说的审美观念42.萨特小说的存在主义思想43.从萨特的境遇看待萨特对人类处境的认识44.根据《苍蝇》分析萨特关于“自由选择”的思想45.《局外人》的主人公莫尔索形象分析46.分析家繆小说中体现的荒诞思想47.荒诞派戏剧的艺术革新48.《等待戈多》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内涵49.《秃头歌女》的讽刺技巧50.品特的“威胁戏剧”分析论文题目21.雨国人道主义精神探微2.如何理解希刺克历夫的报复行为3.试析奥涅金的人生探索4.常说常新从《唐璜》看拜伦对传统精神的反叛5.的“疯女人”——伯莎形象之我见6.浅析德·瑞那夫人与安娜的婚恋观7.苦涩的父爱——高里奥形象管见8.谈谈狄更斯对象征手法的运用9.简论哈代作品中现代精神的体现10.最无悔的抉择不懈的追求——拉斯科尔尼柯夫的“超人梦”初探11.通过《复活》看托尔斯泰的道德观12.试谈玛斯诺娃与苔丝的心路历程13.由格里高尔的人生遭遇,透视现代人的困惑14.《荒原》,现代诗歌的一座丰碑15.从神话原型中把握尤利西斯的现代意义16.从杜拉的《情人》,看新小说之“新”17.略论尤索林的生存哲学18.浅论《百年孤独》中的孤独情怀19.东方通西方的桥——浅析泰戈尔的《吉檀迦利》20.既悲且美既美且悲——浅谈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21.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与我国素质教育的联系与区别22.现代主义写作手法带给中学作文教学的思考也可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拟题目进行写作毕业论文选题31.鲁迅《野草》对西方现代主义创造性运用2.鲁迅《怀旧》中的视角:一篇文言小说所体现的现代性3.王尔德《莎乐美》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影响4.陆志韦《渡河》:现代格律诗的一个重要标志5.卞之琳诗歌中的象征主义:瓦磊里与奥登的差异6.孙大雨《自己的写照》:一篇未完成的杰作7.孙毓棠《宝马》研究8.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综论9.朱湘《石门集》对西诗格律的卓越实践10.吴兴华——一个被遗忘的重要诗人11.从魏尔论到汶尔迦:戴望舒诗歌创作视野的重要转折12.1937年:中国新诗在十字路口上的徘徊13.穆旦(查良铮)四十年代新诗创作的代表人14.燕卜逊与中国15.博尔赫斯与他的中国幻想16马原小说中的魔幻时间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17.莫言《丰乳肥臀》:现代中国的后殖民寓言18.格非小说论19.余华小说对传统文本的颠覆20.paradox:北岛诗歌佯缪手法的运用21.奥尼尔表现主义影响:从洪深到曹禺22.契呵夫《樱桃园》与曹禺的《北京人》23.布莱西特剧作中的中国24.“脚色”与“番绎”:早期中国现代戏剧与日本新剧25.林译小说的文化误读26.周作人与神话——原型批判27.袁可嘉与新批判在四十年代中国28.李健吾戏剧创作研究29.刘若愚“以西释中的比较诗学贡献”30.中国古代“黄梁梦”原型与西方启悟主题31.中国民间故事中的“难婚”主题32.佛学东溅带来的印度影响33.“学衡派”再评价34.白璧德与中国35.中国散文诗的开端:鲁迅《自言自语》与周作人《夏夜梦》36.布吕纳蒂埃与矛盾早年的文学进化观37.《培尔·金特》与《玩偶之家》在中国不同遭遇:中国现代文学对易卜生的选择性接受38.爱尔兰剧作家约翰·沁孤与郭沫若早期戏剧创作39.叶芝与王统照早期创作40.早期闻一多与大江社之“文化上的国家主义”41.“彩色的欧罗巴与芦笛”艾青早期诗歌创作与凡尔哈伦42.伊滋拉·庞德眼中的中国43.激情的源泉:巴金创作中的安娜其主义44.世纪回眸:世界语运动、世界主义文学在新文学中的影响45.史笃母《茵梦湖》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46.汉民族史诗缺失探源47.传教士或艺术家?康雍乾时期欧洲来华人士群体研究48.从泰戈尔来华中国知识界的不同反响看二十年代文化思潮49.冯至与里尔克50.江绍原《友、须、爪》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人类学批评论文题目41.两汉文学论略(提示:1.立论方向:范文澜先生指出:“先秦诗骚,诸子散文,历史散文这三个源头,至汉才汇成文学的正身。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悲剧冲突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悲剧冲突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5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科研热词 陕西作家 阶级 荒诞 狂欢化 朱丽小姐 斯特林堡 悲剧 性别 审美方式 存在主义 地缘情结 冲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科研热词 草原牧区管理 科斯定理 生态外部性 围栏效应 公地的悲剧
推荐指数 1 1 1 1 1
科研热词 非对称相互作用 身份 越南 混沌 扰动 悲剧意识 当代文学创作 干扰性竞争 密度依赖性 合作 利他性 公共地悲剧 伦理悲剧 《美国牧歌》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科研热词 悲剧 革命战争文化 血缘关系 董立勃 索福克勒斯 礼法 理性 现象学 有限性经验 拯救 悲剧性 喜剧性 君王 古希腊 僭主 传统民间文化 中国式悲剧 《欲望号街车》 《樱桃园》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科研热词 黄佐临 部落联盟 边缘生存 边界纠纷 边界冲突 辛格 菲利普·罗斯 莎士比亚 草场 纠纷解决机制 第三方 租值消散 甘肃省 李健吾 另类历史 公地悲剧 代际冲突 交易费用 互文性 《麦克白》 《蹈海骑手》 《王德明》 《乱世英雄》 "后9·11文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审美心态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审美心态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9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科研热词 谢安 诗歌创作 诗歌 理学之士 王羲之 特色研究 李雯 明清区域文学 文学评论 文学格调 文学新方向 文学传统 文化结构 故园情结 抗美援朝文学 悲情人生 心态 影响 广西 山河人文美 寻根文学 宋金对峙中期 宋明理学 南北文士 区域文化视野 兰亭雅集 会稽士族 京派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东晋鲁迅 音乐 重写 遗忘 辛弃疾 象征 语音 词 言语模式 蒋士铨 艺术人格 自然灾害 经济 短信文学 短信写手 理论建构 现代文学 物我一心 游戏 清代戏曲 泛音乐性 民国时期 文艺学 文学理论 文学性 文化价值 文体倾向 悲剧性 康德美学 序跋题词 小说语言 寓兴触物 审美趣味 审美标识 审美 天性 喜剧性 后现代主义批评 合气 利润 俄国形式主义 伦理学 人与自然的关系 《欲望号街车》 《樱桃园》 "话题剧"大众消费社会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科研热词 黑衣壮 问题意识 社会转型期 现实关怀 现代性 心态意识 审美观 中国新诗 中国当代美学 90年代以来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科研热词 生命魅力 文化底蕴 才子佳人 心理健康 影视剧 张栻 审美情结 大学生 健康体育课程干预模式 《风雩亭词》 《遂初堂赋》 《后杞菊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戏剧观念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戏剧观念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4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科研热词 颠覆 阶级 角色扮演 表演艺术 真戏剧 王国维 狂欢化 朱丽小姐 斯特林堡 戏剧理论 戏剧形态 戏剧发展 性别 帝国主义 宋元戏曲 吉卜林 公学小说 五十年 中国戏剧史 《斯托凯与其同党》
科研热词 鼓板 雌雄同体 问题剧 运作模式 趣味性 讽刺性 藏戏《诺桑王子》 芭蕾舞团 职业性 翻译质量 翻译课程 翻译研究 符号运动 男旦 男性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演剧变革 海盐腔 比较 本色 日本歌舞伎 教学理念 戏剧观 戏剧文学 戏剧史 性别观念 思想内涵 影视翻译 弦索 学术性 字幕翻译 女性角色 女性美 女性形象 南曲 传奇《长生殿》 主体
2014年 科研热词 重新认识 话语构建 言语行为 规约 虚构性 美国 真实性 生活 现实世界 文学虚构 文学艺术 文学作品 政治革命 戏剧改良 审美境界 南社 人情 《金色池塘》 "捧角"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太宰 治

太宰 治

太宰治太宰治本名津岛修治(つしましゅうじ),日本小说家。

太宰治从学生时代起已希望成为作家,21岁时和银座咖啡馆女侍投海自杀未遂。

1935年《晚年》一书中作品《逆行》列为第一届芥川奖的候选作品。

结婚后,写出了《富岳百景》及《斜阳》等作品,成为当代流行作家。

1948年6月13日深夜与崇拜他的女读者山崎富荣跳玉川上水自杀,时年39岁,留下了《人间失格》等作品,成为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

序⏹“无赖派(ぶらいは)”又被称作“新戏作派”,是日本继“战后派”后,产生的一个新的文学流派。

无赖派作家们企图如实地记叙当时虚无、颓废的混乱社会,以及置身于其中的人。

在战后的开放气氛中,雄居文坛前沿,“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无赖派作家有着反抗权威的意识,对生活采取自嘲和自虐的态度,专写病态和阴郁的东西,具有颓废倾向。

“无赖派”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有坂口安吾的《白痴》,《在樱花盛开的树林下》;石川淳的《废墟中的上帝》,《黄金传说》;太宰治的《斜阳》,《人间失格》;田中光英的《野狐》等。

⏹注:太宰治(だざいおさむ,1909~1948)是日本无赖派文学作家。

战后,他最先提出“无赖派”一说,并且在理论上进行阐述,在创作上加以实践。

从这个意义上讲,太宰治应该是当之无愧的成就最高的无赖派文学作家。

3太宰治幼年時代太宰治出生于一个豪华而粗鄙的家庭,因此,让他感受到了卑贱和自豪的矛盾,这种双重情感的分裂,与他自身的极度荣誉感,和自我欠缺感,形成了他的性格基调。

过分的自矜,导致他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敏锐的感受性,必然在粗糙的现实磨砺中,动辄受到伤害。

因此,从性格上看,他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少年。

由于母爱的缺失,他一生需要女性的呵护、抚慰,就算是死,也要牵着女人的手,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十八岁受芥川龙之介影响第一次自杀未遂⏹二十岁自杀未遂⏹二十一岁与银座酒吧女殉情⏹二十二岁与艺妓小山初代同居,钱财由女方资助⏹二十六岁因小说《逆行》入围芥川奖⏹二十七岁发表《阴火》第三次入围芥川奖而未果⏹二十八岁与小山初代一起服安眠药自杀未遂⏹三十岁与石原美知子结婚,因作品《女生徒》获北村透谷奖⏹三十八岁发表作品《斜阳》,结识山崎富荣⏹三十九岁再次以《如是我闻》震惊文坛,并着手创作《人间失格》。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年考研试题_hjk1993-2008_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年考研试题_hjk1993-2008_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年考研试题(1993-2008)1993年一、解释(5*3分)1 楚辞先秦2 竹林七贤3 花间词派4 临川四梦5 格调说二、简答(5*7分)1 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概况2 简述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3 怎样理解王维诗的“诗中有画”4 南戏和元杂剧在体制上有何区别5 简述《红楼梦》的版本情况三、(每题25分,共50分,依专业不同各选两题)1 鲁迅曾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你对此话如何理解?2 试论柳永词的艺术特色及其对词发展的贡献。

3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

1994年古代文学一、简答(5*8分)1 简述《左传》、《国语》和《战国策》的编写体制2 简述谢灵运诗歌的艺术特色3 简述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4 简述明代唐宋派的概况5 简述《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二、论述(3*20分)1 《楚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 结合“永川八记”谈谈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3 比较崔莺莺与杜丽娘性格之异同1996年一、名词解释1.艺术真实2.意境3.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4.话语含蕴5.叙述频率6情感把握二、简答1.马克思主义对文学总的理解是怎样的?2.以左拉为代表的欧洲十九世纪自然主义的主要文艺观点是什么?3.宋人严羽的兴趣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论述试论述文学与经济基础的“中介”1996年一、简答(50分)1.简述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2.苏轼称王维诗“诗中有画”,谈谈你的理解3.简述李清照的艺术特色4.简述杜丽娘的形象5.简述桐城派的概况二、论述(50分)1.试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2.试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古代文学专业一、简答题:(总计40分,共4小题,每题10分)1、举例说明庄子散文中的寓言的特点。

2、概述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思想内容上的价值。

3、举例说明苏轼词的艺术风格。

4、概述明代章回小说各个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

二.论述题:(总计60分,只选做其中两题,每题30分)1、前人谓司马迁《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试结合作品论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樱桃园》的现代性探讨
华师文学院俞明海
四幕喜剧《樱桃园》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最后一部剧作,也可以说是他呕心沥血的绝笔。

在这个“喜剧”中,充满了许多与传统戏剧不同(甚至是反传统戏剧)的若干元素,在这个淡化了传统戏剧冲突,充满象征意味,交织着悲喜元素的剧本后面,我们清晰地嗅出了来自现代世界的气息。

而近年来,在戏剧评论界和契诃夫研究者中,越来越多专家认识到,以《樱桃园》为代表的契诃夫戏剧史20世纪现代剧的开端。

一、淡化戏剧冲突
首先,契诃夫的《樱桃园》给观众再现了一个贵族世家衰败的过程。

女地主朗涅夫斯卡娅长年客居法国挥霍享用,突然有一天想到了俄罗斯,想到了樱桃园,于是举家回到了故乡。

但是女主人债台高筑,债主们准备拍卖樱桃园。

最后樱桃园被商人陆伯兴买得。

失去了樱桃园的朗涅夫斯卡娅决定再到巴黎去生活。

戏剧从女地主郎涅夫斯卡雅回到樱桃园开始到观众听到樱桃园的樱桃树被砍伐的斧头声音结束,一个贵族世家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败落了。

可是,我们从始至终没有看见戏剧人物之间有什么激烈的矛盾冲突,甚至在剧中我们找不到一个对立面的人物,就连樱桃园的买主罗巴辛为了能使郎涅夫斯卡雅摆脱困境不断出谋划策,摆出一副对主人忠心耿耿的样子。

樱桃园的失去并不是某一个恶人用阴谋诡计、巧取豪夺的方法造成的,而是一种无法阻挡的社会发展趋势,是一种贵族注定要走向衰落的历史命运。

如果按照传统戏剧的理论,表现上述历史变迁的主题,必然是有狂风暴雨般的戏剧冲突。

从传统现实主义戏剧来说,戏剧冲突具有:尖锐激烈、高度集中、进展紧张等特点。

但是,《樱桃园》中却表现出对传统戏剧冲突的反叛。

《樱桃园》融进了许多游离主题的生活事情,买卖樱桃的事件虽贯穿戏剧始终,但这一关系贵族世家存亡的事情在戏剧中仅仅起一个线索作用,在戏剧里时隐时现,但附着在这条线索之上的却有许许多多游离主题的东西。

譬如:郎涅夫斯卡娅与加耶夫兄妹对往事的闲聊,对巴黎奢侈生活的回忆,打台球、举办舞会,进城下馆子继续挥霍钱财等。

这些生活事件,使戏剧显得散漫,一反传统的高度集中、进展紧张等特点。

樱桃园就在郎涅夫斯卡娅、加耶夫等人的幻想、叹息和挥霍中无声无息地易了主人。

在这易主的过程,没有阴谋家,没有格斗、流血以及剧烈的矛盾冲突,一切都像现实生活那样平静……传统戏剧冲突在《樱桃园》被消解,取而代之的是戏剧冲突的淡化与结构的松散,这些,无不使这
部戏剧具有现代性。

戏剧冲突的淡化、戏剧的生活化是契诃夫一直追求的目标。

契诃夫就在自己的戏剧中竭力使其戏剧人物、戏剧情节、戏剧节奏、戏剧结构等接近生活,让观众通过舞台看到现实生活的真相,要求戏剧在极为真实的日常生活场景里,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活动及其命运的变化。

契诃夫曾谈到自己的戏剧时这样说过:“人们要求说,应该有男男女女的英雄和舞台效果,可是话得说回来,在生活里人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开枪自杀,悬梁自尽,谈情说爱,他们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在说聪明话。

他们做得更多的倒是吃、喝、勾女人、说蠢话。

必须把这些表现在舞台上才对,必须写出这样的剧本来!在那里人们走来走去,吃饭、谈天气、打牌……这倒不是因为作家需要这样写,而是因为在现实生活里本来就是这样的。

”[1](P395)“要使舞台上的一切和生活里一样复杂而又一样简单。

人们吃饭就是吃饭,可是在吃饭的当儿,有些人走运了,有些人倒霉了。

”1896年,契诃夫创作的《海鸥》是其戏剧的分界线,他戏剧的现实主义风格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揭示戏剧情节的紧张性与深刻性,表现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及其心理冲突,以挖掘生活背后隐藏的戏剧因素。

作为这种创作思想指导下的《樱桃园》,其戏剧冲突因素的淡化,更是得到提升。

《樱桃园》中戏剧冲突的淡化是现代戏剧特性的端倪初露,对20世纪西方现代剧才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宏大的艺术象征
契诃夫的戏剧从《海鸥》开始,就具有相当浓厚的象征性。

到了《樱桃园》,契诃夫的象征手法运用的更加广泛。

比如,在剧中两次出现的“类似琴弦绷断的声音”,就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象征手段。

例如,第二幕中:“忽然间,远处,彷佛从天边传来一种类似琴弦绷断的声音,然后忧郁而缥缈地消逝了。

”这个来之天边的古怪的声音,艺术地暗示着郁积在樱桃园女主人朗涅夫斯卡娅胸中的不快之感。

而落幕前的“打破这寂静的,只有从远处隐隐传来的砍伐树木的斧头声。

”这隐约的斧头声,既是象征旧时代的埋葬,也象征“时代前进的脚步”。

《樱桃园》中最为宏大的象征性形象,自然就是这座满园开着白花的樱桃园了。

曹文轩在其《樱桃园的凋零——读契诃夫》指出:樱桃园是一个象征。

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旧主人在告别自己的老窝时,依恋地望望天花板、门窗,悲叹自己“幸福
时代”的逝去,它是自己“幸福时代”的标志;樱桃园新主人却得意地计划自己未来的事业,迫不及待地雇人砍伐樱桃园,它是自己牟利发展的障碍物。

在年轻的安尼雅和特罗菲莫夫看来,樱桃园是旧时代的摇篮,是无数活魂灵的血泪结晶。

年轻人正为自己能奔向新生活而喜悦:“我们将建立起一个新的花园,比现在这个还要丰美”,他们欢呼“新生活万岁”。

我们可以这样解读:旧主人既配不上过去的美,也配不上祖国未来的美;落巴辛们也和这种美相去甚远。

将来会出现一些新人,他们将建造信的花园,比过去所有的花园美丽百倍,他们将把整个祖国的大地变成一个奇妙的花园。

无怪有人折过评价《樱桃园》:整个俄罗斯是我们的花园。

相比传统戏剧的重写实,契诃夫的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对后来的荒诞派戏剧创作产生重大影响。

三、人在世纪之交的困惑:现代性的人性探索
俄罗斯契诃夫研究会主席拉克申院士在一篇文章中所说的那样:“生活在19世纪的契诃夫,就其对人和对世界的认识而言,变成了一位20世纪的作家。

”由此可见,契诃夫在其戏剧中透露出来的对于生存的感知和生命的感悟无不具有现代的意味。

《樱桃园》的题旨具有多重解读性。

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从“樱桃园的消失”中发现了“人类的困惑与无奈”,处于灵肉分裂的现代人,更能从他的戏剧中得到安慰。

早在50年代末,契诃夫夫人克尼碧尔(朗涅夫斯卡娅的第一个扮演着)就曾经指出,《樱桃园》写的“乃是人在世纪之交的困惑”。

在这个“(美丽的)樱桃园易主与消失”的故事后面是,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樱桃园具有诗意的美,但它所代表的一个时代终将结束。

而处于世纪之交的人,在这冲突中会感到无奈与困惑:“困惑”于精神与物质的不可兼得,“困惑”于趋新与怀旧的两难选择,“困惑”于按历史法则注定要让位于实用的“别墅楼”的“樱桃园”毕竟还有诗意的美语几分眷恋,“困惑”于在让人听见了“砍伐树木的斧头声”,同时却能感受到“时代前进的脚步声”。

在“樱桃园易主与消失”后面,一边是旧的但却美丽的事物的消亡,一边是时代前进不可阻挡的脚步。

蕴藉其中的,是面对旧时代消亡、新时代来临的喜忧参半的复杂情感。

这种复杂情感,使处于文明进程中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因而也找到了一种慰藉。

契诃夫淡化了传统戏剧冲突,敢于把生活常态写到戏剧中去,广泛运用象征手法,
使戏剧具有多重解读性,这些打破传统的创作手法,使得《樱桃园》具有浓厚的现代性。

更主要的是,《樱桃园》注意到了人在世纪之交的困惑,使《樱桃园》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超前性,因而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