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益调整的方法

噪声测量三种方法

噪声系数测量的三种方法 本文介绍了测量噪声系数的三种方法:增益法、Y系数法和噪声系数测试仪法。这三种方法的比较以表格的形式给出。 前言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噪声系数(NF)或者相对应的噪声因数(F)定义了噪声性能和对接收机灵敏度的贡献。本篇应用笔记详细阐述这个重要的参数及其不同的测量方法。 噪声指数和噪声系数 噪声系数有时也指噪声因数(F)。两者简单的关系为: NF = 10 * log10 (F) 定义 噪声系数(噪声因数)包含了射频系统噪声性能的重要信息,标准的定义为: 从这个定义可以推导出很多常用的噪声系数(噪声因数)公式。 下表为典型的射频系统噪声系数: *HG=高增益模式,LG=低增益模式

噪声系数的测量方法随应用的不同而不同。从上表可看出,一些应用具有高增益和低噪声系数(低噪声放大器(LNA)在高增益模式下),一些则具有低增益和高噪声系数(混频器和LNA在低增益模式下),一些则具有非常高的增益和宽范围的噪声系数(接收机系统)。因此测量方法必须仔细选择。本文中将讨论噪声系数测试仪法和其他两个方法:增益法和Y系数法。 使用噪声系数测试仪 噪声系数测试/分析仪在图1种给出。 图1. 噪声系数测试仪,如Agilent公司的N8973A噪声系数分析仪,产生28VDC脉冲信号驱动噪声源 (HP346A/B),该噪声源产生噪声驱动待测器件(DUT)。使用噪声系数分析仪测量待测器件的输出。由于分析仪已知噪声源的输入噪声和信噪比,DUT的噪声系数可以在内部计算和在屏幕上显示。对于某些应用(混频器和接收机),可能需要本振(LO)信号,如图1所示。当然,测量之前必须在噪声系数测试仪中设置某些参数,如频率范围、应用(放大器/混频器)等。 使用噪声系数测试仪是测量噪声系数的最直接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最准确地。工程师可在特定的频率范围内测量噪声系数,分析仪能够同时显示增益和噪声系数帮助测量。分析仪具有频率限制。例如,Agilent N8973A可工作频率为10MHz至3GHz。当测量很高的噪声系数时,例如噪声系数超过10dB,测量结果非常不准确。这种方法需要非常昂贵的设备。 增益法 前面提到,除了直接使用噪声系数测试仪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测量噪声系数。这些方法需要更多测量和计算,但是在某种条件下,这些方法更加方便和准确。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叫做“增益法”,它是基于前面给出的噪声因数的定义:

集成电路测试

第一章 集成电路的测试 1.集成电路测试的定义 集成电路测试是对集成电路或模块进行检测,通过测量对于集成电路的输出回应和预期输出比较,以确定或评估集成电路元器件功能和性能的过程,是验证设计、监控生产、保证质量、分析失效以及指导应用的重要手段。 .2.集成电路测试的基本原理 输入Y 被测电路DUT(Device Under Test)可作为一个已知功能的实体,测试依据原始输入x 和网络功能集F(x),确定原始输出回应y,并分析y是否表达了电路网络的实际输出。因此,测试的基本任务是生成测试输入,而测试系统的基本任务则是将测试输人应用于被测器件,并分析其输出的正确性。测试过程中,测试系统首先生成输入定时波形信号施加到被测器件的原始输入管脚,第二步是从被测器件的原始输出管脚采样输出回应,最后经过分析处理得到测试结果。 3.集成电路故障与测试 集成电路的不正常状态有缺陷(defect)、故障(fault)和失效(failure)等。由于设计考虑不周全或制造过程中的一些物理、化学因素,使集成电路不符合技术条件而不能正常工作,称为集成电路存在缺陷。集成电路的缺陷导致它的功能发生变化,称为故障。故障可能使集成电路失效,也可能不失效,集成电路丧失了实施其特定规范要求的功能,称为集成电路失效。故障和缺陷等效,但两者有一定区别,缺陷会引发故障,故障是表象,相对稳定,并且易于测试;缺陷相对隐蔽和微观,缺陷的查找与定位较难。 4.集成电路测试的过程 1.测试设备 测试仪:通常被叫做自动测试设备,是用来向被测试器件施加输入,并观察输出。测试是要考虑DUT的技术指标和规范,包括:器件最高时钟频率、定时精度要求、输入\输出引脚的数目等。要考虑的因素:费用、可靠性、服务能力、软件编程难易程度等。 1.测试界面 测试界面主要根据DUT的封装形式、最高时钟频率、ATE的资源配置和界面板卡形等合理地选择测试插座和设计制作测试负载板。

高效空气过滤器检测方法

JL-12型高效空气过滤器检测方法 一、简介 在净化系统中,高效空气过滤器是高洁净度空气净化的关键设备,对于过滤器生产厂家,出厂的高效空气过滤器要求进行逐台检漏。目前,通行的高效过滤器检测方法有光度计扫描法和计数扫描法,这两种检测方法虽然普及率高,但扫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对于特定结构的过滤器(如W型过滤器)无法进行检测。因此,目前市场亟须一种操作简便,检测效率高,检漏可靠的检测设备。 JL-12型高效空气过滤器检漏台是我公司顺应市场发展的趋势,基于高效过滤器能过滤烟雾的原理,在烟缕检测的基础上,自行开发研制出的新型检测设备。 二、JL-12型高效空气过滤器检漏台技术参数 ◆额定电压:220V/380V50HZ ◆额定功率: 3.56KW ◆最大检测工件尺寸:1200x700x300mm ◆最小检测工件尺寸:300x300mm 三、JL-12型高效空气过滤器检漏台性能特点 ◆发烟颗粒粒径为0.3~0.5um,粒径分布均匀,与计数扫描法发尘粒径一 致,能够满足高效过滤器检漏要求。 ◆适用范围广,能对各类有隔板及无隔板高效过滤器进行检测。 ◆检测效率高,单台过滤器检测时间最短只需2秒,有效节省检测时间,降低生产生成本。 ◆符合环保要求,设备发出的烟雾对操作人员无任何伤害。检测过程中几乎 无烟雾外排现象,对周边环境无任何影响。 ◆电气控制系统采用PLC控制,操作简便,工作可靠性高。 ◆设备所用的原料消耗品价格低廉,检测成本可以忽略不计,是目前国内检 测高效空气过滤器性价比最高的检测设备。 四、JL-12型高效空气过滤器检漏台操作说明 4.1开机前检查所接电源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清理检漏台上的杂物。

自动增益控制的原理图

自动增益控制的原理图 自动增益控制的原理 [导读] 自动增益控制的原理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作用是:当输入信号电压变化很大时,保持接收机输出电压恒定或基本不变。具体地说,当 关键词:增益控制左手665收藏时间:2015年4月23日20:17 自动增益控制的原理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作用是:当输入信号电压变化很大时,保持接收机输出电压恒定或基本不变。具体地说,当输入信号很弱时,接收机的增益大,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不起作用;当输入信号很强时,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进行控制,使接收机的增益减小。这样,当接收信号强度变化时,接收机的输出端的电压或功率基本不变或保持恒定。因此对AGC电路的要求是:在输入信号较小时,AGC电路不起作用,只有当输入信号增大到一定程度后,AGC电路才起控制作用,使增益随输入信号的增大而减少。 为实现上述要求,必须有一个能随外来信号强弱而变化的控制电压或电流信号,利用这个信号对放大器的增益自动

进行控制。由上述分析可知,调幅中频信号经幅度检波后,在它的输出中除音频信号外,还含有直流分量。直流分量大小与中频载波的振幅成正比,也即与外来高频信号成正比。因此,可将检波器输出的直流分量作为AGC控制信号。AGC电路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增益受控放大电路和控制电压形成电路。增益受控放大电路位于正向放大通路,其增益随控制电压U0而改变。控制电压形成电路的基本部件是AGC 整流器和低通平滑滤波器,有时也包含门电路和直流放大器等部件。 放大器及AGC电路 上图是由两级AD603构成的具有自动增益控制的放大电路, 图中由Q1 和R8 组成一个检波器,用于检测输出信号幅度的变化。由CA V 形成自动增益控制电压V A GC , 流进电容CA V 的电流Q2 和Q1两管的集电极电流之差, 而且其大小随A2 输出信号的幅度大小变化而变化, 这使得加在A1、A2 放大器1 脚的自动增益控制电压V A GC 随输出信号幅度变化而变化, 从而达到自动调整放大器增益的目的。 左手665收藏时间:2015年4月23日20:17

芯片测试规范

测试规范 1.适用范围 1.1本规范为导入DDR芯片的测试方法和标准,,以验证和确认新物料是否适合批量生 产;. 2.目的 使开发部门导入新的关键器件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可靠性测试 :如果替代料是FLASH的话,我们一般需要做10个循环的拷贝校验(我们测试工具APK设置:500M/拷贝次数/重启10次) :如果替代料是DDR的话,我们也需要验证DDR的运行稳定性,那么也需要做循环拷贝校验(测试工具APK设置:500M/拷贝次数/重启5次) PS:1.拷贝次数=(FLASH可用容量*1024M/500M)-1 验证只需要验证运行稳定性,所以一般做3-5个循环就OK了,FLASH要求比较严格,一般需要做10个循环以上; 3.考虑到FLASH压力测试超过20次以上可能会对MLC造成影 响,故对于验证次数太多的机器出货前需要更换。 7.常温老化:PND我们一般跑模拟导航持续运行12H,安卓我们一般运行MP4-1080P持续老化12H,老化后需要评估休眠唤醒是否正常; 8.高低温老化:环境(60度,-10度) 基于高低温下DDR运行稳定性或存在一定的影响,DDR替代需要进行高低温老化,我们PND一般运行模拟导航、安卓因为运行模导不太方便,就运行MP4各持续老化12H。 从多年的经验来看,FLASH对于温度要求没有这么敏感。 9.自动重启测试:一般做50次/PCS,需要每次启动系统都能正常启动;-- 一般是前面恢复出厂设置有问题,异常的机器排查才会用到;

10.复位、通断电测试:这个测试属于系统破坏性测试,测试非正常操作是否 存在掉程序的现象,一般做20次/PCS,要求系统能够正常启动。 1.焊接效果,如果是内部焊接的话,需要采用X-RAY评估,LGA封装的话就 需要SMT制程工艺规避空洞率; 2.功能测试; 3.休眠电流、休眠唤醒测试:DDR必测项目,反复休眠唤醒最好3-5次/PCS,休眠电流大小自行定义;FLASH测不测影响不大; 4.容量检查,容量标准你们根据客户需求自行定义,当然是越大越好;--大 货时这一点最好提供工具给到阿杜随线筛选; 5.恢复出厂设置:我们一般做50次/PCS,运行正常的话界面会显示50次测 试完成,如果出现中途不进主界面、死机等异常现象就需要分析问题根源; 压力测试:这部分需要分开来说明 4.测试环境 温度:25±2℃ 湿度:60%~70%; 大气压强:86kPa ~106kPa。 5.测试工具 可调电源(最好能显示对应输出电流) 可调电子负载 示波器

高效过滤器检测方法

高效过滤器的检测方法 1:钠焰法Sodium Flame 源于英国,中国通行,欧洲部分国家于20世纪70?90年代实行。试验尘源为单分散相氯化钠盐雾。“量”为含盐雾时氢气火焰的亮度。主要仪器为光度计。 盐水在压缩空气的搅动下飞溅,经干燥形成微小盐雾并进入风道。在过滤器前后分别采样,含盐雾气样使氢气火焰的颜色变蓝、亮度增加。以火焰亮度来判断空气的盐雾浓度,并以此确定过滤器对盐雾的过滤效率。 国家标准规定的盐雾颗粒平均直径为0.4mm但对国内现有装置的实测结果为0.5mm欧洲对实际试验盐雾颗粒中径的测量结果为0.65mm 随着扫描法的普及,欧洲已经不再使用钠焰法。国内有关部门正在修订原有的国家标准,是废止还是继续使用钠焰法,两种意见的都没有结论。 相关标准:英国BS3928-1969,欧洲Eurovent 4/4,中国GB6165-85 2:DOP 法 源于美国,国际通行,中国从未实行过。试验尘源为0.3mm单分散相DOP(塑料工业常用增塑剂)液滴。“量”为含DOP空气的浑浊程度。测量粉尘的仪器为光度计(photometer)。以气样的浊度差别来判定过滤器对DOP?粒的过滤效率。 对DOP液体加热成蒸汽,蒸汽在特定条件下冷凝成微小液滴,去掉过大和过小的液滴后留下 0.3mm左右的颗粒,雾状DOP进入风道。测量过滤器前后气样的浊度,并由此判断过滤器对0.3mm 粉尘的过滤效率。 DOP法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这种方法曾经是国际上测量高效过滤器最常用的方法。早期, 人们认为过滤器对0.3mm的粉尘最难过滤,因此规定使用0.3mm粉尘测量高效过滤器。 DOP中含苯环,人们怀疑它致癌,因此许多实验室改用性能类似但不含苯环的替代物,如DOS 但试验方法仍称“ DOP法”。 通过改变发尘参数,可以获得其它粒径的DOF液滴。于是就有20年前欧美国家测量超高效过滤器的0.1mmDOP法,有时测量仪器也改为凝结核激光粒子计数器。有些国外厂家曾标出对0.05mm 或0.03mm DOP勺过滤效率,那都是商业上无科学依据的标新立异。 测量高效过滤器的DOF法也称“热DOP法”。与此对应的“冷DOP是指Laskin喷管(用压缩空气在液体中鼓气泡,飞溅产生雾态人工尘)产生的多分散项DOP粉尘,在对过滤器进行扫描测试时,人们经常使用冷DOP 相关标准:美国军用标准MIL-STD-282。

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

摘要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已广泛用于各种接收机、录音机和信号采集系统中,另外在光纤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等通信系统以及雷达、广播电视系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课题主要研究应用于音频放大的前级电压放大,因此设计的电路需容纳的频带范围应较宽,以至于使语音信号通过。由于语音信号的频带范围为300hz-3400hz,所以该电路所应设计的频带范围应在300hz-3400hz之间,并且电路应该实现增益的闭环调节,通过此电路可以实现增益的自动调整,以至于使音频信号强时自动减小放大器的倍数,信号弱时自动增大放大器的倍数,从而实现音量的自动调节。 本课题介绍了自动增益控制的概念原理以及对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各部分的工作原理,最后对系统的测试结果以及设计与实现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也做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放大器;自动增益控制;电压跟随器;滤波器 目录 摘要 (1) 第1章引言 (4) 第2章自动增益控制 (4) 2. 1自动增益控制 (4) 2.1.1自动增益控制基本概念 (4) 2.1.2自动增益控制的原理 (5) 2. 2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 (5) 2.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5) 第3章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的电路设计 (6) 3. 1方案选择 (6) 3. 2压随器工作原理 (8) 3. 3整流电路工作原理 (8) 3. 4滤波 (9) 3. 5增益控制工作原理 (9) 3. 6电路元器件选择 (10) 3.6.1运算放大器 (10) 3.6.2场效应管的选择 (11) 3.6.3其他元器件的选择 (11)

第4章放大器电路的调试及实验结果 (12) 4. 1放大器电路的调试 (12) 4. 2实验结果及存在问题 (12) 第5章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附录 (15) 致谢 (16) 第1章引言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等行业的迅速发展,自动增益 控制电路越来越被人们熟知并且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自动增益控制线路,简称AGC线路,A是AUTO(自动),G是GAIN(增益),C是CONTROL(控制)。它是输出限幅装置的一种,是利用线性放大和压缩放大的有效组合对输出信号进 行调整。当输入信号较弱时,线性放大电路工作,保证输出声信号的强度;当输 入信号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启动压缩放大线路,使声输出幅度降低,满足了对 输入信号进行衰减的需要。也就是说,AGC功能可以通过改变输入输出压缩比例自 动控制增益的幅度,扩大了接收机的接收范围,它能够在输入信号幅度变化很大 的情况下,使输出信号幅度保持恒定或仅在较小范围内变化,不至于因为输入信 号太小而无法正常工作,也不至于因为输入信号太大而使接收机发生饱和或堵塞。在电路设计中,这种线路被大量的运用,从尖端的雷达技术到日常的广播电视系统,自动增益控制无疑很好的解决了各种技术中存在的信号强度问题。目前,实 现自动增益控制的手段有很多,在本文中,主要研究的是如何以放大器来实现自 动增益控制的目的,也就是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 第2章自动增益控制 2. 1自动增益控制 2. 1. 1自动增益控制的基本概念 接收机的输出电平取决于输入信号电平和接收机的增益。由于各种原因,接 收机的输入信号变化范围往往很大,信号弱时可以是一微伏或几十微伏,信号强 时可达几百毫伏,最强信号和最弱信号相差可达几十分贝。这个变化范围称为接 收机的动态范围。 影响接收机输入信号的因素很多,例如:发射台功率的大小、接收机离发射 台距离的远近、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传播条件的变化(如电离层和对流层的骚动、天

伺服驱动器参数设置方法

伺服驱动器参数设置方法 在自动化设备中,经常用到伺服电机,特别是位置控制,大部分品牌的伺服电机都有位置控制功能,通过控制器发出脉冲来控制伺服电机运行,脉冲数对应转的角度,脉冲频率对应速度(与电子齿轮设定有关),当一个新的系统,参数不能工作时,首先设定位置增益,确保电机无噪音情况下,尽量设大些,转动惯量比也非常重要,可通过自学习设定的数来参考,然后设定速度增益和速度积分时间,确保在低速运行时连续,位置精度受控即可。 1.位置比例增益:设定位置环调节器的比例增益。设置值越大,增益越高,刚度越大,相同频率指令脉冲条件下,位置滞后量越小。但数值太大可能会引起振荡或超调。参数数值由具体的伺服系统型号和负载情况确定。 2.位置前馈增益:设定位置环的前馈增益。设定值越大时,表示在任何频率的指令脉冲下,位置滞后量越小位置环的前馈增益大,控制系统的高速响应特性提高,但会使系统的位置不稳定,容易产生振荡。不需要很高的响应特性时,本参数通常设为0表示范围:0~100% 3.速度比例增益:设定速度调节器的比例增益。设置值越大,增益越高,刚度越大。参数数值根据具体的伺服驱动系统型号和负载值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负载惯量越大,设定值越大。在系统不产生振荡的条件下,尽量设定较大的值。 4.速度积分时间常数:设定速度调节器的积分时间常数。设置值越小,积分速度越快。参数数值根据具体的伺服驱动系统型号和负载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负载惯量越大,设定值越大。在系统不产生振荡的条件下,尽量设定较小的值。 5.速度反馈滤波因子:设定速度反馈低通滤波器特性。数值越大,截止频率越低,电机产生的噪音越小。如果负载惯量很大,可以适当减小设定值。数值太大,造成响应变慢,可能会引起振荡。数值越小,截止频率越高,速度反馈响应越快。如果需要较高的速度响应,可以适当减小设定值。 6.最大输出转矩设置:设置伺服驱动器的内部转矩限制值。设置值是额定转矩的百分比,任何时候,这个限制都有效定位完成范围设定位置控制方式下定位完成脉冲范围。本参数提供了位置控制方式下驱动器判断是否完成定位的依据,当位置偏差计数器内的剩余脉冲数小于或等于本参数设定值时,驱动器认为定位已完成,到位开关信号为ON,否则为OFF。 在位置控制方式时,输出位置定位完成信号,加减速时间常数设置值是表示电机从0~2000r/min的加速时间或从2000~0r/min的减速时间。加减速特性是线性的到达速度范围设置到达速度在非位置控制方式下,如果伺服电机速度超过本设定值,则速度到达开关信号为ON,否则为 OFF。在位置控制方式下,不用此参数。与旋转方向无关。 7.手动调整增益参数 调整速度比例增益KVP值。当伺服系统安装完后,必须调整参数,使系统稳定旋转。首先调整速度比例增益KVP值.调整之前必须把积分增益KVI及微分增益KVD调整至零,然后将KVP值渐渐加大;同时观察伺服电机停止时足否产生振荡,并且以手动方式调整KVP参数,观察旋转速度是否明显忽快忽慢.KVP值加大到产生以上现象时,必须将KVP值往回调小,使振荡消除、旋转速度稳定。此时的KVP值即初步确定的参数值。如有必要,经KⅥ和KVD调整后,可再作反复修正以达到理想值。 调整积分增益KⅥ值。将积分增益KVI值渐渐加大,使积分效应渐渐产生。由前述对积分控制的介绍可看出,KVP值配合积分效应增加到临界值后将产生振荡而不稳定,如同KVP值一样,将KVI值往回调小,使振荡消除、旋转速度稳定。此时的KVI值即初步确定的参数值。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仿真设计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仿真设计 一、电路课程设计目的 错误!深入理解运算放大器电路模型,了解典型运算放大器的功能,并仿真实现它的功能; 错误!掌握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特点及分析方法(主要运用节点电压法分析); ○3熟悉掌握Multisim软件。 二、实验原理说明 (1)运算放大器是一种体积很小的集成电路元件,它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它的类型包括:反向比例放大器、加法器、积分器、微分器、电 压跟随器、电源变换器等. (2) (3)理想运放的特点:根据理想运放的特点,可以得到两条原则: (a)“虚断”:由于理想运放,故输入端口的电流约为零,可近似视为断路,称为“虚断”。 (b)“虚短”:由于理想运放A,,即两输入端间电压约为零,可近似视为短路,称为“虚短”. 已知下图,求输出电压。

理论分析: 由题意可得:(列节点方程) 011(1)822A U U +-= 0111 ()0422 B U U +-= A B U U = 解得: 三、 电路设计内容与步骤 如上图所示设计仿真电路. 仿真电路图:

V18mV R11Ω R22Ω R32Ω R44Ω U2 DC 10MOhm 0.016 V + - U3 OPAMP_3T_VIRTUAL U1 DC 10MOhm 0.011 V + - 根据电压表的读数,, 与理论结果相同. 但在试验中,要注意把电压调成毫伏级别,否则结果误差会很大, 致结果没有任何意义。如图所示,电压单位为伏时的仿真结 果:V18 V R11Ω R22Ω R32Ω R44Ω U2 DC 10MOhm 6.458 V + - U3 OPAMP_3T_VIRTUAL U1 DC 10MOhm 4.305 V + - ,与理论结果相差甚远。 四、 实验注意事项 1)注意仿真中的运算放大器一般是上正下负,而我们常见的运放是上负下正,在仿真过程中要注意。

测试方案

目录 一. 相关检测测试仪器仪表 二. 相关检测项目及方法 三. 检测方案及价格

一. 相关检验测量仪器仪表

二相关检验项目及测试方法 第一节风量或风速的检测 (一)单向流洁净室 对于单向流洁净室,采用室截面平均风速和截面积乘积的方法确定送风量。离高效过滤器0.3m,垂直于气流的截面作为采样测试截面,截面上测点间距不宜大于0.6m,测点数不应少于5个,以所有测点风速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均风速。 (二)非单向流洁净室 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采用风口法或风管法确定送风量,做法如下: 1.风口法是在安装有高效过滤器的风口处,根据风口开头连接辅助风管进行测量。即 用镀锌钢板或其他不产尘材料做成与风口开头及内截面相同,长度等于2倍风口长边长的直管段,连接于风口外部。在辅助风管出口平面上,按最少测点数不少于6点均匀布置,使用风速仪测定各测点之风速。然后,以求取的风口截面平均风速乘以风口净截面积求取测定风量。 2.对于风口上风侧有较长的支管段,且已经或可以钻孔时,可以用风管法确定风量。 测量断面应位于大于或等于局部阻力部件前3倍管径或长边长,局部阻力部件后5部管径或长边长的部位。 3.对于矩形风管,是将测定截面分割成若干个相等的小截面。每个小截面尽可能接近 正方形,边长不应大于200mm,测点应位于小截面中心,但整个截面上的测点数不宜少于3个。 4.对于圆形风管,应根据管径大小,将截面划分成若干个面积相同的同心圆环,每个 圆环测4点。根据管径确定圆环数量,不宜少于3个。

第二节静压差的检测 1.静压差的测定应在所有的门关闭的条件下,由高压向低压,由平面布置上与外界最 远的里间房间开始,依次向外测定。 2.采用的微差压力计,其灵敏度不应低于2.0Pa。 3.有孔洞相通的不同等级相邻的洁净室,其洞口处应有合理的气流流向。洞口的平均 风速大于等于0.2m/s时,可用风速仪检测。 第三节空气过滤器泄漏测试 1.高效过滤器的检漏,应使用采样速率大于1L/min的光学粒子计数器。D类高效过滤 器宜使用激光粒子计数器或凝结核计数器。 2.采用粒子计数器检漏高效过滤器,其上风侧应引入均匀浓度的大气尘或含其他气溶 胶尘的空气。对大于等于0.5μm尘粒,浓度应大于或等于3.5×105pc/m3 ;或对大于或等于0.1μm尘粒,浓度应大于或等于3.5×107pc/m3;若检测D类高效过滤器,对大于或等于0.1μm尘粒,浓度应大于或等于3.5×109pc/m3。 3.泄漏率的检测应在接近设计风速的条件下进行。将受检高效过滤器下风侧测得的泄 漏浓度换算成透过率,高效过滤器不得大于出厂合格透过率的2倍;D类高效过滤器不得大于出厂合格透过率的3倍。 4.在移动扫描检测工程中,应对计数突然递增的部位进行定点检验(适合于FFU检测)。 第四节室内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检测 一) 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检测应在设计指定的占用状态(空态、静态、动态)下进行。 二) 检测仪器的选用:应使用采样速率大于1L/min的光学粒子计数器,在仪器选用时 应考虑粒径鉴别能力,粒子浓度适用范围和计数效率。仪表应有有效的标定合格证书。 三) 采样点的规定: ,见下表; 1.最低限度的采样点数N L

自动增益控制(AGC)放大器..

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AGC)设计 摘要:本设计以程控增益调整放大器AD603为核心,通过单片机MSP430控制各模块,实现电压增益连续可调,输出电压基本恒定。系统由5个模块组成:前级缓冲模块,电压增益调整模块,峰值检测模块,后级输出缓冲模块,控制与显示模块。将输入信号经前级缓冲电路输入给程控增益调整放大器AD603,将信号放大输出,通过峰值检测电路检测输出信号,并送给单片机AD采样,与理想输出信号数值进行比较,若有多偏差,则通过调整对AD603的增益控制电压,来调整放大倍数,从而实现输出信号的稳定。整个设计使用负反馈原理,实现了自动增益的控制。 关键字:AD603 MSP430 峰值检测自动增益控制 一、方案设计与论证 1.1整体方案 方案一:采用纯硬件电路实现,由AD603和运放构成的电压比较器和减法电路实现。把实际电压与理论电压的差值通过适当幅值和极性的处理,作为AD603的控制信号,从而实现放大倍数的自动调整,实现输出电压恒定。 优点:该方案理论简单,制作起来也相对容易,只有硬件电路。 缺点:理论低端,精度不够,没有创新,通用性不好。 方案二:采用AD603和单片机结合,通过单片机对输出信号AD采样并转化为数字量,与理论输出电压值进行比较,得到差值转换为控制电压,通过DA转化,对程控增益放大器AD603的放大倍数惊醒调整,从而实现输出电压的恒定。 优点:该方案控制精确,自动控制速度快,系统可移植性强,功能改变和增加容易,对后期改善和提升电路性能有益。 缺点:需要软硬件配合,系统稍复杂。 通过对两个方案的综合对比,我们选用方案二。 1.2控制模块 方案一:采用MCS-51。Intel公司的MCS-51的发展已经有比较长的时间,以其典型的结构、完善的总线、SFR的集中管理模式、位操作系统和面向控制功能的丰富的指令系统,为单片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应用比较广泛,各种技术都比较成熟。 MCS-51优点是控制简单,二缺点也明显因为资源有限,功能实现有困难,而

第一章 天线增益测量

天线与电波教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三 天线增益测量 3.1实验内容和目的: 用绝对测量法(即测传播损耗的方法)和相对测量法(即比较法)测量喇叭天线的增益,掌握天线增益的一般测量方法。 3.2测量原理 1.天线增益的绝对测量 根据福里斯公式,当发射功率为P t ,发射天线增益为G t ,接收天线增益为 G r ,收发天线相距 R ,则位于远场区的接收天线的最大接收功率为 2244??? ? ??=?=R G G P A R G P P r t t r er t t r πληπ 当收发天线完全相同即G t =G r =G 时,接收功率为 2244??? ? ??=?=R G P A R G P P t r er t t r πληπ 由此可求出每个天线的增益为 G P P R r t =?4πλ 如用dB 表示,则为 ??? ? ???+??? ??=t r P P R dB G lg 10214lg 10)(λπ 因此,如果测出收发电平差、工作频率和收发距离,即可通过上式求出被测天线的增益。 2.天线增益的相对测量 被测天线增益G 和参考天线增益G 0间存在简单的关系: G=gG 0 式中,g 是被测天线相对于参考天线的增益。

因此如果参考天线的增益已知,只要测出g ,即可按上式求出被测天线的增益。 用比较法测天线增益,常用半波对称振子(或折合振子)作线天线的标准增益天线(其增益约为1.64或2.15dB );常用按最佳方向性系数设计的标准增益喇叭作面天线的增益标准天线,其增益理论设计值和实际值相当吻合,可按下式估算: )(4lg 102dB Ak D G λ π≈≈ 式中,A 是喇叭口面面积,k 是口面利用率。对角锥喇叭天线k 取0.51。 3. 天线增益的综合测量 设三个不同天线的增益分别为G G G 010203、、,先用比较法测得1和2对3的相对增益 03 02 203011G G G G G G ==, 当G 03已知时,则 03 20203101G G G G G G ==,, 用dB 表示,即 ) ()()()()()(0320203101dB G dB G dB G dB G dB G dB G +=+=, 当G dB 03()未知时,可用上述1项(天线增益的绝对测量)的方法测出G dB G dB 0102()()+,与上两式联立求出G dB 03()。 3.3 测量方框图: 3.4主要测试设备: 发射源:厘米波分频锁相源(带隔离器,具连续波或1KHz 内方波调制输出,带数字频率指示和功率相对指示,工作频率11GHz ±250MHz ,输出功率连续可调,

高效空气过滤器检测方法介绍

高效过滤器试验方法 1)钠焰法Sodium Flame 源于英国,中国通行,欧洲部分国家于20世纪70-90年代实行。 试验尘源为单分散相氯化钠盐雾。“量”为含盐雾时氢气火焰特征光的光强。主要测试仪器为光度计。 原理(GB/T6165-2008):用雾化干燥的方法人工发生氯化钠气溶胶,气溶胶颗粒的质量中值直径约为0.5μm。将过滤器上下游的氯化钠气溶胶采集到燃烧器中并在氯化钠火焰下燃烧,将燃烧产生的钠焰光转变为电流信号并由光电测量仪检测,电流值代表了氯化钠气溶胶的质量浓度,用测定的电流值即可求出过滤器的过滤效率。随着扫描法的普及,欧洲已经不再使用钠焰法。 相关标准:英国BS3928-1969,欧洲Eurovent 4/4,我国有GB/T6165-2008。 2) 油雾法Oil Mist 原西德,原苏联,和中国采用过该方法。 尘源为油雾。“量”为含油雾空气的浊度。仪器为浊度计。以气样的浊度差别来判定过滤器对油雾颗粒的过滤效率。 原理(GB/T6165-2008):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用汽轮机油通过汽化—冷凝式油汽发生炉人工发生油雾气溶胶,气溶胶粒子的质量平均直径为0.28μm~0.34μm。使经过与空气充分混合的油雾气溶胶通过被测过滤器,分别采集过滤器上下游的气溶胶,通过油雾仪(或浊度计)测量其散躲光强度。散射光强度的大小与气溶胶浓度成正比,由此即可求出过滤器的过滤效率。 德国规定用石蜡油,油雾粒径为0.3~0.5mm。中国标准规定的油雾平均重量直径为0.28~0.34mm,对油的种类未做具体规定。 油雾法在德国本土已经成为历史,德国于1993年率先搞出了计数扫描法的国家标准,欧洲标准EN1882就是以德国计数扫描法标准为蓝本制定的。 原苏联帮中国搞过滤器时使用的是油雾法,虽然中国标准规定可以用油雾法,但国内厂家更愿意使用同一标准规定的另一种钠焰法,只有部分生产滤材的厂家及少量军工单位依在测量过滤材料时仍使用油雾法。 相关标准:我国有GB/T6165-2008。德国DIN24184-1990 3) DOP法 源于美国,曾在国际通行。 试验尘源为0.3μm单分散相DOP(邻苯二甲酸二辛脂,一种塑料工业常用增塑剂)液滴。“量”为含DOP空气的浑浊程度。测量粉尘的仪器为光度计(photometer)。以气样的浊度差别来判定过滤器对DOP颗粒的过滤效率。 对DOP液体加热成蒸汽,蒸汽在特定条件下冷凝成0.3μm左右的微小液滴,雾状DOP 进入风道。测量过滤器前后气样的浊度,并由此判断过滤器对0.3μm粉尘的过滤效率。 DOP法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这种方法曾经是国际上测量高效过滤器最常用的方法。早期,人们认为过滤器对0.3μm的粉尘最难过滤,因此规定使用0.3μm粉尘测量高效过滤器。 DOP法也称为气胶光度计测试法,是最早期的测试方式,但是因为效果非常好,到今天仍旧沿用。气胶光度计(Aerosol Photometer)是微粒计数器的一种,也是使用雷射科技,但是它在扫描空气样本的投料之后,所给的是微粒的总体强度,不是微粒数目。DOP是一种油性化学物质,加压或加热雾化之后,可以产生次微米等级的微粒,可用来仿真无尘室的微粒,因此被当成验证微粒。泄漏的定义是泄漏出上游浓度万分之一,由于气胶光度计可以

伺服系统的参数调整和性能指标试验

伺服系统的参数调整和性能指标试验 1 伺服系统的参数调整理论基础 伺服系统包括三个反馈回路(位置回路、速度回路以及电流回路)。最内环回路的反应速度最快,中间环节的反应速度必须高于最外环。假使未遵守此原则,将会造成震动或反应不良。伺服驱动器的设计可确保电流回路具备良好的反应效能。用户只需调整位置回路与速度回路增益。 伺服系统方块图包括位置、速度以及电流回路,如图1所示。 图1 伺服系统方块图 一般而言,位置回路的反应不能高于速度回路的反应。因此,若要增加位置回路的增益,必须先增加速度回路增益。如果只增加位置回路的增益,震动将会造成速度指令及定位时间增加,而非减少。 如果位置回路反应比速度回路反应还快,由于速度回路反应较慢,位置回路输出的速度指令无法跟上位置回路。因此就无法达到平滑的线性加速或减速,而且,位置回路会继续累计偏差,增加速度指令。这样,电机速度会超过,位置回路会尝试减少速度指令输出量。但是,速度回路反应会变得很差,电机将赶不上速度指令。速度指令会如图2振动。要是发生这种情形,就必须减少位置回路增益或增加速度回路增益,以防速度指令振动。 图2 速度指令 位置回路增益不可超过机械系统的自然频率,否则会产生较大的振荡。例如,机械系统若是连接机器人,由于机器的机械构造采用减低波动的齿轮,而机械系统的自然频率为10~20Hz,因此其刚性很低。此时可将位置回路增益设定为10至20(1/s)。 如果机械构造系统是晶片安装机、IC黏合机或高精度工具机械,系统的自然频率为70Hz以上。因此,可将位置回路增益设定为70(1/s)或更高。 需要很快的反应时,不只是要确保采用的伺服系统(控制器、伺服驱动器、电机以及编码器)的反应,而且也必须确保机械系统具备高刚性。

激光增益的测量

激光增益的测量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用腔内损耗法测量激光参数的原理和方法。 2. 根据自动测试系统测得的曲线,取适当的数据,编写程序,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 3. 通过对激光器增仪等参数的测量,对激光器的工作过程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 实验原理 在激光器中,小信号增益系数g 0、饱和光强I s 、腔内损耗α和最佳输出率T opt 等是决定激光器工作特性的重要参数,它们均可由实验测得,而这些参数的测量均与增益系数的测量有关。由增益系数的定义:1 2ln 1 I I l G = (1) 我们可以方便的利用一个激光器和一个与激光器充同样工作物质的放大管直接测出I 1、I 2。由放大管的长度计算出增益系数。但对于本实验所要测量的He-Ne 激光管的增益系数,由于探测过程中,荧光光强的贡献不能忽略,造成很大的误差。所以本试验采用的是腔内损耗法测量He-Ne 激光器的增益。因而可以消除这一误差因素,其测量装置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 在两个全反射镜组成的外腔式He-Ne 激光器内,置一透明的平行平板作为反射器,该反射器与腔轴相交成某一角度,在满足振荡条件的情况下,反射器两边有一定功率的激光输出。 反射器单个表面对0.6328μm 的光的反射率R 是入射角?的函数,由菲涅尔公式得 )] /(sin sin [)]/(sin sin [)(1212n tg n tg R ?????--+-= (2) 其中n 为平行材料对激光波长的折射率。(本实验中所用平板玻璃对λ=0.6328μm 光的折射率为1.515)。 理论推导证明:在不考虑反射器本身的吸收和散射时,反射器的输出率(即来回一次在反射器表面反射的光强于入射光强之比)表示为: 2]) (1)(1[1)(???R R T +--= (3) 若将反射器绕与激光束相垂直,同时也与放电管布氏窗的发现相垂直的轴线旋转,入射角?将连续地变化,因此,该反射器将起一个反射率可变的平面耦合输出镜的作用。 定义α为激光腔除输出率以外的光学损耗(往返一次),成为内损耗,L 为激活介质的长度,g 0为小信号增益系数,P out 为耦合输出功率,P 0s 为饱和功率,由于本实验管较长,使

IC芯片的检测方法大全

芯片的检测方法 一、查板方法: 1.观察法:有无烧糊、烧断、起泡、板面断线、插口锈蚀。 2.表测法:+5V、GND电阻是否是太小(在50欧姆以下)。 3.通电检查:对明确已坏板,可略调高电压0.5-1V,开机后用手搓板上的IC,让有问题的芯片发热,从而感知出来。 4.逻辑笔检查:对重点怀疑的IC输入、输出、控制极各端检查信号有无、强弱。 5.辨别各大工作区:大部分板都有区域上的明确分工,如:控制区(CPU)、时钟区(晶振)(分频)、背景画面区、动作区(人物、飞机)、声音产生合成区等。这对电脑板的深入维修十分重要。 二、排错方法: 1.将怀疑的芯片,根据手册的指示,首先检查输入、输出端是否有信号(波型),如有入 无出,再查IC的控制信号(时钟)等的有无,如有则此IC坏的可能性极大,无控制信号,追查到它的前一极,直到找到损坏的IC为止。 2.找到的暂时不要从极上取下可选用同一型号。或程序内容相同的IC背在上面,开机观察是否好转,以确认该IC是否损坏。 3.用切线、借跳线法寻找短路线:发现有的信线和地线、+5V或其它多个IC不应相连的 脚短路,可切断该线再测量,判断是IC问题还是板面走线问题,或从其它IC上借用信号焊接到波型不对的IC上看现象画面是否变好,判断该IC的好坏。 4.对照法:找一块相同内容的好电脑板对照测量相应IC的引脚波型和其数来确认的IC是 否损坏。

5.用微机万用编程器(ALL-03/07)(EXPRO-80/100等)中的ICTEST软件测试IC。 三、电脑芯片拆卸方法: 1.剪脚法:不伤板,不能再生利用。 2.拖锡法:在IC脚两边上焊满锡,利用高温烙铁来回拖动,同时起出IC(易伤板,但可保全测试IC)。 3.烧烤法:在酒精灯、煤气灶、电炉上烧烤,等板上锡溶化后起出IC(不易掌握)。 4.锡锅法:在电炉上作专用锡锅,待锡溶化后,将板上要卸的IC浸入锡锅内,即可起出IC又不伤板,但设备不易制作。 5.电热风枪:用专用电热风枪卸片,吹要卸的IC引脚部分,即可将化锡后的IC起出(注意吹板时要晃动风枪否则也会将电脑板吹起泡,但风枪成本高,一般约2000元左右)作为专业硬件维修,板卡维修是非常重要的项目之一。拿过来一块有故障的主板,如何判断具体哪个元器件出问题呢? 引起主板故障的主要原因 1.人为故障: 带电插拨I/O卡,以及在装板卡及插头时用力不当造成对接口、芯片等的损害 2.环境不良: 静电常造成主板上芯片(特别是CMOS芯片)被击穿。另外,主板遇到电源损坏或电网电压瞬间产生的尖峰脉冲时,往往会损坏系统板供电插头附近的芯片。如果主板上布满了灰尘,也会造成信号短路等。 3.器件质量问题:

高效设计测试用例

高效设计测试用例(总结) 第一章:软件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的概念:为实施测试,向被测试系统提供的输入数据、操作、环境的设置以 及预期结果的一个特定的集合。 编写测试用例的好处: v组织性:编写测试用例有利于测试的组织。 v功能覆盖:测试用例可以确保功能不被遗漏。 v重复性:在项目进行期间对不同的版本必须要多次重复执行同样的测试,以寻找新的软件缺陷,保证老的软件缺陷已被修复。 v跟踪:通过对测试用例的统计,以确定下一步的测试重点,缺陷多的模块在后续测试中进行重点测试。 v测试确认:在少数高风险的测试中,必须证明确实按照设计执行了所有的测试用例。探索性测试用来加强测试,不能用他来代替其他的测试。 更新和维护测试用例 在测试过程中,测试用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的更新和维护: v无论测试人员在开始执行测试之前把测试用例设计得如何好,开始执行测试后,肯定又会考虑编写新的测试用例。 v在实际项目中,所有的需求、设计很早就形成了文档,并且可以利用的情况非常罕见。 测试用例必须在开发流程的每个阶段不断的发展。 v在执行测试时,测试人员会了解到关于该系统的更多知识,设计出新的测试用例。 v测试用例可以用配置管理系统来维护。 第二章:通用的测试技术 方法一:等价类划分 概念:等价类划分发作为一种最为典型的黑盒测试方法,他完全不考虑程序内容结构,而只是根据对程序的要求和说明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

划分等价类的步骤: 1.划分等价类。 2.建立等价类表。 3.确定测试用例。 ?为等价类表中的每一个等价类分配一个唯一的编号。 ?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他能够尽量覆盖尚未覆盖的有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从而使所有有效等价类均被测试用例所覆盖) ?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他只能覆盖一个无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从而使所有无效等价类均被测试用例所覆盖) 4.细画等价类。 等价类的特点: v测试的内容相同。 v如果等价类中的一个测试能够捕获一个缺陷,那么选择该等价类中的其他测试也能捕获该缺陷。 v如果等价类中的一个测试不能捕获缺陷,那么选择该等价类中的其他测试也不会捕获缺陷。 等价类划分中的核心要点: v若某个输入条件说明了一个必须成立的情况,则可划分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v若某个输入条件对取值范围或值的个是数进行了规定,则可以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无效的等价类。 v如果输入条件一个布尔量,则可以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v若在某个输入条件中对输入数据的一组可能值进行了规定,并且程序是用不同的方式处理每一种值的,则可以为每一种值划分一个有效等价类,并针对这组值确立一个无效等价类,他是所有不允许的输入值的集合。 v如果规定了输入数据必须遵守的规则,则可以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若干个无效等价类。 v若已划分的某等价类中的各个元素在程序中的处理方式不同,则应当将此等价类进一步划分更小的等价类。 划分等价类要注意的问题: v考虑有效等价类,同时也要考虑无效等价类。 v利用有效等价类生成的测试用例,可以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需求规格说明书中预先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v利用无效等价类生成的测试用例,可以检查程序中的功能和性能的实现是否不符合规格说明要求。 v仔细划分,审核划分。 v等价类的目标就是把所有可能的测试用例组合数量缩减到仍然足以测试软件的范围。方法二:边界值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