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教学目标达成的几个重要因素

明确教学目标达成的几个重要因素
明确教学目标达成的几个重要因素

明确教学目标达成的几个重要因素

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指教师在教学中期待学生所达成的目标或学习结果。它是分析教材、设计教学行为、评价并修正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课时目标是本课时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课时目标的确定应结合课时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

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是一课时内所能够达到的任务和目标。它是通过“记忆—理解—使用”的方法,经过后持续巩固和强化,在单元结束时方能达到的单元目标。如果简单地把单元目标当作课时目标,教师完不成当堂课的教学内容,会留下一条“尾巴”;或是达不到当堂课的教学目标,煮了一盆“夹生饭”。于是,教师不得不在课外加班加点,形成“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恶性循环。

影响目标达成的相关因素很多。在确定每课时的导学目标时,要避免笼统地讲培养学生某种水平,应把单元目标落实到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要求或某项技能上来。

教学目标在表述上要尽量要行为化,具有外显性和可见性,使师生双方都明确教什么、学什么和怎样教、怎样学。所以,教学目标必须用具体教学内容(知识点、水平培养点、智能开发点等)加上能够观察的行为动词来表述,如:“能听懂…读得准,能上口”,“准确地表达位置关系”和“比较流利地回答…”等。这样的教学目标就具有了可操作性。上课前教师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再一节课内完成,达到预计的目标,要采取相对应的方式加以检测,即教师使教学目标“题目化”,通过完成相对应的题目,检查学生学习现状与目标课时目标明确以后,师生的共同任务力争在课内达标。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和规律来实行学习语言而达到目标。

外部的教学目标只有在认知主体(学习对象)内部形成目标意识,变成主体的自觉需要,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教师教学心中有数,学生学习心中有底。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路子等方面客观上存有一种“规定性”,这些规定实际上是教好教材的必要条件。有了明确的训练目标,训练就能有的放矢。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训练中担任的角色和应起的作用,根据目标准确导向。在课堂训练中,根据课时目标,把握好训练的进程。训练方法的选用不是一次性的,训练的时间也不可能按事先的规定来分配。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训练内容的难易度和学生掌握的熟练水准,合理分配训练时间,掌握好训练的“火候”,把握好训练的进程,确保训练的高质量。如果训练的内容多,难度大,教师就要在操练上多花些时间,为下一步的练习打好基础。

下面几方面的因素是不容忽视的。

1.目标导学要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相结合。新教材突出了以语言使用作为教学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持续改变教学方法以适合新教材的要求,学生则必须改进学习方法去适合教师的教法。在“教什么,怎样教”与“学什么,怎样学”的积极适合之中,促使学生养成学习新教材所需要的行为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初学阶段开口大声说话的习惯,根据教师的口令或手势快速反应的习惯,感知器官协调活动的习惯,听录音并大声跟读的习惯,朗读、背诵、听写的习惯,与训练伙伴课后操练的习惯,学了就用的习惯,独立预习的习惯,勤查字典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等。

汇的“几会”要求,语法的理解、领会、掌握、使用等)。因为分层次要求符合外语学习的认知规律,这对于突出重点,打好基础,减轻学生的负担极为有利。因为教材内容有弹性,对于学有余力有学生也提供了相对应的学习内容,便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全面提升教

学质量。

有利于“知识与水平的相互转化”是新教材的又一优势。新教材采用循环排方法,系统地安排教学内容,这就增加了语言的重现率,使学过的知识持续重现和持续得到强化,这有利于学生温故知新,高效地积累知识,持续扩大已形成的知识结构。新教材的教学通过展开各

种交际活动,把语言形式与实际意义结合起来,使得知识与水平的相互转化在交际活动中得以完成。比如问路、购物、打电话、谈论天气等话题在教材中多次出现,其句型和表

达方式持续扩展,学生多次参与各种形式的交际活动,便自不过然地把语言形式与实际意义结合起来了。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结果,加速了知识和水平的相互转化。

3.目标导学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环境。通过目标导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实行的各种交际活动,如“分角色表演”、“游戏”、“小比赛”等,构成了英语气氛浓,学习气氛轻松的学习环境。这样的课堂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师生之间的距离近了,关系更融洽了;学生对学好外语的自信心增强了,畏惧感减轻了,心理负担也减少了。当学生取得成绩和进步时,将会常常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夸奖和赞许,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从而会产生更高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良好的课堂环境,能更充分地发挥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产生新的求知欲望。

如何制定和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如何制定和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的预期。这个定义很简单,但是内涵很丰富。首先,目标是教师的预期,它指明教师期望学生在学习结束之后,在认知程度、行为、价值观等方面会发生什么变化,因此要求教师在做预期之前应该作充足的准备,对学生的原有经验和真实需要的评估要符合实际。其次,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的预期,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讲的,它指明学生应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将所有注意力都要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成效。最后,一节课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应该是什么,不同教师的看法是大不相同的,这就极大地考验教师的专业水准。很多老师认为教学目标可有可无,只有在应付领导检查教案或参与比赛时才会贴上教学目标。我认为制定教学目标要把握三个基本原则,首先就是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里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基于学生的原有水准,二是基于学生的兴趣需要。历史课程目标体现国家的意志,是针对全体学生提出来的最低要求,只要是合格的中学生就都应该达到这个标准。历史教学目标是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生提出来的目标。每个教师面对的学生都不同。教师要在综合分析学习者特征和教学内容之后来确定教学目标。因此,即使是同一内容,不同教师制定的目标也不会一样。教学活动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由特定的主体(中学生)完成。历史教学目标的大小、深浅、多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 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更多涉及的是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问题,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遵循一下最基本的原则,教学活动无非三个基本步骤,到哪里去,怎么去,到了吗?分别对应的是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也就是如何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也就是说,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依据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评价。明确、具体、可操作,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二个原则是“好钢用在刀刃上”。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认为:“学校要采纳的目标应该是少量的而非大量的,因为实现教育目标需要时间,也就是说,要花时间才能改变人的行为模式。若尝试得多而完成得少,这样的教育计划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关键是选择一定数量的既能在可利用的时间内以相当高的程度实际达到的,又确实重要的目标。”因此,设定目标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在有价值有意义的地方做文章。是教学目标要适合测量或评价。我们首先要明确,测量与评价不是一回事。某生考试得了59分,这属于测量。这是进步还是退步,该表扬还是该批评,这就进入评价的范畴。如果其他学生都在59分以下,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业水平是很高的。如果其他学生都在59分之上,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业水平是很低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可以评价却难以测量。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考试测量出一个人掌握了多少关于民主的知识,但关于民主的知识和对民主的信念并不是一回事。一个人对历史上的民主了解很多,并不意味着他必然赞同民主制度与理念。相反,一个人不识字,对历史上的民主缺乏了解,他却很有可能支持民主制度与理念。因此,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是有难度的,一般不能通过考试来实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行为教育,而非认知教育,不能用认识教育的方法去测量与评价。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确立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确立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一体化实验是把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看作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教学目标的制定制约着教学设计的方向,对教学的步骤和方法具有制约的功能;教学目标为教学评价提供了依据,是进行科学测试,确定客观评价的基础,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制定这一首要环节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关于教学的目的明确规定在小学阶段必须进行的知识、智能、思想品德三方面的教学和教育,只有在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对这三方面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才能使《大纲》的精神得以贯彻、落实。教学目标必须是明确的:明确的教学目标才具有可测性。每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课时应传授哪些知识,训练哪些技能,计算能力、空间观念以及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哪些发展,结合教学内容应渗透哪些思想品德教育都应是清楚明白,一目了然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才有可行性,每节课有哪些知识点,这些点在知识块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由易到难逐步展现知识块的全貌,如何由浅入深使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知识的规律,这就使得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具有独特性和层次性。教学目标必须是适当的,这是指教学标高的合理性。 教学目标大体可分为三类,每类有不同层次的达标要求。第一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基础知识指的是数学中的概念、法则、性质、数量关系、解题方法等,在实验中我们把达标层次分为“知道”“理解”“ 掌握”“运用”;数学基本技能指的是数学中的读、写、算、绘图等活动,它的达标层次分为“会”“比较熟练”“熟练”。第二类,基本能力。小学阶段的数学能力主要指计算能力、空间观念、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达标层次在基本技能中已有反映。空间观念的达标层次分为“直观认识”“认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小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学会思维的方法(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思维的形式(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它的达标层次分为“初步学会”“会”。第三类,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含有学习目的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情感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品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不分达标的层次,只提出达标的要求,属于观念的达标要求是“渗透”;属于情感的达标要求是“培养”;属于学习习惯的达标要求是“养成”。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能表明教师可观察到的学生学习结果,要能表明学生行为结果的衡量条件与标准,这才能为教学评价提供可检验的依据。 由于教学目标是由教师制定的,它体现了教师的个人意志,因此在教学目标实施的过程中要将教学的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理想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教授目标和学习目标的统一体。理想的教学目标还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以能适应个别学生需要,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教学目标的达成是评价一节课的主要标准

教学目标的达成是评价一节课的主要标准 ——九中观李国峰老师的课有感 今天上午在九中听了李国峰老师讲授的一节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感觉很新鲜,构思独特,甚至有找到知音的感觉。但是在评课时,连李国峰老师本人也认为自己的课前引入过长,占用了过多的时间。可能好多老师也有同感,且不说李国峰老师这样说是不是发自内心,我却有点不平了。 我认为李老师这样安排很妥当。 首先,我觉得大家都有一个定势思维,就是讲哪一课就快速进入这一课的学习,才是重点突出,主题鲜明,说别的就会淡化主题。这种认识本身没什么问题,这是对事物最直接的认识,我本人也赞同,但是如果把它当做评价一节课的标准或者大前提,再或者是必须要这样做,我觉得就有问题了。岂不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欣赏园林还有“曲径通幽”之妙呢? 这关系到语文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并没有明确提出教材的篇目,只是提出了理念、总体目标、教学建议等,所以全国各地的教材不尽相同,具体选哪一篇也仅仅把它当做例子,当作达到目标所使用的材料,最关键的是通过这些篇目的学习达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这就关系到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的问题。说到这里我想答案就不言自明了吧?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钻到教材的圈子里出不来。

再者说关于学生的思维训练的要求和表述,翻开《语文课程标准》也比比皆是:《课程基本理念》第一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第二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总体目标与内容》也谈到“培养创新精神”、“发展思维能力”、“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回过头来再看看李国峰老师设计的这一课的教学目标:1、学习丰富大胆的想象,训练想象能力;2、学习曲折有起伏地叙述故事的方法;3、学习运用描述法叙述故事。这个目标的设计很符合大纲的要求呀。 再看上课过程:先是让学生来一次头脑风暴——分组讨论瓜子皮的用途,这很显然是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学生也很积极有兴趣;而后再回忆二圣的七变过程,体会品味作者丰富的想象、巧妙地构思、行文的曲折、情节的起伏,然后很自然地总结写作方法,再转到下一环节的写作训练,环环相扣,达成目标。这不很好吗?第一个环节既是引入新课又是课程本身的一部分,没有不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时间短了也达不到目的。 用教学目标来衡量评价一节课已成为专家老师们的共识,也是比较便捷的一种方法。但如果在评价时附加了必须以某课内容为标准,是不是思维还没有放开的缘故呢?换一种方式:不说这节课是讲《小圣施威降大圣》,而说这是一节写作训练课,然后目标、过程、内容

如何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如何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王晓虹(2013、7、2) 我们现在的新课程改革,流行一句很时髦的话,那就是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就我理解,我认为效率就是指一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果在一堂课中,安排的教学内容都完成了,设计的教学目标都达到了,那么这堂课的效率就高。反之课堂效率就低。如何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我们在备课上课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在备课时就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确定了教学目标,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在新课标中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分别指的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其实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一般都不会完全按照这三个目标,去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基本都是参照教参或是教案上的目标,然后根据自己班的学生实际进行小小的更改。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1、会认哪些生字,会写哪几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哪几段。3、理解课文中哪词的意思 4、懂得课文的道理,感受祖国的美丽,培养爱国的思想感情等等。当然这些教学目标,

我们不需要也没必要在一堂课中全都设计进去。我们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有选择地设计教学目标。比如低年级的识字课,我们可以确定认生字,写生字为主。像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我们可以以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为主。像写得比较优美的写景的课文,我们可以以积累词语,背诵优美句段为主。总之不同类型的课文,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就不同。 二、教学重点要突出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犯一个错误:教学目标多,课堂容量大。教学内容无主次、详略、难易之分,把握不住教学内容的精华和要点,在教学时,对安排的教学内容往往平均用力,力求做到面面俱到,认为只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讲了就行了。其实这样做很容易导致教学重点模糊,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我们要能够突出一堂课的教学重点。古人在论及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时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意思是说留下的空白,可以用来跑马,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过去。同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该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就像国画中的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我想如果在教学时能够做到疏密结合,疏密有致,就能突出教学的重点,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时间分配要合理。 我们的课堂一节课有40分钟,但一个学生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重点的原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目标达成情况总结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目标达成情况总结 为扎实落实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目标,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不断改进今后工,结合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学校工作计划,以保证三年发展规划的按时完成,现对规划目标的达成作如下总结。 一、培养目标: 1、95%以上的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学生思想品德操行合格率达99%,基本达到规划要求。 2、学科成绩及格率95%,优秀率55%,离目标要求尚有5%的差距。今后要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基础扎实,能力多样,兴趣广泛,以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育人重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达95%,自学能力达80%的目标 二、学生发展目标 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创造力,有研究性成果, 管理创新目标 2、建立起了完善的管理机构,做到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科学管理初步实现学校决策民主化、管理科学化、工作制度化,使学校步入规范发展、有序发展、主动发展的轨道。 3、制定和完善了与学校自主发展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陈家顶小学学校章程》。 三、队伍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人才工程,一支科研教学并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富有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和科研团队,正在形成。到目前学校共有平度市优秀教师和德育先进工作者4名。教

师撰写的各类教育教学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3篇,获省论文评选一等奖3篇、获省论文二等奖4篇、获省三等奖3篇,6篇获平度市论文评选二等奖。三名教师在平度市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中获一等奖。 通过进一步明确科研主任、课题组长、课题成员工作职责,建立课题研究制度等使教师工作质量和工作积极性的有了较大提高,确保了“十二五”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四、校园文化目标 1、学校将重视人文精神、协作意识的培养,组织师生开展主题鲜明的文体活动,如“绿色校园、健康第一”全民健身活动,与社区协作开展“我爱我家”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学校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逐渐形成我校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 2、通过“三风”建设和抓过程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012年种植花草树木600棵,教室、专用室、办公室等墙壁全部绘制“经典诗文”“名言警句”“养成教育”等方面内容的字画,校园文化建设达到渗透性、暗示性和愉悦性相结合,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召力和吸引力,融教育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五、体育与健康教育目标 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全体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基本符合要求,《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及格等次达98%,优秀率达30%以上。学生近视新发病率控制在1%以下。

课堂教学目标创新的意义、原则和策略

课堂教学目标创新的意义、原则和策略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迫切要求革新传统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创新是课堂教学创新的首要任务,对整个课堂教学起着指导和规范全局的作用。创新课堂教学目标,应坚持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统性原则、多元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依据这些原则,创新策略主要有:生本化策略、师生共创策略、整体呈现策略和多元评价策略。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和功能的主要方式,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重任。显然,课堂教学应加快改革和创新的步伐,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要实现课堂教学创新,首当其冲的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创新。教学目标对整个课堂教学起着统贯全局的作用,规范和指导着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同时也为教学效果的评价提供了标准。 一、课堂教学目标创新的意义 1.反思传统课堂教学目标 ( 1) 以单一的知识传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理念是紧密相联的。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应对考试、选拔高分的思想观念牢牢地束缚着人们的手脚,于是就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和知识传授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传授知识成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形成了“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恶性循环。学生成了知识的储存器,而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将自己所备教案里的全部内容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一切的教

学都围绕着考试这根无形的指挥棒转,教师和学生都成了应试教育的奴隶。 (2)一种制度性的目标。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不仅是单一的知识性目标,而且这一目标是刚性的、制度性的,是封闭性的。也就是说,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没有给教师留下发挥的余地,束缚了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行为,导致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只能严格地按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施教,用统一的目标来要求和塑造每一个学生,用“一刀切”的方式来评价每一个学生。这严重地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把学生当成了工具,而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现实中的人,这最终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个性和创造性,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 2.课堂教学目标创新对课堂教学其他方面创新的意义 课堂教学目标的创新是课堂教学创新的关键,对课堂教学创新起指导作用。它约束和规范着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方面的创新,同时在课堂教学各方面得到创新的基础上又不断调整自身,以得到更进一步的创新。 ( 1)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目标不仅决定着教学的方向,而且制约着教学的内容。 创新型课堂教学目标不仅具有稳定的性质,而且有动态生成的特点。这就要求摒弃教学内容等于教材的观点,充分认识到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除了基本的教材内容之外,还有许多再生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可来源于教师、学生、教学环境以及相联系的社会生活。这些资源的发掘,关键在于教师善于去发现和把握。教学内容是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而不断生成的,在目标的指引下不断地得以创新,并且越来越重视与学生生活实际、与

浅析教学目标的定义与特点1

小组成员:王列 张晓慧 王雪芹 马秀萍 宋胡宁 李二亮

浅析教学目标的定义与特点 摘要: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慢慢成熟,教学目标不仅是反应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向,而且必须在传统或信息教学中继续强化。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对象。 我组总共查阅26篇文献,其中比较有效的有11篇,其中只包含教学目标涵义的文献有8篇,只包含教学目标特点的文献有1篇,包含教学目标涵义与特点的文献有2篇。将其内容分为:教学目标的定义、教学目标的特点、教学目标的表述。 文献综述 一、教学目标的定义 李如密在《教学目标与目标教学》提到: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结果,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调节、控制整个教学过程; 王国华、林祖荣在《课堂教学目标探究》提到:教学目标是预期教学结束时所达成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二、教学目标的特点 杨心德1998年在宁波大学学报第21卷第4期《试论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说设计得好的教学目标应该具有可观察性、清晰性、可操作性和层次性等特点; 付生宝在2003年中国教师报第T00版《你会确定教学目标吗》一文中说当我们陈述教学目标时,应从不同方面表现教学目标的科学性、规范性、艺术性和系统性;

王国华、林组荣在1998年《教学与管理》第6期《课堂教学目标与管理》中说好的教学目标要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层次性、全面性、实际性、明确性和重点性。 小组的观点与评论 (一)评论 经过辩证的讨论,我组比较认可李如密在《教学目标与目标教学》提到教学目标的含义,不仅是比较全面,突出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而且是对教学结果的一种科学的预测。然而王国华、林祖荣在《课堂教学目标探究》中教学目标的含义,只是说明教学目标的一些客观作用,未对教学目标做深入的研究,所以我组持反对意见。 对于教学目标的特点,我组比较同意付生宝在《你会确定教学目标吗》与王国华、林组荣在《课堂教学目标与管理》中的观点,系统全面的说明了教学目标的外在内在的特点,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意义。杨心德在《试论教学目标的设计》中简单描述了教学目标的特点,一方面是比较具有进步性,另一方面是具有某些缺陷。总体而言,我们反对他的观点。 (二)观点 经过思考讨论,以下是我组对教学目标含义与特点的观点: 一、教学目标的含义 教学目标是教学者以教学对象为主体,对教学内容进行有计划性的确定,进而在教学活动中达到对教学对象学习情况有效的展现;另外,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对象学习技能的具体的描述的一种工具。 高效成功的教学目标,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浅淡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浅淡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沙日浩来学区中心校金常胜美国心里学家、教育学家布卢母说“有效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学生也要知道。就像作战一样,不仅指挥员要知道,战士也要知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战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才能最快歼灭敌人,取得战争的胜利。”从这段叙述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一、展示教学目标是重要的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中展示教学目标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要求。使学生学有目标,听有方向,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符合新课程理念。洋思经验、永威模式、王敏勤五环节教学法中都有展示目标这个环节。 二、展示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目标。展示的教学目标中不应出现能力态度方面的要求。能力是学习和恐固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没有必要出示。例如有的语文教师确定的学习目标中写“形成识字能力”。孩子们的识字能力在分析汉字结构、部首、字形、字音中自然形成的。没有必要去这样阐述,态度方面是如此。新课程所倡导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有机的统一过程,节外生枝,牵强附会,刻意于人格教育而游离于学生自主探究过程的教育,空洞无力,是没有成效的。特别是数学课,有的老师在有听课教师的时候,

为了展示教育目标刻意的去照搬硬套弄出来两句德育目标。 三、教学目标务必精炼、明示、可操作、可检测。“精炼”:表达简洁明了,没有抽象词,避免弹性要求。例如:永威学校一节语文课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①读通课文,读正确流畅。②学习生字,会给生字注意,默写生字。再想一想我们定的目标:①有感情朗读课文。(千篇一律不分课时不分文章体裁)②会认14个生字或会写7个生字(会认是不是就会注音了,这样操作是不是很强了,可检测了。)“明示”:要求目标不仅需要学生理解,而且如同座右铭放置于黑板的一角,备忘。特别是中低年级应该明示,高年级可以口述。“可操作”:目标的阐述上就要注意是不是能操作。例如:语文教学科的教学目标:“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不能千篇一律的这样叙述,比如说明文:自然、清晰地介绍,把重点知识通过声音、语速、语气的变化,自然流畅地传达出来就行,而不是有意附加额外的情感。故事情节很强的,用对话塑造人物形象,在读人物对话时,就要比较夸张地演读,极力模拟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情景。演讲稿:应充满激情,用朗读去打动、感染听众,有一种劝诚、号召的意味。所以定目标时候不能一味地写有感情的朗读,根据体裁和课时的不同用更准确的词来描述。 四、教学目标要“小”“少”。 “小”:教学目标应该是课时教学目标,不是课例和一天几课时教学目标。我们的打法是一个教学目标。我们的打法是一个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一、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编写教案 说起编写教案,同事们众说不一,存有诸多争议。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师由于认识不到位,免不了要发点牢骚。比如,教案写得好不等于课讲得好;编写教案是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教案是用来应付检查和考核的,既耗时又费神,是教师的一大负担,等等。上述议论显然带有片面性,甚至是错误的。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都知道备课、写教案的重要性,本人也一向认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脑力工作,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阅读与思考,而教案正是全部备课劳动的结晶。它在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与课堂教学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一个承前启后、化静为动的枢纽。教案在教师全部教学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突出体现在以下三点: 1.教案是实现教材及大纲要求,向课堂教学过渡的必经环节,它上承教材研 究和教学设计,是其必然发展结果;下接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因此它也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2.教案实质上是教师为实施课堂教学而做出的具体行动计划或教学方案。有 没有这个计划,计划制订得怎样,将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优劣,这已为大量的教学实践所证明。 3.教案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教案是一个把科学知识因素、情意 心理因素、已往组织课堂教学的经验因素、传知授能的技艺因素以及对教学的内容信息量大小、信息质优劣、教学难度速度等可控因素都统一起来的复合体。因此,编写教案对增强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说到编写教案的重要性,有两个非常恰当的比喻。一是把教案比作剧本。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案与上课如同剧本与演剧的关系一样。二是把教案比作工程设计图。教学如同盖楼房,教师如同建筑设计师,很显然要造就一座雄伟漂亮的高楼大厦。若没有设计师在事先精心绘制的设计蓝图,又怎么能行呢?不可否认。现实中确有个别名师有过不携教案而上课的壮举。但不携教案上课不等于没写教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我们专业课教师来说,因为大多数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没有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对教案的认识及编写要求、技巧等均没有经过系统研究,我们有一万个理由,应该重视教案,研究教案,编好教案。 二、教无定案有其法,贵在倾心投入,常写常新。 说到如何编写教案,同事们更是见仁见智,看法和做法不一。比如,有的主张写详案,有的主张写略案,也有的主张兼而有之。再比如,有的提倡写课时教案,有的力推写章节教案,也有的赞成课时教案为首页,后附详尽的讲义和讲稿,等等。上述观点或做法可以说是

“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这一维度由牛春霞、路银珍、倪敏、刘朋志四位老师共同观察的。我们观课小组按照读前、读中、读后、作业设置的教学流程,从“预设支架、学生学习认知反映、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是否具有生成支架”四个观察点对闫老师的课进行了观察。通过对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观察,检验学生思维、认知等能力是否得到发展,检测支架的搭建是否有助于达成学生的学习目标。通过观察,闫老师本节课预设支架10个,课堂实施17个,生成支架7个,课堂上学生的认知反映情况良好、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均为A。 闫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对学生学情做了具体的调查、统计,并对统计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根据课堂观察记录分析,这节课中教学目标的预设和达成比较一致。本课读前学习目标是: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语篇学习兴趣并了解语篇背景。闫老师预设了情景支架、音像支架、情感支架和图示支架,并在这些支架的辅助下与学生交流,自然生成了交流式支架,并营造了和谐的师生学习氛围。在读前,闫老师让学生在柔和的音乐中欣赏风景秀美的乡村图片,学生对乡村的热爱之情自然流露。风景图片最后定格在郭亮的乡村生活,学生对郭亮的乡村生活的好奇之心油然而生,从而对进一步学习语篇充满了期待。从学生这些认知反应分析,读前搭建的语言支架激发了学生学习语篇的兴趣,也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了语篇背景,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非常好。 为了培养学生获取语篇主要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在读中环节,闫老师预设的支架有:图片支架、语句支架、语篇支架和问题支架。在引导学

生阅读文本之前,闫老师用语篇中重点信息的相关图片及语篇的关联词,为学生搭建的图片支架比较高效。学生在这个图片支架的帮助下,从整体上了解了语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有效促进了学生“获取语篇主要信息”这一学习目标的达成。另外,闫老师对于orchard这一生词的处理也特别好。闫老师不仅呈现了这一单词所在的语句,还提供了图片,培养了学生通过上下文或图片猜测生词的能力。 在读后环节,闫老师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为语言输出巩固操练,并预设了图片支架、语句支架、活动支架。通过复述文本,本课的知识得到巩固。闫老师介绍她的一名学生来到课堂,使Let’s say以及后面的Group work活动的进行中自然生成情境支架,也就使语言运用有了依托,并提升了运用能力。闫老师通过图片和新语篇的支架作支持,让学生在语篇中划出图片中的信息,按语篇顺序把图片贴在方框中这些活动,体现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观察各组的准确率为90%分析得出,本节课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得到了提升,实现了本环节的学习目标。 本课共有生成支架7个,这些课堂上师生互动中自然生成的语言支架推动了课堂的进行。如在自由朗读课文时,小组内生生之间的互助;在描述图片、语篇输出时,生生之间的自主纠错,都能够帮助部分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这也体现了学生对目标达成的自觉愿望。但是在最后评价总结时,我们小组发现各组获得的奖励差别较大,我们建议闫老师在搭建支架时更多一些层次,尽量照顾到每一个组、每个孩子。

浅谈教学目标制定的基本原则

浅谈教学目标制定的基本原则 “大海航行靠舵手”,学海徜徉靠目标。可见目标在学习的中的重要性。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不仅决定着教学行为,而且是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因此,必须十分重视目标制定这项工作。那如何制定教学目标,我认为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教学目标整体性原则 制定的分目标要与总目标保持一致,课时目标要指向单元目标、指向阶段目标、指向总目标,从而使每一节课都指向总目标,才能实现目标的整体连贯性。这样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了解总目标,又要熟悉各个阶段、环节的具体目标。 如古代文言文阅读的大纲目标: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C分析综合(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D鉴赏评价(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一目标主要是通过必修一——必修五的阅读鉴赏中的古代记叙散文、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古代议论性散文、古代人物传记、古代抒情散文来实现的。那必修一的阶段目标可定为: 1、在诵读背诵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其它文 言现象; 3、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 4、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 那第一课《烛之武退秦师》的学习目标可定为: 1、初步掌握先秦散文的叙事特点及艺术特征。 2、学习文言知识点,包括古文化常识,句法知识,实词,虚词的用 法等。 3、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 神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可定为: 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 位。 2、疏通文意,了解故事梗概

提高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策略

浅谈提高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策略 成都市温江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周丽蕊 目标意识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意识,教师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方向和定位,而在目标设计科学、明确、具体、适度的基础上,决定学生发展的重要指标就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着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影响着学生基本技能的提升,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怎样提升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广大教师教学研究关注的焦点,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呢?本文拟结合教学教研实践谈谈自己对提高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策略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指教。 一、导入直奔目标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明白课堂的学习目标,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思维,达到教与学富有成效。如何在导入课堂之初便让学生明白学习目标,教学双方进行有效配合呢?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情况需要我们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入课堂教学,在导入环节必须直奔目标。一般课采用情境导入、谜语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等,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导入都必须与目标紧密相连、直奔目标。有两位老师在教学古诗《鹅》一课时时,设计的目标都是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在导入的环节都采用了相似的方法,效果却大相径庭。 案例一: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是什么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教师贴出有鹅的挂图)。 学生:(闭目等待) 教师:大家请看,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1:我看到了柳树。 学生2:我看到了小河。 学生3:我看到了小草。

教学目标的含义与特点

教学目标的含义及特点 [摘要]教学目标就是预期教学结束时所应达成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是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而制定的,是对学生学习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是教学过程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希望学生从该学科和每节课中应该学到的东西。根据其含义,其特点有:预期性、系统性、层次性、可行性、灵活性和生成性等。并对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进行区分。 【关键词】教学目标含义特点教学目的 一、文献综述 我们通过查阅大量资料,选取了十六篇文章作为参考文献。并对这十六篇文章进行了分类,分为三类:教学目标的含义、教学目标的特点及其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与联系。 (一)教学目标的含义 1、刘芳在中国论文万网上2010年01月19日发表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研究”一文中指出: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预设的本课时或本单元教学过程中和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的身心变化。是最具实践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和可测评性的课堂教学目标。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主要意图和方针都要通过教学目标来体现,它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2、李如密发表在《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第5期第39-40页上发表的

“教学目标与目标教学”一文中指出: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结果。 3、邵朝恒在2010 年“教学目标的概念”一文中认为:教学目标是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它是教师预期的(可观察、可测量)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主要有导教、导学、导测量三种功能,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这三个维度当中,情感目标是最高追求,知能目标是基础,方法目标既是目标也是实现知能目标与情感目标的手段。 4、覃翠萍、梁星全在《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16期中发表的“如何制定教学目标”一文中指出:所谓教学目标,就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用现有技术手段能够测度的教学结果,是教师希望学生从该学科和每节课中应该学到的东西。它是组织、设计、评价一节课的基本出发点和依据,没有教学目标就好像一个人没有了灵魂,没有了思想,干什么都是漫无目的。有了教学目标,教师才能根据教学目标去组织课堂的教学,设计教学的程序等。教学目标是教师为之努力的学生的学习超过或最终行动。教学目标这一概念具有四层含义:一是教学目标是师生双方共同的目标,对于老师来说,就是讲授的目标;对于学生来说,就是通过教学活动最终产生的终结行为的变化。二是教学目标是一种预期结果,是教学活动过程终结后出现的结果,而不是现实变化。三是教学目标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结果,是具体可操作的,四是教学目标是可以测量的。 5.李旭东在2007年《内江科技》发表了“浅论教学目标”,其中指出:教学目标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之前所设想的行动要达到的目的与期望。它有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

在学校的精心安排下,这次我有幸参加了语文组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的专题研训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学到了很多,在活动中我观摩了各位语文组教师们的公开课,这让我受益匪浅。这次专题研训的主题是——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与实施。一周的时间,听了5堂课,领略了各位老师们的风采,也在语文组长的引领下,对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设置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围绕着教学目标来制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得到落实。教学目标制定的原则:教师必须深入解读教材、了解学生,遵循他们道德认知和情感发展的规律。 在本次活动中,我体会到了导入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在课堂上,感受到了郭老师对目标的准确定位,“邮票齿孔的故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14课,在上课之前,郭老师就做了精心准备,将提前准备好的邮票模型以奖励的方式送给同学们,然后播放收集来的各种邮票的图片,让同学们先观察,找出邮票发展的变化,从而推出邮票齿孔的故事,充分的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互动效果也很好。 课堂中,在优化教学环节,分步达成目标这一块上,崔老师与张老师做得相当出彩。她们注重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的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在教学设计方面要适合学生、贴近生活,主要表现:一是不以讲

为主,以师生对话为主要学习方式;二是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三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四是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并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落实;五是教学源于课本又不局限于课本,学生学的有趣和轻松。邢老师在讲晏子使楚时不以老师讲为主,以学生读为主,让学生们通过自读,交流读,在读中感悟,体会课文中的人物性格以及语言特点,教学效果非常好。 这次听课令我收获不少,但关键是学而时行之,要将这些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首先,教师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轻松的课堂氛围是一节课成败的另一个关键,也是注重学生情感的关键。如果一名教师能始终面带微笑,始终令课堂气氛活跃,可以说他的学生在享受课程,她自己也在享受课程。我在这点做得还有欠缺,希望以后可以改善。 其次教师要懂得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会激发学生兴趣。由于学生的程度不同,因此要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活动很好,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这就要求不仅要备课还要备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教师的指令、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敢于开口敢于交流、都有不同的收获,我在这方面做的还是略有不足,以后一定继续努力。 但最重要的还是教学目标的合理性一定要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 从这几节课中,我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的不同的课型,针对不同的课型要建立不同的教学模式,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步骤。针对我所任教的二年级学生,注重学习发展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课堂教学目标(1)

课堂教学目标 在汉语中“目”有眼睛、看、注视、视野等含义;“标”指标准、标的。目标主要有两层含义:其一指观察、射击、攻击、寻找、嘲笑等行为的对象或某些行为所要达到的地点;其二指对活动结果所预先设想或拟订的要求、标准。英语中的purpose、goal、target、aim、objective等词均有目标之义,purpose、goal、target、aim往往指一般的、较为宏观的目的或目标,objective一般表示具体的目标,往往与具体行为的对象或行为结果相联系。 教学目标,自始至终都应该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或学习后在内在心理或外显行为上产生知、情、意、行的变化为目标。 教学目标的激励功能:激励理论认为,激励作用的大小遵循“激励力=目标效价×目标达成度”这一规律。这里的目标效价是指个人对目标价值大小的评价。从目标效价角度说,要提高激励力就要使制订出来的目标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努力达到目标是有价值的。目标达成度即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从目标达成度来说,要提高激励力就要提高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目标效价与目标达成度往往互为消长。教学目标过易,达成度高,效价就偏低;教学目标过难,达成度低,效价又往往会提高。目标效价与目标达成度任何一项过高都不能起到最大的激励作用。只有教学目标适中,“目标效价×目标达成度”的积(激励力)才能最大。所以,教学目标太容易或太难达到,都不能使学生产生较高的学习动力,只有教学目标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 在课堂教学目标表述上应结合精确化表述(通过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表述课堂教学目标)和模糊表述(对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目标表述)的优势,做到既有一般性目标,又有具体目标。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前提,是具体实施教学的重要环节。一节课的成与败、得与失,起决定作用的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全面、准确、具体、切合实际。确定阅读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和学情,三者缺一不可。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隐”“显”兼顾,“近期”和“远期”结合,使目标体现“三维”,这样制定出的教学目标才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准确性和针对性。 就一篇课文而言,确定教学目标,首先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1、了解课程总目标、阶段目标、教科书教学目标;2、熟教科书,了解它的总体特点和纵横联系。因为教科书都有其总体特点。各学段、各册教科书、各个单元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熟悉教科书,了解总体特点和联系,才能将“教学目标”放在整个教材体系之中,才能使教学计划科学、合理,使教学体现课程的整体性、阶段性、螺旋性;3、着眼整个单元,了解它的整体特点和内在联系;4、深入钻研课文,了解文本的特点(包括体裁特点、语言特点、情感特点、思想特点、课后练习特点等等)。此外,还应充分了解学情。这样才能避免制定目标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制定出的目标才具有导向性和针对性。例如一篇阅读课文,应考虑其前后联系的基础上,着重从文本的思想方面、语言文字方面、课后练习设计方面重点钻研。譬如课文的对话较多,要读懂课文,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学读人物的对话,注意课文在写人物对话的同时是怎样写人物的表情、动作,要把这些联系起来思考。这一组的训练重点是“一

边读,一边想”。在教学时就要有针对性地把“一边读,一边想”和“体会人物的对话意思”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读,扎扎实实地读,整体联系地读,层层深入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体会思想感情。总之,确定教学目标,教师要做到胸存课标,心中有本,目中有人。

谈谈确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谈谈确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对于一节课,确立好教学目标尤为重要。因为它指明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了教学的重难点,学习的层次水平及教学的深广度。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目标的制订 教学目标如何制订?有些老师认为只需根据(参考教案)或《教师教学用书》抄写一遍。这样的教学目标往往就形同虚设。其实,制订教学目标是教师领会“课标”要求、理解和把握教材、分析学情的过程。经历上述过程后教学目标自然就会“装”在教师心中,从而驾轻就熟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全程“导航”。 1.从解读“课标”和“教材”中来 (1)目标的细化。虽然“课标”已明确提出了学段目标,每个学段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也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教学时还需要结合教材内容的安排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如,“课标”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领域提出“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目标。这里的“具体情境”指数量之间的相并、相差、份总、倍数等关系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会用”则包括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和会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线索,分三段编写,即只有一个运算符号的字母式,含有两个运算符号的字母式,特殊的含有三个运算符号的字母式。前两段以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和掌握写法为主,第三段主要会化简形如“ax±bx”的式子。由于学生以往认识的数都是具体的、确定的,而字母所表示的数是概括的、可变的,因此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是教学难点。在解读“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课标”的具体目标细化出课时教学目标。 (2)目标的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要反映全面发展的要求,把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目标都考虑到。但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目标设计也不可能将所有目标面面俱到。因此,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筛选和整合。只有通过筛选整合,才能避免淡化所谓“软目标”(比如情感与态度)的倾向,使所有的目标都能落到实处;只有通过筛选和整合,才能使各个目标之问互相促进;也只有通过筛选和整合,才能使课堂教学效益尽量达到最大。预设目标时,先要确定基本目标,突出重点目标。因为基本的知识技能目标是最基础的目标。在上述基础上再考虑弹性的目标,即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目标。弹性目标要少而精,一堂课有一两个特别突出的就可以了。 2.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内容是相同的,教学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教学时既要研究班级学生整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