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肠梗阻诊疗策略分析

合集下载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11 一般资 料 .
本组 6例病人 中男 4例 , 2例 ; 女
平均 年龄 4 8岁 。原发 病 手术 : 急性 坏 疽性 阑尾 炎 行 阑尾 切除术 2 ( 例 原有 子 宫切 除 史 1 、 切 除 例 脾
开始 出现肠梗 阻症 状 。 () 状 主要 以腹胀 为 主 , 2症 腹痛相对 较轻 , 并伴 有 恶心 呕 吐 症状 。( ) 梗 阻 3肠 症状 、 体征典 型 , 人 出现 肛 门停 止排气 。 () 病 4虽有 某些机械 性 因 素 , 大 多数 为 腹 腔 内炎 症 所 致 广 但
认识不 足 而手 术 治 疗 , 中 因肠 管 广 泛 粘 连 无 法 术
剥离 , 阻部 位无 法分离 而关腹 。 梗
3 讨 论
治疗 。对 于术 后 早 期 炎 性 肠 梗 阻 的治 疗 , 目前 倾 向于保 守 治 疗 , 因为 这 些病 人 大部 分 是腹 腔 内广
泛炎 症所 致 的炎 性 肠 梗 阻 , 少 发 生 绞 窄。 即使 较 手术 , 因为 广泛粘 连无 法分 离 , 强 行 分离 则 易 导 若 致肠 瘘 、 短肠 综合 征 的发 生 , 能导 致 以后 多 次 手 可 术 。保守 治疗 的方 法 :1 持续 胃肠 减压 。 ( ) 全 () 2完 胃肠 外营 养维持 水 、 电解 质 平衡 。( ) 用 肾上 腺 3应 皮 质激素 , 能有效 的减轻 炎症 。 ( ) 4 给予 生长抑 素 。 能 降低 胃肠液 的分 泌 , 轻 肠 腔 内肠 液 的潴 留 , 减 利 于肠 壁血 液 循环 的恢 复 , 速 炎 症 的消 退 。 ( ) 加 5 给 予 广谱抗 生素及 抗厌 氧菌抗 生素 。( ) 6 x线 腹部 平 片动态 观察 。( ) 7 中药复 方大 承气汤灌 肠促 进肠动 力恢复有 协 同作 用 。该 病 须 耐 心 观 察 , 续 保 守 持 治疗 > 2周 。 3 4 中药 复方大 承 气汤 协 同 作用 ( ) 剂 的组 . 1方 成: 川朴 3 g 枳壳 3 g 大 黄 1g 后 下 ) 炒 莱菔 籽 0、 0、 5( 、 3 g 赤芍 3 g芒 硝 9 。 ( ) 0、 0、 g 2 药理 作 用分 析 : 川朴 行

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4例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部摄片见肠液气平面;其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8例,占83%,以腹胀为主,有轻度腹痛或无腹痛,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另腹内疝、肠扭转、吻合口狭窄患者共6例,表现为腹痛急重,有腹膜刺激征,听诊可闻及气过水音。

2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采用保守治疗,另6例病人给予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

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需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结合辅助检查加以鉴别,术后早期肠梗阻大多为炎性肠梗阻,一般给予保守治疗,对于有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的病人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关键词】术后早期肠梗阻;临床特点;治疗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如对其认识不足,处理不当,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本文对我院34例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认识。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4例患者,男18例,女16例,年龄19~65岁,平均36岁。

其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8例,腹内疝3例、肠扭转1例、吻合口狭窄2例;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阑尾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6例,消化道穿孔弥漫性腹膜炎8例,肠粘连松解术5例,直肠癌手术4例(其中dixon手术及miles手术各2例),结肠癌根治术3例,妇科手术8例,肠梗阻发病时间在术后1周至术后1个月,术后2周左右发病的有25例。

1.2临床特点所有病人术后肠功能曾一度恢复,肛门有排气排便,进食数日后出现肠梗阻,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部平片提示有肠梗阻征象。

28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24例在术后2周内出现梗阻,以腹胀为主,有轻度腹痛或无腹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腹内团块,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摄片发现有多个液平面,肠管内积液,腹部ct见肠壁水肿增厚,肠袢粘连成团。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6例临床分析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6例临床分析

[文章编号]1000-2057(2008)05-0396--02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6例临床分析纪怀德(江苏省如皋市吴窑福康医院外科,如皋226533)f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

方法: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方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6例。

结果:经保守治疗痊愈15例,平均治愈时间8天,1例患者经再次手术治疗.术后治疗22天痊愈,无1例肠坏死。

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后早期,临床经过有其特殊性,保守治疗多数能治愈。

[关键词】早期炎性肠梗阻;阑尾炎;胃肠减压术;全胃肠外营养支持【中图分类号】R574.2[文献标识码】B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术后肠梗阻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20%t“,临床上并不少见。

但由于其概念提出较晚,临床医师往往对其认识不足。

我院于1999年1月一2007年6月间共收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6例患者,现将其临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7~72岁,平均40.6岁。

均于近期接受过腹部手术,阑尾切除术9例,术后病理示单纯性阑尾炎2例,化脓性5例,坏疽穿孔2例;结直肠手术3例中左半结肠切除术1例、M i l es手术l例及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卵巢囊肿切除术2例;胃溃疡穿孔修补术2例。

均在手术后有过肛门排气,后又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

有典型的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症状15例,查体中发现患者腹部膨隆,其中6例呈现腹部不对称触诊腹部明显压痛12例.反跳痛2例,腹部按压有柔韧感14例,叩诊呈浊音1l例,鼓音5例。

听诊肠鸣音减弱13例。

消失3例。

1.2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W B C)> 13.5x109/L l O例。

基本正常6例。

血电解质检查低血钾2例(K+≤3.2m m ol/L),低血钠3例(N a+≤120r et ool/L)。

术后早期肠梗阻36例诊疗体会

术后早期肠梗阻36例诊疗体会
理 治 疗方法 。方法 对我 院 20 0 2年 7月一2 0 0 9年 7月收 治 的3 6例术后 早期 炎性 肠梗 阻患 者的 临床 资料 进行 回顾 性分 析 。结果 3 例 经保 守治疗痊愈 , 2 平均住院 1 .d 4 61 ; 例手 术治 愈 ,其 中 1 例保 守治疗期 间出现肠 绞窄而急诊手术 , 2例经保 守 治疗 4周无效行手 术治疗, 例 因患者信 心不足 改行手术 。 1 术后
■ 嘧露目密厨
堆积固化形成 核外形 , 修形抛光 , 常规烤瓷冠修复 。 用, 但对尖周组织有轻度刺激 , 冲洗后要 吸干 , 防止遗 留分解 压 迫根尖周组织而致痛 。过氧化氢 冲洗 根管遇血液产生泡沫 , 通
l 成功标 准 - 4
无症状和体征 , 功能正常 , 咬狳 患牙修复
体完好无破裂 或崩瓷 , 根冠结 合密合无 松动折 断 , 牙槽 骨无 明 显吸收 , 基牙无松动 , 牙根无吸收 , 牙龈组织健康 , 无附着丧失 , 龈缘与同名牙对称 , 切缘与邻牙平齐 。
的失败 。
收, 牵引时选择 23 - 颗健康稳 固的邻牙做支抗 , 以免支抗丧失 ,
导致邻牙松动 。
断根成功牵 出后 , 需保 持 2个月 ~ 个 月 , 3 年龄 大者可保持 半年 , 再行桩核烤瓷冠修复 , 以防复发 , 本组治疗失败 的 1 就 颗 是由于保 持时间太短而造成 的。 固化桩核前一定要保持根管壁 的清洁、 干燥 , 否则桩核容易脱落 。
修复 1 年后 复查 , 成功 1 , 9颗 失败 2颗 ( 中 1 其 例龈缘 降 低, 切缘低 于同名牙 2m 1 修复后根尖继 发感 染 )成功率 m; 例 ,
为 9 .%. 05
3 讨 论
对于根折断面达龈下 的患牙 , 临床可采用切龈术 或正 畸牵 引暴露牙根后再行修复 的方法 , 前者往往会 由于龈缘低 于同名 牙, 不对称 , 影响美观 , 还会 由于牙周支持组织 的减少 而使 临床 牙冠过长 , 减少 了冠根 比, 易造成 断根 的松动 , 导致 治疗与修复

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2例治疗分析

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2例治疗分析
( P >0 . 0 5 ),具有 可比性 。
注 :与对 照 组相 比 ,
<0 . 0 5
3讨

1 . 2 治疗 方法 对 照组单纯采用 西医外科常规 保守疗法 :术后6 h 内禁食 ,给 予持 续胃肠减压 ;完全 胃肠外 营养支持 ,适量补充 电解 质、水和维 生素 , 维持 水 、电解质 及酸 碱平衡 ;应用 H : 受 体拮 抗剂 及生 长抑 素 以抑制 消化液 的分 泌 ;尽早 应用肾上腺 皮质 激素减少 肠道 渗 出和促进 水肿消 退 ;根据病情使用抗 生素 ,防止术后感染 。 观察组在 常规保守治疗 基础上应 用复方大 承气汤治疗 :组方为 : 莱 菔子2 0 g ,大 黄、川朴 、枳实各 1 5 g ,桃仁 、赤 芍各 1 2 g ,芒 硝9 g 。
术后早期 炎症性肠梗 阻 ,是普 外科腹部手术 常见并 发症 之一 。主 要 发生于腹部手 术后早期 ,由于腹部手术 造成的肠管损 伤或发生在 腹 腔 内无菌性炎症 ,导致肠壁 水肿和渗 出 ,形成的机械性 与动力性 同时
数 ×1 0 0 %。
1 . 4统计学 分析 应用 S P S S 1 4 . 0 统计 软件对 各组 数据 的统计 结果进 行统计 分析 , 计量资料 采用均数 士标准差 ( 土 S )来表 示 ,组 间 比较使用 配对t 检
尾切 除术患者 7 例 ,胆 道手 术患者2 例 ,外 伤性小 肠破裂 修补术 患者2 例 ,外伤性脾 破裂脾 切除术 患者2 例 ,粘 连性肠 梗阻粘 连松解术 患者
3 例 ,胃癌 根治术 患者 1 例 ,腹膜 后肿瘤切 除术 患者 1 例 。两 组患者年
龄 、性 别 、手术类 型及病情程度 等其他一般 资料相 比均 无显著性差异

术后早期肠梗阻诊断和治疗

术后早期肠梗阻诊断和治疗

术后早期肠梗阻诊断和治疗【关键词】肠梗阻手术后早期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约占术后肠梗阻的20%[1],如治疗不及时或方法选择不当,常可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作者自1995至2005年共治疗2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4例患者中男18例,女6例;年龄25~72岁,平均45.4岁。

肠梗阻发生于阑尾切除术后4例,粘连性肠梗阻松懈术后、胃癌根治术后各3例,结肠癌根治术后、消化性溃疡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后、胆囊切除胆肠吻合术后、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后、肠梗阻急症手术各2例,胰十二指肠损伤术后、肝破裂修补加填塞术后、外伤性肾破裂切除术后、剖腹产术后各1例。

1.2 诊治及结果本组患者梗阻发生时间为术后5~15d,症状与体征均符合肠梗阻的临床特点。

结合腹部立位X线摄片、CT等证实为肠梗阻。

非手术治疗20例,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应用生长抑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肠外营养支持。

手术治疗4例,其中因肠管缝至切口下1例,肠扭转1例,内疝1例,粘连性肠梗阻松懈术1例,4例术后均顺利恢复。

本组保守治疗缓解时间,4~25d,平均12.4d。

2 讨论腹部术后并发肠梗阻分为早期和晚期,Ellozy等[2]认为,术后早期肠梗阻主要发生在术后30d内,肠蠕动恢复后再次出现腹痛、呕吐及影像学肠梗阻证据,这一概念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3,4]。

本病除可由肠麻痹、腹内疝、肠扭转、吻合口狭窄、肠壁血肿等机械因素造成,也可以是进行手术的患者,创伤重或有炎症,特别是手术操作范围广,腹腔内有广泛粘连,剥离后肠浆膜层有炎性渗出,肠袢相互粘着,后者即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EPISBO),二者有时较难区别。

但术后早期肠梗阻多数为EPISBO,约占90%[5]。

肠梗阻的治疗方案

肠梗阻的治疗方案

肠梗阻的治疗方案第1篇肠梗阻治疗方案一、背景肠梗阻是指肠道内容物在肠道内运行受阻,导致肠道腔内压力升高、肠壁血液循环障碍及肠壁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根据梗阻部位、病因、病程及全身状况,治疗方案需个性化制定,以达到缓解症状、去除病因、预防并发症的目的。

二、目标1. 缓解患者肠梗阻症状,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及功能;2.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去除梗阻因素,预防梗阻复发;3. 预防和治疗肠梗阻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三、治疗方案1. 保守治疗(1)禁食、胃肠减压:患者需禁食,通过鼻胃管或鼻肠管进行胃肠减压,以减轻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

(2)补液、电解质平衡:根据患者脱水程度、电解质紊乱情况,合理补液,纠正电解质失衡。

(3)抗生素治疗:针对肠道感染或继发感染,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4)营养支持:在胃肠减压期间,给予患者全胃肠外营养,保证其营养需求。

2. 介入治疗(1)内镜下治疗:对于粘连性肠梗阻、肿瘤性肠梗阻等,可采用内镜下激光切割、高频电切等方法解除梗阻。

(2)支架植入:对于晚期肿瘤引起的肠梗阻,可考虑在内镜下植入金属支架,缓解梗阻。

3. 外科治疗(1)手术适应症:保守治疗无效、闭袢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肿瘤性肠梗阻、慢性肠梗阻等。

(2)手术方式:根据梗阻部位、病因及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肠短路手术等。

(3)术后管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情况,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四、预防与康复1. 预防(1)加强肠道功能锻炼,保持大便通畅;(2)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3)积极治疗肠道原发病,如肠道感染、肿瘤等;(4)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肠道疾病。

2. 康复(1)术后康复:根据患者手术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包括早期下床活动、功能锻炼等;(2)心理康复: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3)社会康复:鼓励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分析及治疗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分析及治疗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分析及治疗【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分析3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特点及治疗方法。

结果:28例经胃肠减压保守治疗痊愈,2例手术治愈。

结论:早期炎性肠梗阻于术后5到10天表现为典型肠梗阻体征,多由腹腔内炎症广泛粘连所致,多数病例采用保守治疗痊愈。

【关键词】肠梗阻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8-031-02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ieus,epii梗阻)往往不被人们认识,它是由于腹腔内炎症广泛粘连所致,这类肠梗阻有它特殊性,处理的方法也和其它肠梗阻截然不同,此类肠梗阻多于术后早期出现,因此提高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认识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会减少对病人的痛苦及并发症,我院自2003年2月至2008年2月共收治3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体征1.1一般资料本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共30例,其中男18例,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46岁;女12例,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17岁,平均年龄44岁;多于术后5到10天内起病。

1.2临床症状体征此类肠梗阻常表现为腹痛、腹胀,严重的有呕吐等,此组30例,x线腹透及腹部平片:小肠有多处不同程度积气积液,有时自左上腹部至右中腹部都可见多个宽大液平。

b超检查30例,肠管扩张、肠腔积气积液明显,膈下积液3例,体检;大多腹软轻度腹痛13例,腹痛较重17例,呕吐15例,腹部轻度压痛12例,腹部压痛不明显18例,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25例,肠鸣音消失3例,有气过水音2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20例,偏高10例。

电解质、肾功能、肝功能大都正常。

发病前手术类型:本组30例,23例术前都有局限性和完全性腹膜炎,其中8例胃穿孔修补,10例化脓阑尾炎行阑尾炎切除术,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切除5例,胃癌行全胃切除4例,其它3例,本组30例均诊断为早期炎性肠梗阻,28例给予保守治疗:禁食禁水,持续胃肠减压,低压灌肠,肛管排气,营养支持,使用激素等措施保守治疗平均10天治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后早期肠梗阻诊疗策略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合理治疗方法。

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诊治的11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保守治疗9例,手术治疗2例。

均获治愈出院。

结论正确判断致病因素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才能获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肠梗阻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我院自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11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人,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5~72岁,平均47.4岁。

肠梗阻发生于阑尾切除术后4例,胃穿孔修补术后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1例,碱性反流性胃炎改毕Ⅱ式吻合为Roux-en-Y吻合加迷走神经干切断术1例。

直肠癌Miles术后2例,剖腹产术后1例。

1.2 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均在术后1~3d排气或排便后出现肠梗阻症状。

出现
时间为术后4~9d,平均5.5d。

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除具备肠梗阻的一般表现外,主要依据阵发性腹部绞痛及高调肠鸣音或气过水音;缺乏此表现者结合立位腹平片或在治疗过程中进一步观察确诊。

在此基础上尚需除外肠扭转、肠套叠、肿瘤、腹内外疝及腹腔内脓肿压迫等情况,方可诊断粘连性肠梗阻。

本组11例病人有10例诊为粘连性肠梗阻,另1例考虑粘连性合并麻痹性肠梗阻可能。

1.3 治疗
原则上对早期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先行保守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胃肠减压,胃肠外营养,抑制胃肠分泌,应用抗生素等。

经一段时间保守治疗不能缓解者,则应行手术治疗。

1.4结果
保守治疗9例。

其中肠梗阻1周内缓解5例;2周内缓解2例;3周内缓解1例;5周内缓解1例。

缓解出现时间为第3~30d,平均10.7d。

手术治疗2例。

阑尾切除术后1例,术中见单根粘连带压迫回肠致完全性梗阻,切除粘连带后梗阻解除。

直肠癌Miles手术后1例,术中见广泛肠粘连,明显肠壁炎症,无肠壁缺血表现。

2 讨论
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中不足10%者为肠扭转、内疝、脓肿压迫等所致,诊断明确后应尽快手术。

90%以上为粘连性肠梗阻[1,2],对此类病人的处理则有不同意见。

关于“早期”的要领,有人认为术后2~6周以内,多数作者倾向于4周[1,2]以内。

本组肠梗阻无发生于术后1周之内。

从发病情况来看,除1例肠梗阻发生于剖腹产外,
其余均发生于腹腔污染较重或操作范围较大的手术,1例病人有既往腹部手术史。

我们认为腹腔污染、大范围操作、多次手术等不仅是造成晚期粘连性肠梗阻,亦是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的促发因素。

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比较困难。

呕吐、腹胀、腹痛、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既可见于机械性肠梗阻,亦可见于动力性肠梗阻。

本组11例肠梗阻病人中7例有阵发性腹部绞痛伴高调肠鸣;3例腹痛不重但肠鸣音亢进,结合腹平片确诊;1例于发病及保守治疗过程中未明确何种肠梗阻,直至16d 梗阻缓解。

考虑该病人粘连性肠梗阻可能大,但难以完全除外动力性因素。

腹平片对机械性肠梗阻诊断率达60%~73%[2,3],结合胃肠道造影可使70%的疑难病例确诊。

Sykes等[4]则报道腹平片对肠梗阻的确诊率接近100%。

由于术后肠功能恢复程度不定,肠壁本身炎症以及前述因素的影响,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的腹平片往往失去其典型表现,故腹痛性质、肠鸣音及腹平片宜结合考虑以免误诊。

我们认为,因术后早期粘连性和麻痹性肠梗阻皆宜先行保守治疗,对诊断困难者,可在治疗过程中进一步观察确诊。

此类病人一般情况往往欠佳,应尽量避免各种侵袭性检查。

Miller等[5]提出,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病人,因其抗病能力差,应早期手术解除梗阻。

此观点得到多数学者赞同。

Quatromoni 等[6]报道41例病人,其中30例经非手术治愈。

在其认识到应先采取保守治疗的同时,仍认为早期手术是合理的治疗。

尹路等[7]报道曾收治大量因处理不当而致肠瘘的病人。

这些病人由于早期肠梗阻而探查,行肠切除或短路手术,继而发生肠瘘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我们认为任何腹部手术后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腹腔内粘连,而腹腔内粘连有其发生、发展、吸收、部分以至完全消退的过程。

故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的病人中必然有一部分随粘连的消退而自愈。

如果对此无明确认识,一味强调早期手术治疗,势必造成大量不必要的手术。

本组术后2周肠梗阻剖腹探查,肠粘连及炎症正处于较严重的阶段,此时手术难度很大,不仅难以确定梗阻部位,且易导致细菌移位、肠管损伤和手术范围扩大,造成术后出血、感染、肠瘘等并发症甚至再次发生肠梗阻,反而加重病情、延长病程。

经过一段时间保守治疗后,即使梗阻未解除,腹腔内粘连及炎症也已明显改善。

此时手术往往简便易行,且并发症少,恢复快。

因此我们对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应先行一段时间保守治疗,只要无肠坏死、腹膜炎出现,应避免术后2~3周处理。

术后早期肠粘连多为肠管间粘连,故很少发生绞窄。

本组2例手术及多数文献报道均无术中发现肠缺血或坏死的情况[2,5],这也为非手术治疗提供了依据。

我们的病人最长缓解时间为30d(大于4周);尹路等[7]报道1例经58d非手术治疗缓解者,另39例皆于5周内缓解。

所以对非手术治疗的时限应适当放宽,可延长4~6周,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但保守治疗过程中应随时警惕肠缺血坏死可能,防止贻误手术时机。

尽量避免应用口服导泻剂。

参考文献
[1] Stewart RM,Page CP,Brender J,et al. The incidence and risk of early postoperat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Am J
Surg, 1987,154:643-647.
[2] Picfleman J, Lee RM.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early postoperat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Ann Surg, 1998,210:216-219.
[3] Dunn JT, Halls JM, Berne TV. Roentgenographic contrast studies in acut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Arch Surg, 1984,119:1305-1308.
[4] Sykes PA, Schofield PF. Early postoperat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Br J Surg, 1947,61:594-600.
[5] Miller EM, Winfield JM. Acu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secondary to postoperative adhesjons. Arch Surg, 1959,78:148-153.
[6] Quatromoni JC, Rosoff L, Halls JM, et al. Early postoperative small bowel obstrcution. Ann Surg, 1980,191:72-74.
[7] 尹路,黎介寿,李宁等,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处理.胃肠功能性疾病和肠道细菌移位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1997,7-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