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统计公式

人口统计公式
人口统计公式

常用统计公式

1、年平均人口数:某年内各个时点人口的平均数。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年中人口数都属于时点人口指标,反映某一时点(年初、年末、年中)的人口规模,不能反映一年的人口规模。年平均人口数则能综合反映全年的人口规模,属于时期人口指标。计算公式是:

年平均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2

2、出生率:指一年内出生人口数与年平均人口数之比,以千分数表示。计算公式是:

出生率= 年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3、死亡率:指一年内死亡人数与年平均人口数之比,用千分数表示。计算公式是:

死亡率=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4、人口自然增长率:一个地区一年内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之差同年平均人口总数的比值,以千分数表示。计算公式是:

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年内出生人数-同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5、生育政策符合率: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等)符合生育政策的出生人数与同时期出生人数的比例,以百分比表示。计算公式是:生育政策符合率=符合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数/同期出生人口数×100%

6、二孩生育政策符合率: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等)符合生育政策生育的二孩与同时期二孩出生人数的比例,以百分比表示。计算公式是:二孩生育政策符合率=符合生育政策的二孩出生人口数/同期二孩出生人口数×100%

7、政策外多孩率: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等)不符合生育政策生育三个及三个以上孩子的人数与同时期出生人数的比例,以百分比表示。计算公式是:

政策外多孩率=政策外生育三个及以上人数/同期出生人口数×100%

8、晚婚率:指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男性(女性)初婚者中达到晚婚年龄者的比率,以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是:

晚婚率=男或女初婚者中达到晚婚年龄的人数/男或女初婚人数×100%

9、独生子女领证率:某一时点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的夫妇对数与已婚育龄妇女人数之比,以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是:

独生子女领证率=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夫妇对数/已婚育龄妇女数×100%

10、节育率:一定时点采取各种避孕措施的夫妇对数与已婚育龄妇女人数之比,以百分数表示。计算公是式:

节育率=采取各种避孕节育措施的夫妇对数/已婚育龄女数×100%

11、重检率: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重检对象妇检人次与同一时期应参加重检对象人次之比,以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是:

重检率=重检对象妇检人次/同时期重检对象人次×100%

12、出生人口统计误差率:实际出生数与上报出生数之差与实际数之比。计算公式是:

出生人口统计误差率=(实际出生人数-上报出生人数)/实际出生人数×100%

13、出生人口性别比:指在一定时间内出生婴儿中男婴人数与女婴人数之比。计算公式是:

出生人口性别比=男性出生人口数/女性出生人口数×100

人口统计学题库讲解

8、性别比指总人口中男女人口数间的对比比例关系,表明当女性人口数为100时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 9、年龄别性别比指相同年龄组的男女人口数之间的对比比例关系,表明某一年龄组女性人口数为10 0时所对应的相同年龄组的男性人口数。 10、出生婴儿性别比是指某年出生的婴儿中男婴和女婴的对比比例关系。 11、虚岁年龄一般是出生后当年就算一岁,以后每过一次新年便增加一岁。 12、确切年龄是从出生之日起至计算之日为止所经历的真实日数。 13、周岁年龄(实足年龄)是从出生时起至计算时为止共计经历的整年数。 14、少年人口儿童系数又称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是指15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15、年龄中位数是描述人口总体年龄构成分布状况的一个指标,是按年龄标志把人口总体划分为对等两半的那个年龄数值。 16、年龄众数指人口总体中最频繁出现的年龄值,即在年龄分布上包含人数最多的那个年龄。 17、平均年龄是综合反映人口年龄构成一般特征的指标,能说明人口年龄的集中趋势。 18、高等教育普及率通常以每万人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表示。 19、文盲半文盲率是指不识字和识字很少的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20、就学率是指某一时刻各级学校在学人数与相应年龄人数之百分比。 21、在业人口也称为就业人口,是指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或经营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那一部分人口。 22、非在业人口指我国城镇中达到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就业,不能取得劳动报酬的那部分人口。 23、劳动适龄人口指人口总体中处在适合于劳动年龄段内的人口。 24、非劳动适龄人口指人口总体中未达到劳动年龄或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 25、少年儿童人口负担系数(少儿抚养比)指人口总体中,少年儿童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26、老年人口负担系数(老年抚养比)指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27、总负担系数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中国历史各时期的人口总数,以及占世界人口和GDP的比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在西汉02年,中国人口达6000万,占世界人口30%,GDP占世界总GDP的40%。 在唐755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比率达35%,GDP占世界总GDP的比例高达50%。 北宋1100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比率一度达40%,是中国占世界人口比例的最高峰值,GDP占世界总GDP的80%左右,为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水平在世界比例中的最高峰值。 明1600年,虽然经过元的浩劫,但明朝仍然把中国人口从15%提到到35%,GDP占世界总GDP的40%。 清1850年是19世已中国人口的高峰,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达35%左右,GDP占世界的30%。 秦始皇时代的人口总数在2000-3000万之间 西汉初的人口估计在1500-1800万之间,在武帝初的元光元年(前134 年)增加到约3600万。武帝中期开始,人口出现了多年的停滞和负增长,到末年(前87年)下降至3200万。此后增长恢复,到西汉末年(公元2 年)达到约6000万的高峰。 隋朝人口最多时为5600万,隋末唐初,黄河流域还没有恢复战争的创伤,全国人口不足3000万。隋唐之际的人口谷底估计在武德五年(624 年),约为2300万。此后以年平均8 -12‰的增长率增加(包括因自境外迁入而增加的部分),至安史之乱前的755年达到8000-9000万的高峰。 在北宋境内,由初期的约3000万人口增加到了后期(11世已初)的1亿左右 西夏和金被蒙古灭后,境内的人口锐减至1000余万,仅及原来的五分之一弱,是中国人口史上罕见的浩劫。灭南宋14年后的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元朝境内的人口总数仅6000余万,只有13世已初的一半,元朝的人口峰值估计约8000万 明朝的人口不断增长。经过明朝初年的经济恢复和大规模的移民,14世已末的人口已经回升到7000万以上。与户口统计数上的停滞和倒退相反,实际人口始终在持续增长,到17世已初突破2亿大关,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新记录。 明清之际持续多年的战争,加上天灾人祸,使中国人口第二次遭受巨大的损失。实际上,在康熙二十九年,全国人口仅1.2亿,远未恢复到明朝后期的水平。在完成统一的1759年刚突破2亿,在道光三十年(1850年)达到了4.3 亿,随后在清末下降到3.6亿。

常见人口统计图判断技巧

常见人口统计图判断技巧 河北省枣强中学——王丽娟【类型呈现】 一、与人口增长率有关的点状、折线或柱状统计图 图1为点状图,图2为柱状统计图,这两类图在判读时都要紧紧抓住人口自然增长率这条主线,从坐标图中正确读出数据进行计算即可,但读图时要认真仔细,弄明白坐标轴代表的含义及图例。 如图1可分别读出四个点对应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数值,进而求出自然增长率,然后再去判断各点可能代表的国家或地区,以及推断四个地方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图2中横坐标代表了三个区域,从纵坐标中读出各自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数值,再去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进而探究影响人口增长率的因素。 【同步练习】 右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a、b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分别属于( ) A.“三低”模式和过渡模式 B.“高低高”模式和过渡模式 C.“三低”模式和“高高低”模式 D.“高高低”模式和过渡模式 2.影响c区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 A.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C.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D.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以及影响人口 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第1题,a区域:高出生率、高死亡 率、低自然增长率,故人口增长模式为“高高低”模式;b区域:较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故人口增长模式为过渡模式。第2题,c区域: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很低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模式,发达国家或发展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属于此种类型。 答案:1.D 2.A 二、反映人口结构及增减趋势的金字塔图 阅读金字塔图的基本步骤如下: (1)要看不同年龄段男女性别的人口数量,在人口增长不同阶段所占比重的变化特点; (2)要分析人口增长不同阶段,各年龄段男女性别人口比重的大小与未来人口增长趋势之间的关系。 如在甲图和乙图所示的金字塔图中,不同年龄段男女性别的人口数量,在人口增长不同阶段所占比重的变化图像呈现出下宽上窄的特征,15岁以下的儿童、少年所占比重大,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小,像一个真正的金字塔。人口的年龄越小,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大;而人口的年龄越大,所占比重越小。从未来这种人口结构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预测分析,这种类型的人口模式必定是出生率大大超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很高,未来人口增长的趋势是迅速增长。丙图所示的金字塔底部收缩,说明人口结构中15岁以下的儿童、少年的比重小,反映出生育和生育潜力较小;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大,死亡和死亡率的潜力较大,未来这种人口模式的出生率与死亡率会呈现相等,甚至出现出生率低于死亡率,其人口增长的趋势是零增长或负增长,人口规模必将会缩减。

世界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和政策实践

世界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及政策实践 ——国外养老模式案例研究及经验启示 人口问题是全球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是当代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据联合国统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100亿,其中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20亿,65岁以上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15亿,将很快超过5岁以下儿童的人数;另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世界人口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这种形势下,很多人必须重新规划自己的退休计划,或推迟退休,甚至不退休,以维持稳定收入。控制人口的增长已迫在眉睫,而老龄化问题是人口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 对社会而言,迅速膨胀的老龄人口并非一笔财富,而意味着沉重的财政负担,比如全球每年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费用超过6000亿美元。标准普尔公司在近期题为《2010年全球老龄化》的分析报告中指出:“世界人口正以不可逆转的速度步入老龄化这一事实,将成为勾勒未来国民经济健康程度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其他力量能与其相比。”该报告警告,很多国家并未准备好负担未来这么多退休人口的养老和医疗费用;未来几十年内,假如这些国家政府未能在针对老年人口的投入政策方面作出深度改革,持续增长的国家负债水平将大大增长。 目前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国家有日本、意大利、德国等,其高达25%以上,而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7%。按这个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控制人口老龄化问题已刻不容缓,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一、世界各国人口老龄化状况及程度 1.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且增长速度快。据官方统计,截止到2012年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8.2亿,预计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0亿,同时也将第一次超过全世界儿童(0—14岁)的人口数。根据联合国专题项目的研究估算,到2050年每5人中将会有一个老年人,到了2150年,每3人中就会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图1,2)。 (图1)2010-2015世界人口老龄化历史数据及预测数据(单位:亿人): (图2)部分国家65+岁老人占总人口比例从10%增加到20%的年数:

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性检验

SAVE OUTFILE='D:\(研究生论文)\江永\数据录入(修正).sav' /COMPRESSED. T-TEST GROUPS=性别(1 0) /MISSING=ANALYSIS /VARIABLES=组织公平组织认同员工敬业度 /CRITERIA=CI(.95). T-Test Notes Output Created 18-三月-2012 10时09分50秒Comments Input Data D:\(研究生论文)\江永\数据录入(修正).sav Active Dataset DataSet1 Filter Weight Split File N of Rows in Working Data File 278 Missing Value Handling Definition of Missing User defined missing values are treated as missing. Cases Used Statistics for each analysis are based on the cases with no missing or out-of-range data for any variable in the analysis. Syntax T-TEST GROUPS=性别(1 0) /MISSING=ANALYSIS /VARIABLES=组织公平组织认同员工 敬业度 /CRITERIA=CI(.95). Resources Processor Time 00:00:00.000 Elapsed Time 00:00:00.015 [DataSet1] D:\(研究生论文)\江永\数据录入(修正).sav

世界各国人口数汇总

世界各国人口数 10亿以上 中国 10亿以下,1亿以上 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 1亿以下,5000万以上 墨西哥、德国、越南、菲律宾、伊朗、土耳其、埃及、泰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埃塞俄比亚、乌克兰 5000万以下,1000万以上 韩国、缅甸、南非、扎伊尔、西班牙、波兰、哥伦比亚、阿根廷、苏丹、摩洛哥、肯尼亚、坦桑尼亚、阿尔及利亚、加拿大、秘鲁、朝鲜、乌兹别克斯坦、罗马尼亚、尼泊尔、阿富汗、委内瑞拉、伊拉克、乌干达、沙特阿拉伯、斯里兰卡、澳大利亚、莫桑比克、马来西亚、加纳、哈萨克斯坦、荷兰、叙利亚、科特迪瓦、也门、智利、马达加斯加、喀麦隆、津巴布韦、南斯拉夫、危地马拉、古巴、厄瓜多尔、希腊、葡萄牙、柬埔寨、白俄罗斯、捷克、布基纳法素、匈牙利、比利时、安哥拉 1000万以下,500万以上 马拉维、赞比亚、马里、尼日尔、塞内加尔、突尼斯、瑞典、保加利亚、卢旺达、奥地利、多米尼加、玻利维亚、阿塞拜疆、索马里、瑞士、几内亚、海地、布隆迪、塔吉克斯坦、萨尔瓦多、格鲁吉亚、乍得、贝宁、洪都拉斯、斯洛伐克、巴拉圭、利比亚、丹麦、以色列、芬兰 500万以下,100万以上 老挝、吉尔吉斯、塞拉利昂、克罗地亚、摩尔多瓦、多哥、挪威、巴布亚新几内亚、尼加拉瓜、约旦、土库曼斯坦、立陶宛、黎巴嫩、厄立特里亚、亚美厄亚、爱尔兰、哥斯达黎加、阿尔巴尼亚、新西兰、乌拉圭、中非、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利比里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新加坡、拉脱维亚、巴拿马、牙买加、刚果、蒙古、毛里塔尼亚、马其顿、斯洛文尼亚、莱索托、科威特、不丹、纳米比亚、爱沙尼亚、博茨瓦纳、特里尼达和多巴哥、加蓬、毛里求斯、几内亚比绍 100万以下,50万以上 冈比亚、斯威士兰、斐济、塞浦路斯、圭亚那、巴林、科摩罗、卡塔尔。 50万以下,10万以上 佛得角、苏里南、吉布提、赤道几内亚、卢森堡、所罗门辟岛、马耳他、文莱、冰岛、马尔代夫、巴哈马、巴巴多斯、伯里兹、阿曼、西萨摩亚、瓦努阿图、圣卢西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密克罗尼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汤加 10万以下,1万以上

人口统计图

人口统计图 统计图判读的一般步骤 (1)读图名 如各大洲人口比较柱状图、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等,通过读图名明确统计图反映的内容和统计图的类型,回忆不同类型统计图的特征和相关地理事物的基础知识。 (2)读坐标(或图例) 坐标或者图例反映出统计数据的性质、种类和数值的大小(单位)。通常横坐标表示时间序列或空间地域,纵坐标表示地理事物的量。读图名与坐标(或图例)是判读统计图的基础。 (3)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 如调研题中的户籍人口迁出率与迁入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4)分析数据 读数据一要读全(数值和单位),二要注意数据的变化趋势,这样才能够准确地从数据中把握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特征。 (5)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 人口金字塔图 (1)含义 人口金字塔图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统计图,一般表示方法是将总人口按性别分成两栏,再按一定的年龄段分组,以纵轴表示各年龄组,横轴分别表示各年龄组中男、女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人口金字塔图反映了过去人口的情况、目前人口的结构以及今后人口可能出现的趋势。 (2)人口金字塔图常见的三种类型 ①年轻型——年轻人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长期都高的结果。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因此从人口发展趋势来看,该类型又叫增长型,如上面左图

②成年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急剧收缩。这种类型的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自然增长率在零左右。因而从人口发展趋势来看,该类型又叫稳定型,如上面中图所示。如果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就会过渡到老年型。 ③老年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经变形。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由于育龄人群比重低,后备力量更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人口缩减。从发展态势来看,该类型又叫衰退型或者缩减型,如上面右图所示。 这三种人口金字塔图的基本形态都是稳定型,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人口生育和死亡水平的变化以及人口迁移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人口金字塔图存在着一些变形和过渡形态,如纺锤形、葫芦形、圣诞树形等。通过人口金字塔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人口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3)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技巧 ①读懂横纵坐标的含义,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分别所占的比重。 ②要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某一年龄段不同时期所占比重的变化。假设该地区是封闭的,不存在人口外流也不考虑外来人口迁入的影响,某一年龄段的人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到上一年龄段内,男女所占的比重会随着人口的死亡而逐渐减少。 ③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某一时间不同年龄段所占比重的含义。如年轻型,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这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长期都较高的结果,该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一般属于传统型。这种类型的人口中育龄人群比重高,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就会不断扩张,将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再如老年型,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增长模式一般属于现代型,其问题是育龄人群比重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其未来的人口将呈负增长,人口缩减。这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会带来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过重等问题。 ④在分析时要结合某地实际,充分考虑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如发生大规模战争,会导致该时期青壮年男性人口比重减少;某地区轻工业迅速发展会吸引大量的年轻女性到此务工,导致该时期女性青壮年比重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的男性。另外,某些环境因素也会导致男女出生率或死亡率产生差异,从而影响同一年龄组男女所占比重。 (2009年天津)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图4),回答6~7题。 20 40 60 80 0 2 4 6 2 4 6 年龄 男 女 (%) a 20 40 60 80 年龄 男 女 (%) b 20 40 60 80 0 2 4 6 2 4 6 年龄 男 女 (%) c 20 40 60 80 0 2 4 6 4 6 年龄 男 女 (%) d 6. 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A. abc B. acd C. abd D. bcd 7. 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 a B. b C. c D.d. 答案:6.C 7.B (2009年江苏)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6、图7回答12~13题。

农民工人口统计学变量与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

章华丽 摘要:探讨农民工人口统计学变量与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的职业生涯成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农民工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学历水平与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并不显著,而工龄、职位和收入与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较为显著。同时,对此结果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人口统计学变量;职业生涯成功;关系 基金项目: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华师-京诚”基金项目“农民工人口统计学变量与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项目编号:ses201412) 作者简介:章华丽,女,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培训与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0-0025-08 职业生涯成功是指个体在工作经历中所积累的工作成就以及获得的积极心理体验[1],可分为客观(外在)职业生涯成功和主观(内在)职业生涯成功,客观职业生涯成功主要是指雇员的薪水、晋升和职位等外部标准,而主观职业生涯成功是由个人所定义的内部标准,如职业满意度。[2]在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伊比(Eby)等人提出了测量职业生涯成功的新指标,即组织内竞争力、组织外竞争力和职业满意度。[3] 当前,国内关于农民工的研究主要用于解决社会问题,如流动、市民化和社会保障等,很少涉及其职业生涯发展。通常认为,蓝领工人群体很少有向上发展的机会[4],他们从事工作主要是为了谋生,很少会考虑职业生涯问题。[5]然而,在代际转换背景下,农民工特别是新一代农民工能够更多的考虑发展前途,其外出目的排在首位的是“出门学技术”而非“增加收入”[6],说明农民工的职业生涯意识在增强。根据亚瑟(Arthur)等人关于职业生涯是“随时间变化的个体工作经验演进”的定义[7],依靠多年工作经验和技能的积累,农民工应该而且能够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从这一层面来说,研究农民工的职业生涯成功是十分有必要的。 由于职业生涯成功强调的是雇员在其职业生涯发展方面,关于成功所期望达成的一种目标或程度。[8]因此,研究假设认为,由于个体在人口统计学变量如性别、年龄、职位等方面的不同,可能会使其职业生涯成功的水平产生差异。而国内关于职业生涯成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测量社会资本、心理资本、人力资本等因素与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在人口统计学变量等控制变量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探讨农民工人口统计学变量与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工具 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人口统计学变量和职业生涯成功量表两个部分。其中人口统计学变量设定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水平、工龄、职位和收入7个方面。 职业生涯成功量表采用了严圣阳等人于2008重新修订的中文版量表[9],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该量表包括组织内竞争力、组织外竞争力和职业满意度三个维度,共11道题目,其中组织内竞争力(3题)和组织外竞争力(3题)使用的是伊比(Eby)等人编制的量表[10],而职业满意度(5题)则使用了格林豪斯(Greenhaus)编制的量表。[11]量表采用liket五点计分,“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 通过信效度检验,职业生涯成功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85,分量表组织内竞争力、组织外竞争力和职业满意度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791、0.769、0.840,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同时,通过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可知,职业生涯成功量表也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具体见表1。

人口统计复习题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全院素质教育选修课 《人口统计》复习题(2011.6) 一、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统计指标的计算原则是什么? 2、什么是人口再生产? 3、什么是静止人口?它有哪些性质? 4、计算人口密度指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5、人口增长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有什么不同? 6、普查工作分为哪几个阶段? 7、什么是性别构成?影响性别构成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8、什么是人口年龄构成?在国际上按人口年龄构成把人口划分为哪三种类型?区分年龄构成类型一般有哪几种方法? 9、什么是封闭人口和开放人口? 10、年龄中位数和平均年龄有什么不同? 11、对人口社会构成通常采用哪些标志进行研究? 二、现有某市2009年各年龄组妇女人数和生育人数资料: 要求计算:(1)各年龄组生育率;(2)育龄妇女总生育率;(3)总和生育率;(4)终身生育率。 注:计算结果保留数位同于所给资料。

三、已知某地区育龄妇女生育率及生存率资料如下: 附:已知出生婴儿中女婴占48%。 要求据上述资料计算:(1)该地区育龄妇女的总生生育率;(2)该地区的粗人口再生产率;(3)该地区的净人口再生产率;(4)该地区的平均世代间隔年数;(5)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 注:计算结果中,平均世代间隔年数保留二位小数,其余保留数位同于所给资料。 四、试推导人口增长加倍时间的计算公式,并计算平均每年人口增长速度为0.5%,1.5%和3.0%时的人口增长加倍时间。 五、某市1997年底有人口367万人,1998年全年出生56,826人,死亡23,063人,迁入10,958人。迁出4,721人。试计算该市1998年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和净迁移率。 六、某地1996年各年龄组人口数资料如下表:

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一)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1949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179.56亿美元(50年国家外汇储备:1.57亿美元)人口5.42亿 195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276亿美元[679亿](外汇储备:1.08亿美元)人口5.75亿 196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467亿美元[1149.3亿](外汇储备:0.81亿美元)人口6.73亿 197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3位:916亿美元[2252.7亿](外汇储备:0.88亿美元)人口8.30亿 1978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5位:2683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67亿美元)人口9.63亿 198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3332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2.96亿美元)人口9.87亿 199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0位:3638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10.93亿美元)人口11.43亿 1995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6913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735.97亿美元)人口12.11亿 200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0801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655.74亿美元)人口12.67亿

2001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1592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2121.65亿美元)人口12.76亿 200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2371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2864.07亿美元)人口12.85亿 2003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14099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4032.51亿美元)人口12.92亿 2004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9787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6099.32亿美元)人口12.99亿 2005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5位:22564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8189亿美元)人口13.09亿 2006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4位:26448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0663亿美元)人口13.10亿 2007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3位:29330亿美元/预测(汇率按7.8计算)(国家外汇储备:12020亿 (二)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1970——2009世界GDP排名197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 01----美国--------1,0255亿美元 02----日本----------2068亿美元 03----西德----------2037亿美元

(完整版)人口统计图专题.doc

人口统计图专题 一、人口坐标图 1.直角坐标系图 右图是有代表性的四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示意图。读 图,回答 1— 4 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 ① B.② C. ③ D.④ 2.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的是 ( )A. ① B.② C. ③ D.④ 3.按照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的人口增长模式类 型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4.图中①与②相比死亡率较高的原因是( ) A. 战争 B. 疾病 C. 生活水平差 D. 老年人口多(2009 全国卷Ⅰ ) 甲市2008 年户籍人口出生9.67 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 10.7 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 年。下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 此完成1~2 题。 1.甲市可能是 ( ) A.西宁 B .延安 C .上海D.广州 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技巧归纳总结】一般来说,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的。但在某一特定阶段,总会有一些国家或地区表现为“高”或“低”。现阶段,判断“高”或“低”的参考 数值如下: 2.三维坐标系图 阅读下面两幅人口统计图,回答1~2 题。 1.对图甲中A、 B、C 三国的分析正确的是() A. A 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30% B. B 国人口死亡率高于 C 国主要是因为其医疗水平比C国低 C.与 B 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非洲 D.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7 年为 5 .1 ‰) 相似的是 C 国 2.分析图乙中A、 B 两国人口年龄构成图可以看出()

2018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常见人口统计图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常见人口统计图常见的人口统计图按照表述形式不同,大体可分为曲线图、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人口金字塔图等类型。 1.曲线图的判读 看趋势曲线上升,表示数量增加,水平提高;曲线下降,表示数量减少,水平低。例如上图,读某国家人口出生率变化曲线可知,从1800年到2008年,该国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 看数值数值大,水平高;数值小,水平低。上图中该国人口死亡率在图示时间范围内大部分时段低于出生率,反映人口死亡率水平低;2008年死亡率与出生率接近,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0 看速度曲线越陡,反映变化速度越快;曲线越缓,反映变化速度越慢。上图中,1925年到1950年,出生率曲线最陡,反映人口出生率降速最快;而1875年到1900年,曲线平缓,反映人口出生率变化小 看阶段 根据转折点,可确定发展阶段。一个转折点,划分为两个阶段。如上图,以1825年为界,死亡率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死亡率曲线在此与出生率曲线相交,则可认为1825年之前是人口增长的第一阶段,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2008年前后,出生率和死亡率接近,在1%附近,可认为人口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阶段 2.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 三角形统计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在内部作若干条三条 边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读三角形统计图时必须注意,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

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 如上图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如何准确读取其数据呢?可以采用平行线法,该法分三步: (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①②③。 (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注意:在图中平行斜线应取a,而不是取b(因为斜线b的延伸方向与箭头②不一致)。 (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在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为23%,15~64岁为73%,65岁及以上为4%。 3.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如下图: 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的直角坐标图的判断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沿对角线方向读取即可。如:图1中底边(横轴)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左边纵轴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另外两边表示的是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于图中Ⅰ、Ⅱ、Ⅲ、Ⅳ四点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是先作出一条对角线(图2),沿对角线箭头方向读取(箭尾到箭头表示数据越来越大),由此得出年平均人口自

人口统计学题库讲解

人口统计学题库 一、填空 1、人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3个方面:人口现象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人口再生产过程及其模式、人口发展趋势。 2、人口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一般研究方法和特殊研究方法。 3、人口统计指标必须具备3个基本要素:指标名称、指标计量、指标特定范畴。 4、按照指标所反映的人口现象的时间属性不同,可分为人口静态指标和人口动态指标。 5、按照指标所反映的人口现象的规模和数量关系不同,可分为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指标。 6、按照指标所反映的研究对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各个不同类别的指标族。 7、人口数具有确定的时间、确定的地点和确定的人口范畴等基本特点。 8、人口数按其反映的时间范围的不同,有时点人口数和时期人口数两种表现形式。 9、平均人口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在一定时期的平均规模,是人口研究中最基础的 指标之一。1、按统计分析的目的不同,描述人口性别构成关系的基本指标有两种,即性比重和性别比 1、在我国计算年龄的口径基本上有周岁年龄、确切年龄和虚岁年种 1、人口年龄构成的基本指标有平均年龄、年龄中位数、年龄众数、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数和老化指数 1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是根据不同年龄的人口在总体中的比重来划分的通常采用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老年人口系数老化指数和年龄中位数个指标把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划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 1、从经济标志出发来研究人口构成可将人口总体划分为在业人口和非在业人口 1、根据非劳动适龄人口的年龄构成,有少年儿童人口负担系数、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和总负担系种 1、死亡人数常以大写英文字表示。在统计死亡人数时,往往需要进一步分析其构成,即可根死亡人口的性别、年龄和死亡原因等分别予以统计 、死亡率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指标: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婴儿死亡率17.18、在死亡分析中常同时使用两类指标,即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前者说明死亡的规模,后者说明死亡的速度和趋势,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19、婴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卫生条件、社会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人口素质的重要依据之一。 20、生命表是研究同时出生的一批人生命过程的分析表,是分析人口生命过程的重要模型。 从生命表的结构看,生命表由7个基本元素组成:年龄;尚存人数;表上死亡人数;平均生存人数;死亡概率;平均生存人年数累计;平均预期寿命。 21、人口迁移必须包括下列三层意思:首先是常住地的改变,临时居住地点的变动只能叫人口流动;其次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动因,从而使人口迁移具有稳定性和永久性倾向,最后是越过特定的地城范围,在我国最小的迁移距离一般规定为乡、镇,在乡、镇内部的人口移动就不算迁移。 22、按人口迁移所跨越的行政地域划分,可分为国内迁移和国际迁移。 23、按人口迁移的经济地域划分,可分为城市间人口迁移、乡村间人口迁移和城乡间人口迁移三类。 24、按人口迁移的原因划分,有政治性迁移、经济性迁移和社会性迁移。 25、按人口迁移的意愿划分,可分为自愿性迁移和强制性迁移。 26、国际迁移指人口由一国移居到另一国,这不仅要经过原居住国有关机构的批准,还必须取得迁往国专门机构的准许。 2、国际迁移是当今世界较为广泛的现象,主要有国际移民、客籍劳工和国际难民等形式 2、按人口迁移居住的时间长短划分为永久性人口迁移和非永久性人口迁移,按人口迁移的数量划为个人或家庭迁移和群体性迁移等 2、迁移数的规模大小主要由迁人人口、迁出人口、净迁移人口及总迁移人口等指标来表明,这些标是反映人口迁移数的基本指标 3、流动人(FloatingPopulation实际上应包括两方面的人口,即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 3、一定时期一定地区的人口流动状况,可以通过人口流动数量、流向、构成和流动特点等指标来行描述和分析 3、婚姻状况一般分为已婚、离婚、丧偶、未婚种状态

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一)?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1949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179.56亿美元(50年国家外汇储备: 1.57亿美元)人口5.42亿 195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276亿美元[679亿](外汇储备:1.08亿美元)人口 5.75亿 196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467亿美元[1149.3亿](外汇储备:0.81亿美元)人口6.73亿 197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3位:916亿美元[2252.7亿](外汇储备:0.88亿美元)人口8.30亿 1978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5位:2683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 1.67亿美元)人口9.63亿 198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3332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2.96亿美元)人口9.87亿 199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0位:3638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10.93亿美元)人口11.43亿 1995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6913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735.97亿美元)人口12.11亿 200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0801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655.74亿美元)人口12.67亿

2001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1592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2121.65亿美元)人口12.76亿 200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2371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2864.07亿美元)人口12.85亿 2003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14099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4032.51亿美元)人口12.92亿 2004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9787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6099.32亿美元)人口12.99亿 2005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5位:22564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8189亿美元)人口13.09亿 2006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4位:26448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0663亿美元)人口13.10亿 2007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3位:29330亿美元/预测(汇率按7.8计算)(国家外汇储备:12020亿 (二)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1970——2009世界GDP排名197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 时汇率) 01----美国--------1,0255亿美元 02----日本----------2068亿美元 03----西德----------2037亿美元 04----法国----------1470亿美元 05----英国----------1236亿美元

统计学教案习题医学人口统计与疾病统计常用指标

第十五章医学人口统计与疾病统计常用指标 一、教学大纲要求 (一)掌握内容 1.医学人口统计常用统计指标的意义及用途 (1)人口数与人口构成常用指标:人口总数、性别比、老年人口系数、少年儿童人口系数; (2)人口金字塔; (3)生育与计划生育常用指标:粗出生率、总生育率、终生生育率、总和生育率、自然增长率; (4)死亡统计常用指标: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标准化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死因顺位。 2.疾病统计常用统计指标的意义及用途 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治愈率、生存率。 (二)熟悉内容 医学人口统计和疾病统计的其它指标。 (三)了解内容 医学人口统计和疾病统计的含义及其资料来源。 二、教学内容精要 (一) 医学人口统计常用指标的意义及其用途 1.人口数与人口构成常用指标 (1)人口数:人口数(population)又称人口总数,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特定时间点的人口数。通过一次人口普查,可得较好的人口数统计。根据我国的户籍登记,也可获得户籍人口数。在人口流动较多的情况下,还可按居住地来统计人口数。 (2)性别比:以女性人口为100,计算男女性人口数之比,称为性别比或性比例。 性别比= 男性人数×100 (15-1) 女性人数 (3)老年人口系数: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是说明人口老龄程度的指标,可作为划分人口类型的尺度。 65岁及以上人口数×100% (15-2)老年人口系数= 人口总数 (4)少年儿童人口系数:指少年儿童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是划分人口类型的指标之一。 14岁及以下人口数×100% (15-3)少年儿童人口系数= 人口总数 2.人口金字塔

第一章 图表专攻系列(十二)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图表专攻系列(十二)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2015·福建卷)如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1)~(2)题。 (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 (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 [图形解码] [试做答案](1)D(2)B 1.曲线图的判读

看趋势 曲线上升,表示数量增加,水平提高;曲线下降,表示数量减少,水平降低。例如上图,读某国家人口出生率变化曲线可知,从1800年到2008年,该国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 看数值数值大,水平高;数值小,水平低。上图中该国人口死亡率在图示时间范围内大部分时段低于出生率,反映人口死亡率水平低;2008年死亡率与出生率接近,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0 看速度曲线越陡,反映变化速度越快;曲线越缓,反映变化速度越慢。上图中,1925年到1950年,出生率曲线最陡,反映人口出生率降速最快;而1875年到1900年,曲线平缓,反映人口出生率变化小 看阶段根据转折点,可确定发展阶段。一个转折点,划分为两个阶段。如上图,以1825年为界,死亡率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死亡率曲线在此与出生率曲线相交,则可认为1825年之前是人口增长的第一阶段,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2008年前后,出生率和死亡率接近,在1%左右,可认为人口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阶段 三角形统计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在内部作若干条三条边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读三角形统计图时必须注意,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 如上图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如何准确读取其数据呢?可以采用平行线法,该法分三步:(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①②③。

医学统计

医学统计学案例选 第一章绪论部分 案例1-1 着手撰写一份研究计划书,你所选的研究课题应该关系到人类健康。简单叙述立题依据、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需要什么样的资料,如何获得和分析资料,用什么方法表达与展示结果等,请保留你的这份作业,并在学习完本书后再重新翻阅。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应如何修改?你的收获是什么? 第二章实验设计部分 案例2-1 《丹栀逍遥散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河南中医2004年第24卷第8期第62页)欲观察丹栀逍遥散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以某西药作为对照组。将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按诊疗次序交替分组,即单号为中药组,双号为西药组。请讨论该分组方法是否随机? 案例2-2 《单宫颈双子宫畸形28例人工流产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年3月第15卷第3期172页)通过回顾分析某医院1990年1月至1998年3月期间28例单宫颈双子宫畸形早孕流产的结果,发现人流术前先给予米索前列醇素制剂可使得流产更容易、安全,减少病人痛苦并且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而文中两组的分组方法为:所有病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组,1995年10月以后的为A组,1995年10月以前的为B组。A组(米索组)于手术前3小时服米索600μg或手术前1小时后穹隆放置米索200μg,然后进行人工流产吸宫术,共14例;B组(对照字)单纯采用常规流产术机械扩张宫颈后吸宫。作者认为该法“符合随机分配法则”。请讨论对照组的设置是否合适? 案例2-3 《用24小时食管pH监测法诊断食管原性胸痛》(中华外科杂志1995年33卷第2期第69页)一文中,作者对30例疑为食管原性胸痛患者的24小时食管pH监测,其中16例昼夜均异常,8例白天异常,2例夜里异常,18例胸痛与酸暴露有关。得出食管pH监测是诊断胃食管反流所致的食管原发性胸痛的有效方法的结论,请讨论该文结果是否成立? 案例2-4 《强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试验》(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4年15卷第4期284页)目的是观察强骨胶囊与骨松宝颗粒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原文共收集骨质疏松症患者307例,其中试验组612例使用强骨胶囊,对照组93例使用骨松宝颗粒,其余开放组52例。但对开放组患者的特征、所用药物、用药方法、观察方法、是否设盲等没有交代。请讨论3组之间有无可比性? 小结 1、一项研究设计的内容包括:提出假说,确定研究类型,确定研究对象的范围和数量,计划的实施与质量控制,数据管理,统计分析,结果与讨论。 2、实验设计包括3个基本要素:处理因素、实验对象和实验效应。 3、实验设计必须遵循:对照、随机、重复的基本原则。研究中所设立的对照组应尽可能达到对等、同步、专设的条件;随机包括3方面的内容,及随机抽样、随机分组和随机实验顺序;重复是指研究结果的重复、观察对象的重复和观察指标的重复。 思考与练习 简答题 1、研究设计的作用是什么? 2、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实验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实验设计为什么要设立对照?设立对照要注意些什么? 5、随机化的含义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6、区组化的目的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