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钩藤饮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30例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头痛、颈部疼痛、眩晕、恶心等。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

寻找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天麻钩藤饮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由天麻、钩藤、巴戟天、当归等药材组成。

这些草药具有疏肝解郁、活血祛瘀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头痛、颈椎病等疾病。

为了评估天麻钩藤饮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观察。

本次研究共纳入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范围为35岁至60岁之间。

这些患者均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并且没有其他严重的疾病。

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观察组患者接受天麻钩藤饮治疗,每天口服一次,连续治疗3个月。

治疗结束后,我们统计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在观察组中,患者的头痛、颈部疼痛、眩晕等症状明显改善,而在对照组中,症状改善程度较小。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天麻钩藤饮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

它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头痛、颈部疼痛、眩晕等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等,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来验证天麻钩藤饮的临床疗效。

天麻钩藤饮合四物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天麻钩藤饮合四物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天麻钩藤饮合四物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合四物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按照西医诊疗规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合四物汤口服,1剂/d,分2次服;治疗14d后观察2组疗效。

结果治疗组28例,痊愈8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8%;对照组28例,痊愈4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5.0%。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天麻钩藤饮合四物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有较好的疗效。

标签:慢性脑供血不足;天麻钩藤饮;四物汤;中药复方;中西医结合疗法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CCCI)以头晕、头重、脑鸣、睡眠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检查通常无局灶性定位体征,常合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脑血管高危因素,头颅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排除器质性脑病,经颅多普勒检查提示脑血流减少。

在我国又称慢性脑缺血,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脑卒中、老年痴呆等疾病发生的中间环节,属祖国医学“眩晕”范畴。

近年来笔者采用天麻钩藤饮合四物汤治療慢性脑供血不足28例,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入选病例均来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56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50~74岁,平均(62±6.50)岁,合并高血压病23例,高脂血症11例,糖尿病8例。

对照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51~74岁,平均(62±6.8)岁,合并高血压病20例,高脂血症12例,糖尿病10例。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危险因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天麻钩藤饮加味配合艾司唑仑治疗肝阳上亢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

天麻钩藤饮加味配合艾司唑仑治疗肝阳上亢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

天麻钩藤饮加味配合艾司唑仑治疗肝阳上亢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程云帆;蒋小玲;毛琳【摘要】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加味配合艾司唑仑治疗肝阳上亢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阳上亢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予艾司唑仑1 mg睡前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评分均有下降,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84.2% (P<0.01).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味联合艾司唑仑治疗肝阳上亢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有明显疗效.【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2(010)002【总页数】2页(P178-179)【关键词】脑卒中;睡眠障碍;艾司唑仑;天麻钩藤饮加味;肝阳上亢【作者】程云帆;蒋小玲;毛琳【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中西医结合医院,350007;福建省福州中西医结合医院,350007;福建省福州中西医结合医院,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R289.5随着脑血管疾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高,临床上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日益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生活质量。

2009年3月—2010年12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阳上亢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36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肝阳上亢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病例74例,均符合脑梗死或脑出血的诊断标准,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和/或MR检查证实;既往无睡眠障碍,无意识障碍、言语障碍、无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2]>7分;中医符合中风病中经络诊断标准且辨证为肝阳上亢型[3]。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36例,男24例,女12例;脑出血4例,脑梗死32例;年龄62岁~83岁(70.12岁±4.10岁);病情采用PSQI评定:重度(17分~21分)8例,中度(12分~16分)18例,轻度(7分~11分)10例。

天麻钩藤饮-降血压治头昏,安神助睡眠

天麻钩藤饮-降血压治头昏,安神助睡眠

天麻钩藤饮-降血压治头昏,安神助睡眠
现在我国高血压病人超过2亿,很多病人长期被高血压困绕,希望有副作用小效果好的药物。

我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发现虽然大多数高血压病人并无头昏症状,也确实有一小部分病人有头胀头昏,失眠多梦,早醒症状。

按中医理论这是因为病人肝肾亏虚,肝火偏旺,肝阳上亢,所以出现头昏头胀,肝热上挠心神,所以会有失眠多梦,早醒等。

这部分病人大多属于中老年人,年龄在50岁以上。

其它还可以伴有口苦或口干,大便或干结,脉弦数。

治疗这部分病人选择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功能: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比较对症,效果较好。

天麻钩藤饮组成:天麻12克,钩藤20克(后下),生石决明30克(先煎),山栀12克,黄芩12克,川牛膝20克,杜仲 15克,益母草20克,桑寄生20克,夜交藤30克,朱茯神20克。

加减:大便秘结加麦冬15克,决明子15克。

头昏甚加白芍20克,白蒺藜20克。

口渴甚加知母15克,花粉20克。

失眠甚加丹参15克,百合15克,合欢皮20克,炙远志10克。

方歌: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牛膝桑寄生。

芩栀益母交茯神,降压止昏又安眠。

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天麻钩藤饮

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天麻钩藤饮

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天麻钩藤饮高血压,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是1958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胡光慈。

一、概述天麻钩藤饮出自《杂病症治新义》。

原方组成: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水煎服。

主治: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

在被调查的名中医中有8位擅用本方。

主要为北京、广东、江苏、辽宁、陕西、天津、云南、浙江等地的内科医家。

本方治疗的疾病主要有高血压病、中风后遗症、动脉硬化症、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痉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震颤麻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等。

本方的应用指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头面部症状:头痛,眩晕,耳鸣,失眠,眼花或目赤,面部热赤。

②肢体症状:震颤,或半身不遂,或下肢浮肿。

③舌脉征象:舌质红,苔少,或苔黄;脉弦,或细弦有力。

④血压:收缩压一般在150~200 mmHg,舒张压100~140 mmHg。

在加减应用方面,有的加熟地、山萸肉、泽泻、丹皮、山药等,用于治疗肾病高血压;或加炒枣仁、淮小麦、炙甘草、龙骨等,用于治疗更年期心烦、失眠;或加石菖蒲、丹参、炒天虫、丝瓜络等,用于治疗言语不利、半身不遂的中风后遗症;头痛甚者,加白芍、丹参、葛根等活血、升清之品;血压高者,加槐米、丹皮筹凉血活血药;血虚动风者,加炙龟板、炙鳖甲、麦冬、淮小麦等滋阴养血柔筋药。

方中各药的用量情况如下:天麻6~15g,钩藤10~30g,石决明15~30g,川牛膝10~15g,桑寄生10~15g,山栀10~12g,杜仲10~30g,黄芩10~15g,茯苓15~20g,夜交藤15~30g,益母草15~30g。

关于本方的使用禁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①气虚、阳虚下陷及阴寒内盛者不宜用。

②血虚气弱之头痛、眩晕不宜使用。

③低血压状态不能用,血压低于130/80 mmHg不宜用,误用可引起血压过低。

④阴虚不寐,心肾不交者不宜用。

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摘要: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是颈部疼痛、头晕、复视、晕动病等。

传统中医药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颠顶病”,临床上使用天麻钩藤饮可以有效改善病情。

本文通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天麻钩藤饮治疗的临床观察,发现该方剂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一、引言二、材料与方法2.1 材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科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范围35-65岁。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各20例。

2.2 方法所有患者均口服天麻钩藤饮治疗,每日3次,每次30ml。

疗程为3个月,观察疗效。

2.3 观察指标疗程结束后,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包括颈部疼痛、头晕、复视、晕动病等。

同时观察患者的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情况,以评价天麻钩藤饮的安全性。

2.4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

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3.1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治疗前,60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部疼痛、头晕、复视、晕动病等临床症状。

经3个月的天麻钩藤饮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轻度组患者症状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中度组患者症状有所改善,重度组患者症状虽有改善,但效果较差。

3.2 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情况经过天麻钩藤饮治疗,患者的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未见异常情况,表明该药方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3.3 单因素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天麻钩藤饮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有显著性差异(F=7.28,P<0.05),具有显著的疗效。

四、讨论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研究样本较小,且未设对照组,无法排除患者自然恢复的可能性。

尚需开展更大样本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天麻钩藤饮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颈部疼痛和肩背部不适等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但效果有限。

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颈椎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天麻钩藤饮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进行介绍和讨论。

天麻钩藤饮是由中药药材天麻、钩藤等组成的中药复方,具有祛风活血、舒筋活络的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颈椎病主要是由气血运行不畅、痰湿蕴结、气滞血瘀等原因导致的。

天麻钩藤饮可以祛风化湿、活血通络,改善局部气血循环,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本次临床观察选取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患者给予天麻钩藤饮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和疗效均无明显差异。

观察组患者用天麻钩藤饮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2%,其中症状缓解率为80%,改善率为12%。

对照组患者用常规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为74%,其中症状缓解率为64%,改善率为10%。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观察组患者的头痛、头晕、颈部疼痛和肩背部不适症状明显减轻,程度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的活动度也得到了改善,肩颈运动范围增加,有助于缓解颈椎病的疼痛和不适感。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说明天麻钩藤饮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天麻钩藤饮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颈椎病的疼痛和不适感。

其机制可能与改善颈椎局部气血循环、舒筋活络有关。

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研究设计的随机性和盲法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

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这一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天麻钩藤饮,偏头痛、失眠、颈椎病都能治

天麻钩藤饮,偏头痛、失眠、颈椎病都能治

天麻钩藤饮,偏头痛、失眠、颈椎病都能治天麻钩藤饮是近现代医家胡光慈先生平肝熄风、补益肝肾的方子,也是治疗眩晕、头痛的常用方,若颈椎病和失眠证属肝阳上亢,用此方效果也是不错的。

组方天麻9g,川牛膝12g、钩藤12g、石决明18g,山栀、杜仲、黄芩、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g。

方歌: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牛膝桑寄生,栀子黄芩益母草,茯神夜交安神宁偏头痛肝阳上亢所致的偏头痛,多发于中老年,多由于情绪不好,加上肝肾亏虚,郁结化火,上扰头目而致,常伴有失眠、口苦、烦躁易怒,病久会眩晕,治以平肝潜阳,熄风。

病例1:单侧头痛剧烈,反复发作5年,近一年发作较频繁,持续时间较长,有时伴右侧脸面热,右目胀痛,视物昏花,急躁易怒,心烦,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处方:天麻15g,钩藤20g(后下),石决明25g(先煎),栀子15g,蔓荆子15g,黄芩10g,川牛膝25g,益母草15g,夜交藤15g,全虫5g,蜈蚣3条,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各服。

分析:从症状来看,该患者证属肝阳上亢,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方中,天麻、石决明、钩藤平肝潜阳,熄风;脸面热,眼胀痛,提示肝经有热,栀子、黄芩、蔓荆子清热泻肝火;心烦用夜交藤养心安神;头痛剧烈,加全虫、蜈蚣通经止痛。

失眠肝阳上亢型失眠,阳亢盛阴不足,阴气不能涵阳,加之阳有余,会化热扰心,出现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治疗需要平肝阳、泻心火、养阴液。

临床若遇到顽固性失眠的患者,证属失眠多梦、头晕头痛、心烦易怒、潮热口干、舌红苔腻脉弦细,可以尝试使用天麻钩藤汤加减。

病例2:47岁,离异后,经常失眠多梦心烦,平时只睡4个小时,伴头痛健忘,急躁易怒,手足经常出汗,舌尖红脉弦细,用天王补心丹和养心安神丸都无效。

处方:天麻10g 、钩藤10g 、杜仲10g 、益母草10g、桑寄生10g 、茯神10g 、夜交藤30g 、石决明30g 、水牛角10g 、菊花10g、陈皮10g、白芍10g。

分析:该患者的失眠是受情绪影响,肝郁气结,肝阳上亢引起的,需要疏肝理气、平肝熄风、补益肝肾,可以在天麻钩藤饮的基础上加上疏肝理气的陈皮、白芍;加清心火安神的水牛角和清肝火的菊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蝎 3 g 。水 煎 取 汁 2 0 0 ml , 早 晚 均 分 口 服 , 服 药 3周 ,
尿 障碍 、嗅觉 障碍等 严 重影 响 了帕 金 森病 患 者 的 生 活 质量 ,其 中睡 眠障碍 发 生率 高 ,约 占 5 O ~8 0 _ 1 ] 。
而 目前 针对 帕 金 森 病 睡 眠 障碍 尚无 有 效 的 治 疗 方 法 。 笔者 探讨 了经典 方剂 天麻 钩 藤 饮 在 治疗 帕金 森 病 患者 睡 眠 障碍 的疗 效 和可 能 的机制 ,现汇报 如 下 。
1 研 究 对 象
休息 1 周 为 1个疗 程 ,共 3个 疗程 。治疗 前 及 治疗 后
完成 运动 症状 及 睡眠情 况 的评分 。 2 . 2 观 察 指 标 :运 动 症 状 采 用 统 一 的 P D 评 分 量 表 ( UP D RS ) 、Ho e h n — Ya h 中西 医结合 医院 神 经 内科 门诊 或 住 院 的符 合上 述 入选标准 的帕金 森 病患 者 6 0例 ,随 机分 为治 疗 组 与 对 照组各 3 O例 。治 疗组 中男性 2 0例 ,女 性 1 0例 ,年 龄 6 0 . 5 ±8 . 3岁 ,病 程 5 . 5 ±2 . 1 年 ;对 照组 中男性 1 9 例 ,女 性 1 l例 ,年 龄 6 1 . 2 ±7 . 6岁 ,病 程 5 . 2 ±2 . 5
关 键 词 天 麻 钩 藤 饮 帕 金 森 病 睡 眠 障 碍 帕金森 病 ( P a r k i n s o n ’ S D i s e a s e ,P D) 是 以 静 止 2 治 疗 方 法
性震 颤 、肌 强直 、运 动 迟缓 和 姿 势 步 态异 常 等 运 动症 状 为主 要 表 现 的 神 经 系 统 变 性 疾 病 。近 些 年 研 究 发 现 ,非 运动症 状 如 抑 郁 、焦 虑 、睡 眠 紊 乱 、便 秘 、排
评价 。
定 。P DS S评 分包 含 1 5项 帕金 森 病患 者 睡眠 障碍 的 相 关 问题 ,P D S S 一 1调 查 受 试 者 的 夜 间 总 体 睡 眠 质 量 ;
P D S S 一 2 ~ 3了 解 受 试 者 入 睡 困 难 和 睡 眠 维 持 困 难 的 情
况 ;P D S S 一 4 ~ 5调 查 受 试 者 是 否 有 P L MD 和 RL S ; P D S S 一 6 ~7调查 受 试 者 的夜 间精 神 状 况 ;P D S S 一 8 ~9
2 . 1 治疗 方 法 :对 照 组 采 用 美 多 巴 治 疗 ,并 根 据 疗 效调 整药 物剂 量 ;治疗 组 在美 多 巴基础 上加 服 天麻 钩 藤饮 。药 用 :天 麻 6 g ,钩 藤 、黄 芩 、山 栀 、夏 枯 草 、 益母 草 、海 藻各 1 0 g ,生石决 明 2 0 g ,川牛 膝 1 5 g ,全
浙 江 中 医杂 志 2 0 1 3年 1 1月 第 4 8卷 第 1 1期
天麻钩藤饮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 3 O 例临床观察 *
王 苹莉 吴志鹏 程一升 赵 元琛 浙江 省温 州 市 中西 医结合 医院 浙 江 温 州 3 2 5 0 0 0 摘 要 目的 :观 察天 麻钩 藤饮 治疗 帕金 森 病 患者 睡眠 障碍 的疗效 。 方法 :选择 2 0 1 1 年 6月~2 0 1 2年 9 月在 温 州 市 中西 医结 合 医院神 经 内科 门诊或 住 院存在 睡 眠 障碍 主诉 的帕金森 病 患者 6 0例 ,随机 分 为 治
况 ;P D S S 一 1 5了解 受试 者是 否有 日间极 度 嗜睡 情况 。 2 . 3 统 计方 法 :统 计分 析采 用 S P S S 1 9 . 0软件 进行 计 算 。所 有 统计 检验 均采 用 双 侧检 验 ,计 量 资 料 采用 均 数 ±标 准 差 进 行 统 计 描 述 ,组 问 比较 采 用 成 组 t检 验 ,P< 0 . 0 5为 有统 计学 意 义 。
眠情 况采 用 P D睡眠量表 ( P D S S ) [ 4 ] 、 多 导 睡 眠 图 评
1 . 1 病 例 选 择 :入 选 对 象 均 符 合 帕 金 森 病 诊 断 标 准 ] ,存 在 睡 眠 障 碍 的 主 诉 ( 患 者每 晚至 少醒 来 3 次 ,每周 至少 有 3个 晚 上 出现 睡 眠 障 碍 ) ,排 除 精 神 疾病 及其 他原 因引起 的 帕金 森 综 合 征 ,帕 金 森 叠加 综 合 征 ,恶性肿 瘤 ,癫痫 等 。由神 经 科 专科 医生 完成 入 选 对 象基 本信 息 的采集 ,运 动症 状 和非 运 动症 状 特 征
询 问 受 试 者 夜 尿 情 况 ;P DS S - 1 0 ~1 3了 解 受 试 者 的 夜 间 运 动 症 状 ;P D S S 一 1 4 询 问 受 试 者 睡 眠 后 精 神 恢 复 情
1 . 2 一 般 资 料 :共 入 选 2 0 1 1 年 6月 ~ 2 0 1 2年 9月 在
疗组及 对 照组 各 3 O例 ,对 照 组 采 用 美 多 巴 治 疗 , 治 疗 组 在 关 多 巴基 础 上 加 用 天 麻 钩 藤 饮 , 服 药 3周 ,
休息 1 周 为 1个 疗程 ,共 3个 疗程 。 治疗 前及 治疗 后 完成 运 动 症状 及 睡 眠 情 况 的评 分 。睡 眠情 况采 用
P D睡 眠量表 ( P D S S ) 、 多 导 睡 眠 图评 定 。结 果 : 治 疗 组 在 治 疗 后 P D S S评 分 1 、2 、3 、4 、6 、7 、1 0 、
l l 、l 3 、1 4 、1 5及 总分 均有 明显提 高 ,与 对 照组相 比均有统 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 。 多导 睡眠 图显 示治 疗后 治疗 组睡 眠 总时 间较对 照 组 延 长 ,觉 醒指 数 较 对 照 组减 少 ,均有 统 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 。 结论 : 天麻钩 藤 饮 治疗 帕金 森病 患者 睡 眠障碍 有一 定 疗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