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S-GL03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和稳定性评价指南-2006

CNAS-GL03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和稳定性评价指南-2006
CNAS-GL03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和稳定性评价指南-2006

CNAS—GL03

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 Guidance on Evaluating the Homogeneity and Stability of Samples Used for Proficiency Testing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二〇〇六年六月

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

1.前言

比对样品的一致性对利用实验室间比对进行能力验证至关重要。在实施能力验证计划时,组织方应确保能力验证中出现的不满意结果不归咎于样品之间或样品本身的变异性。因此,对于能力验证样品的检测特性量,必须进行均匀性检验和(或)稳定性检验。

对于制备批量样品的检测能力验证计划,通常必须进行样品均匀性检验。对于稳定性检验,则可根据样品的性质和计划的要求来决定。对于性质较不稳定的检测样品如生物制品,以及在校准能力验证计划中传递周期较长的测量物品,稳定性检验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均匀性检验或稳定性检验的结果,可根据有关统计量表明的显著性或样品的变化能否满足能力验证计划要求的不确定度进行判断。本指南为这种判断和评价提供了指导。

2.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CNAS能力验证计划中的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也可为其他机构实施能力验证计划提供参考。

3.参考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以下引用的文件,注明日期的,仅引用的版本适用;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

ISO/IEC指南43-1《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第1部分:能力验证计划的建立和运作》(GB/T 15483.1)

ISO 13528:2006 《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中所用的统计方法》

ISO指南35 《标准物质定值——一般原则和统计原理》

APLAC PT001 《校准实验室间的比对》

APLAC PT002 《检测实验室间的比对》

CNAS-RL02 《能力验证规则》

4.均匀性检验

4.1 均匀性检验的要求和方法

4.1.1 对能力验证计划所制备的每一个样品编号。从样品总体中随机抽取10个或10个以上的样品用于均匀性检验。若必要,也可以在特性量可能出现差异的部位按一定规律抽取相应数量的检验样品。

4.1.2 对抽取的每个样品,在重复条件下至少测试2次。重复测试的样品应分别单独取样。为了减小测量中定向变化的影响(飘移),样品的所有重复测试应按随机次序进行。

4.1.3 均匀性检验中所用的测试方法,其精密度和灵敏度不应低于能力验证计划预定测试方法的精密度和灵敏度。

4.1.4 特性量的均匀性与取样量有关。均匀性检验所用的取样量不应大于能力验证计划预定测试方法的取样量。

4.1.5 当检测样品有多个待测特性量时,可从中选择有代表性和对不均匀性敏感的特性量进行均匀性检验。

4.1.6 对检验中出现的异常值,在未查明原因之前,不应随意剔除。

4.1.7 可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法对检验中的结果进行统计处理。若样品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则表明样品是均匀的。

4.1.8 如果σ是某个能力验证计划中能力评价标准偏差的目标值,S S 为样品之间不均匀性的标准偏差。若S S ≤0.3σ,则使用的样品可认为在本能力验证计划中是均匀的。

4.2 单因子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 )

为检验样品的均匀性,抽取i 个样品(i =1、2、……m ),每个样在重复条件下测试j 次(j =1、2、……n )。

每个样品的测试平均值 i x =∑=n

j ij x 1/i n

全部样品测试的总平均值 x =∑=m

i i x 1

/m

测试总次数 N =∑=m

i i n 1

样品间平方和 21

1)(∑=?=m i i i x x n SS 均方 1MS = 1

1f SS

样品内平方和 2112)(∑∑==?=m i n j i ij i x x SS 均方 2MS = 22f SS

自由度 11?=m f

m N f ?=2

统计量 2

1MS MS F = 若F <自由度为(1f ,2f )及给定显著性水平α(通常α=0.05)的临界值αF (1f ,2f ),则表明样品内和样品间无显著性差异,样品是均匀的。

4.3 S S ≤0.3σ准则

从能力验证计划制备的样品中随机抽取i 个样品(i =1、2、……m ),每个样在重复条件下测试j 次(j =1、2、……n )。按4.2款计算均方1MS 、2MS 。

若每个样品的重复测试次数均为n 次。按下式计算样品之间的不均匀性标准偏差S S :

n MS MS S S /)(21?=

式中: 1MS — 样品间均方;

2MS — 样品内均方;

n — 测量次数。

若S S ≤0.3σ,则使用的样品可认为在本能力验证计划中是均匀的。式中σ是能力验证计划中能力评价标准偏差的目标值。

5.稳定性检验

5.1稳定性检验的要求和方法

对于某些性质较不稳定的检测样品,运输和时间对检测的特性量可能会产生影响。因此,在样品发送给实验室之前,需要进行有关条件的稳定性检验。

当检测样品有多个待测特性量时,应选择容易发生变化和有代表性的特性量进行稳定性检验。

稳定性检验的测试方法应是精密和灵敏的,并且具有很好的复现性。

稳定性检验的样品应从包装单元中随机抽取,抽取的样品数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在校准能力验证计划中,测量的物品需在参加实验室之间传递,作为被测特性量的监控,在计划运作的始末或期间应作稳定性检验。

稳定性检验的统计方法有t 检验法、y x ?≤0.3σ准则法等。t 检验法通常用于比较一个平均值与标准值/参考值之间或二个平均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检验者可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工作要求选用某一方法。

5.2 t 检验法

5.2.1 一系列测量的平均值与标准值/参考值的比较

按下式计算t 值: S n

x t μ?= 式中:x — n 次测量的平均值;

μ — 标准值/参考值;

n — 测量次数;

S — n 次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

注:为了保证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的准确度,n ≥6。

若t <显著性水平α(通常α=0.05)自由度为n -1的临界值()1?n t α,则平均值与标准值/参考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5.2.2二个平均值之间的一致性

按下式计算t 值:

()()2121

212222111

2211n n n n n n s n s n x x t ?+??+?+??= 式中:1x — 第一次检验测量数据的平均值;

2x — 第二次检验测量数据的平均值;

1s — 第一次检验测量数据的标准偏差;

2s — 第二次检验测量数据的标准偏差;

1n — 第一次检验测量的测量次数;

2n — 第二次检验测量的测量次数。

注:为了保证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的准确度,1n 和2n 均≥6。

若t <显著性水平α(通常α=0.05)自由度为21n n +-2的临界值()221?+n n t α,则二个平均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5.3 y x ?≤0.3σ准则

若y x ?≤0.3σ成立,则认为被检的样品是稳定的。

式中:x ——均匀性检验的总平均值

y ——稳定性检验时,对随机抽出样品的测量平均值。

注:抽样数≥3。对每个抽取的样品重复测试2次,每次分别单独取样。测量方法与均匀性

检验用的测量方法相同。

σ——该能力验证计划的能力评价标准偏差目标值。

附录A 均匀性检验应用实例

A.1 单因子方差分析

以食用油中BHA的均匀性检验为例说明单因子方差分析的应用。

随机抽取10个样品,每个样品重复测试2次,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食用油中BHA测试结果(mg/kg)

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方差分析结果

方差来源自由度平方和均方F

样品间 9 434.34

48.260

1.17

样品内 10 413.28

41.328

F临界值F0.05(9,10)=3.02。计算的F值为1.17,该值<F临界值,这表明在0.05显著性水平时,样品中的BHA是均匀的。

S≤0.3σ准则

A.2

S

S≤0.3σ准则的应用。

以大豆粉中铜含量的均匀性检验为例说明

S

从能力验证计划制备的样品中随机抽取12个样品,每个样品重复测试2次,测试结果见表3。

表3 大豆粉中的铜含量测试结果(mg/g)

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

表4 大豆粉中铜含量统计分析结果

方差来源自由度平方和均方

S(mg/g)

S

0.2313

样品间 11 2.5446

0.292

0.06125

样品内 12 0.7350

若该能力验证计划的能力评价标准偏差目标值σ=1.10 mg/g,则 0.3×σ=0.330 mg/g。

S≤0.3σ,所以对于本能力验证计划该样品中的铜含量是均匀的。

S

详细步骤MATLAB车辆两自由度操纵稳定性模型分析

基于MATLAB的车辆两自由度操纵稳定性模型及分析 汽车操纵稳定性是汽车高速安全行驶的生命线,是汽车主动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汽车操纵稳定性一直汽车整车性能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MATLAB仿真建立了汽车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了不同车速、不同质量和不同侧偏刚度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降低汽车行驶速度,增加前后轮侧偏刚度和减小汽车质量可以减小质心侧偏角,使固有圆频率增加降低行驶车速还可以使阻尼比增加,超调量及稳定时间减少。 车辆操纵稳定性评价主要有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俩种方法。客观评价是通过标准实验得到汽车状态量,再计算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评价指标,这可通过实车实验和模拟仿真完成,在车辆开发初期可通过车辆动力仿真进行车辆操纵稳定性研究。 1二自由度汽车模 为了便于掌握操纵稳定性的基本特性,对汽车简化为线性二自由度的汽车模型,忽略转向系统的影响,直接一前轮转角作为输入;忽略悬架的作用,认为汽车车厢只作用于地面的平面运动。

2 运动学分析 确定汽车质心的(绝对)加速度在车辆坐标系的分量 和。Ox 与Oy 为车辆坐标系的纵轴与横轴。质心速度 与t 时刻在Ox 轴上 的分量为u ,在oy 轴上的分量为v 。 2.1 沿Ox 轴速度分量的变化为: ()()cos sin cos cos sin sin u u u v v u u u v v θθ θθθθ+??--+??=?+??---?? 考虑到很小并忽略二阶微量,上式变成: 除以并取极限,便 是汽车质心绝对加速度在车辆坐标系。

沿Ox 轴速度分量的变化为: u x r d d v u v dt dt a θω=-=- 同理,汽车质心绝对加速度沿横轴oy 上的分量为:y r v u a ω=+ 2.2 二自由度动力学方程 二自由度汽车受到的外力沿y 轴方向的合力与绕质心的力矩和为: 12 12cos a cos Y Y Y Z Y Y b F F F M F F δδ=+=-∑∑ 式中,,为地面对前后轮的侧向反作用力;为前轮转角。 考虑到很小,上式可以写上: 11221122 a Y Z b k k F k k M αα αα=+=-∑∑ 根据坐标系的规定,前后侧偏角为: ()12r r r a u v b b u u δξβδβωαωωα=--=+ --==- 由此,可以列出外力,外力矩与汽车参数的关系式为: 1212r r Y r r Z a b u u a b a b u u k k F k k M βδββδβωωωω????=+-+- ? ?????????=+--- ? ????? ∑∑ 所以,二自由度汽车的运动微分方程为: ()1212r r r r r z r a b m v u u u a b a b u u k k k k I βδββδβωωωωωω????+-+-=+ ? ?????????+---= ? ???? ? 上式可以变形为:

实验室-稳定性试验概要

稳定性试验概要 好处 增强公司信誉和客户的信心 确认产品的效期 保证产品质量、效力、安全和完 整性 遵守法规要求 保证病人安全

讨论一下稳定性试验STABILITY 哪些是决定产品稳定性的 关键因素? 稳定性试验的原因-战略?新产品引进 ?工艺、处方、直接接触包材变更?偏差 ?产品上市后评估

举例-变更决定树 稳定性试验方案 –法规(注册)要求(对稳定性有指示作用的测试)?关键成分含量 ?降解物 ?生物利用度:溶出度 ?剂型相关测试:分层(乳剂)、每吸喷量(喷 雾)、分散性(混悬) –光稳定性(ICH Q1B) ?针对于特定地变更,如:进行光敏感产品的包装材 料变更(ICH @ 25 ℃±5℃) ?> 1.2 mio Lux hr, 200 Watt hr/m2 ?“黑暗”对照,不推荐 –使用稳定性(CPMP/QWP/2934/99) ?考察多剂量包装 ?从开始使用,到效期

稳定性试验方案–考察储存环境: 稳定性试验方案–矩阵 ?单一包装和效力产品: 减少1/3 减少1/2 减少2/3

?多包装和效力产品: 稳定性试验方案–矩阵 减少1/2 ?可以做矩阵的因素–效力(处方一样)–容器尺寸–装量 –稳定性研究中间时间点–长期研究 稳定性试验方案–矩阵 ?不可以做矩阵的因素 –效力(处方不一样)–剂型–储存环境 –测试项目(pH、相关物质)–稳定性研究开始、结束点–加速、压力研究 注意:试验愈少,数据的偏差就愈大,可能获得的效期就愈短(Low 95%CL limit intersect the LSL)

稳定性试验方案–括号blanketing ?可以做括号的因素 –效力 –包装规格装量 –装量 注意:试验愈少,数据的偏差就愈大,可能获 得的效期就愈短 计划和测试时间 ?样品放入时间<放行测试后30d,T0 =放行数据?样品放入时间>放行测试后30d,<90d; T0 = 放行数据+说明 ?样品放入时间>放行测试后90d;T0 ≠放行数据?样品从取出稳定性箱到实验间的时间窗

汽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试验方法和术语解释

汽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试验方法和术语解释力的建立 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车速在20km/h到最高车速80%间变换,从中间位置开始向左或向右转动方向盘,侧向加速度不超过0.4g。 评价内容:转向力开始建立的感觉以及随车速的变化。 驻车/低速转向力 试验路面:沥青或水泥路面。 驾驶方式:停车,发动机启动,均匀的转动方向盘至左右极限位置,手刹松开;低速转向车速10km/h左右。 评价内容:转向力的大小及是否存在周期或非周期性的波动。 力的水平 试验路面:中等半径的沥青或水泥弯道。 驾驶方式:以不同的车速通过同一个弯道,弯道中保持方向盘转角不变。 评价内容:转向力的大小及随通过车速的变化。 转向力线性 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分别以40km/h、80km/h、120km/h的速度行驶,向左或向右转动方向盘,侧向加速度不超过0.6g。 评价内容:转向力的变化是否是逐渐增长的,不应有突然的变大或变小情况。 回正能力 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车速在20km/h到最高车速80%间变换,向左或向右转动方向盘,达到中高侧向加速度。

评价内容:方向盘回到中间位置的表现,不应过快或过慢,超调量应小且振荡应快速衰减。 KICK BACK 试验路面:中等半径沥青或水泥弯道,弯道中有碎石或小坑等。 驾驶方式:在弯道内加速使侧向加速度增大到中高g。 评价内容:中高g下方向盘是否有回敲的感觉,以及回敲感的强烈程度。 中间位置力感觉 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分别以40km/h、80km/h、120km/h的速度行驶,左右转动方向盘,转角不超过±10°。 评价内容:中间位置的转向力感觉。 转向间隙 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分别以40km/h、80km/h、120km/h的速度行驶,以小角度左右转动方向盘。 评价内容:感觉中间位置左右无响应的角度范围,此范围应越小越好。 直线行驶能力 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分别以40km/h、80km/h、120km/h的速度沿直线行驶,松开方向盘,并进行加速和制动,观察车辆是否跑偏。 评价内容:车辆在匀速行驶及加减速时是否跑偏及跑偏的严重程度。 转向摩擦感觉 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分别以40km/h、80km/h、120km/h的速度行驶,向左或向右转动方向盘,侧向加速度不超过0.4g。 评价内容:评价是否有摩擦的感觉。

差分方程模型的稳定性分析分析解析

分类号 学号密题 目 (中、英文)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 学科门类 提交论文日期专业名称 成绩评定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 学

咸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微分方程是研究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本科期间我们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而本文我们研究的是一个递推关系式,也称差分方程。它是一种离散化的微分方程,是利用描述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来建立模型的。而利用差分方程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在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中的蛛网模型是利用差分方程分析经济何时趋于稳定,又如金融问题中的养老保险也是利用差分方程来分析保险品种的实际投资价值。而差分方程模型是描述客观世界中随离散时间变量演化规律的有力建模工具。本文首先给出差分方程的定义以及求解过程并给出判断差分方程稳定性的判断方法,随后以同一环境下的羊群和草群的相互作用为模型分析其种群的数量变化过程,进而研究线性差分方程的稳定性,最后用一个实际模型来更好的说明差分方程的稳定性对解决实际问题有非常大的帮助。 关键字:差分方程;差分方程模型;平衡点;稳定性

差分方程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Abstract Difference equation is also called recursive equation, it is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objective things of a kind of important mathematical model. And the use of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model of the solution can be found everywhere in life. Such as cobweb model in the free market economy is to use the difference equation analysis when the economic stability, and as the financial problem of pension insurance breed difference equation is used to analysis the actual investment value. This paper gives the judge the stability of difference equation to judge method, then in the same group of sheep and grass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interaction analysis for the model a process, the number of the population change, in turn, study the stability of the linear difference equation. In the end, one practical model to better explain the stability of difference equation. Key words:Difference equation;Difference equation model ; Balance point; Stability

稳定性试验操作规程

稳定性试验操作规程 一、目的: 保健食品稳定性试验是指保健食品通过一定程序和方法的试验,考察样品的感官、化学、物理及生物学的变化情况。通过稳定性试验,考察样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温度、相对湿度等)的感官、化学、物理及生物学随时间增加其变化程度和规律,从而判断样品包装、贮存条件和保质期内的稳定性。 二、适用范围: 所有市售批次产品。 二、稳定性试验的要求: 1.稳定性试验包括长期试验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和加速试验考察产品质量稳定性的样品,总体考察时间应涵盖所预期的保质期,长期试验和加速试验的数据应以与0月数据相比无明显改变。 2.长期试验和加速试验适用于软硬胶囊及固体制剂的保健品, 供试品取样量是全检量的两倍。供试品应是市售包装一致的产品。 3.长期试验和加速试验供试品的质量标准应与市售产品质量标准一致。 4.加速试验所用设备:应能控制温度±2℃,相对湿度±5%,并能对真实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控。 4.研究保健品稳定性,要采用专属性强、准确、精密、灵活的分析方

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以保证供试品稳定性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三、保健品的稳定性试验: 1.加速试验: 加速试验是在超常的条件下进行的。其目的是通过加速供试品的化学或物理变化,探讨供试品的稳定性,为供试品审评、包装、运输及储存提供必要的资料。要求供试品,在温度37℃±2℃、相对湿度75%±5% 的条件下放置3个月,避免光线直射。在试验期间第0个月、1个月、2个月、3个月末各取样一次,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测。将结果与0月的数据比较,以确定样品的有效期。 2.长期试验: 长期试验是在接近供试品的实际储存条件下进行,其目的为制订样品的有效期提供数据。要求供试品,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 的条件下放置至保质期,避免光线直射。第一年每 3 个月取样一次,分别于0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测。第二年,分别于18个月、24个月、36个月仍需继续考察,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测。第三年以后一年取一次。将结果与0月的数据比较,以确定样品的有效期。 四.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 保健品主要剂型的重点考察项目见附表,表中未列入的考察项目,可根据样品的特点再定。 附表保健品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参考表

稳定性试验总结教程文件

稳定性试验总结

复方双氢青蒿素片稳定性试验总结报告 张美义、肖文中、林燕芳、詹利之 摘要:复方双氢青蒿素片是由双氢青蒿素、磷酸派喹、甲氧苄啶三种主要成分组成。本品经过强光照射试验、高温试验、高湿试验、室温空气放置试验等影响因素试验,以及加速试验、室温留样考察等试验,证明本品除在高温80℃下,双氢青蒿素不稳定外,其他成分在各种试验条件下均比较稳定。 关键词:稳定性影响因素加速试验室温放置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样品来源:复方双氢青蒿素片,批号:由重庆通 和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981020批、981021 批、981022批共三批(影响因素试验使用981020 批),按临床用药质量标准(草案)检验符合规定。 2.主要试验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LC-10AT 色谱柱:YWG C18 10μm 250×46mm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U-1901 电子分析天平:SHINKO SH-210R 智能溶出度试验仪:ZRS-6型 3.试验方法: (1)影响因素试验样品除去外包装,样品在裸露条件下进行观察。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①强光照射试验:将复方双氢青蒿素片置于平皿中,于室 温3600Lx光下照射,并于5、10天各取样测定一次。 ②高温试验:把复方双氢青蒿素片置于密闭器皿中,分别 置于40℃、60℃、80℃的恒温箱中,在3天、5天、10天各取样测定一次。试验前供试品先准确称重,样品取出时再准确称重。 ③高湿试验:把复方双氢青蒿素片置于平皿中,放在相对 湿度分别为75%及92.5%条件下的封闭干燥器中,恒温 25℃,分别于5、10天取样观察和检测。 ④室温空气放置试验:供试品置于室温空气中,第5、10 天各取样测定一次。 (2)加速试验:将铝箔包装的复方双氢青蒿素片(模拟上市包装)3个批号的样品放置在40℃,相对湿度为 75%的条件下三个月,每月每批样品检测一次 (3)室温留样观察试验:将铝箔包装的复方双氢青蒿素片(模拟上市包装)3个批号的样品置于室温条件下,定期分别于0、3、6、12、18、24、36个月,按考察项目进行检测。 4.考察项目:①外观色泽;②片芯性状;③溶出度;④含量;⑤色谱检查分(降)解产物。 5.考察项目的检测方法: (1)、外观色泽、片芯性状用肉眼观察。 (2)、含量: 双氢青蒿素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双氢青蒿素0.1g)置研钵中,加适量无水乙醇充分研磨,使双氢青蒿素溶解,以无水乙醇约75ml将研钵中的供试品定量移入100ml量瓶中,超声振荡15分钟,放至室温,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稳定性模型

第八讲 稳定性模型 虽然动态过程的变化规律一般要用微分方程建立的动态模型来描述,但是对于某些实际问题,建模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寻求动态过程每个瞬时的性态,而是研究某种意义下稳定状态的特征,特别是当时间充分长以后动态过程的变化趋势。譬如在什么情况下描述过程的变量会越来越接近某些确定的数值,在什么情况下又会越来越远离这些数值而导致过程不稳定。为了分析这种稳定与不稳定的规律常常不需要求解微分方程,而可以利用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直接研究平衡状态的稳定性就行了。 引言: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简介 定义1 称一个常微分方程(组)是自治的,如果方程(组) ? ???? ?????==),(),(),(1t x f t x f t x F dt dx N M (1) F 中的,即在)(),(x F t x F =中不含时间变量。 t 事实上,如果增补一个方程,一个非自治系统可以转化自治系统,就是说,如果定义 , ??????=t x y ?? ????=1),()(t x F y G 且引入另一个变量,则方程(1)与下述方程 s )(y G ds dy = 是等价的。这就是说自治系统的概念是相对的。下面仅考虑自治系统,这样的系统也称为动力系统。 定义2 系统 )(x F dt dx = (2) n R 2=n 的相空间是以为坐标的空间),,(1n x x L ,特别,当时,称相空间为相平面。 空间n R 中的点集 },,1,)2()(|),,{(1n i t x x x x i i n L L ==满足 称为系统(2)的轨线,所有轨线在相空间中的分布图称为相图。 定义3 相空间中满足的点称为系统(2)的奇点(或平衡点)。 0)(0=x F 0x 奇点可以是孤立的,也可以是连续的点集。例如,系统 ???????+=+=dy cx dt t dy by ax dt t dx )() ( (3) 当时,有一个连续的奇点的集合。当0=?bc ad 0≠?bc ad 时,是这个系统的 唯一的奇点。下面仅考虑孤立奇点。为了知道何时有孤立奇点,给出下述定理: )0,0(

基于Simulink的车辆两自由度操纵稳定性模型

基于Simulink的车辆两自由度操纵稳定性模型汽车操纵稳定性是汽车高速安全行驶的生命线,是汽车主动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汽车操纵稳定性一直汽车整车性能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MATLAB仿真建立了汽车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了不同车速、不同质量和不同侧偏刚度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降低汽车行驶速度,增加前后轮侧偏刚度和减小汽车质量可以减小质心侧偏角,使固有圆频率增加降低行驶车速还可以使阻尼比增加,超调量及稳定时间减少。 车辆操纵稳定性评价主要有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俩种方法。客观评价是通过标准实验得到汽车状态量,再计算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评价指标,这可通过实车实验和模拟仿真完成,在车辆开发初期可通过车辆动力仿真进行车辆操纵稳定性研究。 1.二自由度汽车模型 为了便于掌握操纵稳定性的基本特性,对汽车简化为线性二自 由度的汽车模型,忽略转向系统的 影响,直接一前轮转角作为输入; 忽略悬架的作用,认为汽车车厢只 作用于地面的平面运动。

2.运动学分析 分析时,令车辆坐标系原点与汽车质心重合。首先确定汽车质心的(绝对)加速度在车辆坐标系中的分量。 确定汽车质心的(绝对)加速度在车辆坐标系的分量 和 。Ox 与Oy 为车辆坐标系的纵轴与横轴。质心速度 1与t 时刻在Ox 轴上的分量为u ,在Oy 轴上的分量为v 。 2.1 沿Ox 轴速度分量的变化为: 由于汽车转向行驶时伴有平移和转动,在t+△t 时刻,车辆坐标系中质心速度的大小与方向均发生变化,而车辆坐标系中的纵轴和横轴亦发生变化,所以沿x 轴速度分量变化为: ()cos ()sin cos cos sin sin u u u v v u u u v v θθ θθθθ +??--+??=?+??---??

稳定性试验规定

东莞百航仪器厂-国内先进稳定性试验设备生产厂家-药品稳定性试验箱-保质期试验箱 药品稳定性试验规定 每年底制定下年度原料和制剂成品稳定性试验书面计划,内容包括:规格标准、检验方法、检验周期、每批数量、考查项目、考查频次、时间等。经批准后执行,新开发的制剂品种在开发阶段应制定稳定性计划。 3 公司药品生产用原料稳定性试验可采用影响因素试验法: 3.1 将一批供试品除去包装以后,平放在平皿中,在以下条件下按规定贮存,检测重点考查项目各项质量指标的变化情况。重点考查项目包括:性状、熔点、含量、有关物质、吸湿性及根据药品性质选定的考查项目。 影响因素试验条件: 3.1.1 暴露在常温空气中; 3.1.2 高温试验,温度分别为60℃、40℃两个温度水平; 3.1.3 高湿试验,湿度分别为90%±5%、75%±5%两个湿度水平; 3.1.4 强光照射试验,照度为4500LX±500LX 4 制剂稳定性试验: 4.1 加速试验:取供试品三批,按市售包装,在温度40℃±2℃,相对温度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在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第六个月末取样检测各剂型规定的重点考查项目的质量指标变化情况。片剂的重点考察项目为:性状、含量、有关物质、崩解时限或溶出度。硬胶囊剂的重点考查项目为:外观、内容物色泽、含量、有关物质、崩解时限或溶出度、水份。液体制剂的重点考察项目为:性状、相对密度、含量、pH值、微生物限度检查。3个月后测试符合要求,有效期暂定为2年,6个月后测试符合要求有效期暂定为3年。 4.2 长期试验:取供试品三批,按市售包装,在规定保存条件下贮存,每年检测一次,重点考查项目的质量指标变化情况,观察3年的检验结果,以确定产品的贮存期或有效期。 5 严格按照批准的书面稳定性计划,做好试验记录,如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措施及时调整。 6 试验结束后,对试验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后处理,评定并作出结论。写出稳定性试验报告,所有资料归档保存。 留样观察管理制度 留样的环境及要求 根据本公司生产的品种的贮存需用,设专用的留样观察室,分为常温区、阴凉区,留样室要求避光、干燥、通风、防虫鼠。 4.2 设专人负责留样样品管理工作,留样管理员应了解样品性质和贮存方法。 4.2.1 每天记录留样室的温度与相对湿度(双休日、节假日除外),如有偏差,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符合要求。 4.2.2 留样品种要登记,并按品种、规格、批号分别排列整齐,每个柜内的品种、批号应有明确的标志,并易于识别,以便定期进行稳定性考察和用户投诉时查证。 4.2.3 按时观察一般留样并做好记录。 4.2.4 及时汇总重点留样检验结果,并做好留样观察记录。 4.2.5 凡在留样观察期间发现样品质量变化情况异常的或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应及时写出检验报告(一式四份:一份送质量部、一份送车间、一份送主管领导、一份留底),必要时请示总经理收回药品,以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 4.2.6 每年进行一次留样观察分析总结,分析留样中的质量问题,分送到分管领导及有关科

捕食者被捕食者模型稳定性分析

精心整理 被捕食者—捕食者模型稳定性分析 【摘要】自然界中不同种群之间还存在着一种非常有趣的既有相互依存、又有相互制约的生活方 式:种群甲靠丰富的天然资源生存,种群乙靠捕食甲为生,形成食饵-捕食者系统,如食用鱼和鲨鱼,美洲兔和山猫,害虫和益虫等。本文是基于食饵—捕食者之间的有关规律,建立具有自身阻滞作用的两种群食饵—捕食者模型,分析平衡点的稳定性,进行相轨线分析,并用数值模拟方法验证群食饵-MATLAB 1.2.四、符号说明 )(t x /)(1t x ——食饵(食用鱼)在时刻t 的数量; )(t y /)(2t x ——捕食者(鲨鱼)在时刻t 的数量; 1r ——食饵(食用鱼)的相对增长率;

2r ——捕食者(鲨鱼)的相对增长率; 1N ——大海中能容纳的食饵(食用鱼)的最大容量; 2N ——大海中能容纳的捕食者(鲨鱼)的罪的容量; 1σ——单位数量捕食者(相对于2N )提供的供养食饵的实物量为单位数量捕食者(相对于1N )消耗 2σ2N )消d 食者提供了食物,相当于使捕食者的死亡率降低,且促使其增长。设这种作用与食饵数量成正比,于是)(t y 满足 bxy dy bx d y t y +-=+-=')()((2) 比例系数b 反映食饵对捕食者的供养能力。

方程(1)、(2)是在自然环境中食饵和捕食者之间依存和制约的关系,这里没有考虑种群自身的阻滞作用,是Volterra 提出的最简单的模型。 下面,我们加入种群自身的阻滞作用,在上两式中加入Logistic 项,即建立以下数学模型: ?? ?? ??--='22111111)(1N x N x x r t x σ(3) ? ? ?21N x N x

稳定性试验方案

Stability Study Protocol for Exhibit Batch of Chloroquine Phosphate Tablets USP, 250mg 规格为250 mg的USP磷酸氯喹片 长期、中期及加速稳定性研究方案 $ / Prepared By: Date: 起草者:日期: Reviewed By QA: Date: 审核者:日期: Approved By: Date: 批准者:日期: Starting Date: Completed Date: 开始日期:结束日期: `

Contents 目录 1.P u r p o s e目的 (1) 2.S c o p e范围 (1) 3.R e f e r e n c e s参考资料 (1) 4.G e n e r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基本信息 (1) S t a b i l i t y S a m p l e s稳定性研究样品 (1) P r o d u c t O u t l i n e样品概述 (1) F o r m u l a t i o n处方 (1) C o n t a i n e r-C l o s u r e S y s t e m s包装 (1) L a b e l i n g标签 (1) S a m p l e s a n d P a c k a g e样品与包装 (1) 5.S t a b i l i t y Te s t i n g稳定性测试 (1) S a m pl e Rec ei pt a n d S to ra ge样品接收与储存 (1) Storage Conditions and Testing Time Points储存条件与检测时间点 (1) S a m p l i n g取样 (1) Te s t i n g M a t r i x稳定性测试项目表 (1) Parameters and Acceptance Criteria检测项目及质量标准 (1) D e g r a d a t i o n p r o d u c t s降解产物 (1) 6.D a t a P r e s e n t a t i o n数据汇总 (1) 7.R e p o r t i n g报告 (1) I n t e r m e d i a t e R e p o r t s中期报告 (1) S u m m a r y R e p o r t总结报告 (1) S t a b i l i t y D o c u m e n t s稳定性文件夹 (1) 8.A p p e n d i x附件 (1)

药品稳定性实验

专业整理分享 1.1 术语 1.1.1 长期稳定性试验(longtermstabilitytesting ) 在控制的环境条件下(接近实际条件)留样,并定期进行检验。其目的为了确 认适当的贮存条件及制定产品有效期或复验期提供依据。 1.1.2 加速稳定性试验(Acceleratedstabilitytesting ) 通过使用超常的贮存条件来加速产品化学降解或物理变化。评估在运输期间短 期的贮存条件与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不符时,可能会造成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 对长期稳定性研究数据的补充。 1.1.3 影响因素试验 1.1.4 是在比加速试验更激烈的条件下进行。其目的是探讨药物的固有稳定性、了解 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及可能的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为制剂生产工艺、包装、 贮存条件和建立降解产物分析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1.2 稳定性年度计划 1.2.1 QC经理根据生产品和QA的要求,种制订年度稳定性试验计划,包括:品名、 规格、批次、批号、试验方式、稳定性试验项目及方法、责任人等。 1.2.2 稳定性计划经QC经理审核,交质量部负责人批准方可生效。 1.3 原料药影响因素试验 1.3.1 原料药进行该试验。用一批代表性的原料药进行,将样品除去包装后,平放在 称量瓶或培养皿中摊成≤5mm厚的薄层,疏松原料药摊成≤10mm厚薄层,进行以下实 验,考察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1.3.2 高温试验 温度分别选择40℃、60℃两个温度水平。将样品在60℃温度下放置10天,于 第5天和第10天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测。若样品无明显变化,则不 进行40℃条件下的试验;若样品有明显变化(如含量下降5%,鉴别不明显,外观色 泽变化大等),则须在40℃条件下同法进行试验。 1.3.3 高湿试验 选择相对湿度为75%±5%、90%±5%两个湿度水平(T=25℃)。 将样品置于相对湿度90%±5%条件下(装KNO3饱和溶液的干燥器中,用封口胶密 封)放置10天,于第5天和第10天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要求检测, 同时准确称量试验前后样品的重量,若样品无明显变化,则不进行75%±5%条 完美DOC格式

原料药稳定性试验报告

原料药稳定性试验报告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L-腈化物稳定性试验报告 一、概述 L-腈化物是L-肉碱生产过程中的第一步中间体(第二步中间体:L-肉碱粗品;第三步中间体:L-肉碱潮品),由于L-肉碱生产工艺为间歇操 作,即每生产一步中间体,生产完毕并出具合格检测报告后,存入中间体仓库,以备下一步生产投料所需。根据本公司L-肉碱产品的整个生产周期,L-腈化物入库后可能存放的最长时间为4周(约28天)。以此周期为时间依据制定了L-腈化物稳定性试验方案,用于验证L-腈化物在再试验期限内的各项质量指标数据的稳定性,并且能否符合L-腈化物的质量标准,此次稳定性试验的整个周期为28天,具体的稳定性试验方案以ICH药物稳定性指导原则为基础制定,以确保L-腈化化物稳定性试验的可操作性。 二、验证日期 2010年1月13日----2010年2月10日 三、验证方案 1)样品储存和包装: 考虑到L-腈化物今后的贮藏、使用过程,本次用于稳定性试验的样品批次与最终规模生产所用的L-腈化物的包装和放置条件相同。 2)样品批次选择:此次稳定性试验共抽取三批样品,且抽取样品的批次与最终规模生产时的合成路线和生产工艺相同 3),以确保试验次数足以满足L-腈化物的稳定性试验的需要。。 4)检测项目:根据L-腈化物的质量标准的规定,此次稳定性试验的检测项目共五项,分别为外观、氯含量、熔点、比旋度、干燥失重。这些指

标在L-腈化物的储存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化,且有可能影响其质量和 有效性。 5)试样来源和抽样:L-腈化物由公司102车间生产,经检测合格后储存于中间体仓库,本次稳定性试验的L-腈化物均取自于该中间体仓库,其 抽样方法和抽样量均按照L-腈化物抽样方案进行抽样。抽样完毕后直 接进行检测分析,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登记,保存,作为稳定性数据评估 的依据。 四、稳定性试验数据变化趋势分析及评估 通过对三批L-腈化物的稳定性试验,对其物理、化学方面稳定性资料进行评价,旨在建立未来相似情况下,大规模生产出的L-腈化物是否适用现有的再试验期(28天)。批号间的变化程度是否会影响未来生产的L-腈化物在再试验期内是否仍符合其质量规范。本次试验数据以表格、图解的形式给出,从而对L-腈化物的稳定性数据进行有效的评估。 1)外观评估

留样观察及稳定性试验

留样观察及稳定性试验 留样观察 1、企业质量部门的中心检验室应设立留样观察室,建立物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 留样观察制度,明确规定留样品种、批数、数量、观察项目、观察时间等,并指定专人进行留样观察,填写留样观察记录,建立留样台帐。定期做好总结,并报有关领导。 留样观察 留样观察应填写留样申请单和留样登记表。 留样申请单内容包括: 文件编号、代号、品名、批号、规格、日期、留检样 品的法定样及实验样、需要的样品量及理由、申请人签 名留样员签名和填写申请单日期等。 留样登记表内容包括: 文件编号、日期、代号、品名、批号、数量单位、留 样量及经手人等 留样观察 留样观察还要填写留样观察记录,并建立 留样台帐。 留样观察记录内容包括: 文件编号、保存条件(温度、相对湿度)、留样位置 (柜、行、号)留样日期、产品规格、留样批号、观察项 目、观察结果(0,3,6,9,12,18,24,30,36个 月)、结论及操作人。 留样台帐内容包括: 文件编号、产品名称、批号、化验日期、留样年限、 检验项目、检验人及结论。 留样观察 2、留样观察室的场地应能满足留样要求,并 有足够的样品存放设施,有温湿度测试装 置和记录。留样量要满足留样期间内测试 所需的样品量。 3、产品留样应采用产品原包装或模拟包装, 留样储藏条件应与产品规定的储藏条件相 一致。留样样品保存到药品有效期后一 年,不规定效期的药品保存三年。 留样观察 4、产品留样期间如出现异常质量变化,应 填写留样样品质量变化通知单,报送质

量管理部门负责人,由质量管理部门负 责人呈报有关领导及部门采取必要的措 施。 5、成品一般应按批号留样,留样数量为全 检量的3 倍,成品留样宜采用货架包 装,原料药的留样采用模拟小包装。 稳定性试验 1、稳定性试验的目的: 考察原料药或药物制剂在温度、湿 度、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为药品的生产、包装、储存、运输条件 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试验建立药品 的有效期。 稳定性试验 2、质量管理部门应开展对原料、中间产品 及成品质量稳定性的考察,根据考察结果 来评价原料、中间产品及成品的质量稳定 性,为确定物料储存期和有效期提供数据。 3、稳定性试验的内容: (1)加速破坏试验,预测样品的有效期; (2)样品在规定的保存条件下观察若干年限的 检测结果。 稳定性试验 4、稳定性试验的基本要求: (1)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 和长期试验。 影响因素试验适用于原料药的考察,用1 批原料药进行; 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适用于原料药与药物制 剂,要求用3 批供试品进行。 稳定性试验 4、稳定性试验的基本要求: (2)原料药供试品是一定规模生产的,供试品量相当于制剂稳定性实验所要求的批量,原料药合成 工艺路线、方法、步骤应与大生产一致。 药物制剂的供试品应是放大试验的产品(如片 剂或胶囊剂在10000片左右或10000粒左右,特殊剂型、特殊品种所需数量,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 握),其处方与生产工艺应与大生产一致。 稳定性试验 4、稳定性试验的基本要求:

稳定性试验规定,稳定性指导原则,稳定性试验方法

FDA药物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 药品稳定性试验规定 每年底制定下年度原料和制剂成品稳定性试验书面计划,内容包括:规格标准、检验方法、检验周期、每批数量、考查项目、考查频次、时间等。经批准后执行,新开发的制剂品种在开发阶段应制定稳定性计划。 3 公司药品生产用原料稳定性试验可采用影响因素试验法: 3.1 将一批供试品除去包装以后,平放在平皿中,在以下条件下按规定贮存,检测重点考查项目各项质量指标的变化情况。重点考查项目包括:性状、熔点、含量、有关物质、吸湿性及根据药品性质选定的考查项目。 影响因素试验条件: 3.1.1 暴露在常温空气中; 3.1.2 高温试验,温度分别为60℃、40℃两个温度水平; 3.1.3 高湿试验,湿度分别为90%±5%、75%±5%两个湿度水平; 3.1.4 强光照射试验,照度为4500LX±500LX 4 制剂稳定性试验: 4.1 加速试验:取供试品三批,按市售包装,在温度40℃±2℃,相对温度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在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第六个月末取样检测各剂型规定的重点考查项目的质量指标变化情况。片剂的重点考察项目为:性状、含量、有关物质、崩解时限或溶出度。硬胶囊剂的重点考查项目为:外观、内容物色泽、含量、有关物质、崩解时限或溶出

度、水份。液体制剂的重点考察项目为:性状、相对密度、含量、pH值、微生物限度检查。3个月后测试符合要求,有效期暂定为2年,6个月后测试符合要求有效期暂定为3年。 4.2 长期试验:取供试品三批,按市售包装,在规定保存条件下贮存,每年检测一次,重点考查项目的质量指标变化情况,观察3年的检验结果,以确定产品的贮存期或有效期。 5 严格按照批准的书面稳定性计划,做好试验记录,如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措施及时调整。 6 试验结束后,对试验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后处理,评定并作出结论。写出稳定性试验报告,所有资料归档保存。 留样观察管理制度 留样的环境及要求 根据本公司生产的品种的贮存需用,设专用的留样观察室,分为常温区、阴凉区,留样室要求避光、干燥、通风、防虫鼠。 4.2 设专人负责留样样品管理工作,留样管理员应了解样品性质和贮存方法。 4.2.1 每天记录留样室的温度与相对湿度(双休日、节假日除外),如有偏差,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符合要求。 4.2.2 留样品种要登记,并按品种、规格、批号分别排列整齐,每个柜内的品种、批号应有明确的标志,并易于识别,以便定期进行稳定性考察和用户投诉时查证。 4.2.3 按时观察一般留样并做好记录。 4.2.4 及时汇总重点留样检验结果,并做好留样观察记录。 4.2.5 凡在留样观察期间发现样品质量变化情况异常的或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应及时写出检验报告(一式四份:一份送质量部、一份送车间、一份送主管领导、一份留底),必要时请示总经理收回药品,以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 4.2.6 每年进行一次留样观察分析总结,分析留样中的质量问题,分送到分管领导及有关

21样品的抽取和处置管理程序

21.1 目的 为使涉及到抽样获取的样品完整、具有代表性,确保检测工作的质量,规范样品接收、流转、保管、处理工作,确保样品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检测要求的适宜性,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特制定本程序。 2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中心开展独立对外抽样工作及非疾控类样品的接收、流转、检测、保管和处置的全过程管理。 21.3 职责 21.3.1相关科室负责现场抽样,并按照现场委托监测计划,制订抽样方案,样品受理室负责委托送检的食品、化妆品、水及涉水产品、消毒产品等健康相关产品及食物中毒样品的受理及所有分派样品的标识、分发、流转、留样和样品库管理。 21.3.2 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业人员对抽样规范和抽样方案进行审核,并批准实施。 21.3.3 质量负责人审批留样处置意见。 21.3.4抽样人员严格按抽样程序开展抽样活动,检验部门负责样品的管理。 21.4 程序 21.4.1抽样方案 21.4.1.1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布置的任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抽样方案。 21.4.1.2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有所侧重地制定具体抽样方案。 21.4.1.3 发生突发事件时对可疑物品的抽样必须满足取证的需要。 21.4.2工作要求 21.4.2.1抽样工作至少由本疾控中心2名以上人员进行。抽样人员进入受检单位要主动出示证件,并按《保证公证性和保护机密所有权的程序》的规定执行。 21.4.2.2抽样人员应严格按标准规定进行。手续齐全,工作要公正、严谨、

认真,不得由受检单位人员代替抽样。 21.4.2.3抽样人员应先抽样后再填写《非产品样品采样记录》。 21.4.3抽样 21.4.3.1产品标准有规定抽样方法和要求的按其规定执行,未明确规定抽样方法时,按《质量手册》要求方法或有关标准执行。 21.4.3.2抽样前应尽量了解该批样品的来源、生产日期等。 21.4.4非产品样品采样记录的填写 抽样后按规定认真填写《非产品样品采样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被采样人、采样地点、采样方法、采样时间、采样目的、采样设备或仪器、采样样品名称、采样样品份数、被采样物品或场所状况、被采样人签名等,采样记录一式三联,一联交受检部门,另一联随样品,一联带回卫生执法部门登记。 21.4.5封样 按规定要求封样,当场加贴封条。疾控中心受理部门受理样品时要检查封条是否完好。如封条破损应重新抽样,并做好相应记录。 21.4.6样品的运送 21.4.6.1按规定的时间和技术要求保存和运送样品。 21.4.6.2特殊样品的运送按有关部门作业指导书操作。 21.4.7样品流转管理 21.4.7.1 样品受理人员办理样品受理手续后,应及时填写相关信息,将样品与相关技术资料一起及时送交有关检测科室。 21.4.7.2检验科室接样人接收样品时应按《样品******单》逐项核对确认样品信息,检查样品的完整性与检测适宜性,如确认样品无误后给予签收,并按样品标签上标识的存放条件保存样品,无特殊保存要求的样品应存放于阴凉干燥处。及时安排检测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样品接收人应记录对样品检测具体要求后,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由科室负责人立即安排检测工作。

稳定性试验标准管理规程样本

审批及颁发: 会审: 分发:

一、目的 在有效期内监控已上市药品质量, 以发现市售包装药品与生产相关的稳定性问题( 如杂质含量变化) , 保证按照固定验证过的生产参数制造的产品质量维持在稳定的趋势, 而且经此考察能够在有效期内监控药品质量, 并确定药品能够在标示的贮存条件下, 符合质量标准的各项要求。 二、范围 公司生产的成品制剂, 以及人生长激素原料药。 三、职责 1 质量部负责制定本规程。 2 QC负责按照本规程对成品制剂, 以及人生长激素原料药。 四、术语 无 五、内容 1 要求 考察批次数和检验频次应当能够获得足够的数据, 以供趋势分析。一般情况下, 每种规程、每种内包装形式的药品, 至少每年应当考察一个批次, 除非当年没有生产。某些情况下, 持续稳定性考察中应当额外增加批次数, 如重大变更、生产和包装有重大偏差的药品应当列入稳定性考察。另外, 重新加工、返工或回收的批次, 也应当考虑列入考察, 除非已经过验证和稳定性考察。稳定性报告必须定期更新。 2 稳定性考察计划 质量保证部QA人员于每年年初依据本年度的生产计划制订年度稳定性试验计划, 确定本年度将进行的和可能要增加进入稳定性试验程序的品种, 并于每年年终对本年度公司的稳定性

试验工作做出年度总结报告。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结果或重要的异常趋势进行调查。任何已确认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结果或重大不良趋势, 都应向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还应考虑是否可能对已上市药品造成影响, 必要时应实施召回。 3 稳定性考察方案 应涵盖药品有效期, 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3.1每种规程、每种生产批量药品的考察年批次: 3.2产品介绍, 包含包装形式及现有有效期; 3.3相关的物理、化学、微生物的检验方法, 能够考虑稳定性考察专属的检验方法; 3.4检验方法依据; 3.5合格标准; 3.6试验间隔时间( 测试时间点) ; 推荐每年进行, 至少在有效期的开始、中间和结束点进行; 我公司规定于0个月、 3个月、 6个月、 9个月、 12个月、 18个月、 24个月、 36个月取样, 按持续稳定性考察项目进行检测。无菌检查于0个月、 12个月、 24个月、 36个月进行考察。 3.7容器密封系统的描述; 3.8贮存条件( 应当采用与药品标示贮存条件相对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长期稳定性试验标准条件) : 市售包装, 在温度2-8℃、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放置36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