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

(1)碧波粼粼的西子湖上,立着三座石塔,远远望去,宛如玉石雕成,这就是“三潭印月”的三潭。

(2)三座石塔,成三角形排列,形状都是葫芦形。

(3)塔尖是一个玲珑剔透的宝顶,犹如一座小小的佛牙塔,但又与佛牙塔不尽相同。佛牙塔是佛教的典型建筑,但在这里,它已经被(赋予、给予)民间艺术的美感,将其底座变形,与塔身连成了一体,使人分不清这究竟是一件单独的艺术品,还是某个建筑物的一部分。

(4)塔身仅是一个镂空的石球,球上凿出三个圆圆的洞口,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石球,就变成一个朴素而精巧的艺术建筑了,假如你驾起一叶扁舟,摇到塔边,通过一个洞口望去,就能看到另外两个洞口,以及洞外青天丽日,湖光山色,真是“以一管窥(kui)青天”。所以,每年中秋,人们总是在石塔里点起火,再在圆洞上蒙上薄薄的白纸,皓月当空之际,熊熊火光,透过白纸,投印在湖面上,15个闪烁的玉盘,再加上月宫仙子的倒影,16个月亮凌然于碧波之上,漂荡于波光之间。此情此景,真令人叹为观止。

(5)塔基是一个圆形石盘,托住了石塔,犹如圆荷擎玉藕,微微风浪里,亭亭玉立。其实据说圆盘之下还有一根石柱,直插湖底。但因为湖水刚好没过石柱,使石柱犹如浮在水上一般,达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6)虽说三座石塔形状一样,但由于远近排列的层次不同,仍然不使人感到呆板,反而更富有诗一般的意境。

(7)看,碧波荡漾,群山环抱,三座石塔独立湖心,仙山奇岛乎?海市蜃楼乎?建筑艺术的美加上环境的美,引起了人们多少(遐想、梦想)!

(8)啊,三潭印月,建筑艺术的美;三潭印月,诗情画意的美;三潭印月,浪漫主义的美。三潭印月,一切美在这里聚集,融为一体……

1、“皓月当空”是描写月亮的词语,请再写3个描写月亮的词语。

2、联系短文内容概括回答:“三潭”就是指___

3.读第四小节,用“”划出有关描写“三潭印月”美景的句子。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以一管窥青天”中“管”本来指细管,在这里是指。“窥”本来指偷看,在这里是的意思。文中这句话的意思是

5、“塔尖是一个玲珑剔透的宝顶,犹如一座小小的佛牙塔。”这是一句句,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6、你能在文中找出一句排比吗?请用“~~”划出,并说说它的作用。

7、在2—5小节里,文章是按、、的顺序来描绘三座石塔的。

8、依据第6小节,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回答。

问题:

回答:

9、划去第3、7小节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10、“碧波粼粼”的“粼”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粼”字共有画。

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能通过评点的方法与文本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训练学生运用评点的方法来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学生第一次评点课文,有一定的难度。课堂上老师可介绍方法并进行示范,来指导学生评点课文。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

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 杜甫有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二、简介作者 季羡林,山东清平人。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等。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秋进人德国格廷根大学学习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系主任。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的史诗《罗摩衍那》。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著作等身,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三、整体感知课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与特色。 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所以,思乡类的作品往往都是从一些具体的东西出发,由眼前之景激起乡思之情,即使许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会因为融汇了乡思而具有了特别的意味,有的景物因为被反复书写而成为思乡的文学意象,如柳、月、炊烟、乡音等等。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就是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三潭印月导游词

三潭印月导游词 亲爱的游客大家好欢迎您来到美丽的杭州我是大家的导游员刘新宇非常荣幸能与大家共度美好时光。我会竭尽所能为大家服务预祝各位游览愉快。 今天我们所要游览的景点是著名的杭州西湖,大家请看前方这片波光粼粼清澈见底的湖水就是西湖了。在湖的左边有苏堤春晓花港观鱼等景点右边有雷峰塔柳浪闻莺等名胜,一会呢我们将一一欣赏到。现在请大家跟随我登上游船先到西湖中的小岛去游览。乘船时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西湖中有3座小岛分别是小瀛洲湖心亭和阮公墩,我们先游览的是其中最大的小瀛洲,它的面积为7公顷南北由九曲桥相连接东西则以土堤来连贯,从空中俯瞰恰似一个绿色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景色。此岛早先是人工堆叠而成,后经十多次修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好了船已靠岸我们下船上岛,还是提醒大家注意脚下安全,也不要遗落物品。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将要经过的这座桥就是我刚刚提到的九曲桥,它有9转30多个弯,是全岛的中轴曲线,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两岸的奇花异草,假山亭台,就会发现岛上湖中的美妙景致仿佛成了立体的画,流动的诗,不知道有没有这种步移景换小中见大的感觉呢? 前方曲桥的中间,那座红柱黑瓦的四方亭叫御碑亭,当年康熙皇帝下江南时所提的“三潭印月”石碑就在其中。各位可以在那拍照留念。 走过了曲桥,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片开阔的湖面,湖中有三座石塔我想大家都知道啦对这就是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这三座石塔始建于宋元祐年间,当时苏东坡疏浚西湖,为了防止西湖淤塞,在湖中最深处立了三塔作为标志,规定三塔之内不得种植菱藕。元代时三塔被毁,明朝万历年间在现在位置上重建。这三塔基本呈等边三角形,间距62米,塔高2米,造型优美,塔身呈球状,有五个孔,周围还有浮雕图案,塔顶是葫芦形的。民间传说这儿有三个水妖居住,因而塔形似葫芦以将其镇住。如果大家手里现在有1块钱可以拿出来看一下背面,是不是很熟悉呢这就是我们面前的这3座石塔。 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听说过到杭州必游西湖,游西湖比看三潭这句话。这是因为三潭印月历来是杭州著名的赏月胜地。每到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人们在塔内点上灯烛,孔口用白色薄纸蒙上,烛光从纸上透出,倒映于湖,又成水中之月,随着微波荡漾,似有无数个月亮在水中晃动。月光、灯光、湖光、波光粼粼,月影、塔影、云影交相辉映,融成一片极富诗情画意的景观,让人感到有一种奇幻之美。 好了游览过三潭印月后请大家与我一起到下一个景点参观。

美丽的三潭印月教案

《美丽的三潭印月》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朗读感悟。 2、师生合作,点拨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三潭印月”的美丽风光以及作者流露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品悟文章美景。 教学难点: 感悟文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及生字,收集三潭印月的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主学习 1、教师板书“三潭印月”,指名反馈搜集到的关于“三潭印月”的资料或图片。 2、教师简要介绍。 “三潭印月”面积6万平方米,素有小瀛洲之称,使西湖三岛中面积最大、景观最丰富、知名度最高的岛,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是江南水上庭院艺术的代表作。“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是这里的最大特色。四周围是环形堤埂,岛中有湖,水面划为“田”字形,建有一座九转三回、三十个弯的九曲桥,岛上建筑精致,四时花卉扶疏,有“水上仙子”的美称。岛南湖面上有三个石塔鼎足而立,塔高2米,球形塔身中空,有五个小圆孔,有“月光映潭,塔分为三”之说。每到中秋月夜,放明烛于塔内,灯光外透宛如15个小月亮。此时,月光、烛光、湖光交相辉映,夜景十分迷人。 3、师展示图片,让学生欣赏。 4、知名用简短的词语形容自己观“三潭印月”后的感想。 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优美的文笔,走进杭州美丽的“三潭印月”。 二、小组合作,自学课文

教师出示提纲,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自学课文。 1、小组长检查生字认读和书写。 2、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互相帮助,把课文读熟练。 3、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绿树依依、隐隐约约、朦朦胧胧 4、说说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三、小组展示,全班交流 1、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通课文的情况。 2、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3、提出问题以待解决。 四、教师精讲,点拨提高 同学们,读了这篇优美的课文,你的脑海中呈现出怎样的画面? 1、“三潭印月”景色优美,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画出描写“三潭印月”美丽景色的句子。 指名反馈,(用课件展示)品读句子,感受其中的优美。

三潭印月导游词_三潭印月景区导游词

三潭印月导游词_三潭印月景区导游词 三潭印月导游词篇一 各位游客,在我们眼前的这座桥就是断桥。让我们走上断桥。这座桥并不长,但古朴、坚固,历史十分悠久。我现在想问一下大家,你们知道为什么称它为断桥呢?因为,冬天下过雪后,断桥的一边被阳光所晒到,积雪融化了,而另一边却没融化,桥像断了似的。所以就有了“断桥残雪”的说法。这也是西湖的老十大美景之一。 再让我们走上白堤,看看那美丽的西湖。大家看湖水多美啊!湖面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阳光洒在湖面上,像满湖都铺满了金子似的'。绿树成荫,影子倒印在湖面上,使湖变得更绿了。要不,怎么会有大诗人杨万里的诗:接天莲叶无穷碧,印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呢? 当然,锦带桥也有对联: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九州万里;保叔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 再让我们走到平湖秋月的楼外楼上船吧。来,让我们走上船,直奔三潭印月。 船的正前面,就是著名的三潭印月。看,那三个矗立在水中的三个潭。他们多像三个立着的石香炉呀!每一个潭有好几个洞。每到农历十五的夜晚,听说划小船到三潭印月,在潭里面点上火,就可以看到十几个月亮!大家如果有一元纸币可以拿出来看一下,纸币上的图案是不是很像?三潭印月有这么一个传说:从前有一头黑鱼精,想伤害鲁班的妹妹,结果被鲁班妹妹制造的三潭印月给压在了湖底。

我们的游船马上要靠岸了,请大家做好准备。 三潭印月导游词篇二 各位团友,大家好。现在我们弃船登岸,来到了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前面我们介绍过,水光潋滟的西湖上有三座绿岛,她们都有动听的名字,分别叫湖心亭、阮公墩和三潭印月。这三潭印月又名小瀛洲,就是海上仙山的意思。小瀛洲是湖中三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它的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为60%。南北两部分由九曲桥相联结,东西两侧则以土堤来连贯,从空中俯瞰,恰似一个绿色的“田”字,呈现大湖围小湖、岛中套小岛的景色。它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运用中国园林的借景手法和多变奇巧的布景艺术,成为西湖中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之一。 各位团友,这美丽的三潭印月岛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多少年来,人们用古典造林手法建设起来的一个园林艺术精品。最早,这里是人工堆叠而成的水上陆地,吴越时这里被辟建为水心保宁寺。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当时的钱塘县令聂心汤,别出心裁地想在西湖建造一个放生地,就利用水心保宁寺的遗址,用西湖的淤泥筑起了这个湖中之岛,又在岛外修了条环形堤埂,使它形成了“岛中有岛,湖中有湖”的格局,作为放生之所。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当时的浙江总督李卫在此苦心经营,大兴土木,建亭台楼阁,植奇花异草,使小瀛洲成为一处多姿多彩的江南水上园林。当时的西湖十八景之一“鱼沼秋蓉”就在此地。民国时期,由于政府腐坏无能,对小瀛洲长期不加整治,亭阁颓废,堤岸沉陷,花木荒芜,一派萧条,小瀛洲几乎成

三潭印月的数控加工教案

复杂成形面的加工教案 潘军伦 一、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总体分二个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 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任务:任务讲解分析; 时间:2课时 讲解要点: 1、三潭印月的工艺性分析。 2、学习固定形状粗车循环指令G73的应用。 3、对三潭印月进行完整编程。 4、三潭印月在数控车床上的加工流程。 第二阶段: 地点:数控实训车间; 教学任务:安全教育、操作演示、学生实际操作、巡视、讲评、小结; 时间:4课时 教学要点: 1、安全教育(3分钟)。 2、学生第一次操作要点:装夹零件和刀具、程序输入、车右端面、粗车三潭印月的整体外 形、精车三潭印月的整体外形、切断工件、检测等(60分钟);与学生操作同步,教师巡视、讲评要点:装夹方面、程序检查、表面光洁度控制、检测等。 3、第一次小结:装夹方面、工艺、表面光洁度控制、检测、学生自我评分。(10分钟) 4、学生第二次操作要点:装夹零件和刀具、车右端面、粗车三潭印月的整体外形、精车三 潭印月的整体外形、切断工件、检测等(60分钟);与学生操作同步,教师巡视、讲评要点:装夹方面、程序检查、表面光洁度控制、检测等。 5、车间卫生打扫及检查(10分钟)。 6、教学小结要点:各组内沟通交流、协同合作、守时负责、评价他人;自我学习、自我评 价、小组间零件展示;教师点评、工艺、表面光洁度控制、检测(15分钟)。 7、作业布置:对作业进行要求讲解和提示(2分钟)。 二、教学目标 终极目标: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数控编程、切削加工过程的具体操作流程和要点)以及提高社会行为能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团队协作)。 促成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必须能够完成数控加工的程序编程。 ●利用已学习过的基本指令及新指令G73完成三潭印月零件的加工。 (2)学生能够正确操作数控车床。 ●学生能够在数控车床上输入程序。 ●学生能够完成对数控机床必要的加工调整工作。 ●学生能够对程序进行试运行和试切及最终的切削加工。 (3)提高学生的社会行为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

美丽的三潭印月

课题:12美丽的三潭印月课型:略读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 2、能认读4个字。 3、摘录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读生字。 3、摘录好词佳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教学重点:了解“三潭印月”的美丽景色,并感受它的美丽。 教学难点:了解“三潭印月”的美丽景色,并感受它的美丽。 查阅资料:搜集有关“三潭印月”的补充资料。 教、学具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课时数:1课时 板书设计: 12、美丽的三潭印月 绿树依依、波光粼粼 人间仙境 课后小结: 第一课时:学生活动时间(约)30分钟教师活动时间(约)10分钟 教学要求: 1、能认读4个字。 2、摘录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3、了解“三潭印月”的美丽景色,并感受它的美丽。 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一、谈话引入:(4’) 出示:“三潭印月”图片,孩子们,通过课下查阅资料,你对这的景色有了哪些了解?(生各抒己见)这里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 师:今天我们就来读一篇略读课文《美丽的三潭印月》让我们尽情的饱览一下那里的景色。 二、学习课文:(30’) (一)回忆预习内容。

(二)检测预习结果。 1、出示投影:注意带点字的读音。露出蓄长堤镂刻倒映 (1)自由读。 (2)指名读。 2、指名分段读,其他同学从正确、流利方面进行评议。(如果读得不够流利,同桌互读,小组 轮读,班上指名读。)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中你有什么感受? (1)默读课文。 (2)班上交流。 主要描写了杭州西湖“三潭印月”的美景。(感受:景色美丽、语言优美……) 师:老师也和大家一样有同样的感受,那么你从那里感受它景色的美丽,认真的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词句进行细细品味。 1、生读、划、品读感受。 (1)自读自品: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把自己的感受标注出来。 (2)指名读 (指名评议) 3、读文思考: “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它什么样?它为什么叫“三潭印月”?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有关的内容。 A、自读思考。 B、汇报交流(可用书上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3、指导朗读,主要指导学生读好问句。 (1)出示带有问号的5个句子。 (2)自己试读。师强调:前两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三句读出反问句的语气。 (3)自己再读体会。 三、课堂小结:(4’) 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四、作业:(2’) 1、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020年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三潭印月》教案范文合集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字。摘抄课文中好词佳句。 2、朗读课文。知道“三潭印月”是怎样来的,什么样,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3、使学生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教学重点:了解“三潭印月”的美丽景色,并感受它的美丽。 教学难点:了解“三潭印月”的美丽景色,并感受它的美丽。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认读4个字。摘抄课文中好词佳句。朗读课文。知道“三潭印月”是怎样来的,什么样,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2`) 师:你去过什么有名的地方吗?跟我们大家说一说。 生自由介绍。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一个美丽的地方。 板书:美丽的三潭印月 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文,感受那份美丽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8`) 1.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音。 2.可以两人互相检查读。 亭台楼阁别致清澈碧天如洗明月如盘 月色溶溶波光粼粼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4.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什么?“三潭印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自学课文,思考以下问题:(8`) 1.说说“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 2.“三潭印月”是什么样? 3.为什么叫“三潭印月”? 你从哪感受到的?找一找、画一画。 四、集体说说。(8`) 五、再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5`) 读课文,想一想每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说一说每段的段意

1.第一自然段:位置美丽 从哪看出“三潭印月”的美丽?读出来。 2.第二自然段:“三潭印月”的由来。 3.第三自然段:三个石塔造型优美、别致。 4.第四自然段:为什么叫“三潭印月”。 5.第五自然段:“三潭印月”非常美丽,很多人前来游玩。 六、找一找课文中有五个“?”,把这几个句子读出来,体会“?”用法有什么不同?自己试试读着。(2`) 七、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词语?找出来。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自己背一背。(5`) 八、摘录课文中的好词佳句。(2`) 篇二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知道“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什么样,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知识与技能 a.学会4个认读字,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b.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设问、反问句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自然和文化景观,愿意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事,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 ★了解“三潭印月”的美丽景色,并感受它的美丽。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设问、反问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关于风景名胜的阅历积累,让学生愿意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我们这单元学习了《瀑布》、《海底世界》、《五彩池》想一想他们都是些什么的文章?(写景) 2、今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一起欣赏一处风景名胜。那就是“美丽的三潭印月” 二、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三、齐读课题 四、学习课文 1、问:题目中告诉我们“三潭印月”是怎样的?(美丽的) 师:快速阅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来形容它的?

数控车床三潭印月程序

浙大工程训练数控车床三潭映月程序O0001; N10 MO3 S650; N20 T0101; N30 G00 X26 Z5; N40 G71 U1 R2; N50 G71 P60 Q270 U0.5 W0 F0.15; N60 G01 X0 Z0 F0.05; N70 G03 X2.5 Z-1.22 R1.25; N80 G02 X6.41 Z-7.16 R7.32; N90 G03 X6.82 Z-11.47 R2.58; N100 G03 X8.36 Z-17.29 R3.09; N110 G02 X8.02 Z-18.2 R0.53; N120 G03 X17.5 Z-19.4 R16; N130 G01 Z-20.7; N140 G03 X11.2 Z-21.6 R12; N150 G01 Z-25.35; N160 G03 X12.81 Z-27.57 R1.23; N170 G02 X13.28 Z-27.88 R0.24; N180 G03 X21 Z-29.2 R10.3; N190 G01 Z-30.95; N200 G03 X14 Z-32 R15.79; N210 G02 X14 Z-32.7 R0.35; N220 G03 X14.7 Z-46.7 R7.44; N230 G01 Z-49.5; N240 G01 X16.8; N250 G03 X20.95 Z-51.6 R2.48; N260 G01 Z-51.95; N270 G01 X22.4; N280 Z-54.75; N290 G70 P60 Q270 S650 F0.05; N300 G00 X100 Z150; N310 T0100; N320 M30;

浙江三潭印月导游词文档

浙江三潭印月导游词文档 Tour guide notes on moon in Santan, Zhejiang Province 编订:JinTai College

浙江三潭印月导游词文档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浙江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一,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风景秀丽、景色清幽,尤三潭印明月的景观享誉中外。下面是小泰收集整理的浙江三潭印月导游词五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浙江三潭印月导游词五篇(一) 各位团友,大家好。现在我们弃船登岸,来到了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前面我们介绍过,水光潋滟的西湖上有三座绿岛,她们都有动听的名,分别叫湖心亭、阮公墩和三潭印月。这三潭印月又名小瀛洲,就是海上仙山的意思。小瀛洲是湖中三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它的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为60%。南北两部分由九曲桥相联结,东西两侧则以土堤来连贯,从空中俯瞰,恰似一个绿色的“田”,呈现大湖围小湖、岛中套小岛的景色。它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运用中国园林的借景手法和多变奇巧的布景艺术,成为西湖中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之一。 各位团友,这美丽的三潭印月岛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多 少年来,人们用古典造林手法建设起来的一个园林艺术精品。最早,这里是人工堆叠而成的水上陆地,吴越时这里被辟建为水心保宁寺。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XX年),当时的钱塘县 令聂心汤,别出心裁地想在西湖建造一个放生地,就利用水心保宁寺的遗址,用西湖的淤泥筑起了这个湖中之岛,又在岛外修了条环形堤埂,使它形成了“岛中有岛,湖中有湖”的格局,作为放生之所。清朝雍正五年(1720xx年),当时的浙江总 督李卫在此苦心经营,大兴土木,建亭台楼阁,植奇花异草,使小瀛洲成为一处多姿多彩的江南水上园林。当时的西湖十八景之一“鱼沼秋蓉”就在此地。民国时期,由于政府腐败无能,对小瀛洲长期不加整治,亭阁颓废,堤岸沉陷,花木荒芜,一派萧条,小瀛洲几乎成为一个荒岛。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拨款对三潭印月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的改造,使它重现昔日风采,在空间变化、组景层次、建设布局和花木配置方面都显得匠心独运、巧夺天工。今天的三潭印月由大量景物构成几个景区,而每个景区都自成一体,又互为衬托,有机结合。可以说小瀛

美丽的西湖教案1

《美丽的西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为了使学生在学之前能对该课产生兴趣,第一节课我伴随着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大家知道西湖的由来吗?",从而引出有关西湖的诗词。用多媒体简单展示并介 绍了"西湖旧十景"和"西湖新十景"。西湖这种淡雅.雨雾.朦胧的自然景象,介绍 水彩画就特别适合表现,紧接着特别引出当今社会最大关注的环保问题。让学生 在进入水彩画的学习同时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并能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浙教版初中美术第四课《美丽的西湖》(1课时) 教材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以及认识水彩画的特点。了解对水彩画与中国画的区分。 2.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比较来感受西湖的艺术特色;通过欣赏来掌握西湖水彩 画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西湖秀美的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 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西湖的美,培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美好情感,体会水彩画的美感。 教学难点:对水彩画与中国画的区分。 教学方法:情境.直观.比较法.讲授法 教学辅助:课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有关西湖的图片.课件.人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题的准备 (1)播放一首音乐《千年等一会》,通过艺术是相通的道理,让学生猜是什么电视剧的主题,以及这部电视剧故事是发生在哪个地方。 教师:你们听到此歌曲想到什么吗? 学生:白娘子.许仙.白蛇.青蛇等。 教师:那你们知道他们的故事发生在哪里吗? 学生:杭州.西湖。 (2)引出课题《美丽的西湖》 (幻灯片放映西湖的图片,并打出标题) 二.教学过程 (1)西湖的由来。 教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被称为西湖呢,有谁知道吗?(学生可能会鸦雀 无声,可能会回答“不知道”) 教师:关于西湖的由来,这里有一个神话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 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 了许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 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但是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 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 珠,王母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抢,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 人间,变成了今天波光粼粼的西湖,(那关于"西湖"这个名称,最早 开始于唐朝。在唐以前,西湖有武林水、明圣湖、金牛湖、龙川、 钱源、钱塘湖、上湖等名称。到了宋朝,苏东坡守杭时,他咏诗赞 美西湖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三潭印月简介

◆前言 西湖上有三座绿岛,人称蓬莱三岛,分别叫湖心亭、阮公墩和三潭印月。这三潭印月又名小瀛洲,就是海上仙山的意思。小瀛洲是湖中三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作为一个湖心岛,它的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为60%。南北两部分由九曲桥相联结,东西两侧则以土堤来连贯,从空中俯瞰,恰似一个绿色的“田”字,呈现大湖围小湖、岛中套小岛的景色。 此地地处西湖水域之中,是领略西湖山光水色的绝妙处,更是观赏苏轼诗中所说的“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中的西湖新十景之四“湖滨晴雨”的最佳处。 它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运用中国园林的借景手法和多变奇巧的布景艺术,成为西湖中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之一。 ◆主要景点 瀛洲岛:它西湖三岛中最大的岛,面积约七公顷,其中水面积占60%。岛基是明万历年间钱塘县令聂心汤利用疏浚西湖的淤泥堆筑而成的,岛中湖面被桥堤分割成“田”字形,构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 我心相印亭:“我心相印”是佛教禅语,大家切不要以为是爱侣间俩心相印的意思,原来的意思为:“不须言,彼此意会”,也即通常所说的“心心相印”之意。 九狮石:先贤祠之前,九曲桥畔,正面一块大石,名“九狮石”上有九只形态各异的狮子,有的形似。有的神似,很有意趣。 竹径通幽:过三亭往右,一堵矮墙,墙上4个嵌花漏窗,中间一个月门,将墙后景色遮隔起来,但遮而不断,隔而不绝,透过漏窗,墙外千竿翠竹,自有画意。 先贤祠:游人自湖滨趁船至“小瀛洲”登岸,迎面一座建筑,原是“浙江先贤祠”,奉祀黄宗羲、吕留良、杭世俊等人。 ◆来历 相传宋朝苏轼在杭州做官时,又一次大旱,土地都干裂了,他就发动老百姓,把西湖挖深,让他储存更多的湖水来浇灌农田。湖里挖出的泥,堆成一道长堤和一个小岛。为了便于观察水情,在湖水最深的地方立了3个石塔作为水深的记号。这道长堤也就是现在的“苏堤”,小岛和3个石塔的范围就是现在的“三潭印月”。钱塘县令杨万里取葑泥作埂,在原三塔处围成一个放生池。三塔毁于明初,至万历年间,有名为聂心汤的钱塘县令,在放生池外筑成外堤;天启年间,三座瓶形石塔也在池南重建起来了,这三塔基本呈等边三角形,间距62米,塔高2米,造型优美,塔身呈球状,塔腹中空,球面体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确实难分,夜景十分迷人,有“月光映潭,塔分为三”之说。故得名“三潭印月”。 (另一种说法:这美丽的三潭印月岛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多少年来,人们用古典造林手法建设起来的一个园林艺术精品。最早,这里是人工堆叠而成的水上陆地,吴越时这里被辟建为水心保宁寺。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当时的钱塘县令聂心汤,别出心裁地想在西湖建造一个放生地,就利用水心保宁寺的遗址,用西湖的淤泥筑起了这个湖中之岛,又在岛外修了条环形堤埂,使它形成了“岛中有岛,湖中有湖”的格局,作为放生之所。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当时的浙江总督李卫在此苦心经营,大兴土木,建亭台楼阁,植奇花异草,使小瀛洲成为一处多姿多彩的江南水上园林。当时的西湖十八景之一“鱼沼秋蓉”就在此地。民国时期,由于政府腐败无能,对小瀛洲长期不加整治,亭阁颓废,堤岸沉陷,花木荒芜,一派萧条,小瀛洲几乎成为一个荒岛。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拨款对三潭印月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的改造,使它重现昔日风采,在空间变化、组景层次、建设布局和花木配置方面都显得匠心独运、巧夺天工。今天的三潭印月由大量景物构成几个景区,而每个景区都自成一体,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三潭印月》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三潭印月》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字。摘抄课文中好词佳句。 2、朗读课文。知道“三潭印月”是怎样来的,什么样,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3、使学生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教学重点:了解“三潭印月”的美丽景色,并感受它的美丽。 教学难点:了解“三潭印月”的美丽景色,并感受它的美丽。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认读4个字。摘抄课文中好词佳句。朗读课文。知道“三潭印月”是怎样来的,什么样,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2`) 师:你去过什么有名的地方吗?跟我们大家说一说。 生自由介绍。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一个美丽的地方。 板书:美丽的三潭印月 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文,感受那份美丽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8`)

1.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音。 2.可以两人互相检查读。 亭台楼阁别致清澈碧天如洗明月如盘 月色溶溶波光粼粼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4.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什么?“三潭印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自学课文,思考以下问题:(8`) 1.说说“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 2.“三潭印月”是什么样? 3.为什么叫“三潭印月”? 你从哪感受到的?找一找、画一画。 四、集体说说。(8`) 五、再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5`) 读课文,想一想每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说一说每段的段意 1.第一自然段:位置美丽 从哪看出“三潭印月”的美丽?读出来。 2.第二自然段:“三潭印月”的由来。 3.第三自然段:三个石塔造型优美、别致。 4.第四自然段:为什么叫“三潭印月”。 5.第五自然段:“三潭印月”非常美丽,很多人前来游玩。

三潭印月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5个字。理解“绿树依依、繁花似锦、月色溶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问答式的构段方式。 3、知道“三潭印月”的来历,搜集与西湖景观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根据文章的介绍,想象“三潭印月”的美景,进行朗读训练。 2、掌握问答式的构段方式。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学了“语文乐园六”的综合性学习,你们搜集了不少人民币上风景名胜的资料。课件出示1元背面图案:还记得这是哪里的风景名胜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情况。 (一)生字学习。

1、出示生字“堂”,这个字的部首,很多同学都写的是这个。(出示学生的多数答案“小”)问:哪些同学是这样写的? 2、在检查大家的预习纸时,我还发现有的同学将这个“堂”字的部首写的是“土”(课件出示),这是对的,相信这些同学是查了字典的,看来,一个字的部首不见得只有一个呀! 3、你发现在本课的生字中,还有哪些字也不止一个部首的?(杰、盘) 4、修改预习作业。 师:同学们,请你们现在拿起笔,将生字这部分的预习,根据我们刚才的交流做出修改,并将老师小结的学习方法,写在这一项作业下边空白的部分。 5、指导书写“州”。 (1)指两名学生上黑板书写“州”,师观察其笔顺和点的方向书写是否正确。 (2)师评价后范写“州”,尤其提示点的写法,学生书空。 (二)生词学习。 1、词语理解和方法总结。 (1)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看看词语理解和方法总结部分。有很多同学都解释了“繁花似锦”这个词,而且解释得非常好。(课件出示“繁花似锦”这个词和学生的解释。) (2)师:这样解释的同学举个手,呵,还真不少,我想问你们,你们是怎么把这个词解释得这么好的?(查词典或工具书)如

美丽的三潭印月阅读答案

美丽的三潭印月阅读答案 美丽的三潭印月 在杭州西湖的中央有个不大的岛叫三潭印月远远望去绿树依依繁花似锦绿阴中隐约露出亭台楼阁真像人间仙境一样 湖心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小岛呢?相传是宋朝大诗人苏东坡到杭州来当地方官时,发动民众,挖深西湖,让它蓄更多的湖水来抗旱灌田。湖里挖出的泥,堆成一道长堤和一个小岛,在湖水最深的地方立了三个石塔作为深水记号,这就是现在的苏堤和三潭印月。 这三个石塔造形优美、别致,都是上尖下小,中间镂刻成一个空心的球,像一只宝葫芦。现在,人们已经把这三个石塔作为杭州西湖的标志了。 可它为什么又叫“三潭印月”呢?因为每年中秋节的晚上,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正好照在湖的中心。这时候在三个石塔里点起明亮的灯火,再把每个石塔的每一个小圆洞蒙上透明的白纸。这样,灯光倒映在湖水里,不就像一个个圆圆的月亮吗?每个石塔有五个小圆洞,三个石塔就有十五个这样的月亮,加上天上的一轮明月倒映在这些“月亮”的正中,那清澈的湖水里,不就有十六个月亮了吗? 这时,明月如盘,月色溶溶,波光粼粼。成千上万的人到西湖来赏月、划船,笑语声声,这和天堂又有什么区别呢? 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恰当的词语。 的湖水绿树月色笑语 正确答案:清澈依依溶溶声声 2.给文章的第一小节选择正确的标点。 A.,。“”。,,,,。 B.,,“”。,、、,。 C.,,“”。,,,,。 D.,,《》。,,,,。 正确答案:D 3.请把文中划线部分的问号去掉,保持意思不变。 正确答案:成千上万的人到西湖来赏月、划船,笑语声声,这和天堂没有什么区别。 4.填空。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的是“苏杭”的景色可以和天堂媲美,这里说的“苏杭”指的是和。 参考答案:苏州 ; 杭州

美丽的三潭印月阅读训练及答案

美丽的三潭印月阅读训练及答案 美丽的三潭印月 在杭州西湖的中央有个不大的岛叫三潭印月远远望去绿树依依繁花似锦绿阴中隐约露出亭台楼阁真像人间仙境一样 湖心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小岛呢?相传是宋朝大诗人苏东坡到杭州来当地方官时,发动民众,挖深西湖,让它蓄更多的湖水来抗旱灌田。湖里挖出的泥,堆成一道长堤和一个小岛,在湖水最深的地方立了三个石塔作为深水记号,这就是现在的苏堤和三潭印月。 这三个石塔造形优美、别致,都是上尖下小,中间镂刻成一个空心的球,像一只宝葫芦。现在,人们已经把这三个石塔作为杭州西湖的标志了。 可它为什么又叫“三潭印月”呢?因为每年中秋节的晚上,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正好照在湖的中心。这时候在三个石塔里点起明亮的灯火,再把每个石塔的每一个小圆洞蒙上透明的白纸。这样,灯光倒映在湖水里,不就像一个个圆圆的月亮吗?每个石塔有五个小圆洞,三个石塔就有十五个这样的月亮,加上天上的一轮明月倒映在这些“月亮”的正中,那清澈的湖水里,不就有十六个月亮了吗? 这时,明月如盘,月色溶溶,波光粼粼。成千上万的人到西湖来赏月、划船,笑语声声,这和天堂又有什么区别呢? 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恰当的词语。 的湖水绿树月色笑语 正确答案:清澈依依溶溶声声 2.给文章的第一小节选择正确的标点。 A.,。“”。,,,,。 B.,,“”。,、、,。 C.,,“”。,,,,。 D.,,《》。,,,,。 正确答案:D 3.请把文中划线部分的问号去掉,保持意思不变。 正确答案:成千上万的人到西湖来赏月、划船,笑语声声,这和天堂没有什么区别。 4.填空。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的是“苏杭”的景色可以和天堂媲美,这里说的“苏杭”指的是和。 参考答案:苏州 ; 杭州

《瀑布》《海底世界》《五彩池》《美丽的三潭印月》教学案

《瀑布》《海底世界》《五彩池》《美丽的三潭印月》教学案 《瀑布》《海底世界》《五彩池》《美丽的三潭印月》《瀑布》知识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力目标: 1. 能联系整首诗展开想像,了解诗中的内容,理 解诗句的意思。 2. 揣摩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 3. 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情感目标: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海底世界》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能力目标: 1. 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 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情感目标: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 自然奥秘的兴趣。《五彩池》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 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能从“奇异”“闪 耀”“漫山遍野”“情不自禁”四个词语中选出2个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能力目标:了解五彩池水颜色各异的原因。情感目标:感受五彩池美丽奇异的景象,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美丽的三潭印月》知识目标:认读4个字,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情感目标:了解“三潭印月”的美丽景色,

并感受它的美丽。二. 学习过程:《瀑布》 1. 易错字:瀑布比喻屏 2. 形近字:暴()般()喻()瀑()船()愉() 3. 读准字音:瀑屏4. 字词义:瀑布,从山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来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屏:屏风,放在室内或院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物体。 5. 作者简介及资料的补充:作者介绍: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1911年毕业于苏州草桥中学。曾在苏州、上海、杭州等地任小学、中学教师,并积极开展教育改革的实验。1914年起从事文学创作。叶圣陶的综合性文集有《脚步》《西川集》《叶圣陶文集》等。长篇小说有《倪焕之》;短篇小说集有《火灾》《隔膜》《叶圣陶短篇小说集》等。儿童文学作品有《叶圣陶童话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还有一些诗和散文等。他的《瀑布》《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他的语文教育论著有《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叶老一贯提倡引导和启发,使学生有自我提高的能力。补充资料我国最大的瀑布我国最大的瀑布是黄果树瀑布,在西南部贵州高原的白水河上。黄果树瀑布宽30多米,水势汹涌澎湃。瀑布从60多米高的陡崖上直泻下来,水花激溅,就像万马奔腾。宽阔巨大的水帘拍石击水,发出轰轰巨响,好似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理解“亭台楼阁、杰作、造型、别致、月色溶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问答式的构段方式。 3.知道“三潭印月”的来历,收集与西湖景观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理解“亭台楼阁、杰作、造型、别致、月色溶溶”等词语。 三、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问答式的结构方式。 2.调动学生关于风景名胜的阅历积累,让学生愿意了解景观中文化知识。 四、教学准备 制作PPT 学生预习课文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的任务:认识生字,将课文读正确、读流畅、了解大意。 第2课时的任务: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教学方法 朗读法创设情境法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是用来形容西湖的,在杭州西湖,最有名的就是。西湖十景,展示PPT上的西湖十景图片,有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景三潭印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拿起手跟我一起写课题(书空) 2.三潭印月的简介,接下来让我们进入这篇文章。请同学们将书本翻到第二十一课120页,齐读课题,注意“谭”的发音。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点学生回答)看来同学们有很多想要知道的,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学生自由读课文,根据课后生字,通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请同学回答你可真会学习,知道的真多。)在正式进入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课后的生字。昨天让同学们回去预习了,现在我请人来说说你认为哪些字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好,请你来说。 ①“境”是左右结构的字,右半部分的“竟”注意不要写成“竞争”的“竞” ②“旱”下半部分是“干”,不要写成“千” ③“型”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④“蓄”是上下结构,由草字头和“畜生”的畜组成,注意草字头的横比“畜”的横要短 ⑤“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撇不要太长;

三潭印月的导游词

三潭印月的导游词 三潭印月的导游词 各位旅客,大伙儿好。现在我们弃船登岸,来到了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前面我们介绍过,水光潋滟的西湖上有三座绿岛,她们都有动听的名字,分不叫湖心亭、阮公墩和三潭印月。这三潭印月又名小瀛洲,就是海上仙山的意思。小瀛洲是湖中三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它的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为60%。南北两部分由九曲桥相联结,东西两侧则以土堤来连贯,从空中俯瞰,恰似一个绿色的田字,呈现大湖围小湖、岛中套小岛的景色。它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运用中国园林的借景手法和多变奇巧的布景艺术,成为西湖中风景最优美的地点之一。 各位旅客,这美丽的三潭印月岛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多青年来,人们用古典造林手法建设起来的一个园林艺术精品。最早,那个地点是人工堆叠而成的水上陆地,吴越时那个地点被辟建为水心保宁寺。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当时的钞票塘县令聂心汤,不出心裁地想在西湖建筑一个放生地,就利用水心保宁寺的遗址,用西湖的淤泥筑起了那个湖中之岛,又在岛外修了条环形堤埂,使它形成了岛中有岛,湖中有湖的格局,作为放生之所。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当时的浙江总督李卫在此苦心经营,大兴土木,建亭台楼阁,植奇花异草,使小瀛洲成为一处多姿多彩的江南水上园林。 当时的西湖十八景之一鱼沼秋蓉就在此地。民国时期,由于政府腐败无能,对小瀛洲长期不加整治,亭阁颓废,堤岸沉陷,花木荒凉,一派萧条,小瀛洲几乎成为一个荒岛。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拨款对三潭印月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的改造,使它重现昔日风采,在空间变化、组景层次、建设布局和花木配置方面都显得匠心独运、巧夺天工。今天的三潭印月由大量景物构成几个景区,而每个景区都自成一体,又互为衬托,有机结合。能够讲小瀛洲是西湖中的一个大盆景。好,下面就让我们开始游览,细细观赏这大盆景吧! 请大伙儿先看上面这块匾额:小瀛洲。它是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书写。而这座歇山式敞轩是小瀛洲上的要紧园林建筑。它原是清朝时期大官僚彭玉麟退省处,称为彭公祠,辛亥革命后被改作浙江先贤祠,奉祀明末清初四位有强烈民族意识的浙江籍学者黄宗羲、齐周华、吕留良、杭世骏。现在的建筑是1959年改建的。 穿过先贤祠,来到了九曲桥。这三潭印月岛上的九曲桥,有九转三十个弯,为全岛的中轴曲线。当我们在迂回多变的九曲桥上行走时,就会发觉岛上湖中的美妙景致仿佛成了立体的画,流淌的诗,使你有步移景换,小中见大的感受,体会到那个地点美景层次丰实,游程突然延长,千变万化,出奇制胜。大伙儿请看这块大石头,这是一块有名的太湖石。有人称其为九狮石,上面似有九只狮子,认真辨认一下,就会发觉这九只狮子有的形似,有的神似。 各位旅客,请看这不具一格的三角亭,它造型不致,名为开网亭,取自佛教开网放生之意,同时也点出了早先此地是放生地的原意。再看左边,那个四角亭被称为亭亭亭,取明代聂大年诗三塔亭亭引碧流,,之句。这开网亭和亭亭亭一高一矮,一东一西,相互呼应,互为衬托,选址精心,营造奇巧,十分讲究与自然的结合,是三潭印月岛上不可缺少的一组景观。中国导游吧整理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三潭印月的中心绿洲,那个地点的景观要紧由粉墙、漏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