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习题 题库

【普心】《普通心理学》题库
《普通心理学》题库
一、概念辨析
1. 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
2. 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
3. 生理机制与心理机制
4. 动机与价值观
5. 意识与无意识
6. 前意识与潜意识
7. 社会促进与社会干扰
8. 舆论与风俗
9. 感应性与感受性
10. 错觉与幻觉
11. 需要与动机
12. 注意分配与注意转移
13. 注意起伏与注意分散
14. 感觉与知觉
15. 语言与言语
16. 情绪与情感
17. 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
18. 智商与情商
19. 气质与性格
20. 能力与智力
21. 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
22. 液态智力与晶态智力
23. 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
24. 个性与人格
25. 性格与人格
二、单项选择
从反映水平看,用以标志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的一词是:
(A)心理 (B)意识 (C)自我意识 (D)环境意识
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自变量显然是指:
(A) 超常儿童 (B) 常态儿童
(C) 超常与常态儿童 (D) 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标题显示, 作为自变量的是:
(A)时距信息 (B)加工机制 (C)通道 (D)实验
为了解释行为,心理学家可以:
(A) 探究行为的生物原因 (B) 假设心理机制或状态
(C) 探究引起行为的环境事件 (D) 以上都对
明确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科学论断的是:
(A) 汉代王充 (B) 南北朝范缜 (C) 明代李时珍 (D) 清代王清任 
《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其作者是:
(A) 得谟克利特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笛卡尔 
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A) 对感觉元素的描述 (B) 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C) 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 (D) 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
下列各领域中,被看着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的是:
(A) 实验心理学 (B) 组织心理学 (C) 比较心理学 (D) 认知心理学
下列问题中,临床心理学家最可能研究的是:
(A) 调适问题 (B) 老鼠走迷津 (C) 儿童数学问题解决 (D) 种属行为
结构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于:
(A) 心理学是研究意识行为的 (B) 意识应通过分析其元素加以研究
(C) 心理学是研究无意识过程的 (D) 内省是深入行为的唯一可接受的方法
行为主义认为:
(A) 要研究行为必须研究神经系统
(B) 学习是动物行为最重要的方面
(C) 复杂的行为可以分解为更为简单的过程
(D) 所有的行为都可描述为先天预成的
力图对心理经验作客观研究的是:
(A)巴甫洛夫 (B)心理动力理论 (C)认知心理学 (D)行为主义
根据格式塔的观点,人们知觉的是____而不是个别的网点?
(A) 图形的特征 (B) 封闭性 (C)

刺激间的关系 (D) 以上都对
形状知觉:
(A) 涉及到无意识推理 (B) 受到眼睛运动的妨碍
(C) 涉及知觉者的主观构造 (D) (A)和(C)
心理旋转的证据之一来自对____的分析?
(A) 反应时 (B) 表象评定 (C) 错误率 (D) 以上都不对
心理反映形式的发生标志是:
(A) 对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刺激作出反应
(B) 对具有信号意义的刺激作出反应
(C) 对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刺激作出反应
(D) 以上都对
动物大脑两半球完全分开始于:
(A) 鱼类 (B)两栖类 (C) 爬行类 (D)哺乳动物
动物出现大脑皮层始于:
(A) 鱼类 (B)两栖类 (C) 爬行类 (D)哺乳动物
动物大脑皮层出现沟回始于:
(A) 鱼类 (B)两栖类 (C) 爬行类 (D)哺乳动物
在心理学中,“意识”这个概念通常都是在下列意识的哪一个特征上加以使用的:
(A) 客观反映性 (B)主观能动性 (C) 言语觉知性 (D) 社会历史制约性
在当前瞬间未被意识到,但却很容易被意识到的经验处于:
(A) 非意识水平 (B) 前意识水平
(C) 无意识水平 (D) 潜意识水平
条件性抑制主要有:
(A) 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B) 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C) 消退抑制和外抑制 (D) 分化抑制和超限抑制
莱维特(H. J. Leavitt)的研究发现,下列沟通网络中,沟通速度最慢的是:
(A) 圆形 (B) 链型 (C) 轮型 (D) Y型
按照艾里克森(E. H. Erikson)的观点,青少年期发展的关键问题是:
(A) 依恋 (B) 伙伴交往 (C)角色学习 (D) 自我同一性
无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基本上处在:
(A) 感觉阶段 (B) 知觉阶段
(C) 思维萌芽阶段 (D) 抽象思维阶段
关于感觉的差别阈限,费希纳(Fechner)定律对韦伯(Weber )定律的发展是基于____的假设?
(A) 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 (B) 每个最小可觉差主观相等 
(C) 仅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有效 (D) 不同感觉系统韦伯分数差异很大
对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
(A) 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 (B) 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C) 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 (D) 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要求被试表象红色或绿色去分别衬垫交替出现的非彩色的垂直和水平栅条,结果:
(A) 可产生完全的麦考洛(McCollough)效应 (B) 可产生弱的麦考洛效应
(C) 只产生水平或垂直方向的麦考洛效应 (D) 不能产生麦考洛效应
信息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转移被称为:
(A) 置换 (B) 复原 (C) 失语(症) (D) 整合
有关系列位置曲线的实验表明,单词呈现速度:
(A) 既影响首位效应,也影响近因效应
(B) 只影响首位效应,不影响近因
(C) 不

影响首位效应,只影响近因效应
(D) 既不影响首位效应,也不影响近因效应
有关系列位置曲线的实验表明,只影响近因而不影响首位效应的因素是:
(A) 呈现速度 (B) 单词频率 (C) 单词关联性 (D) 回忆前的插入作业
实验(莫雷,1986)表明,汉字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主要是:
(A) 声音编码 (B) 形状编码 (C) 语义编码 (D) 以上都对
一种常用于抑郁症,且引起逆行健忘的治疗是:
(A)置换疗法 (B)精致复述 (C)电击疗法 (D)整合疗法
当我们用已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以合并新的信息,我们就是在使用:
(A)一种置换技术 (B)一种记忆术
(C)一种图象记忆 (D)表面结构加工
研究(K. Nelson, 1973)表明,儿童最初出现的词主要是:
(A) 父母经常使用的 (B) 描述自身状态的
(C) 儿童直接经验的 (D) 儿童间接获得的
儿童言语获得的双词句阶段出现在:
(A) 6个月左右 (B)1岁左右 (C) 18个月左右 (D) 3岁左右
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的观点改变了我们看待人类行为的一般途径,并刺激了很多研究,因此被看着是:
(A) 一种假设 (B) 一种理论 (C) 有效的 (D) 可靠的
下列心理学陈述中,哪一个是操作性定义?
(A) 智力是在智力测验中获得的分数
(B) 攻击是对另一个体的失控的敌意
(C) 测验法是用标准化量表测量个体的个性特征的方法
(D) 以上都不是
叶克斯-多德森(Yerkes-Dodson)定律表明,较难课题的动机适宜强度:
(A) 较强 (B) 中等 (C) 较弱 (D) 无规律可循
弗罗姆(V. H. Vroom)动机强度公式表明,最可能导致高强度行为动机的主观期望概率:
(A) 趋于0 (B) 在0.5左右 (C) 趋于1 (D) 无规律可循
按照卡特尔(R.B.Cattell)的观点,下列属经验习得的智力是:
(A) 晶态智力 (B) 内容智力 (C) 泛文化智力 (D) 液态智力
正常情况下,人们产生深度知觉的最重要来源是:
(A) 单眼线索 (B) 视轴辐合 (C) 双眼视差 (D) 晶体调节
弗雷斯(Fraisse)总结了有关研究,认为所谓“知觉到的现在”可以持续:
(A) 3、4秒 (B) 7、8秒 (C) 1分钟左右 (D) 无上限
时间知觉受空间事件的影响称为:
(A) Tau效应 (B) Kappa效应 (C) PHI现象 (D) 瀑布效应
我们几乎意识不到的记忆是:
(A) 语义记忆 (B) 短时记忆 (C) 情节记忆 (D) 感觉记忆
斯柏林(G.Sperling)对图象记忆的研究表明图象表征:
(A) 一次约4或5个项目 (B) 约7 2个项目
(C) 黑白信息 (D) 呈现的所有视觉信息
研究表明,很多逆行健忘只影响:
 (A) 语义记忆 (B) 情节记忆 (C) 运算成绩 (D) 运动成绩
失控反应一般有:
 (A) 对困境反应加剧 (B) 寻求更多的信息
(C) 抗争或消沉 (D) 以上都对
儿童平均智力的心理年龄

应等于其:
 (A) IQ分数 (B) 生理年龄 (C) 学龄 (D) 偏差数
信度之于效度正如:
 (A) 准确性之于一致性 (B) 一致性之于准确性
(C) 偏差数之于常模 (D) 常模之于偏差数
埃克曼和弗雷森(Ekman & Friesen, 1975)有关表情的跨文化研究表明:
 (A) 面部表情通常是天生的 (B) 面部表情通常是习得的
(C) 哭泣是习得的 (D) 手势是天生的
沙赫特和辛格 (Schachter & Singer, 1962)有关情绪的实验表明,情绪的产生受到 下列因素的影响:
 (A) 生理因素 (B) 环境因素 (C) 认知因素 (D) 以上都对
蚯蚓爬T形迷津的实验证明蚯蚓已能对信号刺激形成稳定反应。这里的信号刺激是指:
(A)迷津入口 (B)迷津左右方向 (C)电击 (D)迷津出口
从动物发展的阶段性看,有许多复杂的本能行为的昆虫属:
(A)感觉阶段 (B)知觉阶段 (C)思维萌芽阶段 (D)思维阶段
关于类人猿的语言学习能力,最初尝试的是教黑猩猩学习:
(A)口语 (B)手势语 (C)符号语 (D)文字
在当前瞬间未能意识到,但却很容易被意识到的经验处于:
(A)非意识水平 (B)前意识水平 (C)潜意识水平 (D)无意识水平
按照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谈梅生津”是一种:
(A) 纯生理现象 (B)无条件反射
(C) 第一信号系统活动 (D)第二信号系统活动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学科,主要涉及: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物理环境 (D)心理环境
对大多数人而言,大脑右半球受损很可能影响
(A) 信息分析 (B) 信息综合 (C) 言语 (D) 体温调节
人多的场合会降低个人努力的现象被称为
(A) 虚假共识 (B) 习得性无助 (C) 社会性懈怠 (D) 归因错误
叶克斯-多德森(Yerkes-Dodson)定律表明,较难课题的动机适宜强度
(A) 较强 (B) 较弱 (C) 中等 (D) 无规律可循
有意后注意的显著特点是
(A) 有目的指向并需意志努力 (B) 有目的指向但无需意志努力
(C) 无目的指向而需意志努力 (D) 无目的指向且无需意志努力
信息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转移被称为
(A) 置换 (B) 复原 (C) 失语 (D) 整合
用已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以合并新的信息,就是在使用
(A) 置换技术 (B) 记忆术 (C) 图象记忆 (D) 表面加工
个体的下列心理现象中可能持续最长的是
(A) 心境 (B) 情绪 (C) 气质 (D) 动机
由于效价与期望成反比,导致最强动机的主观期望概率是:
(A)0.25 (B)0.5 (C)0.75 (D)1
根据双重记忆理论的解释,系列位置曲线尾端部分的成绩源于: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实验(Sternberg,1969)表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是:
(A)平行扫描 (B)系列自中断扫描 (C)系列全扫描 (D)线索扫描
实验(Krueger,1929)表明,记忆效率最高的过度学习在:
(A)25%

左右 (B)50%左右 (C)75%左右 (D)100%左右
从表象兼具直观性和概括性看,它是:
(A) 从感知觉过渡到记忆的桥梁 (B) 从记忆过渡到思维的桥梁
(C)从感知觉过渡到思维的桥梁 (D)从具体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桥梁
下列哪种情形不利于顿悟?
(A) 一段时间的大量准备 (B) 一定时期的放弃
(C) 不同的环境 (D) 功能固着
对令自己生气的人微笑,愤怒的情绪实际上也就消失了,会持这种看法的理论家是:
(A) 詹姆士-兰格(James-Lange) (B) 坎农(Cannon)
(C) 埃克曼(Ekman) (D) 冯特(Wundt)
按照卡特尔(Cattell)的观点,属经验习得的智力是:
(A) 晶态智力 (B) 内容智力 (C) 泛文化智力 (D) 液态智力
个体的下列心理现象中可能持续最长的是:
(A) 心境 (B) 情绪 (C) 气质 (D) 动机
儿童平均智力的心理年龄应等于其:
 (A) IQ分数 (B) 生理年龄 (C) 学龄 (D) 偏差数
在计分时,韦氏离差智商的标准差定为:
 (A) 10 (B) 15 (C) 16 (D) 100
信度之于效度正如:
 (A) 准确性之于一致性 (B) 一致性之于准确性
(C) 偏差数之于常模 (D) 常模之于偏差数
埃克曼和弗雷森(Ekman & Friesen, 1975)有关表情的跨文化研究表明:
 (A) 面部表情通常是天生的 (B) 面部表情通常是习得的
(C) 哭泣是习得的 (D) 手势是天生的
根据归因理论,若把失败归究于运气不好,其归因方式是:
 (A) 内在可控的 (B) 外在可控的 (C) 内在不可控的 (D) 外在不可控的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属:
(A) 投射测验 (B) 推理测验 (C) 客观测验 (D) 智力测验
“咿呀学语”出现在:
(A)从前言语到言语阶段 (B)单词句阶段
(C)双词句阶段 (D)从句子到会话阶段
儿童言语获得的单词句阶段出现在:
(A) 6个月左右 (B)1岁左右 (C) 18个月左右 (D) 3岁左右
研究(Ekmen & Friesen,1975)表明,下列表情中最难识别的是:
(A)愉快 (B)厌恶 (C)惊奇 (D)悲伤
最先使用离差智商概念的智力量表是:
(A)比-西量表 (B)斯-比量表 (C)韦氏量表 (D)瑞文推理测验
鉴定智能不足的智商标准是:
(A)<100 (B)<70 (C)<50 (D)<25
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的关系看,兴奋型相当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最先把内、外倾概念引入人格研究的是:
(A)弗洛伊德 (B)弗罗姆 (C)荣格 (D)格罗斯
下列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不属于相关法的是: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测验法 (D) 实验法
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自变量显然是指:
(A) 超常儿童 (B) 常态儿童
(C) 超常与常态儿童 (D) 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弗罗姆动机强度公式认定主观期望概率为0.5

时最强的理论设定是:
(A) 效价与期望成反比 (B) 效价与期望成正比
(C) 效价与期望无关 (D) 效价与期望相同
费希纳定律演进韦伯定律的理论设定是:
(A) 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 (B) 韦伯分数是一个变数
(C) 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都相等 (D) 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都不等
叶克斯-道德森定律表明,较难课题的动机适宜强度:
 (A) 较强 (B) 较弱 (C) 中等 (D) 无规律可循
有意后注意:
 (A) 没有目的性,也不需作意志努力 (B) 有目的性,但不需作意志努力
(C) 没有目的性,但需作意志努力 (D) 有目的性,也需作意志努力
能很好地解释注意分配现象的注意理论是:
 (A) 早期选择模型 (B) 中期选择模型 (C) 晚期选择模型 (D) 单通道模型
弗罗姆动机强度公式认定主观期望概率为0.5时最强的理论设定是:
(A) 效价与期望成反比 (B) 效价与期望成正比
(C) 效价与期望无关 (D) 效价与期望相同
费希纳定律演进韦伯定律的理论设定是:
(A) 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 (B) 韦伯分数是一个变数
(C) 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都相等 (D) 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都不等
在计分时,韦氏离差智商的标准差定为:
 (A) 10 (B) 15 (C) 16 (D) 100
轻度智能不足的智商范围是:
(A)90-70 (B)70-50 (C) 50-25 (D) 25以下
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的关系看,活泼型相当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下列情况下更易产生社会干扰而非社会促进作用:
 (A) 较简单的工作 (B) 较复杂的工作 (C) 较熟练的工作 (D) 较生疏的工作
能很好地解释注意分配现象的注意理论是:
 (A) 早期选择模型 (B) 中期选择模型 (C) 晚期选择模型 (D) 单通道模型

三、不定项选择
从心理的起源和发展看,心理产生的标志是:
(A) 对外界刺激表现出独立的、积极的反映能力
(B) 对具有直接生物学意义的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C) 对原先是中性的,但具有信号意义的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D) 建立起较为稳固的条件反射的能力。
行为主义认为:
(A) 为了认识行为,必须研究神经系统
(B) 学习是动物行为最重要的方面
(C) 复杂的行为可以分解为更为简单、基本的过程
(D) 所有的行为都可以描述为先天预成的
弗洛伊德认为,许多人类行为的明显的非理性症状是由于:
(A) 精神错乱 (B) 严重歇斯底里 (C) 无意识冲突 (D) 欲望实现
本世纪60年代后期兴起的认知心理学:
(A) 冲破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制约
(B) 诞生了一个新的心理学派别
(C) 掀起了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潮流
(D) 终于

使心理学成为一门范式科学
下列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属于相关法的是: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测验法 (D) 实验法
适应现象在各种感觉中的表现:
(A) 视觉比听觉明显 (B) 听觉比视觉明显
(C) 痛觉比温觉明显 (D) 温觉比痛觉明显
费希纳定律演进韦伯定律的理论设定是:
(A) 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
(B) 韦伯分数是一个变数
(C) 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都相等
(D) 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都不等
对双关图,可以用知觉的下列特性作出解释:
(A) 对象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有:
(A) 晶体调节 (B) 视轴辐合 (C) 重叠遮挡 (D) 结构级差
根据音笼实验的结果,容易混淆的声音来自:
(A) 左右两侧(B) 头部正中矢状面
(C) 以两耳联线中点为顶点的圆锥锥面(D) 头部水平面
时间知觉的研究表明:
(A) 对长时间倾于低估,对短时间倾于高估
(B) 对长时间倾于高估,对短时间倾于低估
(C) 对空虚时间倾于短估,对充实时间倾于长估
(D) 对空虚时间倾于长估,对充实时间倾于短估
有时,人们看到夜空中的月亮在云中穿行,这是:
(A) 似动现象 (B) 自动现象
(C) 诱动现象 (D) PHI现象
弗罗姆动机强度公式认定主观期望概率为0.5时最强的理论设定是:
(A) 效价与期望成反比 (B) 效价与期望成正比
(C) 效价与期望无关 (D) 效价与期望相同
可作为注意的生理指标的是:
(A) 肾上腺素分泌量的变化 (B) 呼吸节律的变化
(C) 瞳孔直径的变化 (D) 诱发电位的变化
能很好地解释注意分配现象的注意理论是:
(A) 早期选择模型 (B) 中期选择模型
(C) 晚期选择模型 (D) 单通道模型
表象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但比知觉更:
(A) 具体 (B) 清晰 (C) 形象 (D) 概括
短时记忆又称:
(A) 感觉登记 (B) 工作记忆 (C) 程序记忆 (D) 活动记忆
感觉记忆与短时记忆的区别是:
(A) 感觉记忆忆不使用声音编码 (B) 短时记忆无需意识参与
(C) 感觉记忆对信息的储存具有全息性(D)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
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区别是:
(A) 短时记忆无需意识参与 (B)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不受干扰
(C) 短时记忆不采用意义编码 (D)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易消退
研究表明,梦主要出现在:
(A) 快动眼睡眠 (B) 非快动眼睡眠 (C) 快波睡眠 (D) 慢波睡眠

四、现象分析
1. 选择性繁殖
2. 双生子研究
3. 从众
4. 时尚
5. 注意分配
6. 注意起伏
7. 空虚视野
8. 知觉恒常性
9. 遗觉象
10.

前提气氛效应
11. Kappa效应
12. 日月错觉
13. 面容失认症
14. 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15. 系列位置曲线
16. 记忆回涨(恢复)现象
17. 酝酿效应
18. 失控
19. 情调
20. 心境
21. 应激
22. 情操
23. 双趋冲突
24. 双避冲突
25. 趋避冲突
26. 社会促进
27. 社会干扰
28. 气质的血型说
五、简答
1.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2. 心理学研究通常涉及的三类变量。
3. 注意的生理指标。
4. 沙赫特(Schachter)的激活归因情绪理论。
5. 性格评定的常用方法。
6. 精神分析的动机理论。
7. 语言在人的心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8. 人的心理反映的特点。
9. 价值观的特征。
10. 创造者的思维特点。
11. 影响抱负水平的因素。
12. 举例说明心理学研究经常涉及的几类变量。
13. 简述失控状态下的行为反应及其原因。
14. 认知、情绪和意志过程间的关系。
15. 阿诺德(Arnold)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
16. 概念结构原型说及其例证。
17. 短时记忆的编码、容量及加工特征。
18. 影响教学条件下学生概念形成(掌握)的因素。
19. 吉尔福特(J.P.Guilford)智力三维结构理论。
20. 简述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特点。
21. 情绪体验的基本维度。
22. 巴甫洛夫(I.P.Pavlov)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与气质的关系。 
23. 心理测量的必备条件。
24. 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5. 失控状态下的行为反应。
26. 类人猿的智能行为表现。
27. 从表象的特征谈表象的作用。
28. 影响教学条件下学生概念掌握的因素。
六、论述
1. 试述不同心理学流派对心理动力问题的看法。
2. 阐述现代心理学主要派别关于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的不同观点。
3. 结合艾里克森“人生八段”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谈个体社会化历程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
4. 评述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的需要层次理论。
5. 构造心理学之后现代西方心理学三大派别及其理论要点。
6. 结合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谈对遗忘的新认识。
7. 结合情绪理论,谈情绪调控的策略。
8. 结合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谈性格塑造的模式。
9. 试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0. 述评智力结构理论。
11. 述评人格及其评估方法。
12. 从情绪的适应功能,并结合情绪理论,谈人类表情的先天遗传性与社会制约性。
13. 结合动机理论,谈动机调整的策略。
14. 结合概念结构理论,谈概念掌握的策略。
15. 试析沙赫特和辛格(Schachter & Singer,1962)关于认知因素和生理唤醒对情绪的影响的著名实验及其理论推想。
16. 述评问题解决的几种重要的启发式策略。
17. 马斯

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要点及评价。
18. 智源限制理论的基本要点及评价。
19. 系列位置曲线及其对双重记忆理论的支持。
20. 比较人格的特质说和类型说。
21. 试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其对遗忘原因衰退说与干扰说之争的启示。
22. 从气质与性格的关系角度论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23. 从艾宾浩斯(Ebbinghaus)遗忘曲线的遗留问题,谈记忆研究的走向。
24. 从智力测验的利弊,谈智力理论的走向。
25. 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兴衰史,谈心理学的走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