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复习题(优质)

《文学概论》复习题(优质)
《文学概论》复习题(优质)

《文学概论》复习题

一.填空

1.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家、作品、世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

2.艺术构思的方式:综合、突出和简化、变形、陌生化。

3.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回忆与沉思、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感情、意识与无意识。

4.陌生化的提出者为苏联学者什克洛夫斯基。

5.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真、善、美。其中,要义是求“真”,核心是尚“善”,境界是呈“美”。

“真实性”是衡量文学创造成就的首要标准。

6.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

7.在艺术概括的“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中分为席勒式和歌德式。

8.黑格尔从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我们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

9.对诗艺术形式的三种态度:重内容轻形式、重形式轻内容、内容形式并重。

10.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指: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11.高尔基的《母亲》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

12.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变形记》,主人公为格里高尔。13.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小说的基本特征是:深入细微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着重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剧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社会生活、集中地表现人物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散文的基本特征是: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

14.我们大体将文学文本划分为三个层次:文学言语层、文学形象层、文学意蕴层。

15.马克思提出的“特征性原则”成为了文学典型的首要的和基本的特点。“特征”的概念是由德国艺术史家希尔特提出来的,黑格尔认为他是“现代一位最大的艺术鉴赏家”16.王国维将意境分为两种: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17.人物的二重性特点为:行动元与角色。

18.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比喻与象征、倒装与歧义、夸张与对比、借代与用典。19.18世纪法国学者布封提出“风格即人”的观点。

20.期待视野主要呈现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这三个层次。

21.期待遇挫的两种情况:顺向相应和逆向受挫。

二.名词解释

1.文学理论

答:应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应有的品格等三个方面定义文学理论。

从学科归属来说,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极其紧密地联系;从对象任务来说,文学理论应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范围;从应有的品格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学理论,它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总的来说,文学理论即研究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它以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为基础,又以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为理论指导,凌驾于一切作家和作品之上,要求普遍性,如“文学是什么?”的问题。

2.艺术发现

答: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根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生活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艺术发现是文学创造活动发生的最早契机,被称为“艺术家的眼睛”。

3.创作动机

答:创作动机是由作家的内在需要所鼓动,在作家心理失衡的情况下形成易感点,与某种外部刺激相迎合之后所带来的极强的行动力量,并对整个创作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或隐或显的意图。

4.艺术构思

答: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是艺术

创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艺术构思的方式:综合、突出和简化、变形、陌生化。

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回忆与沉思、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感情、意识与无意识。

5.陌生化

答:陌生化的提出者为苏联学者什克洛夫斯基。它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

陌生化将习见的事物换一种方式出现以取得最佳效果。陌生化的重点是在改变事物的表述或描述方式。

6.灵感

答: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产生的原因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7.直觉

答:直觉英文意为“直接而瞬间的、未经意识思维和判断而发生的一种正在领会或知道的方式”在艺术构思中,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了直接了解和揭示。

8.即兴

答:即兴和推敲都是物化阶段语言、文学的操作方式。

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界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作出某作品的状况,即兴的特点是趁热打铁。

9.艺术真实

答:“真实性”是衡量文学创造成就的首要标准。艺术真实既非生活真实也非科学真实,而是主体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世界中去,经过艺术创造,与“善”“美”共生并存的审美化真实。

10.典型

答:典型基本上是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我们给文学典型以这样的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11.意境

答: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和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

产物。意境是指文学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12.意象

答: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意象又称观念意象或审美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多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13.(重点)期待视野

答:在文学阅读之先及文学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心理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心理图示,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这种期待视野主要呈现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这三个层次。期待视野包括个人期待视野和公共期待视野两种类型。

14.隐含的读者

答: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文本自身设定的能够把本文提供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15.正误与反误

答:正误:读者的理解与作者本意相悖,却与作品本身相符。

反误:读者的理解既与作者本意相悖,也与作品本身相左。

16.共鸣

答: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以及人物命运遭遇所打动,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三.简答

1.文学有那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

答:文学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广义的文化含义和狭义的审美含义。

广义的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言语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基本与“文化”同义。这一思想的代表人物是中国的章炳麟、西方的韦勒克。

狭义的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有中国的曹丕、西方查里斯﹒巴托。

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是一门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

剧本等,它介于广义和狭义之间。

2.文学创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文学创作不仅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有别于物质生产,而且也作为精神生产的特殊方式有别于其他精神生产和艺术生产。

a.同科学、哲学的本质区别在于:科学和哲学是把客观世界概念化和理性化,而文学是把客观世界形象化和情感化。科学生产的特点在于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各种诸如哲学的理论活动也偏重于科学反映,而文学虽然也包含着科学认识的因素,可这些因素却被审美化了。

b.同宗教相比:虽然二者都致力于虚拟世界的创造,都有形象化和情感化的取向。但是二者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即宗教以虚拟的世界为真,而文学以虚拟的世界为假。宗教使人忘却现实和否定人自身的价值,文学则是要导向能充分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世界。

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它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答:a.科学言语以说理为目的和手段,语言风格:严谨、规范、艰涩。

b.日常言语以交流为目的和手段,语言风格:通俗、简单、易懂。

c.文学言语以审美为目的和手段,语言风格:反常、陌生、复杂。文学言语更富有艺术性、技巧性,将无限的意蕴包含于有限的言语中。

然而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作家手中,在不同的语境中,其运用千变万化,它是不断创新的。所以,文学创造不止以言语为材料,而且旨在创造新的言语系统,通过创造性言语系统塑造文学形象。所以说它又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4.举例说明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答:A.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例如鲁迅的《药》,将沾满革命者鲜血的血馒头作治病的药引子,这一看似荒诞而血腥又残酷的故事情节正是作家用犀利的眼光观察到大众心灵麻痹和对革命无知的内心深处的哀号与抗争。B.是对外在事物的独特把握,是外物与作家内心体验的契合。例如,从物理世界看,手指活动只是有机体的机械力活动,当茨威格由此发现赌徒正在挣扎着灵魂的时候,便融进了自己的内在体验。

5.自己是否从事过文学创作?是否发生过灵感?如果有,试述灵感的特点与个人体

会,并尝试与直觉比较。

答:若回答此参考题目,先将灵感的定义答上,再根据灵感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的特点结合自身体会答题。最后与直觉进行比较:第一,将直觉定义答上;第二,写出课本上三点区别。即:

a.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觉却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的突兀判断。

b.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后,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

c.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

6.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以及科学真实的原理。

答:A.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景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即情景为假,内蕴为真。

a.情景假:文学不是对生活的照搬照抄,是作家根据自己的主观认识和感悟,对生活真实进行选择、发掘、提炼、补充、集中、概括,以及通过虚构和想象加以重组、变形和再塑的结果。例如,《聊斋志异》中的鬼魅狐妖,《红楼梦》中的宝黛的梦幻前世。

b.内蕴真:作家能够通过社会的表层把握生活的本质的真实和人性、情感的真实。例如,对《聊斋志异》,鲁迅先生评价它虽是写妖怪,却写妖怪也多情、通人情世故,使人觉得可亲,实以神鬼之名演绎人间悲喜。

B.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应具有主观性和诗意性。

a.主观性: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例如《红高粱》中,“红色的天空”可以被看作是失恋者眼中的天空。

b.诗艺性:重视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例如,《水浒》的“糖葫芦”结构和《红楼梦》的网状结构。

7.(重点)谈谈象征性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答: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而象征性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予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第一,现实型文学重在再现现实,理想型文学重在表现情感,象征型文学则重在寄予某种意念、意蕴。

其次,再现和表现都具有直接性。再现是通过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表现是

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以暗示的方法间接地传达某种观念和意味。

最后,现实型文学和理想型文学的思想内容、情感意义相对明确,而象征型文学的审美意蕴则是朦胧、多义、含蓄的。

8.(重点)区别诗歌、小说、散文、剧本、报告文学

答:A.诗歌是一种凝练、结构活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的文学体裁。是可以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格律诗和自由诗等。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B.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等。小说的基本特征是:深入细微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着重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

C.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剧本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按场次划分,还可以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它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社会生活、集中地表现人物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D.散文有广义的散文和狭义的散文。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觉、境遇的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

E.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

9.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A.审美特征:生动独特的形象和高度的概括性

B.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一方面,典型人物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都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它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总之,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相互依存:典型人物的刻画离不开典型环境,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反之,典型环境是以典型人物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系统,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

10.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答:A.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a.景中藏情式。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全诗是对客观景物的具体描写,字面上没有透露出一点对友人的态度,但是从烟花三月、黄鹤楼头的美好景色中,已透露出对友人的祝福,而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又将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表面上写景,实际却是句句抒情。

b.情中见景式。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这首诗之中虽不见景物描写,但是当读者了解了作者写诗时的险恶处境和痛苦心情之后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闪耀着血泪之光的图画。

c.情景并茂式。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处处情态毕现、情景并茂、自然天成。

B.虚实相生。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如果说实境是意境中较为真实的景、形、境,那么虚境则是景外景、形外形、境外境。例如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写诗人游园,却久扣柴扉旧不开,十分扫兴,然而突然看到一支怒放的红杏伸出墙外。它那盎然生机已足以引起诗人对满园春色的联想。

C.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例如李白的《忆秦娥》,这首诗气势博大,意境苍凉沉郁。诗中各种对比与烘托营造了美的韵致,并和以箫声柳色,伴以晚霞西风,让人回味无穷。

11.文学抒情和叙事有哪些主要区别?

答:A.抒情偏重于变现自己的主观世界,叙事偏重于再现客观世界

B.抒情偏于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性地表现情感,叙事偏于用话语的意义来讲故事

C.叙事受对象的客观性制约少了一些,叙事受对象的客观性制约则多一些。12.风格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A.定义: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的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B.内涵:a.言语特色是外部特征。b.创作个性是内在依据。c.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是基本条件。

13.形成期待视野的因素(思考:可否改编为“期待视野是如何形成的?”问题的答案)

答:A.由生活实践和文化教养形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即读者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审美趣味、情感倾向、人生追求、政治态度等等。

B.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即读者对各种文艺体裁、文艺发展史、文艺发展状况、文艺自身的技巧、手法、创作规律、艺术特征的熟悉和了解。

C.特定的生理机制。即读者的性别、年龄、气质类型等生理特征。

14.(重点)文学接受为什么需要填空、对话与兴味?(即造成填空、对话与兴味的原因)答:A.文学文本是抽象性文字符号的系列组合。这些符号,只有经由读者的理解、想象、体验,才能还原为可以构成审美的形象。(例如黛玉肖像)

B.文学语言主要使用的描述性语言,有着明显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隐含着无数的“空白”,必须经由读者填空、对话与兴味才能把握。

15.文学活动中为什么会发生异变?课本P343

答:A.客观原因:文学语言本身不确定性而导致的“空白”。

B.主观原因:读者不同的个性化的期待视野所致

a.政治观念会导致异变。(例如,诗经中的《关睢》)b.预定的文化观念会导致异变。(例如,麦尔维尔的《白鲸》)c.文化视野会导致异变。(例如,《离骚》)d.个人经验会导致异变。(王国维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e.文学欣赏能力会导致异变。(例如宋人读杜牧诗《赤壁》“铜雀春深锁二乔”)

四.论述题

1.文学活动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答: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家、作品、世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其中,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它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存环境,是他们能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物质基础;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把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至于读者,则是文学接受主体,通过作品与作者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而作品,既是世界的镜子,又是作者的创造物,还是读者的阅读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

综上所述,可知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读者、作品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2.谈谈你对“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的见解

答:19世纪末西方现代主义出现之后,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儿提出了并产生过较大影响的“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艺术作品的基本性质就在于它是“有意味的形式”。

“形式”所以“有意味”是因为它们内蓄着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类的审美情感。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然现象和社会事物的形式不断的作用于人们的生活,人们也在不断认识它们的过程中把它们主观化、情感化、心灵化,久而久之,这些形式就成为人类情感与意识的较为固定的表现;因此,当它们从现实的具体事物身上分化出来而成为独立的、具有稳定性的审美对象时,尽管它们与自己曾经所拥有的社会功利内容及目的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疏离状态,然而它们都由于能与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结构相对应,因而依然能给人们以“有意味”的审美感受从而达到情感上的交流。

这一诠释在我国传统戏曲的程式化表现上得到充分的确证。如曹操的白脸谱让人想起奸诈,而关云长的红脸脸谱则是忠义的象征,等等。

3.举例说明文学言语和普通言语的不同。

答:A.文学言语层是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由于这是由作家选择一定的语言材料、按照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创造的特殊言语系统,所以这个系统中的“言语”,总的说来已与一般言语有了明显的不同。

B.文学言语除了人们经常提到的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还有以下三个特点须格外注意:

a.文学言语是内指的。普通言语是外指性,即指向言语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而文学言语是内指的,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有时不必符合现实生活逻辑,只要符合诗意逻辑,与整个艺术世界的氛围统一就可以了。例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和“月是故乡明”等,明显违反现实真实,而文学言语的内指性使其指向诗中特定的情景,符合这个艺术世界的诗意就可以了。

b.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人类的语言符号一般有两种功能,即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普通言语侧重运用它的指称功能,渐渐脱离实际语境,与人的情感生活相分离。而文学言语则把语言的表现功能提高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文学言语中蕴含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例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和“月是故

乡明”中的“花”、“鸟”和“月”,在普通言语看来,只不过是符号背后的实物,而在文学言语中,已被伤感、悲戚的心情所浸染,“花”、“鸟”代表个人的感伤,“月”代表人的思乡之情。

c.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普通言语强调“说了什么”,是以一种自动化的现象;而文学言语强调“如何去说”,是一种有意不使读者轻易理解的“阻拒性”“陌生化”的言语。例如杜甫《秋兴八首》之八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以颠倒语序,措辞押韵的手法使普通的鹦鹉啄稻粒、凤凰栖碧枝的情景含蓄的描写出来,并烘托出作者深沉的郁郁失落之情。

4,(重点)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之。

答:A.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B.文学形象有如下特征:

a.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既是主观创造的产物,又必须以客观形象为依据。例如同写柳絮,林黛玉《唐多令》“漂泊亦如人薄命”写出的是对生命无助的感叹,写出了自己可能同柳絮一样,空有才华风流之情,却终难逃红颜薄命的结局;“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写了美好时光的稍纵易逝;“谈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而去,忍淹留”则悲叹自己凄苦而悲惨的命运。是一首极其悲情之作。而薛宝钗《临江仙》则欣赏柳絮轻盈优美的舞姿和自由的飞翔,一句“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写柳絮脱离柳枝后更加自由,可以凭借风力直冲云霄。表达了她对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b.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形象本身是假的,但反映的生活内蕴却是真的。例如李白“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极富夸张的假定描写中,却是蕴含着作者生活中的悲愤之重。

c.文学形象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既是独特的“这一个”,又具有普遍性。例如《西游记》中猪八戒,这个形象是独一无二的,其好色、贪吃、遇到困难退缩的性格特点却是在很多人身上普遍存在的。

d.文学性形象又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文学文本提供的形象不是直观的而是想象的,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这就决定了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例如《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描写,作者告诉了我们她的身份、外貌美丽不丑陋、性格聪慧纤弱而又多愁善感等等。这是确定的。然而林黛玉具体怎样美丽,具有怎样的相貌、气质神韵,这

又是不确定的。比如,“态生两靥之愁”是何种愁,“姣花照月”是怎样的风情,“弱柳扶风”又是怎样的神韵,“病如西子胜三分”,要美丽到什么程度等等,都是只可意会却难以言传的非确定性因素。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 )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 ) A. 本质特征 B. 形象特征 C. 结构特征 D. 美感特征 3.?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 ) A.独立说 B.再现说 C.体验说 D.表现说 4.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 A. 规范语体 B. 自由语体 C. 抒情语体 D. 叙事语体 5.?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 A.布洛 B.英加登 C.荣格 D.弗洛伊德 6.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 A.童庆炳 B.英加登 C.凯塞尔 D.索绪尔 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 ( )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 D.全部文化 8.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 ) A.王维 B.李白 C.司空图 D.王昌龄 9.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 ) A.本质特征 B.表现手段 C.形象特征 D.审美特征 10.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 ) A.省略 B.停顿 C.概略 D.减缓 11.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型’’的是 ( ) A.格雷马斯 B.康德 C.歌德 D.福斯特 12.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

老舍创作风格和主要著作书籍

老舍创作风格和主要著作书籍 创作风格: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反帝反封建本是“五四”以来整个新文学的基本主题。但除了特定时期以外,在一般作家的创作中,反帝的主题和内容不多。老舍的作品则常有明显表现。他的第一篇习作《小铃儿》,通过小学生带有稚气的行动,表达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民族意识。茅盾从老舍最早的作品中深切地感受到“对于祖国的挚爱和热望”(《光辉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在这以后,老舍写了不少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作品,还有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的作品。他表现民族觉醒、表彰民族气节,同时抨击在这些侵略和渗透面前卑躬屈节、为虎作伥的洋奴汉奸。写于60年代初的话剧《神拳》(又名《义和团》),再现北京居民抗击八国联军的壮烈情景。后期作品强烈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自立自强于世界的喜悦和自豪。对于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使他的爱国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光彩,达到新的思想高度。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是老舍的高贵品格,也是他作品中宝贵的精神遗产。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专业考试号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真实只是艺术真实的___________,为艺术真实提供___________。 3、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异化思想,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人与社会、______、___________和人与自然等四个方面。 4、西方现代小说发端于18世纪,___________小说是第一代;19世纪的___________小说是第二代。 5、创造诗歌意境的总的方法是___________,它可具体化为两条途径,即___________的方法和化情思为景物的方法。 二、选择题(1-3题为单项选择,4-6题为多项选择。请将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8分) 1、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的基本特点,就在于它运用( )塑造形象。 A、造型 B、表演 C、综合 D、语言 2、在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探索中,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游戏说”的理论家是( ) A、爱德华·泰勒与弗雷译 B、席勒与斯宾塞 C、普列汉诺夫与毕歇尔 D、荣格与克罗齐

3、叙事性作品中情节的基本组成部分(或称情节的基本阶段)是( ) A、序幕、发展、高潮、结局 B、开端、发展、结局、尾声 C、序幕、高潮、结局、尾声 D、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自18世纪末叶至20世纪中期的西方文学史上,先后出现过如下几个文学思潮(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自然主义 E、现代主义 5、灵感的基本特点( ) A、不期而至,偶然突发 B、专注敏捷,亢奋紧张 C、超长独特,富于创造 D、突然消失,不可再得 E、超控自如,随意挥发 6、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是( ) A、直感性 B、理念性 C、蕴情性 D、想象性 E、审美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典型: 2、创作灵感: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第六章文学作品 一、名词解释 1、文学语言: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对日常语言的提炼和加工。 2、文学象征: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具有暗示性、哲理性、荒诞性、多义性的特征。 3、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是指抒情性作品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具有情景交融的美学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4、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特征和具有魅力的性格。主要是叙事性作品(再现型作品)的形象形态。 二、思考题 ~ 1、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有什么不同 答:(1)表达目的不同 日常语言主要用于个体与外在世界的交往,文学语言的直接目的是构筑虚拟的艺术世界。 (2)服从的真实标准不同 日常语言一般要服从于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的真实性,有真假正误之分。文学语言则服从于艺术世界虚拟性,而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可

以根据内心真实感受和体验进行虚拟。 (3)语言意义生成的方式不同 日常语言的意义一般是遵循语义逻辑生成的,意义比较单一、直接。文学语言意义的生成方式多是间接的,文学语言往往并不直接产生于语言的词典意义和语法规则,而是生成于文学语言所构造的艺术形象世界。 2、文学作品的语言的特征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 答:(1)塑造生动的生命形式,富于表现力。 《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禄江南岸”,“禄”练字、修辞。一个“禄”字,顿觉满眼生气,春意葱茏,把春的质感、神韵、和魅力都表现出来了。 (2)表意的含蓄性和丰富性。 《题西林壁》,一面描写庐山,一面议论庐山,写着写着便翻出一层哲理。描写、议论庐山→哲理→佛理,按照诗意逻辑层层蕴藉,充分体现了文学语言的含蓄之美。 3、意境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意境结构的虚实相生。 答:特征:(1)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 (2)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 (3)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 例:《游园不值》,具体描写的园外之景,就是实境,由满园春色、红杏出墙引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就是虚境。虚实相生,富于表现力。

文学概论复习 ()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填空 1、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构成的四要素:世界、作品、作者、读者。 3、文学发生的四种观点: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4、文学作为话语包含以下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5、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包括:含蓄、含混。 6、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7、文学创造的客体的两种解释:客体即“自然”说、客体即“情感”说。 8、文学创造的主体的两种解释: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主体即“客观者”与“移情者”。 9、想象分为再现想象、比拟想象、虚构想象。 10、联想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11、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三种类型。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12、诗的基本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小说的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戏剧的基本特征: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13、现实主义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4、王国维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15、故事所包含的要素:情节、人物、场景、事件。 16、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将文学风格分为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 17、直觉:本意指实现外形,其意为直接而瞬间的,未经意识思维和判断而发生的一种领会式知道的方式。 18、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散文、小说、剧本、报告文学等。 名词解释 1、文学:它是一种用文学语言创造文学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和审美的艺术形式。(通行含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的体现在两中较为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式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含多重不同意义,有多种“读法”。) 3、艺术发现:它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的依据自己认识

《文学概论》第04章在线测试

《文学概论》第04章在线测试 《文学概论》第04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44:44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提出“期待视野”概念的是 A、伊瑟尔 B、姚斯 C、康德 D、黑格尔 2、提出“召唤结构”概念的是 A、席勒 B、姚斯 C、伊瑟尔 D、康德 3、提出“隐含读者”概念的是 A、韦勒克 B、姚斯 C、伊瑟尔 D、黑格尔 4、下列创作观念组合,属于“发愤说”的是 B、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方正之不 A、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容也,故忧愁忧思而作《离骚》。 C、美的艺术必然要看作出自天才的艺术。 D、创作中的迷狂是神灵附体的结果。 5、艺术起源的模仿说的倡导者是 A、席勒 B、斯宾塞 C、亚里士多德 D、康德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文学批评的意义包括 A、对读者具有引导功能

B、对作家具有规范功能 C、挖掘作品的深层意蕴 D、推动文学理论的发展 2、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的代表人物有 A、席勒 B、黑格尔 C、斯宾塞 D、普列汉诺发 3、下列文学创作观念组合,属于“发愤说”的有 A、创作是神灵附体于诗人的结果。 B、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欢娱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 C、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忧思而作《离骚》。 D、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4、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的代表人物有 A、黑格尔 B、普列汉诺夫 C、席勒 D、斯宾塞 5、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的不平衡关系的表现有 A、希腊神话、史诗成为后世高不可及的范本 B、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文学成就一定比落后国家高 C、在同一时代的各国之间,某些物质生产水平较低的国家,倒有可能取得远比物质生产水平较高的国家更高 更大的文学成就 D、19世纪后半期的俄国取得了比西欧国家更大的文学成就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文学概论讲义

第一讲文学与文学理论 学习目标 1、掌握文学理论的含义。 2、了解文学理论的当前特征。 3、懂得如学习文学理论。 一、从文学到文学理论 文学对于读者来说都不陌生,我们一起不妨来看看牛汉(1923-2013)写作的诗歌《夜》(1997): 关死门窗 觉得黑暗不会再进来 我点起了灯 但黑暗是一群狼 还伏在我的门口 听见有千万只爪子 不停地撕裂着我的窗户 灯在颤抖 在不安的灯光下我写诗 诗不颤抖! 【赏析】 牛汉这一辈子,遭受了太多太多的苦难:流亡、饥饿、受迫害、被捕、监禁、坐牢、受审判、劳动改造,什么重活都干过……的确称得上是一种”痛苦而丰富的人生”,他的诗就是这种生命痛感的真实记录。 读这首诗,我有一种独行者蹒跚在凄冷的暗夜里忽然得到了一盏灯的指引一样,莫名的兴奋与快慰! 从全诗的叙事情调看,它采用了具有象征寓意的故事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洞察对人生历程的审视。从诗行排列形式看,它由六个小节组成,各节都由鲜明的形象;六节之间存在着谨的因果逻辑,组成一个耐人寻味的生存场景。每节行数有着格的控制,多则两行,少则一行,且每行字数很少,这样铺展在纸页的平面空间上,产生了一种醒目的视觉美感。从诗歌容上看,六节完整地展现了一个紧的故事情节。首节是故事的开端,关死门窗阻隔黑暗,一下子就揭示了对立双的冲突。”觉得”,表明面对夜的黑暗,”我”尚未看清其狰狞面目,采取的抗争式(”关死门窗”)太过幼稚,这也见出”我”的善良、单纯。次节,是故事的发展,”我点起了灯”,改变了与黑暗的斗争式,灯是黑暗的反面,可以驱散黑暗而带来光明。第三、四节,是故事的再发展,”我”惊奇而恐惧地发现,”灯”并不能驱散黑暗。”但黑暗是一群狼/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3.文学理论所规定的五个方面的任务:(1)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2)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3)文学创作论:“世界”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4)作品构成论: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5)文学接受论: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4.模仿论与表现论的区别:(1)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2)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3)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4)(可略)模仿论:文学活动是一种意识反应行为。立论观点是“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世界的模仿”。柏拉图从模仿世界的观点出发,在结论上否定了艺术存在的合理性;亚里士多德却认为,艺术的起源和主要作用在于模仿,它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 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近的感受。 5.文学起源说:(1)巫术发生说:弗雷泽,“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田野调查(2)宗教发生说:赫尔德“灵魂的音乐”,格罗塞(3)游戏发生说:康德“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4)劳动说:马克思,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6.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1)无功利与功利: A.文学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 B.文学的这种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 C.作为作家或读者的话语活动,文学虽然与直接的功利目的无关,但简洁地仍旧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的功利性在于,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做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2)形象与理性 文学是形象的,这是由文学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的;同时,文学又蕴含某种理性,即文学创作、阅读及形象本身都可能与某种间接的或深层的理性考虑有关,这是由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决定的。 (3)情感与认识 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认识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在其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我爱这土地》 7.话语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话语则是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

免费在线作业答案福师《文学概论》在线作业二15秋100分答案 (1)

福师《文学概论》在线作业二15秋100分答案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指出具有动物性的“本我”对理性的“自我”有着强大的内驱作用。 A. 达尔文 B. 马克思 C. 弗洛伊德 D. 恩格斯 正确答案:C 2. ()是借他物(喻体)来表现某物(喻本)的修辞方式。 A. 比喻 法学概论网上作业答案 B. 象征 C. 倒装 D. 歧义 正确答案:A 3. 巴赫金称()的作品为“复调”式小说,小说中叙述者的声音、不同人物的声音,形成“众声喧哗”的世界。 A. 列夫·托尔斯泰 B. 陀思妥耶夫斯基 C. 普希金 D. 屠格涅夫 正确答案:B 4. ()是艺术构思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一种心理现象,其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意念或形象)在思考中获得突如其来的顿悟,其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A. 想象 B. 联想 C. 直觉 D. 灵感 正确答案:D 5. ()主要是指运用现代心理学的成果来对作家的创作心理及作品人物心理进行分析,从而探求作品的真实意图,以获得其真实价值的批评。 A. 心理学批评 B. 语言学批评 C. 文化批评 D. 审美批评 正确答案:A 6. 意大利语的柔和甜蜜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到意大利作家的资质中去。对于英国人来说,他们更讲究作品的力量、活力和雄浑,他们爱讽喻和明喻甚于一切。这两个例子体现了()。 A. 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的关系 B. 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C. 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D. 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的关系 正确答案:B 7. ()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A. 共鸣 B. 净化 C. 领悟 D. 延留 正确答案:A 8. 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本应是还原作家心目中的形象、情感体验和思想见解的过程。但实际上,完全的还原是不可能的,读者阅读的“第二文本”总是“第一文本”的种种异变。其中,()是指在某一特定文本中,作家融进的情感虽是确定的,但在具有不同期待视野的读者那儿,却会唤起不同程度或不同性质的情感体验。 A. 作品形象的异变 B. 情感的异变 C. 思想观念的异变 D. 作品情节的变异 正确答案:B 9. ()是诗句在语法上的错置,是惯常词序的颠倒。有的倒装句是为了迁应格律,有的是为了加强某一意象,突出话语的表现力。 A. 夸张 B. 对比 C. 倒装 D. 歧义 正确答案:C 10. ()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基本特征:暗示性和朦胧性。 A. 现实型文学 B. 理想型文学 C. 象征型文学 D. 想象型文学 正确答案:C 11. ()是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由之而形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这种批评着重于对文学作品的道德意识性质和品位的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值及道德教化作用。 A. 伦理道德批评 B. 社会历史批评 C. 审美批评 D. 心理学批评 正确答案:A 12.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滋味”说、“物感”说等属于()。 A. 文学哲学 B. 文学社会学 C. 文学心理学

老舍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 《猫城记》《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红旗下》 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还有很多著名的文章,如:《济南的冬天》等被选入小学中学的课文中。其中《茶馆》极为著名。 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二马》《猫城记》,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月牙儿》《赶集》《樱海集》《东海巴山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其中有大量被选入教育课本。 书集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印书馆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印书馆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29,人间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1)“艺术生产”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社会生产活动的客观过程时提出来的,最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称艺术活动为“艺术劳动”,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称为“艺术生产”。 (2)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精神生产最初与物质生产交织在一起,从属于物质生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精神生产才独立发展起来。精神生产独立发展起来之后,一方面仍受物质生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它的发展与物质生产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以及它对物质生产具有反作用。文学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也如上所述。 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1)文学活动与科学活动的本质区别:科学是对世界的理论掌握,立足于客体,通过理论思维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是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满足人的理性需要,其成果是人的智力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概念体系。文学创造则是对世界的审美掌握,通过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图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把这种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其成果是人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形象体系。 (2)文学活动与宗教活动:文学活动建立在对世界真实感受的基础之上,使人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回归世界,它关心人、热爱人,总是力图揭示人的丰富性、弘扬人的价值宗教活动却建立在对世界的颠倒的认识和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以虚无的情感去祈求彼岸的幸福,它通过对神和虚无世界的歌颂把人引向迷途,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自身的价值。 (3)文学活动是一种“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不受群体意识的严格规范。文学创造活动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而情感处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不受概念的严格约束,是一个最自由的心理领域,佃此,它在精神活动领域中是最自由和最富于个性的创造活动。 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科学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性和规范的语法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念明确、不注重个人色彩和风格,显得朴素单纯。日常言语较 富于感情色彩、个人风格和艺术意味,但总的说还是服从说理的需要,以表意明确为主旨。这两种言语都较接近语法意义上的“语法系统”。文学言语则明显突破了语言系统的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它一般不作为说理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常对语言学用语进行变形和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隐喻的方法,模糊、多义。正因为如此,文学言语灵活,在不同作家和不同语境中,用语千变万化,不断创新,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言语。

《中国现代文学》第03章在线测试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3章在线测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3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7:31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在人类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是()。 A、日常消费生活实践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C、科学实验 D、生产实践 2、“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这段话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4、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所具有的共同属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 C、实践活动的对象化 D、运动变化的自发性 5、实践就其本质来说,它是()。 A、人的实行或行动 B、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C、人的存在方式 D、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科学实践观的确立揭示和有力地证明了( )。 A、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B、劳动为社会的产生和存在奠定了基础 C、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老舍的文章

老舍的文章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29,人间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1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 册,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 百花 《母鸡》《我的母亲》《养花》《我们家的猫》《济南的冬天》《骆驼祥子——祥子买车》《我了解的老舍先生》(本文由文学家汪曾祺写)《林海》《草原》《四世同堂——开学的日子》《断魂枪》《茶馆》一共六十多本小说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一、选择题 1、“文以气为主”,这句话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 2、唐代继王昌龄之后,侍僧皎然又把有关“意境”的研究推进了一步,提出了“文外之旨”等重要命题。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划分为两类: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4、依据戏剧所表现的矛盾的性质与美学风格,可将戏剧划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三类。 5、人物就是小说的核心要素。 6、“游戏说”认为文学艺术产生于原始人的游戏冲动与游戏活动,对这种说法有着系统思想的理论家就是席勒与斯宾塞。 7、魏晋南北朝被认为就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这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理论著作,影响深远,如:曹丕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等。 8、艺术构思中的形象也称为内心形象。 9、文学文本由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与文学意蕴层面等三个层面组成。 10、模仿说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模仿本能,文学艺术就是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模仿的结果,其代表人物有德谟克利特与亚里士多德等。 11、文学创作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发生阶段、构思阶段与物化阶段。 12、文学语言的能指功能,使文学作品具有了混沌、模糊、多义的特点。 13、巫术说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巫术的思维与仪式活动之中。 14、文学活动的“四要素”就是世界、作品、艺术家与欣赏者。 15、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的观点,文艺起源于劳动。 16、中国古代意境论的集大成者就是王国维。 17、在我国文学史上,作为文学观念发生变化的重要分水岭的时代,即由不自觉到自觉的时代就是魏晋时代。 18、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真正开端的第一个文学流派就是象征主义。 19、小说起源于神话,就是因为小说从神话中继承了两个最重要的元素,即叙事性与虚构性。 20、与西方文学传统相比,中国的文学传统以抒情文学为主导。 21、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的特点就是以具体的感性形式描绘对象。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B卷) 一、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 1.文学: 2.艺术真实: 3.文学性: 4.叙述频率: 5.文学消费: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 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 !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_____ 、_____ 、____ 。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_______、________。 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 8.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 9.关于文艺起源的主要观点有、、、。 10.文学批评的多种形态包括、、、、。 11.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历史上的主要悲剧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学期待视野的三个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发展社会主义文学的“二为”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依据表演方式,戏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依据形式划分,诗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标准是、。 20.文学接受发生的主体因素包括、、。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 1.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 ①关注现实②细节真实③反映本质④排斥理想⑤反对虚构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 ①现实评价②自我表现③审美体验④情感宣泄⑤艺术形式3.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 ①文字的科学②文章的学问③文化的载体④语言的艺术⑤抒情的方式4.表现文学风格的具体话语情境包括: ①词语运用②体裁选择③结构安排④形象创造⑤社会状况5.艺术灵感的主要特征包括: ①突发性②直觉性③迷狂性④情感性⑤创造性 6.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 ①反映对象②反映方式③作用特点④材料来源⑤思维形式7.依据作品内容,诗歌可分为: ①自由诗②抒情诗③格律诗④叙事诗⑤哲理诗 8.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

福师 文学概论 作业一

福师《文学概论》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C )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基本特征:暗示性和朦胧性。 A. 现实型文学 B. 理想型文学 C. 象征型文学 D. 想象型文学 2. ( C )在叙述故事中的作用具有二重性:既有推动情节发展的“行动元”功能,又有显现性格特征的“角色”功能。 A. 事件 B. 情节 C. 人物 D. 场景 3. ( C )是有关系的事物之间的相互替换,或用一物代另一物,或用一部分代全体。 A. 夸张 B. 对比 C. 借代 D. 用典 4. ( A )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A. 共鸣 B. 净化 C. 领悟 D. 延留 5. 意大利语的柔和甜蜜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到意大利作家的资质中去。对于英国人来说,他们更讲究作品的力量、活力和雄浑,他们爱讽喻和明喻甚于一切。这两个例子体现了( B )。 A. 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的关系 B. 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C. 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D. 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的关系 6. ( C )是诗句在语法上的错置,是惯常词序的颠倒。有的倒装句是为了迁应格律,有的是为了加强某一意象,突出话语的表现力。 A. 夸张 B. 对比 C. 倒装 D. 歧义 7. ( D )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A. 现实型文学 B. 理想型文学 C. 象征型文学 D. 想象型文学 8. ( A )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A. 现实型文学 B. 理想型文学 C. 象征型文学 D. 想象型文学 9. (A )主要是指运用现代心理学的成果来对作家的创作心理及作品人物心理进行分析,从而探求作品的真实意图,以获得其真实价值的批评。 A. 心理学批评 B. 语言学批评 C. 文化批评 D. 审美批评 10.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C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指出具有动物性的“本我”对理性的“自我”有着强大的内驱作用。 A. 达尔文 B. 马克思 C. 弗洛伊德 D. 恩格斯 11. 巴赫金称( B )的作品为“复调”式小说,小说中叙述者的声音、不同人物的声音,形成“众声喧哗”的世界。 A. 列夫·托尔斯泰 B. 陀思妥耶夫斯基 C. 普希金 D. 屠格涅夫 12. (B )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整体,是一种有组织的符号结构,意义只需要从文本去寻求而无需借助于外部因素加以说明。 A. 心理学批评 B. 语言学批评 C. 文化批评 D. 审美批评 13. (A )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A. 诗 B. 小说 C. 剧本 D. 散文 14.( A )指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识地调动,分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 A. 意识 B. 无意识 C. 灵感 D. 直觉 15. ( B )是指读者由于作品意蕴的感染,而继共鸣后不由自主地达到的调节精神、排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 A. 共鸣 B. 净化 C. 领悟 D. 延留 二、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有(ABC )。 A. 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 B. 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 C. 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D. 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2.直觉与灵感的区别有(ABCD )。 A. 灵感不是“不要”而是“省略了”推理过程,需要更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更强的推理能力 B. 灵感是艰苦思索的结果,直觉却是对事物的突兀判断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一、选择题 1、“文以气为主”,这句话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 2、唐代继王昌龄之后,侍僧皎然又把有关“意境”的研究推进了一步,提出了“文外之旨”等重要命题。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划分为两类: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4、依据戏剧所表现的矛盾的性质和美学风格,可将戏剧划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三类。 5、人物是小说的核心要素。 6、“游戏说”认为文学艺术产生于原始人的游戏冲动和游戏活动,对这种说法有着系统思想的理论家是席勒和斯宾塞。 7、魏晋南北朝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这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理论著作,影响深远,如:曹丕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等。 8、艺术构思中的形象也称为内心形象。 9、文学文本由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等三个层面组成。 10、模仿说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模仿本能,文学艺术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模仿的结果,其代表人物有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等。 11、文学创作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发生阶段、构思阶段和物化阶段。 12、文学语言的能指功能,使文学作品具有了混沌、模糊、多义的特点。 13、巫术说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巫术的思维和仪式活动之中。 14、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是世界、作品、艺术家和欣赏者。 15、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的观点,文艺起源于劳动。

16、中国古代意境论的集大成者是王国维。 17、在我国文学史上,作为文学观念发生变化的重要分水岭的时代,即由不自觉到自觉的时代是魏晋时代。 18、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真正开端的第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 19、小说起源于神话,是因为小说从神话中继承了两个最重要的元素,即叙事性与虚构性。 20、与西方文学传统相比,中国的文学传统以抒情文学为主导。 21、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的特点是以具体的感性形式描绘对象。 22、一般说来,特别强调情感的自然流露,强调直抒胸臆的是浪漫主义。 23、提到阿Q,我们就会想到“精神胜利法”;提到林黛玉,我们就会想到她多愁善感的性格,这说明典型性格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总特征。 24、中国抒情理论史上最负盛名的美学范畴是意境。 25、一般说来,特别强调“艺术家不应在它的作品里露面,就象上帝不该在生活里露面一样”的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 26、在关于艺术起源的问题中,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游戏说”的理论家是席勒与斯宾塞。 27、根据作品容量的大小和篇幅的长短,可将戏剧文学区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 二、名词解释 1、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2、艺术构思:是指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作家对所积累材料和艺术发现进行梳理、提取、综合、加工,以形成观念中的艺术意象的过程。

文学概论_复习题

一、是非判断题: 1、 接受关系的理论基础是新的阐释学(J )。 2、 风格形式的客观因素指作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他创作的影响。(X ) 3、 现实主义是按照生活的理想的样子来反映现实,塑造形象的创作方法。(X ) 4、 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即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X ) 5、 小说在塑造人物性格方而,比苴它文学体裁更自由。() 6、 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 7、 文学作品的容指作家从客观生活中提炼岀来的生活素材。(X ) 8、 文学形彖的意象性即指间接性。() 9、 文学的真实性是客观生活的真实。(X ) 10、 文学欣赏中的共鸣,属于精神现象。() 11、 “二为”主向是在《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岀来的。(X ) 12、 文学风格是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创作过程。() 13、 文学作品的题材是一种自然形态下的纯客观的事物。(X ) 14、 文学作品的形式即文学反映生活的形象方式。(X ) 15、 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 16、 主题是以素材为基础,在素材的确定和提炼中形成的。(X ) 17、 “三一律”是欧洲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主。多采用开放式结构。(X ) 18、 艺术发现指作家、艺术家对客观生活的一种带情感性、形象性的感受和思考。() 19、 创作欲望中渗透了作家的感性因素。(X ) 20、 完成艺术传达的必要条件是作家要有熟练的艺术技巧。() 21、 制约整个创作过程的是灵感思维。(X ) 22、 典型化即指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X ) 23、 艺术感受力指发现生活意蕴,获取丰富体验的能力。() 24、 世界观制约着和支配着作家对创作方法的选择。() 25、 浪漫主义就是指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再现生活。(X ) 26、 文学革新就是继承中外优秀古典文学之精华。(X ) 27、 文学鉴赏对于鉴赏对象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进行能动的再创造。() 28、 文学批评中方法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X ) 29、 把批判和继承结合起来,通俗化地名之为“推出新”。() 30、 作家的文艺思想往往受到思想的影响。() 31、 风格总是意味着通过特有标志在外部表现中显示自身的在特征。() 32、 高尔基的小说《母亲》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X ) 33、 灵感思维是从对自在之物的一种感悟性的思维活动。() 34、 典型环境影响甚至改变典型人物。(X ) 35、 艺术构思即写作阶段,是将教材转化为泄型的文学作品的过程。(X ) 36、 文学鉴赏的一般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艺术感受、审美判断、寻索玩味。() 37、 影响文学发展的因素是经济基础和貝它社会意识形态。(X ) 38、 劳动起源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起源说。() 39、 典型环境是指环境在人物周围的各种生活条件的总和。(X ) 《文学概论》复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