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习题

《荆轲刺秦王》习题
《荆轲刺秦王》习题

《荆轲刺秦王》习题

一、语言积累

1.选出下列词语中注音全对的一组()。

A.谒(yè)濡(rú)变徵(zhǐ)

B.踞(jū)忤(wǔ)叱(chì)

C.箕(jī)揕(chèn)袒(tǎn)

D.拊(fǔ)瞋(chēn)樊於(yú)期

二、课堂点击

1.《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_____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______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下列各组中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见: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风吹草低见牛羊

B.封:又欲肆其西封函封之

C.遗:使人遗赵王书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D.比:比诸侯之列朋比为奸

3.下列句子中特殊句式现象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见燕使者咸阳宫

C.嘉为先言于秦王

D.使毕使于前

4.为了刺秦王,荆轲做了哪些准备?

5.燕太子丹和其他宾客为什么“皆白衣冠送之”?

6.刺杀秦王成功会不会改变燕国命运?为什么?

三、选段在线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

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太子迟之迟:认为……晚了

B.请辞决矣请:请求

C.今日往不反者反:反复

D.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

2.下列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其人居远未来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入不测之强秦

D.复为慷慨羽声

3.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所以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

例:怖大王之威

A.千金之资币物

B.太子迟之

C.皆白衣冠送之

D.顷之未发

四、延伸拓展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诸葛丰字少季,琅邪人也。以明经为郡文学,名特立刚直。贡禹为御史大夫,除丰为属,举侍御史。元帝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避。京师为之语曰:“间何阔,逢诸葛。”上嘉其节,加丰秩光禄大夫。

时侍中许章以外属贵幸,奢淫不奉法度,宾客犯事,与章相连。丰案劾章,欲奏其事,适逢许侍中私出,丰驻车举节诏章曰:“下!”欲收之。章迫窘,驰车去,丰追之。许侍中因得入宫门,自归上。丰亦上奏,于是收丰节。司隶去节自丰始。丰上书谢曰:“臣丰驽怯,文不足以劝善,武不足以执邪。陛下不量臣能否,拜为司隶校尉,未有以自效,复秩臣为光禄大夫,官尊责重,非臣所当处也。又迫年岁衰暮,常恐卒填沟渠,无以报厚德,使论议士讥臣无补,长获素餐之名。故常愿捐一旦之命,不待时而断奸臣之首,悬于都市,编书其罪,使四方明知为恶之罚,然后却就斧钺之诛,诚臣所甘心也。夫以布衣之士,尚犹有刎颈之交,

今以四海之大,曾无伏节死谊之臣,率尽苟合取容,阿党相为,念私门之利,忘国家之政。邪秽浊混之气上感于天,是以灾变数见,百姓困乏。此臣下不忠之效也,臣诚耻之亡已。凡人情莫不欲安存而恶危亡,然忠臣直士不避患害者,诚为君也。今陛下天覆地载,物无不容,使尚书令尧赐臣丰书曰:‘夫司隶者刺举不法,善善恶恶,非得颛之也。勉处中和,顺经术意。’恩深德厚,臣丰顿首幸甚。臣窃不胜愤懑,愿赐清宴,唯陛下裁幸。”上不许。是后所言益不用。丰复上书言:“臣闻伯奇孝而弃于亲,子胥忠而诛于君,隐公慈而杀于弟,叔武弟而杀于兄。夫以四子之行,屈平之材,然犹不能自显而被刑戮,岂不足以观哉!使臣杀身以安国,蒙诛以显君,臣诚愿之。独恐未有云补,而为众邪所排,令谗夫得遂,正直之路雍塞,忠臣沮心,智士杜口,此愚臣之所惧也。”丰以春夏系治人,在位多言其短。上徙丰为城门校尉,丰上书告光禄勋周堪、光禄大夫张猛。上不直丰,乃制诏御史:“城门校尉丰,前与光禄勋堪、光禄大夫猛在朝之时,数称言堪、猛之美。丰前为司隶校尉,不顺四时,修法度,专作苛暴,以获虚威,朕不忍下吏,以为城门校尉。不内省诸己,而反怨堪、猛,以求报举,告案无证之辞,暴扬难验之罪,毁誉恣意,不顾前言,不信之大者也。朕怜丰之耆老,不忍加刑,其免为庶人。”

(节选自《汉书?列传第七十七?诸葛丰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不直丰,乃制诏御史直:认为……正直

B.以明经为郡文学,名特立刚直特立:有独特见地,与众不同

C.丰亦上奏,于是收丰节收:逮捕,拘押

D.无以报厚德,长获素餐之名素餐:白吃饭,不劳而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丰以春夏系治人,在位多言其短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朕怜丰之耆老,不忍加刑,其免为庶人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C.不内省诸己,而反怨堪、猛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D.许侍中因得入宫门,自归上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诸葛丰“特立刚直”的一组是()。

(1)以明经为郡文学(2)刺举无所避

(3)间何阔,逢诸葛(4)丰以春夏系治人

(5)丰案劾章,欲奏其事

A.(1)(2)(5)

B.(2)(3)(5)

C.(1)(3)(4)

D.(2)(4)(5)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丰性情特立刚直,皇上非常赏识他这种节操,先提拔他做了司隶校尉,后又让他和光禄大夫享有同等官秩。

B.许章是皇上的外戚而且受到宠爱,诸葛丰因查证和弹劾许章的罪过而丢掉了司令校尉之职位。

C.诸葛丰上书谢罪说:“现在奸邪污浊之气惊动了上天,因此灾难、变异屡屡出现,老百姓因之而贫乏,这是臣下没有尽心尽责效忠朝廷的结果。”

D.皇上下诏给御史说,诸葛丰做司隶校尉时,不顺应时令,整饬法纪,专门从事残酷的惩罚,其目的是想以此获得虚假威名;他弹劾堪、猛二人是为了报复他们。

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

1.A

二、课堂点击

1.战国;纵横

2.C

3.A

4.取樊於期头、准备地图、买匕首、等朋友、选助手。

5.荆轲此行危险,有去无回,所以要诀别。

6.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一般来说,无论荆轲成功与否,全国统一的趋势是无法改变的。

三、选段在线

1.C

2.C

3.A

四、延伸拓展

1.C 收:没收,收缴

2.C

A.介词,在;连词,表转折,却

B.副词,表祁使,可要,当;副词,表反诘,岂,难道

C.连词,表转折,却。

D.连词,因为;介词,依靠,凭借

3.B (1)说明诸葛丰有学问;(4)陈述诸葛丰惩治犯人的时间

4.D

A.皇上先提拔诸葛丰做了司隶校尉,后因赏识他特立刚直的节操,又让他和光禄大夫享有同等官秩。

B.许章是皇上的外戚而且受到宠爱,诸葛丰因查证和弹劾许章的罪过而丢掉了司令校尉的符节。

C.诸葛丰上书谢罪说:“现在奸邪污浊之气惊动了上天,因此灾难、变异屡屡出现,老百姓因之而贫乏,这是臣下不能效忠朝廷的结果。”

参考译文:

诸葛丰,字少季,琅邪郡人。因通晓经书而成为郡中文学之士,凭借刚直著名。汉元帝提拔他做了司隶校尉,诸葛丰检举、揭发,无所畏避。京师的人们为了赞扬他而说:“为什么好久不见有谗言离间的小人了,这是因为朝廷上有了个诸葛丰。”汉元帝赏识他的这种节操,让他和光禄大夫享有同等官秩。当时,侍中许章因为是皇帝的外戚受到宠信而显贵,骄

奢淫逸,不遵守法令制度,他的宾客犯了罪,与他有牵连。诸葛丰查证了许章牵连在案的事实,正想向皇帝上奏,恰好碰到许章外出,诸葛丰停下车,举着符节对许章说:“下车。”想就此逮捕许章。许章窘迫之际,驱车逃走了,诸葛丰也驱车追赶。许章因为能够自由进入宫中,故自己到皇上那里投案自首。诸葛丰也就进宫上奏,皇帝就收缴了诸葛丰的符节。司隶校尉没有符节,是从诸葛丰开始的。诸葛丰于是上书谢罪,说:“我愚蠢、怯懦,皇上您没有考虑我的能力大小,让我做了司隶校尉,又让我和光禄大夫享有同等官秩,这官职已很高了,身在其位,责任重大,本不是我能够胜任的。我常常担心突然死去,没法报答您的大恩大德,永远背上尸位素餐的名声。所以我时常盼望能有朝一日为朝廷献身,不顾一切地惩治奸邪,将他们的头颅砍下来悬挂在都市之中,再书写出他们的罪恶,使天下人都明白作恶的人应受到惩罚,这样以后我就是被诛杀,也心甘情愿。现在奸邪污浊之气惊动了上天,因此灾难、变异屡屡出现,老百姓因之而贫乏。这是臣下不能效忠朝廷的应验,我对此实在有一种无尽的羞耻感。现在皇上您的宽厚就像上天能覆盖一切,大地能够承受一切一样,没有什么是不能够容纳的。您派尚书令尧给我诏书说:‘司隶校尉批评、举奏之事,褒奖善良,惩治邪恶,不能专权行事,应中庸平和,顺应经术宗旨。’皇上对我恩深德厚,我深感荣幸,叩头拜谢。但是我承受不了内心的忧闷,恳求皇上赐给一点闲暇召见我,请皇上裁决。”皇上没有答应他。此后,诸葛丰提的建议皇上更加不采纳。诸葛丰常在春、夏两季逮捕、惩治犯人,朝廷官员大都反对他这样做。于是皇上让他去做了城门校尉,诸葛丰便上书皇上告发光禄勋周堪、光禄大夫张猛。皇上认为他不正直,就下诏给御史说:“城门校尉诸葛丰,以前和光禄勋堪、光禄大夫猛一起在朝的时候,多次称赞二人的长处。诸葛丰前段时间做司隶校尉时,不顺应时令整饬法纪,专门从事残酷的惩罚,想用这种方式获得虚假的威名,我不忍心把他交给有关衙门处置,调任他做城门校尉。但他不从内心反省自己,反而怨恨堪、猛二人,并以弹劾进行报复。他所告发的都是毫无根据的事,只不过是为了张扬他人难以验证的罪过,他任意地褒奖、诋毁他人,不顾及以前说过的话,是极不信实的行为。我可怜他年纪大了,不忍心用刑法惩治他,可罢免他为平民。”(选自《汉书?列传第七十七?诸葛丰传》)

人教版-语文-高一-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练习题

荆轲刺秦王练习题 1、下列各组对加点词本义和引申义判断有误的一组是(3分) (1)不得持尺兵( 武器,引申义) 不及召下兵( 士兵,本义) 秦兵旦暮渡易水( 军队,引申义) (2)图穷而匕首见( 穷尽,本义)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困厄,走投无路,引申义) (3)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 陈列,本义) 恐惧不敢自陈( 陈述,引申义) (4 )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自己的,私人的,本义) 乃遂私见樊於期( 私自,引申义) (5 )至陛下( 台阶下,本义) 窃为陛下惜之( 对皇帝敬称,引申义)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C.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D.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4分)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3分)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4分)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3分) 4.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有()(5分) A.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 秦王还柱而走。 C.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D.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E. 偏袒扼腕而进。 F.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G. 秦王必说见臣。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②又前而为歌曰 ③乃朝服,设九宾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⑤使使以闻大王⑥箕踞以骂曰 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⑧皆白衣冠以送之 A.①②③ B. ④⑤⑦ B. C. ②③⑧ D. ①⑥⑧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B.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C. 秦王还柱而走。 D. 卒起不意,尽夫其度。 7. 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秦王还柱而走②图穷而匕首见③(秦王)乃以手共搏之

(人教版必修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法(完整版)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 复习资料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4.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5.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6.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惧怕 二、古今异义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持千金之资币物【币】 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 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今义:年长之人 今闻购将军之首【购】 古义:重金收买; 今义:购买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将军岂有意乎【有意】 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 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 终已不顾【顾】 古义:回头;今义:照顾,考虑,顾及 北蛮夷之鄙人【鄙人】 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 图穷而匕首见【穷】 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 秦王还柱而走【走】 古义:跑;今义:行走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dǐ],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拿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投击,今义:垂手拿着 诸郎中执兵。【郎中】 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断其左股。【股】 古义:大腿;今义:量词。 左右既前【左右】 古义:身边侍臣;今义:方位名词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三、词类活用 【日夜】此臣切齿拊心也: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上】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北】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 【旦暮】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晚 【函】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厚】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 【箕】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邑】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名词作动词,封邑 【私】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前】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又前而为歌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左右既前:走上前非有诏不得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反思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教学反思 一、《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反思 1、这是一篇传统课文,具有永久地价值和魅力,既要学习品人,又要学习品文。采用“诵读——鉴赏——分析——共同研究”的教学方法收效良好。 2、了解大堰河勤劳淳朴、慈爱善良的品德及其一生的不幸遭遇,体会诗中对以大堰河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赞颂之情以及对旧社会的愤怒诅咒。 3、理清感情发展的线索,充分理解大堰河这一形象的崇高伟大,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赤子之情。加强对重点诗节的朗读,仔细品味作者寄寓其中的感情,培养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了解大堰河勤劳淳朴、慈爱善良的品德及其一生的不幸遭遇,体会诗中对以大堰河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赞颂之情以及对旧社会的愤怒诅咒。 4、存在问题: A、鉴于同学们这是研究性学习,在大家研究学习的地程中,方法的指导多些,这样的方法指导,在同学们熟悉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流程后,可以删去,这样,可留再多一引起的时间给同学们讨论、思考。 B、在声情并茂的朗读、新颖别致的教法、深刻透彻的分析,还有那亲切的话语、巧妙的引导、广博的知识方面做得不够。 二、《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反思 存在问题: 1、文言文与学生的生活相差较远,一般情况下学生对文言文没有多大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本身就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然而这堂课不仅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还能结合课本的情节和写作上特点融作文教学于其中,应该是一种新尝试。 2、作为文本的阅读也许只能运用在文言文的字句解析中,建议将文本素材作为作文的素材运用于写作中,作为议论文的论据借鉴。同一个材料从不同角度考察,就会得到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为话题服务。就这则材料而言。可以从烛之武的角度分析。也可以从秦晋的角度分析,甚至还可以抓住“壮年犹不如人”进行分析。 三、《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 1、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把教育教学更好的应用于实践中去。 2、学生对刺杀秦始皇的故事比较感兴趣,这为教学的良好开展奠定了基础。《荆轲刺秦王》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围绕着一个“刺”字展开,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推移,从人物对话、神态、动作的描写和场面描写两方面得到栩栩如生的表现。 3、存在问题: A、因为学生对文言知识缺乏积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花费了太多的时间。 B、学生对课文分析理解太依赖参考书,没有和文本直接交流,因此对《荆轲刺秦王》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 C、应用多媒体教学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但是局限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D、课外文言习题较难,容易挫伤学生学文言文的积极性。 4、改进方法: A、加强文言知识的梳理和积累,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做相应的练习,提高文言知识的运用能力。 B、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从多个角度理解文本,直接和文本对话,了解文本所表达的写作思想和意图,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可以课外

荆轲刺秦王习题及答案

《荆轲刺秦王》同步测试 【典型例题】 1.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有() A.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 秦王还柱而走。 C.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D.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E. 偏袒扼腕而进。 F.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G. 秦王必说见臣。 2. 从下列各句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并分别写出其古今的不同意义。 A. 仰天太息流涕 B. 持千金之资币物 C.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3.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荆轲(kē)拜谒(yè)督亢(háng)戮没(lù)谬误(miù) B. 偏袒(tǎn)扼腕(è)厄运 (è)濡染(rú)怯懦(ruò) C. 淬火(cù)猝然(cù)忤逆(wǔ) 铁杵(wǔ)拊心(fǔ) D. 创伤(chuāng)创办(chuàng)瞋目(chēn)箕踞(jī)目眩(xu àn) 4. 解释下列多义词。 5.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②又前而为歌曰 ③乃朝服,设九宾 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⑤使使以闻大王 ⑥箕踞以骂曰 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⑧皆白衣冠以送之 A. ①②③ B. ④⑤⑦ C. ②③ ⑧ D. ①⑥⑧ 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2)诸郎中执兵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4)愿大王少假借之 (5)左右既前,斩荆轲 (6)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7)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7. 翻译下列句子。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回答问题。 (一)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愿大王少假借之 (2)自引而起,绝袖 (3)秦王还柱而走 (4)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9.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10. 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秦武阳奉地图 函通 (2)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通 (3)秦王还柱而 走 通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通 (5)秦武阳色变振恐 通新 11. 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并指出其用法。 (1)秦武阳奉地图函,以次进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3)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梳理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梳理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 4.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 5.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6.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 7.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 8.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 10.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 11.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二)古今异义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 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 6.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 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 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10.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11.终已不顾(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及)

12.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 13.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 14.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 15.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16.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提:古义:读作dī,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着篮子之类) 17.诸郎中执兵。(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18.断其左股。(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 19.左右既前(左右:古义:身边侍臣;今义:方位名词) 20.荆轲废(废:古义:倒下;今义:残废) 21.秦王复击轲(复:古义:又,再;今义:往复,重复,复习) 22.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投击;今义:垂手拿着) (三)词类活用 1.进兵北略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2.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名词作状语,早晚)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邑:名词作动词,封邑) 4.丹不忍以己之私(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5.又前而为歌曰(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6.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7.其人居远未来(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8.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名词用作动词,出行前祭路神) 9.皆白衣冠以送之(白:形容词作动词,白衣冠,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 10.士皆垂泪涕泣(涕:名词用作动词,哭) 11.发尽上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2.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13.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

荆轲刺秦王基础测试题

《荆轲刺秦王》基础知识检测一、为加点词语注音 1.愿足下更.虑之 2.常痛于骨髓. 3.右手揕.其胸 4.偏袒扼腕 ...而进曰5.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6.为变徵.之声 7.使工以药淬.之 8.血濡.缕 9.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10.愿大王少.假借之 二、指出语句中的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2.日以尽矣 3.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4.燕王诚振怖 5.图穷而匕首见6.卒起不意7.卒惶急不知所为8.秦王还柱而走 9.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1.燕王拜送于庭 三、解释语句中加点词语意思 1.乃.请荆卿曰 2.岂.可得哉荆卿岂.无意哉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4.今行而.无信. 5.诚.能得樊将军首 6.以穷困 ...来归丹 7.秦之遇 ..将军,可谓深.矣 8.父母宗族,皆为.戮没9.顾.计不知所出耳 10.荆轲和而 ..歌 11.既祖.,取道 12.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13.将军岂.有意乎 14.乃.今得闻教 15.驰.往,伏尸而.哭 16.人无不立.死者 17.乃为.装遣荆轲 18.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 19.请辞决 ..矣20.皆白衣冠 ...以送之 21.士皆垂泪涕 ..泣 22.厚遗.秦王宠臣 23.燕王诚.振怖于大王之威24.兴.兵以.拒大王25.比.诸侯之列 26.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27.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28.愿大王少.假借之29.发.图,图穷.而匕首见.30.因.左手把秦王之袖31.操.其室 32.卒.起不意,尽失其度.33.以.其所奉药囊提.轲34.秦王复击轲,被.八创35.荆轲自知事不就. 36.乃欲以生劫之. 37.秦王目眩良.久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整理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整理 一.字音字形 寥廓青荇檐头忸怩彷徨寂寥惆怅峥嵘笙箫瓦菲典押砥柱颓圮火钵糯米遒劲浮藻团萁叱骂彳亍冰屑供给中看漫溯漂泊装载甲壳满载青苔刊载给予长篙凌侮似乎丰赡怅惘凄婉坚贞不渝为虎作伥挥斥谄媚无耻谰言五彩斑斓支撑瞻仰气势恢宏偃旗息鼓河畔呕歌风华正茂揠苗助长氾南夜缒阙秦杞子戍之焦,瑕督亢拊心变徵药淬忤视瞋目遗赠创伤骨髓匕首说项羽王关中飨士卒戮力刀俎间行参乘玉玦百余骑数目啖食毋内诸侯鲰生彘肩编辑寥落洋溢长歌当哭菲薄淋漓庸人洗涤微漠踌躇广有羽翼惨淡桀骜黯然泣下 噩耗和蔼喋血不惮尸骸立仆攒射伟绩惩创血痕抹杀惊心动魄绯红殒身不恤阴谋秘计浸渍苟活作揖篱笆叱骂解剖浩劫堕落创伤煎熬欠债羞耻叱咤风云莅校精悍谦逊箜篌弥漫博闻强记酣畅涕泗沾襟拭泪淋漓凝重掩映举世瞩目易帜冉冉婆娑噩耗颠倒嬉笑凋谢折磨纳粹剥光处决废墟绞刑窒息祷告蠕动惺忪弄堂水门汀褴褛游说胆怯执拗木栅子籼米莴苣揩油愚蠢锭壳皮辊惩戒贿赂作践骷髅譬如乾坤借鉴煤屑幽僻蓊蓊郁郁踱着袅娜脉脉渺茫酣眠斑驳峭楞楞倩影缕缕乍看纤腰敛裾羞涩丰姿风致弥望没精打采颤动参差点缀凋谢落蕊颓废嘶叫平仄混沌落寞悠

闲萧索譬如驯鸽陆蠡淅沥移徙婆娑涸辙猗郁瞥见葱茏纤细急不暇择揠苗助长愆期垝垣咎言 夙兴夜寐靡室修姱溘死方圜鸷鸟芰荷杂糅可惩自缢徘徊裁衣箜篌公姥槌床哽咽伶俜葳蕤遗施玳瑁纨素明月珰纤纤嬉戏蒲苇磐石拊掌窈窕怅然踯躅赍钱琉璃蹑履蒲苇梧桐彷徨三匝羁鸟阡陌后檐守拙游目骋怀修禊癸丑流觞愀然江渚蜉蝣狼藉庐冢肄业弥谤孜孜以求刮目相看敷衍塞责砥砺责无旁贷无动于衷以诚相待开诚布公相勖訾詈商榷戳子旁稽博采骇人听闻缔造侈谈义愤填膺安之若素心急如焚无济于事束缚赎罪不可估量繁芜丛杂豁然开朗浅尝辄止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卓有成效 二.成语 风华正茂五彩斑斓家徒四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不犯长歌当哭殒身不恤逆来顺受不由自主 博闻强记屏息以待生杀予夺不假思索不同凡响揠苗助长急不暇择信誓旦旦九死一生责无旁贷 巧舌如簧坚如磐石游目骋怀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沧海一粟刮目相看终南捷径开诚布公义愤填膺 安之若素无济于事豁然开朗浅尝辄止卓有成效 三.古文知识(见《三尺讲台》194—220页) 四.背诵段落 ①《沁园春·长沙》

(完整word版)高一语文测试卷(含答案)

青阳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学段考试 语文试题 一.基础题(共26分) (一)选择题(18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 ....、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B.如果不是沉迷网络,他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那段峥嵘岁月 ....,至今让他不堪回首。 C.谁知,王远是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金剑虚晃一枪,掉头向周艳儿劈去。 D.现在的骗术五花八门,就算练就了孙悟空般的火眼金睛,也防不胜防,当图. 穷匕见 ...的时候,我们只剩下后悔了。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金庸的表哥是徐志摩,堂哥叫穆旦。徐志摩和穆旦都是近代赫赫有名的诗人。 B.科学家研制出的新型传感摄象机,可以探测到是否受测人在说谎。 C.一到会场我就看到无数面彩旗和一片兴奋的歌声。 D.为了避免这类恶性交通事故的不再发生,市交通局对广大的驾驶员进行了一次安全教育。 3.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子:古代对男子尊称;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B.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C. 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其中变徵之声,声调悲凉。 D.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 4.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其无礼于晋 B.焉用亡郑以陪邻 C.使工以药淬之 D.具告以事 A.是寡人之过.也过:过错

荆轲刺秦王新课改测试题

荆轲刺秦王新课改测试题 【积累整合】 1.请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并朗读两遍。 臣愿得谒.之()皆为戮没 ..()() 右手揕.其胸()偏袒扼 ..腕而进曰()() 为变徵.之声()人不敢与忤.视() 使工以药淬.之()箕踞 ..以骂曰()() 士皆瞋.目()以其所奉药曩.提.轲()() 2.请给下列加点词注音、释义。 (1)卒.()起不意卒: (2)厚遗.()秦王宠臣遗: (3)秦王必说.()见臣说: (4)仰天太息流涕.()涕: (5)荆轲怒,叱.太子曰()叱: (6)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创: 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进兵北略.地略: (2)振.怖大王之威振: (3)日以.尽矣以: (4)持千金之资币.物币: (5)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 (6)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 (7)遂收盛樊于期之首,函.封之函: (8)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废: 4.辨析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轲自知事不就.()图穷而匕首见.()(1)持就.火炀之()(2)乃遂私见.樊於期() 荆轲遂就.车而去()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新陈.代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3)恐惧不敢自陈.()(4)秦王惊,自引.而起()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 顾.计不知所出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5)三顾.臣于草庐之中()(6)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 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 B.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C. 樊於期偏袒 ..扼腕而进 D. 太子丹恐惧 ..,乃请荆卿曰 6.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感悟鉴赏】 ◆同步阅读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舞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高中语文 人教版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梳理

荆轲刺秦王备课基础知识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2.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4.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5.卒起不意(卒通猝,仓猝)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 ..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3.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4.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5.诸郎中 ..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 三、一词多义 1.穷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困窘,处境困难)

②图穷而匕首见(尽、完结)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尽头) ④穷家富路(贫穷) ⑤穷则独善其身(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 2.见 ①图穷而匕首见(露出)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 ③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拜见,会见) ④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召见,接见) ⑤慈父见背(用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译为“自己”“我”) 3.引 ①秦王惊,自引而起(指身子向上起) 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举起) ③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牵、拉) ④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带领) ⑤引而不发(拉开弓) ⑥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4.顾 ①顾笑武阳(回头看) ②顾计不知所出(只是,不过) ③顾野有麦场(往旁边看) 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⑤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却) 5.乃 ①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连词,于是) ②乃今得闻教(副词,才) ③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的) ④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副词,是) ⑤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连词,表承接,于是、便)

《荆轲刺秦王》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荆轲刺秦王》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 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积累 • 整合:积累文中的文言词句并进行归类整理。 感受 • 鉴赏: 正确分析鉴赏荆轲这个人物形象。 思考 • 领悟: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思考领悟在 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发现 • 探究: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引导学生对荆轲刺 秦王的行为作进一步的探究,从而正确评价轲 刺秦王的行为。 (二)过程与方法 《荆轲刺秦王》是篇文言课文,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司马迁撰写《史记刺客列传》时,几乎照录全文。这样的课文对于学生来说可读性很强,且很感兴趣,只要结合文中的注释便可顺利阅读全文。如

果按照传统的文言授课方式来处理课文,势必会让学生容易疲累,以至失去阅读兴趣,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本课教学笔者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鼓励个性化解读,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裕瓿煽翁媒萄А9逃敕椒ㄈ缦拢?br>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利用早读时间听课文录音,感知课文并熟读课文. 2、荆轲刺秦王一幕文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高潮之处,所以这一部分安排了一个片段剧的表演,让同学把这一部分改为课本剧,由他们自编自演,教师可作适当的指导. 3、要求同学在编剧排演的过程中要认真,最后通过竞选方式择优录选好的剧本好的演员. 4、片段剧的表演,实际上就是对文章的剪裁,将记叙描写精彩部分,也是重点部分抽出来,形成点面结合拓展开来,分析探究,并在此间穿插文言字词句的练习讲解。 5、在提示上展开评述或辩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荆轲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 2、通过表演、评述或辩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的学习习惯。 二重点及难点

《荆轲刺秦王》练习题

《荆轲刺秦王》练习题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还柱而走 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必说见臣 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拜谒()督亢()戮没()淬火()忤逆() 拊心()瞋目()箕踞()目眩()创伤() 三. 解释下列词在文中的含义。 (1)偏袒 ________ (2)郎中 ________ (3)穷困 ________ (4)涕 ________ (5)币 ________ (6)提 ________ (7)股 ________ (8)左右既前,斩荆轲 ________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 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②又前而为歌曰() ③乃朝服,设九宾()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⑤使使以闻大王()⑥箕踞以骂曰() 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⑧皆白衣冠以送之() ⑨进兵北略地() 五. 翻译下列句子。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3)人不敢与忤视 (4)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六.“以”的用法(部分)。 (1)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方法,可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等。 (2)表原因,可译为“因为”。(3)表目的,前一个动作行为是后一个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来”“用来”“以便”。(4)同“已”,相当于“已经”。(5)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3.丹不忍以己之私() 4.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5.使工以药淬之() 6.日以尽矣()7.皆白衣冠以送之() 8.不敢兴兵以拒大王()9.使使以闻大王() 10.以次进() 11.以故荆轲逐秦王() 1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13.而乃以手共搏之() 14.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15.遂拔以击荆轲()16.箕踞以骂() 17.乃欲以生劫之()18.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19.以其无礼于晋() 20.敢以烦执事()21.越国以鄙远() 22.焉用亡郑以陪邻() 23.阙秦以利晋() 24.以乱易整() 七.填空。 ①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________________,为变徵之声,士皆________________。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________________,士皆瞋目,________________。

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

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 【原文】: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於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微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最新语言表达练习题含答案

语言表达练习题 1.小幽默往往运用语言的多义性巧妙地转换问题,答非所问,从而造成幽默的效果。 比如下面这则名为“歧视”的幽默: 一个身材十分矮小的人问图书管理员:“这里有关于歧视个头矮小者的书吗?” 管理员说,“有,在书架最上层。” 读者问的是书的内容,而管理员回答的是书的位置,答非所问,从而造成了幽默的效果。请你仿照这种形式,在横线上填入句子,使之具有幽默效果。 (1)五岁的小宇拔牙回家,妈妈问:“儿子,牙还疼吗?”小宇回答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三岁的小文误吞了玩具车上的小金属块儿,医生问:“感觉怎么样?”小文回答说: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图,在图后三个小题的横线上分别续写一句或几句话,作为理由以支撑 观点。要求衔接连贯,言之有理。 知识的搬运工 (1)我们要做知识的搬运工, (2)我们不能只做知识的搬运工, (3)我们不能做知识的搬运工, 3.这是《南方周末》为宣传自己而作的一幅广告宣传图片,请你根据这幅图片补写一 句立意鲜明、符合该报纸定位的广告语(不超过6个字),并用简洁的语言阐释广告词的内涵。 广告词:《南方周末》,_________________ 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示例,感受和理解下面两个画面形象的内在涵义,请为它们分别设计画外音--- 要求中心明确,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 画面:一个女孩在“有需要可自取”的零钱箱前驻足,把自己手中的硬币放了进去。 画外音:你相信良善,提供便利;我心怀感恩,传递爱心。 画面一:一个行动缓慢的老人脱下帽子,向停车礼让他的司机深深鞠躬致谢。 画外音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二:四川九寨沟地震中,前方落石滚滚,一个身着迷彩服的士兵与人们逆向奔跑,跑向救灾前线。 画外音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余潇枫教授一直鼓励他的学生自己撰写墓志铭,他认为: “最好的人生格言就是墓志铭”,“墓志铭是人的价值追求最集中的体现”。 近年来新兴的“三行墓志铭”,共三行,叙事概要,语言温和,文字简约。因其体现“向死而生”受到大学生热捧,他们或寄托理想,或调侃人生,或思考未来,或

《荆轲刺秦王》阅读练习及答案

荆轲刺秦王(节选)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1、下面划线词解释正确的是()A、秦王还柱而走同“环”,绕着 B、愿大王少假借之宽恕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攻击 D、轲自知事不就成功 2、判断下面论断哪个符合客观事实()A 、荆轲之所以没有行刺成功,是刺杀秦王是逆历史潮流的做法,注定要失败。B 、荆轲之所以追着秦王在大殿内跑,是秦王身边的大臣侍卫胆小怕事,自私自利。C 、荆轲之所没有行刺成功,是荆轲想劫持秦王作为人质,然后跟秦国订立互不侵犯的和平条约。D 、荆轲之所以没有成功,一是自己武功不够高超,谋事不周;二是缺乏得力助手。 3、翻译下面句子。(1)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D 3、(1)(他是)北方边远地区的粗俗人,不曾见过天子,所以害怕,望大王宽恕他,让他在您面前完成使命。(2)因为荆轲不是只求刺杀秦王,而是想劫持他,逼秦王立下约契(与燕国结成互不攻击友好邻邦东西方战略合作伙伴自由贸易联盟~协定书)来报答燕太子丹对他的国士之遇。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知识点梳理

期中课内知识点梳理 必修一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 (一)人教版 1、《雨巷》戴望舒:30年代“现代派”诗人的领袖。因成名作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2、《再别康桥》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派”代表人物。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现代著名诗人,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4.《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1)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 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2)一词多义 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言辞,词句)

《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 若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假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及,比得上)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深奥,微妙) 动刀甚微(轻微) 周室卑微,诸侯相并(衰败,衰弱) 鄙 越国以鄙远(边邑,以……为边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轻视,看不起) 鄙臣不敢以死为我(谦辞,谦称自己) (3)古今异义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今义:妻子。(4)词类活用 名词做状语 夜缒而出,见秦伯(在夜里)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面) 名词做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 动词做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 形容词活用做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加强,削弱) 使动用法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消减)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意动用法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以……为疆界)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以……为边界) (5)特殊句式 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

第5课 荆轲刺秦王第4课时 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一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5课荆轲刺秦王第4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小目标 1、深入理解本文刻画的人物形象及所用刻画人物的方法。 2、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自我评价历史事件。 3、进一步强化课内字词的训练,并引申到课外。 学习重点 理解本文刻画的人物形象及所用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用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自我评价历史事件。 课内探究 合作探究 1.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 北宋苏洵非议荆轲之行曰:“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南宋鲍彪为《战国策》作注说:“轲不足道也。” 南宋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结尾说:“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西晋左思的《咏荆轲》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东晋陶潜说他“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近代龚自珍赞扬他“江湖侠骨”。 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请谈谈你的看法。(提示:可从思想、性格、才能、精神方面分析) 2、你怎样看待荆轲刺秦这件事? 当堂检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假借:宽容 B、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怪:责怪 C、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比:排列,比照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怖:内心惊悸,害怕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的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敢举兵以逆军吏②使使以闻大王 ③燕王拜送于庭④嘉为先言于秦王 A、两个“以”相同,两个“于”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于”相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于”也不同 D、两个“以”相同,两个“于”也相同 3、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荆轲刺秦王练习题(教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使工以药淬之 B.卒起不意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往而不反者 【解析】B项,“卒”通“猝”;C项,“振”通“震”;D 项,“反”通“返”。 【答案】 A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③顾计不知所出耳④荆轲顾笑武阳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解析】①②副词,假如没有;③副词,只是;④动词,回头看。 【答案】 D ★3.(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1题)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B.又前而为歌 C.皆白衣冠以送之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解析】例句与A项皆为名词作状语;B项,方位名词作动词;C项,名词作动词;D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 A 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D.愿大王少假借之 【解析】A项,“穷困”,古义为“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为“生活贫穷,经济困难”。B项,“无信”,古义为“没有信物”;今义为“不讲诚信,无信用”。D项,“假借”,古

义为“宽容、原谅”;今义为“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答案】 C 5.对下列各句句式特点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状语后置句)B.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句)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 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 【解析】A项应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 A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