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课题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课题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课题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课题

一、课题研究背景:

生存是人类繁衍发展的前提。安全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的安全时时牵动着教师和家长的心。安全问题无时无处不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为我们每一人敲响了警钟。几乎每一天,我们通过网络、新闻媒体、路边新闻等都可以听到有关中小学生的安全事故问题,几乎每一个教师都在抱怨现在的学生很难教很难管,几乎每一个家长都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在路上的安全问题,也几乎每一个校长都在担忧哪一天自己的学生出了安全事故……学生的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摆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广大家长面前的头等大事,而现在显得更为突出。因此,研究中小学生安全问题,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更让人烦心的是:部分不明事理的家长总认为,无论学生出现了任何安全事故,都应由学校负全部责任。这种不公正的社会现实,让我认识到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想,只有学生具备了安全意识,才能尽量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的生。于是我决定进行“如何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生命是美好的,却又是脆弱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却又隐藏着危险的。近年来,一些学校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焦虑和关注。为了孩子们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所有的教师都应有一颗高度的责任心,作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做好安全工作。安全教育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其它各项工作能顺利开展的保障。安全意识的建立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一种态度,在科学观念的引导下,面对危险掌握正确的方法,这是进行安全教育所要达到的要求,也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项具体内容。同时,科学发展观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故此,我校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形成安全第一的安全管理思路,创造安全和谐的学习氛围,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我相信,只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具备了安全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掌握了常见的自救自护技能,就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思想意识。班主任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学生中存在的思想认识、安全行为、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问题,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在安全方面决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确保校园秩序更加优化、育人环境更加和谐,法制环境更加规范、安全工作进一步改善,依法保障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教育事业的长效发展。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更新了教学观念,转变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和基本生存技能的掌握的现象,树立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提供多方位教育的观念,为学生营造安全、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与脆弱,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护技能,提高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保证学生能得以身体、心理、知识、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安全心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学校如何营造良好的安全教育环境研究。

2、学生家庭安全教育状况调查及其与学校安全教育的结合研究。

3、学生自护自救技能培养的研究。

4、培养学生良好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的研究。

四、课题界定:

“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学会自我保护。

“安全意识”,就是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对身边危险性的认识程度。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好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形成安全行为习惯是各级主管部门的共同要求,也是全社会的要求。

《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平安健康成长是教育的头等大事,是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二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幼儿园安排未成年人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出: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不做有危险的游戏。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1、2016年9月,完成课题的选题工作,完成课题方案的设计。

2、2016年10月,申报个人课题,请求立项。

(二)实施阶段

1、2016年9—10月,制定完善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

2、2016年10—12月,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安全知识进课堂落到实处。

3、2017年1—5月从各科教学中了解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情况,督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三)结题阶段

1、2017年6—9月,个人课题进行总结、反思,搜集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2、2017年10月,上交“个人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的方法

1、理论学习:

通过学习理论,研究背景,思考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调查法:

通过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座谈访问。

3、观察法:

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了解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状况,以便调整研究的措施。

4、经验总结法:

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1、规范了学校的安全管理

完善了学校的各项安全制度,界定安全监管范围,锁定安全教育对象,签订各类“安全责任状”,做到责任到人。建立了安全工作责

任制度、安全工作检查制度。明确了班主任在学校安全管理和教育方面的职责,使全体教职员工都承担起校园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采取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加大督查力度,建立安全检查档案,及时总结和改进安全工作;建立了安全工作及突发事件报告制度,明确了校内安全防范的重点环节和重点区域,采取切实的安全防范措施,促进了安全工作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从而减低了校园内的安全隐患。

2、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

加强了教师自身的法制观念,要求教师多看法律刊物,吸取法律知识,加强法律观念。为了坚决杜绝各类责任事故的发生,在思想上,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看到“安全无小事”,在工作上一定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由于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教师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挂在嘴上,处处讲安全。

3、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常规性教育。要杜绝事安全故发生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时时刻刻牢记安全要素,随时发现自己身边的不安全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避免事故的发生。一年来,我们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了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学生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能随时发现自己身边的不安全因素,提醒自己身边的人注意安全。如我们学校教学楼的两个楼道口都较狭窄,七百多个学生从这通过,每当吃早餐或集

合的时候,各班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地从楼道口冲向食堂或操场,安全问题让人担忧。无论老师怎么叮嘱,只要背了老师的眼睛,就是山河依旧,原形毕露。通过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宣传,观看安全教育动漫片,让学生认识到了这样做的危险性后,他们便能快速而有序地来到食堂,在楼梯间再也很少人拥挤了。若发现有人拥挤,便有同学主动提醒:“这样做很不安全,请不要拥挤,要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呀”。这样使学生上下楼梯的安全得到了根本好转,解除了学校教师的后顾之忧。

4、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过去学校组织的各项安全教育,安全活动,都是留于口头说服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要手段。可是只注重理论的教育,教育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学生没有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在一年多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我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放在首位。通过一系列的模拟活动,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有一天下午放学后,几个同学正在打扫教室卫生,刘铭政负责擦玻璃,当擦到教室里的电灯开关边缘时,张雄剑同学你们连忙叫道:“不让湿抹布碰到电灯开关,避免触电”。当学生在学校感到身体不适时,能主动给老师讲。如当代满园同学在操场上玩耍时,突然流鼻血了,他自己连忙跑去寻找蒿叶,搓乱后塞住鼻孔,并用冷水拍拍额头,然后将血迹洗干净。这就是学生安全教育效果的体现,更是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

5、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一念之间,就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我们能为学生考虑到的是很有限的,隐藏在孩子身边的不安全因素,我们不可能预料到底什么时候会发生。为了尽量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只有提高了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让学生自己去面对,自己去学会处理突发事故,才能真正让学生得到安全。通过一年多的安全教育,学生掌握了一些必备的安全技能,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逐渐增强。记得有一次正在上晚自习时,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我们教室里的电路出现了故障,发出了点点火花。坐在电灯开关旁边的李兴皇同学连忙站起来,关上了电灯开关。从这件小事上,我们便能发现,教育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提高了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6、提高了自身的业务能力

我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在实践中加以学习应用,在研究中根据实际的问题总结了一些教育的方法,积累了一些教育教学的宝贵经验,提高了自身的业务能力,有利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七、课题研究的体会与反思: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生命不保,何谈教育?教育小学生学会珍惜生命,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安全教育过程之中。

1、加强法律、卫生常识的学习,能增强学生的自护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生天真可爱、活泼好动,什么事情都希望能亲身体验,感受其中的快乐。因此,在他们身边隐藏着许多安全隐患,

这是他们在玩耍时没有预料到的。为了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既要注意保护好孩子,又要教会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的技能。如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饮食卫生常识,交通安全知识,了解常用药品以及常见的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方法等。

2、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安全,认识安全。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救自护的能力。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紧急情况,才能正确面对和恰当处理。

3、我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若能编排系统的安全教育读本,安排专门的安全任课教师,并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更有利于学校安全工作的开展。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文1 一、本课题研究之背景 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活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网络资源的利用,极大拓展和丰富了作文教学的空间和资源,开阔了学生眼界,丰富了作文素材。利用网络环境,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和自主作文的氛围,创造师生平等交流的条件。凭借网络,“师生”、“生生”之间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及时沟通。这不仅大大拓展了作文教学活动空间,也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得到发充分满足。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要求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也使作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得到有机的整合,将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除涉及到语文、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外、还会用到音乐、美术、科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

识,在进行作文的同时,也学到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各科知识得到同步增长,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3.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孩子的作文水平是家长关注的焦点,加之教育部明确规定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从三年级开设电脑课,许多家庭为了配合学校的教学都自备了电脑,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为此我们提出本课题旨在寻找网络资源应用于作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考察传统思维中的作文教学,我们认为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学生的视野“窄”,二是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所谓“窄”,就是把课本作为唯一的学习场所,把教材作为唯一的学习资源,以为学习好语文书本上的知识是最根本的任务。其实,这种将书本知识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以及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割裂的状况,使我们的作文教学仍然固守一隅,封闭在课堂上、书本上,不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不向信息化的社会开放。学生苍白无味的生活,必然不能充分体验和享受作文的乐趣。所谓“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没有生活感受和语言素养的积淀,言之无物;另一方面也缺少必要的方法指导,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言之无法,“集体失语症”带来了莫大的悲哀。

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儿童大多患有“问题意识缺乏症”,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学历层次的增高,“问题”会越来越少,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从来不提问题,二是不愿或不敢提出问题,三是不会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创新精神是人类最宝贵的素质和个性之一,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其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精神、创新学习意识、创新学习思维、创新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再到“创造地学”,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与“创”。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与发展、发明与创新

的逻辑起点和推动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从一定意义上说,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起点的“问题教育”。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心理要素。 二、实践意义 时代性:当今社会正步入创新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育的主旋律。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从培养问题意识开始。 现实性: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学习活动胶结在一起,贯穿于活动的经纬,每位学生都会体验到问题的存在,拥有自主提问和探究的

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摘) 问题意识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智力因素包括知识因素、思维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好奇心、独立性、勇气等因素。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一个核心问题被摆到重要位置。众所周知,自主创新源于问题,爱因斯坦曾强调,对问题的发现可能要比解答问题更为重要。然而,各类学校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现象仍然没有较大改观。这里,我们试图对“问题意识是什么、与哪些因素相关及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探讨。 何为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不仅是创造力培养的基础,而且在思维和认识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问题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质疑的思维品质,体现了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同时反映了个体思维具有质疑特色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第二是认知的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学生个体在认知活动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所产生的困惑、探索的状态。第三是元认知控制、调整与评估认知活动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个体的反思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中国历代教育家都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既高度评价问题意识在思维和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又重视学、思结合。孟子认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强调和倡导个体的怀疑精神。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进一步对问题意识在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刻而又辩证的阐述。在国外,杜威“做中学”教育思想非常强调设置问题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从而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探究—发现”式学习方法。布鲁纳在批判继承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发现学习”模式和理论,他主张让学生个体主动发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总之,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究发现问题的欲望,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心智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哪些因素与问题意识相关 问题意识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智力因素包括知识因素、思维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好奇心、独立性、勇气等因素。 知识因素为问题意识提供了可能性,问题意识是一种能力,要使个体这种能力充分发挥出来,需要有丰富的知识信息为问题意识提供背景材料,背景材料越丰富,就越有提出问题的可能性。知识因素的丰富与提高促使知识范围增大,随着个体认知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也提高了个体认知结构不平衡状态的频率,客观上为形成问题意识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创造了条件。因此,积累知识、建构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是形成问题意识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能避免提出的问题在较低水平上重复,从而有所创新。 思维因素为知识转化为问题意识创造了必然条件,问题意识建立于严谨的思维基础之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三种类型。依据吉尔福特的界定,聚合思维等同于传统智力,它和知识对问题意识形成的影响一样;而发散思维不仅是创造力的基础,

怎样提高中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怎样提高中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一、消防防火类 1、基本要求:小学生不得玩火。一是不得带火柴或打火机等火种;二是不得随意点火,禁止在易燃易爆物品处用火;三是不得在公共场所燃放鞭炮,更不允许将点燃的鞭炮乱扔。在火灾现场,小学生等未成年人要坚持先逃生的原则。 2、火灾的处理办法 家中起火,不要慌张,应根据火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果炒菜时油锅起火,迅速将锅盖紧紧盖上,使锅里的油火因缺氧而熄灭,不可用水扑救。 房间内起火时,不能轻易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形成大面积火灾。 纸张、木头或布起火时,可用水来扑救,而电器、汽油、酒精、食用油着火时,则用土、沙泥、干粉灭火器等灭火。 若火势已大,必须立即报火警。被火围困时,应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脱离险境。如俯下身体,用湿布捂鼻。 3、发生火灾应如何报警? 如果发现火灾发生,最重要的是报警,这样才能及时扑救,控制火势,减轻火灾造成损失。火警电话的号码是119。这个

号码应当牢记,在全国任何地区,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告火警的电话号码都是一样的。格根据这个号码,每年的11月9日,被确定为消防安全日。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在没有电话的情况下,应大声呼喊或采取其他方法引起邻居、行人注意,协助灭火或报警。 4、遭遇火灾如何正确脱险? 遭遇火灾,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自救逃生,减少人身伤亡损失: 1)一旦身受火灾危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地确定自己所处位置,根据周围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判断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 2)身处平房的,如果门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离开火场。反之,则必须另行选择出口脱身(如从窗口跳出),或者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水淋湿衣服、用温湿的棉被包住头部和上身等)以后再离开火场。 3)身处楼房的,发现火情不要盲目打开门窗,否则有可能引火入室。 4)身处楼房的,不要盲目乱跑、更不要跳楼逃生,这样会造成不应有的伤亡。可以躲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待救援。有条件的,可以不断向门窗上浇水降温,以延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课题研究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课题研究 小学生由于受到心理和年龄、认识水平和知识结构的限制,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时,必须选择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能被小学生所接受和认可的方式,才能保证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生中实实在在、扎扎实实的进行,而不至于流于形式。通过两年的实践我认为,在小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确定研究课题。 一、做好选题的准备 1、心理准备。在小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一开始时可能会摸不着边际,因为这种学习方式对小学生而言,是一门完全陌生的课程,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⑴小学生自己认为搞研究只是大人们的事,与小学生无关,自己本身不感兴趣或缺乏自信;⑵在研究的过程中也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甚至觉得研究活动做不下去了,从而半途而废。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向学生展示小学生搞研究性学习的案例,使学生自信自己也有研究的潜能。其次,教给学生如何克服各种可能出现的障碍、去除学生的惧怕心理,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实践,只要尝试、实践了就是成功,不管是所取得的经验也好,教训也罢,都是收获。 2、知识准备。为了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使小学生的研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我首先教给学生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如:怎样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课题、从何处去选择课题、怎样筛选课题、怎样去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等,其次,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别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和方法,帮助学生少走一些弯路。研究的课题不同,采取的研究方法会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课题,也可以从不同角度、通过不同手段去研究。 二、选择课题的原则 正确地选择研究的课题是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起点和必要条件,在确定选题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扬长避短,量力而行,切忌好高莺远,贪大求全。 1、主体性原则:小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应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确定研究方案、自主动手操作、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允许对同一课题出现几个层次不同的课题,更应能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个别差异。 2、发展性原则:小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要使小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得到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 3、实践性原则:小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一般应能很好地体现自然与社会、科技与生活,要能使小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关注社会,体验生活,获得关于社会、生活及科技进步的直接经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体验的同时真切体会到所学知识对科技的作用,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真切体会到知识的力量。 4、可行性原则:小学生选择研究课题时,应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特长,学校、家长及社区现有的教育资源,教师或聘请专家的指导水平,使研究性学习能真正落到实处。 5、创新性原则:小学生选题时要有自己的特点,有新的视角,力求对自己或对别人已有的认识有一个新突破。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实验课题研究报告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学习型”社会成为时代的需要,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新课程的实施关键是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把知识嚼烂了喂学生,告诉学生现成答案,而在于指点方向,开阔思路,化解难点,提供典范。 2.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是教师与学生传递思想、情感的纽带,是沟通师生认知活动的桥梁。问题能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能及时地将学生的情况反馈给教师。学生能否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主动参与,能否成为交互的、和谐的、高效的、完整的学习过程,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需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数学,在情景中体验数学,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探求的理念,培养学生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是一项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问题意识培养,开启学生的思维之窗,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不断形成问题,不断产生这样一种心态:这个问题我没注意,这个问题我没发现,这个问题我还不懂……,逐步在数学学习中产生过程性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发现,不断探索,让学生要学习,要发现,要探索,为学生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杜威的教育理论 就哲学而言,哲学强调由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向对人的内部世界的探索以及对人自身命运和价值的思考。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描绘了他的教育观点,他认为学校应该是大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在这一社会中,课堂教学应该是真实生活的问题解决的实验室。他鼓励教师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并帮助他们探索重要的社会的和智力的问题。杜威的门徒克伯屈认为学校学习中应该把儿童分成小组,并让他们去进行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设计和选择。主体教育论要求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种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活动,然而一切创造“始于问题”,这就很明显地看出杜威的教育哲学和现代教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一直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如何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通过问题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并学会学习,而在实际教学中,尤其在团场学校,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师生问、学生问的互动与交流,缺乏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主动获取知识的机会,也很少有学生能真正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更谈不上对现实情景提出自己的问题了。更有教师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只一味地灌输教材、教案,偶有学生提问,甚至视其为捣乱课堂秩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应试,学生在“书山题海”中苦战,无暇也无力深入思考问题。另外现在初中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设计问题、提问题,学生被动回答教师的问题,缺少了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合理交流,师生互动等情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它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各学科都在探究的话题,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很值得我们去实践中去研究。 二、课题研究意义: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育的主旋律。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的智慧,促进人的发展。学生智慧的增长、个性的发展,需要教师的积

极开启和学生的能动思索。教学活动中这种开启与思索多以问题为起点,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来实现。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则成为促进人发展的重要前提。本课题的研究,以课堂教学活动为阵地,探寻在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掌握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价值观,促进学生主动持续地发展。 三、课题研究目标: 我们把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变数学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讲,不善于思考交流、不会提问题的现状,使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内容: 1、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学会质疑。 2、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指导学生如何结合数学学习内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解决学生提问题质量不高,问题范围过大或过小的现状,使 学生不但敢问,还要善问。 五、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归纳有关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的理论、案例,为课题研究准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基础。

最新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篇一:《大学生如何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大学生如何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各项建设日趋完善,新时代的大学逐渐向一个开放型的教学、科研、生产、商贸等多元化的社会机构发展。当前高校管理方式社会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学生结构复杂化,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高校及其周边环境不安全因素也正在逐渐增加,这可能给学生的人身、财产带来损失并影响其身心健康。当前,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高校在安全防范教育和管理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要遵循一定原则,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首先,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安全意识。大学校园里的偷盗,诈骗事件屡见不鲜,通过对大学生中一些常见案件分析上看,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较高,但因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从而导致一些案件的发生。而这些案件绝大多数是由于大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思想麻痹,财物保管不当等导致的。要知道,这些坏习惯一方面可以诱发犯罪,另一方面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便利。另外,相当一部分诈骗案件的发生,是作案人利用个别大学生容易动恻隐、怜悯之心,利用学生们的同情心骗取财物。还有一些学生在勤工助学或毕业求职中急于求成,不通过合法机构求职,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使之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据统计表明发生在大学生中失窃和上当受骗案件占学生中发生治安案件的75%以上。 其次,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真实的感受社会生活的残酷与艰难。目前,尽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走出校园,提前进入社会锻炼,但大多还是大学生严重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现在各高等院校有不少学生社团活动以及校方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大学生开拓视野,增加阅历,增强判别是非的能力。然而不少大学生却不愿参加或家长不允许参加,理由是怕耽误学习。因此一些大学生只懂埋头读书而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造成社会实践能力的匮乏,一旦步入社会便无所适从,甚至上了犯罪分子的当。 另外,各高校对于学生自我保护的教育也并不全面、系统,没有充分发挥教育职能,很少在学校进行安全防范教育,通常只不过是贴贴海报、宣传标语了事。高校应当长期系统深入地开展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警惕性,如果不是专业学习法律的学生,应当通过开展法制教育,开《法律基础》课程等方式,传授必要的基础法律知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切实履行校园教育管理职能,为广大的在校生提供一个安全快乐的生活学习环境。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大学生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切实加强防范能力。大学生的经历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社会经验不多,思想较为单纯,对社会的阴暗面和复杂性知之甚少,因此,大学生对自身安全关注不够,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要做一个善于自我保护的有心人。 第二,切勿因为一时的好奇心或义气之说而自我暴露。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对于新入学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校园是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远离了父母,远离了昔日的师长同学,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生活环境,这使他们即怀念昔日的亲情、友谊,又渴望新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题目参考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题目参考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信息能力的研究 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研究 农村小学生作文难点的分析及对策思考 探索小语综合性作业的设计方法 微型日记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观察与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积累的研究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 改革作文评价方式,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 真实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建构的研究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顽童在语文学习中的优势及发展的研究 作文个性化与学生个性化生活 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

小学生语感适应性障碍及对策 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指导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 个性化“习作——写作”实践与研究 小学诗化语文教学的探究 实施大语文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动态生成性”的研究 真实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建构 在情境中作业,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研究 语文课堂学习中培育学生创新性学习品质的研究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小学生“两真”作文实践 重视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自主探索”教学模式的构建 小学“观察作文”教学探究 开发学校语文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中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探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体验教育的探索

小学生想象作文教学研究 小学生划范围自主拟题作文实验研究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非语言应用的研究 低年级儿童口语能力初探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研究小语教学与网络资源整合的研究 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基本方式的探究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探究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农村小学生自主作文的研究 “主动探究,个性发展”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 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 语文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操作方式的研究 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前预习的现状及设想 小学语文课程审美教育体系的构建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韦庄中心学校崔刘成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已被当今教育界广泛关注。在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善于质疑问难的学生太少。他们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上课时能独立主动提出问题的潜在意识,远比不上解决问题的意识强。学生在这种只学答不学问的氛围中学习,怎能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呢所以,怎样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让孩子们敢于提问在教学中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做了不少的尝试。现列举一二。 一、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培养问题意识 在现代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之一。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要善于创设疑惑情景,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 创设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学目标(学生问题)充分暴露于课堂,以利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例如,在引入新课时,出示课件新“龟兔赛跑”:森林中在开运动会,乌龟和兔子正在争夺冠军,乌龟跑的是边长40米的正方形跑道,兔子跑的是直径40米的圆形跑道,它们俩同时从A点经B点跑了一圈,又同时回到A点,这下可难住了老虎裁判。学生听到这里疑问顿生:“谁是冠军怎样评判乌龟所跑的路程是正方形,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兔子所跑的路程是圆形,怎样求圆形的周长”学生由自言自语很快过渡到“问”声不绝。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质疑兴趣,为下一步进行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另外,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比如在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几个任意多位

数,然后由教师很快判断它是否能被3整除,当师生共同验证老师的判断无误后,学生就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断定一个多位数能否被3整除的可见,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来,缘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的良好发问情境。 二、创设轻松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小学生往往不敢问、不爱问、不会问,或问得压抑、犹豫、缺乏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课堂形成一种轻松、自由、热烈的气氛,帮助学生克服不敢提问的心理障碍,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于提问的习惯。 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 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教师与学生谈话引出×年×月×日,通过学生找出表示时间单位的词来揭题(板书课题),针对课题引导学生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将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思考后,会提出许多问题,如:“一年为什么是十二个月”、“年、月、日之间有什么关系”、“有比年还大的单位吗”等等。虽然有些问题本节课无法解决,但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渴望将这些知识弄明白。学生积极质疑课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问的勇气和能力,养成爱提问、善提问的良好习惯,而且学生提的一个个问题还有利于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有利于激活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培养了他们提问的能力。还可以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另外,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学生安全,牵动万家。而当今生活环境的千变万化,社会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家庭的过多保护,使许多学生面对具体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无论是教师、父母或者警察,都不可能给任何孩子安全一生的承诺和保护,只有学生自身具备了安全意识和能力,方可一生平安。因此,安全教育的落脚点应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形成自救自护能力。安全教育首先应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它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交通安全教育 (包括行路、骑车、乘车、乘船等)。学校要教育学生学习交通法规,熟悉交通信号(信号灯、手势)和标志,掌握交通安全常识,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规范,切实保障自身和他人的交通安全。 (二)日常生活安全 (包括防触电、防煤气中毒、防火、家务劳动安全、饮食卫生安全等)。 1、学校要教育学生掌握用电、用气、用火安全常识,严禁违章操作,能正确识别并学会使用各类灭火器。 2、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注意饮食卫生习惯和用药卫

生,严禁食用过期、变质、有异味的食物,不买容易发生食物中毒的菜,防止食品污染、有效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及防止其他几种常见的食物中毒,如:发芽的马铃薯、没煮透的四季豆、鲜黄花莱、认不准的蘑菇等。 3、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获取有关信息,学校指定专人每天从网上下载饮食安全工作方面的信息,及时向学生通报,特别是各地学校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要求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鉴,起到了较好的警示作用。 (三)活动安全教育 (包括运动环境和器械的安全、体育课的安全、游泳、滑冰、野外活动、游戏、放鞭炮、人流拥挤的公共场所安全等)。 1、要教育学生遵守体育锻炼规则,作好运动前准备,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游泳要有组织和安全措施,严禁私自下河游泳,杜绝冒险行为。 2、要教育学生外出、乘车注意安全,管好钱物,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物品。 3、要教育学生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因素 【摘要】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的重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粗浅探析。【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方式方法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到来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创新是它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人才来源于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记忆力好、善于考试和只会模仿的学生,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变革,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须要在人成长的各个阶段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创新素质。 二、大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障碍因素 1.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 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一部分教师的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滞塞,缺乏质疑的品质,不会变通。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其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 2.专业课设置过细,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专业的设置,对培养高等专业性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的束缚与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 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

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目的意义 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整体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 2、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在中高年级逐步形成一批优秀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应该能在数学学习、能力发展中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为数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3、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教师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的重要方面,是数学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 二、总体要求 中年级以撰写数学小发现、小体会为主,把握好“具体

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训练应体现思维的发散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高年级撰写数学小试验、小调查为主,引导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和魅力。 三、主要工作 1、在数学学习引导讲发现、重创造。在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兴趣小组或者中,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敢于思考,善于发现,特别是鼓励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发表不同意见。 2、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方法重于知识、过程重于结论、思维重于记忆、长远重于眼前的评价思想,特别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概括与提炼,逐步形成数学能力。 3、引导部分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一些调查活动,如节俭、环境、交通、运动、经济、实践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然后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写出小调查、小报告。 4、引导学生读好《小学生数学报》、《时代学习报》、《数学大世界》等数学报刊杂志,指导学生写好数学小发现或小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14417结题报告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儿童大多患有“问题意识缺乏症”,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学历层次的增高,“问题”会越来越少,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从来不提问题,二是不愿或不敢提出问题,三是不会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创新精神是人类最宝贵的素质和个性之一,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其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精神、创新学习意识、创新学习思维、创新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再到“创造地学”,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与“创”。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与发展、发明与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推动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从一定意义上说,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起点的“问题教育”。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心理要素。 二、实践意义 时代性:当今社会正步入创新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育的主旋律。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从培养问题意识开始。 现实性: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学习活动胶结在一起,贯穿于活动的经纬,每位学生都会体验到问题的存在,拥有自主提问和探究的时空,感悟问题的意义,都可能具有“问题的头脑”和“问题的眼光”。 发展性: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的智慧,促进人的发展。学生智慧的增长、个性的发展,需要教师的积极开启和学生的能动思索。教学活动中这种开启与思索多以问题为起点,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来实现。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则成为促进人发展的重要前提。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兰西五小王少英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因此,在现代教学方法中,启发式教学独领风骚。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得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强弱。所以又有人称启发式教学为问题式教学。由此可见,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那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第一、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 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以及适宜的环境和氛围,而且还要依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有人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于是在短暂的时间里给学生提很多问题。这实质上仍然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毫无意义。只有科学地设置问题情景,适时、适量、适度的处理好问题材料,使学生进入适宜的教学状态,才能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要做到这一点,应考虑到问题设置的“五度”、“五要”原则。 第二、创造优良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 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学生天性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

题意识的表现。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个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披露灵性,发展个性。 “五度”指:难度,问题的设置应有一定的难度,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活动,要使他们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可以“跳一跳、摘桃子”;跨度,问题的设置应有主次、轻重之分。紧扣教学内容和中心环节,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前后衔接;坡度,问题的设置要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密度问题的设置应疏有间,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适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广度问题的设置,既要有一定难度,同时还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主体实践活动设计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做出准确的判断。 总之,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设计好的情节,游戏情景,把学生思维带入新的情景中,使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产生问题,提出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敢于提问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主要内容 (一)灾难自救的意识 1、随时保持强烈的求生欲望。 2、保持理智和清醒。 3、正确判断,果断决策。 4、忍痛坚持自救。 (二)暴力、意外事故的规避意识 1、与人为善 2、防止树大招风 3、避免泄露个人信息 4、加强居住安全 5、注意夜间安全 6、警惕周围情况 7、熟悉相关生活常识 (三)建立日常安全感 安全感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或是情感生活中有种稳定的不害怕的感觉。安全感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是来自一方的表现所带给另一方的感觉;是一种让人可以放心、可以舒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言谈举止等方面表现带来的。它来自于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引导学生积累社会知识,特别是社会复杂性和阴暗面的了解。掌握基本生活常识。坦然面对生活的挑战、遇惊不乱、急中生智、减少无谓的烦恼。

(四)提高中小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生命只有一次”、“健康是人生之本”、“善待生命,珍惜健康”。生命教育的实施,我们要在总体上把握以下几条原则。 1、科学性和人文性相融合。生命是生物性和精神性的统一,既需要作科学的研究,也需要作人文的解读。 2、认识与体验相结合。生命教育既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又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 3、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合。生命教育既有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性目标,也有防止禁止毒品、防止性传播疾病、防止自杀和各类事故等的预防性目标,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青少年学生危机问题进行科学的干预。三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 4、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资源相整合。生命教育不是另起炉灶,要充分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学校在课程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落实生命教育的同时,要通过家长学校等多种途径,积极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子女健康的生活习惯、与人和睦相处的技能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区的互动互补效应,为整体推进生命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撑。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摘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促进中国未来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长足意义,也是为 提升中国当今竞争水平的必走之路。另外,从中国大学生创新水平现状考虑也是势在必行重要 举措,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其创新能力存在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主要是化工专业 的学生如何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的。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创新也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 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高等教育面临和必须解决实际的问题。 创新概念,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广义理解的创新概念是指力求将科学、技术、教育等与经济融汇起来,即创新表现为不同参与者和机构(包括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等)之间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创新性为实现的特定空间。创新行为因而表现在技术、体制或知识等不同的侧面。当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很多成果都是在大学中进行研究并在实际运用中得到转化的,可以看出,大学拥有着良好的创新氛围,而大学生作为大学主体的一部分具备着良好的条件和优势从事创新活动,因此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实现中的可能性。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年轻一代的知识水平和创造性能力,是继承中国先进知识成果的首要条件,也是不断创造新发现并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唯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保持民族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活动,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现状 根据研究,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二,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三,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毅力;四,缺乏创新所必需的毅力。另外,随着网络的盛行、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现在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问题的日益呈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离,譬如各种心理问题和道德修养缺陷等,这些无疑都给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设置了障碍。从中国大学生的创新现状分析,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工程,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紧急治疗”大学生在创新问题上犯下的疾病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二、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项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就能解决,同时,这项历史任务更是赋予了众多的艰辛和曲折,因此在大学生里面建造起浓郁的创新氛围更不可能是一个人或组织的事情,除了国家和政府能审时度势制定出规范的创新方面的政策和必要的物质投资外,作为这项工程的主体,大学生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并与国家的创新体系相配合,形成呼应,拉近互动,最终为创新工程的建构共谱胜利之曲。 1、要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 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大学生本身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一方面,在大学里面我们大学生应该主动配合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如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组织文化等;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低年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受传统教育的束缚,我们的数学教学,让原本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小学生所具有的凡事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的心理趋向的原始问题意识,在我们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被一点一点地扼杀,致使学生学习方法单一、被动、旧。新课标明确指出,单一、被动、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自主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进而主动、健康成长,为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的意义: 走进我们数学课堂,课堂教学模式基本都是启发、讲解——接受,学生学识方式基本都是听——思考练习——再现老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由于大班额课堂上每个学生被提问的次数明显减少,再加上有的孩子懒惰心理强,竞争意识淡薄,对学习缺少兴趣,不爱发言,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养成了不爱思考、不爱提问的坏习惯,学习劲头不足,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因此,保护好学生提出问题的热情,改变仅仅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逐步提高学生问题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学校进行了“小学数学低年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目标: 我们把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使他们敢问、会问、善问,逐步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具体表现: 1.学生目标: 敢问:即自己有了想法、问题、建议等后,有胆量把这些问题抛出来,勇于发表自己见解,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