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相乘法和韦达定理

合集下载

数学定理大全

数学定理大全

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1、有理数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 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方程的十字相乘法

方程的十字相乘法

方程的十字相乘法方程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用于描述数值之间的关系。

解方程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而十字相乘法是一种解二次方程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方程的十字相乘法的原理和应用。

一、十字相乘法的原理十字相乘法是一种用于解二次方程的方法,适用于形如ax^2 + bx + c = 0的方程。

其原理基于二次方程的因式分解,通过找到两个乘积等于常数项c,且和等于一次项系数b的两个数,从而将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次方程的乘积等于零的形式。

具体步骤如下:1. 将二次方程写成标准形式:ax^2 + bx + c = 0。

2. 将常数项c进行因式分解,找到两个数p和q,使得pq = c。

3. 找到两个数p和q的和等于一次项系数b,即p + q = b。

4. 将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次方程的乘积等于零的形式:(x + p)(x + q) = 0。

5. 根据乘积为零的性质,得到两个方程:x + p = 0和x + q = 0。

6. 解两个一次方程,得到方程的解x1和x2。

二、十字相乘法的应用十字相乘法广泛应用于解二次方程的过程中,可以简化计算,提高解题效率。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十字相乘法的具体应用。

例:解方程2x^2 + 7x + 3 = 0。

1. 将方程写成标准形式:2x^2 + 7x + 3 = 0。

2. 将常数项3进行因式分解,找到两个数p和q,使得pq = 3。

在本例中,可以选择p = 1,q = 3。

3. 找到两个数p和q的和等于一次项系数7,即p + q = 7。

在本例中,1 + 3 = 4。

4. 将方程转化为两个一次方程的乘积等于零的形式:(x + 1)(x + 3) = 0。

5. 根据乘积为零的性质,得到两个方程:x + 1 = 0和x + 3 = 0。

6. 解两个一次方程,得到方程的解x1和x2。

在本例中,x1 = -1,x2 = -3。

通过十字相乘法,我们成功地解出了方程2x^2 + 7x + 3 = 0的解x1 = -1和x2 = -3。

十字相乘法口诀是什么乘法公式技巧

十字相乘法口诀是什么乘法公式技巧

十字相乘法口诀是什么乘法公式技巧十字相乘法口诀十字左边相乘等于二次项系数,右边相乘等于常数项,交叉相乘再相加等于一次项系数具体步骤:十字左边相乘等于二次项系数,右边相乘等于常数项,交叉相乘再相加等于一次项系数原理:运用了乘法公式(x+a)(x+b)=x²+(a+b)x+ab的逆运算来进行因式分解。

十字相乘法能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不一定在整数范围内)。

对于形如ax²+bx+c=(a1x+c1)(a2x+c2)的整式计算步骤:⑴把二次项系数a分解成两个因数a1,a2的积a1·a2⑵把常数项c分解成两个因数c1,c2的积c1·c2⑶使a1c2+a2c1正好等于一次项的系数b⑷结果:ax²+bx+c=(a1x+c1)(a2x+c2)实质:二项式乘法的逆过程。

当首项系数不是1时,需注意各项系数的符号。

基本式子:x²+(p+q)x+pq=(x+p)(x+q)。

十字相乘顺口溜竖分常数交叉验,横写因式不能乱。

步骤注释①竖分二次项与常数项②交叉相乘,积相加③检验确定,横写因式十字相乘法对于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因式,借用一个十字叉帮助我们分解因式,这种方法叫做十字相乘法。

【十字相乘法的方法】十字左边相乘等于二次项系数,右边相乘等于常数项,交叉相乘再相加等于一次项系数。

【十字相乘法的用处】(1)用十字相乘法来分解因式。

(2)用十字相乘法来解一元二次方程。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1) 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时,应先提取公因式;(2) 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没有公因式,则考虑是否能用公式法来分解;(3) 对于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可考虑用十字相乘法分解;(4) 对于多于三项的多项式,一般应考虑使用分组分解法进行。

在进行因式分解时,要结合题目的形式和特点来选择确定采用哪种方法。

以上这四种方法是彼此有联系的,并不是一种类型的多项式就只能用一种方法来分解因式,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数学十字相乘法公式

数学十字相乘法公式

数学十字相乘法公式数学十字相乘法公式引言数学中的十字相乘法公式是一种用来求两个多位数相乘的方法,它能简化复杂的乘法运算,提高计算的效率。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十字相乘法公式,并给出相关的公式和解释说明。

什么是十字相乘法公式十字相乘法公式是一种通过交叉相乘和进位相加的方法来计算两个多位数的乘法。

通过将两个多位数的各位数进行相互的乘法运算,并将结果按照一定规则的排列,最后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十字相乘法公式的公式和解释1.公式:AB×CD=(A×C)×100+(A×D)×10+(B×C)×10+(B×D)解释:将两个多位数AB和CD的每个位上的数进行相互的乘法运算,并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结果。

举例:求解23乘以48的结果。

[十字相乘法步骤](–首先,将AB和CD的个位数23和48进行乘法运算得到4和24。

–其次,将AB和CD的十位数2和4进行乘法运算得到8和96。

–最后,按照公式的顺序将结果相加,即4×100+8×10+ 24×10+8=1104。

2.公式:AB×CD=(A×C)×102+(A×D)×101+(B×C)×101+(B×D)×100解释:将两个多位数AB和CD的每个位上的数进行相互的乘法运算,并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结果,并通过乘以10n的方式得到最终结果。

举例:求解36乘以25的结果。

–首先,将AB和CD的个位数6和5进行乘法运算得到30。

–其次,将AB和CD的十位数3和2进行乘法运算得到6和60。

–最后,按照公式的顺序将结果相加,并通过乘以10n的方式得到最终结果,即6×102+60×101+6×101+30×100=900+600+60+30=1590。

3.公式:AB×CD=(A×100+B)×(C×100+D)=A×C×10000+(A×D+B×C)×100+B×D解释:将两个多位数AB和CD先进行分解,然后进行乘法运算,最后将结果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利用韦达定理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利用韦达定理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利用韦达定理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关于韦达定理的性质1. 韦达定理:假设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的两根分别为x 1、x 2,则有x 1+x 2=-b a , x 1x 2=c a .2. 推导:(法一)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 =-b ±b 2-4ac 2a不妨假设 x 1=-b +b 2-4ac 2a , x 2=-b -b 2-4ac 2a不难得出 x 1+x 2=-b a , x 1x 2=c a .(法二)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分别为x 1、x 2,则方程可以写成以下形式 a (x -x 1)(x -x 2)=0 (a ≠0) (双根式) 按照x 的次数降幂排列,得 ax 2-a (x 1+x 2)x +ax 1x 2=0 对比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ax 2+bx +c =0,得b =-a (x 1+x 2),c =ax 1x 2,∴ x 1+x 2=-b a , x 1x 2=c a .3. 推论:(一)当二次项系数为1时,即一元二次方程满足x 2+px +q =0的形式假设方程的两根分别为x 1、x 2,则有x 1+x 2=-p ,x 1x 2=q .(二)已知一元二次方程两根分别为x 1、x 2,则方程可以写成以下形式 x 2-(x 1+x 2)x +x 1x 2=0.4. 实质:韦达定理告诉了我们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二、利用韦达定理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例如,求一元二次方程x 2―22x ―6=0的根.很明显,根据我们所学习惯,首选方法是十字相乘法.(法一)因式分解,得 (x -32)(x +2)=0,解得, x 1=32, x 2=- 2.当然,利用十字相乘法很难凑数时,我们就会选用求根公式法.(法二) a =1,b =-22,c =-6,∴ b 2-4ac =8+24=32,∴ x =-b ±b 2-4ac 2a =22±422=2±22, 于是有 x 1=32, x 2=- 2.结合以上两种方法,我们发现,十字相乘法计算速度快,但是凑数的过程十分灵活,若每一个系数都是整数,且满足x2-(x1+x2)x+x1x2=0形式的方程可以很快算出来,但如果系数是分数、根式我们发现利用这种方法解方程是十分困难的,而且这种方法并不是对一切一元二次方程都适用. 而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时,虽然是一种万能的方法,但有时会给我们带来无比的计算量. 那有什么方法既可以减少计算量,使运算变得简单快捷,同时又可以用来解一切的一元二次方程呢?接下来,我们看以下解法.(法三)已知方程x2―22x―6=0,根据韦达定理有x1+x2=22,x1x2=―6.在方程有解的情况下,必然会存在某一个实数a(假定为正数),使得x1=2+a,x2=2-a,(满足条件x1+x2=22)且(2+a)(2-a)=―6. (满足条件x1x2=―6)于是有2-a2=―6,则a2=8,因此a=2 2∴x1=2+22=32,x2=2-22=- 2.上述解法中a取正取负并不影响计算的最终结果,为了方便,习惯上可以假定a为正数. 观察以上解法,我们可以发现,这种解法并不像十字相乘法需要有凑数的灵感,也不像求根公式法会带来无比的计算量,反而还结合两者的优点,计算快捷且万能通用.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以下例子.例1:解方程x2―6x―25=0,根据韦达定理有x1+x2=6,x1x2=―25.在方程有解的情况下,必然会存在某一个实数a(假定为正数),使得x1=3+a,x2=3-a,(满足条件x1+x2=6)且(3+a)(3-a)=―25. (满足条件x1x2=―25)于是有9-a2=―25,则a2=34,因此a=34∴x1=3+34,x2=3-34.例2:解方程x2+24x―63=0,根据韦达定理有x1+x2=-24,x1x2=―63.在方程有解的情况下,必然会存在某一个实数a(假定为正数),使得x1=-12+a,x2=-12-a,(满足条件x1+x2=-24)且(-12+a)(-12-a)=―63. (满足条件x1x2=―63)于是有144-a2=―63,则a2=207,因此a=207∴x1=-12+207,x2=-12-207.例3:解方程x2―14x+48=0,根据韦达定理有x1+x2=14,x1x2=48.在方程有解的情况下,必然会存在某一个实数a(假定为正数),使得x1=7+a,x2=7-a,(满足条件x1+x2=14)且(7+a)(7-a)=48. (满足条件x1x2=48)于是有49-a2=48,则a2=1,因此a=1∴x1=7+1=8,x2=7-1=6.例4:解方程x2+18x+40=0,根据韦达定理有x1+x2=-18,x1x2=40.在方程有解的情况下,必然会存在某一个实数a(假定为正数),使得x1=-9+a,x2=-9-a,(满足条件x1+x2=-18)且 (-9+a )(-9-a )=40 (满足条件x 1x 2=40)于是有81-a 2=40, 则a 2=41, 因此a =41∴ x 1=-9+41, x 2=-9-41.通过以上4个例子,我们可以熟悉,若二次项系数为1时,利用韦达定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流程. 实际上当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不为1时,我们也可以离此流程解一元二次方程. 如例5:解方程2x 2+9x ―5=0,(法一)根据韦达定理有x 1+x 2=-92,x 1x 2=―52.在方程有解的情况下,必然会存在某一个实数a (假定为正数),使得x 1=-94+a , x 2=-94-a , (满足条件x 1+x 2=-92)且 (-94+a )(-94-a )=―52. (满足条件x 1x 2=―52)于是有 8116-a 2=―52, 则a 2=12116, 因此a =114∴ x 1=-94+114=12, x 2=-94-114=-5.(法二)a =2,b =9,c =-5,∴ b 2-4ac =81+40=121,∴ x =-b ±b 2-4ac 2a=9±114, 于是有x 1=12, x 2=-5.当然,当二次项系数不为1时,运用韦达定理或求根公式解方程的计算量差不太多,因此当系数都是整数、分数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讨论;若系数出现根式可考虑用韦达定理.。

十字相乘法

十字相乘法

十字相乘法口诀:十字左边相乘等于二次项,右边相乘等于常数项,交叉相乘再相加等于一次项。

其实就是运用乘法公式=的逆运算来进行因式分解。

2。

十字相乘法公式:可以分成两种情况:型的式子的因式分解这类二次三项式的特点是:二次项的系数是1;常数项是两个数的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的两个因数的和.因此,可以直接将某些二次项的系数是1的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公式十字相乘法:十字分解法能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要务必注意各项系数的符号,以及写在十字交叉线四个部分的项。

方法是:交叉相乘,水平书写.公式:X²+(a+b)x+ab=(x+a)(x+b)十字分解法的方法简单来讲就是:十字左边相乘等于二次项,右边相乘等于常数项,交叉相乘再相加等于一次项。

其实就是运用乘法公式(x+a)(x+b)=x2+(a+b)x+ab的逆运算来进行因式分解.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最简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因式分解,也叫作分解因式。

在数学求根作图方面有很广泛的应用。

原则:1、分解必须要彻底(即分解后之因式均不能再做分解)2、结果最后只留下小括号3、结果的多项式首项为正. 在一个公式内把其公因子抽出,其中,是公因子。

因此,因式分解后得到的答案是:公式重组,透过公式重组,然后再抽出公因子十字相乘法口诀十字相乘法--借助画十字交叉线分解系数,从而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十字相乘法。

十字相乘法是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一种常用方法,它是先将二次三项式的二次项系数a及常数项c都分解为两个因数的乘积(一般会有几种不同的分法)然后按斜线交叉相乘、再相加,若有 ,则有,否则,需交换的位置再试,若仍不行,再换另一组,用同样的方法试验,直到找到合适的为止.口诀:分解二次三项式,尝试十字相乘法。

分解二次常数项,交叉相乘做加法;叉乘和是一次项,十字相乘分解它。

十字相乘法练习题1.例析“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同学们都知道,型的二次三项式是分解因式中的常见题型,那么此类多项式该如何分解呢?观察=,可知=。

一元二次方程 十字相乘

一元二次方程十字相乘十字相乘,作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在数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就该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和阐述。

一元二次方程是指具有如下形式的方程:ax^2 + bx + c = 0,其中a、b、c为已知系数,且a≠0。

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十字相乘法是一种较为常用和简便的方法。

我们来看一下十字相乘法的基本原理。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我们需要求解其根。

根据十字相乘法,我们将方程的系数b和c进行相乘,得到bc。

然后,我们需要找到两个数m和n,使得它们的和等于b,乘积等于bc。

即m + n = b,mn = bc。

接下来,我们将方程进行分解,得到(ax + m)(ax + n) = 0。

根据乘法公式,我们将方程展开,得到ax^2 + (m + n)x + mn = 0。

由于m + n = b,mn = bc,我们可以将方程化简为ax^2 + bx + c = 0,即与原方程相同的形式。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如何通过十字相乘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两个数m和n,使得它们的和等于b,乘积等于bc。

这一步需要通过观察和推理来找到合适的数。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分解b和c的因数来找到m和n。

然后,我们将方程分解为(ax + m)(ax + n) = 0,并根据乘法公式将方程展开。

最后,我们将方程化简为ax^2 + bx + c = 0的形式,得到与原方程相同的结果。

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十字相乘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和推导。

通过找到合适的两个数m和n,并进行分解和展开,我们可以将一元二次方程化简为标准形式,从而更加方便地求解方程的根。

除了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十字相乘法还有其他的应用。

在数学中,十字相乘法也可以用于因式分解和展开式的化简。

通过观察和推理,我们可以找到合适的数,将多项式进行分解或展开,从而得到简化后的形式。

数学定理大全

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1、有理数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2、实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十字相乘法

十字相乘法十字相乘法数学公式十字相乘法(Cross Multiplication)是因式分解中十四种方法之一,主要用于对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基本式子:x² (p q)x pq=(x p)(x q)。

十字分解法的方法简单来讲就是:十字左边相乘等于二次项系数,右边相乘等于常数项,交叉相乘再相加等于一次项系数,其实就是运用乘法公式(x a)(x b)=x² (a b)x ab的逆运算来进行因式分解。

中文名十字相乘法外文名Cross multiplication适用领域范围因式分解、数学应用学科数学别称十字相乘表达式x² (a b)x ab=(x a)(x b)适用领域范围二次多项式原理十字相乘法一个集合中的个体,只有2个不同的取值,部分个体取值为A,剩余部分取值为B。

平均值为C。

求取值为A的个体与取值为B的个体的比例。

假设总量为S, A所占的数量为M,B为S-M。

则:[A*M B*(S-M)]/S=CA*M/S B*(S-M)/S=CM/S=(C-B)/(A-B)1-M/S=(A-C)/(A-B)因此:M/S∶(1-M/S)=(C-B)∶(A-C)上面的计算过程可以抽象为:A ^C-B^CB^ A-C这就是所谓的十字分解法。

X增加,平均数C向A偏,A-C(每个A给B的值)变小,C-B(每个B获得的值)变大,两者如上相除=每个B得到几个A给的值。

判定对于形如ax² bx c的多项式,在判定它能否使用十字分解法分解因式时,可以使用Δ=b²-4ac进行判定。

当Δ为完全平方数时,可以在整数范围对该多项式进行十字相乘。

运算举例a² a-42首先,我们看看第一个数,是a²,代表是两个a相乘得到的,则推断出(a ?)×(a -?),然后我们再看第二项,a 这种式子是经过合并同类项以后得到的结果,所以推断出是两项式×两项式。

再看最后一项是-42 ,(-42)是-6×7 或者6×(-7)也可以分解成 -21×2 或者21×(-2)。

一元二次方程的十字相乘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十字相乘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在许多实际问题中都有应用。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且简便的方法是十字相乘法。

本文将全面介绍十字相乘法的原理和步骤,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² + bx + c = 0,其中a、b、c是已知的实数,a ≠ 0。

我们的目标是求出方程的根,即解方程。

十字相乘法的核心思想是将方程中的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相乘,然后将得到的结果分解成两个数的乘积。

这两个数将代表方程的两个根。

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将方程写成(a₁x + b₁)(a₂x + b₂) = 0 的形式。

将方程中二次项的系数乘以常数项的系数,即a * c = a₁ * a₂。

第二步,寻找两个数a₁和a₂,使得它们的乘积等于a * c,且它们的和等于一次项系数的相反数(-b)。

这一步需要观察和计算,可以通过试错法快速找到合适的数值。

第三步,利用十字相乘的原理,将方程分解为两个一次方程,即(a₁x + b₁)(a₂x + b₂) = 0。

其中一次方程为a₁x + b₁ = 0,另一个一次方程为a₂x + b₂ = 0。

解这两个一次方程,得到x的值。

第四步,验证求得的x值是否满足原方程。

将x代入原方程,检查等式是否成立。

十字相乘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适用于任何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这种方法求解方程,不仅能够快速得到根的值,还可以对方程的性质进行一定的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十字相乘法只适用于能够被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二次方程。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无解或只有一个实数解的情况,这时需要特别注意。

总结一下,十字相乘法是一种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方法,它通过将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相乘,然后分解成两个数的乘积,进而求解方程的根。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适用范围广泛,能有效地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十字相乘法,为解决一元二次方程提供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字相乘法和韦达定理 1 / 8 十字相乘法与韦达定理 十字相乘法 1.十字相乘法的依据和具体内容 一、知识准备: abxbaxabbxaxxbxax)())((22

(1)左边:ax与bx的形式; (2)右边:二次项系数为1;常数项的和)(ba为一次项的系数; 常数项的积ab作为常数项; 直接写出结果: )3)(2(xx = , )4)(3(xx= ,

)2)(5(xx = , )6)(8(xx = ,

二、探究活动: 1、abxbaxbxax)())((2反过来:abxbax)(2 也就是说,对于二次三项式qpxx2,如果常数q能分解为两个因数a,b的积,并且 常数q等于两个因数a,b的和时,就可以用上面的公式分解因式。 (1)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 ))(()(2bxaxabxbax

方法的特征是“拆常数项,凑一次项”(多试) ①当常数项为正数时,把它分解为两个同号因数的积,因式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的符号相同; )3)(2(652xxxx 1582xx 28112xx

②当常数项为负数时,把它分解为两个异号因数的积,其中绝对值较大的因数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的符号相同. )2)(3(62xxxx 62xx 1242xx

练习:解方程(用十字相乘法) 0452xx 01282xx 03652xx

0422xx 0100522xx 0120192xx 十字相乘法和韦达定理 2 / 8 02700602xx 0525502xx 08.48.22xx (2) 对于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二次三项式 cbxax2))(()(2211211221221cxacxaccxcacaxaa

它的特征是“拆两头,凑中间,多试验” 2522xx; 3832xx 6752xx

(3)解方程:15442xx=0 3562xx =0 413102xx=0 注意: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还要注意避免以下两种错误出现:一是没有认真地验证交叉相乘的两个积的和是否等于一次项系数;二是由十字相乘写出的因式漏写字母. 2.拓展提高

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2252310abab 2265yxyx 91024xx

2、已知:xx211240,求x的取值范围。

3、已知:长方形的长、宽为x、y,周长为16cm,且满足xyxxyy22220,求长方形的面积。 十字相乘法和韦达定理

3 / 8 课后作业 1.如果))((2bxaxqpxx,那么p等于 ( ) A.ab B.a+b C.-ab D.-(a+b) 2.如果305)(22xxbxbax,则a= ,b= ; 3.多项式axx32可分解为(x-5)(x-b),则a= ,b= ; 4.解方程: 01072xx 02452xx 03522xx

045182xx 0800602xx 0240222xx

01250752xx 038482xx 036.09.02xx 5.解方程 071522xx 04832xx 06542xx

06752xx 0101162xx 031082xx 2.18)1(5)1(552xx 4.132)1(40)1(40402xx 韦达定理及其应用 一、知识要点 1、若一元二次方程002acbxax中,两根为1x,2x。则abxx21,

acxx21,;补充公式axx21

2、以1x,2x为两根的方程为021212xxxxxx 十字相乘法和韦达定理 4 / 8 3、用韦达定理分解因式2122xxxxaacxabxacbxax 4、使用韦达定理时应满足的条件: (1)方程必须是( 一元二次方程 ),即条件为( a≠0 )

(2)方程必须有( 实数根 ),即条件为( b²-4ac≥0 ) 二、韦达定理的应用: 1.已知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个根和未知系数 2.求与已知方程的两个根有关的代数式的值 3.已知方程两根满足某种关系,确定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值 4.已知两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 5.已知方程的两根x1,x2 ,求作一个新的一元二次方程x2 –(x1+x2) x+ x1x2 =0 6.利用求根公式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ax2+bx+c = a(x- x1)(x- x2)

【例题求解】 【例1】 已知、是方程012xx的两个实数根,则代数式)2(22的值为 .

【例2】如果a、b都是质数,且0132maa,0132mbb,那么baab的值为( ) A.22123 B.22125或2 C.22125 D.22123或2 【例3】 已知关于x的方程:04)2(22mxmx (1)求证:无论m取什么实数值,这个方程总有两个相异实根. (2)若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根1x、2x满足212xx,求m的值及相应的1x、2x.

【例4】 设1x、2x是方程02324222mmmxx的两个实数根,当m为何值时,2221xx 有最小值?并求出这个最小值. 十字相乘法和韦达定理

5 / 8 【例5】 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D,且AB、CD的长是关于x的方程047)21(222mmxx的两个根. (1)当m=2和m>2时,四边形ABCD分别是哪种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2)若M、N分别是AD、BC的中点,线段MN分别交AC、BD于点P,Q,PQ=1,且ABCD的长.

课后练习 A组 1.(1)已知1x和2x为一元二次方程013222mxx的两个实根,并1x和2x满足不等式142121xxxx,则实数m取值范围是 . (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07)1(82mxmx有两个负数根,那么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2.已知、是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则代数式2223的值为 . 3.CD是Rt△ABC斜边上的高线,AD、BD是方程0462xx的两根,则△ABC的面积是 . 4.设1x、2x是关于x的方程02qpxx的两根,1x+1、2x+1是关于x的方程02pqxx的两根,则p、q的值分别等于( ) A.1,-3 B.1,3 C.-1,-3 D.-1,3 5.在Rt△ABC中,∠C=90°,a、b、c分别是∠A、∠B、∠C的对边,a、b是关于x 的方程0772cxx的两根,那么AB边上的中线长是( )

A.23 B.25 C.5 D.2

6.方程019972pxx恰有两个正整数根1x、2x,则)1)(1(21xxp的值是( ) A.1 B.-l C.21 D.21 7.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满足关系式:)1)(1()1()1(212211xxxxxx,判断4)(2ba

是否正确? 十字相乘法和韦达定理 6 / 8 8.已知关于x的方程01)32(22kxkx. (1) 当k是为何值时,此方程有实数根; (2)若此方程的两个实数根1x、2x满足:312xx,求k的值.

B组 9.已知方程02qpxx的两根均为正整数,且28qp,那么这个方程两根为 .

10.已知、是方程012xx的两个根,则34的值为 . 11.△ABC的一边长为5,另两边长恰为方程01222mxx的两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 . 12.两个质数a、b恰好是整系数方程的两个根,则baab的值是( )

A.9413 B.1949413 C.999413 D.979413 13.设方程有一个正根1x,一个负根2x,则以1x、2x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为( ) A.0232mxx B.0232mxx C.02412xmx D.02412xmx

14.如果方程0)2)(1(2mxxx的三根可以作为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之长,那么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A.0≤m≤1 B.m≥43 C.143m D.43≤m≤1 15.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的长为10,且AB、BC(AB>BC)的长是关于x的方程的两个根. (1)求rn的值; 十字相乘法和韦达定理 7 / 8 (2)若E是AB上的一点,CF⊥DE于F,求BE为何值时,△CEF的面积是△CED的面积的31,请说明理由.

16.设m是不小于1的实数,使得关于x的方程工033)2(222mmxmx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x、2x. (1) 若62221xx,求m的值.

(2)求22212111xmxxmx的最大值.

17.如图,已知在△ABC中,∠ACB=90°,过C作CD⊥AB于D,且AD=m,BD=n,AC2:BC2=2:1;又关于x的方程012)1(24122mxnx两实数根的差的平方小于192,求整数m、n的值.

18.设a、b、c为三个不同的实数,使得方程和012axx和02cbxx有一个相同的实数根,并且使方程02axx和02bcxx也有一个相同的实数根,试求cba的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