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V相关性疾病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EB病毒感染

EB病毒感染

目录
01 生物学性质题内容 ADD DIRECTORY ONE TITLES 02 实验室诊断题内容 ADD DIRECTORY ONE TITLES 03 相关性疾病的诊断 ADD DIRECTORY ONE TITLES
添加标题内容 ADD DIRECTORY ONE TITLES
EB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
EB病毒抗原
基因组为172000bp,编码五种病毒蛋白: 壳抗原(Viral capsid antigen, VCA) 膜抗原(Membrane antigen, MA) 早期抗原(early antigen, EA) 核抗原(nuclear antigen,NA) 补体结合抗原(即可溶抗原S) 病毒相关核抗原( EBV associated nuclear antigen, EBNA):
• 本病可侵犯全身多个脏器,临床呈多样化,易误诊、
• 临床类型:咽炎型、腺热型、淋巴结肿大型、肺炎型、肝炎型、
胃肠型、肾炎型、皮疹型、脑炎型、心脏型及生殖腺型等;

并发症:咽部继发性感染、脾破裂、胃肠道出血、自身免疫溶 血性贫血、再障、粒细胞缺乏症及血小板减少症等
传单的EBV感染实验室诊断
此处可添加单位或公司名称
CAEBV 的发病机制
1、宿主免疫调节紊乱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NK 细胞 穿孔素基因突变
2、病毒基因的调节紊乱 3、染色体畸变
CAEBV 的临床特征
• 三大突出表现:持续或间断发热、肝脾肿大和淋巴结病
• 其他常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定期或持续疲劳,咽喉痛疼,淋 巴结触痛、贫血、肌肉酸痛、关节痛、牛痘样水疱及蚊虫过敏
• 消化系统:消化道溃疡、腹泻、肝炎、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 • 眼睛:可致突眼症,视网膜炎 • 皮肤:除了牛痘样水疱及蚊虫过敏外,还可表现为各种皮损如干燥综合征、不典型皮疹及口

中华医学会2016-儿童主要非肿瘤性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建议

中华医学会2016-儿童主要非肿瘤性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建议

坚垡』L型苤查!!!!生!旦筮丝鲞箜!翅垦!i!』旦!!i!!!:垒!耻!!!Q!!:y!!:i!:堕!:!表1IM的诊断标准包括IM的l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诊断标准临床诊断病例:满足下列临床指标中任意3项及实验室指标中第4项实验室确诊病例:满足下列临床指标中任意3项及实验室指标中第1~3项中任意1项I.f临床指标(1)发热;(2)咽扁桃体炎;(3)颈淋巴结肿大;(4)脾脏肿大;(5)肝脏肿大;(6)眼睑水肿Ⅱ.实验室指标(1)抗EBV.VCA.IgM和抗EBV—VCA-IgG抗体阳性,且抗EBV-NA—IgG阴性:(2)抗EBV.VCA.IgM阴性,但抗EBV-VCA-IgG抗体阳性,且为低亲和力抗体;(3)双份血清抗EBV-VCA-IgG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4)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i>0.10和(或)淋巴细胞增多≥5.0×109/L注:IM: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EB病毒;VCA:衣壳抗原;NA:核抗原应,加重病情。

(4)糖皮质激素:发生咽扁桃体严重病变或水肿、神经系统病变、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的重症患者,短疗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症状,3~7d,一般应用泼尼松,剂量为1mg/(kg・d),每El最大剂量不超过60mg。

(5)防治脾破裂:避免任何可能挤压或撞击脾脏的动作:①限制或避免运动:由于IM脾脏病理改变恢复很慢,IM患儿尤其青少年应在症状改善2~3个月甚至6个月后才能剧烈运动;②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动作要轻柔;③注意处理便秘;④IM患儿应尽量少用阿司匹林退热,因其可能诱发脾破裂及血小板减少。

(六)原发性EBV感染的不典型表现原发性EBV感染的不典型表现有:(1)无临床表现或仅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轻微表现,多见于婴幼儿;(2)临床表现不符合典型IM的临床特征,而以某一脏器受累为主,如间质性肺炎、肝炎及脑炎等。

EBV感染几乎可以累及各个脏器。

EB病毒感染健康教育课件

EB病毒感染健康教育课件
这有助于排除其他潜在的疾病。
EB病毒感染的治疗
EB病毒感染的治疗
对症治疗
虽然目前没有特效药物针对EB病毒,但可以通过 对症治疗缓相关症状,如使用退烧药和止痛药 。
保持足够的休息和水分摄入也是重要的。
EB病毒感染的治疗 监测与随访
对于重症患者,需进行定期监测,观察病情变化 和并发症。
及时的医疗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风险。
如何预防EB病毒感染? 避免共享物品
尽量避免与他人共享饮食工具、饮水杯等个人物 品。
这种方式可以降低通过唾液传播的风险。
如何预防EB病毒感染? 提升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 和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强健的免疫系统可以更好地抵御病毒感染。
EB病毒感染的诊断
EB病毒感染的诊断
EB病毒感染的症状
EB病毒感染的症状
典型症状
感染EB病毒后,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喉咙痛 、淋巴结肿大等。
这些症状常常与其他病毒感染相似,容易被 误诊。
EB病毒感染的症状
严重并发症
在某些情况下,EB病毒感染可能引发更严重 的健康问题,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某 些类型的癌症。
这些并发症需要及时的医疗干预和长期监测 。
该病毒是最常见的病毒之一,全球约90%的人在 一生中会感染EB病毒。
什么是EB病毒感染? 感染途径
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以通过血液或器 官移植传播。
亲密接触、共享饮食工具等都可能导致感染。
什么是EB病毒感染?
潜伏期
EB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4到6周,感染者可能在此 期间无明显症状。
这段时间内,病毒可以在体内潜伏,之后可能引 发症状。
EB病毒感染健康教育课件

EB病毒感染的科普知识

EB病毒感染的科普知识

EB病毒感染的科普知识什么是EB病毒?基本介绍EB病毒,全称为埃普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属于疱疹病毒家族。

EB病毒是人类最常见的病毒之一,感染率高达90%以上。

传播途径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以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乳传播。

这就是为什么它常被称为“接吻病”或单核细胞增多症。

感染类型EB病毒感染可以是急性感染,也可以是慢性潜伏感染,后者可能导致多种疾病。

包括但不限于单核细胞增多症、某些类型的癌症等。

谁会受到影响?易感人群几乎所有人都可能感染EB病毒,尤其是青少年和年轻成人。

在此年龄段,感染后出现症状的概率较高。

免疫系统影响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如HIV感染者或器官移植者,感染EB病毒后可能会更严重。

他们需要特别监测和治疗。

社会影响EB病毒感染不仅影响个人健康,还可能导致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尤其是在学校和大学等集体环境中,传播风险较高。

何时出现症状?潜伏期EB病毒的潜伏期通常为4-6周,部分人可能没有明显症状。

这使得病毒的传播变得更加隐秘。

常见症状感染后,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喉咙痛、淋巴结肿大和疲劳。

这些症状常常与普通感冒或流感混淆。

严重并发症少数情况下,EB病毒可能导致肝脏炎症、脾肿大,甚至某些癌症。

因此,及时就医非常重要。

如何预防和治疗?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共用饮食器具,减少高风险行为。

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也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治疗方法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EB病毒感染,主要依靠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

休息、补充液体和适当的药物可以缓解症状。

定期检查对于高风险人群,定期医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问题。

医生可能会根据症状进行血液检查确定EB病毒感染。

结论与展望重要性了解EB病毒感染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及时的预防和治疗可以减少感染带来的风险。

未来研究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索EB病毒的病理机制和新的治疗方法。

这将为我们提供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如何诊断和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医生指南

如何诊断和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医生指南

用药时机
一般在病毒感染初期即开 始使用,可缩短病程,减 轻症状。
注意事项
抗病毒药物可能有一定的 副作用,如肝功能损害等 ,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 。
免疫治疗
免疫调节剂
可使用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免 疫调节剂,增强患儿免疫可给予免 疫球蛋白,预防继发感染。
人口密度、卫生条件、生活习 惯等因素都会影响EB病毒的传 播和感染率。
了解EB病毒的特性和传播方式 ,熟悉小儿EB病毒感染的症状 和危害,以及掌握其流行病学 情况,对于预防和诊治EB病毒 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在面对患 者时,医生应综合考虑各种因 素,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 案。
02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诊断
机会。
04 预防措施和预后 评估
预防措施
1. 避免接触病原体
小儿EB病毒感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避免与感染者近距离 接触,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减少去公共场所的机 会,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2. 增强免疫力
保证充足的营养,包括合理的膳食搭配和适当的维生素、 矿物质补充,有助于增强小儿的免疫力,提高对病毒感染 的抵抗力。
感染EB病毒后,小儿外周 血象常出现异常,如白细 胞计数升高、淋巴细胞比 例增加等。
血清学检查
通过检测EB病毒特异性抗 体,如IgM、IgG等,可 以判断小儿是否感染EB病 毒。
病毒分离培养
从患儿的临床标本中分离 培养出EB病毒,是确诊感 染的可靠方法。
影像学诊断
01
02
03
04
X线检查:对于疑似EB病毒感 染引起的小儿呼吸道疾病,可 进行X线检查,观察肺部病变
3. 疫苗接种
根据医生建议,按时完成各类疫苗接种,包括EB病毒相关 疫苗(如果可用),为小儿提供额外的保护。

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与治疗

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与治疗

EBV感染全身过程
感染者 唾沫传

B淋巴细 胞感染
பைடு நூலகம்
全身循 环进行
播散
鼻咽黏膜 广泛复
制,释放 出病毒体
扩散到唾液 腺 和口咽淋 巴和上皮组

大量的复制,导致病毒血症,最 终导致外周B淋巴系统,脾脏、肝 脏、淋巴系统被感染,EBV可以 在这些系统中进行潜伏感染
Ali A S, Alshraim M, Alhakami A M, et al. Epstein- Barr Virus: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Revisits and Genetic Basis of Oncogenesis[J]. Open Virol J, 2015, 9(1):7-28.
休息:症状改善2~3个月甚 至6个月后才能剧烈运动
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伐 昔洛韦或更昔洛韦等药物
治疗
抗菌药物:合并细菌感染, 可使用敏感抗生素,但忌用 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
糖皮质激素:3~7 d,一般 应用泼尼松,剂量为1 mg/ (kg·d),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60 mg
朱美华, 梁敏, 王志坚,等. 抗病毒治疗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价值探讨[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2, 14(3):198-201.
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治疗
针对CAEBV的抗病毒治疗无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 CAEBV的最终的治愈性方法,在造血干细胞抑制前,可应用联合化疗 方案,控制病情。
第1步
• 抑制被激活的T细胞、NK细胞和巨噬细胞。泼尼松龙1~2 mg/(kg·d);VP-16 (依托泊苷)每周150 mg/m²;环孢素(cyclosporin)3 mg/(kg·d),共4-8周

儿童EB病毒感染及治疗

儿童EB病毒感染及治疗
避免剧烈运动和腹部外伤,以降低脾破裂的风险 ;一旦发生脾破裂,应立即就医并采取紧急处理 措施。
其他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其他可 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05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观察
康复期生活调整建议
保持良好作息
确保患儿有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 过度疲劳。
合理饮食
EB病毒具有在体内外专一 性地感染人类及某些灵长 类B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人 是EB病毒感染的宿主。
EB病毒被列为可能致癌的 人类肿瘤病毒之一,与鼻 咽癌、儿童淋巴瘤的发生 有密切相关性。
儿童感染特点及危害
01
儿童感染EB病毒后,多数无明显 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的上呼吸道 感染,如发热、咽痛等。
02
部分儿童可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 增多症,表现为发热、咽峡炎、 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03
诊断方法与标准
实验室检查项目介绍
血常规检查
01
EB病毒感染后,白细胞总数常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和异
型淋巴细胞计数增多。
血清学检查
02
EB病毒抗体检测是诊断EB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包括VCA-IgM
、VCA-IgG、EA-IgM等抗体。
病毒核酸检测
03
采用PCR等方法检测EB病毒DN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方向
诊疗流程需优化
针对当前诊疗流程中存在的繁琐、耗时等问题, 应进一步优化流程,提高诊疗效率。
药物副作用问题
部分患儿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副作用,需关注 药物安全性,调整用药方案。
患儿心理关怀不足
在治疗过程中,应更多关注患儿的心理需求,提 供心理支持和关怀。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PPT课件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PPT课件
2021/12/7
病原学
EB病毒
一、 科属 二、 特性
三、 抗原
膜抗原(MA) 衣壳抗原(VCA) 核抗原(EBNA) 早期抗原(EA) 淋巴细胞检出的膜抗原(LYDMA)
2021/12以/7 上抗原均产生相应的抗体 VCA-IgM是新近感染的标志
病原学
EBV有5种抗原成分,均能产生各自相应的 抗体:
①衣壳抗原(Viral capsid antigen, VCA): 可产生IgM和IgG抗体,VCA-IgM抗体早 期出现,在1~2个月后消失,是新近受 EBV感染的标志;VCA-IgG出现稍迟于前 者,可持续多年或终生,故不能区别新近 感染与既往感染。
2021/12/7
病原学
②早期抗原(early antigen, EA)是EBV 进入增殖性周期初期形成的一种抗原,其 中EA-D成分具有EBV活跃增殖的标志。 EA-IgG抗体于病后3~4周达高峰,持续 3~6个月。
2021/12/7
19
临床表现
并发症
①神经系统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膜脑 炎或周围神经炎等
②心包炎、心肌炎 ③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症 ④其他少见的并发症:间质性肺炎、胃肠道出
血、肾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 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及血小板减少 ⑤脾破裂虽然少见,但极严重,轻微创伤即可 诱发
2021/12/7
• 传染源:患者和EBV携带者为传染源。 • 病毒大量存在于唾液腺及唾液中,可持续或间
断排毒达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之久。 • 传播途径:主要经口密切接触而传播(口—口传
播),飞沫传播虽有可能,但并不重要。偶可经 输血及粪便传播。
2021/12/7
• 发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罕见。 • 本病病程长短不一,自数周至数月不等,一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检查
血液学异常,第一周白细胞减少或增多, 第二周非典型淋巴细胞绝对数增多占 10%以上
嗜异白细胞抗体升高第一周末或第二周 出现
特异性EBV抗原的抗体的检测
异型淋巴细胞1
直径20μm,胞质深蓝 色;核偏离中央,有核
仁,类似浆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2
较小的异淋,见于IM 、风疹、药物、血清病、 病毒型肝炎
临床特点4
肝脾肿大:肝大的发生率约30%,轻度 肝大,可伴有压痛及叩击痛,其中约 5~10%的病人在第2周时出现黄疸,肝活 检显示窦状隙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侵 润。脾大见于50~75%的病例,一般在肋 下2~3cm,伴有疼痛,个别可发生脾破 裂 。器官肿大一般在病程的第2周最明 显,在以后的7-10天回缩。与疾病不成 比例的肿大应注意除外肿瘤及代谢性疾 病.
(1)在第1项的基础上,再加上2/3任何一项 可临床诊断传单
(2)第1项+EBV感染证据者(具有第4项和/ 或第3项豚鼠肾吸附试验亦阳性),确诊
(3)具备第1、2项,EBV感染证据阴性者[嗜 异凝集试验(-)或(+)但加豚鼠肾吸附后 (-)或EBV-Ab(-)],诊为传单综合征。
如4岁以下幼儿具备1、2两项,仍应诊断传单
EBV感染性相关性疾病
EBV感染相关性疾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IM) X-连锁淋巴细胞增生症(XLP) 病毒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征 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 口腔毛状粘膜白斑病(OHL) 恶性肿瘤
IM概述
一组多病因的临床综合征 青春期最常见的感染之一 典型表现:发热、咽峡炎、淋巴结病变 及时、准确诊断并无想象的容易 治疗多为支持性 预后呈异质性
上 血清嗜异凝集试验:凝集效价大于1:56或经豚鼠肾
吸附大于1:28
以上三项中后2项可任具一项。
诊断标准2 (吴梓梁)
-临床:在发热、淋巴结肿大、脾肿大的 基础上,加以下任何一点:咽痛、
皮疹、肝损 -异淋:大于10% -嗜异凝集试验:阳性(大于1:56) -抗EB抗体阳性。
诊断标准2(continued)
诊断标准3(Evans)
发热 扁桃体炎 淋巴结肿大(主要为后颈部有拇指大以上的淋巴结) 肝功能异常 血液学的特异所见,即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50%,
IM的阴性体征
-腹痛 -水样泻 -血尿/排尿困难 -关节痛 -鼻溢液/鼻充血 -阵发性咳嗽/胸痛
IM、IMS其它实验室检查
可发生一过性免疫异常,包括 -冷凝集试验阳性 -RHF(+) 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 ANA(+) 抗平滑肌抗体(+) 抗补体活性
诊断标准1 (吕善根)
症状与体征:发热、咽炎、淋肿、肝脾肿大等 周围血中找到异常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10%以
异型淋巴细胞3
为大型淋巴样细胞,发病初期 (W1)为B↑,极期(W3、4)为T↑
异淋的动态变化
出现在疾病的早期,有报道最高值出现 在病程3天内者占22.8%
~7天者45.6% ~14天者21.1% 提示多数病儿在病程7d内异淋已升至最
高值,发病15d后不易在外周血中查见 异淋≥10%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
92.3%和74.6%
EBV外异淋增多的情形
CMV感染 弓形体病 急性病毒性肝炎 风疹 蔷薇疹(roseola)(类似于幼儿急疹) 流行性腮腺炎 药物反应 白血病 流行性出血热 水痘 病毒性肺炎
特点:<10%,通常<5%
嗜异凝集抗体(HA)
在EBV-Ab检测开展前即已应用,经济、快捷
临床特点5
皮肤、粘膜:约在病程的4~10天出现形态不 一的皮疹,常见斑疹、淤点、猩红热样、水 疱性荨麻疹及类似伤寒的斑丘疹。以PG/Amp 治疗者更为常见(50~90~100%)。部分可呈 出血性皮疹。约25~60%的病人在发病的第2周, 在软、硬腭交界处可有5~10个针尖大的淤点, 称为腭疹,48h内转为褐色,4~5天后消失, 此体征对IM 有很大诊断价值(?)。眶周水 肿可见于1/3病例
流行病学
多散布于世界各地 见于秋末冬初 好发于儿童及青年,幼儿及35岁以上者
少见,最小可在新生儿期发病 男多于女 通过口或飞沫传染 潜伏期30~50天
临床特点2
发热:见于90%以上者。热型不定,可 微 热 或 高 热 至 40~41℃ , 一 般 在 下 午 达 峰 ( 38~39℃ ) , 热 至 40℃ 并 不 少 见 。 发热持续 5~10天渐退或骤退 ,多数在 10~14天退清。部分病例伴有相对性缓 脉,亦可无发热者
临床特点6
肺的表现,阵咳,非典型肺炎的X线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表现,脑炎,视神经炎,急性小脑运动失调 心脏的表现,心包炎,心肌炎,其特点为严重的胸痛和典
型心电图改变 血液系统表现,偶见血小板减少,罕见溶贫,再生障碍性
贫血 其他;睾丸炎,关结炎,肾炎,胆囊水肿
小儿IM特点
相对于成人及青少年,小儿特点 -肝脾肿大更为常见 -URI症状多 -皮疹 -血白细胞计数更高 -异淋计数相对较少 -中性粒减少更常见
阴性率:15-20%,<4岁者达50%
可产生HA的疾病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疟疾 血清病 淋巴瘤 冷凝集素综合征 特点:低滴度
传单的体征
淋巴结肿大
咽峡炎 发热 脾肿大 肝肿大 软腭发疹 黄疸 皮疹
发生率 94
84 76 52 12 11 9 10
发生率范围 93~100
69~91 63~100 50~63# 6~14 5~13 4~10 0~1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临床特点3
淋巴结肿大:是本病的特征,故称腺热病。 全身淋巴结均可累及,以颈后三角区最常见, 多为颈前及颈后淋巴环的双侧肿大,颌下、 腋下、腹股沟偶可累及,直径约1~3cm,中等 度硬,不粘连,无明显压痛,不化脓,两侧 多不对称,纵隔及肠系膜淋巴结也可肿大。 约3%表现为水牛颈。淋巴结肿大在病程的第2、 3周最著,大多在热退后几星期内消失
IM,高滴度乃EBV感染的众多产物之一
w1出现率60-70%,3w 80%
到3m,80-90%,部分人到12m仍存在
主要出现在病程的5-15天(一般认为在病程的第2周 可测出),可持续至recovery后6-12m
≤6岁,阳性率27.8%,>6岁,72.2%
(1998,Styczynski 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