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辩证治疗腰痛的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针灸治疗腰脊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颖, 何 兴伟 , 胡宋 锋 , 等. 针灸 治疗 中风性 失语从 醒神通督
论治探讨[ J ] . 江西中医药 . 2 0 1 3 . 4 4 ( 2 ) : 5 6 — 5 8 . [ 8 ] 何 兴伟 . 中风 病从 督 脉 论治 探 讨[ J ] . 中 国 中医基 础 学 杂志 ,
作者简介 : 胡宋峰 ( 1 9 8 7 一 ) , 男, 江西金溪人 , 研究生 , 住院医师。 研 究方 向 : 中医脑 、 脊髓理论 与临床 。
中医辨证针灸治疗腰脊痛 的临床疗效分析
廖庆华 , 唐爱鲜 ( 1 _ 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 广东 深 圳 5 1 8 1 0 4 ; 2 . 深圳市福田区 妇幼保健院, 广东 深
[ 6 ] 石学 敏 . 中风病 与醒脑开 窍针刺法 [ M] . 天津 : 天津科学 技术 出
版社 , 2 0 0 2 , 2 ; 1 8 5 .
3 . 2 推 拿可疏经通络 、 调筋利节 , 诱使 “ 神气 以归” 在针灸
的基 础上配合 推拿治疗 中风病 上肢精细功 能障碍 可增强疏
功能 的影 响[ J ] . 上海针灸杂志 , 2 0 0 8 , 9 : 3 4 . [ 2 ] 赵 丹, 张明波 . 阴阳经合刺治疗 中风后痉挛性 偏瘫 浅识[ J ] . 实 卫, 谭 峰. 阴阳经针剃治疗急性中风患者肌张力 、
用 中医内科杂志 , 2 0 1 0 , 2 4 ( 1 1 ) : 4 8 — 4 9 .
神 机对 智力 、 运 动感觉 功能 ( 包 括上肢 精 细功能 ) 的支 配调 控作 用。 同时, 醒神亦可促进气行 , 加强 “ 神以驭气”, 即神机 对 上肢 的支配和 调控 ; 选取 肾俞 、 腰 阳关 、 太 溪等穴 则可补 益 肾精 、 充养脑髓 , 使神机生发有源 ; 选取足三里 、 三 阴交等 穴则 可健 脾益气 以充盛 后天水谷 精气 。 并可加用温针灸或艾
中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及价值体会

中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及价值体会【摘要】目的:研究中医针灸综合治疗在颈肩腰腿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和护理体会,探讨中医针灸综合治疗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材料:实验筛选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就诊的74名颈肩腰腿痛患者作为实验观察对象。
患者均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和内容,同意配合实验进行。
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7人。
常规组患者采用单纯中医针灸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综合治疗,实验选取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作为实验观察指标。
疼痛评价采用简明-麦-吉疼痛问卷(SF-MPQ)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前患者疼痛评分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两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中医针灸综合治疗在颈肩腰腿痛患者有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治疗有效率较高,促进疾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颈肩腰腿痛的治疗中推广实行。
【关键字】颈肩腰腿痛;中医针灸综合治疗;临床疗效颈肩腰腿痛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病机制与慢性的劳损以及炎症有关,常见的颈肩腰椎疾病有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表现为颈肩部、腰背部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麻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心理状态[1]。
临床治疗颈肩腰腿痛疾病常常使用中医针灸的方式,但是单独使用针灸治疗患者的治疗疗程较长,疼痛改善的情况较差,无法得到患者的满意,随着神经阻滞法在临床的运用,将神经阻滞法运用到颈肩腰腿痛疾病中有重要意义[2]。
为了探讨中医针灸综合治疗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本次实验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就诊的74名颈肩腰腿痛患者作为实验观察对象,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得到了满意的结果,现将实验过程和结论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患者的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就诊的74名面瘫患者作为实验观察对象。
中医论文范文_腰痛总结

摘要:腰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学认为腰痛的病因病机复杂,涉及肾虚、寒湿、湿热、瘀血等多种因素。
本文对中医治疗腰痛的辨证论治、常用方药、针灸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与探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腰痛;中医;辨证论治;针灸;方药一、引言腰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病因复杂,涉及肾虚、寒湿、湿热、瘀血等多种因素。
中医学认为腰痛的病机主要在于肾虚,肾主骨生髓,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府失养,导致腰痛。
本文对中医治疗腰痛的辨证论治、常用方药、针灸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与探讨。
二、辨证论治1. 肾虚腰痛肾虚腰痛是腰痛最常见的病因,可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
(1)肾阴虚:主要表现为腰部隐痛,腰膝酸软,午后潮热,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常用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2)肾阳虚:主要表现为腰部冷痛,喜温喜按,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补肾阳,常用方剂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2. 寒湿腰痛寒湿腰痛多因久居湿地,感受寒湿之邪,导致经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
主要表现为腰部冷痛,转侧不利,遇寒加重,得温痛减,舌淡苔白,脉沉弦。
治法:散寒除湿,常用方剂如甘姜苓术汤、独活寄生汤等。
3. 湿热腰痛湿热腰痛多因感受湿热之邪,或体内湿蕴化热所致。
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活动后可减轻,身重困倦,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常用方剂如三妙散、龙胆泻肝汤等。
4. 瘀血腰痛瘀血腰痛多因跌仆损伤,或久病体虚,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络所致。
主要表现为腰部刺痛,固定不移,夜间加重,舌暗苔薄,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常用方剂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
三、针灸治疗针灸治疗腰痛具有较好的疗效,常用穴位有肾俞、大肠俞、委中、阿是穴等。
根据不同证型选取相应的穴位,运用针刺、艾灸、拔罐等方法进行治疗。
四、总结中医治疗腰痛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论治,运用中药、针灸等方法,可有效缓解腰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浅析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浅析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患者主要症状是腰部疼痛、下肢麻木、无力等。
中医针灸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被广泛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肝肾不足、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因素引起的。
针灸治疗能够调节体内气血运行,促进气血畅通,恢复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部位是腰部和足底穴位。
选择适当的穴位,能够促进气血的循环,改善组织血液供应,缓解疼痛,并可恢复神经功能,改善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
1. 缓解疼痛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作用是缓解疼痛。
临床实践表明,针灸治疗能够刺激神经末梢,调节体内内分泌系统,释放内啡肽等镇痛物质,从而较好的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症状。
2. 提高生活质量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常面临的症状是下肢麻木、无力等,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
针灸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麻木、无力等症状,缓解压力,让患者更好地适应生活。
3. 具有安全性针灸治疗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与药物治疗相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针灸治疗不会产生毒副作用和依赖性等不良反应,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
1. 针灸治疗需要选择正规的医院和针灸师,以保证治疗效果。
2. 治疗时需要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3. 治疗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确定是否适合针灸治疗。
4. 治疗过程中要及时向医生反馈病情,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需要在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患者在接受治疗前,还需要了解相关知识,提高对治疗的信心。
针灸治疗腰痛临床观察120

针灸治疗腰痛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对腰痛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进行探析。
方法以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75例腰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中医针灸治疗,连续治疗4周,应用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测治疗前、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时疼痛改善情况,并总结临床疗效。
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法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7%。
论:采用中医针灸辨证治疗腰痛,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疼痛,且操作便捷、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腰痛;针灸;疗效腰部是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中活动最为频繁的一个部位,易出现各种急、慢性损伤。
腰痛就是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为腰部一侧或双侧及后背腰骶部疼痛,主要是因腰部肌肉、韧带等发生损伤或者病变引起[1]。
通常该病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
临床上通常采取药物、推拿等治疗,但临床效果不一。
本文主要探讨75例腰痛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情况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诊治的75例腰痛患者纳入观察研究中,均通过症状、影像学等确诊,符合《临床骨科学》相关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为腰部酸痛,体位改变加重疼痛区域局限或广泛,腰部活动受限。
腰部X线、CT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排除肝功能不全、凝血机制障碍、免疫系统病症、合并其他腰椎病症等患者,对治疗方式知情并同意。
其中,男患者41例,女患者34例;26~68岁,平均(43.6±2.7)岁;病程3~14个月,平均(7.8±1.3)个月;中医辨证分型:寒湿型21例,表现为腰部冷痛、重浊,屈伸不利,阴雨天加重,舌苔白腻,脉沉紧或者沉缓;肾虚型24例,表现为腰部酸软,按揉缓解,腰膝无力,遇劳加重;面色白,手足不温,舌淡脉沉;淤血型30例,表现为腰痛如刺,痛处固定,昼轻夜重,或疼痛无法转侧;舌质紫暗,脉弦涩。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腰腿痛、腰痹”范畴,由于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筋骨失养,加之跌仆闪挫,筋脉受损引起,或外感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寒凝气滞,经脉不通而致。
1 临床治疗1.1 传统针灸疗法运用毫针针刺治疗具有通经活血,消肿止痛和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曾氏…选取靳三针中的腰三针组穴,快速进针,施提插捻转补泻手法,中等刺激。
治疗27例,痊愈10例,愈显率100%。
孙氏取腰突穴(经验穴)、环跳,用齐刺法先在腰突穴和环跳穴上分别直刺1针,然后在两穴上下各1寸处,针尖对准第1针刺人另外2针,行提插泻法约30s。
中间行针2—3次。
治疗3O 例,总有效率96.67%。
孙氏针刺腰俞、腰阳关、命门、肾俞、气海俞、大肠俞、承扶、环跳、委中、承山、昆仑、阳陵泉、足三里等,在腰椎病变部位予以微波治疗,治疗40例,治愈10例,总有效率为100% 。
全氏针刺腰骶部穴位后,得气后进行温针灸。
治疗120例,治愈96例,总有效率97.5%。
王氏主穴取相应华佗夹脊穴,配穴取秩边、委中、阳陵泉。
得气后在夹脊穴和秩边穴上施行温针灸。
治疗52例,治愈3O例,有效率为96.2%。
胡氏以特定手法作用于患病部位后继行温针灸。
治疗142例患者,痊愈74例,总有效率94.36% 。
1.2 豪针配合牵引、电针治疗针刺配合牵引、手法等方法,几种方法联合运用,达到优势互补的治疗效果;在针刺手法基础上联接电疗仪,既有手法刺激又有电刺激的双重作用;刘氏运用温针灸治疗腰突证,配合牵引、推拿,治疗6l例。
岳氏针刺后予腰椎牵引30rain。
TDP照射20min。
治疗86例。
田氏采用针刺配合牵引治疗,治疗72例。
高氏刨取夹脊穴、环跳、秩边、委阳为主穴,据突出节段选取下肢相应配穴,配合推拿和骨盆牵引治疗70例。
赵氏等于椎旁压痛最为明显处进针,得气后加电针仪治疗68例。
王氏等以针刺得气后接电针,配合灸法治疗30例。
王氏以针刺后接电针仪,治疗131例。
(讨论中)急性腰扭伤的针灸治疗-----一针疗法读后感-中医针推外治版-爱爱医-华人医学论坛...

(讨论中)急性腰扭伤的针灸治疗-----一针疗法读后感-中医针推外治版-爱爱医-华人医学论坛...展开全文前几个月,发了一篇“高手”速成的帖子,爱友们实在给面子,我所有鲜花中的四分之一居然是由此帖所奉献的。
不过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不太厚道,虽然说出来很多所谓“高手”的成长捷径,但毕竟不是什么干货,假高手的确是可以速成的,但真高手还是要经过一番磨练的。
恰巧近日读了高树中老师的《一针疗法》,原先觉得自己离真正的高手有天和地的差别,忽然觉得一下子距离缩短了,原来真的高手也是可以有“捷径”走的,结合自己十几年来的临床感受,和各位老师共同探讨一下,希望对自己有帮助,对立志成为真正高手的朋友们也有“抛砖之功”。
急性腰扭伤的针灸教科书上治疗写的很简单,人中、后溪、委中、阿是穴等等。
但在真正临床上,情况还是要复杂很多,本论坛上这方面帖子也很多,我就谈一下自己体会。
腰扭伤是分部位的。
1 一般腰正中疼痛,也就是督脉经的位置,人中是首选的。
后溪也可以,但效果比人中略差。
要注意到是,正中的要求很严格,不能有半寸的差别,否则人中的效果不会好。
后溪是太阳经的,又通督脉,所以如果是正中兼有偏一侧疼痛的,也就是督脉兼太阳经一起疼痛,后溪肯定是首选。
我还有一点体会,有患者痛点会变,今天是督脉,明天是太阳经,如果这种情况,还是建议选后溪,同侧和对侧的感觉差别不大。
当然,单纯正中疼痛的,还是要推荐人中。
其他督脉经上的穴位,如素髎、百会、龈交等,包括平衡针中的腰痛穴(亦属督脉),我都尝试过,效果都无法同人中比,道理讲不出,但肯定不是所谓强刺激的问题。
但如果是骶部正中疼痛,即便取人中效果也不太好,感觉取手三里效果不错。
2 腰正中略偏,比太阳经第一侧线的位置更居中,大致相当于华佗夾脊的位置,以往我取督脉经和太阳经的穴位感觉都不太好,书中介绍的手三里效果非常好。
我实践过了,的确非常有效,具体机理去翻书。
层次高的朋友可直接去看《灵枢》和《针灸甲乙经》,有这方面的记载。
针灸临床体会

针灸临床体会
我一直从事针灸治疗工作,在实践中见证了许多针灸的疗效,这让我很感动。
综合我的临床体会,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得出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针对不同疾病,针刺方案有很大不同。
例如,如果是因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颈椎病,可以安排常用的穴位,如肩头酸痛或腰腿酸痛等,做向阳阴的补刺;如果是类风湿性关节病,则最为常用的是泻火行气的方法,例如针刺大椎穴、太沙穴,做五穴和七穴组合等。
二、针刺既要因人施技,又要因症施技。
针刺技术要因患者不同,选取不同的穴位组合;针刺压力要恰到好处,不能太大而使病人疼痛,也不能太小而使疗效低下。
三、养生按摩和门诊综合有助于疗效。
按摩养生很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激活经络,促进内脏脉络的完整性,改善麻痹症状;原发性疾病缓解较慢,可结合门诊方法,加快痊愈进程,从而获得更佳的疗效。
四、观察角度是临床治疗中重要指标。
针灸治疗中,要针对不同患者,有针对性的观察角度,检查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穴位反应、穴位变化等,以此判断疗效,对疾病进行有效治疗。
五、针灸治疗很耐心,但也有好转迹象。
病人可以耐心应对针灸治疗,一次次反复针刺,由病情稳定到好转,有可能慢慢减轻症状;甚至是慢性病,也可以通过不断的针刺,达到缓解病痛的效果。
六、针灸的预防能力是很重要的。
针灸具有很强的预防功能,能即时调节脏腑内部的营养物质,调和津液系统,起到增强抵抗力,促进新陈代谢,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病状反复发作等作用。
针灸治疗令我见证有效的疗效,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对这种治疗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能更多的利用针灸治疗,为越来越多的患者解除病痛,改变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辩证治疗腰痛的临床体会
【摘 要】目的:探讨针灸辨证治疗腰痛的方法。
方法:采用毫 针刺法予以辨证治疗腰痛60例。结论:
针灸辩证治疗腰痛有效率为100%,疗效肯定。
【关键词】针灸治疗;腰痛;辨证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640-01
腰痛,是不同原因造成的腰部骨骼和软组织损伤
所引起的常见临床症状,以腰部出现一侧或双侧、或
脊中部位疼痛,伴下肢麻木、活动受限为主症。是一
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现采用针
灸辨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来至康复科门诊,男
36例,女24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2岁,病程
最长达15年,最短1天。
1.2 临床表现 患者以腰部疼痛,伴有下肢麻木,
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
寒湿腰痛: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
静卧痛不减,遇阴雨天则加重。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瘀血腰痛: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轻
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舌质暗紫,
或有瘀斑,脉涩。部分病人有外伤史。
肾虚腰痛:起病缓慢,隐痛,以?i软为主,喜按,
腰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偏阳
虚者,则少腹拘急,面色?s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
舌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则心烦失眠,口燥咽干,
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2 治疗
治则:通经止痛。取局部穴位及足太阳膀胱经穴
为主。
主穴 肾俞 阿是穴 委中 阳陵泉 腰痛穴 昆仑
配穴 寒湿腰痛配腰阳关、大椎;瘀血腰痛配腰夹
脊、膈俞;肾阳虚者配大钟、气海、关元;肾阴虚配
太溪、照海;病在督脉配后溪;在足太阳经配申脉;
腰椎病变配腰夹脊。
操作:常规毫针刺法,寒湿腰痛、瘀血腰痛用泻
法或平补平泻法,腰部穴位可用灸法或针后拔罐;肾
虚腰痛用补法,阴虚者不灸,腰部均可拔罐;急性痛
症,痛势较剧烈者,取阿是穴、委中穴三棱针点刺出
血后拔罐。
3 疗效标准
痊愈:疼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有效:疼
痛症状缓解。 无效:症状无改变。
4 治疗结果
60例患者,经针灸治疗后46例疼痛症状消失,
腰部活动自如,14例疼痛症状缓解,有效率100%。
5 典型病例
例1:王某,男,41岁,从事采煤工作14年,主
诉:反复腰痛2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活血止痛
胶囊等止痛药能缓解腰痛。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
逐渐加重。静卧痛不减,遇阴雨天则加重。苔白腻,
脉沉而迟缓。经针灸治疗1周腰痛症状消失,随访2
月未复发,天气变化无不适。
例2:张某,男,18岁,高中学生,主诉:打篮
球扭伤腰部2小时,疼痛难忍,活动受限,经针灸治
疗1次,疼痛明显减轻,治疗2次后疼痛症状消失,
活动自如。
例3:孙某,男,70岁,农民,主诉:腰痛数年,
CT提示有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腰痛反复发
作,自服止痛药能缓解,近2月来,腰痛症状加重 ,
下肢麻木,手足心潮热,口干不欲饮,口服止痛药后
胃疼、胃胀,腰痛无明显缓解,经我科针灸治疗3次,
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治疗2周疼痛症状消失。
6 讨论
腰痛是指背以下、骶以上部位的疼痛。腰痛的发
生主要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和劳欲过度等因素有关。
包括腰部软组织损伤、腰肌风湿、腰椎病变和部分内
脏病变。与肾、膀胱经、督脉的关系密切。病机是腰
部经络不通,气血痹阻、肾精亏虚,腰部失于濡养、
温煦。腰为肾之府,位于膀胱经,肾俞为肾的背俞穴,
属足太阳膀胱经;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昆仑
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经穴;阳陵泉为筋之会;后溪属手
太阳小肠经之输穴,并与督脉相通;阿是穴属近部取
穴法;腰痛穴为经验穴。诸穴合用,以达通经止痛之
效。 腰阳关是督脉之穴位,可壮阳祛寒湿;膈俞为血
之会,与腰部夹脊共奏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之功;大
钟、气海、关元、太溪、照海相配,以达滋补肾精,
通络止痛的功效。
针灸治疗腰痛,能起到立竿见影之功效,是保守
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内脏疾病引起的腰痛以治疗原
发病为主。
参考文献:
[1] 张伯臾《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10:245~247。
[2] 杨甲三《腧穴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10:76~94。
[3] 高树中《针灸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9:33。
[4] 吴旭 盛灿若《实用针灸学》,人民军医出版
社,2001.2:448~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