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与洋务运动共37页文档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86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制炮所,中国的近代军事 工业的建设由此拉开序幕。 864年李鸿章在苏州设立西洋炮局。 865年 (同治四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大 型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制造总局分为几个部分: 一是制造枪炮的军火工厂,二是制造轮船、修理船舶 的船厂,三是1890年增设的中国近代第一个炼钢厂, 四是火药厂,五是机器制造厂。 865年李鸿章把苏州制炮局迁至南京并加以扩充建 立金陵制造局。 881年,添设火药局,该局曾为天津大沽炮台承建7 门大炮。 在1870年李鸿章接办了天津机器局。并加以扩充, 除制造各种军火外。还承修兵船、轮船和挖河机器船 等.1877年又试造水雷。 短短几年间在李鸿章等洋务派领导人的主持下中国的 近代军事工业体系基本建成,火枪、大炮、弹药、蒸 汽战舰都已能够在国内建造,其决心之大、动作之快 令中外为之震惊,这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次大飞跃, 从此中国大地上有了自己的资本主义工业。
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外国技术 人员谋取私利、敲诈勒索; ②清政府内部顽固派仇视洋务,百般阻挠 ③整个运动,在中央缺乏健全有力地领导 核心; ④单纯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不能彻底变 革封建制度。这是根本原因。
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随着李鸿章的离去而偃旗息鼓。历 史学家都说李鸿章致力一生的洋务运动是失败的。真的 失败了吗?也许对于挽救清朝来说的确是失败了,但它对 中国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并且还将延续下去…
①清政府内忧外患,内有人民起义——太 平天国运动;外有列强侵略——第二次 鸦片战争,清朝统治集团不得不积极寻 找巩固统治的出路。②列强侵略中国的 同时也让中国人看到了他们技术的先进。 ③“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已经产 生,为统治集团寻找出路提供了参考。 ④统治集团中少数先进人物主张学习西 方先进技术以实现“自强”,形成洋务 派,在中央以奕訢、地方以李鸿章、曾 国藩等为代表。⑤一方面为了克服内忧 外患,另一方面也为了巩固自身地位, 在洋务派和顽固派的纷争中,新掌权的 慈禧太后站到了在地方和中央都拥有巨 大实力的洋务派一边,对洋务运动的兴 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⑥总理衙门成 立,成为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洋务运动》PPT课件

思 考
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材料二
洋 西 的 用 时其 再务 方 过 来大根 加维运 化 程 量只不洋它本上护动不。的学改务没目其儒的可西保洋运有的内家失能方守习变务动使是部败是士的文运先落的中维的是一大科明动局国护腐注个夫学。进后破限走和败定 不 使不 而产性 上的的巩 和的 彻可在 洋的( 富固 外, 底能当 务根西封消 强清 国本极 的方建政 势原意 道府 力因技制义 路的 的)。统 挤术度治 压, ,
331
刘步蟾
7200
15.4 22 3
331
林泰曾
4400
15.5 14 2
202
邱宝仁
制造地 下水(年)
德国
1882
装甲防护巡洋舰 2900 4400
15.5 14 4
202
林永升 德国
1887
致远 靖远
东亚第一,世界第九。 穹甲防护巡洋舰 穹甲防护巡洋舰
2300 2300
开平煤矿
李鸿章委派唐廷枢在河北唐山的开平镇开设煤矿, 为洋务派创建的轮船招商局、天津机器局供应燃料, 并在市场上销售。煤矿一度与英商合办。1912年与 新创办的滦州煤矿联合成立开滦矿务局。它是中国 最早使用机器采掘的煤矿,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标志, 如今的开滦矿务局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仍进 行着正常的生产。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思 考
洋务运动的进步性(积极意义)
材料一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 后三年内,洋商垄断 收入锐减,中国少外 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 之巨。
材料二 张之洞在武昌创办湖 北官办织布局,开局 后,江汉关进口洋布 每年减少10多万匹。
3.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李鸿章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

2 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 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 学生,翻译了一批西 学书籍,给当时的中 国带来了新的知识, 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1 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 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提出“自强”“求富”的主 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 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 些促进作用。
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3
1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 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 体”“西学为用”,洋务派 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 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 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 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 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 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2 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 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 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 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 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 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 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 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 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 皮。 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 腐朽性。洋务企业虽 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 义性质,但其管理确 是封建式的,企业内 部充斥着营私舞弊、 贪污中饱、挥霍浪费 等腐败现象。
背景
①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 ②清朝内外交 困(内指太平 天国运动,外 指列强侵略)
洋务运动的过程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 代军事工业。 •北洋海军的建立,是洋务运动军事方面的最高成果之一。尽管最后北洋海军失败了, 但是它毕竟曾经是中国可以威慑海洋的先进军事力量,在世界海军史上都占踞了一 席之地,并且在培养北洋海军的过程中,还带动了一系列的近代事业发展。 •随着军事工业的创办,洋务派认识到,强大的国防基础在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要求能源、钢铁等工业与之配套。同时,为了维护民族利益,也必须发展民族经济, 与洋人“商战”、“争利”。于是,他们提出了求富的口号,民用工业和新式交通 运输业也发展起来了。 •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打出“求 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了轮船招商局。 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招商局开办仅三年时间,就为清政府回收了一 千三百多万两银子,还将业务发展到外国,打破了外国航运公司的垄断局面。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幕后重现~~~
正在缓冲…… 12345678911023456789%0%%0%
小伙伴们都棒棒哒
主讲:
No Image
视频制作: PPT制作
材料搜集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 汉族,安徽合肥东乡〔今瑶海 区〕磨店人。
• 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
李鸿章
晚清时期,外国人说:
人物事迹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人物事迹
剿灭捻军
人物事迹
外须和戎 内须变法
威海卫失陷
致远舰战沉
人物事迹
屈辱外交
?辛丑条约? 左起:荷、日、比、奥、西、俄、德、
英、美等十一国代表。
人物事迹
洋务运动
江南制造总局
轮船招商总局
北洋海军舰队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旧称“同光新 政〞。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场)至1894年, 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李鸿章等人在全国各地掀 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进运动。洋务 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 式开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 封建统治。
带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近代企业
带有资本主义因素
③经费清政府调拨 ④产品分配给军队使用 ⑤管理封建衙门式 ⑥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带有浓重的封建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近代企业产生〔民族经济〕
洋务派的求强理论遇到了很多困难,主要就是经济问题, 没有强大的经济后盾,求强只是一种空想。为了扶助军 事工业,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便举办民用工业。当然, 列强在华企业所牟取的利润也刺激了洋务派“求富〞思 想的产生。洋务派的“求富〞思想打破了传统的重农抑 商政策和传统的经济理论,是一大进步。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李鸿章(1823─1901)是晚清第一重臣,任封疆大吏40余年,位高权重。
清政府在其死后特旨予谥号“文忠”,追赠太傅,晋封一等侯爵,入祀贤良祠,后又于京师建立专祠,由地方大吏春秋致祭。
这是有清一代汉族官僚的最高殊荣。
当时,他在国外的知名度也是“中国第一人”,外国人“知有李鸿章,不知有清国”。
欧洲雕塑家把李鸿章与德国的俾斯麦、英国的格兰斯顿并列为“世界三大伟人”,并雕像纪念。
日本的“世界之五大伟人明信片”中也有李鸿章。
李鸿章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可以说,要了解近代中国,不能不了解李鸿章。
中国近代思想家粱启超在所著《李鸿章传》中说,对人物评价,“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誉之者千万,而毁之者亦千万;誉之者达其极点,毁之者亦达其极点;今之所毁,适足与前之所誉相消,他之所誉,亦足与此之所毁相偿;若此者何如人乎?曰是可谓非常人矣。
”本文不全面评价李鸿章的功过是非,只介绍他与洋务运动的关系。
洋务运动的先觉者“洋务”泛指清政府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关系的一切事务。
“洋务运动”则是历史学家对1861年至1895年间人们所从事的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所谓“洋务”事业的历史概括。
对洋务运动历来有着不同的评价。
今天我们认为,洋务运动是一场向西方学习的运动,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林则徐、魏源在19世纪40年代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但是蹉跎20年,清朝统治者并没有付诸实施,直到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才开始发起以图谋富强为宗旨的、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发起人在朝中有奕、文祥等人,地方大吏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而经营时间最长、兴办洋务事业最多、贡献最大的则是李鸿章。
洋务运动初期,李鸿章是洋务派中最先从行动上向西方学习的人。
1862年,他率淮军赴上海镇压太平天国,并很快升任江苏巡抚。
叹于洋人武器之威力,惊呼“真神技也”,视为“攻城利器”。
他认识到,中国兵器不如人,必须引进西洋兵器。
李鸿章对晚清洋务运动的历史影响与爱国实践浅析

李鸿章对晚清洋务运动的历史影响与爱国实践浅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正逢国外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并建立自己的统治秩序。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领导者,在其1879年写给刘某的信中提到:“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
”由此可知,李鸿章是清朝思想解放的先驱,并一直坚持对西方文化的学习。
李鸿章提倡在当时的情形下,应与洋人和睦相处,对内实行改革,他提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在进行着工业革命,而中国却仍在维护着传统的制度,特别是保守派更为坚决与彻底。
西方列强依赖其先进的枪械、蒸汽机等开始大肆摧残中国。
天啊,人啊!我们怎样才能明白其中缘由?”李鸿章在推动中国洋务运动过程中,虽有个人的利益驱使,但整体上还是为了国家及民族的繁荣富强。
一、制器练兵和创办民用企业,培养大批有学之下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资取西洋人的制器练兵,准备围剿太平天国运动。
1865年,他先后创办了上海洋炮局、苏州洋炮局、金陵机械局等。
这时候,虽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但是其余部及西南、西北地区各族还在坚持反清运动。
当时,由于国内农民起义逐步平息及国外资本主义的入侵加剧,清政府逐步将主要矛盾向国外转移,这时的李鸿章担任北洋海防的督办,他始终将海防作为与洋人抗争的主要阵地。
他认为与国外帝国主义向抗衡,是以承认其在中国的特权为前提的,“各国条约已定,很难更改,‘攘夷’的论断很难成立。
”同时,进行海防的目的是将来的防守,力保和平的局面。
中法战争时期,李鸿章力主缓和冲突,并命令北洋舰队相机进退,他的这一方针最终导致整个北洋舰队的覆灭及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李鸿章除了练兵外,还创办一大批民用企业,例如上海轮船厂、矿务局等,他说:“轮船招商局之设,原期收回中国利权,徐图自强之计。
李鸿章当时举办洋务,并没有对国外侵略者有任何的反抗意思,他训练士兵及创办民用企业并不是为了改变当时中国现状,更不是为了抵抗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四十年来,中国之大事,无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对这样一个复杂人物的评价,在他盖棺后的近80年来“论犹未定”。
误国、卖国之罪不可否定,但也还有爱国进取之心。
本文仅就他在洋务运动时期,对中国近代化的开拓功绩,作点赘论。
1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1823年(道光三年)生于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1847年在科举的道路上爬上了进士的名位,开始跻身于封建统治者的行列。
从他步入仕途官阶之始,就正是西方列强肆志于东方,“西力东渐”的时代。
英国侵略者用鸦片加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1851年爆发了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起义,以疾风扫落叶之势,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横扫了清王朝统治下的半壁河山,建立了与清朝对峙的农民政权。
农民战争的威胁,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震惊了地主阶级中的部分当权派,促使他们开始思索、研究战争失败的原因,为支撑风雨飘摇的清王朝而谋求安内制外之策。
李鸿章在勾结外国侵略者抵抗太平军进攻上海的作战中,“其亲睹器械之利”,“深感中国军器远逊外洋为耻。
”(《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二、三。
)决心“取而用之”,向外国购买洋枪洋炮,”仿募覃思之士,知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制造”,“以资攻剿”(《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九。
)在“华洋会剿”太平军期间,他开始看到来自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威胁较农民起义更甚,他说:“盖目前之患在内寇,长久之患在西人,若不及早自强……厝火积薪,可危实甚”,并认为“我自能强,则彼族尚不至妄生觊觎,否则后患不可思议也。
”(《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二、三。
)他积极向总理衙门陈述:“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的哲理,力主向西方学习,“师其所能夺其所恃”(《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十九。
),达到“与英法相为雄长”,抵御外国侵略的目的。
作为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和封建顽固派一样,是要加固封建统治的堤防,但采用什么材料和方式来强化?李鸿章比顽固派显得较有远见。
洋务运动(1861-1895)

• 1876.7月,英资怡和洋行投资兴建的淞沪铁 路修成通车。 10月24日,清政府出银28.5 万两买下,并于次年10月予以拆毁。 • 1875年,清廷派郭嵩焘为出使英国大臣,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使节。士大 夫群情激愤,湖南士子要取消其“省籍”。 大学者王运闿讽刺郭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洋务事业
• 军事工业
• 民用工业 • 新式海军 • 新式教育
军事工业——自强
• • • • • • • 安庆内军械所(安庆,曾国藩) 天津机器制造局(天津,崇厚) 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李鸿章) 汉阳兵工厂(汉阳,张之洞) 金陵机器制造局(南京,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福州,左宗棠、沈葆桢) 西安机器局(西安,左宗棠)
洋务的起源——“平叛”或“制民”
• 曾左李等人读了《海国图志》并大受启发? • “克复太仓,实借戈登大炮之力。程方忠督所部逼 扎昆山城下,该逆死拒不出。中隔大河,无法攻打, 仍须参用开花炮或可得手。”——李鸿章致曾国荃 (1863.4) • “西洋炸炮,重者数万数千斤,轻者数百数十斤, 战守攻具,天下无敌。……若果能与西洋火器相埒, 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俄罗斯、日本,从 前不知炮法,国日以弱;自其国之君臣卑礼下人, 求得英法秘巧,枪炮轮船渐能制用,遂与英法相为 雄长。……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 敛手。——李鸿章致书曾国藩(1863.4)
• “(李鸿章)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 有外交而不知有内务,知有朝廷而不知有 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梁启 超《李鸿章传》(约1901)
大改革为何不能实现?
• 大改革与小改革
– 小改革:学习造船铸炮、战略战术、冶铁筑路等具 体技术,余皆不动。 – 大改革:全面革新政治组织、生产方式、法律制度、 文化教育、思想学术,甚至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