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洋务运动和李鸿章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评价洋务运动

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 和“敌外国”相提的。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 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处在“内忧” 与“外患”频仍之时 洋务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强 共同镇压人民 才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所以洋务运动实践的结果必然否定了“敌外国”。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 那么它只能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这一点在所有列强都愿意支持办洋务的事实上得到证明。李鸿章说淮军遇到“内地贼匪” 自信能取胜 遇到外国进攻 “胜负即不可知”。洋务大员丁日昌说 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 不能御外侮”。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 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却在“自强”“求富” 的口号下 养肥了我国第一代军阀集团。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 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 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 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 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 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洋务派办民用工业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 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 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70年代开始 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 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 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此外 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争及其对顽固派的不彻底的批判 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地位 对于学习西方 开了好的风气。又由于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 派遣不同年龄和资历的留学生 因而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 而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知识 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 也起到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在此基础上 19世纪七、八十年代 从洋务官僚中分化出一批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最后 洋务民用工业的兴办 部分地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如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使“内江外海之利 不致为洋人尽占” 三年多时间 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 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 被招商局归井。湖北官织布局开织后 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 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争论的焦点是 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是起促进作用还是起延缓作用 由此 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种意见。1 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持此论者有祁龙威 当时署名“汉声” 、牟安世等人。祁龙威认为 洋务运动“促进中国社会走上半殖民地的道路”。依据有二 首先 “洋务运动所练的军队及所举办的军事工业 都具有半殖民地化的特征。第一 受外国侵略者所控制 成为西方资产阶级销售过剩军用器材 吮吸中国人民脂膏的…好场所‟ 第二 只能够用以镇压国内人民革命 而不能够用以抵抗外国侵略”。其次 “洋务派发展的经济企业 先是…官办‟ 后有…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经营管理之权 操之于…官‟ 直接与封建政权相联系 为封建统治服务。这些企业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都对外国资本有紧密的依附关系 为西方资产阶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增开了…方便之门‟。这就决定了它们的性质 乃是具有封建性、买办性的官僚资本主义”。牟安世认为 洋务运动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首先 “在洋务运动时期 商埠由五口通商发展到三十六口通商。他们遍布中国沿海和边疆 并在不同程度上深入到中国内地”。这“实际上说明了不平等条约的网罗的扩大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其次 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在这期间加强了他控制中国财政大权 洋务派在这个时期的外交活动也处处依赖洋人 执行卖国投降政策”。再次 “进出口贸易在不等价交换条件下逆差越来越大” 严重影响了国计民生。总之 “洋务运动时期乃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洋务运动并没有延缓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而是加速了它”。2 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此说以孔令仁、李时岳、胡滨为代表。孔令仁认为 洋务运动对中国半殖民地化起了延缓的作用。因为 中国之所以会沦为半殖民地 “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打进中国的外来侵略者势力太强了 另一是中国太落后”。在当时的情况下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是不可避免的 甚至认为沦为殖民地、遭到瓜分也是可能的。在这种厄运面前 各阶级都有自己的态度”。“洋务派在抵抗态度上没有广大人民坚决 但他们搞洋务 发展资本主义 讲求富强之术 改良军备 从长远观点来看 实在是抵抗外国侵略的有效方法 根本方法” 虽然由于各方面原因“大大削弱了它的成绩。但通过洋务运动 中国毕竟建立了一支新式军队 出现

了一批近代企业 这支军队在抵抗外国军事侵略上是出过一些力的 这些近代企业在抵抗外国经济侵略上也起过一些积极作用。所以 我认为洋务派对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作用 不是像清政府及顽固派那样起了推进作用 而是像广大人民那样起了延缓的作用”。二 李鸿章的评价 纵观李鸿章一生 可圈可点处众多 但是在皇权体制下 没有实现其抱负 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 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 这个观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李鸿章重视西方科学 派出中国第一批留学生赴美学习现代科技知识。这批留学生曾经考入耶鲁等名校 詹天佑就是这批留学生的代表。此外 中国的电报业也是由这批学生开拓的。李鸿章积极学习新鲜事物 如一次他召集了一群留洋回国的青年官员开座谈会 突然对数学感起了兴趣 逮了一个留洋生问他什么是“抛物线”。小伙子从函数到方程式费了好大劲解释了半天 李鸿章仍是一头雾水。留学生急了 崩出一句 “中堂大人你撒尿吗 ”李鸿章不知所以 答曰 “撒 当然撒。”留学生接着解释 “那就对了 中堂大人 撒出即使是在生前大部分时间极力否定“帝国主义”曾经在中国存在的美国哈佛汉学家费正清老先生在晚年也总算是良心发现 说了些公道话 “列强未能…分裂中国‟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国善于巧妙地利用 对这种方法我们还缺少研究 一个国家来牵制另一个国家。”而且这种巧妙地利用一个国家来牵制另一个国家来避免八国联军肢解中国的人物就是李鸿章。李鸿章应该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责 但是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其个人。因为工业化的日本和农业化的中国作战 胜负在战争前已经决定了。

李鸿章是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 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的外交事业 虽然几乎所有的卖国条约上都有他的签名 但是在当时那种国际大环境下他已经尽到一个外交家的全部努力了。所有对外关系交涉的失败是因为当时中国腐朽的政治制度 贫弱的经济基础和软弱的国际地位 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因为以慈禧为首的满清皇室势力。这些人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只能把所有的罪过都推给直接出面做事的下人——李鸿章。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一直到新中国建立这将近100年的时间里以李鸿章为首的一代又一代中国外交家利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尽一切可能的维持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维护了中国的国体大致完整使中国没有像南亚各国那样彻底的沦为殖民地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复兴保留的一份坚实的基础。

(一)晚清统治集团内部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争

晚清统治集团原本都是顽固派,洋务派是从顽固派阵营中分化出来的,两派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是基本一致的,但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则迥然不同。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科学技术,顽固派则坚持中国的封建传统,反对西学。

两派最激烈的论争共有三次:第一次是1867年(同治六年),围绕着同文馆培养洋务人才,应否招收正途出身学员问题的论争;第二次是1874年(同治十三年),围绕着设厂制造船炮机器和筹备海防的论争;第三次是1883年(光绪八年)开始的围绕着建筑铁路问题的论争。在两派论争过程中,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各项措施,竭尽攻击之能事。他们抬出了“礼义廉耻”、“天道人心”和“用夏变夷”等封建教条,全面地反对学习“西学”,说什么“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攻击洋务派提倡“西学”,是“捐弃礼义廉耻的大本大原”,是“败坏人心”,是“用夷变夏”;甚至攻击侈谈洋务者是“祸国殃民”,是“洪水猛兽”。他们指责洋务派自造船炮是“虚耗国帑”和“便于浮冒”;特别反对推行耕织机器,认为“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他们反对洋务派开采矿藏,修筑铁路,筹设银行,便利商民等措施,认为“古来圣君贤相讲富强之道者,率皆重农抑商,不务尽山泽之利,盖所称为极治者,亦曰上下相安,家给人足,足以备预不虞而已”。认为这些措施会“便利外国侵略”,“妨碍小民生计”。甚至认为开矿修路,会“震动地脉”,“破坏风水”,要求“永远禁止”。

他们对经办近代工矿的洋务派,不断进行人身攻击,指责周馥、盛宣怀、杨宗濂、马建忠辈,“其人皆屡被讥弹,而时号通晓洋务,专能依据洋书,条陈新法,阳为创设,阴便私图”;“皆唯利是图,通外洋以蠹中国”。特别对其中从商人买办出身的人员,更是十分轻蔑。如攻击丁日昌“曾以诸生充洋行雇员”,“矫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