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非洲的教育交流与合作_以孔子学院为例

2010年1月
第8卷第1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Jan·, 2010Vol·8 No·1
*收稿日期:2009-10-09
作者简介:周倩(1974—),女,云南昆明人,云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世界史。
中国与非洲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以孔子学院为例*
周 倩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摘 要] 随着中非联系的日益紧密,中国以文化元素促进中非关系交融的进程,孔子学院就是
阐释中国文化最合适的一个载体。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文化的代表人,他提倡
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也是中国国家软实力中的无价之宝。许多非洲国家热切希望更广泛地
推广汉语教学,孔子学院在非洲的发展非常迅速。孔子学院的共建模式推动了中国高校与世界各国高
校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孔子学院与所在高校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孔子学院;非洲;教育;交流;合作
中图分类号: H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306(2010)01-0089-04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外
学习汉语的需求急剧增长。据预计,至2010年,
全世界把汉语当作外语来学习的人将超过1亿。
为应对“汉语热”这一世界性的潮流,中国教育部
以在世界培养汉语教师和普及中国文化为目的,
从2004年开始着手实施中国文化推广计划,开设
孔子学院就是这个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非洲的
孔子学院也成为中非教育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一、孔子学院在非洲的发展
随着中非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紧密,
中国不仅用经济实力,而且用文化、教育、医疗和
广电等各种领域的“软实力”扩大了对非洲的影
响。人文合作对于增进中非政治互信、加强经贸
交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6年1月,中国发
布了《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它是中国对非洲政
策的宣示,也是中非关系中重要的官方文件。文
件中,中国领导人承诺,将全面支持中非双方教育
及学术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国计划为非洲培
训1万5千到2万名学生和专业人员;设立50亿
美元的发展基金,资助中国公司在非洲投资;在非
洲农村地区援建100所学校,并把非洲留学生的
奖学金数目提高了一倍。
不少非洲学生热爱中国文化,许多非洲国家
也决心更广泛地推广汉语教学,孔子学院就成为
汉语教学推广的一个重要载体。孔子是中国古代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文化的代表人。儒
家思想提倡的讲信修睦、礼义廉耻、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等传统文化,是国家软实力中的无价之宝。
孔子学院由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
室(简称“汉办”)设立,每年平均拨款200

0多万
美元,计划在2010年之前在世界各国创建500所
孔子学院。2004年于韩国首尔开设首家孔子学
院,此后瑞典、美国、日本等国也相继开设了孔子
学院。2009年初,全世界已有81个国家建立了
256所孔子学院和58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的
主要职能是:面向世界各界人士,开展汉语教学;
培训汉语教师;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
证业务;提供中国教育、文化、经济和社会等信息
咨询;开展当代中国研究。
非洲的孔子学院发展非常迅速。2004年6
月,中国教育部部长周济与肯尼亚教育部部长在
内罗毕签署协议,决定双方合作建设内罗毕大学
孔子学院。内罗毕大学计划把孔子学院的汉语教
育纳入其主要学科体系,不仅如此,肯尼亚教育机构也正在考虑把中文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这
意味着不仅大学提供汉语教学,中小学生也将有
机会学习汉语。对喀麦隆、埃及、毛里求斯和突尼
斯等非洲国家,中国在正式成立孔子学院以前,先
设立小规模的汉语实验室,提供汉语图书。目前,
已在非洲14个国家设立了21所孔子学院。
以肯尼亚的孔子学院为例,内罗毕孔子学院
成立于2005年12月19日,天津师范大学作为委
托合作承办方,与内罗毕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共同完成筹办这座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是中国
同肯尼亚加强文化交流合作的具体体现。在建校
之后短短的2个月里,学校规模迅速发展,上课人
数由最初开课时的25人迅速增加到70人,一年
后学生规模达到150人,三年后发展到9个班
262名学生,其发展速度在首批设立的16所孔子
学院中位居榜首。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内
罗毕大学的孔子学院建成了肯尼亚设备最好的语
言实验室以及中文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了不同层
次的汉语教学课程。将来孔子学院不仅教授汉
语,而且也将设立关于中国文化的专门课程。内
罗毕大学校长乔治·马果哈在2008年学院成立
三周年庆典上表示,希望把该院建成非洲地区一
个推广中国语言文化的中心。中国驻肯尼亚大使
馆郭崇立大使还到内罗毕孔子学院讲了第一堂
课,他向学生们讲解了中肯友好交往的悠久历史
以及儒家思想的精髓,让很多学生对中国的儒家
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孔子学院的学生大都是
所在学校的大学生,还有政府职员及一些旅游公
司的导游,在孔子学院听课的人数要远远大于正
式注册的学生人数,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
2006年4月29日,正在肯尼亚进行国事访问的
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了内罗毕孔子学院的师生。
二、以孔子为“形象大使”的和平之旅
中国教育部采取主动设立孔子学院之举十分
高明。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在世界格局里
已日

渐树立起不容忽视的大国地位。但是,这也
触动了某些西方势力敏感的神经,“中国威胁论”
也随之甚嚣尘上。确实,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界,中
国面临的歪曲和误解超过以往。因此,中国形象
的确立及展示需要寻找一个最适宜的代表。虽然
当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处处显现出负责任、讲道
义的形象,但文化元素无疑更有着“润物细无声”
的强大渗透力。事实上,当今中国人对西方的了
解要远超过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西方人怀着傲
慢与偏见,对中国的了解还停留在支离破碎的历
史片断。中国功夫、瓷器、茶叶、龙、孔子、红色等
等,是许多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元素。在这些元
素中,唯有孔子能代表中国文化最有影响力的部
分,而且很容易为全球华人共同接受。
全世界广为建立的孔子学院,就是一种用文
化输出的方式融入国际社会的途径,中国要扭转
西方社会的偏见,让国际社会正确认识发展中的
中国,避开意识形态与军事、经济等“硬实力”,用
“软实力”来树立自己的形象无疑是上策。孔子
学院的文化输出,在展示自己亲和、友好形象的同
时,也培养了对中国富有感情的人,这将在今后显
现出非凡的意义。
儒教的英文单词直译就是“孔子主义”,是用
孔子的英文名称命名的。而且,这对于推广中国
的和平外交思想也有好处。孔子作为第一个西方
认可的中国文化符号,在西方人编纂的“影响世
界的100人”中,孔子名列重要位置。此外,长期
以来,儒家思想已经对整个东亚产生了深刻影响。
而孔子主张的“仁”、“和谐”、“和睦”、“和平”,及
“和而不同”等观点,也使西方妖魔化中国失去立
论基础。
“孔子”是一个向世界表达和平的符号,这与
儒家以仁政吸引远人,提倡礼让、重义轻利,提倡
王道,反对霸权的思想有关。
1.儒家有仁政与德治的传统,“内圣外王”是
中国政治文化的根本。
“内圣外王”说的是要在政治实践中行“仁
政”(王道),而根本的是要在内心有高的品德(内
圣)。另外,孔子还强调以德怀远,主张以仁政吸
引远人。
2.儒家的民本主义。
孟子曾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
是儒家民本主义的经典表述。孔子在回答何为仁
时,曾说“仁者爱人”,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这是一种出自内心深处一种对“人”的平等
与亲切之情,而且这种“仁”的观念已超出了“个
人”而成为社会普遍合理的“通则”。《大学》和
《中庸》将道德与伦理秩序的基础进一步推到普
遍人性皆有的“心”中,把人类应有的至善行为看
·90·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第8卷成是

生活的终极目的。
3.儒家思想的“礼让”精神。
儒家不主张武力争夺,强调道德修养,“君子
动口不动手”;孔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强
调以礼规范行为。孔子以“中和”为审美标准,在
做人方面,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
彬彬,然后君子”。中国历来以礼仪之邦而自豪,
文化温和,注重心灵礼仪教化。这是一种礼治精
神,体现含蓄、善良、温和、宽容,讲礼貌,提倡温、
良、恭、俭、让与“和为贵”。儒学还强调“和而不
同”,尊重事物的多样性、和谐性,主张多样共生、
协调平衡。
4.儒家思想在义利关系的价值取向上,表现
为重义轻利。
孔子认为“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
富且贵焉,耻也”。而孟子更是提出“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
总之,儒家思想,以“人”为本,以“仁”为主,
着重道德培养,教人蹈仁行义,对己以忠,待人以
恕,修身守道,自强不息。提倡“人类大同,和谐
共生”,彰显的是普世的、中庸的、高度强调道德
的文明内核。所以说,在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传播,
提高人类的精神文明,展示中国的责任与道义方
面,孔子是中国最适合、最出色的使者。
三、教育的互动发展
在今日“全球化”大气候环境之下,中外教育
文化交流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中国历任以及
现任的领导人或决策者在制定与实施对非洲发展
策略中,均对文化因素给予了重视。孔子学院为
中外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
它也是一个公益性的、非营利的教育机构。
孔子学院自办学之初,就高度重视办学质量。
国家汉办在广泛听取各申请国意见和建议的基础
上,制订了《孔子学院章程》、《孔子学院中方资金
管理办法》等管理规章以及各类合作协议的标准
文本,从管理制度上给予孔子学院办学质量以保
证。孔子学院的规划和建设,首先要认真评估和
全面衡量申办者的素质和能力,同时还加快建立
孔子学院的教学质量认证标准,建立和完善孔子
学院质量评估和质量保障体系。
孔子学院采取中外合作的办学模式。所有孔
子学院的申办都由外方提出申请,在中外双方充
分协商的基础上,双方本着自愿的原则签订合作
协议。而且,协议的基础也以平等互利、合作共赢
为原则。各国的孔子学院在严格遵守国家汉办管
理规章的前提下,可以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
办学方式和合作模式。在办学方式中,根据学生
年龄层次和学制级别,既有不同层次的孔子学院、
孔子学校,也有孔子课堂、汉语中心;在孔子学院
的办学合作模式中,既有授权特许经营方式,也有
主要由外方负责,实行理事会制度和院长负责制,
中外双方

共同管理的模式。其中最主要的模式还
是中国的高校和国外的高校,采取民间合作的形
式,实行民办官助。现有孔子学院中,中外高校合
作举办的占90%。与此同时,中国还注意发挥各
国汉学家和现有大学汉学系的作用,鼓励他们积
极加入孔子学院的共建行列。孔子学院的教学理
念也逐渐从专业的汉语教学转变为大众化、普及
型的教学,推广模式也从政府主导向政府推动下
的市场运作转变。因此,现在的办学方式既有学
历教育,也有非学历教育;既有系统的汉语学习,
又有商业汉语和汉语900句之类的旅行汉语;既
有针对大中小学生以及汉语教师的课程,也有针
对商业企业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课程。
孔子学院能够快速发展的一个宝贵经验是融
入当地社会,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都要适应当地
特点,根据当地实际需要,灵活变通,发挥自身优
势,丰富教学模式。在统一的宗旨、统一的名称、
统一的标志、统一的标准和评估监管措施下,各国
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教
学。在肯尼亚的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中国老师
还在春节邀请非洲学生一起包饺子,并在教室里
挂上中国结,张贴对联、年画等,让学生体验中国
民俗文化,取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也面临困难,教师和教
材一直是制约瓶颈。很长时间以来,中国的汉语
教学基本上还是以教中国学生的办法来教外国学
生,使得外国学生普遍认为汉语难学。为应对这
一问题,中国开始加快专门人才的培养和教材的
编写。由于各国文化差异很大,所以编写适合当
地的教材成为今后孔子学院发展的一个重大任
务。这就需要汉语教材编写者同时具有熟知特定
国家国情、民情的才能。与此同时,中国还需打造
合格的教师和管理者队伍,使之具备双语教学及
·91· 第1期 周 倩: 中国与非洲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跨文化交流能力。比如尼日利亚的孔子学院,教
师不仅需掌握英语,最好还应具有一定的豪萨语
交流水平。同样,肯尼亚的孔子学院,教师除英语
外,还应具有斯瓦希里语的交流水平。目前小语
种人才在我国的缺口很大,这就为我们的外派教
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国际教育交流互动
中,客观上有利于提高中国外派教师的国际化教
学水准,也有利于不断提升中国大学自身的教育
质量和水平。
由于中国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的主要模式是
由中国大学与国外大学共建,创造了中外密切合
作的国际化办学模式,形成了孔子学院与所在高
校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也促进了中国
高校与世界各国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建立
在非洲

的孔子学院,几乎全是与非洲国家的一流
大学合作共建,比如苏丹的喀土穆大学,尼日利亚
的纳姆迪·阿齐克韦大学和肯尼亚的内罗毕大
学,全是非洲的一流大学。这些非洲高校希望借
助于孔子学院这个平台,与中国不仅在学术领域,
而且在文化和科技创新等各领域都可以开展一系
列的交流与合作。各国设立孔子学院的大学和当
地政府都在尽大力为孔子学院投入更多的物力和
财力。专业建设带来承办学校双方在教学和科研
方面更加深入的合作,教学水平的评估成为双方
的关注点,学科领域的管理和教学设计带动广泛
的校际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促进两校之间的全面
联合。目前中国有116所高校参与了孔子学院的
合作办学。中国各大学通过建设孔子学院,在与
非洲文化异质多元的交流碰撞中,对外教学、科研
方面的交流都比过去有了较大突破。中国的外派
教师,能很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加深了双方的信任
和理解。在教育“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教师也
感受到了不同教学法的冲击,借鉴并丰富了自己
的教学方法。同时,孔子学院搭建了多学科交叉
融合的平台,有助于完善双方大学的学科体系
建设。
Confucius Institute: Education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
ZHOU Q ian
(School ofHistory and Administration, Yunnan NormalUniversity, Kunming 650092, China)
Abstract: W ith the improving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Africa, China aims to further improve such rela-
tions through cultural elementswhile Confucius Institute is the best carrier ofChinese culture. Confucius, a
great thinker, educator and founder ofConfucianism in ancientChina, advocates benevolence, uprightness,
propriety and righteousnesswhich are treasures ofChina’s softpower. The joint-modelofConfucius Institute
has improved th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foreign universities and resulted
in theirmutual developmen.t
KeyW ords: Confucius Institute; Africa; education; exchange; cooperation
[责任编辑:李心荃]
·92·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第8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