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设计竣工报告

生态修复-设计竣工报告
生态修复-设计竣工报告

青浦区美丽乡村生态修复试点项目竣工验收设计工作报告

任务编号:2015SH38

目录

1 工程设计概述 (2)

1.1 工程地理位置 (2)

1.2 工程现状 (3)

2 设计依据 (6)

2.1 技术文件 (6)

2.2 技术标准 (7)

3 工程设计内容 (9)

3.1 工程任务 (9)

3.2 设计标准 (9)

3.3 工程设计内容 (10)

3.4 设计变更情况 (10)

4 设计管理服务 (11)

4.1 施工前的设计服务 (11)

4.2 施工中的设计服务 (11)

4.3 施工后的设计服务 (11)

5 结论和建议 (13)

5.1 设计结论 (13)

5.2 验收结论 (13)

5.3 建议 (13)

6 生态沟渠型式的试点总结 (14)

6.1 本工程试点的生态沟渠型式 (14)

6.2 各生态沟渠的试点情况 (17)

6.3 根据试点实际情况各沟渠经验总结及优化设计 (17)

1 工程设计概述

1.1 工程地理位置

青浦区根据其“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的工作任务、“农林水”三年行动计划及其制定的“美丽河湖”行动方案,选择练青浦区练塘镇东庄村以及朱家角镇张马村进行美丽乡村河道生态修复的试点工程建设。本工程包括青浦区练塘镇生态沟渠试点工程及青浦区朱家角镇月潭江、张马江河道生态治理试点工程两大部分内容。

练塘镇生态沟渠试点工程位于青浦区练塘镇东庄村。练塘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西南部,与浙江省嘉善县丁栅镇交界,全镇总面积93.66km2,是上海重要的西南门户。东庄村是青浦区练塘镇南大门,南邻黄埔江、背靠练塘工业园区、东与蒸浦村隔江相望,西与徐练村相连,朱枫公路从村内穿过。练塘镇位于太南片内,本工程所在的东庄村属于蒸东圩及塘北片,根据青浦区水务规划,圩内规划河道高水位3.00m,常水位2.50m,预降水位2.00m。河道水质为Ⅳ类。

月潭江、张马江河道生态治理工程位于青浦区朱家角镇张马村,朱家角镇处于上海市与江苏、浙江交界处,是上海通往江苏、浙江的重要通道。张马村东南靠松江区的永丰村和泖口村,西邻练塘镇,北与李庄村接壤,距朱家角镇6公里,A9高速公路、318国道5公里左右,水陆交通便捷,朱家角镇位于青松大控制片内,本工程所在的张马村位于泖塔圩区,根据青浦区水务规划,圩内规划河道高水位为3.00m,设计常水位为2.50m,设计低水位为1.50m。河道水质为劣Ⅴ类。

1.2 工程现状

1.2.1练练塘镇东庄村

项目区现状污染源有农田面源污染和周边厂区少量的生活污水等,其中农田面源为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根据类似地区的长期监测,直至20 世纪60 年代末期,中国农田氮、磷化肥用量水平还很低,每公顷耕地氮、磷化肥用量分别只有34 kg 和9 kg(以N、P2O5 计)。滇池、五大湖泊、三峡库区等流域地区多数农田土壤氮、磷养分十分缺乏,农民有施用塘泥、湖泥肥土的习惯。至80年代初,这些流域的农田氮、磷化肥用量水仍较低,每公顷耕地氮、磷化肥用量分别为135 kg和22 kg,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125 kg 和24 kg)接近。80年代以来数量大幅度的增长,2000~2001 年平均达到368 kg 和154 kg,为全国同期平均水平(183 kg 和54 kg)的2~4 倍。在稻田肥料施用过程中,N的利用率仅为25. 4%,P仅为17. 7%,农药有效利用率也只有30% 左右,未利用的化肥和残留农药通过排灌系统汇入河流成为非点源污染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精准化平衡施肥技术专题研究报告)。

2010 年我国平均单位播种面积的化肥施用量为346.1 kg/hm2,上海地区的平均单位播种面积的化肥施用量较全国水平略低,为

294.1kg/hm2(中国统计年鉴[M].2011),项目区面积8.3hm,则每年的化肥施用量约为2440kg,而我国化肥利用率普遍较低, 氮肥为30%~35%, 磷肥为10%~25%, 钾肥为35%~50%, 项目区面积8.3公顷,按2000年的施肥标准和肥料利用率计算,每年投加的氮肥为1518.9kg,氮肥的流失量为1140 kg,磷肥投加量为448kg,磷肥流失量为369kg,流失的氮磷钾肥料通过沟渠进入自然水体后,对于地表水、地下水等均造成较大程

度的污染,对项目区周边的面源污染造成巨大的潜在压力。

除面源污染外,项目区周边的机械加工厂生活污水外排也加重了周边水系的污染程度,现正积极协商该部分生活污水纳管集中处理的事宜。

1.3.2朱家角镇张马村

朱家角镇张马村的月潭江、张马江河道作为开放环境状态下的水体,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各种潜在污染因素的挑战,根据现场调研分析,该项目区的主要污染源可分为如下几类:

1、大气干湿沉降导致水体污染

大气沉降对水体的污染不可避免。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日趋严重,根据相关研究表明,降雨对不同粒径的颗粒物都有很高的去除率,普遍达到50%以上。大气中的营养物质会随着降尘和降雨带入水体,降雨和降尘中含有的氮、磷浓度随地区特性不一样而变化,但其影响对于河道水体而言也是不能被忽略的。据有关资料,初期雨水中的磷浓度一般为0.038~0.250mg/L左右,氨氮浓度约为0.11~4.90mg/L。此外,河道周边的交通干道产生的一定的车辆尾气,使得大气干湿沉降带来的污染物更为严重。因此这不可避免地将面临严峻的大气沉降污染,该污染源以面源污染的形式每年持续将主要富营养元素COD、氮、磷等带入水中溶解,从而进一步影响现有水质,这也是为什么户外水体在无其它外来污染源的情况下水质依然恶化的主要原因。

2、污水直排导致水体污染

依据现场考察情况,河道存在污水直排现象,为周边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带入较多的营养物质,成为河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

3、地表径流导致水体污染

项目水体绿化及沿线其他溶解的或固体的污染物,与生活垃圾等有机或无机物质,从非特定的地域,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渗漏,使一定的污染物进入项目水体,引起水体污染。

4、内源污染导致水体污染

枯枝落叶等进入水体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逐渐沉降至湖泊底质表层。积累在底泥表层的氮、磷营养物质,一方面可被微生物直接摄入,进入食物链,参与水生生态系统的循环;另一方面,可在一定的物理化学及环境条件下,从底泥中释放出来而重新进入水中。

5、其他垃圾及偶然性污染

周边是一些居住小区及工厂等设施,可能会产生一些垃圾及其他污染。

根据本次工程建设的需要,本院在现场查勘时按规范要求采取了河道水样并及时进行了水样水质检测。

2 设计依据

2.1 技术文件

1)工程设计委托书;

2)项目区地形图;

3)练塘镇镇政府、农业服务中心、水务所相关要求;

4)《上海市城市区域防洪除涝规划》;

5)《上海市青浦区水务规划水利篇》;

6)《青浦区练塘镇水系调整规划》,上海浩韵水务规划设计有限公

司;

7)《青浦区朱家角镇沪青平公路、G50高速以南区域水利专业规

划》,上海浩韵水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8)《青浦区练塘镇水利专业规划》(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2年8月);

9)《青浦区朱家角镇水利专业规划》(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2年8月);

10)《青浦区现状圩区防洪能力分析报告》(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

究院,2012年12月);

11)《练塘镇东庄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12)《朱家角镇张马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13)《青浦区练塘镇2014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14)《青浦区2014年美丽乡村(赵巷镇中步村、朱家角镇张马村、

15) 华新镇嵩山村、练塘镇东庄村)河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16) 青浦美丽乡村河道综合整治区位图。

2.2 技术标准

1)《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含初步设计)编制指南》(2010年10月);

2)上海市地方标准《粮田和菜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范》

(DB31/T469 -2009);

3)《防洪标准》(GB50201-94);

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

6)《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8)《泵站设计规范》(GB 50265-2010);

9)《堤防工程设计规范》(DB50286-2103);

10)《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20203-2006);

11)《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

12)《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13)《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

14)《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

15)《泵站更新改造规划》;

16)《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

17)《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SL482-2011);

18)《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

19)《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技术标准》(DGTJ08-2079-2010);

20)《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

21)《园林设计施工技术手册之植栽规范》;

2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4)《上海市河道生态整治导则》(沪水务〔2013〕1012号); 25)其他相关规范。

3 工程设计内容

3.1 工程任务

练塘镇生态沟渠试点工程拟以练塘镇东庄村为试验场地,结合该村正在进行的青浦区练塘镇2014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工程,将生态沟渠技术应用于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工程建设中,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过程中的污染物阻断、拦截和循环利用方面研究。本次试点项目选择练塘镇2014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工程中一块靠近项目区内小河,形状近似于长方形,面积为125亩的田块作为试点项目区,在项目区块四周设置一级生态沟渠(长1410m)一级沟渠出水经集水井汇入地块南侧的小河道中,小河道作为二级沟渠(长500m)通过水生植被进一步净化水质朱家角镇月潭江、张马江河道生态治理试点工程本项目针对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水体透明度低,水体水质恶化有蓝藻水华爆发可能以及水体生态系统不完善等特点制定生态修复整体设计方案。本项目所在的张马江治理水域全长370m,面积3970㎡;月潭江与莫家村江的十字交汇处,月潭江和莫家村江交汇处治理水域总长795m,面积8840㎡。

3.2 设计标准

本工程依托于青浦区练塘镇2014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工程,设计标准按照高标准粮田建设项目的要求。

1、排涝标准

按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面雨量(178.5mm)2天排至水稻耐淹水深。

2、水质标准

根据《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有关规定,满足农田灌溉用水Ⅴ类水

质标准。

3.3 工程设计内容

本项目工程主要完成工程量:

设计工程量与实施工程量对比表

3.4 设计变更情况

本项目无重大设计变更情况。

4 设计管理服务

4.1 施工前的设计服务

(1) 依据建设方(青浦区水利管理所)的委托,以及建设方提供的工程地质及地形图资料,我设计方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青浦区美丽乡村生态修复试点项目现场情况进行了察看、分析,并听取了相关人员的介绍与汇报,之后进行了总结,做好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2) 根据相关设计资料及前期的调查、研究,我方精心组织了相关设计人员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含初步设计),并提供建设方《青浦区美丽乡村河道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含初步设计)》。

(3) 在听取了专家及建设方的一些意见及建议后,我方对原初步设计的部分内容进行了适当的修改、调整,最后出具了设计施工图,交由建设方组织工程招投标及施工工作。

4.2 施工中的设计服务

(1) 在完成工程招投标工作以后,我方在建设方的组织下,与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进行了施工图的技术交底,对工程实施中的注意事项做了相应的交待,对施工方及监理方提出的疑问进行了解答。

(2) 在施工过程中,我方积极与建设各方沟通协商,多次派出设计技术人员前赴施工现场,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对施工中的不足及时指出纠正。

4.3 施工后的设计服务

(1) 在施工单位完成分部工程后,我方设计人员参加了分部工程的

验收,并对工程实施中的不足提出了整改意见。

(2) 我方也对本次设计服务的情况及整个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及总结,并出具了《青浦区美丽乡村河道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合同工程完工验收设计工作报告》文件。

5 结论和建议

5.1 设计结论

根据设计委托合同,我公司完成了本工程各设计阶段的全部设计工作。现对设计情况总结如下:

1)本工程设计无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

2)本工程设计符合地方标准及规范。

3)本工程施工图设计满足设计合同条件。

5.2 验收结论

5.2.1 完工验收情况

完工验收顺利通过,无遗留待整改事项。

5.2.2 设计方验收意见

1)工程内在质量以监理评估报告为准,外观及使用功能符合设计施工图要求。

2)完工验收后至今,项目运行情况良好,工程效益发挥符合预期。

3)同意该工程进行竣工验收。

5.3 建议

1)定期对水生植物进行检查,如发现水生植物大面积死亡,应及时分析原因,并提交设计单位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2)做好水生植物、生态沟渠的养护工作。

6 生态沟渠型式的试点总结

6.1 本工程试点的生态沟渠型式

(1)预制连锁块沟渠

预制连锁块采用独特的联锁型块体设计,由其周围的四块共同联锁,相互啮合固定,铺面在水流作用下具有良好的整体稳定性,渗水型柔性结构铺面能够降低流速,减小流体压力和提高排水能力预制连锁块中间留有种植孔,可供湿生植物生长,利用湿生植物的拦截和同化作用净化面源径流中的污染物。

预制连锁块生态沟渠断面图

(2) 生态砖沟渠

生态砖呈井字型,井字型砖体中央为种植植物的种植孔,制作材料除常规的水泥黄沙外,还加入了一定配比的火山石和矿渣等,在保证强度的同时使得该预制砖孔隙率高,透水性好,可保证水土界面和所种植物间形成有效的能量物质微循环,为植物、微生物等的生长提供良好的

小生境,加快生态修复速度,并利用火山石和矿渣等的强吸附作用增强对氨氮和磷的去除能力;生态砖自身留有卡槽,相邻砖体间可紧密咬合,形成柔性的生态护坡,具有施工简单迅捷的优点;此外,该生态预制砖的成本较低,运输方便,作为护岸材料施工完成后的抗冲刷性强,护岸牢固。

生态砖生态沟渠断面图

(3) 生物混凝土沟渠

生物基质混凝土呈六边形,外圈为六边形的预制混凝土,骨料层由石料、水泥、生物添加剂(8kg/m3掺量)、水经机械拌合制备。所用石料要求无级配单一粒径50mm,石料粒径合格率应≥99%,含泥砂量<0.5%(可采取预先水洗方法洁净)。

生物添加剂富含的有效微生物菌落能自行分解落叶、枯枝、昆虫、小动物尸体等各种有机体,又能加速土壤中各种污染物的分解,避免使用化肥、农药等造成水体污染的可能性,既有利于水体安全保护,又利于环保生态和景观美化。水生植物、小动物、昆虫和微生物等均可在生物混凝土中存活,最终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取得长期的生态恢复效果。

生物混凝土生态沟渠断面图

(4) 植生袋沟渠

采用无纺布和遮阳网制作,特点:质量轻,强度高,抗紫外线性能优,耐用性长,透水性与透气性俱佳。由“植生袋+连接扣+植被种植”通过稳固堆叠方式构成的生态沟渠,再加上后期发达根系穿透生态袋扎入边坡泥土而使得边坡更加稳固。植生袋保土渗水的功能减小了边坡静水压力,也保证了水分在土壤中的正常交流,提供了植被赖以生存的介

质,使得边坡的绿化效果更加明显、更加有效。

植生袋生态沟渠断面图

6.2 各生态沟渠的试点情况

(1)预制连锁块沟渠

该试点沟渠段在完工后,运行中,发现该试点段的农田灌溉水需求量会增加,且完工后的沟渠有部分出现坍塌,漏水较为严重,沟内有淤积。

(2)生态砖沟渠

该试点沟渠段在完工后,运行中,发现该试点段的情况和预制连锁块沟渠类似,既农田灌溉水需求量会增加,且完工后的沟渠有部分出现坍塌,漏水较为严重,沟内有淤积。

(3)生物混凝土沟渠

运行中发现,该段水生植物成活率偏低。

(4)植生袋沟渠

植生袋沟渠,在运行中发现,刚度不足,有部分沟渠出现变形现象。

6.3 根据试点实际情况各沟渠经验总结及优化设计

(1)预制连锁块沟渠

该沟渠,主要问题是漏水较为严重,导致连锁块下面土壤流失,沟渠出现坍塌。解决方法主要是对渠道断面进行优化设计,增加反滤措施,减少漏水及土壤流失,优化断面如下图。同时不建议该型沟渠在地质较差的地区使用。

(2)生态砖沟渠

该沟渠,主要问题也是漏水较为严重,导致连锁块下面土壤流失,沟渠出现坍塌。解决方法主要是对渠道断面进行优化设计,增加反滤措施,减少漏水及土壤流失,优化断面如下图。同时不建议该型沟渠在地质较差的地区使用。

(3)生物混凝土沟渠

该沟渠的主要问题是,水生植物成活率偏低,施工中要加强水生植物的养护,保障成活率。

(4)植生袋沟渠

植生袋沟渠的主要问题是刚度不够,容易变形。解决方法是优化断面设计,增强沟渠刚度。优化断面如下图。

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破坏原因及修复策略_姜中鹏

海洋信息 年 2006我国海岸带湿地面积广阔,从南到北跨越热 带、亚热带、温带,有众多岛屿、河口和海湾等;海岸带湿地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河口三角洲、泻湖、滩涂、红树林、珊瑚礁、潮间带、近岸浅海等。海岸带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之间复杂的自然综合体,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最具价值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形式各异,规模不一,对人类繁衍生息、生产生活,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极具推动作用。 海岸带湿地的作用 1 提供物质和能源 1.1 海岸带湿地生物蕴藏量大,种类丰富。据调 查,生物种类大约为种,植物种,动物82005000种,不仅有利于提高饮食质量,而且有利于3200增加沿海居民收入、发展沿海地区经济。此外,海岸带湿地还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油气资源。我国一些重要的油田大部分分布在湿地,如辽河油田、大港油田和胜利油田等。降解污染物 1.2 海岸带湿地也是污水和污物的处理器。在潮 汐和波浪作用下,入海污染物不断被稀释,浓度呈几何级数下降;湿地的部分生物也可以通过分解、吸附、吸收、转化、沉淀等作用净化环境。防风减灾 1.3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胎生木本植 物群落,素有“海底森林”之称,倚海而生,潮涨而隐,潮落而现,是一种典型的海岸带湿地,在我国广东、广西等地有分布,它在维护和改善海湾、河口地区生态环境,抵御海潮、风浪、台风等自然灾害和防治近海海洋污染以及保护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破坏的原因 2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丧失的滨海滩涂 面积和城乡工矿占用湿地面积累计约占海岸湿地面积的%。50过渡捕捞 2.1 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了生产力,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部分人利用各种先进方法对海洋经济物种进行疯狂捕捞。渔民经常使用精密渔网和非法捕鱼手段,如炸鱼、电鱼等进行捕捞,造成一些仔鱼、幼鱼难逃厄运,一些鱼类出现衰退甚至处于濒临灭绝的险境,如我国大、小黄鱼等经济鱼类资源已全面衰退,舟山海域几乎形不成渔汛。海水养殖业的不合理发展 2.2 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效益,但也给养殖区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不合理的海水养殖容易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污染 2.3 我国每年废水排放量达亿吨,且大部分620没有经过处理,近海海域及河流,如渤海、黄海 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破坏原因及修复策略 姜中鹏刘宪斌曹佳莲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 300457摘要 我国海岸带湿地面积广大,类型多样,不仅能为人类提供资源,还具有降解污染、涵养水源、防风减 灾等一系列作用。但由于污染加剧、过渡捕捞和湿地围垦等原因,海岸带湿地及其生态系统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针对不同的破坏原因,提出了修复策略。关键词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修复

环评生态评价专题报告

生态评价专题报告 一、生态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防护海堤工程项目位于粤西南海边,本工程施工安排在2月至7月之间进行。 防护海堤工程项目工程所在地内无雨量站,雨量及风速的资料,参照县气象台资料,徐闻县位于北亚热带地区,据1959年至1979年统计多年平均气温22.9℃,历年最高为38.8℃,最低为2.3℃。该地区直接受海洋季节气候影响,降雨相差悬殊,年内分配变化很大。多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最小680毫米,最高1772毫米。每年10月至翌年4月,降雨量占全年的15%,5月至9月降雨量占全年85%。枯水年偏枯年占44.4%,平水年占47.2%,丰水年占8.4%,偏枯年与平水年几乎相等。每年的7-10月为本地台风多发的季节,特别是2008年的“北冕”台风给当地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本区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01.1毫米,该地区按蒸发量和降雨量比值为1:1.13来分析。蒸发量过大,属于缺水干旱地区。 徐闻县海关驻海安办事处位于徐闻县海安镇海安大道南侧,东南临海,海岸线长100多米,海岸线至今没有修建防护海堤。由于近年业务的发展,办事处大院内又修建多栋业务办公楼,特别是2008~2009年修建的缉私办公大楼及武警营房离海岸线较近,大约只有15米。海岸线因长年受海浪的冲刷、浸泡、侵蚀,多处出现坍塌、滑坡现象。由于受到近几年来6个台风带来的大量雨水对岸堤的浸泡和产生巨浪对岸堤的冲击,目前岸堤的坍塌和滑坡加剧。 防护海堤工程项目是为了保护多栋业务办公楼、武警营房和附近居民住宅,工程的兴建对推动徐闻县海安镇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该项目从国民经济评价上是合理的,经济效益显著。综上所述,徐闻县防护海堤工程项目对海安镇发展工农业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防护海堤工程项目是新建项目,故项目建设期对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永久占地和临时施工场地等对土地的占用,堆填碾压等会形成一些新的裸露面,引起土壤侵蚀加速。 (2)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临时占地,以及土料场开挖等,会对所在区域陆生生物、水生生物及植物造成环境影响。

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方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瑶岗仙矿区生态修复工程 技术方案

建设单位:湖南瑶岗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地点:宜章县瑶岗仙镇 设计单位:长沙赛恩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1) 1.1 项目名称及主管单位 (1) 1.2 编制依据 (1) 1.2.1法律和法规 (1) 1.2.2标准和规范 (1) 1.2.3与项目其他相关资料 (3) 1.3 编制目的 (3) 1.4 编制原则 (3) 1.5 编制范围及内容 (4) 第二章场地说明及建设条件 (6) 2.1 自然地理条件 (6) 2.1.1 地理位置 (6) 2.1.2 地形地貌 (7)

2.1.3 气候气象 (9) 2.1.4 水文水系 (10) 2.2 建设条件 (10) 2.2.1 交通条件 (10) 2.2.2 配套条件 (10) 2.2.3供水条件 (11) 2 1............................................................. . 污染现状及建设思路第三章.3.1 区域现状及工程量. (12) 3.2 治理思路 (16) 第四章总平面布置............................................................................. 17 4.1布置原则 (17) 4.2 平面布局 (17) 4.3 竖向布置 (18) 第五章项目实施方案.......................................................................... 19 5.1 山体裂缝治理 (19) 5.2 生态恢复方案 (19) 5.2.1 处理方式确定 (19) 5.2.1 A区域生态修复治理方案 (23) 5.2.2 C区域生态修复治理方案 (26)

生态修复施工方案设计

施工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天湖景观大道建设工程及附属配套项目 致:四川省城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六盘水大河经济开发区天源洞市政公园和天湖景观大道及德湖景观大道建设工程中天湖景观大道建设工程及附属配套项目边坡生态修复施工方案的编制,现上报贵方,望给予审查。 附件: 1、边坡生态修复施工方案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六盘水大河经济开发区天湖景观大道及德湖景观大道建设工程 边 坡 生 态 修 复 施 工 方 案 编制单位: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日期:

六盘水大河经济开发区天湖景观大道及德湖景观大道建设工程 边坡生态修复施工方案 一、项目概况 1.工程名称 六盘水大河经济开发区天湖景观大道建设工程及附属配套项目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天湖景观大道两侧沿线边坡,地处六盘水大河经济开发区核心区,起讫桩号K0+000~K7+251,道路全长7.251km,天湖景观大道为城市线,在K3+116~K7+251处与育德路平交,工程边坡总面为236701㎡,其中路堑边坡主要类型为土石混合边坡、岩质边坡、土质边坡,主要边坡支护方式有人字骨架护坡、框架梁边护坡等;路基边坡主要类型为土石混合型,主要边坡支护方式为拱形骨架护坡、浆砌石护坡。 二、绿化施工工艺 (一)生态袋+挂网客土喷播(单层网)要求 1.施工工序流程 生态袋+挂网客土喷播(单层网)施工工艺流程为:边坡检验→种植土及喷播基材配置→种植土装袋→打设锚杆→挂生态袋→挂网→喷射基材→喷播种子→铺设无纺布→养护管理 1.2施工 (1)生态袋码砌: a.施工准备:做好人员、机具、材料的准备 b.清理:清除框架内的杂物与积水 c.生态袋填充:将基质材料填装入生态袋内,采用专用绑扎带封口,封口时将 袋口收缩,用专用绑扎带绕端口两圈,再用力锁紧即可。 d.堆叠码放:框架内的生态袋堆叠要呈品字型,填充后生态袋要求摆放平整,

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报告框架

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报告框架 报告一般由评估方案(包括评估目的、评估范围、评估内容、评估步骤与方法、质量控制等)、危害识别、危害表征、暴露评估、风险表征和评估结论组成。 1 危害识别 危害识别部分的报告内容要求如下: a)应概述目标环境因素的毒性效应、靶器官、效应终点及关键文献证据; b)应阐明目标环境因素的作用模式或机制; c)应描述目标环境因素危害性判断的证据权重; d)应描述危害识别存在的不确定性,包括数据质量和不同证据链的一致性等。 2 危害表征 危害表征部分的报告内容要求如下: a)应描述数据来源; b)应描述效应终点及其确定依据; c)应描述目标环境因素与效应终点间的剂量-反应(效应)函数以及剂量-反应(效应)建模方法 的摘要和解释; d)应描述毒性参数及其推导过程中的默认假设、参数及其确定依据; e)应描述敏感人群识别以及敏感性差异; f)应描述危害表征存在的局限和不确定性等。 定性危害表征的报告编制可适当简化。 .3 暴露评估 暴露评估部分的报告内容要求如下: a)应描述数据来源; b)应详细描述暴露情景; c)应描述暴露评估的方法和假设;

d)应采用点估计或概率估计方法定量描述人群的评估暴露水平或分布; e)应说明暴露评估存在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定性暴露评估的报告编制可适当简化。 4 风险表征 风险表征部分的报告内容要求如下: a)应描述危害识别、危害表征和暴露评估的主要结论,并描述关键的支持性证据; b)应描述风险估计的结果; c)应描述危害识别、危害表征、暴露评估及风险估计存在的不确定性,重点阐述关键的数据缺失 和假设条件; d)应描述资料和分析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同行评审提出的问题; e)应比较分析国内外其他机构针对同一问题开展的风险评估结果; f)风险表征应透明、清晰、一致和合理。在科学严谨地阐述风险估计结果及其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应以通俗易懂、实用的方式向风险管理者和利益相关方提交风险评估结果,以便审查和交流。

生态修复施工组织设计

**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二期绿化项目**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1) 一、编制依据 (1) 二、编制原则 (1)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重难点分析 (1) 一、工程概况 (1) 二、工程重难点分析 (2) 三、工程应对措施 (2) 第三章工程总体目标 (3) 一、工程质量目标 (3) 二、施工工期目标 (3) 三、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目标 (3) 四、服务目标 (4) 第四章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4) 一、施工组织机构图 (4) 二、施工组织机构部门职能 (4) 第五章施工部署 (5) 一、造林工序 (5) 二、施工准备 (5) 三、主要方法及措施 (7) 四、后期管护方案 (12) 第六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15) 一、质量目标 (15) 二、质量保证体系 (15) 三、质量保证措施 (17) 四、施工保证措施 (19) 五、竣工服务承诺制度....................................................................................................... ** 第七章临建设施........................................................................................................................... ** 一、施工平面布置............................................................................................................... ** 二、施工平面布置的方式..................................................................................................... ** 三、计划临时用地表 (23) 第八章冬雨季施工技术 (23) 一、雨季施工措施 (23) 二、冬季施工措施 (25) 第九章施工总体进度计划及保障措施 (26) 一、工程进度安排的原则 (26) 二、工程进度目标 (26) 三、工期保证措施 (26) 第十章主要施工材料(苗木)机械 (30) 一、主要施工材料(苗木)进场计划表 (30) 二、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计划表 (31) 三、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31) 四、劳动力配备计划表 (33) 第十一章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33)

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

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 海岸带区域涉及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11个省(区、市)的近岸近海区,涵盖黄渤海、东海和南海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含辽东湾、黄河口及邻近海域、北黄海、苏北沿海、长江口—杭州湾、浙中南、台湾海峡、珠江口及邻近海域、北部湾、环海南岛、西沙、南沙等12个重点海洋生态区和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本区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对外开放程度最高、人口最密集的区域,是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主要区域,也是保护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一、自然生态状况 本区域是陆地、海洋的交互作用地带,纵贯热带、亚热带、温带三个气候带,季风特征显著,海水表层水温年均11—27℃,沿海潮汐类型和潮流状况复杂。区域内大陆岸线长度1.8万公里,分布1500余个大小河口、200余个海湾,滨海湿地面积约为580万公顷。本区拥有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盐沼、海岛、海湾、河口、上升流等多种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区域内海洋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丰富,记录海洋生物约28000多种,约占全球海洋物种总数的13%,是我国乃至

全球海洋生物重要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洄游通道,是重要的候鸟迁徙路线区域。 二、主要生态问题 本区域受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等影响,局部海域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显著退化,部分近岸海域生态功能受损、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脆弱,风暴潮、赤潮、绿潮等海洋灾害多发频发。具体表现为,17%以上的岸段遭受侵蚀,约42%的海岸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超载;局部地区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滨海湿地等生态系统退化问题较为严重,调节和防灾减灾功能无法充分发挥;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遭到破坏,有害生物危害严重,生物多样性损失加剧。 三、主攻方向 以海岸带生态系统结构恢复和服务功能提升为导向,立足辽东湾等12个重点海洋生态区和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面保护自然岸线,严格控制过度捕捞等人为威胁,重点推动入海河口、海湾、滨海湿地与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多种典型海洋生态类型的系统保护和修复,综合开展岸线岸滩修复、生境保护修复、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生态灾害防治、海堤生态化建设、防护林体系建设和海洋保护地建设,改善近岸海域生态质量,恢复退化的典型生境,加强候鸟迁徙路径栖息地保护,促进海洋生物资

生态环境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效果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环境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效果 评估技术指南(试行) 1评估目的 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进行效果评估的目的是环境保护部门加强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落实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事中事后监管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依据。 2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企业自主验收进行效果评估的原则、程序、方法、内容和评估报告的编写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生态环境部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企业自主验收进行的效果评估工作。3评估原则 3.1为科学监管服务原则 对企业自主验收进行效果评估是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落实情况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情况进行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技术手段,在评估依据、程序、内容、方法等方面必须体现为环境管理科学监督服务的原则。 3.2客观公正原则 企业自主验收效果评估是评估机构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有关文件要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要求,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企业自主验收行为、验收监测(调查)报告及验收意见进行技术评估,为环境管理部门规范建设单位自主开展环境保护验收程序和标准、确保验收内容不缺项、标准不降低提供技术支持,评估结论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3.3依据相同原则 对企业自主验收进行效果评估与企业自主验收采用相同的依据,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国环规环评[2017]4号)及配套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等国家或地方现行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 3.4重点突出原则 根据不同行业环境影响特点,突出评估的重点内容和要求。可依据行业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山体生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方案.doc

目录 公司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程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自然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生态袋护坡技术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生态护坡工程系统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生态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施工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施工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边坡绿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施工工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喷播的施工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植物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养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效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六.生态修复典型工程案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山体每平米生态修复工程材料价格估算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山体护坡生态修复工程示意图 (17) 九、附资质资料 (18)

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2018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8年度开放基金拟资助研究项目8-10项,每项资助经费为3-5万元,研究期限为2年,资助项目总数和经费以重点实验室评审结果为准。申请方向指南、申请办法及条件要求如下: 一、本年度开放基金优先资助研究方向 1、海岸带(特别是潮间带)沉积物采样工具及环境监测方法; 2、海岸带(特别是海岸侵蚀和河道淤积)风险评估及修复技术方法; 3、大型工程对海岸带(含海岛海岸带)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评估; 4、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含海岛海岸带)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与预测; 5、不同区域海岸带生态环境演变驱动力及承载力; 6、海岸带生态环境灾害信息集成及防范管理对策。 二、申请办法及审批手续 1、“2018年度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指南”为申请本年度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的依据。 2、申请者经所在单位同意后填写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于2018年6月20日前寄到重点实验室,同时发送电子版至hqma@https://www.360docs.net/doc/de1116858.html,。 请在本网站以及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de1116858.html,)下载申请书及相关规定(“开放课题—文件下载”栏目)。 3、申请项目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评审择优资助,评议结果将通知申请者。 4、获批准的课题申请者需与本实验室签订课题任务书,签字加盖所在单位公章后寄至重点实验室一份,同时发送电子版。 5、本年度开放基金自2018年12月1日起执行,执行时间为2年。 三、申请条件与要求 1、请申请者严格掌握研究项目的体量,要求项目精小,针对性强,保证在两年内完成。 2、课题申请者以研究人员为主,一般应是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博士学

国内外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现状

国内外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现状 海岸带(coastal area)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交接地区,是人类社会繁荣发展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地区。海岸带既具有重大的生态效益,又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人口不断地向海岸带地区集聚,使海岸带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资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目前世界各国对海岸带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早在1972年10月27日,美国颁布了《海岸带管理法》(CZMA)[2],随之韩国、日本、新加坡、英国等国也先后制定了海岸带管理法律、法规。同时为了减少资源破坏和避免生态进一步恶化,利用人工措施对已受到破坏和退化的海岸带进行生态恢复,由于人类对海岸带生态系统复杂性认识的局限性,目前对海岸带生态恢复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单个的生态因子上,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综合系统的恢复技术仍处在探索研究阶段。 1.国外海岸带恢复技术研究概况 为了减少海岸带资源破坏和避免生态进一步恶化,利用人工措施对已受到破坏和退化的海岸带进行生态恢复是改善海岸带现状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国内外海岸带生态恢复的理论基础是恢复生态学,即根据生态学原理,通过一定的生物、生态以及工程的技术与方法,人为地改变和切断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或过程,调整、配置和优化系统内部及其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过程和时空次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快成功地恢复到一定的或原有乃至更高的水平。 1.1人工河流水系的重新设计 随着对淡水需求的日益增长,使得淡水资源量,以及泥沙等沉积物锐减,引起海岸带沉陷、海水入侵,海岸带湿地大量消失。对人工河流水系的重新设计,是海岸带生态恢复的基础。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海岸带生态修复研究实践的国家之一。海岸带恢复计划措施主要是,重新设计河口水系,拆除海岸线和入海河流上一些障碍物重新恢复泥沙自然沉积和自然的水力平衡,从而起到控制海水入侵,防止海岸沉陷,保护海岸带湿地的目的;在美国佛罗里达为了恢复佛罗里达湾(Florida Bay)的原始的生态环境,1995年实施了佛罗里达湾和泰勒沼泽(Taylor Slough)计划,从而改善和恢复了佛罗里达湾海岸带生态环境。 1.2人工鱼礁生物恢复和护滩技术 渔民很早就发现沉船周围水域中渔获量较高,于是想到将结构物用石块加重沉到水下,来提高捕获量,这就是人工鱼礁的方法。20世纪70年代,日本提出建造新型人工鱼礁保护水生动物以提高海岸带生物量。20世纪90年代,人们利用“矿物增长”(mineral accretion)技术建造新型鱼礁,即是在人工鱼礁上通入低压直流电,利用引起海水电解析出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等矿物附着在人工鱼礁上,形成类似于天然珊瑚礁的生长过程,在鱼礁不断增长的同时促进周围生物量的增长,达到海岸带生物种群恢复和海岸带保护的目的。此方法在马尔代夫和塞舌尔等国家得到了成功应用。 1.3海岸带湿地的生物恢复技术 采用人工方法恢复和重建湿地是海岸带生态恢复的重要措施。在美国德克萨斯州(Taxas)加尔维斯顿(Galveston Bay)海湾,利用工程弃土填升逐渐消失的滨海湿地,当海岸带抬升到一定高度,就可以种植一些先锋植物来恢复沼泽植被。在路易斯安娜萨宾自然保护区和德克萨斯海岸带地区,利用“梯状湿地“技术(marsh terracing tech2nique),在浅海区域修建缓坡状湿地,湿地建好后在上面种植互花米草及其它湿地植被,修建梯状湿地可以减弱海浪冲击、促使泥沙沉积、保护海滩,同时也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 2.国内海岸带恢复技术研究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最严重国家之一,也是较早开始海岸带保护的国家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共开展了3次大规模海岸带、滩涂和海岛资源综合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编制要求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鉴定评估报告编制要求 A.1概述 A.1.1事件基本情况 介绍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背景。对于水环境污染事件,应写明环境损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和经过,污染物类型、性质、产生和排放量,污染损害类型、范围与程度。对于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应写明事件发生后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等基本情况;如果涉及企事业单位废水和废物排放、泄漏等情况,应写明生产经营历史、生产工艺、产排污环节、历史突发水环境事件、潜在污染源,倾倒、排放、泄漏的废水或废物类型、排放量,特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前期采取的污染控制或污染物清理措施等基本情况。对于水生态破坏事件,应写明生态破坏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和经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破坏的类型、范围和程度,对地表水与沉积物的影响方式,已经采取的生态恢复措施等基本情况。 A.1.2区域基本情况 简要介绍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区域的自然环境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自然环境状况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和水文地质、气候气

象,地表水利用历史、现状和规划,环境敏感区分布,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等内容。社会经济状况包括经济和主要产业的现状和发展状况,地方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人口、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和水源供给等内容。 A.1.3鉴定评估工作基本情况 A.1.3.1鉴定评估目标 依据委托方委托的鉴定评估事项,阐明开展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目标。 A.1.3.2鉴定评估依据 写明开展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等内容。 A.1.3.3鉴定评估范围 写明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损害类型、时间范围、空间范围及确定依据。 A.1.3.4鉴定评估内容 写明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损害调查确认、因果关系分析、损害实物量化、损害恢复、恢复效果评估等方面。 A.1.3.5鉴定评估工作程序 详细阐明开展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技术路线和工作程序,并给出相应的流程图。 A.2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调查确认 A.2.1确定调查对象与范围

生态修复工程技术设计方案

瑶岗仙矿区生态修复工程 技术方案 建设单位:瑶岗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地点:宜章县瑶岗仙镇 设计单位:赛恩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1) 1.1 项目名称及主管单位 (1) 1.2 编制依据 (1) 1.2.1法律和法规 (1) 1.2.2标准和规 (1) 1.2.3与项目其他相关资料 (3) 1.3 编制目的 (3) 1.4 编制原则 (3) 1.5 编制围及容 (4) 第二章场地说明及建设条件 (6) 2.1 自然地理条件 (6) 2.1.1 地理位置 (6) 2.1.2 地形地貌 (7) 2.1.3 气候气象 (9) 2.1.4 水文水系 (10) 2.2 建设条件 (10) 2.2.1 交通条件 (10) 2.2.2 配套条件 (10) 2.2.3供水条件 (11) 第三章污染现状及建设思路 (12) 3.1 区域现状及工程量 (12)

3.2 治理思路 (16) 第四章总平面布置 (17) 4.1布置原则 (17) 4.2 平面布局 (17) 4.3 竖向布置 (18) 第五章项目实施方案 (19) 5.1 山体裂缝治理 (19) 5.2 生态恢复方案 (19) 5.2.1 处理方式确定 (19) 5.2.1 A区域生态修复治理方案 (23) 5.2.2 C区域生态修复治理方案 (26) 5.3 排水工程技术 (29) 5.4 恢复植被类型选择 (33)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 (35) 6.1 设计依据 (35) 6.2 环境保护标准 (36) 6.3 环境保护围 (36) 6.4 施工期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36) 6.5 二次污染及环境风险防 (38) 6.5 运营期环境影响 (41) 第七章劳动安全与卫生 (43) 7.1 安全与卫生概述 (43)

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情况报告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情况报告

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情况报告 开展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是检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关于印发《XX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转发<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实施细则>的通知》及省、州环保部门相关要求,现将我县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县是省42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之一,属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类型为生物多样性维护。近年来,我县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并举的原则,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一)建章立制,规范工作程序。 一是制定工作方案。制定了《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把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纳入目标考核,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财政、国土、住建、环保、林业、农牧、水务、统计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年度考核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了部门职责,落实了具体任务。 第 2 页共 10 页

二是建立生态保护规划。根据《县生态县建设规划(XX-2020)》,按照“一核二廊三区多点”的生态建设构架要求,编制了《省州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实施方案(XX~2020年)》,继续以开展4大体系和9大重点生态项目工程建设来支撑我县的自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三是编制了检测方案。制定了《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XX年度环境监测方案》,继续委托州环境监测站对我县大渡河流域2个断面25项水环境质量指标和县城区4项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及2家工业企业污染源进行现场环境监测,确保辖区内水环境和大气环境安全。 四是层层分解工作任务。认真学习考核办法,准确把握各项指标的报送要求。同时,将考核指标填报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责任部门,要求每年1月15日前提供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所需的各项数据和资料,并由县环保局负责完成考核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报送工作。在工作中,各相关部门严把指标的填报关,确保了填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目前,自查报告的资料收集、汇总、软件录入等工作已经完成。 (二)严格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XX年,我县加大了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根据《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设立了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资金专户,并规范操作流程,强化资金监管,严格实行投资评审、公开公示、绩效考评等管理制度,按照基本建设相关 第 3 页共 10 页

天然气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8.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8.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8.1.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8.1.1.1 技术方法与手段 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例系统按照全国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采用2003年中国科学院遥感中心接收的美国陆地卫星TM影像数据;参考有关资料,通过采用GPS定位,建立地面解译标志和线路调查等方法,按1:60000精度解译遥感影像,编绘土地利用现状图,在REDGIS信息系统软件支持下,进行数据采集、编辑、分析、编绘成图。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 5.1.1.2 结果分析 (1)一般评价区(管道沿线两侧10km):该区域为平原,面积为4522.3km2,主要是农田,面积为3470.8km2,占总面积的76.8%;有4个县城和160多个居民点;非农用地占比重相对较大,主要是城镇和交通用地,面积约为664.4km2,占总面积的14.7%;区域内树木零散分布,成片林地较少。 从总体来看,评价区土地利用结构较合理,利用率较高。 (2)重点评价区(管道沿线两侧500m):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为农田,农作物多是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 一般评价区土地利用见表8.1-1,图8.1-1。 重点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见表5.1-2,图5.1-2。 表8.1-1 一般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情况 表8.1-2 重点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情况

8.1.2 植被现状调查与评价 评价区的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以华北植物区系为主。管道沿线所经过的区域均位于山东省的中北部,是山东省生物多样性较为贫乏的地区,植被特征为鲁北滨海平原栽培植被和鲁西北平原栽培植被,多属生态幅度较大的种类,区内现有维管植物289种。 由于经历了人类漫长的经济活动,原始植被发生了很大变化,自然植被很少,现有植被类型多为栽培植被,以农作物为主。本区缺林少树,林木覆盖率极低,基本上没有片林。本区散生的树木常见的多为落叶阔叶树种,多分布于村落周围和田间地头。常见树种有:旱柳、榆、槐、臭椿、白蜡树、桑、白蜡树、加拿大杨。农田植被是该区的主体植被,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大豆、小杂粮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油菜、烟叶、麻类、大蒜、芦笋、牡丹、玫瑰、药材、瓜菜等。林果类主要有桃、杏、苹果、梨、枣、山楂、葡萄的等。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单叶蔓荆、紫花补血草、野大都、白刺等。 5.1.3 动物资源 管道沿线生物多样性较为贫乏,以田园动物较多,尤以鼠、兔等啮齿类最为常见。管道沿线各类野生动物1500多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兽类有5种;淡水鱼类108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3种;鸟类260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7种,二级重点保护的有33种,省级重点保护的有40种。应重点保护的稀有种有小天鹅、赤腹鹰、鹊鹞等31种。 5.1.4 土壤类型 由于受地形、地貌、成土母质、气候、植被等因素的影响,评价区内主要有

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设计原则与工程模式

中国环境科学 2004,24(6):717~721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设计原则与工程模式 叶春1,2*,金相灿2,王临清2,孔海南1(1.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240;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100012) 摘要:以洱海湖滨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湖滨带生态修复的原则和设计方法.在分析洱海湖滨带生态现状的基础上,对湖滨带类型进行了分类,提出了湖滨带的修复目标和设计方法,并对全系列和半系列的湖滨带生态修复进行了物理基底、生态恢复和景观结构设计.根据湖滨带的生态环境功能和人类对湖滨带的利用,探讨了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的8种适用模式. 关键词: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模式;洱海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04)06-0717-05 Design principle and engineering mode of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the aquatic-terrestrial ecotone of Erhai Lake. YE Chun1,2, JIN Xiang-can2, WANG Lin-qing2, KONG Hai-nan1 (1.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2.Research Center of Lak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ijing 100012,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2004,24(6):717~721 Abstract:The principle and design method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lake aquatic-terrestrial ecotone were inquired with the aquatic-terrestrial ecotone of Erhai Lake as study obje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ecological status the type of the aquatic-terrestrial ecotone was classified, the restoration object and the design method of the aquatic-terrestrial ecotone were suggested; and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whole succession series and half succession series was designed in aspect of the physical fundu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landscape. The suitable restoration modes were inquired, based on the eco-environmental functions and the human utility of the ecotone of Erhai Lake, which could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actice of the eco-restoration of aquatic-terrestrial ecotone of the same type. Key words:lake aquatic-terrestrial ecotone;eco-restoration;engineering mode;Erhai Lake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环境污染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致使许多地区水生态系统受到严重损害.延缓、阻止水生态系统受损进程、保持水生态系统健康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2].我国湖泊生态系统受损与退化现象严重.湖滨带是水陆生态系统间的一个过渡与缓冲区域,具有保持物种多样性、调节物质流和能量流、稳定相邻生态系统和净化水体、减少污染等功能[3,4].其环境意义不容忽视.这个缓冲区域若因被过度开发利用而萎缩,湖泊的生态环境就会变得极其脆弱而易发生变化[5]. 本研究以洱海为例,根据湖滨带的生态现状,探讨修复和重建健康湖滨带生态系统的目标、原则、设计方法和工程模式. 1 洱海湖滨带生态现状  1.1洱海湖滨带的现状 洱海属云贵高原湖区,地处云南省大理州境内,流域面积2565km2,海拔1974m(海防高程,下同),湖面面积250km2,平均水深11.3m,湖容量2.8×108m3,是典型的内陆断陷湖泊.目前洱海虽然保持II类水质,但正处于中营养发展阶段,局部水域已呈富营养状态.洱海只有1个出水口,流域相对封闭,湖滨带特征比较明显,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洱海最低运行水位1971.0m,正常蓄水位1974.0m,防洪水位1974.2m,水位变幅为   收稿日期:2004-04-06 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2002AA601013) * 责任作者, 副研究员, yechun@https://www.360docs.net/doc/de1116858.html,.cm

海南海岸带开发与保护

海南省海岸带开发与保护 暨存量国有建设用地清理处置专项检查督查第六组 关于昌江第三次回头看和第三轮集中督查意见书 昌江县政府: 2017年4月24日至25日,我组根据琼国土资法字[2017]8号和琼国土资用字[2017]35号通知要求,对你县海岸带整改、保护和国有存量建设用地清理处置工作进行了督查,现将情况反馈如下: 一、总体评价 今年3月9日全省土地清理“澄迈现场会”后,昌江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制定路线图、分类推进,基本完成国有存量地清理处置第一阶段工作,三类地逐宗建档上图,为下一步认定和处置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对“805宗”海岸带问题的整改已基本完成,并积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但督查中也发现对存量土地的认定政府原因的背书进展较慢、资料不全造成认定困难,海岸带整改和保护仍存在不到位等问题。 二、海岸带检查发现的问题 (一)好当家公司非法占用200米范围内林地建设排污沉淀池 昌江海尾镇好当家昌江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在三联村委会虾塘外围靠海一侧200米范围内的林地上未经批准建设污水沉淀

池,占地面积5.47亩,违反了《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开发与保护管理规定》。 整改意见:昌江县政府应依法查处,该拆除的依法拆除,并应于5月底前整改到位。 (二)好当家和南疆公司养殖排放污水不符合环保规定 好当家和南疆公司位于海尾镇三联村和新港养殖基地,为依法履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分别于2014年、2016年受到昌江县环保部门环境违法行政处罚,但仍未整改到位。目前两家公司均未正式养殖。2017年好当家公司准备进行新一轮的养殖。 整改意见:昌江县政府应严密监督好当家和南疆公司养殖违法排污行为,及时制止向海域排放污染物,若其再违法排污,应予严惩。 (三)四条穿越海防林的栈道未整改到位 昌江棋子湾旅度假区内建设有通海木栈道共4条,其中2条经过县长办公会议研究,要求棋子湾管委会协调相关单位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但均未及时办理。另外1条,未经任何审批手续,由企业自行建设。这4条通向海岸的栈道占用了200米海岸带,分别是中南林海间项目区外向海岸一侧海防林内木栈道(246米长);开元度假村项目区外向海一侧海防林内木栈道(647米长);大角公园内向海一侧木栈道(1300米长);海湾明珠B-1、B-2地块“售楼部”向海一侧海防林内木栈道。这4条栈道未经依法审批,违反了《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第八条规定。对此,第六检查组已向昌江县政府发出了《依法整改通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