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道德失范论文

合集下载

工科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及其对策研究

工科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及其对策研究

工科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及其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工科研究生所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

他们不仅是科学研究的推动者,更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

随着学术竞争的加剧和学术评价的压力不断增加,一些工科研究生开始出现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

工科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背景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学术论文发表的压力。

在当前科研评价体系中,发表SCI论文被认为是衡量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准。

这就导致了一些研究生为了追求数量而牺牲了质量,甚至出现了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一些导师过分追求研究成果,给予研究生过多的压力,使得一些研究生为了获取导师的认可而不择手段。

当前学术环境的不规范也是导致工科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之一。

一些学术期刊存在着审稿不严谨、论文抄袭现象严重等问题,这助长了一些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对工科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学术道德教育机制和加强学术道德监督与惩处机制,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理工科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真正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科研人才。

1.2 问题意义工科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随着科技发展的迅速,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加,而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存在却对科研工作的规范性和可信度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工科研究生是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学术道德失范直接关系到学术研究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一旦出现学术不端行为,将导致研究成果的失实和不可信,严重影响整个学术界的声誉和信誉。

学术道德失范问题也涉及到科研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科研工作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而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则会导致研究成果的失信和浪费资源,影响社会对科研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深入研究工科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对策,不仅有助于提升科研工作的规范性和可信度,也能够促进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的健康发展。

通过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和监督体系的建设,才能有效预防和惩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为科研工作提供稳定的道德保障和支持。

研究生文章发表刍议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研究生文章发表刍议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研究生文章发表刍议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生都是学术发展的主体力量,在做学术研究的时候也需要遵守一定的学术道德,随着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入学人数的增加,导致了研究生的整体学术道德水平的降低。

对研究生的个人发展以及对我国整体的科学研究事业都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研究生文章发表范文,主要论述了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在校人数的增加,研究生学术道德实际遵守情况让人担忧。

本文基于当前我国高校所发生真实的违背学术道德之案例,分析了学术道德失范的几种情况;对违反学术道德现象的危害及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阐述,最后从国家、社会、学校三方同时高度重视的视角着手有针对性提出了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学术道德,学术不端,科研学术环境一、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分析近些年来,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事件频出,例如《西安晚报》曾经报道的暨南大学女研究生甘某因连续两次向校方提交学术文章均被认定为抄袭之作而被校方做开除学籍处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两位研究生的学位文章在校方评审的过程当中被认定为抄袭而被开除学籍。

另外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也不断爆出学术造假事件,2008年,浙江大学的贺海波,在其学习期间有8篇学术文章涉嫌伪造实验数据,因学术不端行为而受到了校方的严肃处理。

对学术道德的违反具体表现在具体来讲大约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伪造或者篡改实验数据。

(2)抄袭与剽窃。

研究生在科学研究的过程当中,抄袭他人的文章、实验报告或者学术思想而不注明出处的行为。

(3)不当署名。

有些研究生为了能够在读研期间能够拥有自己发表的文章,将自己本没有参加的科研成果当中署名,或者随意改变作者的顺序。

(4)重复发表。

有些研究生为了能够使自己有较为丰富的科研经历,将同一篇文章略加改动甚至全文丝毫未改在不同刊物发表,或者将文章翻译成其他语言在国外期刊发表,这是严重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

浅析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

浅析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

浅析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近年来,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屡见不鲜,严重损害了高校的声誉和学术水平。

本文将从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表现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原因1.缺乏学术道德教育当前,高校教育过于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术道德的教育。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对学术道德的认识和培养,在学术活动中容易陷入功利主义、虚假学术等失范行为。

2.学术评价制度的不完善学术评价制度过于追求数量化,容易引起学者的歪曲行为。

例如,一些学者在追求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时,会存在剽窃、造假等不道德行为。

二、表现1.抄袭、剽窃现象有些学者在发表论文时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剽窃他人研究结果和文字,在引用时也经常存在规避他人的不端行为,层出不穷。

2.虚假学术现象一些学者通过捏造数据或篡改实验结果来使研究成果符合自己的期望,而造成虚假学术现象。

3.追求学术地位、利益一些学者因为追求名利与学术地位,严重影响学术合作方式,以至于甚至可能会盗用学术成果。

三、对策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应当重视学术道德教育。

加强学生对于学术道德的理解和培养,引导他们在学术研究中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念。

学术评价制度应当区分产生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数量,应当更加注重研究成果性质的真实性,保证学术评价体系公正客观。

3.加强监管高校应当不断完善学术监管机制,设立学术伦理委员会等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制度,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

总之,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协力。

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和加强监管等措施必不可少。

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高校学术水平,维护学术诚信和学术正义。

浅析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

浅析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

浅析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是指高校中出现的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不端行为。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高校教育的公信力和质量,还对学术研究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学术造假、抄袭与剽窃、学术不端评价、学术套利等几个方面对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进行浅析。

学术造假问题在当前高校中普遍存在。

学术造假是指在科研活动中伪造、篡改或者偷盗数据、结果等,以获取不当利益或者提升学术地位。

学术造假行为的存在严重损害了科研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使得学术界出现信任危机。

造假者不仅失去了学术界的尊重,还给学术研究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抄袭与剽窃是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抄袭与剽窃是指未经授权,将他人的学术成果、文章等内容用作自己的成果进行发表或者使用。

抄袭与剽窃行为不仅侵犯了知识产权,也损害了学术界的公平竞争和创新精神。

这种行为不仅对原作者的权益构成侵犯,也对读者的知识获取造成了误导。

学术不端评价也是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一大表现。

学术不端评价包括虚报成果、夸大科研价值、与硬性指标勾结等行为。

这些不端评价往往是为了获取科研经费、获得奖励或者提升学术地位而进行的。

学术不端评价不仅违背了科研的真实性原则,还损害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科研工作的公平性。

学术套利问题也是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一个突出表现。

学术套利是指以学术交流和学术评价为名,从中谋取不当利益的行为。

在高校中,学术套利主要体现在以发表论文为目的的学术会议和期刊上。

一些无良商家钻了这个空子,设立了一些低水平、非正规的学术会议和期刊,以发表论文的名义收取高昂的费用。

这种学术套利行为不仅诱使学者追求低水平的成果和形式,降低了高校教育的质量,也浪费了大量的科研经费和社会资源。

针对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高校要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引导教师和学生牢固树立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和严谨的科研态度。

高校应建立严格的学术评价和审查机制,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失范表现及其对策

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失范表现及其对策

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失范表现及其对策张立军;于巍【摘要】高等学校部分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已成为研究生教育不容忽视的问题。

研究生学术道德缺失集中体现在学术杜撰或造假行为、学术抄袭或篡改行为和雇佣或充当“枪手”行为三个方面。

究其原因主要源自研究生的主观动机和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应当发挥课堂教育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知识的普及作用,倡导研究生导师的学术道德典范作用,完善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监管机制,从而有效地解决研究生学术道德缺失的问题。

%Postgraduates" academic moral anomaly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postgraduate training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ostgraduates" academic moral anomaly can be seen mainly from the three kinds of their immoral conducts: academic fiction, academic plagiarism, and hiring other people or being hired to take examinations illegally. Such academic immoral conducts are mainly caused by the postgraduates" subjective motives and external factors. Therefore,in order to eradicate the academic immoral conducts prevailing among postgraduat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lassroom education should play a more positive role in popularizing the knowledge of academic morality among postgraduates; it be advocated that tutors set a good example for their postgraduates in observing academic morality; and the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be completed to further halt postgraduates from academic moral anomie effectively【期刊名称】《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14)003【总页数】3页(P357-359)【关键词】高等学校;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学术道德教育;监管【作者】张立军;于巍【作者单位】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6;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1;G643.1学术道德是高等学校研究生学术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研究生个人道德品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术道德失范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学术道德失范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学术道德失范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引言学术道德失范是指在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中出现的不符合学术规范与道德要求的行为。

这种现象的存在对学术界和社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学术道德失范现象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成因1. 物质利益的考虑•学术研究往往需要一定的资源支持,包括经费、设备和人力等。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部分学者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可能会牺牲学术道德,在发表论文、申请科研项目等方面采取不端手段,以获取更多资源。

•学术评价体系中存在过于追求表面指标的问题,如论文数量、引用次数等,一些学者为了追求高评价,在发表论文时可能选择低水平期刊,甚至进行学术造假等不道德行为。

2. 竞争压力的影响•学术界竞争激烈,发布高水平论文和项目成果是学者评价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一些学者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可能不择手段,包括盗用他人成果、篡改数据、不正当引用等。

•学术界的评价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度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评价体系过于功利化等,这也导致了学者为了符合评价体系的要求而丧失了学术道德。

3. 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在一些特定的学术领域可能有其历史文化背景。

例如,在某些学科中,长期以来一些不正当的行为被视为常态,这种传统使得一些学者难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文化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学术道德失范现象的出现。

当社会大环境变得功利化、价值观淡漠时,一些学者也容易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对学术道德抱有冷漠或者忽视的态度。

对策1. 完善学术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论文质量、学术影响力、合作贡献等因素,避免评价过度侧重数量指标,鼓励创新和高水平研究。

•强化学术成果的审查过程,增加论文和项目成果的质量把关环节,避免学术造假行为的发生。

•加强对学术期刊的管理,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声誉,防止低水平期刊的泛滥。

2. 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和培养•培养学者对学术道德的认识和重视,加强学术道德教育,使其成为学术发展的基本素养。

浅析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

浅析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

浅析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随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术研究也日益成为高校教师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高校学术研究领域中,道德失范问题也愈加突出。

本文将探讨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并从多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一、功利心理过强一些高校教师为了个人利益或职称评定等目的,存在论文造假、抄袭等现象。

这些人将学术研究视为一种手段,为自己谋取个人的利益,而忽视了学术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二、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一些高校教师在研究中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追随主流观点或热点话题,忽视了科学性和思辨性。

这种盲目跟风的现象不仅容易导致知识的浅尝辄止,也严重损害了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和科学性。

三、缺乏团队精神在高校学术研究领域中,分工合作是一种普遍模式。

然而,一些高校学者在团队中缺乏合作精神,不仅影响了团队合作的效果,也损害了学术道德的规范。

以上问题的存在和流行,对高校学术研究的发展和质量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一、损害了学术研究的诚信和严谨性论文造假、抄袭等行为严重损害了学术界的诚信度,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

这种损失不仅影响了个人的信誉,也影响了高校学术研究的声誉和质量。

二、误导了学生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高校学者的论文和研究成果是他们学习和追求的典范。

然而,论文造假等行为不仅误导了学术研究,也误导了学生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

三、危害了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学术研究的成果和应用,直接关系到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

一旦高校学术研究领域出现道德失范问题,便会直接危害到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

为了解决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强学者的学术伦理教育高校应该在培养学者的过程中,注重学者的学术伦理教育。

学生应该明确了解科学研究的性质和社会责任,树立理性和负责的学术精神。

二、加强高校科学研究的监管高校应该建立科学研究的规范和制度,对论文发表、学术评定等环节实行科学规范化的要求。

同时应该加强对学者的管理和监管,加强道德监督和评估。

浅析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

浅析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

浅析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术竞争的日益激烈,学术道德失范现象也愈发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我们需要理解学术道德失范的概念。

学术道德失范是指在学术领域中,个人或集体因为种种原因对学术规范和伦理道德产生偏差,从而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这些不端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抄袭、剽窃、造假、弄虚作假、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行为,严重破坏了学术界的正常秩序,并对学术研究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我们需要分析造成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

一方面,学术压力巨大是导致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当前的高校体制下,教师和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术压力,需要在短时间内产出大量的学术成果。

这种压力下,一些人便会选择不择手段,以求在学术竞争中胜出。

学术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也是导致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重要原因。

当前的学术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学术成果的数量,而忽视了其质量和原创性,导致一些人为了追求成绩而忽略了学术道德。

进而,我们需要探讨解决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对策。

需要加强学术道德教育。

学校和学术机构应该加强对师生的学术道德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并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念。

需要建立健全的学术评价体系。

学术评价体系应该更加注重学术成果的质量和原创性,而非单纯追求数量,以减少学术压力对学术道德的侵蚀。

需要加强学术诚信体系建设。

学校应该建立严格的学术诚信制度,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严惩,并给予学术诚信者应有的奖励,从制度上减少学术道德失范的发生。

需要强调加强监管与执法。

学术界和学术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并对违规者进行严惩。

需要健全学术执法机构,对于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从根本上净化学术环境,维护学术秩序。

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 ——基于人文社会学科角度下的现状分析

摘要:研究生招生规模在逐年扩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学术道德失范问题,通从人文社

会学科这一角度出发,总结出学术道德失范主要表现在对他人研究成果进行剽窃、研究数据造假和借助挂靠基金课题提升发表机会三大问题,并且对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从社会环境、制度和主观因素方面进行剖析,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学术不端

一、引言 我国研究生的培养是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的质量可以说关系到整个国家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国民经济对高等教育发展投入的不断增大,高校不断扩大研究生招生数量,从表1我们可以得到2004年至2011年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状况,2004年研究生培养机构(包含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769家,2011年为755家,整个8年间研究生培养机构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但同时从研究生招生人数我们可以看到2004研究生招生数为326286人,2011年为560168人,8年间增长了71.68%。研究生数量的大幅增长同时也带来了研究生学术研究成果激增的状况。但学术成果繁荣的背后也隐藏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术道德失范在研究生中蔓延,研究生对待学术态度表现出一种浮躁的状态。 表1 2004—2011年研究生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数量 年份 研究生培养机构 普通高校 科研机构 研究生招生数(人) 普通高校教师(万人) 2004 769 454 315 326286 85.8 2005 766 450 316 364831 96.58 2006 767 450 317 397925 107.6 2007 795 479 316 418612 116.83 2008 796 479 317 446422 123.74 2009 796 481 315 510953 129.52 2010 797 481 316 538177 134.31 2011 755 481 274 560168 139.26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2)整理所得 在本文,学术道德失范采用江新华教授于2009年提出的概念1,指学术研究人员用不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基于人文社会学科角度下的现状分析 2 符合学术道德规范的手段去达到一定的价值目标,可能包括金钱、地位等。这里我们特指研究生在进行学术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与学术道德规范不相符的行为。学术道德失范对整个高校学术学风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消极影响,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对于道德失范的原因进行探究对于净化整个高校学术研究风气提升研究生科研学术水平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众多学者都对研究生学风学术道德失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杨玉圣(2002)2认为学术道德失范研究生个人应该承担很大的原因,广大研究生缺乏引文意识,知识产权观念长期以来非常淡薄。贾德奎(2005)3提出现有制度造成了研究生中出现了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研究生是在肩负着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踏上学术之路的,从而导致研究生为了达到毕业要求铤而走险出现了学术道德不端的状况。傅立民和孙中华(2004)4认为一方面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另一方面对待学术失范者的惩罚力度不够,此外高校和研究生导师对学术道德教育不够,这些都是导致学术失范现象频频出现的重要原因。国外也有众多的学者对于学风学术道德失范问题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对于学术不端现象不同国家都出台了相应的规范措施。 本文主要从分析当前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出发,利用具体的数据进行合理的佐证,并且主要基于人文社会学科这一角度进行详细分析,突出这一学科中学术道德失范的具体问题,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原因分析,最终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二、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分析 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形式多样,针对人文社会学科而言,也同样存在着一些比较常规的失范形式,这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他人研究成果进行抄袭剽窃 人文社会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在2—3年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面临着平时课程论文、要求发表的小论文和毕业学位论文三种论文形式。在平时课程论文方面,论文的质量一般与课程老师的要求成正相关关系,同时,一些学生在平时上课过程中不认真听课,对于老师课堂讲授的重点没有很好的掌握,这就导致在结课课程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了难题,于是出现了在课程论文中找来几篇相关课题的论文进行拼凑的现象,更有甚者直接将别人已发表的论文稍加修改直接当做自己的课程论文。一般重点高校对研究生毕业都会提出发表论文的要求,一些学生苦于写不出论文,完成不了毕业发表论文这一硬性指标,于是对他人成果进行抄袭剽窃,对他人的成果不加引用的进行拼凑,这样一方面使得学术失范之风越演越烈,另一方面也使得研究生学术研究的水平大打折扣。毕业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代表,也是研究生毕业必须要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部分研究生在写作过程中,由于知识积累的不够,对很多学者的成果进行剽窃,论文中大量摘抄别人观点而不加标注。 (二)写作过程中的研究数据造假 实证研究已经成为了现在学术研究的重要趋势,很多研究成果都是建立在严密的实证的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基于人文社会学科角度下的现状分析 3 基础之上,而实证对于数据的要求尤其高。一篇有价值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需要搜集数据的时间可能就占据了整个研究过程的很大部分,而从现实来看许多数据并不是简单就能获取的,由于统计口径的不一致以及相关统计部门对数据发布时间的滞后性,导致研究生在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研究数据不足的情况。于是为了能够尽快的完成研究认任务,部分研究生在数据获取方面进行造假,也有部分研究生在对原始数据处理过程中发现所得结果与研究所需数据不一致,于是擅自将数据进行篡改成自己想要的数据,这些都违背了学术研究过程中所需要遵守的规范。 (三)挂靠基金课题提高发表机会 在当前这种学术背景下,课题成为了高校对教师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成为各类学科的学术期刊收录学术论文的重要参考。既然在课题名义下能够提升论文发表的几率,于是出现了一股虚假挂靠基金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论文成果可能与一些课题基金并无太大关联,但是为了成为课题成果,对论文进行修改生搬硬凑将不相关的基金与论文联系在一起。此外,还出现了将课题挂靠作为一种商品进行售卖的现象,即将论文挂靠在某科研课题下的机会出售给有需要的人。这种通过虚假挂靠课题的现象不仅损害了大部分通过自身努力进行科研创作者公平进行竞争的机会,同时也在学术上形成了对课题过分追捧的这种不良风气。

三、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学术道德失范已经成为当前的一种共识,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有整个社会环境的因素,有制度评价的因素,当然研究生及其导师方面也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社会科学学科研究生学风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社会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利己思想到处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研究生的思想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与老一辈的研究学术人员相比,大家普遍思想变的浮躁,学术创作的目的性开始尤为明确。许多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都是在一种利益的驱动下进行的,并非出于内心对于学术的追求。在研究创作过程中部分研究生变动非常急功近利,对于学术创作的速度要求要远远大于其对质量的要求,而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来说,需要对整个学科的发展进行非常宏观的把握,对于基础知识的沉积也要求较高。在这种背景下,研究生们为了短时间内能够拿出相应的成果,就会催生一定的学术不端现象,对他人的研究进行剽窃来充实自己研究等道德失范的行为。 (二)制度因素 1、研究生学术评价制度存在不足 在近年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对待整个研究生阶段学习成果的评价制度要求就越来越高,如何对研究生的学术能力进行考核成了许多教育部门官员和教育研究者的重要关注点。当前,大部分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机构(包括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都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基于人文社会学科角度下的现状分析 4 将学术论文作为衡量一个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这当人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对于激励研究生们进行科研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这种较为单一的评价制度对于研究生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从表2和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从2004年开始研究生招生人数出现了较大的扩大,8年间由326286人增长到了560168人,增长了71.68%。而研究生老师数在2004年为20116人, 2011年增长到32046人,8年间增长仅为59.3%。从研究生师生比(学生数除以老师数)来看,2004年约为16.22,2011年为17.48,举例来讲,2004年平均每个老师带16个学生,2011年平均每个老师带17个学生,整体教师数量并没有出现大幅增加。教师数量的较小幅度的增加即使在教师评价学术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对于大幅增长的研究生数量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对于提高整体研究生的学术能力是一个负作用。此外,从表2中还可以得到CSSCI拟收录来源期刊数近年来的状况,8年间并没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供给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研究生的数量却在大幅增长,再加上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整体对高水平学术期刊的需求在激增,而学术期刊一年所能收录的论文数量是一定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在当前这种研究生评价制度之下,对于研究生的发表论文的压力无疑在增大,这就导致部分研究生在这种巨大压力之下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出现学风学术道德失范的行为。 表2 2004—2011年CSSCI、研究生及其老师发展基本情况 数量 年份 研究生招生数(人) 研究生老师数(人) CSSCI拟收录来源期刊数

2004 326286 20116 461 2005 364831 21652 461 2006 397925 22355 493 2007 418612 24225 493 2008 446422 25909 528 2009 510953 29586 528 2010 538177 31054 527 2011 560168 32046 527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2)整理所得,研究生老师人数根据统计年鉴中普通高等院校师生比和研究生招生数推算得出,CSSCI拟收录来源期刊数据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估中心

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人数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份研究生招生数(人)研究生老师数(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