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平阳龙尾钨锡铍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浙江石平川钼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及成因分析

浙江石平川钼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及成因分析中国是世界上钼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而浙江青田县南石平川钼矿床位于浙江东南政-大埔断裂与长乐-南澳断裂之间的火山坳陷带的相对隆起区,是环太平洋岩浆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空间商和成因上来说均与燕山晚期侵入的钾长花岗岩掩体关系密切,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
燕辽钼矿带的成矿时期为早白垩-早-中侏罗纪时代,东秦岭钼矿带除了别矿床为晚三叠世,多数也位于早白垩--晚侏罗纪成矿。
其中石平川的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矿床则属于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充填石英脉型。
标签:钼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与原因勘测探量0引言华南是我国最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很多大型或超大型的钨锡矿床产量闻名于世,但是区内钼矿床的研究与开采却远不及前两者。
从中生代到新生代,浙江东部发育的大规模岩浆活动让这里形成了分布广泛的基性-中性-酸性火山。
石平川钼矿床发现与20世纪初,但一直未受到重视,直到70年代新中国系统的组织地质勘测工作以后才被认定为中型的石英脉型钼矿床,目前已发现大小矿脉40余条,但资源枯竭问题严重,后备严重不足,现有的储量难以保持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现代钼矿业的发展需求增多,其实际开采量远远超过已经探明的矿产储量,资源面临枯竭。
1浙江南石平川钼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1.1钼矿形成的地质背景根据成矿地质作用、矿床特征和不同矿石所占比例以及有用金属组成成分,我国的钼矿床可以主要分为七种类型:伟晶岩脉型、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型、矽卡岩型、碳酸岩脉型、石英脉型、黑色页岩型。
斑岩-矽卡岩型的钼矿不仅储量丰富,而且以黄龙铺碳酸岩脉型铼矿床的发现,也丰富了矿床学。
此外,斑岩型钼矿中还经常伴随有类似于钨、稀土、铀、金、铅等矿化物质,其伴生的自由金属储量往往十分可观。
矽卡岩的热液蚀变有黄铁矿化、碳酸盐矿化、绿泥石化和与钼矿化关系较为密切的硅化作用,这些作用比较强烈的地段,通常钼矿化也比较强烈。
碳酸岩脉型钼矿床以富含铼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钼矿,是获得稀有金属铼的重要来源之一。
江西九曲铜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江西九曲铜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谢刚;曾路平;邹振威;陈小勇【摘要】九曲矿区地处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与罗霄北北东向断褶带的复合部位,定位于区域北东向安基山断裂北西盘,属三南(龙南、定南、全南)钨稀土矿集区组成部分.发育于在九曲花岗体内及接触带附近的近东西向-北西西向断裂破碎带为赋矿构造,已圈出铜钨多金属矿(化)体28条,铜钨铅锌银共生,佯生锡等有益组分,矿床成因与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关系密切,属断裂破碎带蚀变岩-石英脉复合型铜钨多金属矿床.%Jiuqu mining area is in E-W-trending Nanling Tectonic Belt and NNE trending Luoxiao fault fold belt of composite parts.Located in the area of N-E Anjishan fracture N-W part,three South (Longnan,Dingnan,Quannan county) tungsten rare earth ore district part.Grow in the EW-NWW fracture zone near the of the granitic body and its contact zone is the ore bearing structure,circle copper tungsten polymetallic ore (chemical) body28,copper,tungsten,lead and zinc,silver intergrowth,associated tin and other useful components.Ore genesis is closely related to post magmatic hydrothermal filling and metasomatism,belongs to fracture zone altered rock quartz vein complex type copper tungsten polymetallic deposit.【期刊名称】《中国钨业》【年(卷),期】2017(032)005【总页数】8页(P1-8)【关键词】铜钨多金属矿;蚀变破碎带;九曲;蚀变岩-石英脉复合型;断裂【作者】谢刚;曾路平;邹振威;陈小勇【作者单位】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江西赣州341000;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江西赣州341000;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江西赣州341000;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江西赣州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1;P612江西省龙南县九曲矿区近年勘查发现铜钨多金属矿(化)体赋存于断裂破碎蚀变带中,矿化范围在九曲燕山期花岗岩体内及接触带附近,已圈出矿(化)体28条,矿(化)体铜钨铅锌银共生,成矿受九曲岩体和断裂破碎带控制,属南岭成矿带赣南成矿区继八仙脑之后发现的断裂破碎带蚀变岩—石英脉复合型铜钨多金属矿床新类型。
浙江八面山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地质勘探G eological prospecting浙江八面山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贾恩骅,汤静如,刘延清(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摘 要:基于矿体形貌研究,分为接触型透镜状矿体、构造型脉状矿体、缓倾斜型层状矿体三种矿体类型,根据含矿围岩特征、控矿因素、物质来源,认为浙江省矿床属于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
关键词:浙江省;矿体形貌;控矿因素;矿床成因中图分类号:P61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11-0125-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the Bamianshan deposit,ZhejiangJIA En-hua, TANG Jing-ru, LIU Yan-qing(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 541006,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study of ore body morphology,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contact lenticular ore body,structural vein ore body and gently inclined layered ore body.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e-bearing wall rock,ore-controlling factors and material sources,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deposit in Zhejiang Province belongs to medium-low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filling ore deposit.Keywords: Zhejiang Province;Orebody morphology;Ore controlling factors;Ore genesis八面山矿床位于浙江衢州市常山县芙蓉乡。
桂东富贺钟地区钨锡矿成矿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

桂东富贺钟地区钨锡矿成矿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钨锡矿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产,在许多高科技产业中应用广泛。
而桂东富贺钟地区是中国南方锡和钨矿的主要产区,其钨锡矿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学价值。
因此,研究该地区的钨锡矿成矿规律,对于深入了解相关矿床形成的机制,提高资源勘查和开发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 研究桂东富贺钟地区钨锡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机制,探讨其成矿规律;2. 分析矿床发育的地质背景、构造环境、岩相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的信息,为矿床勘查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3. 探索该地区钨锡矿床的成矿模式和开采技术,提出合理的开发利用方案。
三、研究方法和内容本次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1. 地质调查法:通过在矿区范围内的地质调查和采集矿体样品进行现场勘查,坐标勘查,在矿区东南、西南、北部等区域选取矿体岩样进行精细岩相研究,了解矿区的岩体、代表石英脉、脉岩、蚀变岩及脉石等岩石分类、地质过程、洋成矿物及其他重要生矿环境的特征。
2. 薄片鉴定法:通过在矿体样品中采集薄片进行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分析观察,确定矿物组成、结构和性质,了解矿床的成因类型和形成机制。
3. 地球物理勘查方:应用高分辨率地球物理技术等进行地震波速测量、电法测量、磁法测量等工作,探测矿区深部构造及矿体分布规律。
研究内容包括:1. 矿区地质特征的系统描述、构造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2. 矿体特征的研究,包括矿物组成、结构和性质等;3. 矿床的成因机制和成矿规律的探讨;4. 矿床的成矿模式和开采技术;5. 研究成果的总结和评价。
四、研究意义和预期目标本次研究的意义和预期目标在于:1. 深入了解桂东富贺钟地区钨锡矿床的成因机制和成矿规律,为近期和长远的矿床勘查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2. 探索该矿区的成矿模式和开采技术,为资源的合理开采、利用和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持;3. 在该研究中使用的技术和方法有望为其他地区的钨锡矿床探测和开发提供经验和启示。
湖南虎形山钨铍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湖南虎形山钨铍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唐朝永;陈云华;游先军;刘利生;张强录;晏月平;王开朗;任杰【摘要】虎形山钨铍多金属矿是湘东北地区目前为止最大的一个钨多金属矿床,伴生有铍铜钼等多金属。
矿床赋存于寒武系地层中,属于中温热液-构造脉状型矿床,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成矿物质具多源性,主要来自于深部岩浆,同时也有壳源成分的补充。
文章通过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就矿床成因做些初步探讨,希望能为该地区的后续找矿工作起到一点启示作用。
%Associated withberyllium,copper,molybdenum and other metal,Huxingshan W-Be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one of the largest W-Be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northeast Hunan.The deposit occurs in Cambrian strata,and it is a medium temperature structure-hydrothermal vein type deposit which is formed in late Yan-shanian metallogenic epoch.The metallogenic materials are polygenetic and are mainly generated from deep magma as well as crust-derived material.After analyzing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this paper makes some initial conclusions on genesis of the deposit and tries to provide some ideas for further prospec-ting work.【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10页(P353-362)【关键词】钨铍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虎形山;湖南【作者】唐朝永;陈云华;游先军;刘利生;张强录;晏月平;王开朗;任杰【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四七队,长沙 410129;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四七队,长沙410129;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长沙 410007;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四七队,长沙 410129;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四七队,长沙 410129;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四七队,长沙 410129;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四七队,长沙 410129;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四七队,长沙 4101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67;P618.72虎形山矿区位于湘东北地区临湘市境内,“十一五”期间由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四七队探明为一个大型钨铍多金属矿床,共圈定出钨矿体37条,探明333钨资源量18万吨,伴生有铍、铜等多金属矿[1]。
锯板坑钨锡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找矿远景浅析

矿储量 wO 1 ×1 以上 , 30 0t 伴生 的铅、 、 、 银等 锌 铜 锡、 也有可观的储量。该矿床受区域隐伏构造岩浆岩影响, 而形成大型钨锡多金属矿床 , 是九连山钨矿带的重要组 成部分[ 。该矿床矿体特征具 有南岭钨矿“ 1 ] 五层楼” 模 式_ 。本文阐述广东省连平县锯板坑石英脉型钨锡多 2 ] 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 , 指出该矿区的找矿远景区。 1 区域地 质 背景 矿床位于闽赣后加里东隆起 的西南缘 与湘桂粤北 海西 一印支坳陷交接部位 , 大东山一贵东东西 向岩浆 、 断裂带东端南缘与北东向九连 山复式褶皱带 的复合部 位。区域上出露地层有上元古界震旦系浅变质 的浅海 相类复理石建造夹古老变 质火山岩类 ; 下古生 界寒 武 系 一奥 陶系浅 变质 的浅 海相 类 复理石 、 复理 石碎 屑岩 沉 积建造 ; 上古生界 泥盆 系不 等粒碎 屑岩 、 酸盐岩 沉 碳 积[ 。广泛出露印支期、 山期 中一酸性火山岩 。断裂 3 ] 燕 构造发育 , 南岭纬向岩浆岩构造断裂带与北东向区域深 大 断裂带 连平 新丰 断裂 带及 九连 山复 式褶 皱带 相交 。 矿床 北西 部 出露 贵 东岩 体 、 部有 利 源 岩 体 , 浆 北 岩 活动呈现多期多次 , 活动频繁 。断裂构造发育 , 南岭纬 向岩 浆岩 构造 断裂 带 与北 东 向断 裂 、 皱 带 相 交 , 床 褶 矿 ( ) 点 在相 交部 位产 出并 呈东 西 向展布 。 2 矿 区地质 特征
矿石 的结构 主要 有 自形 晶粒 状结 构 、 自形 晶粒状 半 结构 、 他形粒状结构 ; 乳浊状结构 ; 交代残余结构、 骸晶 结构 、 交代次文象结构 、 网状结构 ; 压碎结构 。 矿石构 造类 型 主要有致 密块 状构 造 、 染状 和斑 点 浸 状 构 造 、 带构 造 、 状 及 晶洞 状 构 造 、 砾 状 构造 、 条 梳 角 放
湖南杨家山钨(铜)矿地质特征及深边部找矿远景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湖南杨家山钨(铜)矿地质特征及深边部找矿远景邹国庆1,潘飞1,2,周才坚1(1.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北大队,江西 九江 332000;2.南京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摘 要:杨家山钨(铜)矿主要矿体发育于岩体与浅变质岩接触带附近断裂构造带中,属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充填型白钨矿床,伴生铜、锡、铅、锌、金等多金属矿。
本文通过对矿区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的阐述,探讨了矿床成因,对矿区深边部找矿远景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杨家山钨(铜)矿以南以及北西、南东深部方向存在较好的找矿远景,有望在该矿区寻找大型-超大型的钨(铜)多金属矿床。
关键词:杨家山钨(铜)矿;矿区地质;矿床特征;远景分析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04-0060-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yangjiashan w (Cu) deposit in Hunan Province and its deep andmarginal prospecting prospectZOU Guo-qing1, PAN Fei1,2, ZHOU Cai-jian1(1.Northwest Jiangxi brigade of Jiangxi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Jiujiang 332000,China;2.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00,China)Abstract: The yangjiashan tungsten (copper) deposit is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fault structural zone near the contact zone between the rock mass and the hypabyssal metamorphic rock, belonging to the post magmatic high middle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filling type scheelite deposit, accompanied by copper, tin, lead, zinc, gold and oth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of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enesis of the deposit,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prospecting prospect in the deep and edge of the mining area, and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good prospecting prospects in the south of yangjiashan tungsten (copper) deposit and in the deep direction of Northwest and Southeast, which is expected to find large and super large tungsten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the mining area.Keywords: yangjiashan tungsten (copper) deposit; mining geology; deposit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 analysis杨家山钨(铜)矿地质工作开始于六十年代初,为一石英脉型小型钨(铜)矿床,七十年代又开始了铜砷矿的开采,后来在矿区外围相继发现了铅锌矿、金矿等,矿山开采工作延续到二十年代初,地表与浅部铜钨矿基本采完。
福建龙岩中甲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

福建龙岩中甲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 基金项目:福建省地矿局科研项目“闽西南地区锡多金属矿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项目编号:DK2017015)。
收稿日期:2018-11-08 作者简介:林慈銮(1982-),男,高级工程师,地质矿产专业。
林慈銮(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福州,350013)摘 要 福建龙岩中甲锡多金属矿位于华夏陆块的永安-梅州-惠阳多金属成矿带(Ⅲ级)的南段,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地球化学和综合研究等方法,研究了该矿床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
结果表明:锡矿体主要贮存在花岗斑岩及其接触带,以花岗斑岩为中心,矿化蚀变分为2个带,内带为高温的黄玉云英岩化带,主要为钨锡矿化;外带为中温的绢英岩化带,主要为锡钼矿化。
早白垩世花岗斑岩富铁、富挥发分,各类成矿元素含量高,矿化蚀变以花岗斑岩为中心具规律性分带特征,为锡矿的成矿地质体。
矿化蚀变自花岗斑岩延至接触带,说明该矿属斑岩型锡矿。
探讨了该锡多金属矿与构造岩浆活动的关系,讨论了成矿过程,初步研究其成矿模式。
关键词 锡多金属矿 斑岩型 成矿模式 龙岩中甲龙岩中甲矿区位于华夏陆块的永安—梅州—惠阳多金属成矿带(Ⅲ级)的南段,东邻政和—大埔断裂带,北东向晚中生代花岗岩带上。
著名的马坑铁钼矿床位于同一花岗岩带,此外还分布有多个钨锡钼矿点。
这些铁、钨锡钼矿均分布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花岗岩的接触带上,与花岗岩关系密切。
中甲锡多金属矿区处于大洋—莒舟花岗岩体东北分支,锡多金属矿化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但对矿床成因类型和成矿时代存在争议。
张达等[1,2]认为钨锡矿成因与正长花岗岩有关,属高温热液型矿床,认为形成早侏罗世时代;杨祖龙等[3]认为成矿与石英斑岩有关,钨锡矿属斑岩型矿床,认为形成早白垩世时代。
针对上述争议,笔者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和取样化验等方法,对成矿地质特征、岩(矿)石地球化学和U-Pb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研究,对主要控矿因素和矿床类型进行探讨,初步建立了成矿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平阳龙尾钨锡铍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浙江省平阳县龙尾钨锡铍多金属矿床位于浙东-闽东沿海火山喷发带内,处于山门火山洼地的北东侧边缘地带。
该破火山内环状构造发育,且被花岗斑岩和辉绿岩等脉岩充填。
通过综合分析地质、物化探、岩浆岩等条件,从而认为本矿床属于外接触带石英脉型钨锡铍多金属矿。
标签:龙尾钨锡铍多金属矿破火山五层楼
1前言
浙江省平阳龙尾钨锡铍多金属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飞云江南岸平阳县与瑞安市接壤地带,矿床主要发育于平阳山门沉积型火山洼地东部的内部边缘,跟燕山期火山活动有关。
围绕该破火山边缘及中心分布有铜、铅锌多金属、钨锡、铌钽、银、金、铀、黄铁矿、明矾石及高岭土等多个矿床,具有较好的成矿背景前景。
目前矿区正在进行普查地质工作,本文旨在通过综合分析矿区的地质特征,总结找矿标志,以期对矿床成因认识和找矿工作有所裨益。
2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温州—临海拗陷带南段之泰顺—青田拗断带的中部,位于北东向温州—镇海大断裂与泰顺—黄岩大断裂之间,松阳—平阳大断裂从矿区北东部通过,山门沉积型火山洼地东部的内部边缘(图1),区内岩浆侵入作用频繁,火山、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属于矾山—山门—南田明矾石、叶蜡石、萤石、伊利石、多金属成矿远景区的东部,区域成矿地质条件有利。
3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上侏罗统一套火山碎屑岩和下白垩统河湖相沉积岩组成。
其中上侏罗统主要有高坞组、西山头组、茶湾组和九里坪组火山岩系列,其主要岩性由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流纹质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粉砂质泥岩、沉凝灰岩等火山碎屑岩夹河湖相沉积岩组成,产状微斜内倾,厚度>2000m;下白垩统主要由馆头组、朝川组沿山门盆地中心呈北东向展布,为内陆湖相沉积的一套紫红色砾岩、砂砾岩和青灰色泥岩、粉砂岩等,厚度>2700m。
高坞组、西山头组、茶湾组和九里坪组主要分布于山门复活破火山盆地边缘。
矿区内构造主要由断裂构造和火山机构组成。
其中北西向平阳—松阳大断裂西起衢州之北,经松阳、平阳经过该区延入东海。
该构造主要形成于燕山中晚期,白垩纪后期活动较为强烈,与成矿关系密切。
自矿区北西延至南东,贯彻整个矿区,断裂宽数米,倾向北东,倾角75~80°,断面呈舒缓波状,具擦痕,倾伏角15°,倾伏方向南东,显示左行。
构造带中见构造角砾岩及糜棱岩化,并具硅化、黄铁矿化及局部绿泥石化等蚀变。
矿区位于双尖山破火山的北部边缘地带,本地区火山构造显示了线状区域构造与环状火山构造的复合关系。
该破火山内环状构
造发育,且被花岗斑岩和辉绿岩等脉岩充填,并受后期构造利用、改造和破坏,部分断裂力学性质已转化为压性或压扭性,但仍表现出一定的破火山环状特征。
围绕该破火山边缘及中心分布有铜、铅锌多金属、钨锡、铌钽、银、金、铀、黄铁矿、明矾石及高岭土等矿床、矿化(点)等30多处,并有一系列化探异常分布于该破火山边缘地带。
3.1地球物理特征
矿区重力处于全省次低位置,为-20~-10毫伽,位于重力梯底带上,反映测区落在明显的沉降地块之上,硅镁层的深度大,上覆硅铝层较厚。
航磁异常显示在矿区南—南西侧为强磁异常区,磁场变化较大,异常值从-200至+500,常出现剧变的梯度带;矿区以北东,磁场变化总体比较平稳,异常值一般在0至+200之间。
区域内磁异常的形态显示北西—南东向展布的特征。
3.2地球化学特征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矿区内各地层中Cu、Mn、Pb元素主要在高坞组中表现高丰度的特征,并随时代的变新,元素丰度趋向于降低;Zn、Co元素则在白垩系地层中呈高丰度分布;Mo、Be元素在各地层中丰度值变化不大;Sn 元素仅在朝川组和九里坪组中丰度值略高。
4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4.1成矿地质背景条件
区内侵入岩发育,以中酸性岩体为主,其中以曹门—张基花岗斑岩体最大,呈北东走向。
区内大部分矿(化)点围绕张基岩体分布,且从岩体往南东,矿(化)点的分布呈现出由高温钨锡至中低温铜铅锌多金属的变化特征。
说明曹门—张基花岗斑岩体与成矿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区内断裂构造以北西向为主,受区域性松阳—平阳大断裂控制,区内的矿(化)体大多数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断裂构造成矿条件有利。
矿区西部位于山门沉积型火山洼地东部的内部边缘,属于火山构造成矿有利地段。
4.2物化探重砂条件
内生矿产,尤其是热液、汽液成因的多金属矿,多分布在ΔT为±100γ低值平稳的磁场区内。
矿区属于山门低值磁场区,ΔT为-200至+100γ。
同时内生矿产分布最密集的区段是根据航磁和地质推断的沉积盆地的边缘和断裂构造带上,矿区就为山门沉积盆地的边缘。
因此区域内亦是内生多金属矿产的找矿有利地段。
通过前些年山门—马屿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1/5万重砂测量结果发现,
矿区内主要发育Be、Sn、Mo、Cu、Zn等元素异常,异常分布广泛,异常强度高,尤以Be异常的范围最大。
分布于曹门—张基花岗斑岩体及两侧地带,矿(化)点较多,以钨锡为主,位于龙尾—张基重点矿区内,是钨锡重点找矿远景区。
重砂测量显示有3个重砂异常区,西部龙尾—张基一带的金—绿柱石—黑钨矿—锡石—铅族重砂异常,东部有仁家洋—大岭绿柱石—锡石—铅族重砂异常,西北部樟岙铋族重砂异常,与水系沉积物异常套合较好。
4.3找矿远景分析
本区燕山晚期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多期次的中酸性杂岩体,岩浆多期性活动与复杂性,以及北西向区域性断裂构造带规模巨大,各类物探异常和化探异常,特别是W、Sn、Be异常较发育,与曹门—张基花岗斑岩体有着较密切的关系;围岩具有黄铁绢英岩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黑云母化等高温—中低温蚀变,直观上表现为褪色带,显示本区具备极大的找矿远景。
5结论
矿区节理极为发育,与矿化关系密切,钨锡矿化主要赋存于长英质细脉中,矿化体产出于曹门—张基花岗斑岩体外接触带,与岩体关系密切,属于外接触带石英脉型钨锡矿,且含矿长英质细脉向下有变宽的趋势,其类型与粤北外接触带石英脉型钨矿相似。
粤北外接触带石英脉型钨矿“五层楼”式成矿综合模型(池顺都,《矿产勘查学简明教程》)
將龙尾钨锡铍多金属矿与“五层楼”模型对照如下表2,可以推断矿区地表处于“五层楼”模型的顶部至上部带,其深部找矿远景较大,推测在埋深250m~1000m之间可能出现钨锡(铍)矿体大脉带。
综上所述,通过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场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表明,矿区钨锡铍多金属的成矿条件较好,找矿潜力较大。
通过“点面结合、攻深找盲”,也为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了指导。
参考文献
[1]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 浙江省平阳县龙尾-瑞安市张基地区钨锡铍多金属矿地质普查续作评报告. 2014. 温州.
[2]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文成县东半幅、马屿镇幅、山门街幅、苍南县西半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1982. 温州.
[3]朱安庆张永山陆祖达张春霖.2009. 浙江省金属非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区带研究. 北京:地质出版社.
[4]池顺都.2012. 矿产勘查学简明教程. 北京:地质出版社.
[5]柳志青.1980. 脉状钨矿床成矿预测理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
[6]汪劲草韦龙明朱文风.2008. 南岭钨矿五层楼模式的结构与构式. 北京:地质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