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任务分解表2018年.3.12

庐江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任务分解表2018年.3.12
庐江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任务分解表2018年.3.12

庐江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区任务分解表

风景区规划设计任务书

风景名胜区**寺景区建设项目规划 建筑景观设计方案任务书 一、项目概况 **寺风景区位于**市**区,距市区6公里。风景名胜区总规划面积为3.3平方公里,有“山川第一江西景”之称,具有“翠、幽、秀、奇”特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闻名的佛教圣地。1993年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1995年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2014年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二、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3、《**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4、《**市绿地系统规划》(2009-2020); 5、《**市中心城区绿道规划》(2013-2020); 6、《**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0); 7、《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8、《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年); 9、《村庄整治技术规范》(2008年); 10、《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11、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等。 12、《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 1 —

13、《风景名胜区**寺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4、与其它正在编制的规划相衔接。 15、《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6、《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修订版 三、设计要求 (一)设计目标 提升景区整体品位,达到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 (二)设计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遵循保护与发展并举的思路,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适度开发,集约用地,保护生态,传承文明,改善人居环境,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达到最优化、协调化和可持续化。 2、统一性原则 强调景区地块内的完整性与统一性,并要求对整个景区内的旅游资源实行“统一规划,共享品牌,分散建设,捆绑、打包营销”。 3、以人为本的原则 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创造舒适、轻松、独具特色的休闲观光环境。 4、产业联动开发原则 — 1 —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方案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方案 2016年 一、旅游行业现状 2015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966元,增速达8.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步入大众消费时代。2015年我国旅游投资首次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加速了旅游景区建设步伐,以景区为主体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近百家景区追逐新三板,2016年一季度入境旅游622。3万人次,同比增长10.9%,有力促进了国内景区旅游。 2015年我国私家车保有量达到1.24亿辆,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和自驾游趋势的发展,周边旅游景区人气爆棚,2015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改变了国内景区旅游格局. 互联网大数据的逐渐普及和应用,使景区旅游产品定位更加准确,能够更好地帮助景区精准营销,提升用户体验。智慧景区的普及和推广,使景区的配套服务和设施(景区WIFI覆盖、快速入园、电子导览等)更加完善. 二、建设基本原则 全域旅游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实施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思想,统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步骤进行。应该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资源整合,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实施策略进行建设,并有效继承历史建设成果。 全域智慧旅游平台项目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 (1)面向游客需求提供全程服务 平台建设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面向大众的多种现代信息化手段,打造最便捷、最开放、最实惠的应用平台及工具,满足游客在栾川旅游的全程需求。 (2)全局统筹安排分步落地实施 统筹安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既要从全局出发,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规范管理,又要突出重点,分阶段推进实施计划,促进栾川县乡村游智慧旅游建设深入持续开展。 (3)继承建设成果避免重复建设

徽州文化园项目二期规划设计任务书2

徽州文化国际旅游度假区(徽州文化园二期项目)规划方案优化与建筑设计任务书(初稿) 目录 前言 第一章项目发展定位 第二章规划设计要求 1、规划设计原则 2、规划设计目标 3、规划设计依据 4、规划设计要求 总体要求、总体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 第三章规划设计成果要求 前言 徽州文化国际旅游度假区(徽州文化园二期项目)在承接一期项目的基础上,顺应“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规划发展契机,本着打造“生态、文化、休闲” 创新型文化旅游新产品为目标,拟划建设徽州文化主题公园和养生(养老)国际度假区,并将利用四年时间,将徽州文化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成为集“艺术创作、教育培训、展示交易、论坛会议、文化休闲、养老养生、观光旅游、健康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型文化旅游度假圣地。 徽州文化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是黄山徽州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文化旅游+健康度假”商业模式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出品牌、出利润、出模式、出网络、出人才”的使命与责任,必须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规划建设,确保品质,成为行业的标杆项目。 第一章项目发展定位 一、项目发展目标 塑造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文化旅游项目发展的蓝本、引领者、先行示范园。 ◆中国徽州文化传承和创新示范园

◆中国书画艺术创作与雅集的圣地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 ◆高端度假式健康养老的全新商业模式 二、项目发展策略 立体化跨界模式促进文化创意(中国书画艺术)、健康养老养生产业聚集,实现经济、生态、环境、文化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以新安艺术馆、小岩书院、徽商博物馆、新安理学馆、艺术度假酒店、教育培训中心、祠堂等构筑徽州文化主题公园与徽派山水园林,实现震撼性体验,打造项目的文化品质和精神标签。(一期项目用地与预留用地内考虑建设) ◆嫁接传统徽文化和中国当代书画艺术,以艺术家艺术馆群(含艺术家公寓)、企业(私人)度假会所群打造项目的价值点;同时打造书画艺术创作、展示、交易产业经营平台。 ◆嫁接度假功能,发展健康养老、养生服务体系,以健康养生中心、养生公寓、老年公寓的建设运营成就高端度假式健康养老的全新商业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经营平台。 三、项目发展定位 1、总体定位: 以“生态、文化、休闲”为主题,通过大水系延展和徽派山水园林塑造提升环境品质,以创新型的文化休闲体验为目标,以书画艺术和健康养老、养生度假为核心吸引,集合“艺术创作、展示交易、教育培训、论坛会议、文化休闲、健康养老、观光旅游、养生度假”等功能为一体,打造徽派山水园林特色鲜明、服务要素齐全、宜游宜居、富精神内涵与品位的徽州文化国际旅游度假园区。 关键词解读: 宜游:符合度假需求、以徽州古村落为原型,融合传统风水学,运用传统叠石理水的造园手法与理念,构筑功能布局与景观系统合理的大山水结构。 宜居:以山为体、以水为带、以园林为衬托,建筑点缀其中,形成一幅生态与建筑、自然与经济共荣的空间画卷。

旅游地产项目概念性规划设计任务书

世联清水湾旅游地产项目概念性规划设计任务书 清水湾旅业阳光·卡梅尔项目_ 概念性规划设计任务书 目录 1.项目概况及周边条件 (2) 1.1项目区位 (2) 1.2建筑规模 (2) 1.3地块条件 (3) 1.4道路交通 (4) 1.5周边区域环境及设施 (4) 1.6周边基础设施 (5) 2规划设计的差不多原则 (7) 2.1设计理念及意向 (7) 2.2规划设计要求 (8) 2.3项目总体布局 (9)

2.4启动区(前期策划成果之一,仅供提示) (10) 3规划设计要求 (12) 3.1总体要求 (12) 3.2项目住宅产品布局 (12) 3.3项目住宅产品户型配比 (13) 3.4配套及功能设施建议 (13) 3.5建筑风格建议 (17) 3.6园林风格建议 (18) 3.7区域识不系统建议 (20) 4设计成果要求 (22) 4.1设计成果 (22) 4.2方案数量 (23) 5设计时刻打算 (24)

1 .项目概况及周边条件 1.1 项目区位 项目地块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东部沿海清水湾度假区内,距三亚市区航空距离45公里,距离三亚机场60分钟车程;距离陵水县18公里。 项目区位 图 本项目位于清水湾一线临海核心位置。 三亚市 三亚市区 45公里 清水湾 海棠湾 土福湾 亚龙湾 三亚湾 大东海 香水湾 机场三亚机场 本项 清水湾区域规划图

1.2建筑规模 本项目占地面积824亩,容积率1.0,建筑面积55万M2左右。用地性质为旅游度假居住用地。 800米 620米 760米 790米 项目用地范围示意图 1.3地块条件 1.3.1地块周边条件 东至:规划为区域内次要交通干道;道路以东为雅居乐用地,已取土地证,目前为沙地未开始建设; 南至:防护林和沙滩,一线强势海景; 西至:规划为区域内次要交通干道,目前仍为土路,路的西侧为高坡及防护林;

《老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及外缘景区详细规划》 设计任务书

附件1 《老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及外缘景区详细规划》 设计任务书

《老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及外缘景区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规划设计要点 规划设计范围:东至浦泗路-331省道,南至沿山大道,西至宁合高速,北至宁西铁路-宁连高速。具体范围详见附图。规划总面积约153平方公里。 规划参考和依据: 1、《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报批稿)》及相关专题专项 2、《浦口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报批稿)》 3、《老山风景区总体规划(2008-2020)(报批稿)》 4、《老山现代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5、《汤泉小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6、《岔路口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7、《珍珠泉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8、《象山湖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9、《琥珀泉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0、已有规划审批资料 11、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 规划内容与深度: 在上位规划的指导下,对现状进行深入调研,突出“山、泉、林” 的资源特色,研究确定老山风景区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发展规模、 发展策略,旅游特色、提出实施路径和建议,保护老山自然风景资源,

协调老山与江北副城建设之间的关系,促进老山风景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在《老山风景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整合《老山现代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中关于旅游、城乡统筹等方面的内容。在拼合汤泉小镇等5个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做好老山南北麓剩余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成果的内容和深度符合国家和南京市关于风景区详细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定。 规划重点: 1、做好现状调研,包括自然资源;风貌特色;大单位、农村居民点、小农庄等现状建设行为;以及如无序建设和开山采石破坏性行为等存在的问题。 2、结合规划对老山地区的定位,按照国家级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的目标要求,高标准、高起点的进行规划设计。 3、参照《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合理划定核心景区、外围保护区和建设协调区的范围并明确各自主导功能和相应的建设控制要求。 4、突出生态保护,合理确定老山风景区的环境容量和游人承载力,保护现有生态资源,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5、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打造地区特色,提升休闲功能和地区活力。 6、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合理确定可建设用地的范围、功能及配套设施要求,进一步突出非集中建设地区控规的编制特点。 7、完善老山交通功能,做好道路交通规划,并根据外围交通合理确定接待节点。结合大交通发展设想考虑再预留老山隧道的可能。 8、对规划范围内的农村居民点做出安排,对已有的破坏性行为(如宕口等)提出恢复或利用措施。

xx旅游度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范本)

安徽桐城市孔城老街旅游度假区 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概述 孔城老街旅游度假区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孔城镇,主要由十甲明清街坊、院落、条石街道、三八河及沿岸等组成,总用地约为177公顷,包括古镇休闲度假区、滨水休闲度假区、商务会议活动区及入口综合服务区等功能区域。其中建设一期即古镇休闲度假区占地约14公顷(212亩),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主要包括临街商铺、居住民宅;二期主要为商务会议活动区,将包括高星级度假酒店等。 二、规划设计任务 本次规划设计主要任务,是在已通过评审的《孔城老街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基础上,对建设一期即古镇休闲度假区进行深化和细化设计,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设施项目的设计和施工。 ◆古镇休闲度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 ◆古镇休闲度假区施工图设计 三、规划设计原则 本项目主要为对古镇休闲度假区的临街建筑及居住民宅进行原翻原建、修旧如旧以恢复古镇旧貌的修缮建设或重建建设等,但对于建筑及院落内部将在功能利用上予以改造提升。 ?保留老街核心区街巷地形道路肌理不变 ?保留老街外形结构及古风貌不变 ?保留老街临街建筑前店后舍的模式不变 ?保留及利用当地材料 ?对建筑及院落内部功能空间进行改造提升,增加现代娱乐及休闲设施(如SPA、酒吧等),体现高 端度假接待品质。 四、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成果要求 (一)项目核心度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用以报当地规划部门审批,以取得规划许可证。 其内容包括: 综合现状与建设条件分析; 用地及功能布局; 景观系统规划设计;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旅游服务设施及附属设施系统规划设计; 工程管线系统规划设计; 竖向规划设计; 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系统规划设计;

全域旅游创建标准

全域旅游创建标准 现阶段推进全域旅游,应至少体现以下五个鲜明特征、达到四项基本标准。 一是在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全域旅游要求不能停留在景点景区、宾馆饭店配置,而是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各类资源和公共服务的有效再配置,既宜居又宜游,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比如,水利建设不仅要满足防洪排涝、灌溉功能,还要有审美游憩价值和休闲度假功能。交通建设和管理,不仅要满足运输和安全,道路还应建成风景道,还需要规划建设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完善的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和配套标识、营地等。林业生态的建设,除了满足生态功能要求外,还有形成特色景观吸引和配套旅游服务功能。农业发展,除了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外,还应满足采摘、休闲等需求。城镇不仅要满足居民居住和生产功能,又要注重特色、注重服务。美丽乡村建设,既要建成当地农民的幸福家园,还应建成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幸福乐园。 二是全域按景区标准统筹规划建设。现在的情况往往是,景点景区内外、酒店内外,两极分化明显,一墙之隔或一河之隔,俨然两重天,景点景区内鸟语花香、干净整齐,景点景区外却是私搭乱建、脏乱破差;酒店里流光溢彩、金碧辉煌,酒店外却是污水横流,垃圾成山。可谓走进景区酒店是发达的“第一世界”;而走出门外则是落后的“第三世界”。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拆掉景点景区“围墙”,实现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按照全域景区化的建设和服务标准,推进多规合一,整体优化环境、优美景观,优化旅游服务的全过程。 三是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在旅游资源富集、旅游产业优势突出的区域,整个区域的管理体制设计,都应有旅游理念,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需求,即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创新区域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实现区域综合化管理。围绕形成旅游发展合力,通过综合改革,破除制约旅游发展的资源要素分属多头的管理瓶颈和体

设计--招标附件--设计任务书(旅游景区)

×××旅游景区弱电智能化系统 设计任务书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第二章设计依据及标准 (3) 第三章设计原则 (5) 第四章设计范围 (7) 第五章设计内容 (8) 第六章各子系统规划方案 (9) 6.1 信息设施 (9) 6.1.1 综合布线网络系统 (9) 6.1.2 程控电话交换系统 (10) 6.1.3 无线网络覆盖 (10) 6.1.4 无线对讲系统 (10) 6.2 安全防范 (10) 6.2.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10) 6.2.2 防盗报警系统 (12) 6.2.3 出入口控制系统 (12) 6.2.4 电子巡更系统 (14) 6.2.5 停车场管理系统 (14) 6.2.6 景区森林防火监控系统 (16) 6.2.7 电子票务管理系统 (18) 6.2.8 GPS定位与调度管理系统 (19) 6.3 音视频 (20) 6.3.1 视频显示及信息发布系统 (20) 6.3.2 公共广播系统 (20) 6.3.3 多媒体会议系统 (20) 6.4 机房工程 (21) 第七章设计目标 (22) 第八章设计工期及提交成果 (23)

第一章工程概况 ××××××旅游景区坐落于××××××,位于××××××,占地面积××××××。 ××××××旅游景区以发展现代特色旅游为目的,具有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

第二章设计依据及标准 遵循如下的设计标准和原则(不仅限于以下): 《XXXXXXXXX项目招标图纸》 《XXXXXXXXX项目招标文件》 《XXXXXXXXX项目答疑回复文件及补充文件》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12-2007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06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 DBJ 13-32-2000 《城市住宅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CECS119-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11-2007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 308—2001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系列标准》 GA/T 669—2008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GA/T 367—2001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271-2006 《监控中心场地通用规范》 GB 2887—2000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书编制指南》 GB 9385—88 《计算机站场地安全要求》 GB/T 9361-2011 《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 ISO/IECll8 D 1-95 《民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198-2011 《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 GB 8898-2011 《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要求》 GB2 0815—2006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5—2007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43—2004 《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管理、应用规范性文件汇编》 《警用专题地理信息属性结构》

(20160201)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首批创建名单(262家)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名单(262家) 北京市 北京市昌平区 北京市平谷区 北京市延庆区 天津市 天津市和平区 天津市蓟县 天津市生态城 河北省 石家庄市平山县 邯郸市涉县 保定市易县 保定市阜平县 保定市安新县 保定市涞源县 保定市涞水县 张家口市张北县 张家口市蔚县 唐山市迁西县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

山西省 晋中市 长治市壶关县 长治市平顺县 晋城市阳城县 朔州市右玉县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 辽宁省 盘锦市 沈阳市沈北新区 大连市瓦房店市 抚顺市沈抚新城 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 丹东市凤城市 丹东市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锦州市北镇市 葫芦岛市兴城市

葫芦岛市绥中县 朝阳市喀左县 吉林省 吉林市 长白山 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市九台区 长春市双阳区 通化市辉南县 通化市柳河县 通化市集安市 通化市通化县 白山市临江市 白山市抚松县 延边州敦化市 延边州延吉市 延边州珲春市 梅河口市 黑龙江省 伊春市 哈尔滨市阿城区 哈尔滨市宾县

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黑河市五大连池市 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 上海市 上海市黄浦区 上海市青浦区 上海市崇明县 江苏省 苏州市 南京市秦淮区 南京市江宁区 徐州市贾汪区 淮安市金湖县 盐城市大丰区 镇江市句容市 泰州市兴化市 浙江省 杭州市 湖州市 丽水市 宁波市宁海县 宁波市象山县

衢州市开化县舟山市普陀区台州市天台县台州市仙居县安徽省 黄山市 池州市 合肥市巢湖市安庆市岳西县安庆市太湖县安庆市潜山县宣城市绩溪县宣城市广德县宣城市泾县 六安市霍山县六安市金寨县福建省 平潭综合实验区莆田市仙游县三明市泰宁县泉州市永春县漳州市东山县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任务书

广西大新县格强河文化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诺狮设计 广西大新县格强河文化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设计任务书 2012年01月29日

1

广西大新县格强河文化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诺狮设计 一、规划主旨: 本次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在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原则指导下,构建健康舒适、和谐生态的休闲文化旅游区,采用积极保护、有机更新的方法,对园区范围内的历史风貌、生态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将历史文化遗产和 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契机;改善环境品质,以提高空间品质,加强文化旅游和商业功能, 进一步挖掘和发挥其文化和商业价值。通过规划及实施,形成开放、生态、休闲、充满历史文化特色、 富有活力的文化旅游观光区。 二、规划自由度: 本次项目规划在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 93(2002 年版 ) 》的要求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规划成果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 在《详细规划》中,根据项目目前的进展状况,结合《概念规划》中的内容,合理布局和调整详细 规划中地块范围的空间布局、绿地系统、交通组织、管线规划等,并根据业主需求对景观建筑形态和重 要的节点进行设计,实现景观面的最大和组团的合理配置等要求。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 年版)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006 年版) (3)、建设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50357-2005) (4)、《广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 (5)、《崇左市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6)、《崇左市城市总体规划》 (7)、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规范 三、规划内容:修建性规划 ⑴ 项目用地分析 根据规划地的自然环境、气候特征。地质地貌等特点,综合考评社区建设条件,提出用地建议。 ⑵ 规划原则设计 根据目前高端社区的发展趋势和当代建筑发展潮流,在充分考虑人性需求的基础上,拟定规划原则。 ⑶ 总体规划设计 根据规划要求和当地条件,结合建设用地规模及有关定额标准确定各分区用地规模、建筑面积和各项指标。 并探索适用、合理、创新的设计途径设计适宜的各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作出分区、道路和绿地等的空 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⑷ 绿地系统规划 明确区内绿地及滨水系统,对绿地布局与风格,植物选择与配置,环境小品位置、风格进行系统规划设计。 根据社区环境和景观需求,合理进行绿化植物配置,对设计地段内的花坛、座椅、垃圾箱、站牌、路标、电话亭、

(完整版)九龙湖旅游度假区概念设计任务书

概念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概况: 1.1 开发商:宁波御都置业有限公司 1.2项目地点: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旅游度假区 1.3项目名称及简介: “宁波市九龙湖御水龙都项目”为宁波市重点建设项目,位于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旅游度假区。该项目内开发总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内含高尔夫球场、精品五星级酒店、温泉馆、影院、博物馆、商业及高档住宅区。开发周期为5-8年。本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宁波唯一一个高尔夫社区,并将极大提升周边区域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1.4项目用地面积: 项目总用地面积:304.2公顷 高尔夫用地面积:77.67公顷 可建设用地面积:153.7公顷 一期建设用地面积:约21公顷 1.5本次设计范围(详见附图1-2): 1、地块一(商业):21.7亩鸿山湖西侧地块:14940平方米 2、地块二(商住):鸿山湖周边区域(总平面图上为L-1,L-3,L-5,L-6), 总用地面积:约93498平方米。 3、地块三(住宅):沿山大河北侧地块(总图上为S-1,S-2), 总用地面积:约101280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及设计标准 1.1建设单位提供的条件图及御水龙都项目城市设计方案。 1.2初步拟定的规划设计条件。 1.3国家及浙江省相关规范规定 1.4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5宁波市建设工程停车配件指标规定(甬政发(2009)96号 三、设计原则 1.1创新与特色的原则: 根据本项目定位、高尔夫社区及周边地域文脉,寻找合适的建筑风格。设计需考虑一期项

目与总体项目之间的关系。设计理念应有创新,并结合高尔夫社区的概念,提升整体项目及周边区域的城市品质。 1.2经济性原则: 在保证设计创意及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合理的造价。 四、规划控制条件及要求 地块一:21.7亩地块(ZH09-01-39):1、用地面积:14940 m2容积率:1.05 密度<42% 绿化率:20% 2、具体要求及红线图见附件一(规划控制条件) 3、该地块需与地块一综合考虑设计。但应单独标注各项规划指标。 4、地块位于鸿山湖西侧滨湖地块,北侧与高尔夫地块接壤,商业规模设计 需要错落有致以便景观渗透,地块与龙都路主干道通过规划道路联系, 将于地块二规划整体考虑进出入口问题。设计需表现以湖面观商业体整 体效果,充分考虑沿湖亲水界面设计。 地块二:1、用地面积:93498m2,容积率:自定,密度自定(一般不大于42%),绿化率:自定,限高40 /80m 。 2、该区域需设置温泉健康管理中心、高端会所(会议中心、博物馆)、高尔 夫俱乐部、高级公寓(公馆)、高端温泉别墅、商业、为社区提供的社区 活动中心。 3、项目总平面规划图中L-4地块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在本次红线范围 内,但设计时候需与温泉健康管理中心结合考虑,强化优势,弱化弊端。 4、本地块建筑风格及功能定位可参考御水龙都项目概念方案及策划文本。 建筑风格上应协调,过渡自然。 5 、设计中考虑到将来每个项目的独立经营与管理,避免人流车流互相交叉。 6、合理考虑各区域交通流线及停车问题。 7、处理个公建项目之间的关系,以及各项目与周边环境景观的关系,做到 可持续开发,配合整体御水龙都项目的后续开发。 8、合理布置日湖文化活动广场的位置,考虑其与周边及后续开发地块的轴 线关系。

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 滦河谷旅游聚集区项目总体规划初步设定为三个旅游区块。 一、九龙山佛教文化传承区 九龙山佛教文化传承区建设有唐朝大庙、佛学院、佛教人士关怀中心、菩提禅院、塔林五个建筑区域,建筑及景观设计的要求如下: 1、唐朝大庙复建建筑设计 唐朝大庙的建筑选址在原有唐朝大庙的基础上,原有唐朝大庙已毁,建筑面积、地基等已无法考察,唐朝大庙的设计应表现比较原汁原味的唐朝建筑形式,以日本仿唐朝寺庙、古字画、中国各地历史文献所表现的唐朝建筑格局设计。 院落为二进设计,因地势狭窄,所建设的庙宇应为精雕细琢的小庙。僧寮部分及生活区可不设在庙宇内部。供奉佛像为玉佛或金佛,体量不宜大。 东西两侧厢房部分作为玉佛或金佛的玉质或金质微缩纪念品,玉质或其他贵重材料制作的佛珠等佛教用品,设计中需考虑保管问题。其中不设商业气氛浓烈的柜台、陈列台,由僧侣在纪念品前长期供奉。 设计中庙宇按照唐朝礼仪举行拜佛仪式,入殿脱鞋为礼,地面应为木地板,采用地采暖。 庙内采取鲜花供佛的形式,每位拜佛者仅按照佛礼燃细香三支,需考虑鲜花的摆放面积,以游客不认为会重复使用为宜。鲜花处理方式需设计,即要让游客看到,又应以一种较为隆重的方式处理。

庙内设净口净心处,以一精致的水池盛放清水,用于该礼仪。需考虑落叶等影响观感的因素,为可直接饮用水源。 景观设计部分可作出两种选择性设计,一为枯景,一为四季有绿。 僧寮设计在庙后的较为开阔地区,可考虑设计一个练功场所,作为武僧的表演场地。 藏经阁设计在唐朝大庙与米沟水库之间。佛教有辩论的传统,藏经阁为吸引游客,可设计数个辩经室,供僧侣辩经的场所,户内、户外应均有,应有听众的座位,提高游客的参与性。藏经阁为佛学院与唐朝大庙共用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参照现代图书馆,设立借阅室、阅览室。 建设音像室,逐步搜集整理高僧的音像资料,提供借阅使用。 2、佛学院 应能满足1000人学习、住宿、吃饭需要的建筑规模。 建筑选址在米沟水库的西北角,建筑风格上应采取中国传统的建筑符号,以现代的建筑风格为主要形式,着重在以建筑体现中国建筑的发展与佛教的发展融合。此设计意图也与米沟水库地势不够开阔有关。建筑采用多层形式。 建筑临水而建,局部应延伸到水中。 授课用大型讲经堂,用于200人左右的讲经使用。小型讲经堂,为40-50人用。应在较为开阔地开辟一室外讲经场所,用于著名高僧前来讲经时,全体学员及慕名而来俗家居士听讲之用。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整体要求和验收细则(征求意见稿)2018年8月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申请和认定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必须达到以下整体要求: 第一条旅游业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定位,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综合性支持政策,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得到具体体现并取得实效。【政策保障】 第二条建立党政统筹、部门联动的全域旅游领导协调机制,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著,运行有效。【体制机制】 第三条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信息服务、便民服务、景区停车场、汽车营地等功能健全有效,自驾游、自助游服务体系完善,厕所革命达标。【公共服务】 第四条旅游产业要素齐全,布局合理,结构良好。产业带动性强,融合发展上水平,形成观光、休闲、度假业态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休闲度假业态丰富,具有国家级旅游品牌,综合效益显著。【产业体系】 第五条旅游目的地品牌完整,特色鲜明,识别度、知名度高,市场感召力强。【市场影响】 第六条旅游综合监管制度体系完善,市场监管能力强,投诉处理机制健全,市场秩序良好,游客满意度高,近三年没有重大有效旅游投诉事件。【市场秩序】 第七条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积极破除全域旅游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具有解决地方旅游业长期发展问题的突破性、实质性措施,或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发展全域旅游的示范性创新举措。【创新示范】 第八条旅游安全和资源环境保护机制完善、制度健全,实施效果良好,近三年内未发生下列事件:较大以上级别旅游安全生产事故;重大生态环境、文化旅游资源等破坏事件;被上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处理,或严重损坏旅游者权益,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其他事件。【安全保障】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细则 (征求意见稿) 说明: 1、《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细则》指标包含8类基本项目和创新项目,8类基本项目打分合计1000分,创新项目加分合计100分。 2、8类基本项目及分值安排为规划统筹(60分)、要素体系(260分)、公共服务(260分)、资源环境(100分)、优质服务(100分)、品牌营销(60分)、体制机制(80分)、政策供给与创新(80分)。

旅游服务中心设计任务书.

旅游度假村设计任务书 一、建设地点 位于呼和浩特市西乌素图村(见附图。 二、设计要求 1、旅游建筑设计概念 旅游作为一产业的产品特征应能达到满足人们的物质与高层次精神的需求。这就需要有赏心悦目的旅游资源以及舒适的旅游设施和便利的交通,以使人们在领略绚丽的山川佳色、了解各地的民情习俗、参观宝贵的文化遗产、欣赏灿烂的文化艺术以及浏览现代社会建筑成就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传播友谊。围绕这一目的而开发就是旅游建筑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把大自然的景观、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通过设计策划开发成为旅游景点,点缀建筑使人们在舒适、方便的条件下游憩,并做到维系生态、保护古迹、美化环境,这也正是旅游建筑设计的具体要求。旅游建筑设计是围绕服务于游客而作的,因而设计要把握现代社会的人们希望在旅游中贴近自然、追求野趣、增长知识的心态进行策划,挖掘自然的奇持.把人类创造的精华融合于旅游建筑综合开发之中,使人们在旅途休闲中获得精神与物质的满足才是旅游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对于西乌素图村来说,大型商场、娱乐等消费型场所都不适合当地经济现状,因此,招商引资利用现有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带动其他行业共同发展,是政府规划方向的一条支路。因此在此建设一个旅游服务中心是较为合适的。 2、掌握旅馆设计的基本原理,妥善解决各部分的功能关系,满足其使用要求。 3、充分结合地形,密切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在平面布局和建筑形体设计时,充分考虑环境对建筑的影响。 4、建筑各部分设计满足规范要求。 5、做好室内外环境设计,安排好建筑与场地,道路交通方面的关系,布置一定数量的停车位及绿化面积。入口前庭要求设置10辆小车、5辆大客车停车场地。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最新版)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验收标准 根据国家旅游局创建示范区文件、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2016旅游工作会提出的要求,形成以下8个方面1000分的验收标准,四个基本标准为准入门槛,总分750通过验收。 这四个基本标准分别为:旅游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达到一定水平、建立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厕所革命及其他公共服务建设成效明显、建成旅游数据中心。而8个方面的验收标准,则分别从地方政府重视和推进程度、旅游业发展情况、旅游产品特色、公共服务体系、要素配套、环境保护以及旅游安全、文明和游客满意情况作出了要求。 (一)推进全域旅游改革创新的力度与效果(130分) 打分点: (1)推进旅游发展综合协调体制机制改革创新(30分),建立旅游领导协调机制,设立旅游委或类似综合协调管理机构等改革。 (2)旅游综合执法改革创新(30分),鼓励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或类似功能机构等。 (3)推进旅游统计改革创新(30分),鼓励设立旅游数据中心,建立全域旅游统计指标体系,构建数据统计体系。 (4)推进旅游用地政策(包括用岛、用海、荒山荒坡利用)改革创新(10分);(5)推进多规合一的全域旅游规划改革创新(10分); (6)开展景区门票价格改革、导游管理体制改革等、创建国家旅游改革先行区、各级旅游综合改革、专项旅游改革试验区(每项5分,最高20分)等。 (二)对全域旅游创建和旅游发展的重视程度(130分) 打分点: (1)建立推进全域旅游的领导推进机制,成立全域旅游创建领导小组等类似机制(25分)。 (2)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30分) (3)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实施方案,将全域旅游创建纳入考核,明确责任分工,加强考核督办(30分)。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课件.doc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 序号验收指标及分值 (总分1200分。 其中,基本项 1000分,创新项 加分200分) 总体要求评分标准 1 体制机制 (90分) 建立适应全域旅 游发展的统筹协 调、综合管理、 行业自律等体制 机制,现代旅游 治理能力显著提 升。 1.领导体制:建立全域旅游组织领导机制,把旅游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指标 体系。(20分) 2.协调机制:建立部门联动、共同参与的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25分) 3.综合管理机制:建立旅游综合管理机构,健全社会综合治理体系。(20分) 4.统计制度:健全现代旅游统计制度与统计体系,渠道畅通,数据完整,报送 及时。(15分) 5.行业自律机制:建立各类旅游行业协会,会员覆盖率高,自律规章制度健全, 行业自律效果良好。(10分) 2 政策保障 (140分) 1.产业定位:旅游业被确立为主导产业,地方党委或政府出台促进全域旅游发 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相关部门出台专项支持政策文件。(20分) 2.规划编制: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和相应专项规划,制定工作 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建立规划督查、评估机制。(20分) 。

旅游业在地方经 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旅游规划与相关规划实现有机衔接,全域旅游发展支持政策配套齐全。3.多规融合:旅游规划与相关规划深度融合,国土空间等规划满足旅游发展需求。(20分) 4.财政金融支持政策: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统筹各部门资金支持全域旅游发展,出台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旅游发展奖励补助政策,制定开发性金融融资方案或政策。(30分) 5.土地保障政策:保障旅游发展用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在年度用地计划中优先支持旅游项目用地。有效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促进土地要素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构建旅游用地保障新渠道。(30分) 6.人才政策:设立旅游专家智库,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引进和旅游培训机制,实施旅游人才奖励政策。(20分) 3 公共服务 (230分) 旅游公共服务体 系健全,各类设 施运行有效。 1.外部交通:可进入性强,交通方式快捷多样,外部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完善。 (20分) 2.公路服务区:功能齐全,规模适中,服务规范,风格协调。(15分) 3.旅游集散中心:位置合理,规模适中,功能完善,形成多层级旅游集散网络。 (20分) 4.内部交通:内部交通体系健全,各类道路符合相应等级公路标准,城市和乡 村旅游交通配套体系完善。(30分) 5.停车场:与生态环境协调,与游客流量基本平衡,配套设施完善。(15分) 6.旅游交通服务:城市观光交通、旅游专线公交、旅游客运班车等交通工具形 式多样,运力充足,弹性供给能力强。(20分) 7.旅游标识系统:旅游引导标识等系统完善,设置合理科学,符合相关标准。 。

江华瑶族自治县旅游规划方案招标任务书

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旅游规划方案 招标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旅游发展规划方案》 分为三部分: 1.《江华瑶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 2.《江华瑶族自治县涔天河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编制 3.《江华瑶族自治县旅游重点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二、规划区概况 1.基本概况 江华,古称“冯乘”,于公元前111年置县,迄今2000多年历史。江华地处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素有“三省通衢”之称。全县总面积3248平方公里,共辖22个乡镇,1个国有林场,总人口49万。有瑶、汉、壮、苗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0.7万。其中瑶族人口29.2万,占全县总人口的60%,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瑶族自治县,被誉为“神州瑶都”。是湖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还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湘西地区开发县和革命老区县。 2.资源情况 江华地处南岭山脉腹地,潇湘源头,萌渚岭由北往南纵贯县境,形成岭东山地,岭西丘陵的地貌特征,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境内森林密布,山峰耸立,水系发达。其中原始森林20余万亩,千米以上的高峰700余座,大小溪流291条,历来就有“九江十五河五十一源”之称。江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生态植被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达76.7%,气候调节能力强,素有“华南之肺”的美誉;江华空气质量良好,被称为“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最多处每立方厘米达6万余个,有“天然氧吧”之称;江华水质优良,绝大部分地区的水体均达到国家一类水质标准,是康体健身、森林旅游、度假休闲的天堂。 江华自古以来就是瑶族的发祥地、大本营和中转站,是世界瑶族聚居的中心,江华的盘王殿是海内外瑶族同胞祭祀始祖盘王的圣殿。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2002年到江华考察时,亲笔写下了“神州瑶都”的题词,已成为解读江华钟灵毓秀的“人文名片”。勤劳智慧的江华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淀形成了内涵丰富、颇具特色的瑶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有以长鼓舞和盘王大歌为代表的歌舞文化,以龙犬图腾为代表的宗教信仰文化,以盘王节、赶鸟节为代表的节庆文化,以吊脚楼为代表的居住文化,以瑶家腊肉、瑶家十八酿、荷香米粉肉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坐歌堂、

苏州市平江区旅游规划设计任务书

苏州市平江区旅游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总则 1、苏州正处于发展转型的重大拐点和关键阶段,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三 区、三城”发展目标,对平江、沧浪、金阊三个老城区提出了“加快培育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旅游经济和文化产业的明确要求。《苏州市平江区旅游规划》是平江区贯彻落实市政府发展目标的举措之一。 2、规划需明确平江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准确定位景区在苏州 旅游城市中的地位与作用,促进平江区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开发宏观性指导文件,成为平江旅游业发展的依据。 3 、规划范围:平江区域范围,22.5平方公里。重点规划地区:古城区干将 路以北地区约8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 按大景区标准整合区内各类资源,使古城由被动保护转为积极保护;完善各项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合理组织各类游览线路,增设停车系统;打造有别于苏州及国内其它地区的文化景区。 三、规划原则 1、突出特色。充分挖掘整理吴文化资源,将其作为旅游资源,进行产业包 装。形成特色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提升平江区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2、整合资源。对现状各类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整理,体现出类型效应、集聚 效应、强度效应,增强旅游景区的通达性。

3、强化合作。促进本旅游区域进行横向和纵向协作,培育苏州旅游大市场、 联合进行市场开拓与市场营销,并通过旅游线路有机贯通,形成相互协调和联合动态开发格局,以便取得最佳效果。 4、保护古城。旅游开发必须与古城保护协调,体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 中保护的原则。 5、完善服务。完善“游、购、行、娱、吃、住”六大要素配套设施。 四、规划要求 1、全面分析平江旅游业发展历史与现状及优势与制约因素,并同相关规划衔接。 2、提出规划区的旅游主题形象和发展战略。 3、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及其依据。 4、明确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特色与主要内容。 5、提出旅游发展重点项目(包括宾馆、饭店、停车、码头、特色街等),对其空间及时序作出安排。 6、对区域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调整建议。 7、重点地块、节点的详细规划 8、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五、成果要求 成果包括规划说明和图件。规划图件包括区位分析图、旅游资源分析图、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图、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图等。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合集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合集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立的验收标准 根据国家旅游局创立示范区文件、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旅游工作会提出的要求,形成以下8个方面1000分的验收标准,四个基本标准为准入门槛,总分750经过验收。 这四个基本标准分别为:旅游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达到一定水平、建立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厕所革命及其它公共服务建设成效明显、建成旅游数据中心。而8个方面的验收标准,则分别从地方政府重视和推进程度、旅游业发展情况、旅游产品特色、公共服务体系、要素配套、环境保护以及旅游安全、文明和游客满意情况作出了要求。 五项基本要求 《标准》中基本要求包括体制机制、综合贡献、旅游规划、旅游厕所、安全文明等五个方面。 ——体制机制包括统筹领导体制、具有综合职能的管理机构、旅游综合执法体系。 ——综合贡献包括旅游业对当地GDP、地方财政的综合贡献指标,旅游新增就业、农民年纯收入、旅游脱贫的相关指标。——旅游规划包括有以旅游引领的多规合一的全域旅游总体规划,规划审核、审批和发布,以及全域旅游与各类规划的协同关系。

——旅游厕所包括城乡旅游厕所的分布、开放与管理,交通沿线厕所的开放,以及导向标识要求。 ——安全文明包括特定时间内无严重警告、无安全隐患、无重大安全事故、严重旅游投诉事件等要求。 八个认定条件 《标准》公布了包括政策支撑、旅游交通、公共服务、智慧旅游、旅游环境、旅游要素、宣传推广、共建共享等八个方面的认定条件。 ——政策支撑包括政策意见、土地政策、旅游项目、资金保障等要求,如“每年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土地指标用于保障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总额达到一定规模”等; ——旅游交通方面包括“连接景区、度假区、主要乡村旅游点的公路等级较高,设施完善,全面实现景观化”、“绿道慢行系统贯穿主要城镇、乡村和景区”等要求; ——公共服务方面包括公共游憩空间、旅游集散咨询体系、旅游安全、停车场、旅游标识等要求; ——智慧旅游方面包括“建立互联互通的旅游大数据中心”、“所有旅游景区流量实时监控、发布”等要求; ——旅游环境方面包括“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涉旅路边、河边、湖边、海边达到美化、绿化、洁化”等要求; ——旅游要素方面对旅游产品、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旅游娱乐分别提出了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