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的用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的用人

朱粤波唐朝是一个充满传奇梦幻般的朝代,其功绩达到我国封建主义的顶峰时期。尤其在李世民统治下的贞观之治,实现天下大治,这离不开相关的政策法规,更应该归功于李世民他本人的人格魅力。那么李世民有什么独特的人格魅力,让我们通过一些历史事迹对其进行分析,并借鉴到现代企业管理之中,让企业创造辉煌!

1、求贤若渴,天下人才为我所用

李世民作为封建帝王,自然是想巩固自己的皇权通知,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他以史为镜,探究历代王朝兴衰成败的原因,深刻的认识到:能安天下者,唯在用得贤才。在他麾下包括敌对集团的人才,吸收了原李密、王世充、窦建德集团的人才,吸收了瓦岗军得徐茂公(后李世勣)、秦叔宝、程咬金等,在攻破刘武周时吸收了尉迟敬德,在攻破窦建德集团的时候吸收了张玄素,在消灭了李建成时,吸收了魏征等。李世民四请马周的典故更是表现出了他求贤若渴之心。

李世民还能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这是他非常优秀的一面,也是他能实现天下统一,天下大治的一个基本因素。史学家把李世民成功的经验归纳为“用人”和“纳谏”。很好的概括了他传奇一生的人格魅力。

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是一个很有视野的领导人,他自己不懂电脑,不懂软件引荐,没有高学历,去从一个英语老师变成了企业领导人。别人是学习技术,而他却是在练习管理,他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应用。马云认为,领导者不要做具体的工作,要下面人去做。“你用6个月如果还找不到代替你的人,说明你招人有问题。6个月你找不到帮助你的人,说明你不会用人。领导要能把人身上最好的东西发现出来。你要招这个人的优点,找到这个人自己都不知道的优点,这就是你的厉害之处。就比如一个老虎在后面追你,你的奔跑速度自己都想象不到。这说明说明,这是潜力,每个人都有潜力,关键是领导要能找出这个潜力。

刘邦说:我管理国家不如萧何,攻城拔寨不如韩信,奇谋妙断不如张良,武功谋略皆平平,然而我却可以统领天下,是因为我知道什么时候用他们,用在哪里。曹操说:我麾下谋臣如繁星,将才如流云,是因为我懂得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2、才行并举,德才兼备

李世民以才行取人的思想,他不同于曹操的“唯才是举”,也不是以刘备的“为亲是举”更不是以宋江的“唯义是举”,其人才的标准更为全面,是兼顾才能与德行两个方面。其中的“行”作为人才的标准,其更具动态性和实践性。在对德才兼备的李靖李靖、房玄龄、杜如晦等给予了重用,对裴寂、封德弈、萧瑀等庸碌之才或用,或弃。

俗话说: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是坚决不用。可见人才的选用的时候领导者着重还得选择德、才。

3、弃怨用人,荐贤举能

唐太宗非常赞赏古人“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举人胸怀。他一贯主张:“只要是真正的人才,即使是子弟和仇人,也不得不举。”宰相是朝廷重臣,任命时皇族是十分慎重的。唐太宗皇帝生涯23年,在先后任用的12个宰相中,有的是前朝的皇族,有的是高祖李渊重用过的人,这些人能为太宗所用,正体现了唐太宗非同凡响的择人标准和胆识。与朱元璋“吾当以投诚为诚,不以前过为过”的用人思想具有相似之处。魏征曾经是李建成的心腹,也是谋害唐太宗的罪魁祸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后来竟成了他的高参和宰相。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关系,是中国封建帝王时代最理想的君臣关系。魏征病逝,唐太宗亲临吊唁,放声痛哭,并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夫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荐贤举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年李世民搜罗人才,除了科举考试,门荫入仕的正式渠道之外,也要靠臣僚为他举荐。他攻占长安后,录用杜如晦为秦王府兵曹参军,当时秦府幕僚很多,有些人被调往别处,杜如晦也是调动之列,房玄龄对李世民说:府属者虽多,盖不足惜。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之才。若大王守藩端拱,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雄心勃勃的李世民连忙留之己用,于是有了“房谋杜断”的贤名。

在李世民的荐贤举能倡导下,贞观年间,朝臣以荐贤举能为荣,推荐人才蔚成风气。如治世能臣,出身卑微的马周,意气风发,忠心耿耿的书法家褚遂良,等等。李世民不光不光别人举荐人才,自己也发现也选拔了一些有用之才。如宰相岑文本,良将薛仁贵等。

4、建立管理制度并主动分权

李世民身为帝王却能放下身段,主动分权,建立起一套中国历史最为完备的分权制度和谏言制度。唐代的宰相制度、三省六部制,分化决策权力、避免一言堂,使得政令一出便能准确。在唐代,宰相拥有副署权,如果李世民想要发布昭令,没有宰相的签署则是无法执行的。在后世,武则天当政时期,她想要整一个人,就下诏此人处斩,不过此人接过诏令一看,说宰相没有副署,这个政令是违法的,他也就逃离了灾难。

为了避免一言堂,李世民还专职设立了谏议大夫。这是个专门提反对意见的职位,当然很多话也就不是什么好听的言论,特别是魏征,经常利用各种事情,刺激李世民“明君与暗君”、“兼听则明”的道理。李世民虽然有时也觉得很烦,但是,他却能以市场和天下为己任。李世民建立不同声音的管道听取管理——开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实权的“言官制度”。

贞观四年一天,唐太宗问萧瑀:“我跟隋文帝比起来,你认为怎么样?”萧瑀想了一会儿,坦然回答道:“隋文帝勤勉治国,批阅全国的鼠标奏章,往往从黎明直到日落西山。隋文帝召集大臣们进宫议事,常常忘了时间,到吃饭的时候都还没没结束,就命侍从把饭送上来,边吃边议”。唐太宗开怀大笑:“公知其一不知其二,隋文帝总怕大臣对他不忠心,大权小权一人独揽,什么事都由他一人做主,不肯交给下属去办。他虽然很辛苦,事情不一定办得好。大臣们摸透了他这个脾气,就不敢直言,常常是顺着他的意思说话,口惠而不实,我怎么敢像隋文帝那样?天下那么大,国事千头万绪,只有请部门去商量办事,遇到大事报告宰相认真考虑,有了妥当的办法,在报告我准奏,然后执行。天下各种事情,都有皇帝一人决定,那怎么能行,如果皇帝一天处理十桩事,其中五桩事处理得尽善尽美,另外五桩处理得不好,一天出五桩日积月累,年复一年,谬误积起来岂不是药毁坏国家。吧事情交给有才能的人办,自己高瞻远瞩,专事考核官员的功过,与过于己不是更好!”

三国时的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非常勤政,但是,他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事必亲躬。蜀军上下,事无巨细,都由他亲自过问、领导、布置,小道军队的钱粮支出,他都要一一审查。最后自己累死征讨途中,也使得蜀中无大将可用。一个企业领导如果不愿意授权或不善于授权,他领导的企业一定是一个缺乏活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