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

序号验收指标及分值

(总分分。其中,

基本项分,创新

项加分分)

总体要求评分标准

体制机制

(分)

建立适应全域旅

游发展的统筹协

调、综合管理、

行业自律等体制

机制,现代旅游

治理能力显著提

升。

.领导体制:建立全域旅游组织领导机制,把旅游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指标体

系。(分)

.协调机制:建立部门联动、共同参与的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分)

.综合管理机制:建立旅游综合管理机构,健全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分)

.统计制度:健全现代旅游统计制度与统计体系,渠道畅通,数据完整,报送及

时。(分)

.行业自律机制:建立各类旅游行业协会,会员覆盖率高,自律规章制度健全,

行业自律效果良好。(分)

政策保障

(分)

旅游业在地方经

济社会发展战略

中具有重要地

位,旅游规划与

.产业定位:旅游业被确立为主导产业,地方党委或政府出台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相关部门出台专项支持政策文件。(分)

.规划编制: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和相应专项规划,制定工作实

施方案等配套文件,建立规划督查、评估机制。(分)

1 / 6

相关规划实现有

机衔接,全域旅游发展支持政策配套齐全。.多规融合:旅游规划与相关规划深度融合,国土空间等规划满足旅游发展需求。(分)

.财政金融支持政策: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统筹各部门资金支持全域旅游发展,出台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旅游发展奖励补助政策,制定开发性金融融资方案或政策。(分)

.土地保障政策:保障旅游发展用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在年度用地计划中优先支持旅游项目用地。有效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促进土地要素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构建旅游用地保障新渠道。(分)

.人才政策:设立旅游专家智库,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引进和旅游培训机制,实施旅游人才奖励政策。(分)

公共服务(分)旅游公共服务体

系健全,各类设

施运行有效。

.外部交通:可进入性强,交通方式快捷多样,外部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完善。(分)

.公路服务区:功能齐全,规模适中,服务规范,风格协调。(分)

.旅游集散中心:位置合理,规模适中,功能完善,形成多层级旅游集散网络。

(分)

.内部交通:内部交通体系健全,各类道路符合相应等级公路标准,城市和乡村

旅游交通配套体系完善。(分)

.停车场:与生态环境协调,与游客流量基本平衡,配套设施完善。(分)

.旅游交通服务:城市观光交通、旅游专线公交、旅游客运班车等交通工具形式

多样,运力充足,弹性供给能力强。(分)

2 / 6

.旅游标识系统:旅游引导标识等系统完善,设置合理科学,符合相关标准。(分).游客服务中心:咨询服务中心和游客服务点设置科学合理,运行有效,服务质量好。(分)

.旅游厕所:“厕所革命”覆盖城乡全域,厕所分布合理,管理规范,比例适当,免费开放。(分)

.智慧旅游:智慧旅游设施体系完善、功能齐全、覆盖范围大、服务到位。(分)

供给体系(分)旅游供给要素齐

全,旅游业态丰

富,旅游产品结

构合理,旅游功

能布局科学。

.旅游吸引物:具有品牌突出、数量充足的旅游吸引物。城乡建有功能完善、业

态丰富、设施配套的旅游功能区。(分)

.旅游餐饮:餐饮服务便捷多样,有特色餐饮街区、快餐和特色小吃等业态,地

方餐饮(店)品牌突出,管理规范。(分)

.旅游住宿:星级饭店、文化主题旅游饭店、民宿等各类住宿设施齐全,管理规

范。(分)

.旅游娱乐:举办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演艺、休闲娱乐和节事节庆活动。(分)

.旅游购物:地方旅游商品特色鲜明、知名度高,旅游购物场所经营规范。(分)

.融合产业:大力实施“旅游”战略,实现多业态融合发展。(分)

秩序与安全(分)旅游综合监管体

系完善,市场秩

序良好,游客满

意度高。

.服务质量: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宣传、贯彻和实施各类旅游服务标

准。(分)。

.市场管理:完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整合组建承担旅游行政执法职责的文

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建立旅游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制定信用惩戒机制,市场

秩序良好。(分)

3 / 6

.投诉处理:旅游投诉举报渠道健全畅通有效,投诉处理制度健全,处理规范公正,反馈及时有效。(分)

.文明旅游:定期开展旅游文明宣传和警示教育活动,推行旅游文明公约,树立文明旅游典型,妥善处置、及时上报旅游不文明行为事件。(分)

.旅游志愿者服务:完善旅游志愿服务体系,设立志愿服务工作站点,开展旅游志愿者公益行动。(分)

.安全制度:建立旅游安全联合监管机制,制定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演练。(分)

.风险管控:有各类安全风险提示、安全生产监督管控措施。(分)

.旅游救援:救援系统运行有效,旅游保险制度健全。(分)

资源与环境(分)旅游资源环境保

护机制完善,实

施效果良好。旅

游创业就业和旅

游扶贫富民取得

一定成效,具有

发展旅游的良好

社会环境。

.资源环境质量:制定自然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保护措施和方案。(分)

.城乡建设水平:整体风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城乡建设保护措施完善。(分)

.全域环境整治:旅游区、旅游廊道、旅游村镇周边洁化绿化美化,“三改一整”

等工程推进有力,污水和垃圾处理成效显著。(分)

.社会环境优化:广泛开展全域旅游宣传教育,实施旅游惠民政策,旅游扶贫富

民方式多样,主客共享的社会氛围良好。(分)

4 / 6

品牌影响(分)实施全域旅游整

体营销,品牌体

系完整、特色鲜

明。

.营销保障:设立旅游营销专项资金,制定旅游市场开发奖励办法。(分)

.品牌战略: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品牌体系完整,形象清晰,知名度和美誉度高。

(分)

.营销机制:建立多主体、多部门参与的宣传营销联动机制,形成全域旅游营销

格局。(分)

.营销方式: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品牌营销,创新全域旅游营销方式。(分)

.营销成效: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游客数量稳定增长。(分)

创新示范(分)创新改革力度

大,有效解决制

约旅游业发展瓶

颈,形成较强的

示范带动作用。

.体制机制创新:具有示范意义的旅游领导机制创新(分)、协调机制创新(分)、

市场机制创新(分)、旅游配套机制创新(分);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分);

旅游治理能力创新(分);旅游引领多规融合创新(分);规划实施与管理创新

(分)。(小计分)

.政策措施创新:全域旅游政策举措创新(分);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创新(分);

旅游投融资举措创新(分);旅游土地供给举措创新(分);人才政策举措创新

(分)。(小计分)

.业态融合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创新(分);产业融合业态创新(分);旅游经营

模式创新(分)。(小计分)

.公共服务创新:旅游交通建设创新(分);旅游交通服务方式创新(分);旅游

咨询服务创新(分);“厕所革命”创新(分);环境卫生整治创新(分)。(小计

分)

5 / 6

.科技与服务创新:智慧服务创新(分);非标准化旅游服务创新(分)。(小计分)

.环境保护创新:旅游环境保护创新(分)。

.扶贫富民创新:旅游扶贫富民方式创新(分);旅游创业就业方式创新(分)。(小计分)

.营销推广创新:营销方式创新(分)。

扣分事项一票否决项

.重大安全事故:近三年发生重大旅游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

.重大市场秩序问题:近三年发生重大旅游投诉、旅游负面舆情、旅游市场失信

等市场秩序问题的。

.重大生态环境破坏:近三年发生重大生态环境破坏事件的。

.旅游厕所:“厕所革命”不达标。

主要扣分项

.安全生产事故:近三年发生旅游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处理不及时,造成不良影

响的,扣分。

.市场秩序问题:近三年发生旅游投诉、旅游负面舆情、旅游市场失信等市场秩

序问题,处理不及时,造成不良影响的,扣分。

.生态环境破坏:近三年发生生态环境破坏事件,处理不及时,造成不良影响的,

扣分。

6 / 6

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汇报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概念,在2001年就提出来了(由国家旅游局、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提出)。2007年7月,国家旅游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共同授予东部华侨城“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荣誉称号,东部华侨城成为中国首个获得此项殊荣的旅游区。同年,发布了《东部华侨城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范》。 后来由于标准和规范问题,停了一段时间。直到2012年底,家旅游局联合环保部和两家机构起草、布实施《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6362-2010)》、《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程》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6362-2010)评分实施细则》,并正式启动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评定工作。2013年12月,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部公布了2013年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名单,共39家,其中福建有两家:(南平市)武夷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龙岩市)梅花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根据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开展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部署,我们三明也于2013年全面启动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市旅游局层面也多次组织开展宣传、部署,鼓励、支持全市条件成熟的旅游景区(点)积极参与创建。市旅游局成立了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办公室,并从规划引导、优化环境、提升品质等方面积极

推进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2014年向省旅游局、省环境保护厅推荐上报了3家景区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申请(永安桃源洞-鳞隐石林、将乐玉华洞、宁化客家祖地),其中:永安桃源洞-鳞隐石林、将乐玉华洞通过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为今年我市开展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工作创造良好带动作用。 今年,根据各个县申报的情况,计划以建宁闽江源生态旅游区为创建试点,开展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我们将根据《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6362-2010)》、《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6362-2010)评分实施细则》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程》等有关规定,督促、指导闽江源生态旅游区开展好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并积极做好评估、遴选、初审和汇总上报材料、评审、验收等相关工作,力争在年内通过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环保部门的验收。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方案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方案 2016年 一、旅游行业现状 2015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966元,增速达8.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步入大众消费时代。2015年我国旅游投资首次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加速了旅游景区建设步伐,以景区为主体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近百家景区追逐新三板,2016年一季度入境旅游622。3万人次,同比增长10.9%,有力促进了国内景区旅游。 2015年我国私家车保有量达到1.24亿辆,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和自驾游趋势的发展,周边旅游景区人气爆棚,2015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改变了国内景区旅游格局. 互联网大数据的逐渐普及和应用,使景区旅游产品定位更加准确,能够更好地帮助景区精准营销,提升用户体验。智慧景区的普及和推广,使景区的配套服务和设施(景区WIFI覆盖、快速入园、电子导览等)更加完善. 二、建设基本原则 全域旅游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实施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思想,统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步骤进行。应该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资源整合,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实施策略进行建设,并有效继承历史建设成果。 全域智慧旅游平台项目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 (1)面向游客需求提供全程服务 平台建设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面向大众的多种现代信息化手段,打造最便捷、最开放、最实惠的应用平台及工具,满足游客在栾川旅游的全程需求。 (2)全局统筹安排分步落地实施 统筹安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既要从全局出发,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规范管理,又要突出重点,分阶段推进实施计划,促进栾川县乡村游智慧旅游建设深入持续开展。 (3)继承建设成果避免重复建设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程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申报、评估、验收、公告、批准和复核管理,推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有关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进步,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称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指符合《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5362-2010)》(以下简称“规范”)相关规定、并经一定程序认定的旅游区。 第三条示范区创建应坚持保护第一、持续发展、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统筹协调、多方参与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或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尊重自然为基础,以生态保护及生态教育为特征,培育生态旅游产品,规范生态旅游服务,积极塑造生态友好型旅游产业形象。 第四条各级旅游、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将示范区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本地旅游发展规划与环境保护规划,创建地人民政府应当将示范区建设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相应政策,在项目建设、资金扶持、线路编排、市场促销等方面重点支持示范区发展。 第五条示范区的申报、评估、验收、公告、批准和复核工作

由国家有关评定机构组织实施。 第六条国家旅游局和环保部对示范区相关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委)与环境保护厅(局)组织实施示范区的筛选、初评、推荐等工作,指导和监督示范区的建设和运营。 第二章申报 第八条示范区的申报,按照“单位自愿提出申请,省级旅游与环境保主管部门联合组织申报,国家有关评定机构组织实施评估、考核、验收、批准和复核”的程序进行。 第九条申报“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以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及与之协调的人文生态系统; (二)具有明确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保护对象; (三)生态旅游发展理念与实践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示范价值; (四)具有明确的地域界限、管理机构和法人,原则上面积不少于5平方公里、不超过300平方公里,所有权与经营权明晰,多家经营时要有协议;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 (GB/T26362-2010)》评分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提高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认定工作的可操作性,推进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工作,依据国家标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6362-2010)》(以下简称“规范”)和国家有关法规,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依照《规范》中表B.1(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评分细则表,以下简称“评分表”)评分时,要遵循分类指导、客观公平、便于比较、操作性强等原则,确保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认定工作科学规范。 第三条评分资料以最新数据为依据,连续数据需提供3年以上监测数据。评分资料来源主要为示范区提供的技术报告和书面证明,需监测的定量化数据以示范区所属部门的上一级监测部门提供的数据为依据。 第四条根据《规范》,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可分为山地型、森林型、草原型、湿地型、海洋型、沙漠戈壁型和人文生态型等七种类型,评分时应充分考虑各类示范区生态系统特点,按本实施细则第五至十三条处理评价项目无项情况。 第五条山地型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是以山地环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本类生态旅游区评分时,评分表“生态环境质量”类目中“天然湖泊”、“水库”、“暗河”、“泉水”、“森林”、“溶洞”、“岩洞”,传统文化保护类目中“建筑”、“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以及基础设施类目中“太阳能”、“风能”、“沼气”、“生物能”等评价项目无项时,由该指标满分值乘以所在类目中有项指标的平均得分率后确定。其它评价项目无项不得分。其中得分率等于某指标实际得分除以其满分值(下同)。 第六条森林型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是以森林植被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本类生态旅游区评分时,评分表“生态环境质量”类目中“山地”、“天然湖泊”、“水库”、“暗河”、“泉水”、“岩石与岩洞”,传统文化保护类目中“建筑”、“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以及基础设施类目中“太阳能”、“风能”、“沼气”、“生物能”等评价项目无项时,由该指标满分值乘以所在类目中有项指标的平均得分率后确定。其它评价项目无项不得分。 第七条草原型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是以草原植被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

(2020)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 究报告

XXXXX山生态旅游区 总体策划 X X大学旅游科研所X X省社会发展促进会 二○○三年七月

XXXXX山生态旅游区 总体策划 X X大学旅游科研所X X省社会发展促进会 二○○三年七月

策划组名单 组长: 骆静珊XX大学旅游科研所所长、教授成员: 陈仁远XX大学旅游科研所教授 段森华XX省社会发展促进会 蒋素梅XX大学旅游科研所硕士、讲师

目录 一、策划背景 -------------------------------------------------------------- 1 (一)策划依据 ----------------------------------------------------------- 1 (二)旅游区的景观价值-------------------------------------------------- 3 (三)旅游区的区位交通优势 --------------------------------------------- 4 二、旅游区现状 ------------------------------------------------------------ 4 (一)旅游区基础条件 ---------------------------------------------------- 4 (二)旅游区开发现状 ---------------------------------------------------- 5 (三)旅游区开发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6 三、旅游客源市场现状与预测 ---------------------------------------------- 6 (一)客源市场现状分析-------------------------------------------------- 6 (二)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7 四、总体构思与创意策划 --------------------------------------------------- 7 (一)指导思想与开发原则------------------------------------------------ 7 (二)旅游区性质定位 ---------------------------------------------------- 9 (三)旅游开发模式------------------------------------------------------ 9 (四)旅游形象策划------------------------------------------------------ 9 (五)旅游产品策划----------------------------------------------------- 12 五、旅游功能分区与项目策划 --------------------------------------------- 13 (一)百花岭-江苴旅游片区---------------------------------------------- 13 (二)潞江旅游片区----------------------------------------------------- 17 (三)芒宽旅游片区----------------------------------------------------- 21 六、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 -------------------------------------------------- 24 (一)旅游环境评价----------------------------------------------------- 24 (二)旅游环境容量测算------------------------------------------------- 24 (三)旅游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 25 (四)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保护------------------------------------------ 26 (五)社区与小城镇的建设与整治---------------------------------------- 27

全域旅游创建标准

全域旅游创建标准 现阶段推进全域旅游,应至少体现以下五个鲜明特征、达到四项基本标准。 一是在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全域旅游要求不能停留在景点景区、宾馆饭店配置,而是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各类资源和公共服务的有效再配置,既宜居又宜游,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比如,水利建设不仅要满足防洪排涝、灌溉功能,还要有审美游憩价值和休闲度假功能。交通建设和管理,不仅要满足运输和安全,道路还应建成风景道,还需要规划建设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完善的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和配套标识、营地等。林业生态的建设,除了满足生态功能要求外,还有形成特色景观吸引和配套旅游服务功能。农业发展,除了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外,还应满足采摘、休闲等需求。城镇不仅要满足居民居住和生产功能,又要注重特色、注重服务。美丽乡村建设,既要建成当地农民的幸福家园,还应建成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幸福乐园。 二是全域按景区标准统筹规划建设。现在的情况往往是,景点景区内外、酒店内外,两极分化明显,一墙之隔或一河之隔,俨然两重天,景点景区内鸟语花香、干净整齐,景点景区外却是私搭乱建、脏乱破差;酒店里流光溢彩、金碧辉煌,酒店外却是污水横流,垃圾成山。可谓走进景区酒店是发达的“第一世界”;而走出门外则是落后的“第三世界”。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拆掉景点景区“围墙”,实现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按照全域景区化的建设和服务标准,推进多规合一,整体优化环境、优美景观,优化旅游服务的全过程。 三是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在旅游资源富集、旅游产业优势突出的区域,整个区域的管理体制设计,都应有旅游理念,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需求,即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创新区域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实现区域综合化管理。围绕形成旅游发展合力,通过综合改革,破除制约旅游发展的资源要素分属多头的管理瓶颈和体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013年公布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名单北京市: 1.南宫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野鸭湖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天津市: 1.盘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上海市: 1.明珠湖西沙湿地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东滩湿地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重庆市: 1.天生三桥仙女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内蒙古自治区: 1.(兴安盟)阿尔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辽宁省: 1.(大连市)西郊森林公园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吉林省: 1.(长春市)莲花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黑龙江省: 1.(伊春市)汤旺河林海奇石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哈尔滨市)松花江避暑城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江苏省: 1.(泰州市)溱湖湿地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常州市)天目湖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县级自然保护区)浙江省: 1.(衢州市)钱江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宁波市)滕头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安徽省: 1.(黄山市)黄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福建省: 1.(南平市)武夷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龙岩市)梅花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江西省: 1.(上饶市)婺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吉安市)井冈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山东省: 1.(烟台市)昆嵛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河南省: 1.(焦作市)云台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平顶山市)尧山大佛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湖北省: 1.(十堰市)神农架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湖南省: 1.(长沙市)大围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郴州市)东江湖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广东省: 1.(韶关市)丹霞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1.(贺州市)姑婆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四川省: 1.(西昌市)邛海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巴中市)南江光雾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贵州省 1.(都匀市)漳江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毕节市)百里杜鹃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云南省: 1.(西双版纳自治州)野象谷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玉溪市)玉溪庄园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陕西省: 1.(西安市)世博园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甘肃省: 1.(甘南州)当周草原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兰州市)兴隆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园 宁夏回族自治区: 1.(中卫市)沙坡头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新疆建设兵团: 1.五家渠青湖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长春莲花山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以生态环境保护和优化为前提,以林海、群山、碧水为主体,以区位环境为优势,以历史人文景观和关东风情为特色,具有国际水准的多功能综合性的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委托客户: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 项目区位:吉林省长春市 项目规模:158平方公里 核心资源:以水源涵养地为核心的莲花湖及其周边山林,生态资源优越 项目类型:传统旅游景区创新开发规划 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专项规划 规划成效:2013年初接受规划委托,年底顺利成为第一批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规划诉求: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为目标, 同时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寻求水源保护地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路径突破 加快产业转型发展生态服务经济 树立区域生态旅游新形象 突围打造国家级生态旅游品牌

总体定位: 以生态环境保护和优化为前提,以林海、群山、碧水为主体,以区位环境为优势,以历史人文景观和关东风情为特色,建设集旅游观光、生态度假、运动休闲、健身康复、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具有国际水准的多功能综合性的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形象口号:莲花山——让生态赞美生活! 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统一、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核心思路: 生态为本,项目带动

依托良好的生态基地,把生态保护和维持作为工作重点和吸引核心,营造生态莲花山的氛围;同时依托森林、湖泊等核心资源,推动资源整合,打造龙头产品和精品项目,建设重点项目库。 空间整合,圈层发展 借鉴国内外先进湿地保护地优秀经验,将整个区域划分生态核心区、生态旅游区及配套服务区三个圈层,层次递进,区别发展; 旅游支撑,产业共荣 示范区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山、水、林、俗等生态文章,并延伸旅游产业链,将旅游业延伸至旅游要素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旅游的产业化体系构建,并随着休闲元素的注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向相关产业延伸的全域休闲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的旅游化,最终,由“泛旅游产业”的构建使旅游无处不在。

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行业标准

《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行业标准 引言 为提升生态型旅游区的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旅游区转型升级,打造一批产业要素齐全、产业链条完备、旅游环境舒适、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综合性生态旅游目的地,特制定本标准。 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16889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485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189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10001.2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

GB/T17775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26354 旅游信息咨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 GB/T31710.2 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第2部分:自驾车露营地 HJ633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 LB/T010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等级划分与评定 LB/T012 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 LB/T047 旅游休闲示范城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旅游green tourism 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前提,亲近自然山水,获得身心愉悦的旅游活动方式。 3.2 绿色旅游基地核心区core area of greentourism destination 为游客提供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探险科普等旅游服务的自然生态类国家级旅游区。 3.3 绿色旅游基地依托区supporting area ofgreen tourism destination 能够为绿色旅游基地核心区提供综合配套服务支撑,且旅游要素齐备、旅游产业链条完整,行政边界明确的外围区域。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最新版)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验收标准 根据国家旅游局创建示范区文件、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2016旅游工作会提出的要求,形成以下8个方面1000分的验收标准,四个基本标准为准入门槛,总分750通过验收。 这四个基本标准分别为:旅游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达到一定水平、建立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厕所革命及其他公共服务建设成效明显、建成旅游数据中心。而8个方面的验收标准,则分别从地方政府重视和推进程度、旅游业发展情况、旅游产品特色、公共服务体系、要素配套、环境保护以及旅游安全、文明和游客满意情况作出了要求。 (一)推进全域旅游改革创新的力度与效果(130分) 打分点: (1)推进旅游发展综合协调体制机制改革创新(30分),建立旅游领导协调机制,设立旅游委或类似综合协调管理机构等改革。 (2)旅游综合执法改革创新(30分),鼓励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或类似功能机构等。 (3)推进旅游统计改革创新(30分),鼓励设立旅游数据中心,建立全域旅游统计指标体系,构建数据统计体系。 (4)推进旅游用地政策(包括用岛、用海、荒山荒坡利用)改革创新(10分);(5)推进多规合一的全域旅游规划改革创新(10分); (6)开展景区门票价格改革、导游管理体制改革等、创建国家旅游改革先行区、各级旅游综合改革、专项旅游改革试验区(每项5分,最高20分)等。 (二)对全域旅游创建和旅游发展的重视程度(130分) 打分点: (1)建立推进全域旅游的领导推进机制,成立全域旅游创建领导小组等类似机制(25分)。 (2)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30分) (3)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实施方案,将全域旅游创建纳入考核,明确责任分工,加强考核督办(30分)。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课件.doc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 序号验收指标及分值 (总分1200分。 其中,基本项 1000分,创新项 加分200分) 总体要求评分标准 1 体制机制 (90分) 建立适应全域旅 游发展的统筹协 调、综合管理、 行业自律等体制 机制,现代旅游 治理能力显著提 升。 1.领导体制:建立全域旅游组织领导机制,把旅游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指标 体系。(20分) 2.协调机制:建立部门联动、共同参与的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25分) 3.综合管理机制:建立旅游综合管理机构,健全社会综合治理体系。(20分) 4.统计制度:健全现代旅游统计制度与统计体系,渠道畅通,数据完整,报送 及时。(15分) 5.行业自律机制:建立各类旅游行业协会,会员覆盖率高,自律规章制度健全, 行业自律效果良好。(10分) 2 政策保障 (140分) 1.产业定位:旅游业被确立为主导产业,地方党委或政府出台促进全域旅游发 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相关部门出台专项支持政策文件。(20分) 2.规划编制: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和相应专项规划,制定工作 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建立规划督查、评估机制。(20分) 。

旅游业在地方经 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旅游规划与相关规划实现有机衔接,全域旅游发展支持政策配套齐全。3.多规融合:旅游规划与相关规划深度融合,国土空间等规划满足旅游发展需求。(20分) 4.财政金融支持政策: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统筹各部门资金支持全域旅游发展,出台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旅游发展奖励补助政策,制定开发性金融融资方案或政策。(30分) 5.土地保障政策:保障旅游发展用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在年度用地计划中优先支持旅游项目用地。有效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促进土地要素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构建旅游用地保障新渠道。(30分) 6.人才政策:设立旅游专家智库,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引进和旅游培训机制,实施旅游人才奖励政策。(20分) 3 公共服务 (230分) 旅游公共服务体 系健全,各类设 施运行有效。 1.外部交通:可进入性强,交通方式快捷多样,外部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完善。 (20分) 2.公路服务区:功能齐全,规模适中,服务规范,风格协调。(15分) 3.旅游集散中心:位置合理,规模适中,功能完善,形成多层级旅游集散网络。 (20分) 4.内部交通:内部交通体系健全,各类道路符合相应等级公路标准,城市和乡 村旅游交通配套体系完善。(30分) 5.停车场:与生态环境协调,与游客流量基本平衡,配套设施完善。(15分) 6.旅游交通服务:城市观光交通、旅游专线公交、旅游客运班车等交通工具形 式多样,运力充足,弹性供给能力强。(20分) 7.旅游标识系统:旅游引导标识等系统完善,设置合理科学,符合相关标准。 。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六大重点工作

经过地方人民政府自愿申报、省级旅游部门推荐、国家旅游局组织专家审核,海南省和北京市昌平区等262个市县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李金早局长指出,实施全域旅游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改革创新。从六个方面提出了重点工作:创新发展战略,改革管理体制;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旅游规划;改革评价体系;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旅游业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 根据各地方旅游部门工作实际情况,归纳了现阶段率先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的六大重点: 一是做好全域旅游的系统科学规划。从战略高度和综合角度,编制各地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规划、实施方案、推进意见,有条件的地方制定地方标准。编制的不仅是有针对性做好顶层设计,更是推进创建的路线图和施工图,明确分工,纳入地方党委政府考核。 二是构建推动全域旅游的领导机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以申报的省、市(州)县人民政府为主体。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要作为创建区域当地的总体战略来整体推进,加强党委、政府的领导,需要主要领导推动方能取得成效。可依托各地的旅游发展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等领导机制,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在党委、政府统筹领导下,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责任要求,形成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合力。 三是着力深化全域旅游的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多规合一”改革试点,把整个区域作为大景区来规划建设,确保全域旅游规划能真正落地实施,全面优化全域旅游环境。重点围绕适应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因地制宜推进旅游委、旅游功能区、旅游警察、工商旅游分局、旅游巡回法庭等综合管理、综合执法的体制机制;抓住供给侧改革机遇,改革创新投融资模式,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PPP等投融资模式改革创新。从改革创新旅游体

东部华侨城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范

东部华侨城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范前言 2007年,在通往深圳东海岸大梅沙的高速路口,竖起了一块高大的路牌,上面写着一个美丽的名字——“东部华侨城”。 这里,就是华侨城集团历时三年心血精心打造的全新山地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她记载着华侨城人创新探索的孜孜追求,见证着华侨城人规划建设的苦辣酸甜,承载着华侨城人寄情山海的生态梦想。 2007年7月,东部华侨城将在万众瞩目中隆重试业。她标志着中国旅游业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启。 东部华侨城以“让都市人回归自然”为宗旨,形成了大侠谷、茶溪谷和云海谷三大主题园区,这个占地近9平方公里的生态旅游项目集生态旅游文化、休闲度假旅游文化和户外运动旅游文化为一体,在旅游产品创新的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一种战略性突破。 具体而言,这种创新理念和突破可概括为“3342”要素,即: 三大战略突破、三大理念支撑、四大方法探索和二大内涵挖掘。 三大战略突破主要表现在:,1,项目性质上,从“做项目”向“造基地”的突破,,2,项目空间上,从城市市区地带向城市郊野地带的突破,,3,项目类型上,从人造景观主题公园向生态旅游区的突破。 三大理念支撑的内涵包括:,1,“创新保生态,生态保创新”的理念,,2,“自主、原始、集成创新三结合”的理念,,3,“大而精”的理念。 四大方法探索可概括为:,1,坚持必要的原则前提下的规划、设计、施工灵活整合的方法,,2,有选择地借鉴主题公园经验的方法,,3,对常态山地进行多层次文化附加的方法,,4,以生态景观型地产开发支撑旅游产品的方法。

二大内涵挖掘具体是指:,1,功能区内涵的不断整合。,2,产品内涵的创新深化。 1 正是源自于这种精品意识的坚持和创新理念的突破,东部华侨城始终秉承“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的宗旨,倾力打造一个“寓创新于规划,以细节求完美”的旅游精品,并在生态型旅游小镇的创新、茶禅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主题晚会的的提炼和升华、高尔夫与大型旅游区的结合等方面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尝试,被深圳市市长许宗衡称为深圳未来的一张“流光溢彩的城市名片”。 总之,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产品结构的探索,一种新的度假生活体验的创造,东部华侨城在生态旅游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开创了一种新的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模式,实践了一种新的生态管理机制,并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态旅游度假区的管理标本和规范。 2 一、生态宣言 人类活动导致的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过度捕捞、生物灭绝等现象日益严重~为了确保子孙后代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人类开始思索生态保护问题。我们也在思索着~实践着。 我们只有一个共同家园~她就是地球。我们需要用一样的爱心和保护意识去尊重地球上的每一片土地。我们将全力推动中国生态保护的公益事业~以身作则~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坚持宣传生态文化~同时为中国旅游业的环保生态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推动和宣传旅游行业中的环境节能、再生资源利用、降低环境破坏程度等环保意识~共同创建中国绿色生态旅游事业。 二、生态定位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合集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合集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立的验收标准 根据国家旅游局创立示范区文件、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旅游工作会提出的要求,形成以下8个方面1000分的验收标准,四个基本标准为准入门槛,总分750经过验收。 这四个基本标准分别为:旅游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达到一定水平、建立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厕所革命及其它公共服务建设成效明显、建成旅游数据中心。而8个方面的验收标准,则分别从地方政府重视和推进程度、旅游业发展情况、旅游产品特色、公共服务体系、要素配套、环境保护以及旅游安全、文明和游客满意情况作出了要求。 五项基本要求 《标准》中基本要求包括体制机制、综合贡献、旅游规划、旅游厕所、安全文明等五个方面。 ——体制机制包括统筹领导体制、具有综合职能的管理机构、旅游综合执法体系。 ——综合贡献包括旅游业对当地GDP、地方财政的综合贡献指标,旅游新增就业、农民年纯收入、旅游脱贫的相关指标。——旅游规划包括有以旅游引领的多规合一的全域旅游总体规划,规划审核、审批和发布,以及全域旅游与各类规划的协同关系。

——旅游厕所包括城乡旅游厕所的分布、开放与管理,交通沿线厕所的开放,以及导向标识要求。 ——安全文明包括特定时间内无严重警告、无安全隐患、无重大安全事故、严重旅游投诉事件等要求。 八个认定条件 《标准》公布了包括政策支撑、旅游交通、公共服务、智慧旅游、旅游环境、旅游要素、宣传推广、共建共享等八个方面的认定条件。 ——政策支撑包括政策意见、土地政策、旅游项目、资金保障等要求,如“每年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土地指标用于保障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总额达到一定规模”等; ——旅游交通方面包括“连接景区、度假区、主要乡村旅游点的公路等级较高,设施完善,全面实现景观化”、“绿道慢行系统贯穿主要城镇、乡村和景区”等要求; ——公共服务方面包括公共游憩空间、旅游集散咨询体系、旅游安全、停车场、旅游标识等要求; ——智慧旅游方面包括“建立互联互通的旅游大数据中心”、“所有旅游景区流量实时监控、发布”等要求; ——旅游环境方面包括“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涉旅路边、河边、湖边、海边达到美化、绿化、洁化”等要求; ——旅游要素方面对旅游产品、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旅游娱乐分别提出了要求;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6362-2010)》 评分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提高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认定工作的可操作性,推进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工作,依据国家标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6362-2010)》(以下简称“规范”)和国家有关法规,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依照《规范》中表 B.1(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评分细则表,以下简称“评分表”)评分时,要遵循分类指导、客观公平、便于比较、操作性强等原则,确保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认定工作科学规范。 第三条评分资料以最新数据为依据,连续数据需提供3年以上监测数据。评分资料来源主要为示范区提供的技术报告和书面证明,需监测的定量化数据以示范区所属部门的上一级监测部门提供的数据为依据。 第四条根据《规范》,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可分为山地型、森林型、草原型、湿地型、海洋型、沙漠戈壁型和人文生态型等七种类型,评分时应充分考虑各类示范区生态系统特点,按本实施细则第五至十三条处理评价项目无项情况。 第五条山地型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是以山地环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本类生态旅游区评分时,评分表“生态环境质量”类目中“天然湖泊”、“水库”、“暗河”、“泉水”、“森林”、“溶洞”、“岩洞”,传统文化保护类目中“建筑”、“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以及基础设施类目中“太阳能”、“风能”、“沼气”、“生物能”等评价项目无项时,由该指标满分值乘以所在类目中有项指标的平均得分率后确定。其它评价项目无项不得分。其中得分率等于某指标实际得分除以其满分值(下同)。 第六条森林型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是以森林植被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本类生态旅游区评分时,评分表“生态环境质量”类目中“山地”、“天然湖泊”、“水库”、“暗河”、“泉水”、“岩石与岩洞”,传统文化保护类目中“建筑”、“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以及基础设施类目中“太阳能”、“风能”、“沼气”、“生物能”等评价项目无项时,由该指标满分值乘以所在类目中有项指标的平均得分率后确定。其它评价项目无项不得分。 第七条草原型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是以草原植被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也包括草甸类型。本类生态旅游区评分时,评分表“生态环境质量”类目中“山地”、“天然湖泊”、“水库”、“暗河”、“泉水”、“森林”、“岩石与岩洞”,传统文化保护类目中“建筑”、“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以及基础设施类目中“太阳能”、“风能”、“沼气”、“生物能”等评价项目无项时,由该指标满分值乘以所在类目中有项指标的平均得分率后确定。其它评价项目无项不得分。

《江苏省生态旅游示范区技术规范(试行)》

《江苏省生态旅游示范区技术规范(试行)》 引言 为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各地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的协调进步,制定《江苏省生态旅游示范区技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技术规范》)。本《技术规范》旨在引导和规范我省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与服务,促进生态旅游健康发展。 生态旅游示范区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为依据,对一定区域内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规划,优化配置,实现区域内生态环境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 本《技术规范》在国家旅游生态示范区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生态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1范围 1.1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江苏省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基本要求。 1.2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在江苏境内开展旅游的各类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及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系统的区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规范》,然而,鼓励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T15971-1995 导游服务质量 GB9664-1996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6153-1996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GB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 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000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GB/T 14308-2003 旅游星级饭店的划分与评定 GB/T-17775-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50378-200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9663-1996 旅店业卫生标准 LB/T 007-2006 绿色旅游饭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3.1旅游资源(tourism resource)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2 生态旅游(ecotourism) 广义的生态旅游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依托自然生态系统以及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系统,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高级旅游形态,是现代社会发展必然需求。作为一种发展理念,生态旅游是指在旅游活动全过程及旅游经营管理的各环节,均以生态保护为首要原则,突出环境责任、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强调天人合一,追求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主要是指采用环境友好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生态体验;作为一种旅游活动,生态旅游是指到具有生态价值的地区,用生态友好的方式,体验生态之美的行为。 狭义的生态旅游是指,前往那些相对没有受到干扰的自然区域,享受并了解自然(包括与其密切相关的社区文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造成负面影响,为当地社区提供经济参与机会,支持自然保护的旅游。生态旅游包括自然性、可持续、责任感、学习性四个核心特质。 3.3生态旅游区(exemplified ecotourism attraction) 生态旅游区是以独特的生态资源、自然景观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为依托,以促进旅游者对自然、生态的理解与学习为重要内容,提高对生态环境与社区发展的责任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区域。 3.4 生态旅游区分类

20江西省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评定办法(试行)

江西省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评定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申报、评估、验收、公告、批准和复核管理,推动我省生态旅游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指符合《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6362-2010)》(以下简称“规范”)有关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定、并经一定程序认定的旅游区。 第三条示范区创建应坚持保护第一、持续发展、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统筹协调、多方参与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或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尊重自然为基础,以生态保护及生态教育为特征,培育生态旅游产品,规范生态旅游服务,积极塑造生态友好型旅游产业形象。 第四条江西省旅游局与江西省环境保护厅负责组织实施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申报、评估、验收、公告、批准和复核工作。 第五条获“江西省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满2年

的单位,可经设区市推荐,由省旅游局、省环境保护厅择优申报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第二章申报 第六条示范区的申报,按照“单位自愿提出申请,设区市旅游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申报,省旅游局、省环境保护厅组织实施技术评估、考核验收、批准和复核”的程序进行。 第七条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申报实行一年一报制,各设区市须在每年6月30日前向省旅游局、省环境保护厅推荐,并报相关材料,逾期将延至下一年。 第八条申报“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及与之协调的人文生态系统; (二)具有明确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保护对象; (三)生态旅游发展理念与实践在全省具有较高的示范价值; (四)具有明确的地域界限、管理机构和法人,原则上面积不少于5平方公里、不超过300平方公里,所有权与经营权明晰,多家经营时须有协议;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各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进步,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2001]9号文件)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态旅游是指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 本办法所称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指经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计委联合批准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并具有明确地域界限的特定区域。 第三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申请建设示范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示范区的建设坚持国家引导、地方为主、多方参与,坚持景观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先,资源永续利用与示范区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与旅游活动有机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申报、审批与验收 第五条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计委联合负责示范区的组织申报、审批与验收。 第六条申请设立示范区,应当提交如下材料: 1.示范区设立的申报文件。 示范区设立申请书及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报告。凡申报示范区,须划定明确区域,经省旅游局、环保局、计委审核,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向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计委提交申办文件。 2.规划文件。

凡申报示范区,须有省级旅游主管部门主持评审,环保、计委审核通过的示范区规划,包括规划文本和评审意见。 规划要求特色鲜明,建设项目符合现代旅游者的需求,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且符合国家有关生态环境自然景观资源、历史文化遗产等保护规定,生态环境质量较好。 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生态旅游区建设规划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要求。 3.项目建设文件。 基础设施建设概况和已批准的项目建设情况; 经营设施建设概况和已批准的项目建设情况; 示范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准文件;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报告书及审批文件; 其他依法应当提交的有关文件、资料。 4.管理制度设计。 示范区要具有健全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配备合理;旅游质量、旅游安全、旅游统计、环境保护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备有效。 第七条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计委对上报的材料进行审定、批准,申报单位即可启动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工作。 第八条完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目标的申报单位,经所在地省旅游局、环保局、计委初审同意后,可以向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计委申请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验收。 第九条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计委按《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标准》(附后)验收,凡验收合格的,即可授予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 第三章开发与建设 第十条在示范区内开发建设的项目应符合国家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法规和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