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中考模拟(一)语文试题B卷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中考模拟(一)语文试题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 窠巢(kē)酝酿(liàng)着落(zháo)应和(hè)

B . 嘹亮(liáo)嫩叶(nèn)黄晕(yùn)看护(kān)

C . 贮蓄(chù)发髻(jì)抖擞(shǒu)澄清(chéng)

D . 棱镜(líng)粗犷(kuǎng)屋檐(yán)竦峙(shì)

2. (2分)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政府对菲律宾妄图在南海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提出了严正抗议

B . 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林志炫的服装精致得体,天衣无缝

C .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D . 习近平主席谈治国的道理时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啊!”

3.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B . 谈论云南文化及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国视野,不盲目乐观。

C . 有无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D . 周末的郊游踏青活动,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4. (2分)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任何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发表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酸甜苦辣,展示自己的“名言警句”。②正因如此,这一传播手段迅速被社会各界广泛运用。③微博没有任何门槛,无需任何包装,只要想说,就可以通过微博说出来。④微博之所以如此受公众关注和追逐,是因为“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A . ③①②④

B . ①④③②

C . ④③①②

D . ②①③④

5. (2分)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就是将城市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改善紧密结合,切实提升首都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首都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北京市政府作出决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振兴发展高端产业;全面推行节能环保技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完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从而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的首善之区。因此,建设“绿色北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 符合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顺应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趋势;满足人民对宜居环境的需求

B . 顺应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趋势;符合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满足人民对宜居环境的需求

C . 符合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满足人民对宜居环境的需求;顺应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趋势

D . 满足人民对宜居环境的需求;顺应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趋势;符合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6. (10分)古诗词鉴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上阕写景,描写了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2)作者引用“射天狼”的典故,其目的是什么?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7. (16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乃于三更启行。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布满空中,雷电大作,大雨如注,仓卒披雨具,然衣已沾湿。行至总铺,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门,皆不应。圉人于昏黑中寻一草棚,相与暂避其下。雨止,则天已明矣。仰观云气甚佳:或如人,或如狮象,如山,如怪石,如树,倏忽万状。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宜雨后,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也。是日仅行四十里,抵临淮;使人入城访朱鉴薛,值其他出。薄暮,独步城外。是时隍中荷花盛开,凉风微动,香气袭人,徘徊久之,乃抵旅舍主人宿。

(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②乃于三更启行________

③值其他出________

④乃抵旅舍主人宿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②遍叩逆旅主人门,皆不应。

(3)(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甲文写景采用的是________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乙文采用了________的写法,字里行间很明显地读出了作者的行踪。

(4)(甲)文中叙事是行文的线索,写景是重点,景中含情,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意外惊喜,随之而来的分别不

免感伤,因为志趣相投又释然,情绪的变化可谓一波三折。试分析(乙)文中作者感情的变化。

四、默写 (共1题;共9分)

8. (9分)名句默写。

(1)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遥怜故乡菊,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谭嗣同《潼关》)

(5)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6)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7)《论语》中点明时间流逝之快,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

(8)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思乡句子是________。

(9)《峨眉山月歌》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69分)

9. (2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偷来一片冬日阳光

苏菲的脸渐渐融入了起居室冬目的灰暗中。她在丈夫乔为他们结婚40周年纪念所买的扶手椅上打盹儿。屋子里温暖而宁静,窗外静静地飘着雪。

一点一刻,邮差转个角来到艾伦大街上。他今天来晚了,并非因为这雪天,而是因为今天是情人节,邮件比往常多很多。

一辆花店货车驶入艾伦大街。透过玻璃窗,苏菲眼盯着货车。货车行驶缓慢,停下两次,又开始行驶了。接着,司机在隔壁梅森太太家门前停了下来。谁会给梅森太太送花呢?苏菲默想着,是她在威斯康星州的女儿还是她弟弟?不,她弟弟病得很严重,应该是她女儿吧,她女儿真孝顺啊。

鲜花令苏菲想起了乔。好一会儿,痛苦的回忆填满了苏菲的脑海。明天是15日,乔去世已经8个月了。

送花人敲起梅森太太家的前门,他手拿一只长长的白绿色相间的盒子和一个签字板。似乎没人应门。当然了,今天是星期五,梅森太太每个星期五下午都会去教堂。送花人四周看了看,接着往苏菲家走来。

苏菲忙从椅上起身,站到窗帘边。送花人敲起了门。苏菲用颤抖的双手捋了捋头发。敲第三下后,她来到前厅。

“谁啊?”她说着,从打开的门缝里打量着门外。“下午好,夫人。”送花人大声说,“您可以帮您的邻居签收一下吗?”

“好的。”苏菲答道,将门完全打开。“您希望我将这个放在哪儿?”送花人跨入室内时,很有礼貌地问道。

“请放在厨房吧,放餐桌上。”在苏菲眼里,这人太高大了,她都看不清他绿色的帽子和大胡子之间的那张脸。还好,他马上就离开了。他一走,她又锁上了门。

这盒子足有厨房餐桌那么长。苏菲凑近盒子,弯腰看了看盒子上的字“娜塔莉花店,一应俱全”。玫瑰馥郁的芳香淹没了苏菲。她闭上眼睛,舒缓呼吸,想象着黄色的玫瑰。乔就老选黄玫瑰。“送给我的阳光。”他会一边说,一边呈上超大的花束。他会爽朗地大声笑,亲吻她的额头,然后牵起她的手,对她唱道:“你是我的阳光。”

梅森太太敲苏菲的前门时,正值下午五点整。苏菲仍在餐桌旁,鲜花盒打开着,她将玫瑰放在腿上,轻轻摇着,抚摸着娇嫩的黄色花瓣。梅森太太又敲了敲门,但苏菲没听见。不久,邻居就离开了。

过了一会儿,苏菲起身,把花放在餐桌上,两颊羞红。她拖过一张梯子,站上去,从厨房最上面的角柜里取出一只白色瓷花瓶。她用水杯给花瓶灌上水,轻轻地将玫瑰和枝叶插入瓶中,将花瓶搬到起居室。

走到起居室中间时,苏菲笑了。她轻轻一转身,开始倾斜着身子,慢慢转起小圈来。她轻轻地、优雅地绕着起居室转着,转到厨房里,转到大厅里,又转回来。她跳啊跳啊,跳到双膝酸软才罢。然后,她倒进摇椅里,睡着了。

下午六点一刻,苏菲被响声惊醒了。这次是有人在敲后门,是梅森太太。

“你好,苏菲。”梅森太太招呼道,“你好吗?我刚才敲过门。你没来开门,我有点担心。是不是在睡觉?”她一边说个不停,一边将靴子上的雪蹭到门口脚垫上,走进来。“我真讨厌下雪,你呢?广播说这雪到午夜要下到

6英寸呢。不过你知道。广播不可信的。还记得去年冬季,他们预报说要下4英寸吗?结果下了21英寸呢。 21英寸啊,他们还说今年冬天会很暖和。哈,我可觉得这天很冷。你知道不,我上个月的油费都达到263美元了?就我这个小房子。”

苏菲漫不经心地听着。她忽然记起玫瑰花,脸因为羞愧涨了个通红。空空的鲜花盒子就在她身后的餐桌上。她该跟梅森太太怎么解释呢?

“我都不知道还能付得起多久的账单了。如果艾尔弗雷德——上帝保佑他——能像你们家乔瑟夫那样勤俭就好了。乔瑟夫,噢,上帝啊。我差点忘了玫瑰花。”

苏菲的两颊烧得通红。她结结巴巴地想道歉,让到一边让梅森太太看到空盒子。

“噢,太好了。”梅森太太不等苏菲开口,“你把玫瑰花插起来了。你应该看到卡片了吧。希望你看到乔瑟夫的笔迹不要太吃惊。乔瑟夫要我在他去世后的第一年给你送玫瑰花,正是他让我这么做的。他不想打扰你。‘玫瑰信托’,我想他是这么称呼这个安排的吧。他去年四月份就跟花店安排好了。你们家乔瑟夫,多么好的一个人啊……”

苏菲已经什么都听不进去了。她拾起之前未曾看到的那个白色小信封,心怦怦地跳。信封一直躺在鲜花盒子边。她用颤抖的双手取出卡片。

“送给我的阳光。”卡片上写道,“我垒心地爱着你。想起我时一定要快乐。爱你的,乔。

(1)请你根据文意,解释小说倒数第3自然段中“玫瑰信托”的含义。

(2)小说第6自然段描述了苏菲的一系列动作,这些动作描写暗示了她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

(3)小说中的梅森太太和乔(乔瑟夫)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选择其中一人作简要概括。

(4)从构思情节的角度看,第5自然段中加点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请对小说的标题“偷来一片冬日阳光”作简要的赏析。

10. (44分)阅读选文,完成1—5题。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仅对个人品行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恩”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

实的理想人格。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舍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不变节,永葆本色。翻看上下几千年的文学作品,赞美梅、兰、竹、菊四君子等的篇章随处可见。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葜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决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汪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相伴而生的诗篇,惊天地动鬼神。岳飞的《满江红》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就是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精忠报国。文天祥的《正气歌》千古传唱,它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则是身陷囹固,决不屈服,视死如归。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得到休养生息、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铸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厘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分析选文第②段与第④段不能调换的原因。

(3)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诗经》中,智者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运用文学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B . 在中国历史上,文学作品中所有人物的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

C . 选文中“面对强敌,精忠报国”“身陷圈圄,视死如归”是中华民族意志的体现。

D . 选文最后段号召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肩负起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使命。

(5)请从下面备选人物中,任选两个,结合其作品一按照下面例句的句式,为选文第③段补论据:

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砰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

备选人物杜甫范仲淹辛弃疾

(6)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7)请分析选文第②段与第④段不能调换的原因。

(8)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9)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诗经》中,智者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运用文学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B . 在中国历史上,文学作品中所有人物的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

C . 选文中“面对强敌,精忠报国”“身陷圈圄,视死如归”是中华民族意志的体现。

D . 选文最后段号召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肩负起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使命。

(10)请从下面备选人物中,任选两个,结合其作品一按照下面例句的句式,为选文第③段补论据:

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砰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

备选人物杜甫范仲淹辛弃疾

六、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分)

11. (1分)张爷爷患高血压病,近日收到女儿从外地寄来的降压药,但不知怎么服用。下面是降压药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请你从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用自己的话转告张爷爷,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

【性状】本品为薄膜表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用于治疗高血压。

【规格】5mg/片。

【用法用量】成人每日推荐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早晨服用较好,饭前饭后均可。可以长期连续用药。

你对张爷爷说:________。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等待

题目(二):他(她)真(有趣/厉害)

要求:①若选题目二,须先从“有趣”“厉害”两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均为记叙文,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6-1、

6-2、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7-1、

7-2、

7-3、

7-4、

四、默写 (共1题;共9分)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69分)

9-1、

9-2、

9-3、

9-4、

9-5、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0-10、

六、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分)

11-1、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