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评价指南

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评价指南
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评价指南

CNAS—GL03

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评价指南(试用)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二〇〇六年六月

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

1.前言

比对样品的一致性对利用实验室间比对进行能力验证至关重要。在实施能力验证计划时,组织方应确保能力验证中出现的不满意结果不归咎于样品之间或样品本身的变异性。因此,对于能力验证样品的检测特性量,必须进行均匀性检验和(或)稳定性检验。

对于制备批量样品的检测能力验证计划,通常必须进行样品均匀性检验。对于稳定性检验,则可根据样品的性质和计划的要求来决定。对于性质较不稳定的检测样品如生物制品,以及在校准能力验证计划中传递周期较长的测量物品,稳定性检验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均匀性检验或稳定性检验的结果,可根据有关统计量表明的显著性或样品的变化能否满足能力验证计划要求的不确定度进行判断。本指南为这种判断和评价提供了指导。

2.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CNAS能力验证计划中的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也可为其他机构实施能力验证计划提供参考。

3.参考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以下引用的文件,注明日期的,适用仅引用的版本;未注明日期的,适用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

ISO/IEC指南43-1:1997《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第1部分:能力验证计划的建立和运作》(GB/T 15483.1-1999)

ISO 13528:2005 《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中所用的统计方法》

ISO导则35 《标准物质定值——一般原则和统计原理》

APLAC PT001 《校准实验室间的比对》

APLAC PT002 《检测实验室间的比对》

CNAS-RL02 《能力验证规则》

4.均匀性检验

4.1 均匀性检验的要求和方法

4.1.1 对能力验证计划所制备的每一个样品加以编号。从样品总体中随机抽取10个或10个以上的样品用于均匀性检验。若必要,也可以在特性量可能出现差异的部位按一定规律抽取相应数量的检验样品。

4.1.2 对抽取的每个样品,在重复条件下至少测试2次。重复测试的样品应分别单独取样。为了减小测量中定向变化的影响(飘移),样品的所有重复测试应按随机次序进行。

4.1.3 均匀性检验中所用的测试方法,其精密度和灵敏度不应低于能力验证计划预定测试方法的精密度和灵敏度。

4.1.4 特性量的均匀性与取样量有关。均匀性检验所用的取样量不应大于能力验证计划预定测试方法的取样量。

4.1.5 当检测样品有多个待测特性量时,可从中选择有代表性和对不均匀性敏感的特性量进行均匀性检验。

4.1.6 对检验中出现的异常值,在未查明原因之前,不应随意剔除。

4.1.7 可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法对检验中的结果进行统计处理。若样品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则表明样品是均匀的。

4.1.8 如果σ是某个能力验证计划中能力评价标准偏差的目标值,S S 为样品之间不均匀性的标准偏差。若≤0.3S S σ,则使用的样品可认为在本能力验证计划中是均匀的。

4.2 单因子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 )

为检验样品的均匀性,抽取个样品(=1、2、……),每个样在重复条件下测试i i j m j =1、2、……)。

n 次(每个样品的测试平均值 i x =/

∑=n

j ij x 1i n

∑=m

i i x 1

x 全部样品测试的总平均值 =/

m 测试总次数 =

∑=m

i i n 1N 21

1)(∑=?=m i i i x x n SS 1

1f SS 样品间平方和 均方 = 1MS

2112)(∑∑==?=m i n j i ij i x x SS 22f SS

样品内平方和 均方 = 2MS

11?=m f

自由度 m N f ?=2

2

1MS MS F =统计量 若<自由度为(,)及给定显著性水平F 1f 2f α(通常α=0.05)的临界值(,),则表明样品内和样品间无显著性差异,样品是均匀的。

αF 1f 2f 4.3 ≤0.3S S σ准则

从能力验证计划制备的样品中随机抽取个样品(=1、2、……),每个样在重复条件下测试i i m j j =1、2、……)。按4.2款计算均方、。

1MS 2MS n 次(若每个样品的重复测试次数均为次。按下式计算样品之间的不均匀性标准偏差 :

n S S n MS MS S S /)(21?=

式中: — 样品间均方;

1MS 2MS — 样品内均方;

n — 测量次数。

若≤0.3S S σ,则使用的样品可认为在本能力验证计划中是均匀的。式中σ是能力验证计划中能力评价标准偏差的目标值。

5.稳定性检验

5.1稳定性检验的要求和方法

对于某些性质较不稳定的检测样品,运输和时间对检测的特性量可能会产生影响。因此,在样品发送给实验室之前,需要进行有关条件的稳定性检验。

当检测样品有多个待测特性量时,应选择容易发生变化和有代表性的特性量进行稳定性检验。

稳定性检验的测试方法应是精密和灵敏的,并且具有很好的复现性。

稳定性检验的样品应从包装单元中随机抽取,抽取的样品数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在校准能力验证计划中,测量的物品需在参加实验室之间传递,作为被测特性量的监控,在计划运作的始末或期间应作稳定性检验。

y x ? 稳定性检验的统计方法有t 检验法、≤0.3σ准则法等。t 检验法通常用于比较一个平均值与标准值/参考值之间或二个平均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检验者可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工作要求选用某一方法。

5.2 t 检验法

5.2.1 一系列测量的平均值与标准值/参考值的比较

按下式计算t 值:

S n

x t μ?= x — 次测量的平均值;

n 式中:μ — 标准值/参考值;

n — 测量次数;

S — 次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

n 注:为了保证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的准确度,≥6。

n 若t <显著性水平α(通常α=0.05)自由度为n -1的临界值,则平均值与标准值/参考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1?n t α5.2.2二个平均值之间的一致性

按下式计算t 值:

()()2121

212222111

2211n n n n n n s n s n x x t ?+??+?+??=

1x — 第一次检验测量数据的平均值;

式中:2x — 第二次检验测量数据的平均值;

1s — 第一次检验测量数据的标准偏差;

2s — 第二次检验测量数据的标准偏差;

1n — 第一次检验测量的测量次数;

2n — 第二次检验测量的测量次数。

注:为了保证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的准确度,和均≥6。

1n 2n 若t <显著性水平α(通常α=0.05)自由度为21n n +-2的临界值,则二个平均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221?+n n t α)y x ?σ5.3 0.3准则

≤y x ?0.3σ成立,则认为被检的样品是稳定的。

≤若x ——均匀性检验的总平均值

式中:y ——稳定性检验时,对随机抽出样品的测量平均值。

注:抽样数≥3。对每个抽取的样品重复测试2次,每次分别单独取样。测量方法与均匀性

检验用的测量方法相同。

σ——该能力验证计划的能力评价标准偏差目标值。

附录A 均匀性检验应用实例

A.1 单因子方差分析

以食用油中BHA的均匀性检验为例说明单因子方差分析的应用。

随机抽取10个样品,每个样品重复测试2次,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食用油中BHA测试结果(mg/kg)

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方差分析结果

方差来源自由度平方和均方F

样品间 9 434.34

48.260

1.17

41.328

样品内 10 413.28

F F

F

临界值0.05(9,10)=3.02。计算的F值为1.17,该值<临界值,这表明在0.05显著性水平时,样品中的BHA是均匀的。

Sσ准则

A.2 ≤0.3

S

Sσ准则的应用。

以大豆粉中铜含量的均匀性检验为例说明≤0.3

S

从能力验证计划制备的样品中随机抽取12个样品,每个样品重复测试2次,测试结果见表3。

表3 大豆粉中的铜含量测试结果(mg/g)

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

表4 大豆粉中铜含量统计分析结果

方差来源自由度平方和均方

S(mg/g)

S

0.2313

样品间 11 2.5446

0.292

样品内 12 0.7350

0.06125

σσ

=1.10 mg/g,则 0.3×

若该能力验证计划的能力评价标准偏差目标值=0.330 mg/g。

Sσ,所以对于本能力验证计划该样品中的铜含量是均匀的。

因 ≤0.3

S

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

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程序 1 目的 保证检测室、检测人员的能力、仪器设备和检测方法符合有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本中心检测室、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检测工作的全过程。 3 职责 3.1 技术负责人的职责 批准比对或能力验证方案,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3.2 技术负责人的职责 负责制定每年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 3.3 办公室的职责 组织相关检测室实施比对或能力验证工作。 3.1 检测室的职责 负责编制比对或能力验证方案并承担比对和能力验证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比对或能力验证工科的内容 4.1.1 积极参加国际、国家、认可委、行业、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其他机构组织或自行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和工作。 4.1.2 实验室间比对即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比相同或类似被测物品进行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的活动。 4.1.3 内部质量控制 4.1.3.1 控制的内容 a. 统计技术; b.使用标准物质; c.用相同的方法或不同的方法重复检验; d.保留样品再检验; e.一个样品不同特性检验结果的相关性。 4.1.3.2 控制的方法 a)人员比对,用一种检验方法在相同条件下检测同一种样品(标准物质),通过对结果的统计分析考察不同检测人员的检测结果符合性。 b)仪器设备比对,使用一个样品(标准物质)分割后,用中心内或外同类仪器、或不同仪器检测一个或几个指标通过对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判定其符合性。4.2 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的制订 4.2.1 本中心的技术负责人根据国家认可委、行业、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其他机构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安排制定本中心的计划。 4.2.2 由本中心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或者本中心参加其他机构进行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应按ISO/IEC导则43-1997的要求运作。 4.2.3 内部质量控制,其内容包括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依据《期间核查程序》的规定确定运行检查的对象,两次检定或自校之间至少应进行一次;人员能力比对检验和方法比对检验,技术负责人在每年能力验证工作计划中并根据日常检验工

试验检测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 自测

第1题 在某次比对试验中,某机构出现z=2,该机构检测能力结果判别为 A.满意值 B.可疑值 C.离群值 D.错误值 答案:A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0.0 批注: 第2题 实验室间比对传递标准应稳定可靠,比对线路可选择以下几种 A.圆环式 B.花瓣式 C.星形式 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3题 离群值的剔除方法有()等 A.格拉布斯法则 B.拉依达法则 C.狄克逊法则 答案:A,B,C 您的答案:A,B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0.0 批注: 第4题 实验室比对的目的为以下几方面()等 A.评定实验室从事特定检测或测量的能力及监视实验室的持续能力 B.识别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启动改进措施 C.增强实验室客户的信心 D.评定实验室的等级 答案:A,B,C

您的答案:A,C,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0.0 批注: 第5题 用于实验室比对的样品一般应具有以下特性 A.变异性 B.均匀性 C.稳定性 D.离散性 答案:B,C 您的答案:B,C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6题 重复性测量条件是指 A.相同地点 B.相同程序 C.相同人 D.相同测量系统 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7题 均匀性检验在最终包装的样品中随机选择()份;稳定性检验随机选择()份 A.≥10 B.≥3 C.≥5 D.≥12 答案:A,B 您的答案:B,C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0.0 批注:

第8题 指定值的选择方法 A.配方法 B.有证参照值 C.参照值 D.公议值 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9题 能力评定标准差可由以下几种方法确定 A.由规定值确定 B.由经验预期值确定 C.由精密度试验结果确定 D.由一轮能力验证计划所得数据确定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10题 能力评定标准差可以由以下方法确定 A.由规定值确定 B.由经验预期值确定 C.由一般模型确定 D.由精密度试验结果确定 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11题 定性检测结果不能做实验室间比对 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3

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

CNAS—GL003 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Guidance on Evaluating the Homogeneity and Stability of Samples Used for Proficiency Testing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 1.前言 比对样品的一致性对利用实验室间比对进行能力验证至关重要。在实施能力验证计划时,组织方应确保能力验证中出现的不满意结果不归咎于样品之间或样品本身的变异性。因此,对于能力验证样品的检测特性量,必须进行均匀性检验和(或)稳定性检验。 对于制备批量样品的检测能力验证计划,通常必须进行样品均匀性检验。对于稳定性检验,则可根据样品的性质和计划的要求来决定。对于性质较不稳定的检测样品如生物制品,以及在校准能力验证计划中传递周期较长的测量物品,稳定性检验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均匀性检验或稳定性检验的结果,可根据有关统计量表明的显著性或样品的变化能否满足能力验证计划要求的不确定度进行判断。本指南为这种判断和评价提供了指导。 2.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CNAS能力验证计划中的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也可为其他机构实施能力验证计划提供参考。 3.参考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以下引用的文件,注明日期的,适用仅引用的版本;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 ISO/IEC指南43-1《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第1部分:能力验证计划的建立和运作》(GB/T 15483.1) ISO 13528:2005 《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中所用的统计方法》 ISO指南35 《标准物质定值——一般原则和统计原理》 APLAC PT001 《校准实验室间的比对》

CNAS—GL03 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

CNAS—GL03 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 Guidance on Evaluating the Homogeneity and Stability of Samples Used for Proficiency Testing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二〇〇六年六月

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 1.前言 比对样品的一致性对利用实验室间比对进行能力验证至关重要。在实施能力验证计划时,组织方应确保能力验证中出现的不满意结果不归咎于样品之间或样品本身的变异性。因此,对于能力验证样品的检测特性量,必须进行均匀性检验和(或)稳定性检验。 对于制备批量样品的检测能力验证计划,通常必须进行样品均匀性检验。对于稳定性检验,则可根据样品的性质和计划的要求来决定。对于性质较不稳定的检测样品如生物制品,以及在校准能力验证计划中传递周期较长的测量物品,稳定性检验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均匀性检验或稳定性检验的结果,可根据有关统计量表明的显著性或样品的变化能否满足能力验证计划要求的不确定度进行判断。本指南为这种判断和评价提供了指导。 2.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CNAS能力验证计划中的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也可为其他机构实施能力验证计划提供参考。 3.参考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以下引用的文件,注明日期的,仅引用的版本适用;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 ISO/IEC指南43-1《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第1部分:能力验证计划的建立和运作》(GB/T 15483.1) ISO 13528:2006 《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中所用的统计方法》 ISO指南35 《标准物质定值——一般原则和统计原理》

CNAS-GL003-2018 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pdf

---------------------------------------------------------------最新资料推荐------------------------------------------------------ CNAS-GL003-2018 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 性评价指南.pdf CNAS—GL003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 Guidance on Evaluating the Homogeneity and Stability of Samples Used for ProficiencyTesting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2018 年 3 月 1 日发布2018 年 3 月 1 日实施 1/ 11

CNAS-GL003:2018第1页共7页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 1.前言比对样品的一致性对利用实验室间比对进行能力验证至关重要。 在实施能力验证计划时,组织方应确保能力验证中出现的不满意结果不归咎于样品之间或样品本身的变异性。 因此,对于能力验证样品的检测特性量,必须进行均匀性检验和(或)稳定性检验。 对于制备批量样品的检测能力验证计划,通常必须进行样品均匀性检验。 对于稳定性检验,则可根据样品的性质和计划的要求来决定。 对于性质较不稳定的检测样品如生物制品,以及在校准能力验证计划中传递周期较长的测量物品,稳定性检验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均匀性检验或稳定性检验的结果,可根据有关统计量表明的显著性或样品的变化能否满足能力验证计划要求的不确定度进行判断。 本指南为这种判断和评价提供了指导。 2.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 CNAS 能力验证计划中的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也可为其他机构实施能力验证计划提供参考。 3.参考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 以下引用的文件,注明日期的,适用仅引用的版本;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 ISO/IEC 指南 43-1《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第 1 部分:

化学分析室能力验证整改报告.docx

化学分析室能力验证整改报告 化学分析室能力验证整改报告整改报告 检测项目:塑料中的BDE-209 实验室代码: 单位负责人: (签字) 整改日期: 化学分析室 二零一六年X月 存在可疑/有问题结果的整改要求说明 依据本次能力验证方案的相关规定:对于有指标出现存在可疑/有问题的实验室,要求其提交相应的原因分析报告,查找结果偏差较大的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以利于进一步提高检测质量。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1、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分析 2、就因素进行排查 3、提出改进措施:如仪器核查、人员核查、人员再培训 4、组织实施的情况说明 5、整改结果和今后的注意事项,必要时可开展一次内审,审核的重点为可疑结果涉及

的要素。 整改完成后实验室应形成原因分析报告,提交本次能力验证组织单位专家组,对整改内容和提出的改进措施的有效性等进行确认。原因分析报告中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1、不符合事实的描述; 2、最根本原因分析及相关证据; 3、采取的纠正措施及相关证据; 4、对已发出报告的影响及证据。 原因分析报告中还应酌情提供以下证据: 1、质量记录:不符合工作控制记录、纠正措施记录、预防措施记录、人员培训纪录、修改的体系文件等; 2、技术记录:原始记录、验证记录等。 一、能力验证检测结果 1、实验室代码:XXX 2、检测项目:塑料中多溴二苯醚含量的测定能力验证(BDE-209) 3、检测依据:IEC62321.6-2015 4、实验条件: 仪器型号色谱柱型号萃取方式试剂定容 GC-MS(QP2010plus)DB-5HT索氏萃取法丙酮/正己烷(1:1)100ml

5、检测结果: 样品编号实验室结果 BDE-209/(mg/kg)ZBZW评价结果 143854-2.02.5可疑/有问题 741459 二、检测结果可疑原因分析: 实验室对此次能力验证结果中期报告中的两组数据检测结果”可疑/不满意”原因情况从人、机、料、法、环五个基础环节进行了详细而认真的查找和分析,初步认定为两个可疑原因。 1、检测人员为配合完成公司内部的检测任务,在使用仪器三个月后并没有及时对仪器GCMS逐一进行详细和细致的检查和排除,如:GCMS仪器使用中的垫片、进样系统中的内衬管、GC中的色谱柱等与之相关而能够对测量结果引起误差的配件进行维护与保养,虽在做能力验证的时候有初步对部分配件进行检查和更换更新,但因需配合内部的检测任务和即将面对的体系外审,都促使检测人员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关机做色谱柱的维护保养(保养方式:切掉一小段色谱柱以清除不挥发性残留物、隔垫碎屑和密封圈碎片,否则,有可能导致样品吸收,降低样品回收率),而在整改过程中重新进行了细致排查发现,也证明了此分析思路的准确性,因色谱柱(DB-5HT)未能及时进行维护保养,而导致了数据结果出现偏差,而整改后利用质控样品进行数据验证的过程中,均未发现有明显数据差异。说明了检测人员对于此次的能力验证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对仪器部分环节进行检测和维护,使仪器保持最佳的测试状态,确保出具数据的准确性。 2、由于实验室人员要应对即将到来的CNAS17025体系外审,审核时间为2016年8月6日和2016年8月7日,因此在完成能力验证样品的时候(时间为2016年7月27日)因检测时间过于紧张,且无更多的时间做比对和复检,在数据审核的时已初步对样品编号为74号样品两组数据怀有可疑,但因时间紧迫,未认真查找原因,仓促汇总并递交上报了结果,这说明了负责人在进行数据审核验证时责任不到位,缺乏足够的重视。 三、纠正措施计划: 针对本次验证活动中出现的不符合项所提出的纠正措施计划: 1、实验室积极按要求重新参加能力验证补测,对实验室检测能力进行再次评估和确认;同时按照内部质控计划进行数据核查和严格评估。 2、召开会议,针对这次能力验证“可疑/不符合”事件中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对检测人员和品质数据审核人员开展责任心培训和教育,对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检查,找出是否有不符合管理要求的行为。 3、对本次所使用的仪器含辅助的设备进行逐一核查维护保养是否到位,检查过程中如发现不符合保养的仪器且已即将到报废年限的设备,可提前评估进行更换和报废处理,及时补充并保证检测质量控制的最佳状态。 4、将此次能力验证所剩样品再一次进行测定和验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和数据分析。 5、在参加能力验证补测工作之前,由质量负责人组织相关检测人员进行学习整改。 6、平行展开实验室所有仪器维护保养的核查和关键性配件的检查是否符合仪器维护保养使用频率,使实验室现有仪器保持最佳的测试状态。同时加强维护与保养意识。 四、技术负责人评价: 针对对2016年7月年实验室检测能力验证活动中,塑料中多溴二苯醚(BDE-209)的测试结果偏小(Z值为-2.0)。实验室通过学习整改,从人员素质、仪器设备、环境条件、检测方法、样品材料这五方面进行了详细认真的复查,从中找出了出现误差的原因,提出了整改

实验室能力验证实施办法

实验室能力验证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规范、有效地开展实验室能力验证活动,根据水利部《关于加强水质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水文[2010]169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能力验证,是指利用实验室间指定检测数据的比对,确定实验室从事特定测试活动的技术能力。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水利系统各级监测机构实验室能力验证的组织、运作、纠正措施和结果利用等活动。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四条水利部水文局负责组织水利系统水质监测实验室能力验证活动,并按规定向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英文缩写:CNAS)报送有关材料。 第五条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评价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部中心)受水利部水文局的委托,负责编制实验室能力验证计划,组织实施能力验证活动。 第六条各级监测机构应积极参加水利系统水质监测能力验证活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直属的水质检测实验室,可以根据条件和需要,自愿申请参加。

第三章能力验证工作程序 第七条水利部水文局下达实验室能力验证计划,组建专家组,按《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第1部分:能力验证计划的建立和运作(GB/T 15483.1)》的有关要求,编制能力验证计划实施方案。 第八条部中心作为实验室能力验证计划的实施机构,根据专家组编制的能力验证计划实施方案,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备能力验证样品,并按《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CANS-GL03)》要求进行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 第九条专家组负责审核实施机构起草的作业指导书和制备的能力验证样品。审核通过后,方可启动能力验证计划。 第十条各级监测机构根据要求,自愿报名参加能力验证计划。一般应在考核前两周向部中心提交《水利系统水质监测能力验证报名表》。 第十一条部中心向所有参加能力验证的监测机构及时寄送《能力验证样品接收状态确认表》、《能力验证试验结果报告单》和能力验证测试样品。 第十二条参加能力验证的监测机构收到能力验证样品后,应尽快进行测试,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结果报告单等材料。 第十三条部中心会同专家组参照《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和能力评价指南(CNAS-GL02)》要求,对参加能力验证的监测机构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定能力验证结果。 第十四条能力验证监测机构收到部中心寄送的《能力验证样品试验结果通知单》后,若能力验证结果为不满意结果的,可要求进行补测,并应同时按其体系文件规定的程序实施有效的纠正措施,在规定期限内将实施纠正措施的记录以及纠正措施有效性证明材料报部中心确认。

检验检测机构参加能力验证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检验检测机构参加能力验证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摘要:能力验证活动是对检验检测机构的能力进行监督和判断的一种重要手段,检验检测机构通过参加能力验证活动,不仅有助于了解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检测 水平,还有助于了解实验室自身的不足与差距,进而采取相应的纠正和改进措施。本文提出了几点注意事项,旨在帮助检验检测机构提高能力验证结果的准确度。 关键词:能力验证;纠正措施;注意事项 0 引言 检验检测机构参加能力验证具体的操作是能力验证的实施机构将待测样品分 别发放给各检测机构,检测机构按实施机构提供的作业指导书要求对样品进行检 验并将试验结果及时返回给实施机构,实施机构对反馈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各检测机构的结果进行评价。 能力验证可以评价一个实验室有无开展某项检验检测活动、出具合法有效的 检验检测报告的能力,其目的是保证实验室的运行满足质量管理的要求,出具的 结果公平公正、合法有效。在能力验证中,若实验室的结果与指定值或者其他能 力评价准则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检测人员应查找导致不满意结果的原因,识别 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通过参加能力验证还可以发现检测机构与 其他检测机构之间的差距,促使实验室提高检测水平,同时还可以提高社会认可度。影响能力验证结果的因素有很多,为提高能力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应注意以 下几点: 1 检测样品的确认 检验检测机构收到能力验证的样品后应及时填写被测样品接收状态确认表, 谨慎查看样品状态,如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联系实施机构处理[1]。实施机构发 放的样品中应附有一份作业指导书,如果包装完好、样品无损坏等情况,要仔细 阅读实施机构提供的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中一般都会将样品的发放和接收情况、测试方法、试验环境、试验结果的测试次数与结果保留的位数、结果上报的 最终时间以及原始记录填写的方式等给出明确的说明。如需提供不确定度数值, 各检验检测机构要根据各自的测量系统情况进行不确定度值计算,采用作业指导 书中指定的置信水平,切莫随意计算。熟读作业指导书中对实验要求的部分,将 样品置于规定的条件下满足要求之后再开始实验,样品在处置和试验过程中,应 尽量避免受机械损伤。 2 检测人员的能力 检测人员的工作经验、对标准的理解程度、对仪器设备的了解与使用的熟练 程度都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参加能力验证的检测人员必须要有过 硬的专业技术,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计量情况,同 时还应掌握检测方案、产品标准与方法标准,检测人员还必须具有严谨、公正的 科学态度[1]。 3 能力验证试验中的质量控制 3.1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的差异可能导致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偏差,因此检验检测机构参加能 力验证的仪器设备应尽量与作业指导书要求的一致,这样可以保证各检验检测机 构之间检验结果的一致性。 试验用的仪器设备必须是经过计量或检定合格并且在有效的计量周期内,对 于使用比较频繁的设备要定期进行期间核查,以保证设备使用的有效性。仪器设

T0305能力验证样品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密级:内部T0305能力验证样品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V1.10] 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软件测评实验室 二ОО六年七月十二日

文档修改记录

目录 1.引言 (1) 1.1文档标识与编写目的 (1) 1.2背景 (1) 1.3定义 (1) 1.4参考资料 (2) 2.任务概述 (2) 2.1目标 (2) 2.2用户特点 (2) 2.3假定与约束 (2) 3.需求规定 (2) 3.1功能要求 (3) 3.1.1软件安装 (3) 3.1.2班级学生成绩管理 (3) 3.1.2.1增加学生信息 (3) 3.1.2.2删除学生信息 (4) 3.1.2.3清空班级学生信息 (4) 3.1.2.4修改学生成绩信息 (4) 3.1.2.5显示学生成绩 (4) 3.1.2.6成绩查询 (5) 3.1.2.7学生信息排序 (5) 3.1.3年级学生成绩查询 (5) 3.1.3.1成绩显示 (5) 3.1.3.2成绩查询 (6) 3.1.3.3学生信息更新 (6) 3.1.4参数设置与库操作 (6) 3.2性能要求 (6) 3.3输入输出要求 (6) 3.4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6)

3.5故障处理要求 (7) 3.6其他专门要求 (7) 4.运行环境规定 (7) 4.1设备 (7) 4.2支持软件 (7) 4.3接口 (7) 4.3.1硬件接口 (7) 4.3.2软件接口 (7) 4.3.3通信接口 (7) 4.3.4用户接口 (7) 5.数据字典 (8)

1.引言 本软件作为CNAL T0305软件功能性测试能力验证的样品,只要求测试人员对软件的功能进行测试。 本文详细描述了T0305能力验证样品的功能需求。 1.1 文档标识与编写目的 文档标识:CAECC-STEL-T0305-SRS-1.10 本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是为软件设计、软件测试人员和用户编写的。 本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适用读者,包括参加能力验证的测试人员、能力验证样品制备人员,以及T0305能力验证项目的其他相关人员。 1.2 背景 软件名称:T0305能力验证样品 项目的组织机构: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 项目的实施机构: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软件测评实验室) 项目背景:本项目是受CNAL的委托,考察结果用于确定各个参加本次能力验证的单位的软件功能性检测能力。 本需求属于内部文档,限范围使用,具体范围为实施机构和参加能力验证的实验室成员以及组织机构。如有其他人员使用,需经过实施机构的同意。 1.3 定义 CNAL: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Board for Laboratories 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 CAECC-STEL:China Aerospace Engineering Consultation Center Software Test & Evaluation Laboratory 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软件测评实验室 及格:成绩按百分制计,及格分数线为60,成绩在[60,100]范围内为及格。 优秀:成绩按百分制计,优秀分数线可以设置,成绩在优秀分数线到100分范围内(包括优秀分数线及100分)为优秀。 不达标:若学生五门功课中不及格科目数大于等于设定的成绩不达标科目数,即判定该学生为成绩不达标。

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评价指南

CNAS—GL03 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评价指南(试用)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二〇〇六年六月

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 1.前言 比对样品的一致性对利用实验室间比对进行能力验证至关重要。在实施能力验证计划时,组织方应确保能力验证中出现的不满意结果不归咎于样品之间或样品本身的变异性。因此,对于能力验证样品的检测特性量,必须进行均匀性检验和(或)稳定性检验。 对于制备批量样品的检测能力验证计划,通常必须进行样品均匀性检验。对于稳定性检验,则可根据样品的性质和计划的要求来决定。对于性质较不稳定的检测样品如生物制品,以及在校准能力验证计划中传递周期较长的测量物品,稳定性检验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均匀性检验或稳定性检验的结果,可根据有关统计量表明的显著性或样品的变化能否满足能力验证计划要求的不确定度进行判断。本指南为这种判断和评价提供了指导。 2.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CNAS能力验证计划中的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也可为其他机构实施能力验证计划提供参考。 3.参考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以下引用的文件,注明日期的,适用仅引用的版本;未注明日期的,适用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 ISO/IEC指南43-1:1997《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第1部分:能力验证计划的建立和运作》(GB/T 15483.1-1999) ISO 13528:2005 《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中所用的统计方法》 ISO导则35 《标准物质定值——一般原则和统计原理》 APLAC PT001 《校准实验室间的比对》

APLAC PT002 《检测实验室间的比对》 CNAS-RL02 《能力验证规则》 4.均匀性检验 4.1 均匀性检验的要求和方法 4.1.1 对能力验证计划所制备的每一个样品加以编号。从样品总体中随机抽取10个或10个以上的样品用于均匀性检验。若必要,也可以在特性量可能出现差异的部位按一定规律抽取相应数量的检验样品。 4.1.2 对抽取的每个样品,在重复条件下至少测试2次。重复测试的样品应分别单独取样。为了减小测量中定向变化的影响(飘移),样品的所有重复测试应按随机次序进行。 4.1.3 均匀性检验中所用的测试方法,其精密度和灵敏度不应低于能力验证计划预定测试方法的精密度和灵敏度。 4.1.4 特性量的均匀性与取样量有关。均匀性检验所用的取样量不应大于能力验证计划预定测试方法的取样量。 4.1.5 当检测样品有多个待测特性量时,可从中选择有代表性和对不均匀性敏感的特性量进行均匀性检验。 4.1.6 对检验中出现的异常值,在未查明原因之前,不应随意剔除。 4.1.7 可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法对检验中的结果进行统计处理。若样品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则表明样品是均匀的。 4.1.8 如果σ是某个能力验证计划中能力评价标准偏差的目标值,S S 为样品之间不均匀性的标准偏差。若≤0.3S S σ,则使用的样品可认为在本能力验证计划中是均匀的。 4.2 单因子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 ) 为检验样品的均匀性,抽取个样品(=1、2、……),每个样在重复条件下测试i i j m j =1、2、……)。 n 次(每个样品的测试平均值 i x =/ ∑=n j ij x 1i n

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结果的分析报告完整版

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 证结果的分析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湖北华源包装有限公司 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结果的分析报告为了通过适时开展比对试验和能力验证等质量控制活动,对检测质量及其过程的有效性进行监控,保证检测工作的质量,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有效,或者为无法溯源的检测设备和标准物质提供评价测量结果的可靠证据,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公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要求,2011年我组织了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定期开展内部质量控制活动,采用有证标准物质测定、留样再测、平行样测定、空白对照试验等进行人员和方法的比对。现将2011年的质量控制结果报告如下: 一、质量控制方法: 1、外部质量控制 (1)接受省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监督评审现场试验考核。 2、内部质量控制: (1)组织人员和方法比对; (2)开展检测过程平行样、空白试验; (3)抽查检测报告,考核平行样、空白试验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二、质量控制内容和结果: 1、参加省技术质量计量认证监督物理数据鉴定考核,见表1 表1 物理数据鉴定考核记录 2、参加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产品卫生检测质量考核,见表2 3、内部组织的人员比对和方法比对,见表3 表3 内部考核样品考核结果

4、平行样、空白试验。 抽查25份检测原始记录,其平行样的相结相差均符合相关检验方法的精确度要求,符合率100%,每批样品检测均做空白对照试验,符合检测方法的要求。 5、2011年11月份通过省技术监督局组织的监督评审组的现场试验考核,共考核个样品(标本)10个项目。 三、讨论 1、开展实验室间比对活动,组织人员或方法比对在实验室内进行平行样的试验等实验室质量控制活动,都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对于可溯源的物理分析和不可溯源的卫生检验,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都可提供评价其测量结果可靠性的证据,同时也可证实实验室比对和卫生检测质量考核活动,组织人员比对和方法比对,通过考核平行样、空白试验等开展内部质量控制活动,符合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质量控制规定的要求。 2、根据《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检验局对我司样品考核结果的通报》,我司实验室3份考核样品考核结果全部合格;参加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品卫生测定考核,符合相关标准分析方法的技术要求,结果全部合格;组织开展考核样品复合强度、摩擦系数、热封强度,结果全部合格。证明我司实验室检测质量和检测过程,基本满足《确保检测/校准结果质量的控制程序》的要求,表明实验室的检测过程是受控的、可信的、有效的。 四、建议 1、除定期的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外,要高度重视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每年内部组织的人员比对要使每个检测人员都有机会参与,以提高检测人员检测技术质量。 2、除参加外部质量控制和组织内部质量控制活动外,平时的检测质量控制要通过利用质量控制图来分析检测质量的稳定性,以便及时发现某些偶然的异常现象,随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 湖北华源包装品管部实验室 2011年11月

CNAS-GL 03:2006 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2015年6月1日第1次修订)

CNAS-GL03 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Guidance on Evaluating the Homogeneity and Stability of Samples Used for Proficiency Testing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 1.前言 比对样品的一致性对利用实验室间比对进行能力验证至关重要。在实施能力验证计划时,组织方应确保能力验证中出现的不满意结果不归咎于样品之间或样品本身的变异性。因此,对于能力验证样品的检测特性量,必须进行均匀性检验和(或)稳定性检验。 对于制备批量样品的检测能力验证计划,通常必须进行样品均匀性检验。对于稳定性检验,则可根据样品的性质和计划的要求来决定。对于性质较不稳定的检测样品如生物制品,以及在校准能力验证计划中传递周期较长的测量物品,稳定性检验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均匀性检验或稳定性检验的结果,可根据有关统计量表明的显著性或样品的变化能否满足能力验证计划要求的不确定度进行判断。本指南为这种判断和评价提供了指导。 2.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CNAS能力验证计划中的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也可为其他机构实施能力验证计划提供参考。 3.参考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以下引用的文件,注明日期的,适用仅引用的版本;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 ISO/IEC指南43-1《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第1部分:能力验证计划的建立和运作》(GB/T 15483.1) ISO 13528:2006 《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中所用的统计方法》 ISO指南35 《标准物质定值——一般原则和统计原理》 APLAC PT001 《校准实验室间的比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